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1页
2020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2页
2020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3页
2020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4页
2020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形的平移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1课时总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练习一1~2。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培养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将图形按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平移的距离。教学准备:光盘、实物投影仪、方格图。教学过程:备注一、复习引入1.提问:我们已经学习过物体有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别是什么?(平移和旋转)生活中哪些物体运动时属于平移?哪些属于旋转?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图形的平移。二、探究新知1.进一步认识平移。(1)出示例题图,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全班交流A.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追问: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箭头,这个箭头是表示平移的方向的,在图形的平移中是不能少的。)B.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2.探究平移的距离。(1)讨论: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呢?说说你是怎样数的。(2)交流不同的方法A.看“对应线段”,如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了9格。B.看“对应点”,如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了9格。(3)引导学生找其它的“对应线段”或“对应点”。(4)提问: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5)小结:我们要知道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可以找“对应线段”,也可以找“对应点”,然后数一数,这两条线段或这两个点之间平移了几格,那整个图形也就平移了几格。3.画平移的图形。(1)谈话:刚才我们根据图意,知道了平移的情况。现在你能根据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吗?(2)出示题目要求,理解题意。(3)学生尝试画一画。(4)组织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找点、移点、描点、连线)(5)追问: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图形的位置变了,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1题。独立思考,组织交流,说说想法。2.完成“练一练”第2题。独立填写,核对答案,说说思考过程。3.完成练习一第1题。指名口答,说说想法。4.完成练习一第2题。学生按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展示学生作品,交流评价。说说画平移图形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在画平移图形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五、布置作业补充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图形的旋转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2课时总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练习一3,4。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认识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º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º。2.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3.让学生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化的兴趣,并进一步感受旋转在生活里的应用。教学重点:掌握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教学准备:光盘、实物投影仪、方格图。教学过程:备注一、认识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的含义: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说:同学们,沪宁高速公路经过整修已经全线通车了,我们跟着小记者一起去看看。播放课件:聚焦某一高速公路收费站,播放各种车辆来来往往进出场面的录像。引出问题:(动画静止成车辆进出的图片)为了维持秩序,收费站口设置了转杆。看,转杆打开,旋转了多少度?转杆关闭呢?2.模拟操作,认识含义。(1)同桌合作,拿出活动角模拟转杆的打开和关闭,讨论转杆打开和关闭时向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2)结合学具演示交流,明确转杆打开和关闭都旋转了90°。(3)深入探讨:转杆打开和关闭旋转的方向相同吗?哪一种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同?(4)小结: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转杆打开是逆时针旋转90°,转杆关闭是顺时针旋转90°3.全体活动,深化理解。(1)听口令做动作。让学生先平伸右臂,用动作表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再平伸左臂做一次,亲身体验顺时针、逆时针方向的旋转。(2)完成“练一练”第1题。说说每幅图中的指针分别向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二、将图形旋转90°:师说:生活中旋转的现象可多了,今天我们就来把下面一些图形旋转90°。出示例题。1.理解题意。提问:“绕A点旋转”是什么意思?(指A点固定不动)2.转一转。3.交流方法。方法可能有:顺时针旋转90°,逆时针旋转90°。4.进一步研究。提问:如果没有具体的实物转一转,该怎么画出三角形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呢?5.全班交流方法。学生可能有如下方法。①先把三角形的一条长直角边顺时针旋转90°,再画另外的线段,最后连成相应图形。②先把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顺时针旋转90°,再连成相应图形。③借助手、笔等工具转一转后再画一画。6.结合媒体演示小结: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将三角形顺时针旋转90°时,可以先分别确定两条直角边旋转后的位置,再连成相应的图形。为了表示旋转的方向,还要在相对应的一组边之间画出弧形,标上箭头。7.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交流方法,重点放在作图方法的交流与指导。三、课堂总结,揭示课题:师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拓展延伸:1.完成“练习一”的第3题。下面的图形分别是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的?你能指一指,说一说吗?2.完成“练习一”的第4题。五、课堂作业:补充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图形的对称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3课时总第3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页,练习一5,6。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长方形、正方形等轴对成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的探索过程,会画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对称轴,并借此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情操,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经历发现长方形、长方形对称轴条数的过程。教学难点:画平面图形的对称轴。教学准备:挂图,剪刀、尺等。教学过程:备注一、复习导入1.提问:在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习过轴对称图形,回忆一下,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2.揭题:轴对称图形的两边是对称的,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认识图形的对称。(板书课题:图形的对称)二、认识图形的对称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1)出示例4的题目要求,理解题意。(2)学生操作,进行判断。(3)组织交流,说说理由。2.探究长方形的对称轴。(1)提问:把长方形纸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有几种不同的折法?独立折一折。(2)交流:不同的折法。(3)介绍:像这样对折,折痕所在的直线叫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4)指着黑板上的长方形,它能够通过对折的方法找到对称轴吗?学生介绍:取长方形一组对边的中点,画出对称轴。