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赫山区沧水铺镇芙蓉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益阳市赫山区沧水铺镇芙蓉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益阳市赫山区沧水铺镇芙蓉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益阳市赫山区沧水铺镇芙蓉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益阳市赫山区沧水铺镇芙蓉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赫山区2022年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七年级历史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注意:1.本学科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2.本学科为闭卷考试;3.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4.将姓名等相关信息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答题卡和试题卷分类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他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能够直立行走,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学会使用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A.山项洞人 B.元谋人 C.北京人 D.蓝田人【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能够直立行走。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距今约3万年,排除;B项距今约170万年,排除;D项距今约80万年,排除。故选C。2.七年级历史学习兴趣小组为进行一项探究活动,利用网络收集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资料。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活动主题是()A.中国的朝代更替 B.中国的远古传说C.中国原始农耕文明 D.中国的青铜文明【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河姆渡人最早培育了水稻,半坡人最早培育了粟,他们都是我国最早培育农作物的先民,因此活动主题应该是中国原始的农耕文明,C项正确;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都没有建立王朝,他们也不是传说中的先民,更没有开始铸造青铜器,排除ABD项。故选C项。3.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在这一汇集和逐步融合的过程中,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炎帝和黄帝 B.仓颉和嫘祖 C.尧和舜 D.隶首和大禹【答案】A【解析】【详解】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A符合题意;BCD项与“人文初祖”称号不符,排除。故选择A。4.据《史记》记载,华夏族最早的七位部落领盟首领依次是:黄帝,颛顼高阳,帝喾高辛,挚,尧,舜和禹。首领之位的传承规律是()A.禅让制,德高望重者经现任首领考验可继位 B.嫡长子继承制,正妻所生最年长者可经继位C.家族继承制,黄帝直系子孙便有机会继任 D.兄终弟及制,成年的弟弟中最年长者继位【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我国通过禅让制当上部落联盟首领的依次是黄帝、颛顼高阳、帝喾高辛、挚、尧、舜和禹,首领之位的传承规律是禅让制,德高望重者经现任首领考验可继位,A项正确;嫡长子继承制是商周时期开始实行的与题干中的部落联盟时期不符,排除B项;题干为部落联盟时期的传承顺序,根据所学可知部落联盟时期实行的是禅让制,排除C项;兄终弟及制是从夏朝开始实行的与题干时期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5.新生入学时,同学们进行自我介绍,甲说:“我姓张”,乙说:“我姓李”,丙却调皮的说:“我和中国第一个王朝同姓”,这一下难倒了许多人。那么,你能告诉大家丙同学姓什么吗()A.夏 B.秦 C.唐 D.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我和中国第一个王朝同姓……”及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A项正确;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排除B项;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排除C项;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排除D项。故选A项。6.制作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A.夏朝建立 B.商汤灭夏 C.武王伐纣 D.平王东迁【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了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所以①处应该是夏朝建立,A项正确;BCD项中的事件都是在夏朝以后,与①处时间不符,排除。故选A项。7.“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亡在前771。”上述歌谣主要反映了()A.人民生活相对安定 B.夏商周时期政局安定C.创造出灿烂的文明 D.统治残暴导致亡国【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夏桀本是亡国君”“商纣暴虐施酷刑”“周王无道国人起”可知,上述歌谣主要反映了统治者的残暴导致国家灭亡,结合所学可知,夏桀、商纣王、周幽王都因为残暴的统治,导致国家灭亡,D项正确;题干和人民生活相对安定无关,排除A项;题干不能反映夏商周时期政局安定,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灿烂的文明,排除C项。故选D项。8.2022年1月31日除夕之夜,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大面具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向屏幕内外的观众展示了“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古蜀华章。青铜文明主要反映的是我国()A.原始社会居民的生活 B.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C.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 D.秦汉时期的统一局面【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商周时期,我国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被称为历史上的青铜时代,B项正确;原始社会居民的生活、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秦汉时期的统一局面,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9.关注历史教材的课目标题,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如下图教材目录横线处应填()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_______第16课三国鼎立第17课两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B.制度变革和思想解放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兼并战争和制度变革【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鼎立的阶段特征政权的分立:两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的阶段特征是民族交融,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C项正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是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A项;材料描述事件没有涉及制度变革和思想解放,排除C项;兼并战争主要指的是战国七雄之间的战争,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0.战争是人类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我们提倡“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的是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墨子是墨家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兼爱”就是反对人对人的压迫,主张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尽力帮助别人。“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体现了“热爱和平,反对战争”观点,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主张“仁政”,C项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与民心,D项主张法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1.观察战国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四处分别为A.燕、楚、齐、秦 B.燕、齐、秦、楚C.齐、秦、楚、燕 D.