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某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1-2022学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某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2页
2021-2022学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某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3页
2021-2022学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某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4页
2021-2022学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某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高级中学高一(下)期

末语文试卷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天颦ji^n罗约qi肉祺t&n征摩bi狼居得xU

B.参差cT列观guan港池mian击缶fou佛狸祠bi

C.珠矶ji寒蜩ch6u纶巾guan蓑衣sub前倨后恭jU

D.发髯ji理菜chtin许怨si恒温h6ng汤镖之刑hu6

2.下列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风景秀丽此去等年:年复一年差南: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B.遥岁:小而高的山断涉:失群的孤雁妒鱼堪脍:美味

C.垠英雄泪:擦拭次第:光景,状况都门帐饮不缜:没有头绪

D.元嘉草草:草率出师封狼居胥:封闭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3.对下列诗句所有典故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休说妒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②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③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④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A.①张翰②刘备③刘义隆④完颜亮

B.①许汜②桓温③刘裕④完颜亮

C.①许汜②刘备③刘裕④拓跋煮

D.①张翰②桓温③刘义隆④拓跋表

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B.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C.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李白《赠孟浩然》)

D.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琬I空归月夜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5.下列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

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李清照等。

B.苏轼,字子由,号东坡居士。在文章上,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词坛上,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书法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C.建康,南京在六朝时期的名称,是孙吴、东晋、刘宋、萧齐、萧梁、陈朝六代京师之地,

是中国在六朝时期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

D.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情

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皆靡靡:倒下

B.不慕当世慕:仰慕

C.愿以十五城请易璧易:交换

D.视事三年视事:看,视察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即患秦兵之来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B.以空言求璧验之以事

C.而君幸于赵王虽才高于世

D.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8.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且唐人尚羞之。B.大将军邓鹫奇其才。

C.臣请完璧归赵。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9.下列选项加点词全部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①举孝廉不行

②璧有瑕,请指示王

③宣言日:“我见相如,必辱之”

④决负约不偿城

⑤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⑥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⑦覆盖周密无际

⑧时国王期拿

⑨衡下手,治威严

A.③⑤⑥B.②④⑦C.①©@D.②⑤⑧

10.下列句式从句式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②果地震陇西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④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⑤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⑥而君幸于赵王

⑦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⑧以勇气闻于诸侯⑨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A.①/②/③⑥/④⑤⑧/⑦/⑨B.①⑤/②/③⑥/④⑨/⑦/⑧

C.①/②/③⑥⑨/④⑤⑧/⑦D.①⑤/②⑦/③⑨/⑥/④⑧

11.下列句子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曾经有一条龙的机关启动了,但是人们没

有感到有地震,(于是)京城的学者都责怪它没有征兆。

B.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链。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

处死,我请求接受汤镀之刑。大王只能和哪些大臣考虑商议这件事。

C.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我每次回想起来,强大的秦国

不敢对赵国发动战争的原因,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

D.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力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

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词,作为一种配乐歌唱的抒情诗体,它的兴起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产生可追溯到隋唐的

“新声”(燕乐)或更早的汉魏乐府,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渐摆脱按曲拍谱词的束缚,发展成为

一种独立的新诗体。

宋词的发展有它本身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北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统一

全国,生产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经济趋于繁荣。宋王朝在削平小国后,不仅俘其国主,掠其财

富,而且将大批技艺高超的乐工歌伎掳入京华,“四方执艺之精者皆籍中”(《文献通考•乐考》).宋

太祖赵匡胤更在“杯酒释兵权”时:劝开国的武将们“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置歌儿舞女以终

天年”(《宋史•石守信传》).在最高统治者的倡导下,许多达官显贵,或竞蓄歌伎,或流连坊

曲,竞相填写新词;朝野上下,均以能词为荣。

宋初的词人,作品主要是自然清新的小令。这期间,王禹倜的《点绛唇》,清隽旷远,优美明快;

潘闽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胸襟空阔,雄杰俊逸,别饶韵致;林逋的作品,以及欧阳修的《采

桑子》等清隽、疏朗、质朴、自然。它们或掀两宋词的帷幕;或开豪放词的先河,使人读之如闻

空谷足音;或具有敦煌曲子词中某些民间词的风味,使人耳目一新。

但是,无论内容或形式,对两宋以及后来词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李煜和柳永的词作。李煜是

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精于书画,妙于音律,在文学方面具有特殊的才能。尤其是成

为阶下囚后的词作,一空依傍,直抒胸臆,既短小明朗,又含意无穷,被称之为“神秀”之作(《人

间词话》);艺术境界高大阔远;“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复堂词话》),语言天成自

然,流走如珠。他的词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屈原的《离骚》一样,成了中国古代文化领域里