说明:对称轴要用点划线来画;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要让对称轴延伸到图形外。(5)追问: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这条对角线是不是它的对称轴?为什么?指名口答,说明理由。3.探究正方形的对称轴。(1)用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并画出它的对称轴。(2)学生交流不同的折法、画法。(3)追问: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4.完成“练一练”第1题。(1)学生独立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2)组织交流,展示学生作品。5.探究如何画出轴对称图形。交流:你是怎样画出这个图形的?A.在对称轴右边依次画出与左边对称的另一半。B.先找出对应点,再连线,画出图形的另一半。6.练习:完成“练一练”第2题。独立完成,展示作品,说说画法。三、练习拓展1.完成练习一第5题。(1)提问:这里的四个图形各是什么图形?(特殊性:正多边形)(2)操作:折一折,数数它们各有多少条对称轴?(3)提问:你能画出每个图形的所有对称轴吗?可能出现的问题:靠经验画。指出:要先量出边的长度,找到中点,这样画出来才准确。说明:一个图形中所有的对称轴会相交于一点。(4)提问:每个图形各画出了几条对称轴?你发现了什么?正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六边形有6条对称轴。……正几边形就有几条对称轴。(5)谈话:出示一个正八边形,它有几条对称轴?2.完成练习一第6题。四、总结回顾这节课你对图形的对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五、布置作业补充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练习一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4课时总第4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一第7~13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能画出平移、旋转后的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让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3.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地完成设计图案的任务,体会平移、旋转、对称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美和数学方法的价值。4.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情操,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平移、对称和旋转的特点。教学难点:正确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教学准备:第11题的图形、磁铁、三角尺、量角器、光盘、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备注一、知识整理1.提问:这个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怎样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怎样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什么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怎样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2.揭示课题并板书。二、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8题。(1)读题,理解题意。(2)同桌交流,说说想法。(3)全班交流,说说这些图案各是怎样得到的。2.完成练习一第9题。(1)理解题意,独立填写。(2)组织交流,说说平移的过程。(3)电灯图还可以怎样平移到现在的位置?(4)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都是平移两次;方向有先后,但对应的格子数没变)3.完成练习一第10题。(1)独立读题,理解题意。(2)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指导。(3)组织交流,展示学生作品。(4)在画旋转和平移的图形时,需要注意些什么?4.完成练习一第11题。(1)指名读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2)说说每组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3)尝试操作,同桌讨论。(4)指名演示,交流旋转的方法。(5)把旋转的过程在图上表示出来,集体订正。5.完成练习一第12题。独立画图,组织交流,集体订正。三、完成动手做独立阅读,理解题意。动手试一试,小组交流。指名演示,全班交流。四、总结反思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学到这里你最想说什么?五、布置作业课后作业:练习一第7、13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一单元复习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5课时总第5课时教学内容:考查第一单元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1.考查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2.考查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3.考查轴对称图形及数出基本图形的对称轴,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学重点:考查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教学难点:考查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备注一、填空。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图形,那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2.移一移,说一说.(1)向()平移了()格,向()平移了()格,(3)向()平移了()格。3.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圆有()条对称轴,半圆形有()条对称轴4.下面的现象中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1)索道上运行的观光缆车。()(2)推拉窗的移动。()(3)钟面上的分针。()(4)飞机的螺旋桨。()A(5)工作中的电风扇。()(6)拉动抽屉。()A5.指针从B开始,顺时针旋转90°到()点BD指针从B开始,逆时针旋转90°到()点BD二、选择。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平移的是()A.乘直升电梯从一楼上到二楼B.钟表的指针嘀嗒嘀嗒地走C.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行驶D.汽车在平坦笔直的公路上行驶2.下面的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长方形 B.等腰三角形 C.平行四边形 D.扇形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移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B.平移改变物体的位置和形状C.平移只改变物体的位置4、下面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①长方形②等腰梯形③平行四边形④等边三角形5、从3:00到6:00,时针旋转了()①30°②60°③90°④180°三、画一画.1、按要求画出图形。(1)将图1向右平移5格。(2)将图2向左平移7格,再向上平移3格21212、(1)把四边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2)把平行四边形绕点B逆时针旋转90。。(3)把三角形绕点C顺时针旋转90。。CBACBA3、画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对称图形。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认识整万数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第1课时总第6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页,练习二1~3。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和“千万”,了解这些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自主建构含有万级的数位顺序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整万数,能正确地读、写整万数。3.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了解一些“大数目”,感受整万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认识整万数的意义,掌握读、写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读、写方法。教学准备:计数器,师生准备算盘。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例1主题图。引导:自己先默读资料,然后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些什么。交流:你从图中知道了些什么?其中有哪些数?2.引入新课。引入:看了这些数,大家想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这些数究竟各是多少?这些数是怎样组成的,要怎样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的数——多位数,(板书:多位数)通过数数、写数,了解它的组成和实际大小,学会读写这一类的数。二、拨珠数数,认识数位1.复习数位。