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莱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1页
烟台莱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2页
烟台莱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3页
烟台莱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4页
烟台莱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初二语文亲爱的同学:本检测题共120分,检测时间为120分钟;请务必在相应区域将考生信息填写清楚;请用中性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书写要规范、美观。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一、书写与卷面(5分)1.请把下面的诗句认真、工整地抄写在答题卡田字格内无书堪著眼,有法可安心。【答案】无书堪著眼,有法可安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临摹能力。在抄写的时候,要求做到工整、美观即可。注意“堪”“著”的正确书写。二、积累与运用(30分)2默写⑴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秋词(其一)》)⑵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⑶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夜上受降城闻笛》)⑷__________________,秋风吹散马蹄声。(《潼关》)⑸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⑹莽红尘,__________________?青衫湿!(《满江红(小住京华)》)⑺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__。(《诫子书》)⑻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__________________,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纪念白求恩》)【答案】①.便引诗情到碧霄②.夜阑卧听风吹雨③.一夜征人尽望乡④.终古高云簇此城⑤.古今幽恨几时平⑥.何处觅知音⑦.险躁则不能治性⑧.一个纯粹的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碧霄、阑、簇、躁、纯粹”等字词容易写错。3.根据提示填空。⑴《次北固山下》中运用拟人的手法,既是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感慨时间过得飞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时间流逝,生命短暂,万物变迁,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孔子在《〈论语〉十二章》中这样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海日生残夜②.江春入旧年③.逝者如斯夫④.不舍昼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生、逝、昼。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演讲比赛,使同学们认识到“诵读经典”很重要。B.虽然目前科学上尚无证据表明微塑料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危害,但其潜在影响也无法让我们不容忽视。C.我省要全面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D.人的一生约有一半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A.成分残缺,可删去“通过”或“使”;B.否定不当,可删去“无法”或“不容”;C.搭配不当,可删去“和范围”;故选D。5.下列各项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著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龙须沟》《棠棣之花》等。B.我犹豫了。我渴望像他们一样勇敢和活跃,但是在过去的八年岁月中,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句中加点的“勇敢”和“活跃”是褒义词,“犹豫”和“病弱”是贬义词。C.面对金军大举南下的态势,南宋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意见大相径庭,在朝堂上争吵不休。——加点词语使用准确。D.朱自清曾这样赞美春天,“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这句话标点符号使用准确。【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A.《龙须沟》是老舍创作的话剧;B.犹豫,指迟疑,不果断,对事难以做决定,这里是中性词;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是对朱自清原话的直接引用,故“赞美春天”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冒号;故选C。名著阅读。(6分)6.请根据《西游记》中悟空和唐僧之间的关系变化过程填空。唐僧在①(地名)解救悟空,师徒结缘——悟空杀盗贼,师徒心生嫌隙——中计戴上紧箍咒,师徒关系始稳定——悟空②(故事情节),师徒关系“破裂”——战③(妖怪)救回师父,师徒彼此慢慢恢复信任——④(故事情节),师徒关系再次“破裂”——菩萨指出假悟空,师徒关系融洽。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五行山②.三打白骨精③.黄袍怪④.真假美猴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本题考查对《西游记》的阅读理解。孙悟空百乃天降神石,吸收天地精华的天生石猴,后拜在菩提老祖门下(道家)度;后唐僧救悟空于五行山下,随之西天取经,成了师徒关系。打死拦路抢劫的六个匪徒后,二人心生嫌隙。唐僧怨悟空心狠手辣,悟空嫌唐僧絮絮叨叨。唐僧惧怕悟空,认为悟空“性泼凶顽”“不受教”。在观音的指点下,他步步下套,引诱悟空戴上紧箍咒。而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唐僧受到猪八戒的蛊惑,在已经心里明白孙悟空打死的是妖精时,依然要赶走孙悟空,师徒关系“破裂”。师徒三人去到宝象国,国王思念女儿,恳请八戒、沙僧上山降妖。二人不是妖怪对手,沙僧被擒,八戒逃回馆驿。黄袍怪变做俊俏郎君,去国中拜见岳父,并施展妖法,将唐僧变做老虎囚禁笼中。白龙马为救师父,变作宫女,伺机刺杀黄袍怪,却力不能胜,受伤潜入水中。八戒来到花果山,用激将法请回孙悟空。悟空与八戒双战黄袍怪。悟空破除妖法,帮师父恢复原形,师徒重归于好。“真假美猴王”这一难,因为孙悟空杀了强盗,让唐僧勃然大怒,要赶孙悟空走,而孙悟空求情,结果被唐僧赶回花果山,师徒关系再次“破裂”。唐僧师徒四人来到西凉女国,女王见唐僧俊美,要以身相许。悟空用计稳住女王,乘机赚得通关牒文,四人逃离。