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后分层练)-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上)(解析版)_第1页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后分层练)-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上)(解析版)_第2页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后分层练)-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上)(解析版)_第3页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后分层练)-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上)(解析版)_第4页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后分层练)-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上)(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固基培优阶梯训练题目录第一阶教材必备知识精炼——基础通关第二阶易错易混疑难集训——期中期末通关1、辛亥革命后相继发生了一些破坏民主共和的事件,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1915年称帝、张勋于1917年拥立末代皇帝溥仪复辟等。出现这些事件说明()A.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艰难 B.辛亥革命带有时代局限性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D.军阀割据阻碍政治民主化【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后在形式上确立了民主共和制,但是“被废止”“称帝”“复辟”表明民主进程艰难,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是没有明确的反帝,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恰恰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没有深入人心,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和袁世凯称帝时还未出现军阀割据,故D项错误。2、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责任内阁制与总统制的反复改换,可以看出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故选B项。A、C、D三项存在明显的知识性错误,均排除。3、“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益愈奋励,冒死以进。滇黔独立,文意豁然。”材料中的“滇黔独立”反映的是()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护国运动 D.护法运动【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一人称帝”显然是指袁世凯称帝,因而“滇黔独立”是指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运动,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二次革命时袁世凯并未称帝,护法运动发生在湖南和四川,据此排除A、B、D三项。4、据统计,1912—1928年,全国有1300多个大小军阀,一共发动了140次以上的省内及省际战争;1916—1928年,总统、执政、大元帅多次更换,内阁总理的更换更加频繁,12年中就有38届内阁,最短的两届只有6天。这反映了北洋时期()。①深受一战的影响②军阀割据和混战③政治上剧烈动荡④完善了共和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一战发生于1914-191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①错误;“1912—1928年,全国有1300多个大小军阀,一共发动了140次以上的省内及省际战争”说明军阀割据和混战,②正确;“1916—1928年,总统、执政、大元帅多次更换……最短的两届只有6天”说明政治上剧烈动荡,③正确;当时共和制度并未得到完善,北洋政府仍是封建势力的代表,④错误。故选C项。5、一战期间,十几万名华工“以工代兵”,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使得英法诸国免除了人力资源匮乏的后顾之忧,极大地巩固了协约国的防线。因为华工的辛勤工作和牺牲,中国外交官可以在巴黎和会上向全世界提出捍卫中国主权的要求。一战期间华工出国()A.迫使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为中国成为战胜国作出重大贡献C.用艰辛劳动改变欧洲的政治格局 D.助力中国政府成功收复山东主权【答案】B【解析】一战期间,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派出大量劳工前往欧洲前线,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从而使中国外交官有底气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捍卫中国主权的要求,故B项正确。6、如表为民国初年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表。对这一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时间注册的工业公司数量(个)资本总额(元)1914年8月前146411482051914年8月—1920年272117434500①中华民国建立创造了一定条件②日本等国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④欧洲对纱布和面粉等需求扩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时空是民国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建立创造了一定条件、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欧洲对纱布和面粉等需求扩大及一战的影响均是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②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7、下图所示为民国初年的婚姻照片。对此解读正确的是,民国初年()A.社会生活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 B.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C.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D.婚姻自由在青年男女中较为流行【答案】A【解析】图片中新娘穿白色婚纱,旁边妇女穿改良旗袍,而包括新郎在内的成年男子仍穿长袍马褂,说明近代服饰土洋并存,中西合璧,故A项正确;婚俗简化发生在民国成立前,B项“开始”说法错误;“显著提高”在图片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婚姻自由”是婚姻观念,在图片中没有反映,排除D项。故选:A。8、“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耻辱之后,许多人认为只采用西方的技术与政治制度是不会成功的,要让中国走向富强就必须在思想和观念上彻底西化。”为此,知识分子掀起了()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科学,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符合材料“在思想和观念上彻底西化”的说法,C项正确;戊戌变法及辛亥革命属于政治变革,与材料无关,排除AB项;五四运动是一场毫不妥协的反帝爱国运动,排除D项。9、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胡适认为文言文束缚人的思想观念和个人自由。