让学生看计数器按顺序说说各数位名称;教师每次在计数器十位、百位、千位上拨3个珠,让学生说说各表示多少。说明:在哪一位上拨几个珠,就表示这一位上有几个计数单位,比如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千位上的3表示3个千。2.认识数位。(1)提问:现在计数器上表示多少?(三千)你能接着一千一千地数到一万吗?我们一起数一数。(教师拨珠,学生数到一万)提问:几个一千是一万?(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说明:千位满10是一万,就要向前一位进1,这一位是万位。万位上的1表示一万。(2)引导:现在跟老师接着一万一万地数下去,(学生数数,教师拨珠),数到九万。提问:现在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是多少?如果在万位上再拨一个数珠是几万?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谈话:如果十万十万地数,10个十万是多少?你能一边拨珠,一边数一数吗?学生一边拨珠一边数数,得到:10个十万是一百万,并在计数器上标出“百万”。提问:如果一百万一百万地数,10个一百万是多少呢?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人识看哪些新的技术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2.认识整万数的组成和读写。(1)教学“六十一万”的含义和读写方法。出示算盘。谈话:在算盘上,如果把这一位定位个位,从个位起,向左依次是——十位、百位、千位,接下来是哪一位?(在万位上贴上标签)继续往左数,依次是——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谈话:我们来看刚才第一幅图,你能在算盘上表示出六十一万这个数吗?讲解:“六十一万”这个数怎么写、怎样读呢?我们来看,十万位上是6,就在十万位上写6;万位上是1,就在万位上写1;其余各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这些数位上分别写0.这个数读作:六十一万。让学生照样子读一读,写一写。(2)教学“一百六十二万”的含义和读写方法。指第二幅图,谈话: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吗?反馈时,让学生具体说说是怎样拨珠的,为什么这样拨。明确:一百六十二万是由1个百万、6个十万和2个万组成的。提问:“一百六十二万”表示有多少个万?你能写出并读出这个数吗?让学生对照算盘图写一写、读一读,并组织交流。(3)教学“一千三百四十三万”的含义和读写方法。要求学生仿照上面的过程在算盘上拨一拨、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3.整理数位顺序表。提问: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哪些新的计数单位?以前还认识看哪些计数单位?这些计数单位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排列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千万位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三、巩固练习1.做练一练第1题。生独立完成。教师适时纠正错误。2.做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再写一写,读一读,然后组织交流。3.做练习一第1题。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并说一说发现什么,在引导学生比一比每组中两个数表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在读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4.做练习一第2题。明确要求后,逐一出示题中的三个问题,让学生选择,并说说是怎样想的。5.做练习二第3题。让学生独立地读一读每幅图中的文字信息,让学生选择,并说说是怎样想的。四、全课总结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五、拓展延伸让学生读一读第11页的“你知道吗?”,说一说从这一段文字中知道了什么。并简介要介绍西方一些国家习惯使用的计数单位和三位一节的分节方法(见本书第274页的第6则)。板书设计学反思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第2课时总第7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2、“练一练”,练习二第4~8题。教学目标:1.在认识个级数和万级数的基础上,掌握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的组成及读、写法。2.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大数目在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更好地感受这些数的数值,增强应用意识。3.进一步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教学重点: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的组成及其读法和写法。教学难点: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具算盘。教学过程:备注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整晚数,能不能说说整万数的组成并且读一读?出示:34000008005000052390000(1)指名学生说一说三个数的组成,并提问:你是怎样很快看出每个数的组成的?(2)指名学生读数,再集体读一读。提问:整万数要怎样读?2.揭示课题。引入:我们已经掌握了整万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整万数的个级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全是0。如果一个数的万级和个级上都有单位,那它的组成又是怎样的呢?这样的数有怎样写、怎样读呢?今天我们就以整万数的认识为基础,进一步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板书课题)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1.认识不含0的数。出示算盘,提问上面的52390000怎样拨珠表示。提问:你能先说出现在算盘上数的组成,再说说这个数是多少吗?引导:算盘上现在的数有5239个万,是五千二百三十九万。如果在个级上再拨上5239,(教师拨珠)这个数里面有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你是怎样想的?那这个数可以怎样写?(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数)引导:请同桌同学先说说这个数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再试着互相读一读。指名学生读数,说说是怎样想的?追问:“5239”在万级上怎样读,在个级上怎样读?2.认识有0的数。(1)出示例2里后两个算盘图及其表示的数。引导:同桌讨论一下,算盘上这两个数各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分别表示多少?明确:这里第一个数由600个万和4000个一组成,是六百万四千;第二个数由308个万和7个一组成。(2)引导:请大家根据数的组成,在课本上写出这两个数,并且自己先读一读。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写的,并且说说为什么这样写。(板书两个数,并且用|表示分级)你准备怎样读这两个数?请你读一读。(引导学生按数级读出:六百万四千三百零八万零七)引导:观察这两个数里的0,前一个数里的0在什么位置,是怎样读的?后一个数里的0又是怎样读的?联系刚才的读数,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交流:这两个数里的0各是怎样读的?(3)引导:现在你发现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要怎样写了吗?怎样读呢?说明:写数先写万级上多少万,再写个级上的多少;注意每个数级有四位,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读数要先读万级上多少万,再读个级上的多少;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三、练习巩固,内化新知1.完成“练一练”。让学生独立观察,说说每个算盘上的数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提问:算盘上的数各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从算盘上是怎样看出来的?让学生写出算盘上的数,在自己读一读。(指名板演)提问:比较一下,这三个数万级上有什么不同,个级上又有什么不同?写数时万级上有什么不同?个级上呢?读数时万级上和个级上分别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写数时要注意什么?读数呢?说明:写数时要按数级一级一级写,注意每个数级有四位,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读数时万级上有多少就读多少万,注意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2.做练习二第4题。提问:你能说说每个数的组成吗?你是怎样想的?(教师在数上分级)指名读数,再集体读一遍。提问:能说说你的读数方法吗?3.做练习二第5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填空。交流并呈现结果,有错的订正。交流:第一题数怎样看组成的?第二题写数时怎样想的?4.做练习二第6、7题。让学生把第6题的内容和数读一读;第7题写在课本上,交流万级上和个级上怎样写的。5.做练习二第8题。出示一张纸,观察纸的厚度,提出一张纸很薄,猜猜1000000张纸叠起来有多厚。学生独立阅读地8题,思考、推算,然后选择答案打“√”。交流答案,说说推算的过程;和猜的厚度比一比,看猜的怎样。四、课堂总结,交流收获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您觉得在写数或读数的时候最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认识整亿数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第3课时总第8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5~16的例题和“练一练”,练习三的1~3题。