六耳弥假扮悟空想去取经,修成正果,故意在唐僧面前打死人,让唐僧将悟空赶走。悟空求助于观音菩萨,而遭六耳弥一次又一次的纠缠,两人展开恶斗。玉帝下令让两人停止争斗,六耳弥不服以从命令。真假美猴王打到灵山,来到如来佛祖面前,六耳弥终于现出原形,自食恶果。打败六耳弥后,唐僧知道自己错怪了悟空,师徒关系融合,师徒四人又踏上了去西天取经的漫漫长路。7.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十四孝图》《无常》等都是其中的作品。B.《父亲的病》一文,叙写了当地几个医生为“我”父亲治病的情形,医生开的药方里常有奇特的药引,文章既讽刺了腐医,也表达了对父亲的愧疚之情。C.《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D.《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辨析能力。C.《五猖会》记述的是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种赛会的急切,兴奋的情绪,而这种少年的高兴心情却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冲淡,从而揭示了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揭露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摧残。文中没有表现出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嘲讽。故选C。8.阅读文段,完成各题。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wàng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wàng()下断语虐待()(2)从修辞的角度品味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答案】(1)①.妄②.nüè(2)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内心的羞愧与悔恨之情。

【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妄下断语(wàng):指胡乱、随意地作出判断;虐待(nüè):指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某些人或某些事物。【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结合“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分析,这里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的暴怒”“我的虐待”比作刺我良心的针,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我”的羞愧、悔恨之情与自我谴责。9.学校开展“走进文学部落”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1)活动中,班级准备创办一份班刊,请你给班刊取一个富有文学韵味的刊名。(2)雏鹰文学社要选取一副对联悬挂在阅览室,下面最合适的一项是()A.宾至如归,少安毋躁B.室雅何须大,书香不在多C.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D.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答案】(1)示例一:《晨曦文苑》

示例二:《小荷》(2)B【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班刊名的拟写。解答时,班刊名的拟写要围绕“走进文学部落”的主题,要尽量取得文雅、富有文学韵味,可以从班刊的作用、目的等角度命名。比如《文苑漫步》《含英咀华》等。【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主题和对联的能力。A.由“宾至如归”可知,此联适合放在宾馆、旅社等地;B.由“室雅”“书香”可知,此联可以放阅览室;C.由“荷花”“柳”“半城湖”可知,此联是描写湖泊美丽风光的;D.此联的意思是一年最宝贵的时间是春天,一天最宝贵的时间是早晨,表示要珍惜时光,适合放在教室;故选B。三、阅读(35分)(一)诗歌阅读(5分)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之时。(1)这首诗写了___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诗中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①.重阳节②.九日③.登高(2)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的把握。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重阳节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的习俗。所以由标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的“九日”“强欲登高去”中的“登高”“遥怜故园菊”中的“菊”等可知,本诗写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小问2详解】此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要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本诗抒发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之心和对平定战乱的渴望。诗中“登高去”有望远思人的含义,“故园”表明诗人的思乡之情。此诗写于长安被陷之时,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遥怜”运用想象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壁残垣间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傍战场开”让读者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的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二)文言文阅读(12分)【甲】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乙】愚人食盐昔有愚人,适①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②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愚人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唯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③,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无益反害之。【注】①适:到……去。②缘:因为。③味败:味觉败坏。