最宝贵的遗产。李煜词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成就,影响了宋代许多词人,范仲淹《渔家傲》

气魄宏大,苍茫浑成的风格;柳永词大开大合,寄托感慨,意境深远的铺叙手法:苏、辛浑然一

体,气象阔大的豪放词风;晏殊、欧阳修、李清照等语出明净,宛转天成的特色,都或多或少受

到了他的影响。

柳永是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创制的慢词,风行天下,“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

暑录话》).无论“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萧瑟清晨,或是“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的暮霭初收,

“怒涛渐息,樵风乍起”的秋浦江上,“霜风凄紧,关河冷落”的残照楼头,都情景交融,在景

色描绘中凝聚着词人真实的离愁和身世之感。像柳永那样在创意和创调两方面同时做出巨大贡献

的全才,在中国的词坛上是绝无仅有的。

虽然苏轼以他那广阔的创作视野、丰富的想象力和自如的语言驾驭能力为宋词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但北宋的词坛却始终是婉约派的天下。这与宋时的社会环境有关。“耽于安乐”,几乎是贯穿整

个宋王朝多数君臣的通病。因此,即使是在豪放词波澜衍漾,滚滚向前之时,婉约词仍能有长足

的发展,并形成了姜夔、吴文英、王沂孙三大派,他们虽然风格迥然各异,但都宗周邦彦为师,

讲究音律和锤炼字句。

12.下列对宋词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词虽源于隋唐的“新声”(燕乐)或更早的汉魏乐府,但直到晚唐、五代才发展成为

一种独立的新诗体。

B.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抒情诗体,它的兴起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宋初的词

作都是自然清新的小令。

C.宋词由小令发展到慢词,柳永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于景色描绘中凝聚着真实的离愁和

身世之感,扩大了词的题材。

D.豪放派的词虽然有广阔的创作视野、丰富的想象力和自如的语言驾驭能力,但始终没能

一统词坛天下。

13.下列关于宋词兴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的归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经济趋于繁荣。

B.“耽于安乐”,几乎是贯穿整个宋王朝多数君臣的通病。

C.宋王朝在削平小国后,将大批技艺高超的乐工歌伎掳入京华。

D.在最高统治者的倡导下,许多达官显贵,竟蓄歌伎,填写新词,均以能词为荣。

14.下列对“他的词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屈原的《离骚》一样,成了中国古代文化领域里

最宝贵的遗产”一句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煜是我国历史是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精于书画,妙于音律,在文学方面具有特殊的

才能。

B.代表李煜词最高成就的是他成为阶下囚后创作的那些“一空依傍,直抒胸臆,既短小明

朗,又含意无穷”的作品。

C.李煜词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杰出成就对宋词影响深远,无论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都

曾从他那里吸收营养。

D.李煜虽为亡国之君,但无论是艺术成就还是思想境界都可与曹雪芹、屈原在文学史上并

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叶志平

住在紫来桥边上的陶先生,出门总是干净的长衫,黑色礼帽。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架在鼻梁上的

一副金丝眼镜。

起初,小城人对陶先生这身装扮很好奇。后来才知道,陶先生留过洋,在东门街开了这家西医诊

所,名号曰“济仁堂”.