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整数的数位顺序,认识十进制计数法;知道整亿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读写整亿数,会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3.通过一些数据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人类科学研究的成果,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社会生活和科研领域的应用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掌握整数的数位顺序,能正确地读写整亿数,会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教学难点:会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备注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大家记过比千万还大的数吗?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出示例题图:指名读这三个数中都出现了一个什么计数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整亿数。(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1)回顾旧知。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数位和计数单位有哪些?(2)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谁能一千万一千万的继续数?10个一千万是多少,知道吗?也就是10个一千万是一亿。(板书:10个一千万是一亿)那千万前面这一位表示的是亿位,计数单位是“亿”。(在数位顺序表上板书)能一亿一亿的接着数吗?10个一亿是十亿(板书:10个一亿是十亿)这一位就是什么数位,计数单位是多少?(板书数位、计数单位)那十亿十亿地数10个十亿是多少?(板书:10个十亿是一百亿)这一位就是——(百亿位),计数单位是——(百亿)。(板书数位、计数单位)10个一百亿是多少?(板书: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数位和计数单位各是什么?(板书数位、计数单位)这四位又是一个数级,这个数级可以叫什么?(板书:亿级)(3)完成数位顺序表。学生独立填写课本上数位顺序表缺少的部分。提问:能说说数位顺序表有什么规律吗?说明:数位顺序表从右往左每四位一级,依次是个级、万级、亿级,每一级数位都按个、十、百、千这样的顺序排列。现在按数级分别读一读数位。追问:从右边起第几位是万级,第几位是亿级?2.认识十进制计数法。引导:联系上面数数过程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指出:在数数时,一个数位上满10个单位就要向前一位进1,比如10个一是1个十,10个十是1个百,10个百是1个千……所以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板书: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数10的计数方法,叫作十进制计数法。(板书:十进制计数法)3.学习整亿数的组成和读写。(1)二亿是多少个亿组成的?并且能对着数位顺序表写出来吗?为什么要在亿级上写2,后面写8个0?(2)二十一亿和八百一十四亿各是多少个亿呢?要怎样写?请每人在课本上填一填、写一写。学生填空、写数,教师巡视、指导。提问:写整亿数和写整万数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整亿数是怎样写的?(3)引导:各人看写出的三个数,先想想各有多少个亿,再自己读一读。交流:这三个数分别要怎样读?4.整亿数的读写小结。提问:能说说整亿数怎样写、怎样读吗?指出:整亿数里有多少个亿,就在亿级上写多少,万级、个级的数位上全写0;整亿数看亿级上是多少,就读作多少亿,万级、个级上都是0,不读出来。写数和读书时,可以先分数级,再一级一级的正确读写。三、巩固运用,深化新知1.做“练一练”第1题。指名学生说一说、读一读。说明:读数时,可以根据看亿级上有多少亿,就读作多少亿,末尾的0不读。2.做“练一练”第2题。指名口答第一行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指名板演,读数这三个数的写法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读法呢?3.做练习三第1题。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4.做练习三第2题。让学生在数上分级。再指名说一说、读一读。5.做练习三第3题。让学生思考,指名按题组说说各是几位数。学生写数,指名板演。比较:比较每组的3个数,你发现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四、全课总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十进制是人类了不起的发明,那有没有其他的计数法呢?请阅读“你知道吗?”交流:你知道了还有什么计数法?二进制计数法怎样计数,应用在哪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认识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第4课时总第9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7的例题和“练一练”,练习三的4~9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能根据数级和数位说明它由多少个亿级和多少个万组成,能正确读、写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2.使学生体会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表示的实际意义,进一步理解多位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写数和读数间的联系,培养比较、抽象、归纳等能力,体会一亿的大小,进一步发展数感。2.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认识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组成及其读法和写法。教学难点: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备注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复习旧知。我们认识过整万数和整亿数,你能不能说说下面各数的组成并且读一读呢?出示:80000000010300003500000000030080000(1)指名学生说说各数的组成,并提问:怎样可以很快看出每个数的组成?(2)提问:亿级和万级上的数要怎样读一读?2.揭示课题。引入:我们已经掌握了整亿数、整万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掌握了这些知识,就可以进一步认识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板书课题)二、尝试探索,学习新知1.出示例题,一个学生读题。提问:例题里有哪两个数?你能根据有多少个亿和多少个万,说所每个数的组成吗?(2)引导:根据数的组成我们可以写数和读数,你能对照着数位顺序表在在下面写出这两个数码?(呈现数位顺序表及两个要写的数)自己在课本上写一写,然后读读你写出的两个数。学生写数,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八亿九千万是怎样写的?三十五亿二千万呢?(根据交流按数级板书写数,并用┆分开数级)(3)提问:你会读这两个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吗?自己试着读一读。交流:你是怎样读这两个数的?(指名读数,突出一级一级地读)(4)小结读写方法。小结:这两个数都是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写这样的数,要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写,把多少个亿和多少个万分别写在亿级和万级上,个级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全要写0。读数也是从高位起一级一级读,读出多少亿、多少万,末尾的0不读。2.完成“练一练”。学生先独立观察,思考这两个数各是由多少个亿和多少个万组成的,再写出这两个数。提问:比较一下,这两个数亿级上有什么不同?万级上呢?读数时亿级和万级上各是怎样读的?你认为写数时要注意什么?读数呢?三、练习巩固,内化提高1.做练习三第4题。同桌先相互说说组成,再互相读一读数。提问: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很方便地读出这些数?(在数上分级)提问:前两个数里的0为什么不读?第三个数里哪些0不读,哪些9要读?2.做练习三第5题。生独立填空。交流填空结果并呈现,并说说自己的想法。提问:600060000里的两个“6”表示的意思有什么不同?3.做练习三第6题。生独立完成。交流结果,说说连线的思考方法。说明:一个数位上是几,就表示这个数位上有几个相应的计数单位。4.做练习三第7题。指名读数,再全班读数。5.做练习三第8题。生独立写数,并指名板演。交流:写这两个数是怎样想的?6.做练习三第9题。引导:我们认识了含有亿级的数,你想过一亿有多大吗?现在如果有1亿枚1元硬币,你能猜出有多重吗?大家都来猜一猜。说明:一枚1元硬币大约重6克,照这样可以推算出1亿枚1元硬币重多少吨。那请大家按第9题里的推算方法推算一下,看看大约有多重,选出合适的答案。让学生读题、推算,选择答案。交流:你是怎样推算的,结果是多少吨?说明:按一枚1元硬币大约重6克推算,1000枚1元硬币大约重8千克,然后一步一步推算,结果1亿枚硬币大约重600吨。引导:你想过这么轻的1元硬币,1亿枚竟有600吨吗?这说明了什么?如果用载重4吨的卡车来装运,要多少辆这样的卡车?请你算一算。说明:这么小、这么轻的硬币,1亿枚竟然重600吨,用载重4吨的卡车要150辆才能一次完成装运,这说明1亿是非常非常大的数。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数的改写和大小的比较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第5课时总第10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0~21页例5和“练一练”,练习四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实际学会整万、整亿数的改写方法,能把整万数或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理解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多位数的大小。