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上)(解析版)_第1页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上)(解析版)_第2页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上)(解析版)_第3页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上)(解析版)_第4页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上)(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固基培优阶梯训练题目录第一阶教材必备知识精炼——基础通关第二阶易错易混疑难集训——期中期末通关1、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代中国本土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这表明当时()A.儒学地位受到挑战 B.佛教本土化倾向C.三教合一局面形成 D.中外交流的频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代中国本土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可知,佛经中倡导的感恩和孝顺的观念是儒家伦理道德的主张,表明佛教传入中国后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出现了本土化的倾向,B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的是佛教思想中包含了一些儒家的思想主张,不能说明儒家思想受到了挑战,排除A项;三教合一指的是儒释道三教合一,互相影响,可材料内容只体现了佛教和儒家思想,没有体现道家思想,排除C项;材料内容不涉及外国和其他区域,不能说明中外交流频繁,排除D项。故选B项。2、唐代敦煌莫高窟159号窟的中唐壁画中有僧侣们打坐后自我按摩的画面,也有士兵们操练后互相按摩的画面,这是古代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方式、方法形象化的表述。这些壁画()。A.讴歌了劳动人民的斗争 B.说明唐代中医技术进步C.反映了多元文化的交融 D.创作主要源于佛教故事【答案】C【解析】壁画既反映佛教文化,又反映军事训练、中医按摩,反映了多元文化的交融,故C项正确;“讴歌了劳动人民的斗争”偏离了题干主旨,A项错误;“说明唐代中医技术进步”“创作主要源于佛教故事”表述均以偏概全,B、D两项错误。3、以下科技发明成果,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 B.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C.《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D.贾思勰著《齐民要术》【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A项符合题息;南北朝时期数学家祖冲之算出回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排除B项;魏晋时期的裴秀在《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排除C项;《齐民要术》是北魏末期杰出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排除D项。故选:A。4、《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A.统治者要体察民情 B.生产工具不断改进C.要注重法律的制定 D.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材料“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体现了农业对国家富强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ABC均不符合材料“食为政首”“要在安民”的描述,排除。故选:D。5、《陀罗尼经咒》为唐刻古梵文经咒,约一尺见方,纸张为纤维较粗之黄麻纸,边上有一行字清晰可辨,为“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卞家印卖咒本”。据此可知当时()A.雕版印刷术促进了佛教兴盛 B.四川地区已出现雕版印刷术C.四川地区的造纸技术最发达 D.雕版印刷术出现了重大改进【答案】B【解析】从题目“《陀罗尼经咒》为唐刻古梵文经咒”“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卞家印卖咒本”可以看出是四川成都地区出现的雕版印刷品,故选B.材料显示的是雕版印刷术印制的经书,不能显示佛教兴盛,A错误。材料没有显示造纸技术,C错误。材料无法显示雕版印刷出现了重大的改进,D错误。6、1240年,蒙古军队进攻波兰利格尼兹城,波兰军队见——“怪物”腾空而起,一声爆炸,喷射出烟雾,恶臭难闻,不等看清楚,蒙古铁骑已经冲杀上来。波兰历史学家记载此战时称波军败于“妖术”。此“妖术”()①在唐末宋初的中国已有应用②最早记载于《抱朴子.仙药》③有利于信息的记录与传播④经海路外传至阿拉伯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答案】C【解析】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一声爆炸,喷射出烟雾”可知,这一腾空而起的“怪物”是火药。根据所学知识,火药在唐末开始用于军事。故A是正确答案。最早记录在《仙药》中,故选②。信息的记录与传播,指的是造纸术和印刷术,排除③。经海路外传至阿拉伯的是指南针,不是火药,排除④。故选:C。7、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仁者丹心”“悬壶济世”是对医者的极高评价。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A.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B.以社会教化为主要追求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仁者丹心”“悬壶济世”是对医者的极高评价等信息可知,中国古代医术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这表明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A正确;据材料“医术”、“悬壶济世”是对医者的极高评价,不是道德教化,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对古代医者人格的影响,但不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对古代医者人格的影响,而不是医者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D错误。8、下图所示为欧阳询所书的《皇甫君碑》局部,现存陕西西安,书28行,行59字。下列项中,对此碑文字体表述正确的是()A.