陶先生医术如何高明,知道的人并不多。但陶先生有洁癖,却是人人皆知。

他家的碗筷,隔几天就得用开水煮一遍;被褥呢,也得隔三差五就在烈日下暴晒;给人看病,嘴

上也总是蒙块白布片儿。

有年冬天,大家都聚在街上的“龙眠茶馆”喝茶聊天。却听见有人一声连着一声咳嗽,一路捂着

心头,往“济仁堂”走去。却见那陶先生早已立在堂外,嘴上蒙着块白布片儿,手上还举着一个,

一言不发向那人走去,就要把白布片儿往那人嘴上蒙。那人骇了一跳,更加猛烈地咳嗽起来,边

摆手边往后退:“陶,陶,陶医生,咳咳,你想,咳,干啥?”陶先生从白布片儿里传来低沉的

声音:“这是口罩,快戴上!”那人一看身后,喝茶的全出来看稀奇了,觉得当众受了奚落,急

了:“陶医生,你这,咳咳,啥意思?我不就是,咳咳,咳嗽吗?我,我,咳咳,不看了!”人

们又看到陶先生的怪模样,不由一片哄笑。

从此,小城里的人都觉得陶先生行为怪异,不好接近。紫来桥边上的中医刘先生那里,却是人来

人往,谈笑风生。

这几天,东门街上来了个老头,头发蓬乱,衣衫全破成了布条条,老远就闻到了臭味。老头倒也

安静,就靠在街边的一堵破墙边,面前放一破碗。偶尔有人经过,就“吮啷”一声丢下个铜子

儿。……这天,老头突然“轰”地一声,倒在街面上,张着大嘴,双目无神,呼吸不得!周围有

不少人,却都是干着急没办法!恰好,陶先生穿着长衫,戴着新礼帽,匆匆路过。一抬眼,陶先

生快步上前,分开人群,蹲下身子,伸出白净净的手,用拇指指甲在老头人中穴上用力掐下去。

接着又张开左手,按住老人心口,右手握拳,敲打左手背,如此敲了几十下,老人仍无好转。

人们都屏息紧张地看着,陶先生白净的脸上也冒起了热汗。突然,陶先生左手捏住老人的鼻子,

右手掰开老人的嘴,接着一弯腰,嘴对着老人露出黄牙的嘴,送了一口气。看见这一幕,大家都

瞪大了眼睛,简直不敢相信。看病都让人戴布片儿的陶先生,怎么会这样?他不是有洁癖么?如

此几下送气吸气,老人渐渐呼吸顺畅,两眼也回了神。陶先生往人群里瞄了一眼,对“龙眠茶馆”

的吴掌柜道:“吴老板,麻烦送碗茶来!”吴掌柜一拍脑袋,“哎!”待吴掌柜亲自端来一碗“桐

城小花”,喂老人喝下时,陶先生已走远了,只留下一堆人议论纷纷。

这天晚上,吴掌柜提了一纸包上等的“桐城小花”茶叶,敲响了陶先生的门。陶先生打开门,淡

淡一笑:“吴掌柜,稀客啊!”吴掌柜一摸脑袋,不好意思道:“陶先生好,大家平时都忙,也

很少走动。”陶先生顺手接过茶叶:“吴掌柜请坐,有话请讲。”吴掌柜又一笑:“我这人好奇

心重,有点事弄不明白,我觉都睡不好。”“今天的事?”“对,对……”

陶先生打开雕花木窗,看着天边的那轮明月:“我知道,大家都认为我有洁癖。其实,有些疾病

具有传染性,像上次的肺结核病人,我观色听声,知他病得不轻。如果不戴口罩,极有可能传染

他人。”

“那,今天,您就不怕那老人有病会传染于您?”

“哈哈,你只知医者有洁癖,却不知医者更有救人癖啊!”

(有删改)

1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有对陶先生长衫、礼帽、眼镜等衣着打扮的描写,这陶先生“留过洋”的经

历与开“西医

诊所”的身份很符合。

B.文中通过对比陶先生和紫来桥边的中医刘先生,突出表现了主人公陶先生行为怪异、不

好接近、对人

较为冷淡的特点。

C.在乞丐老头倒地后,文章通过“分开人群,蹲下身子,伸出白净净的手……”等动作描

写表现了陶先

生救人的急切之心。

D.文中多次写到陶先生戴口罩,其实这本是医生的正常举动,却遭到了眼界不够开阔、卫

生知识很少的

乡民们的误解。

16.文中作者设置乞丐老头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用意?

17.小说标题“癖”有何意蕴?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湖广黄梅县汪可受,能记三生。一世为秀才,读书僧寺。僧有生马产骡驹,爱而夺之。后死,

冥王植籍,怒其贪暴,罚使为骡偿寺僧。既生,僧爱护之。数年,孽满自毙。生一农人家。堕薜

能言,父母以为不祥,杀之。汪生而了1,但忆前生以早言死,遂不敢言,至三四岁,人皆以为

哑。一日,父方为文,道有友人过访,投笔出应客。。父返见之,问:“何人来?”家人日:“无

之。”父大疑。;少间即返,皆行悄步而入。则见儿伏案间,稿已数行,忽睹父至,不觉出声,

跪求免死。父喜,曰:“,何自匿为?”电星教之读。少年成进士,官至大同巡抚。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有删改)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他马产骡驹:雌性的牲畜冥王倍籍:稽查

B.汪生而了了:聪明,懂事父方为文:刚才

C.道有友人过访:适宜管行悄步而入:暗中,偷偷地

D.何自匿为:为什么由是教之读:从此

19.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读书僧寺

B.家止汝一人,既能文,家门之幸也

C.人皆以为哑

D.生一农人家

20.对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A.乃生汪秀才家,秀才近五旬,得男甚喜

(汪可受)竟然出生(在)汪秀才家,汪秀才接近五十,得到儿子,非常高兴.