2.使学生经历数的比较和改写的思考、探索过程,联系已有知识理解大小比较和改写方法,体会实际应用中数的改写的作用和需要,感受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发展数感。3.使学生体会现实世界里数的存在,感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积极探究、乐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大数的改写和大小比较方法。教学难点:大数的改写和大小比较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备注一、谈话引入1.课件出示下列两个数:4000004000000(1)提问:你能读出这两个数吗?分别让学生读一读。(2)解决问题:十万位上的“4”表示什么?百万位上的“4”又表示什么?师:为什么同样的数字“4”,在不同的数位上所表示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启发学生思考,并明确: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不同的意义。(3)比一比,这两个数哪个大哪个小?指名回答。2.在○里填上“>”“<”或“=”。988○1000765○489566○581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3.导入:刚才,我们对于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进行了回顾,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种方法对万以上的多位数是否也适用?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1.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题5。让学生观察表格,说一说,这三年出版社图书的种类各是多少?指名读一读,得出信息。2.独立思考,完成排序。提问:这三年出版的图书数量各不相同,哪一年出版的种类多?哪一年出版的种类少?请同学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比较和排序。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3.小组交流。师:请同学们把自己比较的方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看看小组内同学之间有没有不同的比较方法,谁的方法更加简便。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交流,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4.组织全班交流汇报。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比较方法,如果没有,教师可以进行必要引导。方法一:370000>300000>250000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得出:先看三个数的位数是否相同,三个数都是六位数;再比较最高位,最高位大的数就大。追问:如果最高位相同,又该怎么比呢?生答:就比较第二位,第二位大的数就大……方法二:250000=25万,300000=30万,370000=37万,37>30>25,37万>30万>25万5.数的改写。(1)引导学生关注数的改写过程。提问:第二种方法可行吗?在比较这三个数的大小时,要先做什么?(将三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追问:什么样的数可以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呢?(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种比较方法,提问:两种比较的方法相同吗?哪一种方法更简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领悟到:将这三个数先改写成用“万”作单位后再比较更简便。(3)小组讨论:怎样将一个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组织交流汇报:把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把这个数末尾的4个0去掉,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把一个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这个数末尾的8个0去掉,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4)即时练习。课件出示题目:你能先把这三年各类图书的总印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再把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6300000000=()亿7000000000=()亿7700000000=()亿()亿>()亿>()亿(5)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方便,常常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1题。先组织学生对这几个数进行分级,再读一读,最后再在教材上进行改写。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2题。先比较大小,再说说大小比较的方法。3.完成教材第23页“练习四”第1~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讲评、订正。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近似数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第6课时总第1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22页的例题和练一练,练习四的5~11题。教学目标:1.在掌握多位数读写的基础上认识近似数,学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2.体会近似数的含义,增强对近似数的感受,发展数感。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难点:在认识近似数、理解近似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备注一、认识近似数1.出示例6中的图片和文字,学生读题,了解信息。提问:每条信息中的两个数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学生说说。讲解: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用精确的数来表示,而只是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揭示课题:近似数)你知道例题中哪些数是近似数吗?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近似数?2.完成22页“练一练”判断哪些是近似数,并说明理由。二、求近似数的方法1.出示例题学生读一读,说说从中知道些什么?提问:这个市的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大约是多少?你能在直线上描点表示男性人口和女性的人口吗?学生在小组里试一试,再与同学交流。组织反馈,并让学生说说怎样找到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的这个点的。从图上看,男性人口比38万5千是大还是小?女性人口呢?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各接近多少万?学生独立想一想,再与同学交流。组织反馈,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采用“四舍五入法”板书:四舍五入法什么叫四舍五入法呢?请你自学书P22页下方的一段话。小组里说一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你能写出这个市的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的近似数吗?自己试一试。小组汇报交流。2.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并组织交流。小结:怎样用“万”或“亿”作单位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的?三、巩固练习1.练习四的第5题。说一说题目中的表格表示什么?学生自己试一试,组织交流。2.练习四第6题。按要求写出题目中的近似数。3.练习四第9题。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是什么意思?尝试写一下。4.练习四第10题。独立完成,组织反馈。四、课堂总结。这节课学习什么知识?你是怎样理解近似数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认识多位数整理和练习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第7课时总第12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10~15题。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多位数。2.进一步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正确将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3.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多位数的读、写法,以及多位数的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教学难点:间、末尾有0的多位数的读、写法,以及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备注一、谈话引入1.提问:大家回忆一下,这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小组内合作针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整理,并用恰当方式表示出来。