1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⑴其人舍然大喜舍:_____________⑵乃益盐益:_____________⑶愚人食盐不已已:_____________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乃益盐屠乃奔倚其下(《狼》)B.遂自念曰遂成枯落(《诫子书》)C.缘有盐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D.母出盐而怪之因往晓之1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无益反害之。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⑴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⑵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15.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愚人食盐》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答案】11.①.⑴同“释”,接触、消除。②.⑵增加③.⑶停止。12.C13.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无益/反害之。14.⑴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忧而担忧,就去开导他。⑵我知道天下的美味都在盐中。15.那些不必要的担忧。《愚人食盐》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做事要把握尺度,不能走极端。(意对即可)【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可结合句意推断词义。(1)句意:那个杞国人消除了心事非常高兴。舍:同“释”,接触、消除;(2)句意:于是增加了盐。益:增加;(3)句意:愚人不停地吃盐。已:停止。【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与意义。A.都是副词,于是,就;B.都是副词,于是,就;C.名词,原因/形容词,原来;D.都是代词,指代“他”。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结合“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无益反害之”分析,“天下之事皆然”中“天下之事”是主语,“皆”是谓语,“然”是宾语,句子成分完整,不可中断,故在“然”后断句;“过则非唯无益”中“过”是谓语,“非唯无益”是宾语,故在“益”后断句;“反害之”是补语;再结合句意“天下的事情都一样,过了就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可断句为: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无益/反害之。【14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句中注意重点字词“忧(担忧),彼(这个杞国人),因(就),晓(开导)”要理解正确;(2)句中注意重点字词“吾(我),知(知道),咸(全)”要理解正确。【15题详解】本题考查故事的寓意。《杞人忧天》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故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结合《愚人食盐》“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无益反害之”可知,天下的事情都一样,过了就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据此可知,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过与不及都不合度,食盐的愚人之所以愚,就在于不懂得合度的道理。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所以,凡事均有度,过犹不及。据此作答。【点睛】参考译文:【甲】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身没有安全居住的地方,乃至于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忧而担忧,就前去劝慰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当真是气体积聚的,那日月星辰不会掉下来吗?”劝慰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体积聚的,只不过是气体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对人有所伤害。”那个人又说:“那地塌陷下去怎么办?”劝慰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面八方的空虚之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那个杞国人放下思想包袱,非常高兴;劝慰他的人也如释重负,非常高兴。【乙】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有一天到朋友家里去,主人和这位客人一起吃饭。这位客人嫌弃(这些菜都)淡了一点,都没有味道。主人已经听到了(他的话),于是加入了盐。愚笨的人尝了之后,特别好吃,就自言自语道:“菜这么好吃,是因为放了盐。”黄昏时回到家,母亲已备好了饭菜。(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取出盐,对此感到有点奇怪,只看到自己儿子唯独吃盐不吃饭菜。母亲问:“怎么可以这样呢?”他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都在盐中。”愚人一直不停地吃盐,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天下的事情都一样,过了就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三)现代文阅读Ⅱ(11分)奶奶的玉簪子王秋珍①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②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父亲送给奶奶的母亲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而那个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的玉簪子散发着温润的光,安安稳稳地插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丢了玉簪子,就是要了奶奶的命。③奶奶终日愁眉紧锁。④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那头,还是没找到,说:“咱们眼睛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回来找吧。小时候,他找东西可机灵了。”于是,爷爷三番五次地给父亲打电话。⑤父亲回家了。⑥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流了下来。