B.汪入见父作,不觉技痒,代成之

汪可受入屋看到父亲的文章,不觉手痒,于是代替他完成了文章。

C.次日,故书一题置几上,旋出

第二天,(父亲)又写了个题目,放在桌子上,很快出去。

D.吾家止汝一人,既能文,家门之幸也

我们家阻止你一个人(写作),(你)能写文章之后,就是家门的幸运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

政,长史丙吉荐儒生王仲翁与望之等数人,皆召见。吏民当见者,露索①去刀兵,两吏挟持。望之

独不肯听,自引出阁。光闻之,告吏勿持。望之说光日将军以功德辅幼主致于洽平是以天下之士

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今士见者皆先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于是光独不除用

望之。三岁间,仲翁至光禄大夫,望之以型簟甲科为郎。仲翁谓望之曰:“不肯录录,凡抱光为?”

望之曰:“各从其志。”地节三年夏,京师雨雹,望之因是上疏,口陈灾异之意,以为:“今陛

下思政求贤,然而善祥未臻,是大臣任政,一姓擅势之所致也。唯明主躬万机,举贤材,与参政

谋,令公卿大臣朝见奏事。如是则奸邪塞,私权废矣。”天子拜望之为谒者。,所白处奏皆可。

享帝察望之经明持重,论议有余,材任宰相,欲详试其政事,以为与日啰。后为太傅。。中书令

弘恭、石显久典枢机,与车骑将军史高为表里,论议常独持故事,不从望之等。望之以为中书政

本,宜以贤明之选,数荐名儒羊才以备谏官。恭、显告望之等谋欲罢车骑将军状,欲以专擅权势。

望之对日:“外戚在位多奢淫,欲以匡正国家,非为邪也。”后数月,天子方倚欲以为丞相,会

望之子饭上书讼望之前事,事下有司,复奏:“望之前所坐明白,无谐诉者。而教子上书,失大

臣体,不敬,请逮捕。”弘恭、石显等知望之素高节,不讪辱,因令太常急发执金吾车骑驰围其

第。望之仰天叹日:“吾尝备位将相,年逾六十矣,老入牢狱,苟求生活,不亦鄙乎!”竟饮鸩

自杀。天子闻之惊,为之涕泣,哀恸左右。

(节选自《汉书•萧望之传》,有删改)注:①露索:露出身体被人搜查。

2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是一项是

A.望之说光曰/将军以功德辅幼主/致于洽平/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今士见者皆先

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

B.望之说光曰/将军以功德辅幼主/致于洽平/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今士见者皆先

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

C.望之说光曰/将军以功德辅幼主/致于洽平/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今士见者皆先

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

D.望之说光日/将军以功德辅/幼主致于治平/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今士见者皆先

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

2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射策,汉代选士的一种考试方法,主试者提出问题,书之于策,覆置案头,受试人选取其

一作答,射即

“投射”之意。

B.宣帝,是谥号,即古代帝王、诸侯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称号,用以褒贬善

恶,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C.左冯翊,既是官名,也是管辖的行政区名。汉代时,与京兆尹、右扶风合称“三辅”,即

把京师附近地区归三个地方官分别管理。

D.茂才,东汉时为避汉光武帝刘秀之讳,将秀才改名茂才。在文中的含义与科举考试时的“秀

才”相同,都指优秀人才。

2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望之心直口快,反受霍光冷遇。他被丙吉推荐给大将军霍光,但不肯接受脱衣搜身的规

矩,并批评霍光未能礼贤下士,故不为霍光看重。

B.萧望之直言进谏,获得皇帝重用。趁有天灾异象,他向宣帝建议举用贤才参与政事,废除

一姓专权;宣帝多次听取他的意见并逐步重用他。

C.萧望之受诏辅政,做事高瞻远瞩。他在宣帝病重时辅佐朝政,认为中书地位极为重要,多

次推荐人才做谏官,希望制约中书把政的局面。

D.萧望之不善计谋,被逼自杀身亡。弘恭、石显诬告他专权揽政,后又诬陷他儿子对朝廷不

敬,他不愿受辱偷生,就喝毒酒自杀以示清白。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上思进贤良,多上书言便宜,辄下望之问状。

②及宣帝寝疾,选大臣可属者,拜望之为前将军光禄勋,受遗诏辅政。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各题。

夜游宫

吴文英

竹窗听雨,坐久隐几①就睡,既觉,见水仙娟娟于灯影中。

窗外捎溪雨响。映窗里、嚼花②灯冷。浑似潇湘系孤艇。

见幽仙,步凌波,月边影•香苦欺寒劲。牵梦绕、沧涛千顷。

梦觉新愁旧风景。组云③欹,玉搔斜,酒初醒。

[注]①隐几:靠着桌案。②嚼花:指赏花。③组云:头发

2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窗外”一句写词人雨夜静坐,听窗外的溪声雨声混成一片。

B.“映窗里”一句写词人借冷冷的灯光欣赏当窗摆放的水仙花。

C.“香苦欺寒劲”写香气浓郁的水仙受到了雨夜寒气的侵袭。

D.“组云欹,玉搔斜”写出了仙子的美妙之态。

26.本词借人写花,写出了水仙花的特点。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A.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宋之问《有所思》)