小组汇报交流。2,.复习数位顺序表。(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整数数位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从个位起依次说出各个数位。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作数位。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3.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1)多位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每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2)多位数的写法。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3.复习数的改写及省略。(1)改写。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2)省略。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5、等于5还是大于5。4.比大小。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二、反馈完善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5~26页“整理与复习”第1~5题。1.第1题。学生口答。2.第2题。第(2)小题要让学生说说个级的数是多少?为什么千位和百位上都是0?3.第3题。学生自由的读一读,说说读数时要注意什么?4.第4题。学生写数后,交流写数的方法。5.第5、6题。学生读一读,说说是怎样改写的?又是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单元复习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第8课时总第13课时考查内容: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考查目标:1.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教学难点: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备注一、回顾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学生集体讨论交流后,师板书。二、复习数位顺序,并练习下面各题。1.比49999多1的数是(),比49999多1万的数是()。2.501006000是由()个亿、()个万和()个一组成的。3.70755656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0在()位上,十万位上是()。4.数位顺序表中和千万位相邻的数位是()位和()位。5.用0,1,0,7,8,5这六个数字组成的最小的六位数是(),组成的最大的六位数是()。6.一个七位数,百万位和千位上都是8,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读作(),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的近似数是()。7.一个五位数,近似到万位约是5万,这个五位数最大是(),最小是()。三、复习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改写及省略。8.在○里填上:“>”、“<”或“=”。999999100000095万940000050350680503508609.用四舍五入法7□3380000≈8亿,□内可以填();用四舍五入法5□9980000≈5亿,□内可以填()。四、选择题。(8分)1.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这个数与原数比()A、变大了 B、变小了 C、不变D、不能确定2.9899000000≈()亿A、98 B、99 C、100D、103.在80后面添上()个“0”,这个数读作八百万。A、3 B、4 C、5 D、6A、2000 B、200000 C、2000000 D、2000000005.十万十万的数,900000之后是()。A、100000 B、1000000 C、100000006.读50500005这个数时()。A、只读一个零B、只读两个零C、只读三个零D、一个零都不读A、1 B、8999999 C、9899999D、90000008.由5个千万、3个十万和2个千组成的数是()A、35002000 B、53002000C、5320000D、50302000五、判断题。(每题2分,共14分)1.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最高位大的数一定大。……()2.四舍五入法求出的近似数一定比原数大。……()3.个位,十位,百位,千位这些都是计数单位。……()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5.自然数9999写成算式是9+9+9+9。………()6.254999的近似数是26万。………()7.8亿是八位数。……()六、复习数的读写方法读写出下面各数。1.八百亿五千万2.一亿零六万零六百写作:()写作:()3.510500004.130900000000读作:()读作:(七、综合运用1.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5260000=()万75450000=()万7900000=()万50000000000=()亿54200000000=()亿30330000=()万2.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3163000≈()万 302775000≈()亿42065325407≈()亿996855≈()万70862302021≈()亿759404≈()万403380≈()万 19067≈()万59890090000≈()亿430080000≈()亿894008000≈()亿 704200590000≈()亿3.把下面各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2分)5024302 5204023 5402032 5302402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1)9□999≈10万(填最小数) □里可以填()(2)9□200≈9万(填最大数)□里可以填()(3)6□4000≈61万□里可以填()(4)83□000≈83万□里可以填()(5)49□000≈50万□里可以填()(6)□50000000≈10亿□里可以填()(7)78□0000000≈78亿□里可以填()八、解决问题。1.一种饮料每箱12瓶,售价36元。照这样计算,买48瓶要多少元?2.学校六年级有245人,一年级的人数比六年级的2倍少174人。学校一年级和六年级一共有多少人?3.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吨,车上已经装了大米40袋,每袋75千克,还能装每袋25千克的面粉多少袋?4.用3个“6”和5个“0”,按下面要求写数。①一个“零”都不读出来的八位数()、()。②只读出一个“零”的八位数()、()。③读出三个“零”的八位数()、()。九、拓展题。一个五位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是8万,这样的五位数有多少个?其中最大的比最小的多多少?=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1课时总第14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例1,“练一练”,练习五第1~4题。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究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在“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算理。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备注一、谈话引入1.课件出示以下题目:(1)直接写出得数。12×3=205×3=25×2=170×5=150×3=125×2=(2)用竖式计算:26×47=说一说,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2.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探究和计算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题1。让学生阅读例题1,和同桌说说自己获得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读题得出:(1)已知条件: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28户。(2)所求问题: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2.解决问题,探究计算方法。(1)列出算式。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指名口述算式,教师同时板书:128×16=(2)尝试计算。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注意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3)小组交流算法。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4)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提问:先算什么?(先算128×6)再算什么?(再算128×10)最后算什么?(6个128与10个128的和)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128×167681282048提问: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提醒学生注意:用竖式计算时,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要对齐。3.总结算法。(1)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步骤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讨论:怎样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学生小组讨论后师生共同小结: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类似,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27页“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2.