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长了翅膀飞走。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丢之前,自己去过哪些地方。⑦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⑧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奶奶轻轻地碰了碰它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去。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一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⑨走进菜地,一畦畦的菜好水灵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髻一样,乖巧听话。奶奶带父亲来到空心菜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菜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拨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菜,说:“当然记得了。狐狸精妲己在纣王面前进谗言,要宰相比干挖心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给了他一道符,让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立即策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比干照着做了,没想到中途遇到一个妇人叫卖空心菜。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立刻摔下马死了。”⑩奶奶点了点头,说:“小时候,你最爱看小人书了。”奶奶老了,也许,她只想陷入回忆,徜徉于老时光里。⑪奶奶又带父亲来到老房子里。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不用它了,可还是经常去擦拭一番。父亲埋头细细地查找,织布机的角角落落都不放过。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很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⑫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打开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神突然定住了。⑬他看到了什么?⑭一把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摞发黄的小人书,一幅涂鸦着扁豆花的画……⑮奶奶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把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着我登门向人家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新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涩了。⑯父亲眨了眨眼,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神又一次定住了。⑰他看到了什么?⑱一个玉簪子!一个剔透的玉簪子!⑲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又全回来了。⑳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时,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总也找不到?”㉑奶奶总是笑而不语。㉒一旁的父亲搔了搔头皮,说:“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16.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不见簪子→爷爷寻找→_______(田垄上找→菜地里找→_______)→找到簪子17.文中划线处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奶奶怎样的内心世界?18.阅读全文,概括小说的思想内容。19.小说最后三段能否删去?为什么?【答案】16.①.父亲寻找②.老屋里找17.奶奶心中充满了对儿子的慈爱,十分珍惜相见的时光,生怕儿子很快离幵。18.小说叙述了奶奶“骗”父亲回家找玉簪子的故事,表现老人需要子女更多的关爱,子女应该常回家陪伴老人的主题。19.不能删去。因为:①交代了奶奶要父亲回家的真正原因,情节更加完整;②深化了小说主题;③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④结尾产生了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能删去。因为:①删去后情节结构是完整的:②仍有明确的主题;③仍有较鲜明的人物形象;④结尾“奶奶的精气神又回来了”照应前文。(能答出两点原因即可。)【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梳理小说情节。第①到③段写的是“不见簪子”;第④段写的是“爷爷寻找”;结合第④段“于是,爷爷三番五次地给父亲打电话”,第⑤段“父亲回家了”可以概括出,父亲寻找;第⑦到⑧段写的是“田垄上找”;第⑨段写的是“菜地里找”;根据第⑪段“奶奶又带父亲来到老房子里”可以概括出,老屋里找;第⑯到⑲段写的是“找到簪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句子。根据划线句“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长了翅膀飞走”可知,这句话中的“拉住”“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奶奶注视父亲的神情,表现出奶奶对父亲的慈爱。“生怕他长了翅膀飞走”写出了奶奶害怕父亲很快离开的心理。结合第㉒段“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可知,父亲三年没有回家,奶奶十分珍惜相见的时光,生怕儿子很快离幵。【18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小说的思想内容。“奶奶的玉簪子”是全文的线索,小说围绕“玉簪子”展开故事情节,写奶奶丢失簪子,爷爷、父亲相继找簪子。结合第⑳段“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时,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总也找不到?’”,第㉑段“奶奶总是笑而不语”,第㉒段“一旁的父亲搔了搔头皮,说:‘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可知,奶奶“丢失”玉簪子是假,想念父亲是真,想借此骗父亲回家,希望得到父亲的陪伴和关心。表现了老人需要子女更多的关爱和陪伴,子女应该常回家陪伴老人的主题。