B.娇含嫩脸春妆薄,红蘸香绡艳色轻。(徐黄《牡丹花》)

C.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D.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浣溪沙•和无咎®韵

陆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①韩元吉,字无咎,南宋许昌人,与陆游友善,多有唱和。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

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通判镇江时,韩无咎从江西来镇江探母,陆游与其交游两月。《浣溪沙》

作于韩无咎即将离开镇江之际。

2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词人与朋友不愿舍近求远去沙洲边饮酒,只想和友人一起欣赏窗外风景。

B.“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

C.夕阳晚照,吹角悠扬,作者与友人尽情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暂时忘却分别的忧伤。

D.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

28.作者的“愁”有哪些?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2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雨霖铃》中用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的作者与恋人依依不舍的句子是:“,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军事才能突出的

句子是“,。”

(3)《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以对待秦王之举向门客表明自己并不惧怕廉颇,有关句子是:

(4)《望海潮》中描绘孙何外出游乐场景的句子是:",,。”

30.下列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该厂狠抓生产质量,重视企业文化,十几年来凝聚了一批技术骨干,所生产的内衣产量成

为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突破十亿大关的一个著名品牌。

B.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

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C.报告指出,中国的一些跨国公司正不遗余力地开拓国际市场,新加坡、俄罗斯等紧随其后,

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在发生变化。

D.挪威国宝级乐队“神秘园”将再度来京演出,实现了外国演出团在京演出超过7次的纪录,

在其演出的艺术历程也是唯一的一次。

31.下列各句加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后不再热心于功名,转而到山野—,过着惬意的隐居生活。

B.作为一名有着28年教龄的老教师,李萍老师为我们演绎了—的动人故事。

C.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欠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为非作歹、恶贯满盈,真是—O

D.熊猫饮水颇似酒徒贪杯,总是喝得肚皮隆起,而后—地拖着笨拙的身躯向远处的竹林走

去。

3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曾经,台湾海峡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给无数家庭留

下了刻骨铭心的伤痛,甚至是无法弥补的遗憾。然而,。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

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溶于水的一家人。

A.兄弟亲情海峡隔不断,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

B.海峡兄弟亲情隔不断,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

C.兄弟亲情不能被海峡隔断,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

D.海峡隔不断兄弟亲情,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

3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研究表明,许多鸟类都进行李节性迁徙,其迁徙往往是沿着一定路线进行。①______,从几

公里到逾万公里,最长的旅程要数北极燕鸣,远到1.8万公里。它们在迁徙前必须储备足够

的能量,能量的储备方式主要是沉积脂肪。不仅②,而且脂肪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水

分也能为身体所利用。鸟类的迁行为是在进行过程中产生的。由于环境不断变化,其行为也

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中。即使到了今天,③______O例如野生的金丝雀从前是地中海地区的一

种留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分布区已扩展到欧洲大陆波罗的海地区,现在在地中海地区这

种鸟仍为留鸟,但在新的分布区内变成了一种候鸟。

3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新情况,需要人们去面对并作出反应。学会如何应对,应该成为引领人

们成长的重要方面。

请以“应对”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思考。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

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A.“天堑”的“堑”应读作qiAn。

B.正确。

c.“寒蜩”的“蜩”应读作da。。

D.“桓温”的“桓”应读作huAn。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判断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词语进行判断,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在具体语境

中的读音,作出正确的选择。

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

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等。解答此题关键在

于平时学习中扎实的积累,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生

僻字,易误读的字,平时要善于归纳,分类整理,加强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2.【答案】A

【解析】B.脍:把鱼、肉切成薄片。句意:妒鱼正适合切成鲜美的薄片烹成佳肴。

C.无绪:没有心情。句意: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

D.封:祭天。句意:建立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一般的赫赫功绩。

故选:Ao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

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己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

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

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儿种:

(-)语境推断法:

(二)语法分析法

用语法分析句子结构的方法推断词义。将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找出主干和枝叶成分,然后

可以迅速判断其用法即词性,

(三)结构分析法

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即利用上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语言结构,

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些对应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

(四)联想迁移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

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五)成语推断法

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借助熟

知的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

(六)字形推断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偏旁”,与字义

联系密切。从字的形旁可以推测字义。

(七)字音推断法

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

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

3.【答案】D

【解析】①句出自典故“西晋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妒鱼脍,

遂弃官南归。”(《世说新语》)西晋时期,南方人张季鹰在洛阳当官,为齐王效劳,掌管官员

任免。然而,秋风乍起时,他忽然特别想吃故乡的藤菜羹、鲫鱼脍,于是毅然辞官归乡。故此句

涉及人物是张翰。

②句出自姜夔的《长亭怨慢渐吹尽》,“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桓温率兵北征,经过金城,见

