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化学九上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化学九上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化学九上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化学九上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化学九上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化学九上期末预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宏观辨识和微观剖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该反应中“”和“”的微粒个数比是2:1C.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D.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有两种氧化物2.若氢气、氧气混合气体共20克,点燃后还有2克的气体剩余,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A.1:4B.1:9C.4:1或1:9D.1:4或1:93.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人类利用金属的年代由先到后:CuFeAlB.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FeOFe2O3Fe3O4C.碳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CH4COC60D.常温常压下气体的密度由大到小:Cl2COCO24.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稀盐酸可以区分真、假黄金(Cu、Zn合金)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C.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种气体D.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双氧水5.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可以A.减少O2消耗量 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面C.减少CO2生成量 D.使C8H18等分子变得更小6.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玻璃破裂 B.轮胎变瘪 C.汽油燃烧 D.水变成冰7.“蜂窝煤”比煤球更有利于煤的完全燃烧、提高燃烧效率,这主要是因为A.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B.升高了煤的着火点C.提高了氧气的浓度 D.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B.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C.氢气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9.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C.用等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D.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10.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思想的是A.探究氨分子的运动现象B.比较不同物质的着火点C.配制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D.通过相互刻画比较两种物质的硬度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将以下物质或元素的字母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a铁元素b氮元素c铝元素d氧元素e石墨f一氧化碳g二氧化碳h甲烷i活性炭j金刚石(1)人体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_;(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3)属于有毒气体的是__________;(4)用于制作干电池里电极的是__________;(5)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__________;(6)用于冰箱里除去异味的物质是__________;(7)天然气中主要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8)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____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同学们你还记得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做的下面这个实验吗?现在请你根据当时所做的实验完成下列有关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用10mL量筒量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然后用滴管向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到的现象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2)用试管夹夹住该试管(夹在距试管口约_____处),按照正确的加热方法加热。观察到的现象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铁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一)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1如图1为某小儿硫酸亚铁糖浆。适当服用该糖浆可治疗_____(选填序号)。A佝偻病B侏儒症C贫血症2食品保鲜“双吸剂”含铁粉、食盐等,如图2为其原理探究实验:滴入食盐水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一段时间后,铁粉上出现红色固体,气球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二)铁及其化合物的实验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工业炼铁的原理,并探究CO与Fe2O3反应后的产物。[查阅资料]:草酸(H2C2O4)固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会产生一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②NaOH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浓硫酸是一种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既能吸收二氧化碳也能吸水。于是他设计了如图3的实验装置,结合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装置C作用是______;2从实验操作程序和实验安全看,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先加热_______(填A或D)处。3该装置设计有一个明显缺陷,你认为是_______。4将Fe粉溶于稀H2SO4,用点燃法检验生成的H2前必须_____。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白色Fe(OH)2沉淀,随后沉淀变为灰绿色。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的原因之一是部分Fe(OH)2接触空气生成Fe(O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生成的Fe(OH)3分解为Fe2O3。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得到灰绿色固体,其组成为2FeSO4·2Fe(OH)2·Fe2O3[相对分子质量为644]。(三)灰绿色固体的热分解实验兴趣小组称取此固体6.44g,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用下图装置进行热分解实验。