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工程硕士导师信息_第1页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工程硕士导师信息_第2页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工程硕士导师信息_第3页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工程硕士导师信息_第4页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工程硕士导师信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工程硕士导师信息导师学位/职称/职务重要研究方向招生人数简介通信与信息系统15焦秉立博士专家博导电工所副所长移动通信2重要从事无线通信、扩频通信、通信网络、智能天线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近5年发表论文40余篇,已获得发明专利6项。主持过多项国家科研计划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承担研究生的“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任务。目前指导研究生11名。赵玉萍博士专家博导无线资源管理;通信系统的编码与传输;OFDM,MIMO,UWB,RF-ID系统2~3主持的科研项目:OFDM宽带无线传输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实现(自然科学基金),减少无线数据传输误帧率新方法的研究(863课题),与若干国内外科技公司的合作课题。承担研究生“数字通信”,“通信系统仿真”等课程的教学任务。目前指导研究生11名。金野专家级高工电工所副所长通信网络通信协议通信业务2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电子学系并留校工作至今,1993-2023期间在国外学习工作。现从事通信网络、通信协议、通信业务领域的研究,重要研究项目集中于卫星与无线通信网络。专家两门研究生课程“通信网原理”、“通信系统中的软件工程”。现指导硕士研究生11人,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6人。刘志敏副专家教学所副所长卫星通信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系统2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电子学系。曾参与VSAT卫星通信系统的研制、VSAT卫星通信系统便携站研制项目。重要从事移动组网技术,无线网络规划及资源管理,网络协议设计及性能分析,无线局域网、无线自组网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承担本科生“计算概论”和研究生“移动组网技术及应用”的教学任务。目前指导研究生6人。李斗副专家通信网中的资源管理,业务流模型,信道纠错编码1曾参与VSAT卫星通信系统的研制,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方案评估,基于通用小卫星平台的高中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的研究,以及国家863计划卫星移动通信方案和设计等项目。研究爱好涉及卫星与地面无线通信中的资源管理,通信网中的业务流模型,以及信息论与编码理论。承担本科生“电子线路实验”和“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的教学任务。目前指导研究生5人。尚勇博士副专家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解决.2-3重要从事通信系统、通信信号解决、高速信号解决、盲信号解决等领域的研究。承担本科生主干课程“信号与系统”,本科必修课“数字信号解决”的教学任务。目前指导研究生6人。罗武副专家卫星与无线通信2-3卫星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高速宽带通信,软件无线电,嵌入式系统与SOC。承担本科生“数字逻辑电路”和研究生专业课“码分多址与扩频通信”的教学任务,目前指导研究生8名。吴建军副专家卫星通信、无线通信、扩频/跳频通信、超宽带通信、电路与系统实现1~2主持过STYH卫星通信网项目硬件系统设备的研制、ZSY跳频预研项目。承担研究生课程“VHDL硬件描述语言”的教学任务。目前指导研究生5人。朱柏承博士副专家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及应用射频电路设计与智能天线技术2-3从事卫星信号解决、定位算法、信息解决技术和用户设备的研制;研究软件无线电体系结构、通用硬件平台技术、多模式信号解决算法及其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研究RF/IF模块的设计和强干扰信号克制算法等。近5年发表10多篇学术论文;通过签定的项目多个。承担通信电路、天线理论与设计基础、电子系统设计等课程。目前指导研究生7名。刘璐博士卫星激光通信地面无线激光通信硅微陀螺的高精度检测CPT原子钟21977年4月出生,20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电子学系,获博士学位。从事无线光通信技术和精密测控技术的研究。参与多项与卫星激光通信方向的军口五年计划重点项目、十五重大项目以及国防863十五重大项目。主持“星间激光链路技术计算机仿真研究”和“二代中继卫星系统捕获跟踪性能分析与仿真”项目。信号与信息解决7段晓辉高级工程师图像编码器的SoC实现嵌入式系统设计图像解决系统的算法及实现无线通信的算法及实现科研课题:《家庭网络核心SoC平台2》(863,北大青鸟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横向课题:CMOS成像系统,光子记数卡II,TheInternationalJointProjectbetweenFAISTandPekingUniversitywithSponsorshipofLGE。承担“可编程逻辑电路设计”,“电子系统设计”,“电子系统设计高级课程”,“嵌入式系统”等课程。王道宪高级工程师科研课题:印章防伪辨认系统;基于DSP的嵌入式指纹辨认系统;山西省煤炭运送车辆监控管理系统;多媒体远程监控系统。承担本科生主干课程“信号与系统”教学任务。杨光顾博士副专家光电子技术,光信息解决数字图像解决三维图像解决红外与激光的智能探测技术;光学全息技术,数字全息技术,电子全息技术;图像压缩编码,合成神经网络,进化图像解决等技术;三维图像显示,三维图像解析与检测,三维图像解决与计算方法。