到年轻时种下的柳树,都已经有十围之粗了,感慨道:“树尚能且如此,人又怎么能忍受岁月的

消磨呢!"手抚枝条,法然落泪。涉及人物是桓温。

③句中,元嘉是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

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煮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故此句

涉及人物是刘义隆。

④句中,佛狸祠在长江北岸今江苏六合县东南的瓜步山上。永嘉二十七年,元魏太武帝拓跋奏南

侵时,曾在瓜步山上建行宫,后来成为一座庙宇。故此句涉及人物是拓跋煮。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平时要积累,适时巩固,考试作答时结合具体语境

分析即可。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

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

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

4.【答案】A

【解析】A.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第一句的意思是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

住。其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第二句把雨水比喻成跳动的珍珠;同时,赋予它以人

的情态,进入船舱来,一个“入”便是拟人的手法的体现。

B.借代,以“眉”代头。

C.借代,“白首”代指年老,“轩冕”代指官爵,“红颜”指代青春健美的容颜,这里指青年时

期。

D.借代,“环佩”,古时女性的装饰物,这里代指昭君。

故选Ao

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修辞手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平时要多积累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结合具体

题干分析作答即可。

修辞手法的类型多,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并能熟练运用即可。重点是对比喻、拟人、夸张、设

问、借代等等修辞手法的掌握。

5.【答案】B

【解析】B.“苏轼,字子由"错误,苏轼,字子瞻。其弟,苏辙,字子由。

故选Bo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要在平时多积累,作答时根据具体选项进行分析和

判断。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

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

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

6.【答案】C

【解析】A.靡,退下。句意:侍从们都吓得倒退。

B.慕:趋附。句意: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

C.易:交换。句意:希望能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

D.视事:官吏到职办公。句意:到职办公三年。

故选:Co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

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

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

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语境推断法:

(-)语法分析法

用语法分析句子结构的方法推断词义。将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找出主干和枝叶成分,然后

可以迅速判断其用法即词性,

(三)结构分析法

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即利用上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语言结构,

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些对应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

(四)联想迁移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

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五)成语推断法

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借助熟

知的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

(六)字形推断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偏旁”,与字义

联系密切。从字的形旁可以推测字义。

(七)字音推断法

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

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

7.【答案】B

【解析】A.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的。

B.介词,用;介词,用。

C.介词,表被动;介词,在。

D.副词,于是;副词,才。

故选:Bo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时,学生要了解虚词的用法,结合

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解答虚词用法的题目,要结合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8.【答案】C

【解析】A.意动用法,以……为羞耻。句意:况且连一般人也会为此感到羞耻。

B.意动用法,以……为奇。句意:大将军认为他的才能奇异出众。

C.使动用法,使……完好。句意:我请求使和氏璧完好地归还给赵国。

D.意动用法,以……为先/后。句意:因为我以国家的急难为先,以个人私仇为后。

故选:Co

此题考查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现象。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后面词

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

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

“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

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

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

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

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9.【答案】A

【解析】①“不行”,古今异义,古义:不去(应荐);今义:不可以。句意:他被推举为孝廉,

却不去赴任。

②“指示”,古今异义,古义:指给……看;今义:上级给下级的命令要求。句意:玉璧中有瑕

疵,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③“宣言”,古今异义,古义:扬言、宣扬,谓故意散布某种言论;今义:宣告、宣布、分析总

结。句意:并且扬言说:“我遇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

④“负约”,古今同义:违背盟约。句意:也必定背约不给城邑。

⑤“约束”,古今异义,古义:名词,约定;今义:动词,束缚、限制的意思。句意:从没有一

个是能切实遵守信约的.

⑥“方面”,古今异义,古义:方向;今义:事件或事物中的一面。句意: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

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

⑦“无际”,古今同义:无空隙。句意: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

⑧“骄奢”,古今同义,骄横奢侈。句意: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

⑨“下车”,古今异义,古义:指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辆上下来。句意:张衡到任之后,治

理严厉。

综上,④⑦⑧不是古今异义词,其余全是。

故选:Ao

本题考查的是古今异义这个考点。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这就是古

今异义。判断句子有没有古今异义不是很难,重要的是要结合古文中的上下文,平时一定要多积

累东西,可以说考试里的古今异义凭平时的课文和做过的题,都可以答出来的。

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

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词义说法改变,词

义的强化,词义的弱化,褒贬的改变。

10.【答案】A

【解析】①定语后置句,“中心词+定语+者”的形式,正常语序为:求可使报秦者人•句意:寻

找一个能到秦国去回复的使者。

②省略句,完整句子为:果地震于陇西。句意: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

③被动句,“见……于”表被动。句意: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

④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尤于天文阴阳历算致思。句意: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