[查阅资料]①Fe(OH)2在150℃~200℃时完全分解为FeO;②FeSO4在450℃~500℃时完全分解为Fe2O3,1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通入N2,加热结束后仍通一段时间N2的目的是________。2控制温度在不同的范围对A中样品加热。测得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B装置中浓硫酸只能吸收SO3和H2O,当加热到t1℃时,装置C中的现象为______。①图中E点对应的m1=_____。②图中F点对应物质中Fe2O3的质量为___g。③科研人员将F点所得剩余固体隔绝空气,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1400℃,已知加热过程中发生反应,且反应前后固体总质量不变,得到纯净的化合物。请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14.钢铁是重要的金属材料,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Ⅰ铁的应用(1)下列铁制品的利用与金属导热性有关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A铁铲B铁锅C刀具(2)“纳米a-Fe粉”可以用于食品保鲜,称之为“双吸剂”,因为它能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Ⅱ铁的冶炼工业炼铁的原理是高温下用CO作还原剂,将铁从其氧化物中还原出来。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以赤铁矿为原料,在高温下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2)高炉炼铁中,焦炭的作用除了可以提供热量外,还能________________;Ⅲ实验探究炼铁原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上图装置模拟工业炼铁的过程,请按要求填空:、(1)实验时装置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2)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3)实验过程中,CO的作用有____________(填序号);①CO气体作为反应物;②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③停止加热后,防止A中生成物被氧化;④停止加热后防止B中的溶液倒吸入A中。Ⅳ拓展延伸利用上面的装置测定某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实验记录数据如下:①装铁的氧化物的硬质玻璃管的质量为20g;②硬质玻璃管与铁的氧化物的质量共为26.4g;③通入一氧化碳并加热至铁的氧化物全部转化为铁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澄清石灰水吸收,且B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2g。根据以上实验记录,计算此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硫酸铁的化学式为Fe2(SO4)3,试计算:(1)硫酸铁中各种元素的质量比;(2)60.0g硫酸铁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多少?16.某化学学习小组欲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该石灰石样品12.0g,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2.0g(已知该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请计算:(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精确到0.1%);(2)实验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规范计算步骤)。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分析】由微观示意图信息可知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C+2MgO。【详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故该反应是置换反应,故正确;B、由图示和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和的微粒个数比是2:1,故正确;C、该反应前后均有单质参与和生成,则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而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错误;D、氧化物是一种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则该反应涉及的CO2、MgO两种氧化物,故正确。故选C。2、D【详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完全反应时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2×2):32=1:8,则:参加反应20g-2g=18g的气体中氢气的质量=18g×=2g,氧气质量=18g-2g=16g;由于剩余的2g气体可能为氢气也可能为氧气,所以原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g+2g):16g=1:4或2g:(16g+2g)=1:9。故选D。3、A【详解】A、金属越活泼,人类利用的年代越晚,故人类利用金属的年代由先到后:Cu、Fe、Al,符合题意;B、FeO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为:;Fe3O4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为:FeO、Fe3O4、Fe2O3,不符合题意;C、氢元素通常为+1价,设CH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1)×4=0,x=-4,氧元素通常为-2价,设C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y,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y+(-2)=0,y=+2,C60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碳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CO、C60、CH4,不符合题意;D、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气体的密度越大,故常温常压下气体的密度由大到小:Cl2、CO2、CO,不符合题意。故选A。4、B【详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位于氢之后,故黄金不与稀盐酸反应,锌位于氢之前,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产生,故可用稀盐酸区分真假黄金,不符合题意;B、氮气和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不能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可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D、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可产生氧气,有气泡产生,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无现象,故可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双氧水,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5、B【详解】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可以增加汽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汽油充分燃烧。故选B。6、C【解析】A、玻璃破裂的过程中只是物体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轮胎变瘪的过程中只是物体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汽油燃烧的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水变成冰的过程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7、D【分析】燃料充分燃烧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充足的氧气,二是和氧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详解】由上分析可知将煤制成蜂窝煤变得多空疏松,与空气(氧气)的接触面积变大了,使燃烧更充分,故选D。