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文学革命”意在()A.实现文学的创新发展 B.以文学形式开展反封建斗争C.摆脱旧文学体裁限制 D.变革文学形式扩大社会影响【答案】B【解析】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胡适认为文言文束缚人的思想观念和个人自由,二人意在通过新文学的形式开展反封建斗争,反对封建思想的束缚,故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的目的是反对封建思想、封建道德的束缚,促进新思想以及民主科学发展,ACD项不是“文学革命”的主要目的,排除ACD项。故选B项。10、有学者认为,近代西方文化传入中国是从鸦片战争后开始的,然而却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人们才真正在多元的文化观念下来认识中西或东西文化的,即认为东西文化“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A.推动了人们思想进步 B.有助于民族的觉醒C.冲击了封建伦理纲常 D.开启西学东渐进程【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新文化运动时期人们能够在多元文化观念下辩证认识东西文化,说明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进步,故选A项。材料主旨强调新文化运动对人们思想的影响,B、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西学东渐始于明清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位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请回答:(1)材料一的主张代表了哪一学派的观点?材料二的作者代表了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为实现其“变官制”的政治理想,该派别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2)材料三中掀起的运动,前期树立的两面旗帜是什么?这场运动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的历程?【答案】(1)材料一:洋务派材料二: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主张:改良(变法)、君主立宪(2)旗帜:民主与科学作用: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历程:器物—制度—思想解析:(1)学派:材料一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与地主阶级洋务派有关;材料二主张变革政治制度,与资产阶级维新派有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是改良(变法)、君主立宪。(2)旗帜:材料三是对新文化运动的描述,其中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口号是民主与科学。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历程:结合上述分析可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是器物——制度——思想,层层递进,由浅入深。12、(2023·浙江宁波九校高一下期末·9)辛亥革命后,为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宋教仁到处演说为国民党争取国会多数席位。“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利用进步党对抗国民党并控制国会。当进步党势力大增之际,袁世凯又策动组建公民党,以打击国民党和进步党。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局限性初显B.政党政治有一定影响力C.袁世凯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D.北洋内部派系纷争加剧【答案】B【解析】据材料“袁世凯利用进步党对抗国民党并控制国会”可知,宋教仁向各地演说以争取国会席位,袁世凯利用政党进行反对,说明当时政党在政治中发挥着一定影响力,故选B项;材料主旨是宋教仁和袁世凯利用政党进行斗争,不能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局限性初显,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1914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而“宋案”发生于1913年3月,二者相距较远,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北洋内部派系纷争加剧是在袁世凯去世之后,排除D项。13、(2023·江苏淮安高一上期末·27)下图为漫画家马星驰创作的时政漫画《国庆日之回顾》,画面中的五色旗代表共和制度。导致图中“今年”五色旗卷起和倒立的直接原因是()A.二次革命的失败B.袁世凯准备称帝C.段祺瑞出任总理D.张勋复辟的开始【答案】B【解析】题干中的“今年”指的是民国四年,即1915年,而五色旗卷起和倒立的意思就是共和制度走向崩溃,其直接原因是袁世凯准备称帝,故选B项;二次革命的失败是在1913年,与“今年”(1915年)时间上不符,排除A项;段祺瑞出任总理是1916年,与题干中的“今年”(1915年)时间上不符,排除C项;张勋复辟发生在1917年,与题干中的“今年”(1915年)时间上不符,排除D项。14、(2023·广西北海高一上期末·22)二十世纪20年代,鲁迅在《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中写道:“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的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这可以用来说明近代中国()A.民众政治参与热情高涨B.选择君主专制制度符合国情C.军阀割据混战政局动荡D.探索民主共和道路艰难曲折【答案】D【解析】据材料“见过辛亥革命……张勋复辟”可知,民国建立后,社会秩序仍然很混乱,没有真正确立民主共和政体,表明探索民主共和道路艰难曲折,故选D项;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都不属于民众政治参与,排除A项;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排除B项;袁世凯称帝失败后,不久死去,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军阀混战与割据的局面,先后爆发直皖、直奉混战,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15、(2022·浙江省绍兴市高一上期末·19)下图是由袁世凯签约的“中日民四条约”,其与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密切相关。据天津历史档案馆现存袁世凯对“二十一条”的批示显示,针对日本提出的有关东部内蒙古借款、课税、开埠、合办工农业等要求,袁批:“办不到”;他还写道:“各条内多有干涉内政侵犯主权之处,实难同意。”但最终部分接受,签订“民四条约”()A.“民四条约”是不平等条约B.日本侵华的野心被遏制C.北洋政府对日态度强硬D.外交受制于国家的实力【答案】D【解析】据材料“他还写道:‘各条内多有干涉内政侵犯主权之处,实难同意。’但最终部分接受”可知,袁世凯知道“民四条约”干涉内政侵犯主权,但最终部分接受,说明弱国无外交,故选D项;材料主旨是袁世凯明知道“民四条约”是不平等条约,但最终被迫部分接受,“民四条约”是不平等条约只反映了材料的部分信息,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主旨,排除A项;据材料“但最终部分接受”可知,“民四条约”的签订助长了日本的侵华野心,排除B项;据材料“但最终部分接受”可知,北洋政府对日态度并不强硬,排除C项。16、(2023·山东临沂高一上期末·17)图5所示的系列事件,恰当的主题是()A.民主观念深入人心B.北洋军阀混战割据C.