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建湖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盐城市建湖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盐城市建湖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盐城市建湖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盐城市建湖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综合Ⅱ试卷(历史部分)(卷面总分:50分测试时间:45分钟测试形式:闭卷)一、选择题(本项共20题,每题1分,20分。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1.《周口店记忆》一书中记载:“另外,还发现了打制成的石球,它们可作为砸击坚果的工具……”材料表明北京人A.过着群居生活 B.生活在旧石器时代 C.会使用天然火 D.已经参与原始农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另外,还发现了打制成的石球,它们可作为砸击坚果的工具……”,并结合所学可知,周口店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生活在旧石器时代,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群居生活,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使用天然火的情况,排除C项;北京人以采集渔猎为主,并未产生原始农业,排除D项。故选B项。2.考古学家发现,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淄桥区的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粮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是A.集体群居 B.采集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粮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生活在新石器时代,其生活方式是农耕定居,C项正确;“集体群居”“采集渔猎”是旧石器时代居民的生活方式,排除AB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铁犁牛耕,排除D项。故选C项。3.下列人物中,具有“部族联盟首领”与“奴隶制国家国王”双重身份的是()A. B.C D.【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禅让”传说中,禹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禹成为奴隶制国家国王。所以禹具有“部落联盟首领”与“奴隶制国家国王”双重身份,D项正确;尧是部落联盟首领,但不是奴隶制国家国王,排除A项;黄帝是部落联盟首领,但不是奴隶制国家国王,排除B项;舜帝是部落联盟首领,但不是奴隶制国家国王,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4.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他复习的历史时期应该是()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夏商西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年代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朝,建立商朝,商朝在公元前1046年灭亡,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建立到公元前771年灭亡,东周是公元前770年建立,根据年代标尺,他复习的历史时期应该是夏商西周,D项正确;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灭亡,夏朝只是年代标尺的一部分,排除A项;约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公元前1046年灭亡,商朝只是年代标尺的一部分,排除B项;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建立到公元前771年灭亡,东周是公元前770年建立,周朝只是年代标尺的一部分,排除C项。故选D项。5.下面是鉴宝师对某一历史文物的介绍:“它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饰华丽,工艺高超,体现了庄严凝重的风格,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那么这一文物是()A.司母戊鼎 B.利簋 C.毛公鼎 D.四羊方尊【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商周时期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司母戊鼎地商朝青铜器的代表,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A项正确;利簋、毛公鼎、四羊方尊是青铜器的典型代表,但不是“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排除BCD项。故选A项。6.文字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1921年,胡适提出:“东周以前的历史,是没有一字可以信的。”推翻胡适这一观点的最有力证据是()A.元谋人的门齿化石 B.半坡遗址的彩陶C.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D.殷墟发现甲骨文【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文字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D项正确;元谋人的门齿化石、半坡遗址的彩陶、二里头遗址的发掘中并没有文字的发现,排除ABC项。故选D项。7.“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这记载印证了()A.推行禅让制 B.出现世袭制 C.实行分封制 D.设立郡县制【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中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下层层分封的特点,C项正确;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的联盟首领传承制度,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世袭制早在夏朝时就已出现,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郡县制是继分封制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郡县制下,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的流官担任,它的实施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8.《秦律通论》记载,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109年间,秦军同六国交战65次,其中全胜58次,败北仅4次。这主要得益于商鞅变法措施中的()A.建立县制 B.土地私有 C.鼓励耕织 D.奖励军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交战65次,其中全胜58次,败北仅4次”和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使得军队战斗力大大提升,D项正确;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与战争无关,排除A项;土地私有和鼓励耕织是经济方面的举措,有利于经济发展,排除BC项。故选D项。9.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烟烟生辉,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对“诸子百家烟烟生辉”的局面评价正确的是()A.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古代中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C.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坚实基础 D.历史上第一次民族交融高潮【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古代中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儒学,排除B项;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坚实基础的是商鞅变法,排除C项;百家争鸣是思想领域的现象,民族交融高潮是民族关系方面的现象,二者之间关联不强,排除D项。故选A项。10.有学者指出,周秦之间的一个重要差异,就是实施具体治理的范围大小问题。广土众民的治理,对秦朝而言是一个前无经验但不得不面对的根本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秦朝()A.构建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B.严明法度,禁止私斗C.在地方推行了郡县制度 D.