楚、燕、齐、秦【答案】B【解析】【详解】准确识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②临淄是齐国的范围之内,③咸阳是秦国的范围之内,另外燕是在南方,楚是在北方,据此分析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分别为燕、齐、秦、楚,故选B。12.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是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他就是()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A项正确;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均不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排除BCD项。故选A项。13.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都和春秋争霸有关,围魏救赵、纸上谈兵都和战国的兼并战争有关,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争霸,故选D。14.有副对联描述:“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对联中的“此公”指的是谁()A.李冰 B.商鞅 C.晋文公 D.大禹【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可知与战国时期秦国太守李冰修建都江堰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A项正确;公元前356年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获胜,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与题干信息“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没有联系,排除B项;晋文公,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与齐桓公齐名,为春秋五霸之一,与题干信息“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没有联系,排除C项;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与题干信息“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

15.“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理念。下列主张与其相近的是()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答案】C【解析】【详解】“以人民为中心”体现的是民本思想,因此民贵君轻的说法与其最为接近,C项正确;A项与学习方法有关,排除;B项强调的是法治,排除;D项属于道家思想,排除。故选C。16.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引经据典,寓意深邃,极具启迪意义。其中引用的经典“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思想()A.墨家的兼爱 B.儒家的仁政C.法家的法治 D.道家的辩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摘自《韩非子▪有度》意思是执行法度的人坚决,国家就会富强;执行法度的人软弱,国家就会贫弱。这句话旨在说明遵循法度的重要性,所以与法家法治思想相符合,故C符合题意;兼爱,指同时爱不同的人或事物,与题干中“奉法”不一样,故A不符合题意;仁政指的是实行仁慈的政治措施,与题干所说的执法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辩证指的是看待两种对立事物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的关系而不是题干中所提到的执法,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7.“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材料涉及改革措施是()A.奖励耕战 B.允许土地买卖C.推行县制 D.统一度量衡【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分析涉及的商鞅变法改革措施,“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是指商鞅变法中强调以法治国,“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是指商鞅变法中奖励耕织,“尚军功以树国威”是指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因此涉及的改革措施是奖励耕战,A正确;BCD项都是商鞅变法的改革措施,但在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故选A。18.“它是中国第一帝都。2000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A洛阳 B.咸阳 C.长安 D.北京【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2000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反映的是奏灭六国的史实。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B项正确;秦朝定都咸阳,而非洛阳,排除A项;秦朝定都咸阳,而非长安(今西安),排除C项;秦朝定都咸阳,而非北京,排除D项。故选B项。19.它上承汉高祖伟业,下启汉武帝雄风,为汉代国富民强奠定了物质基础。这句话评价的是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它上承汉高祖伟业,下启汉武帝雄风,为汉代国富民强奠定了物质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高祖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实行修养生息政策。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文帝、景帝提倡节约,并以身作则;汉文帝和汉景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这些措施促成了“文景之治”出现。故选项B符合题意;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开元盛世是唐玄宗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0.习近平强调加大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曾经指出:“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秦朝时,负责监察事务的是()A.丞相 B.太尉 C.刺史 D.御史大夫【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首创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负责行政,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注意区分秦朝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得出答案。21.公元前206年,□□和□□以荥阳的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展开了长达4年的激战。象棋中的“楚河汉界”就源于此,荥阳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的“象棋之都”。文中“□□和□□”指的是A.陈胜和吴广 B.刘邦和项羽 C.曹操与袁绍 D.刘备和曹操【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以荥阳的鸿沟为界”、“中分天下”是当时天下的局势,东属楚,西属汉是交战的双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秦末农民大起义的过程中,由于过去的割据局面所造成的影响,反秦过程中重新出现了分裂的倾向。在接踵而来的争夺统治权的楚汉之争中,刘邦通过灵活的策略和谋士的帮助,最终击败项羽,汉胜楚败,使分裂形势得到控制,统一了国家,B项正确;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起义,不能体现材料所述的要求,排除A项;曹操与袁绍是东汉末年的人物,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C项;刘备与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22.西汉初年,陆贾劝谏汉高祖:“事逾(更加)烦天下逾乱,法逾滋(多)而奸逾炽(盛),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由此可知,陆贾主张A平定叛乱 B.健全法制 C.充实兵马 D.休养生息【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事逾(更加)烦天下逾乱,法逾滋(多)而奸逾炽(盛),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强调政府不要过多的干预社会生产,应该要让民众休养生息,这也符合汉初的政策,D项正确;ABC项与主旨不符合,排除。23.某同学在复习秦汉王朝开疆拓土、奠定中国大一统格局的历史时,绘制了右图所示的疆城示意图。其中在西北方向的空白方框内应该填写的汉代管理机构是()A.西域都护 B.丞相 C.太尉 D.伊犁将军【答案】A【解析】【详解】观察图示可知,在西北方向的空白方框内填写的应是汉代管理新疆的机构西域都护。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A项正确;丞相和太尉在中央掌管行政和监察事务,与题干无关,排除BC项;伊犁将军是清朝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措施,排除D项。故选A项。24.古文中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最适合用来评价()A.祖冲之的数学成就 B.王羲之的书法C.顾恺之的画 D.