8、D【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错误。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9、C【详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一开始就有氧气产生,所以曲线从原点开始画,过氧化氢溶液是一定量的,所以过氧化氢消耗完之后反应停止,出现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故A正确;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有氧气放出,则固体的质量减少,反应完全,质量不再变化,故B正确;C、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中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C不正确;D、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较快,过氧化氢的量相同,最终生成的氧气的质量相同,故D正确。故选C。10、C【解析】A、探究氨分子的运动现象,常温浓氨水和热水中的浓氨水形成对比实验;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的着火点不同,形成对比实验;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50g水中加入10g氯化钠配置溶液,80g氯化钠加入5g氯化钠配置溶液,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不相同,没有形成对比实验;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D、纯铜和黄铜(合金)的硬度不同,互相刻画可以比对硬度大小;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dcfegihj【详解】(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水,而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类最大。所以人体中含量最大的元素为氧元素,选d;(2)地壳中含量前四种元素是氧、硅、铝、铁,故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选c;(3)一氧化碳属于有毒气体,选f;(4)石墨用于制作干电池里电极,选e;(5)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产生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选g;(6)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于冰箱里除去异味,选i;(7)天然气中主要含有的物质是甲烷,选h;(8)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选j。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生成蓝色沉淀1/3有黑色固体生成分解反应【详解】(1)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现象是生成蓝色沉淀,反应的方程式为:。故填:生成蓝色沉淀;;(2)用试管夹夹住该试管,应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加热,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和水,该反应的特征是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故填:1/3;有黑色固体生成;分解反应。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c变小加快铁的生锈除去水蒸气A没有尾气回收装置验纯使产生的气体全部排出并吸收高锰酸钾溶液退色6.083.20Fe3O4【详解】(一)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1)小儿硫酸亚铁糖浆可补充铁元素,适当服用该糖浆可治疗缺铁性贫血。故选C。(2)一段时间后,铁粉上出现红色固体,说明铁已生锈,铁生锈会消耗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气球变小。在铁生锈过程中,酸和盐会加速铁的锈蚀,所以食盐水的作用是加快铁的生锈。(二)铁及其化合物的实验(1)装置C中装入试剂是浓硫酸,浓硫酸有强吸水性,所以它的作用是除去一氧化碳气体中的除去水蒸气。(2)从实验操作程序和实验安全看,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先加热A处,使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把装置内的空气排出,以免加热混有氧气的一氧化碳发生爆炸。(3)该装置设计有一个明显缺陷,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没有尾气回收装置。(4)用点燃法检验生成的H2前必须验纯,防止点燃不纯的氢气发生爆炸。部分Fe(OH)2接触空气生成Fe(O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三)灰绿色固体的热分解实验(1)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通入N2,加热结束后仍通一段时间N2的目的是使产生的气体全部排出并吸收。(2)控制温度在不同的范围对A中样品加热。当加热到t1℃时,固体质量逐渐减少,硫酸亚铁发生分解反应,产生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三氧化硫被浓硫酸吸收,二氧化硫通入装置C中接触高锰酸钾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高锰酸钾溶液退色。(3)在220℃时,E点固体质量不再减少,说明2FeSO4·2Fe(OH)2·Fe2O3中氢氧化亚铁已完全分解,设分解生成水的质量为X。m1=6.44g-0.36g=6.08g(4)2FeSO4·2Fe(OH)2·Fe2O3中含Fe2O3的质量为,含FeSO4的质量为,在F点FeSO4已完全分解,设分解生成氧化铁的质量为Y。则对应物质中Fe2O3的质量为(5)F点所得剩余固体为氧化亚铁和氧化铁,将氧化亚铁和氧化铁隔绝空气,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1400℃,已知加热过程中发生反应,且反应前后固体总质量不变,得到纯净的化合物。Fe(OH)2分解生成的氧化亚铁的质量为,剩余固体为氧化亚铁和氧化铁中含铁元素的质量为,氧化亚铁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氧化铁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设反应后生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则依据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列出比例式:,解得,所以反应后生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14、B氧气和水反应生成还原剂一氧化碳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①②③④7:3【详解】Ⅰ、铁的应用(1)A、铁铲利用的是金属的延展性,A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铁锅用来加工食物,利用的是金属的导热性,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C、铁制成刀具,利用的是金属的延展性,C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2)“纳米a-Fe粉”在空气中易与水和氧气反应而生锈,可以用于食品保鲜,称之为“双吸剂”,因为它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和氧气;Ⅱ、铁的冶炼工业炼铁的原理是高温下用CO作还原剂,将铁从其氧化物中还原出来。请回答下列问题:(1)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以赤铁矿为原料,在高温下炼铁的的原理是三氧化二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