开凿灵渠,修建长城【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广土众民的治理”“具体治理的范围大小”可知,材料强调是秦朝对地方治理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C项正确;至高无上皇权的构建强调是皇权的专制问题,排除A项;B项强调法治,D项强调修灵渠、长城,与材料强调的是秦朝对“治理的范围大小问题”不符,排除BD项。故选C项。11.伴随秦征服而来的第三个重要变化秦国规范了此前相互之间无法用语言沟通的人群的书写方式,这个革新把帝国内所有的地区联结为一体。材料中“书写方式”指()A.楷书 B.大篆 C.小篆 D.草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秦国规范了此前相互之间无法用语言沟通的人群的书写方式,这个革新把帝国内所有的地区联结为一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C项正确;楷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排除A项;秦代称甲骨文、金文、石鼓文为大篆,排除B项;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排除D项。故选C项。12.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示“戍守长城”、“遇雨误期”、“张楚政权”等关键词,联想到答案应是()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八王之乱 D.官渡之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戍守长城”、“遇雨误期”、“张楚政权”等关键词”和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随后,陈胜、吴广率农民起义,攻占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A项正确;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排除B项;西晋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排除C项;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曹操和袁绍之间的战争,排除D项;故选A项。13.下表为汉代公卿中儒生占比情况统计表,造成表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时期公卿中儒生占比汉惠帝11.1%汉武帝40%汉元帝以后70%-80%以上A.儒学主导地位确立B.对外交流日益加深C.公卿垄断教育资源D.统治集团的好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后公卿中儒生占比大大增加,原因在于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措施,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并重用儒生参政,A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对外交流情况,排除B项;表格只反映了公卿之中儒生的占比,不能说明垄断教育资源,排除C项;统治者好恶可能存在,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14.有学者说:“前后汉之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变,在前汉之世,政治家的眼光,看了天下,认为不该这么苟安下去的。”“前汉之世”不甘“苟安”的政治家是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西汉建立之初,由于国力太弱,因此从汉高祖刘邦就开始实行一系列休养生息政策,汉文帝和汉景帝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汉武帝在位期间,为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恢复经济,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认为不能如此的保守好苟且下去,主动出击,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完成汉朝的大一统,故选D;ABC是“前汉之世”“苟且”的皇帝,排除。15.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可用于研究西汉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第一手史料是()A.任升创作的长篇小说《丝绸之路》 B.中国邮政的《丝绸之路》邮票C.丝绸之路出土的汉时贵霜王朝铜币 D.电视剧《汉武大帝》中的片段【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丝绸之路出土的汉时贵霜王朝铜币属于第一手史料,C项正确;任升创作的长篇小说《丝绸之路》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A项;中国邮政的《丝绸之路》邮票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B项;电视剧《汉武大帝》中的片段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D项。故选C项。16.“外戚梁冀先后废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材料现象说明了当时()A.皇帝早逝 B.幼主继位 C.宦官干政 D.外戚专权【答案】D【解析】【详解】“东汉时,外戚梁冀先后废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材料反映了外戚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根据题意,D项正确;皇帝早逝,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幼主继位,不是材料表述的主旨,排除B项;根据题干信息“外戚梁冀”可知,题干说的是外戚专权,而不是宦官干政,排除C项。故选D项。17.“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A.刘备 B.孙权 C.诸葛亮 D.曹操【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北平袁绍,南拒孙刘”,结合课本所学,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双方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国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屯粮,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的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208年曹操挥师南下,攻打南方的刘邦和孙权。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由“南拒孙刘”,可知AB两项不合题意;诸葛亮曾经辅佐刘备。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18.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判断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顺序正确的是A.蜀、吴、魏B.魏、蜀、吴C.魏、吴、蜀D.吴、魏、蜀【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后,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229年孙权称帝,三国鼎立局面形成。魏国在北方,吴国在东,蜀国在西。故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顺序是魏、蜀、吴。故B符合题意;①处是魏,故AD不符合题意;②处是蜀,故C不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记魏蜀吴三国的位置,认识魏国在北方,吴国在东,蜀国在西。1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才辈出,“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诗句中的历史人物是()A.华佗 B.祖冲之 C.顾恺之 D.郦道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祖冲之。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设计制造指南车,在数学方面,运用刘徽的方法,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约1000年。祖冲之还对历法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推算,他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他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设计制造出了指南针、水碓磨、千里船等。为了纪念祖冲之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伟大贡献,1967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B项正确;活脱被称为神医,排除A项;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的画家,排除C项;郦道元是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排除D项。故选B项。20.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表述属于史论的是()A.