最能表达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B.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C.形体方正,规矩整,可作楷模 D.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欧阳询的代表字体是楷书,楷书的特点是形体方正,规矩整齐,可做楷模,C项正确;A项是草书的特点,B项是隶书的特点,D项是行书的特点,排除ABD项。故选:C。9、下图为敦煌莫高窟壁画《胡旋舞》,画中乐舞受西域和周边邻国影响,具有风格多样、壮阔欢腾的特色。这体现了()A.唐朝文化影响世界 B.文人画的典型特点C.统治者主张三教并行 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答案】D【解析】根据“画中乐舞受西域和周边邻国影响”可知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故选D项。敦煌莫高窟壁画《胡旋舞》受到了周边邻国和西域的影响,并非唐文化影响世界的表现,而是唐文化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的表现,排除A项。文人画具有集诗、书、画、印几种艺术为一体的特征,但是《胡旋舞》没有这种特征,不属于文人画,排除B项。敦煌莫高窟壁画《胡旋舞》仅具有佛教元素,并没有体现统治者三教并行的主张,排除C项。10、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有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A.对社会动乱的感伤 B.爱国忧民的情怀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 D.热爱和平的态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可以看出作者爱国的情怀,“南国旱无雨”可以看出作者忧民的情怀,故B项正确。A、C两项表述不全面,故排除。D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排除。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及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材料二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这一时期,中国同亚、非、欧地区的国家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等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玄奘西行带回大量佛经,他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后世研究天竺等地区的宝贵资料;鉴真东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典型事例,说明盛唐时期中华文明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2)根据材料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唐文化的特点。【答案】(1)事例:玄奘西行。说明:唐朝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前往天竺取经,在天竺佛教中心那烂陀寺钻研佛法,之后又到许多国家讲学,成为公认的佛法大师,促进了佛教的传播与中外文化交流。(2)文化特点:多元开放;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任答三点即可)【解析】(1)根据材料二可知,盛唐时期中华文明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一个文化交流互鉴的事例并进行说明即可。(2)根据材料一“与少数民族及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根据材料二“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可以总结出唐文化的特点为多元开放;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12、(2022·山西孝义高一期中)婆罗门曲为天竺佛教舞曲,后从西域、中亚诸国传入唐朝,经凉州(甘肃武威)都督杨敬述改制、加工,传入长安后又经唐玄宗修改、润色,更名“霓裳羽衣舞”,风靡一时。这反映了()A.对外交流助推文化趋同 B.三教合一促进文化繁荣C.文化交融推动艺术创新 D.丝绸之路造就盛唐气象【答案】C【解析】风靡一时的“霓裳羽衣舞”源于印度传入中国的婆罗门曲,说明中外文化交融推动了艺术创新,故选C;“趋同”的说法有误,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中外文化交流,不是三教合一,排除B;D项内容无法体现,排除D。13、(2022·浙江绍兴高一期末)根据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等这些史实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日本共派遣唐使十几次,人数多时一次就有五六百人,有众多学问僧、留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随行。他们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日本。①唐朝实行友好开放的对外政策②唐代中外文化交流比较频繁③唐朝仅仅同日本、印度有来往④遣唐使回国促进了该国的进步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D【解析】日本派遣唐使来唐学习,得益于唐朝实行友好的对外开放政策,这种政策背景下,唐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而日本大量遣唐使在学习中国文化之后,回国促进了日本的发展进步,①②④符合题,D正确;唐朝与诸多国家友好往来,③说法错误,A、B、C排除。14、(2022·山西忻州高一期中)据韩愈《原道》描述,当时僧人、道士均视孔子为“吾师(释迦牟尼、老子)之弟子”,而儒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这表明唐代()。A.儒学地位遭到挑战 B.“三教合一”局面形成C.实行文化开放政策 D.早期理学思想产生【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在唐朝时期,一些儒学之士乐于接受佛、道荒诞思想而轻视自己,他们甚至还说“吾师亦尝师之”,而《原道》是韩愈复古崇儒、攘斥佛老的代表作,据此可知,韩愈认为儒学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使得孔子的地位遭受到了冲击,故而题干所述现象表明儒学地位遭到挑战,故选A项;题干所述现象表明儒学地位受到挑战,并不是三教合一局面形成,排除B项;文化开放政策主要涉及唐朝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而C项内容在题干中并没有述及,排除;理学产生于宋代,排除D项。