方面很用心。

⑤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句意: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

的图案装饰。

⑥被动句,“于”表被动。句意:而您受宠于赵王。

⑦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⑧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勇气于诸侯闻。句意:从此他以英勇善战在诸侯各国闻名。

⑨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自书典所记,未有之也。句意: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

样的仪器。

①定语后置句/②省略句/③⑥被动句/④⑤⑧状语后置句/⑦判断句/⑨宾语前置句。

故选:Ao

本题考查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意义。解答这种题型,要求考生首先注意积累和梳理,其次就是能够

根据现学的语法知识对特殊句式进行分门别类地掌握,最后能够在考试中确保无误地作出正确答

案。

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

“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

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

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

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

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11.【答案】D

【解析】A.“征兆”错误,“征”即“应验”,句意:都奇怪地动仪没有应验;

B.“只能和哪些大臣考虑商议这件事”错,“唯”表示希望的语气,“孰”通“熟”,仔细,句

意:只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仔细考虑此事。

C.“我每次回想起来……就是”错,“顾”即“只是,不过"、“徒”即“只是”,句意:但是

我想到……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

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

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

“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

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

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

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

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12~14.【答案】A、C、D

【解析】(1)B、”因此宋初的词作都是自然清新的小令”错误,原文第三段说的是“宋初的词

人,作品主要是自然清新的小令”;C、“扩大了词的题材”错误,从原文倒数第二段可知,柳

永几乎没有扩大词的题材范围,他的贡献是在创意和创调两方面;D、从文章最后一段可知,“广

阔的创作视野、丰富的想象力和自如的语言驾驭能力”是说苏轼的,不能用来说整个豪放派.

(2)C、这一项是讲整个宋代是婉约派的天下的原因.

(3)D、文中只是就艺术成就而言,没有说思想境界.

答案:

(1)A

(2)C

(3)D

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

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

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

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完成论述类文本要通读原文.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了解文章

说的是什么事,或讲的是什么理;文章涉及到什么人,什么观点等.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概括,

我们都必须首先通读全文,然后抓住文章里的那些关键性的词、句,这些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多

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还有一些就是在文章的过渡处.

15~17.【答案】B、、

【解析】(1)ACD.正确

B.“陶先生行为怪异、不好接近、对人较为冷淡”说法不当,这是人们不了解陶先生时的一种

错误认识。

故选:B

(2)文中设置了乞丐老人的形象,这是次要人物,首先是为描写主要人物陶先生服务的,透过乞

丐的形象“头发蓬乱,衣衫全破成了布条条,老远就闻到了臭味”“人露出黄牙的嘴”,突出的

是他的“脏”“臭”,但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候,陶先生“快步上前,分开人群,蹲下身子,伸出

白净净的手,用拇指指甲在老头人中穴上用力掐下去。接着又张开左手,按住老人心口,右手握

拳,敲打左手背”,“白净的脸上也冒起了热汗。突然,陶先生左手捏住老人的鼻子,右手掰开

老人的嘴,接着一弯腰,嘴对着老人露出黄牙的嘴,送了一口气”,充分体现了他的医术高明、

医者仁心。

次要人物也是为情节发展服务的,陶先生对乞丐老人的救助,改变了人们对他的看法,原先是“人

们又看到陶先生的怪模样,不由一片哄笑”“小城里的人都觉得陶先生行为怪异,不好接近”,

现在是“吴掌柜提了一纸包上等的‘桐城小花'茶叶,敲响了陶先生的门”,也正是吴掌柜的到

访,引出后文吴先生的谈话,然人们理解了前文所谓的'‘洁癖”,照应了前文情节。

在表现主旨方面,通过陶先生对乞丐老人的救助,突出体现了他的医者仁心,而称颂、提倡“仁

心”正是小说所要体现的主旨,起到了突出主题的作用。

(3)文章的题目是“癖”,文章开始“但陶先生有洁癖,却是人人皆知”表明,“癖”是指人们

认为的陶先生的“洁癖”,其实这只是表面意义;后文“我知道,大家都认为我有洁癖。其实,

有些疾病具有传染性,像上次的肺结核病人,我观色听声,知他病得不轻。如果不戴口罩,极有

可能传染他人”说明,人们眼中的“洁癖”实际上是“一名医生讲究卫生、预防疾病传染的自我

保护意识”;且文章最后“你只知医者有洁癖,却不知医者更有救人癖啊”又赋予了“癖”的深

层意义,也是主旨意义,那就是“医者仁心”