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五”第1、2、4题。第1题:是竖式计算过程中的口算练习。第2题:通过观察和计算来发现竖式计算中的错误,加深学生对竖式计算方法的巩固。第4题:结合具体情境运用计算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常见的数量关系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2课时总第15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8~29页例2、例3,“练一练”,练习五第5~11题。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种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运用数学术语概括、表达数量关系,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应用。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备注一、谈话引入1.回顾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课件出示题目)(1)每个书包50元,4个书包多少钱?(2)一列动车每小时行20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3)李师傅每天生产15个零件,他6天可以生产多少个零件?指名学生口头列式,师生交流反馈。2.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量关系,弄清楚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很大帮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一)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2情境图。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情境中的信息:钢笔每支12元,练习本每本3元;要买4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2.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1)提问: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量?什么是总价?(2)追问: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购买的数量呢?(3)介绍单价的读法和写法。(4)认识总价。引导思考:根据题目中购买钢笔的情况,我们可以求什么呢?指出:“4支钢笔一共多少钱”指的就是4支钢笔的总价。3.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1)课件出示下表: 单价 数量 总价钢笔 ()元/支 ()支 ()元练习本 ()元/本 ()本 ()元让学生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再分别求出总价。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2)交流讨论: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总价=单价×数量(3)思考: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总价和数量呢?师生交流后板书:数量=总价÷单价单价=总价÷数量4.师生共同小结。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我们在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总价=单价×数量”,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得出“数量=总价÷单价”和“单价=总价÷数量”。(二)教学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3情境图。引导学生读题,收集情境图中的信息。2.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含义。(1)提问:情境中给出的两条信息可以称为什么?(2)交流速度的写法和读法。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再进行交流。(3)认识时间和路程。提问:行程问题中除了速度之外,还有哪些数量呢?指名说说对时间和路程的理解。3.探究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数量关系。(1)课件出示下表:单价 数量 总价列车()千米/时 ()时 ()千米自行车()米/分 ()分 ()米学生先填写和谐号列车与李冬骑自行车的速度,再分别求出行驶的路程。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2)交流讨论: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路程=速度×时间(3)思考: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路程和时间呢?师生交流后板书: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4.小结。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1~3题。第1题:练习单价和速度的写法。第2题:运用例题3的数量关系解决求路程的问题。第3题:运用例题2的数量关系解决求总价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30~31页“练习五”第8、9题。第8题: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的问题。第9题: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让学生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各是什么。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练习五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3课时总第16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31~32页练习五第12~19题,思考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2.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认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3.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备注一、知识再现1.复习旧知识。(1)用竖式计算。35×168=127×45=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2)指名说说学过的数量关系有哪些。2.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二、基本练习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五”第12题。(1)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这几道算式的特点。(2)提问:怎样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3)组织练习。组织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学生上台板演。(4)集体讲评。结合具体题目,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2.常见的数量关系的练习。(1)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五”第10题。出示题目,指导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包含哪方面的数量关系,各是社么数量关系。提问:第(1)个问题和第(2)个问题分别求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独立解答问题,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提醒学生关注对应的量。(2)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五”第11题。出示题目,指导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包含哪方面的数量关系,各是什么数量关系。提问:这道题求哪个量?怎么求?题目中哪个量是不变的?交流:先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路程,再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速度。三、综合练习1.完成教材第32页“练习五”第15题。出示练习题,提问:这道题又和我们生活中什么问题有关呢?(工程问题)分析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组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组织全班汇报交流:第(1)题:24×8=192(个)第(2)题:192÷24=8(时)第(3)题:192÷8=24(个)2.完成教材第30~32页“练习五”中的其余练习。3.完成教材第32页“练习五”思考题。这道题可以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练习,在巩固竖式计算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充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积的变化规律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4课时总第17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例4、“练一练”,第35页练习六第1~4题。