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B.秦灭六国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C.汉武帝采取的政治、思想等措施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D.公元383年,东晋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取的政治、思想等措施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是对汉武帝采取的大一统的措施的评价,属于史论,C项正确;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和秦灭六国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属于历史事实,不属于史论,排除AB项,公元383年,东晋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属于历史事件,排除D项;故选C项。二、材料题(本项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21.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賜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四川灌县二王庙对联材料二: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材料四:“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齐民要术·种谷》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太守”是谁?“八百里青城沃野”主要得益于哪项水利工程?(2)材料二体现了汉初统治者的什么政策?由此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3)材料三反映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出现的哪种现象?该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及影响分别是什么?(4)据材料四指出该著作的历史地位,它对现代农业生产有何借鉴意义?综上四则材料,谈谈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太守:李冰;水利工程:都江堰。(2)政策:休养生息政策;盛世局面:文景之治。(3)现象:江南地区的开发;主要原因:北方人南迁,给江南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影响: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4)地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意义:农业生产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或顺应天时地利);因素:国家政策;兴修水利工程;天时地利;生产技术和工具等。【解析】【小问1详解】太守、水利工程:根据材料一“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賜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小问2详解】政策、盛世局面:由材料“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小问3详解】现象:根据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反映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主要原因及影响:依据所学可知,魏晋时期,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北方人南迁,给江南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小问4详解】地位:根据材料四“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出自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意义: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农业生产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或顺应天时地利);因素:综上四则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国家政策;兴修水利工程;天时地利;生产技术和工具等。22.弘扬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林存光《孔子新论》材料二:图1纸本地图图2河南南阳张仲景祠图3《兰亭集序》图4云冈石窟主佛材料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二十大报告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心目中“仁人君子”应具备的品德,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2)为改良材料二图1中这种纸的粗糙质地,东汉的谁作出巨大贡献?试指出图2历史人物的地位及其著作。(3)材料二图3是谁的作品?该作品有何历史赞誉?图4反映了哪种宗教艺术的成就?(4)综上材料,你认为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如何提升文化自信?【答案】(1)品德:注重个人道德品格修养,怀抱经世济民情怀;政治主张:以德治国。(2)改良:蔡伦;地位:医圣;著作:《伤寒杂病论》。

(3)作者:王羲之;赞誉:天下第一行书;宗教:佛教。

(4)学习中华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创新中华文化、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等。【解析】【小问1详解】品德:根据材料“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可知,孔子认为“仁人君子”应该注重个人道德品格修养,怀抱经世济民情怀;政治主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小问2详解】改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历史人物:根据材料“河南南阳张仲景祠”和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著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虚心向名医求教,四处奔走,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小问3详解】作者:根据材料“《兰亭集序》”和所学知识可知,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赞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羲之《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宗教:根据材料“云冈石窟”和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小问4详解】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新时代的青少年应学习中华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创新中华文化、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等。23.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中华民族的自我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炎帝、黄帝作为华夏集团的两大部落首领,带领早期的先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他们通过以战促和,以德报怨,经过联盟和与其他氏族、部落的融合发展,成功推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族群大融合,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体”之路。——李俊《炎黄文化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材料二:在一些不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汉朝则设立了一些边疆专门性机构……这些机构既理民政,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理军政,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材料三:全部北朝史中……当时之所谓胡人汉人,大抵以胡化汉化而不以胡种汉种为分别,即文化之关系较重而种族之关系较轻,所谓有教无类者是也。——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炎帝、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什么?据材料一指出他们在历史上对民族交融产生的贡献。(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凿空汉与西域联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