【19题详解】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本题是开放式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可以认为能删去,也可以认为不能删去。示例一:明确观点:能删去。根据文章标题,“奶奶的玉簪子”是全文的线索,小说围绕“玉簪子”展开故事情节,写奶奶丢失簪子,爷爷、父亲相继找簪子的情节。文章第⑲段“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又全回来了”写玉簪子被找到了,奶奶也开心了,删去后情节结构是相对完整的;结合第⑨段的内容(奶奶和父亲回忆空心菜的故事),第⑪段“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很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可知,写奶奶回忆以前关于父亲的往事,通过父亲的话“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点出了文章的主题:时光匆匆,老人需要子女更多的关爱和陪伴,子女应该常回家陪伴老人,所以删去仍有明确的主题;删去后仍有较鲜明的人物形象,文中思念儿子回家的奶奶依旧让人印象深刻;删去后,结尾最后一句“奶奶的精气神又回来了”与开头第③段“奶奶终日愁眉紧锁”相呼应,首尾照应,结构完整。示例二:明确观点:不能删去。结合第⑳段“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时,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总也找不到?’”,第㉑段“奶奶总是笑而不语”,第㉒段“一旁的父亲搔了搔头皮,说:‘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可知,奶奶“丢失”玉簪子是假,想念父亲是真,想借此骗父亲回家,希望得到父亲的陪伴和关心。交代了奶奶要父亲回家的真正原因,情节更加完整;深化了小说主题。奶奶“丢失”玉簪子是假,想念父亲是真,想借此骗父亲回家。看似简单的情节却蕴含深刻的主题:表现了老人需要子女更多的关爱和陪伴,子女应该常回家陪伴老人的主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结合第㉑段“奶奶总是笑而不语”,这里写出“我”问奶奶原因时她的表现,写出奶奶的难为情,表现出奶奶用“骗”的方式让父亲回来的不好意思;同时结尾产生了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让读者豁然开朗——原来奶奶是故意“丢失”玉簪子的。(四)现代文阅读Ⅱ(7分)我们跟着月亮走吧朱成玉①那年我12岁,是家里很不顺的一年,处处弥漫着哀伤的味道。先是祖父去世;然后父亲在工作中受伤,中指被车床绞断;随后是哥哥闯了祸,和几个小混混一起偷铁被派出所抓去,坐了班房还要罚款;紧接着是姐姐被一个男人欺骗了感情,整日里精神恍惚。这些事情几乎是一起涌过来的,母亲像一个太极高手,四两拨千斤,硬生生用她柔弱之躯扛起了这一切。②父亲在医院里并不知晓家里发生的其他变故,母亲刻意提醒我们,因为祖父的去世,父亲心情一直没有缓过来,所以家里的事情必须对他隐瞒,让他安心养伤。③母亲把亲戚朋友甚至邻居家趟了个遍,总算凑够了钱交了罚金,毕竟偷盗数额较小,派出所一通教育之后,就把哥哥放了回来。母亲并没有立即打骂,只是让他跪在院子里,让他自己思过。哥哥双膝跪着,心却直挺着,倔强地噘着嘴不肯服软:“我去偷东西,不也是寻思给弟弟妹妹买点儿好吃的吗?”④“就是饿死,也不能白拿别人东西,何况是偷!”母亲终于爆发,气得脸色惨白如月,“人要清清白白,你就在这月亮地儿好好反省反省吧。”⑤那晚的月亮白油漆一样泼在哥哥身上,像母亲的目光,一遍遍地洗刷着哥哥身上的污浊之气。⑥几天后的一个夜晚,要去医院给父亲送吃的,很远的路,我和母亲走走停停。⑦歇脚的当口,我看见母亲对着夜空轻叹了一口气,仿佛是在对上苍许着愿望,又仿佛是在向无边的黑夜倾诉着憋闷和委屈。眼角似乎有亮晶晶的东西在闪,母亲毕竟是女人,太多的事让她有些难以承受,可是她坚忍着不让泪水落下。⑧乌云一层一层压过来,有些让人窒息,母亲也一直沉默着,让人不免担心一个闪电会不会将我们引爆。我想牵个话头出来,可是张开的嘴却被一阵风塞住。⑨忽然间,天上的乌云裂开一个缝隙,月亮像获得自由的鸟儿,“嗖”一下窜出来!一绺一绺的月光像一把把利剑,霎时间割开夜妖的黑色袍子。母亲终于露出一丝笑容,“‘黑蘑菇’总有散开的时候。”并催促我说:“快,咱就一直跟着月亮走。”⑩人生是由各种烦恼的碎片组合而成,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不断拼接的过程。人生中那些艰难之事,于我早已不再新鲜,每每历经苦之风暴来袭,我都不会选择躲闪,而是勇敢地扎进去。我记住了母亲的那句话,也相信乌云总有散开的时候,月亮出现,一切就都有了转机和希望。⑪跟着月亮走吧。⑫这些年,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母亲总是喜欢在月亮地里对我们进行说教,母亲的“月光疗法”对我们健康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殊不知,母亲才是最温暖,最贴心的那缕月光,我们一生都栖息在她的光华里。⑬母亲用强大的母爱叮嘱我,一切烦忧都不必过于介怀,跟着月亮走吧,自会走到柳暗花明处,自会走到鸟语花香间。20.文章围绕母亲的“月光疗法”具体写了哪几件事?简要概括。21.结合语境分析第⑨段划线句景物描写的作用。一绺一绺的月光像一把把利剑,霎时间割开夜妖的黑色袍子。22.文章标题“我们跟着月亮走吧”带给你怎样的启示?谈谈你的看法。【答案】20.①母亲让哥哥跪在有月光的院子里教育他并让他反思自己的偷盗行为;②母亲同我在给受伤的父亲送食物的途中,看到月亮并跟着月亮走,启示我要坚强。21.表现了月光在夜晚穿透乌云时的明亮,侧面烘托母亲经历了家庭困难却内心坚定,暗示了母亲坚忍乐观的性格。22.面对困境要学会勇于面对,坚信光明到来。【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能力。依据③段“母亲并没有立即打骂,只是让他跪在院子里,让他自己思过”可概括为:母亲让哥哥跪在有月光的院子里教育他并让他反思自己的偷盗行为;依据⑥段“几天后的一个夜晚,要去医院给父亲送吃的,很远的路,我和母亲走走停停”、⑨段“忽然间,天上的乌云裂开一个缝隙,月亮像获得自由的鸟儿,‘嗖’一下窜出来!”“母亲终于露出一丝笑容,‘黑蘑菇’总有散开的时候”“并催促我说:‘快,咱就一直跟着月亮走’”可以概括为:母亲同我在给受伤的父亲送食物的途中,看到月亮并跟着月亮走,启示我要坚强。【2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依据“像一把把利剑”“割开夜妖黑色袍子”可知,这表现了月光具有穿透乌云时的明亮这一特点。结合上文第⑥段“几天后的一个夜晚,要去医院给父亲送吃的,很远的路,我和母亲走走停停”,第⑦段“歇脚的当口,我看见母亲对着夜空轻叹了一口气,仿佛是在对上苍许着愿望,又仿佛是在向无边的黑夜倾诉着憋闷和委屈。眼角似乎有亮晶晶的东西在闪,母亲毕竟是女人,太多的事让她有些难以承受,可是她坚忍着不让泪水落下”语境可知,这是侧面烘托母亲经历了家庭困难之后,内心变得更坚定了,从中表现了母亲坚强乐观的性格。【22题详解】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的能力。应结合母亲面对家庭困境而表现出来的坚强、乐观的态度来组织语言。示例:这启示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的时候,一定要持积极的心态,正视困难,勇于面对,最终战胜它们,收获成功的喜悦。四、作文(50分)23.题目:我和书的故事要求:①请根据自己的亲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