教学目标:1.探索、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的变化规律;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灵活地进行计算。2.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3.通过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性。教学重点:探索、发现积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经历自主探究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并应用规律的过程。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备注一、谈话引入1.创设问题。小明在计算“42×5”时,将因数5写成了50并进行了计算。问题一:小明能算出这个算式的正确答案吗?问题二:那他算出的积和正确的答案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2.导入新课。在乘法里面,两个因数相乘就得到了积,那因数的变化是否也会引起积的变化呢?它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例题4的表格。(1)让学生独立计算,填写表格。(2)指名汇报,课件出示学生完成的表格。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1)独立观察。请同学们自己观察表格中的因数和积的变化情况,想一想: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怎样变化?你有什么发现?(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全班,了解各小组的交流情况。(3)全班汇报交流。指名汇报交流,教师可以让参与汇报的学生到讲台前运用实物投影进行汇报。汇报预测:①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乘2,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2。②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乘10,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10。③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乘4,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4。④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乘5,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5。(4)概括规律。提问:谁能将刚才四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概括,说一说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学生交流后得出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3.验证规律。引导:刚才大家发现的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研究数学问题一般不要急于得出结论。请同学们再找一些例子算一算、比一比,看看积的变化是不是有同样的规律,在小组内交流。(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验证规律。(2)交流验证的情况。4.解决课堂导入时的问题。提问:小明在计算“42×5”时,将因数5写成了50,他算出的积和正确的答案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发现:小明在计算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所以他算出的积也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三、反馈完善1.完成“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说说一个因数是怎样变化的,再直接填出积。2.完成“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先观察每组中各个算式之间因数的联系,再根据每组第1题的积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积。3.完成“练习六”第10、1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布置作业《补充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5课时总第18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5、“试一试”和“练一练”,第35~36练习六第5~9题。教学目标:1.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及计算的能力,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教学难点:根据乘数末尾0的个数判断积的末尾0的个数。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备注一、谈话引入1.口算练习。40×72=600×300=30×23=53×30=40×22=20×20=40×90=502×7=2.复习有关0的运算。5+0=20-0=7×0=0÷8=3.导入新课。0是一个特殊的数字,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0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题5。2.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已知条件:有850平方米草坪;每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15克;每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20克。所求问题:这些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3.思考分析、解决问题。(1)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问:要求“这些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需要哪些条件?引导学生得出:只需要“有850平方米草坪”和“每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15克”这两个条件。(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3)组织汇报交流。①说一说用乘法解答的理由。②说一说计算的方法、过程。用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竖式,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竖式:850850×15×154250425850851275012750师:这两种方法都对吗?哪一种简便?为什么可以这样写?引导学生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a.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b.如何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一个因数的末尾有1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1个0。4.教学例题5后的“试一试”。(1)出示问题:月星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引导学生列式解答,教师板书:850×20=(2)学生尝试解答。(3)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4)指定用简便算法的学生上台板演算式。师:170的后面应该添几个0?为什么?(5)追问:170后面添的两个0应该怎么对齐?(6)教师小结: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共有2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2个0。(7)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5.总结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让学生交流后,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相同,即: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三、反馈完善1.完成“练习六”第5题。对于运算能力较强的学生,如能用口算完成,可让他们先用口算,再用笔算检验。2.完成“练习六”第6题。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说积的末尾0的个数是怎样确定的。3.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六”第12题。出示题目后,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组织全班交流时,分别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每组中的两道题有什么区别。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练习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6课时总第19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练习六第10~16题,思考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加深认识积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能用简便算法正确计算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