参考答案:

(1)B

(2)①对人物:有助于塑造陶先生的人物形象,陶先生不顾脏、臭的救助行为,突出了他的医术

高明、桐城小花;

②对情节:有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陶先生在救助乞丐老头之后,人们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由原来的不理解甚至嘲讽,变为吴掌柜的“登门拜访”;

③对主题:有利于突出“营造人心良善的社会氛围”这一主题。如:乞丐老头晕倒后人们都“干

着急没办法”。

(3)①“癖”指陶医生的行为在生活于紫来桥边那些乡民的眼中,是洁癖;

②其实,这是一名医生讲究卫生、预防疾病传染的自我保护意识;

③“癖”还指“救人癖”,即陶医生不顾乞丐的脏臭进行人工呼吸的治病救人之心。突出了他的

医术高明、医者仁心。

(1)本题考查赏析小说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各个选项,将选项大致分成筛选信息(概括内容)和评价赏析两类。

第二步,圈画出评价赏析选项中有关思路、主题判断、作者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内容的名称术

语。

第三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筛选信息类注意是否改变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

项特别关注圈画的名称术语是否有原文依据。

第四步,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

赏析不当的选项。

(2)本题考查赏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考查设置次要人物的作用,首先要考虑对表现主要人物的作用,同时,次要人物的设置也是

为情节发展、主旨表现服务的,解答时还要从这两个方面分析。

(3)本题考查探究标题意蕴的能力,能力层级为探究F。

解答时,要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比喻象征意义,其次要注意它

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

小说阅读规范答题答案表述的原则:

(1)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如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等。

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忠实于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往往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

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

不超过规定数。要尽量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多的信息。

(4)根据赋分分条答题原则。一道题配多少分,是给考生如何答题的一个重要的暗示。比如某道

题配给2分,若要求考生概括作答,则只要答出概括内容(概括中的词语必须紧扣原文)即可;

若要求用原文来作答,则是在原文中寻找两处恰当的语句(将原句稍作压缩)作答。

18~20.【答案】A、B、B

【解析】(1)A.正确。

B.方:正,正当。句意:他父亲正在写文章。

C.适:恰巧。句意:恰巧有客人来访。

D.为:用于疑问句句尾,呢。句意:为什么要隐瞒呢?

故选:Ao

(2)A.省略句,应为“读书(于)僧寺”。句意:在一座寺庙里读书。

B.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我们家只有你一个儿子,你会写文章,这是全家的幸运啊。

C.省略句,应为“人皆以(之)为哑”。句意:人们都以为他是哑巴。

D.省略句,应为“生(于)一农人家”。句意:托生到一个农人家里。

故选:B。

(3)A.“乃”,于是。句意:(汪可受)于是出生(在)汪秀才家,汪秀才接近五十,得到儿子,

非常高兴。

B.正确。

C.“故”特意,故意。句意:第二天,(父亲)特意写了个题目,放在桌子上,很快出去。

D.“止”,仅,只有。句意:我们家只有你一个儿子,你会写文章,这是全家的幸运啊。

故选:B。

答案:

(1)A

(2)B

(3)B

参考译文:

湖广黄梅县人汪可受,能记得前生三世的事。第一世是秀才,在一座寺庙里读书。寺僧有匹

母马,生了头小骡驹,秀才见了很喜欢,从寺僧手里强夺了去。死后,阎王稽查生死簿,愤怒他

贪婪暴虐,罚他托生为骡子,赔给寺僧。骡子生下后,寺僧十分爱护它。几年过后,骡子孽满,

自己死了。托生到一个农人家里,刚出生就会说话,父母认为他是不吉祥的,弄死了他。汪可受

于是又投生到汪秀才家,汪秀才年近五十,得到儿子,非常高兴。汪可受一生下就很聪明,但想

起前生是因为说话过早被弄死的,便不敢说话;直到三四岁,人们还都以为他是哑巴。一天,他

父亲正在写文章,恰巧有客人来访,便放下笔出去会客。汪可受入屋看到父亲的文章,不觉手痒,

于是代替他完成了文章。父亲回来后见了,问:“什么人来过?”家人说:“没人来。”父亲十

分惊疑。第二天,故意写了个题目放到桌子上,便出去了;一会儿又返回,蹑手蹑脚地进来,见

儿子正伏案握笔,纸上已写了好几行。汪可受忽抬头看见父亲,吓得叫出了声,跪在地上哀求饶

命。父亲很高兴,说:“我们家只有你一个儿子,你会写文章,这是全家的幸运啊,为什么要隐

瞒呢?”从此便教他读书。汪可受少年考中进士,后来官至大同巡抚。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

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