专制与共和的斗争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答案】C【解析】据题干可知,面对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革命党人发动议会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进行反袁而捍卫共和,张勋复辟、段祺瑞专权也遭到了革命党人的反对,故选C项;“深入人心”不合逻辑,与纲要上册第19课所学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有出入,排除A项;“北洋军阀混战割据”不合题意,且北洋军阀混战割据出现于袁世凯死后,排除B项;“内部矛盾”不合逻辑,袁世凯等代表地主、帝国主义的利益,而革命党人为资产阶级,排除D项。17、(2023·浙江衢州高一下期末·7)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这反映了()A.近代民族工业形成完整体系B.国民政府扶持民族工业C.民国初年社会经济的新气象D.欧洲列强退出中国市场【答案】C【解析】由材料“1914年8月至1920年”中国新注册的公司增多,资本总额大大增加,说明民国初期我国民族工业处于发展的“短暂春天”,故选C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并未形成完成体系,排除A项;此时仍处于北洋政府统治时期,而非国民政府,排除B项;欧洲列强只是暂时无暇东顾,并未退出中国市场,排除D项。18、(2023·湖北荆门高一下期末·6)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纺织工业有了发展的良好机会,给大生纱厂带来了“黄金时代”。从1917年开始,这年由于外货锐减,国产纱布畅销,特别是四川、江西两地需要量更大,纱价由每箱156元涨到230元,因此全年获利76万两。以后四年也连续盈利,1917—1921年五年共获利560多万两。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比较快B.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C.生产技术出现革命性突破D.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一战爆发后,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故选A项;1918年一战结束,列强卷土重来,与题干“以后四年也连续盈利”信息不符,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一战爆发后,中国纺织工业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市场扩大、销量增加、纱价上涨,但生产技术是否出现革命性突破材料中并未提及,也无法推出,排除C项;19世纪末,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排除D项。19、(2023·云南玉溪高一下期末·14)图2是胡适在《新青年》发表的第一首白话诗,该诗歌()“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远。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A.发展了民主科学B.反映自由恋爱成为潮流C.推动了文学革命D.瓦解了传统文化的地位【答案】C【解析】据材料“胡适在《新青年》发表的第一首白话诗”结合所学可知,白话诗的出现对于传统的韵文诗词是一种冲击和挑战,推动了文学革命,故选C项;材料诗歌只是普通的白话诗,并未明显涵盖民主科学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仅是诗歌内容的展现,没有涉及对社会的影响,不能充分反映“自由恋爱成为潮流”,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白话诗在某种程度上冲击了传统文化的地位,但“瓦解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20、(2023·湖北智学联盟高一下5月联考·9)傅斯年在《白话文学与心理的改革》中指出:“中国人如不真是革面洗心的改悔,将旧有的荒谬思想弃去,无论用古文或白话文,都说不出好东西来。就是改学了德文或世界语,也未尝不可以拿来做黑幕,讲忠孝节烈,发表他们的荒谬思想……所以我说,文学革命上,文学改革是第一步,思想改革是第二步,却比第一步更为重要。”据此可知,傅斯年意在强调()A.倡导文学通俗性和国民性B.以思想改革助力国家革新C.反对风行一时的白话文学D.彻底摆脱封建旧文学束缚【答案】B【解析】据材料“文学改革是第一步,思想改革是第二步,却比第一步更为重要”结合新文化运动可知,他不是反对风行一时的白话文学,而是强调需在思想上进行“心理的改革”,只有思想改革才能助力国家革新,故选B项;据材料“中国人如不真是革面洗心的改悔”可知,其意在强调思想的革新,而非文学通俗性,排除A项;据材料“文学革命上,文学改革是第一步”可知,其并不反对文学革命,排除C项;据材料“思想改革是第二步,却比第一步更为重要”可知,其意在强调思想革命,排除D项。21、(2023·湖南岳阳高一上期末·18)费正清曾说:“(北洋)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前有创新精神的时代。”下列史实中体现了创新精神时代特征的是()A.袁世凯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B.“中日民四条约”被迫签订C.张勋拥立清废帝傅仪复辟帝制D.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先进的中国人仍然在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故选D项;袁世凯改内阁制为总统制,是为称帝做准备,排除A项;“中日民四条约”被迫签订是北洋政府的卖国行为,排除B项;张勋复辟帝制是历史的倒退,排除C项。22、(2023·江苏淮安高一上期末·41)明清时期,西方殖民者来到东方,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危机,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近代,西方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刺激了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现代化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葡萄牙殖民者来到东方,西方传教士也接踵东来。为了取信中国士大夫,找到传教的门径,传教士往往介绍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火器制造等知识。与殖民者稍后而来的是美洲农作物,玉米的产量远比麦类高,番薯更是每亩可产数千斤。葡西殖民者围绕中国的商品开辟了商业航线,中国的出口商品以生丝和丝织品为主,而进口的只有少量香料之类的商品。由于出现这种结构性的贸易逆差,美洲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成为当时全球经济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于是,中国江南丝织业市镇进一步发展,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加速形成,白银货币化的进程也随之开始。——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和樊树志《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材料二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封建统治阶级“天朝上国”的迷梦破灭。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经世派,以求实的精神,提出了带有现代化萌芽意识的思想。19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中华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封建地主阶级中有识之士倡导并实施了“变器不变道”的改革运动,客观上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和教训。甲午战争的失败,刺激了先进中国人探索现代化新阶段的到来,他们倡导“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推动了近代中国第二次学习西方的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