钟繇的书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他的字被赞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集书法之大成,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被后人称为“书圣”,B项正确;祖冲之的数学成就,是他利用“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与题干信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没有联系,排除A项;顾恺之是东晋时的著名画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与题干信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没有联系,排除C项;锺繇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与题干信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2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4分,共52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汉字是中华各民族各地区共同使用的交流工具。汉字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对几千年的中国政治等方面的贡献值得引起高度关注……如果没有一种通行的文字,中央政令不能通行全国,中国将分成多个国家……我国是多民族统一的大国……我们这个综合国力来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汉字是不可缺少的联系纽带。——任继愈《汉字为中华民族立了大功》材料三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易中天《先秦诸子文化》(1)根据材料一,参考“木”字的演变特点,写出A、B两处对应的汉字。通过体验,你认为甲骨文与今天的汉字存在怎样的联系?(2)阅读材料二,在秦统一全国后,秦朝“通行的文字”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分析文字统一的作用。(3)材料三中这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世纪大辩论”指的是哪一事件?据材料三概括这场“大辩论”产生的影响。【答案】(1)A:雨B:火。联系: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2)文字:小篆。作用:文字的统一可以使中央政令能够通行全国;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3)事件:百家争鸣;影响: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解析】【小问1详解】汉字、联系: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示意图可知,这是象形字,A是雨,B是火;根据所学可知,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小问2详解】通行、作用: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如果没有一种通行的文字,中央政令不能通行全国,中国将分成多个国家……我国是多民族统一的大国……我们这个综合国力来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汉字是不可缺少的联系纽带”可知,秦朝的通行文字是小篆;文字的统一,可以使中央政令能够通行全国,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小问3详解】事件:根据所学和材料三“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可知,各派宣传自己的主张,这就是百家争鸣;影响:根据所学和材料三“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可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材料二下表是秦朝地方行政机构示意图:——摘编自何成刚《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古代史(上)》材料三汉初在沿用秦朝地方管理制度外,对一些王公和战争功臣,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反映了西周推行的什么制度?(2)材料二中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对后世有何意义?(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国后来的发展对中央造成极大的影响,汉武帝继位后采取什么措施消除这一影响?针对地方上“铸造钱币”的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什么?(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古代制度的发展演变,得出了什么重要启示?【答案】(1)分封制。(2)郡县制;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3)推恩令;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4)我国的政治制度是不断创新的。【解析】【小问1详解】制度:由材料“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可知,材料中反映了西周推行的分封制。结合所学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小问2详解】制度:观察材料二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地方,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意义: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的推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小问3详解】措施:结合所学可知,针对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国后来的发展对中央造成极大的影响,汉武帝继位后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实施推恩令。措施:结合所学可知,针对地方上“铸造钱币”的问题,汉武帝采取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的措施,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小问4详解】启示:上述材料探究了分封制、郡县制和推恩令说明我国的政治制度是不断创新的。27.民族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很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南方汉越在矛盾与冲突中交流和融合,西部贸易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民族的分化、重组与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动力,并注入了新鲜血液。——摘编自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材料二魏主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引自《资治通鉴》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特别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中国古代文化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为解决北方边境问题采取了什么共同措施。为西汉时期“西部贸易交流频繁”局面奠定基础的是谁?(2)材料二中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的内容。(3)根据材料三,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文化融合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4)通过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学习,你有何认识?【答案】(1)北击匈奴。张骞。(2)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鲜卑姓氏为汉姓。(3)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4)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我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1点即可)【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都北击匈奴。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西部贸易交流频繁‘局面”是指丝绸之路的繁荣。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二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魏主下诏”“宜改姓元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根据材料“宜改姓元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改汉姓: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概括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文化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根据材料“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民族融合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小问4详解】开放性设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民族关系作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