15、(2022·浙江温州高一期末)北魏太武帝初时信佛教,后来信仰道教,下令焚毁佛像,北魏境内所有寺院佛塔,几乎都遭破毁,佛教损失惨重。武则天则支持佛教,她曾亲自参与组织了《华严经》的翻译工作,结交僧人。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思想失去正统地位 B.宗教兴衰取决于皇帝喜好C.政治统治借助多元思想 D.主导思想由崇道转向尊佛【答案】C【解析】从材料看,北魏及唐朝不同时期所重视的思想有一定差异,不仅包括佛教,还有道教,体现出政治思想的多元化,C项正确;此时儒学仍旧是正统思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皇帝个人爱好决定宗教兴衰的信息,且B项表述太绝对,排除;此时的主导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排除D项。16、(2022·湖北高一期末)《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A.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目中的信息“为耒耜,以利天下”、“敬授民时”、“食为政首”、“要在安民,富而教之”体现了儒家对农业的重视,故本题应选A项;B.项的表述无法体现题目中的信息“敬授民时”、“食为政首”、“要在安民,富而教之”,故排除;C.项的表述无法体现题目中的信息“为耒耜,以利天下”、“食为政首”、“要在安民,富而教之”,故排除;D.项的表述无法体现题目中的信息“食为政首”、“要在安民,富而教之”,故排除。故选:A。17、(2022·山东烟台高一期中)随着陶潜《桃花源记》的创作,历代文人到湖南寻访桃花源并吟诗渐成潮流,南朝诗人徐陵的《山斋》一诗,被认为是最早的“桃源诗”之一。该诗云:“桃源惊往客,鹤崎断来宾。复有风云处,萧条无俗人。”由此可知,南朝时的“桃源诗”()A.隐含着改良政治的建议 B.继承了《诗》的讽谏传统C.重在揭示当地民生疾苦 D.寄托了诗人的生活理想【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中的桃源诗,反映出对自然之乐、清新脱俗的追求,寄托了士人的生活理想,D项正确;桃源诗主要是侧重对自然之乐的描述,无法体现改良政治的建议、讽谏的传统和民生的疾苦,排除ABC项。故选D项。18、(2022·北京朝阳高一期末)754年鉴真到达日本首都时,安宿王出城迎接,日本多名高僧相继拜谒鉴真。不久天皇任命鉴真为大僧都,并决定把过去供奉圣武天皇的米盐转供鉴真和法进二人。材料表明()。A.中日开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B.佛教文化促使中日友好交往C.佛教通过鉴真传播到日本 D.只有日本政界认同鉴真的地位【答案】B【解析】唐朝高僧鉴真受到日本宗教界和政界的热情欢迎,可见鉴真作为佛教文化交流的代表在日本受到重视,故选B项;中日开始正式的外交关系是在唐朝之前,排除A项;佛教是从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排除C项;“日本多名高僧相继拜谒鉴真”说明鉴真在宗教界也很受重视,排除D项。19、(2022·河北保定高一期中)“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交往。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遣‘遣唐使’就达13次。佛教盛行,景教、祆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材料反映出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是()A.文明高于其他地区,是文明的输出者B.交流范围宽泛,全面接受外来文化C.交流领域广泛,开放包容异彩纷呈D.中外交通发达,中外交流的形式多样【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唐朝与多个国家与地区保持友好往来,外来文化在唐朝得到尊重,体现出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是交流领域广泛,开放包容异彩纷呈,故选C;材料反映出唐朝不仅是文明的输出者,也积极吸收其他地区的文明,排除A;唐朝并不是“全面接受外来文化”,排除B;材料并未反映中外交通状况,排除D。20、(2022·山东聊城高一期末)唐朝高僧玄奘和义净前往印度,带回了大量的梵文佛经,对南亚各国的历史、地理的研究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同时不少印度高僧也携带佛经来到唐朝弘法,或亲自进行译经工作。这表明()A.唐朝佛教成为中外文化交流重要载体 B.唐朝佛教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C.唐朝奉行三教并行,佛教占主导地位 D.佛教思想的传播不利于传统文化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唐朝高僧玄奘和义净前往印度”“不少印度高僧也携带佛经来到唐朝弘法”表明唐朝时期佛教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但是儒家思想仍占主导地位,故B、C两项排除;佛教思想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内容,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发展,故D项排除。21、(2022·福建厦门高一期末)王祯《造活字印书法》记载:“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931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因是天下书籍遂广。”这反映了()。A.雕刻印刷术已在唐朝普及 B.政府已采用活字印刷技术C.雕版印刷推动了文化发展 D.文化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答案】C【解析】据材料“刻板印卖……因是天下书籍遂广”可知,雕版印刷使书籍广泛流传,推动了文化发展,故选C项;“普及”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活字印刷术在宋代才出现,排除B项;仅依靠手抄书籍与材料“刻板印卖”不符,排除D项。22、(2022·全国高一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中原人民在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下,纷纷越淮渡江,相率南下。此后中原每一次较大的政治变动,如淝水之战、刘裕北伐等,都有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南徙。据研究,截至刘宋为止,南渡人口约共有90万,占当时刘宋全境人口的1/6.西晋时北方诸州,约700余万口。南渡的90万口占其1/8强。北来的侨民集中在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江汉流域的襄阳、江陵、武昌以及长江下游的今江苏省境内。...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改编自睿文柱等著《乾坤众生》整理材料二(注:在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