发表国内外论文20多篇。电路与系统10刘新元博士专家教学所副所长电路与系统数字信号解决重要从事电路与系统、生物医学信号解决,CPT原子钟等交叉学科研究。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973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等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近40篇,论著3本,获得专利5项。承担本科生“电子线路实验”和“数字逻辑电路实验”课程,目前指导研究生3人。赵建业博士副专家嵌入式系统,通信中的信号解决承担863及航天科工集团科研项目多项,发表SCI(或EI)文章10余篇。目前承担电子电路基础、电子线路实验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目前指导研究生8名。王志军副专家教学所所长嵌入式系统,大型电子系统集成主持水利部重点科研项目多项,发表论文多篇。目前主持学院电子系统设计,电子电路基础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目前指导研究生3名。高繁民高工大型电子系统集成,测控技术目前承担学院单片微机原理及实验、电子线路实验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目前指导研究生2名。毛新宇讲师电路系统目前承担学院数字逻辑设计、电子线路实验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目前指导研究生1名。张云峰讲师测控技术,通信电路目前承担学院电子系统设计课程、主持通信电路实验课程。目前指导研究生1名。杨延军讲师嵌入式系统目前承担学院电子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声学专业5李朝晖博士副专家声学信号解决5从事新型传感器与换能器,声信号解决,水下目的记别,水声通信,超声检测与医学超声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光电子技术25陈徐宗副院长,专家博导量子电子学研究所所长激光物理与技术31996-1997年在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任特别研究员,2023年任专家,2023-2023年德国海德堡大学、法国普鲁旺斯大学等访问专家。长期从事激光频率控制、新型原子钟、飞秒激光稳频与量子精密测量等研究。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郭弘博士专家博导光电子技术3--4从事量子光学(量子相干、量子存储、慢光、负群速与群超光速传输)、量子信息、CPT激射式原子钟等理论与实验研究。曾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项目等多项重要科研项目。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曾荣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等多项奖励和荣誉。张志刚博士专家博导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专家光电子技术与超快光学2从事数年飞秒激光技术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当前重要研究方向是飞秒激光脉冲的相干控制、周期量级激光脉冲及阿秒脉冲的产生和测量、半导体激光器抽运的固体和光纤激光器、新型啁啾参量放大器等。叶安培博士副专家量子电子学研究所副所长光电子技术与生物医学光学2重要从事物理与生物医学的交叉学科研究。重要研究:激光生物技术(激光光镊、激光微束、激光微区光谱)、核磁共振成像以及与新型原子钟相关的原子物理研究。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和国防863等科研项目。王为民博士副专家核磁共振与成像技术3-5从事核磁共振及成像技术在医疗和石油工业中的应用研究和开发工作,特别是在医疗磁共振成像系统研制、工业核磁共振分析仪器开发、核磁共振技术的可视化石油应用等方面开展了一批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陈景标博士副专家激光物理与技术2研究爱好为光频原子钟的相关物理与技术,具体研究内容涉及小型化钙原子束光钟,激光冷却囚禁钙原子光晶格原子钟,基于电磁感应透明的钙原子光钟,积极式光钟与新型激光器,超窄线宽激光的物理技术与应用,原子钟上的新物理现象,基于原子钟技术的高精密量子测量新技术,激光器的稳频与控制技术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973计划等课题。王建民博士副专家卫星激光通信及图像解决技术2重要研究卫星激光通信技术、精密测试技术和图象解决技术。参与总装“激光星间链路技术”及863“天基综合信息网高速、轻型光通信技术”研究项目,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周小计博士副专家激光物理与技术1-2重要从事冷原子物理,新型原子钟、量子精密测量以及量子信息的研究。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被引用近150次,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以及国家高技术863计划等科研项目。李正斌博士副专家光纤通信1~3名高速光互换与网络(ASON、OBS、IP/Optics),光信号解决,光纤传感与网络等。戴恩光博士副专家光电子技术2~3负责国家973、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中国航天工业集团等课题或项目。从事光电子与通信和传感的交叉学科研究,注重光电领域中涉及的集成化与微型化的理论与技术。已验收的国家级项目如动态可重构的OADM、宽范围可调滤光器以及集成光开关等获得较高评价。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工程硕士导师通信录导师姓名办公室电话邮件地址备注焦秉立62763003赵玉萍62752836金野62752837刘志敏62752842李斗62752842尚勇62756733罗武62752848吴建军62752848朱柏承62754440刘璐87983340段晓辉62757531王道宪62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