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敦煌艺术中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解读5200字(论文)】_第1页
【浅析敦煌艺术中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解读5200字(论文)】_第2页
【浅析敦煌艺术中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解读5200字(论文)】_第3页
【浅析敦煌艺术中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解读5200字(论文)】_第4页
【浅析敦煌艺术中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解读52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敦煌艺术中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解读目录TOC\o"1-2"\h\u26433引言 1112101敦煌艺术的产生 1125652敦煌艺术酒神精神的体现 2272463敦煌艺术日神精神的体现 3237844结论 431578参考文献 4摘要: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德国哲学家尼采引用了两个古希腊神话中神的名字:太阳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来表示艺术精神的两种走向,这能够作为研究希腊神话理性和非理性的重要切入点。在希腊神话中,阿波罗是表示理想与秩序的神。而狄奥尼索斯是表示感性的神。太阳神与酒神本质上是对立的,因此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作为一对哲学概念,通常被用来解释艺术和文学。而敦煌艺术博大精深,其蕴涵的哲学之美和伦理之美都值得一探究竟。本篇论文将从敦煌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历史传统以及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角度分析敦煌艺术的产生,然后使用文献分析法去分析了敦煌艺术中酒神精神与太阳神精神的表现。关键词:敦煌艺术;酒神精神;日神精神引言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意义源于希腊神话。在希腊神话中,太阳神阿波罗代表的是光明。它的照耀使一切都表现出美的一面,这基本上是人的一种幻觉,所以太阳神是美的表现的象征,同时也说明了幻觉。尼采觉得“梦”是众神的日常空间,由于梦充满了幻觉,梦的内容大多是具象的,令人印象深刻。典型的太阳神艺术是造型艺术,然后是叙事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有图画,有情节,令人印象深刻,它们都是太阳神的产物。酒神就是狄奥尼索斯。在古希腊狄俄尼索斯的祭祀仪式中,大家打破所有禁忌,尽情享受自己的原始性格,疯狂地舞蹈,努力满足自己的欲望。狄俄尼索斯代表原始的激情,代表着情感的肆意。尼采觉得,对应了太阳神的“梦”,“醉”是平日生活的一种酒神状态,由于“醉”的实质是一种生活超负荷的感觉。艺术中典型的酒神艺术是音乐,它被界定成“纯粹的酒神艺术”,然后是舞蹈、歌词和民歌。这样的作品是非具象的,它直接表明了世界的原始氛围,它是毅力的直接对象化。1敦煌艺术的产生敦煌艺术的形成并非孤立的活动,而是与它独到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历史传统、不同的文化交流等紧密相连。敦煌是中古时代西北地区的文化中心,通过一千多年的文化碰撞与沟通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它是各种文化的结合。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敦煌文化呈现出“优美与壮美,阴柔与阳刚,庄严与烂漫”并存的美学风格。敦煌是在甘肃西部,中古河西走廊的西端,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汉武帝将敦煌设为“河西四郡”之一,张骞出使西域促使丝绸之路的繁荣,汉朝又将酒泉都尉设置在敦煌郡,王莽新政时代无数名士因河西的安定与富足而逃亡于此。正因如此,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代,即便中国的局势一直在变化,但敦煌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着与中央稳定的联系,而且慢慢变成一个政治、经济、军事与文化的城市。这也说明敦煌文化和中原文化具有一致性。“总凑敦煌,是其咽喉之地”,能够看出敦煌在区位条件上的卓越。由汉将敦煌设为“河西四郡”到唐宋时期,在这个中西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从西域而来的使团和商人走进中国的大门,促进了中原与西域不同文化的交流,而敦煌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敦煌是西域人进入中国的首站,而中国人不需要再前往西域,在敦煌便可与西域人进行交流,正所谓“华戎所交一都会也”。当公元1-2世纪,佛教在印度盛行之时,敦煌开始出现佛教元素也是必然之事。敦煌离西域最近,是我国接触佛教最早的地方。佛教传入中国初期,来往于中原与西域之间的高僧经常在敦煌讲学,程度不一地影响了敦煌佛教的发展。敦煌石窟的建造就是在这种气氛中开始的。因为佛教是从印度传过来的,所以一定受到了印度的影响。敦煌艺术不光是中原与佛教的交流,还考虑了以犍陀罗为中心的中亚、波斯、龟兹地区的文化对敦煌的影响。西域文化经丝绸之路传到中国,而中国文明也在影响着西域。莫高窟西魏第249窟窟顶出现了西王母、玄武、朱雀以及雷公、风神等中国传统思想里的神仙,晋代王嘉记载《拾遗记》卷九记载频斯国人来朝“其国有大枫木成林……。树东有大石室,可容万人坐。壁上刻为三皇之像。天皇十三头,地皇十一头,人皇九头,皆龙身。”这能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对佛教艺术的影响与改造。通过长时间的改造,印度佛教慢慢变成中国式的佛教。酒神精神和日神酒神这一对本质上对立的美学概念得以在敦煌艺术中体现正是得益于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酒神精神呈现为音乐舞蹈,中国音乐的发展伴随着与周边各国及少数民族的交流。著名的是龟兹乐人苏祇婆不仅带来了完整的乐队,而且把西域枇杷“七调”的理论带入中国,致使龟兹音乐变成中国传统音乐无法缺失的一个分支。太阳神的精神是以造型艺术的形式呈现的。敦煌艺术在建筑、雕塑和壁画三个方面反映了独特的美学风格。以雕塑为例,从南北朝到宋元时期,敦煌彩塑的变化体现了中国雕塑历史的演变,也反映了中国雕塑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早期受印度、中亚等地区影响,隋唐以后慢慢形成独特的中国雕塑风格。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来自印度的菩萨、佛的形象都是穿着中国风的衣服。在中国历史文化的背景下,敦煌处于中国与西方诸国相互交流的特殊位置,正是因为不同文化在这里交流互动,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敦煌艺术的发展与繁荣,使得酒神和日神两种看似截然对立的审美风格在同一个艺术中体现得淋漓尽致。2敦煌艺术酒神精神的体现尼采用酒神狄俄尼索斯来传达在《悲剧的诞生》中的酒神精神,一种非理性的精神,字面意思是醉酒后的困惑和激情。尼采提倡酒神精神,视传统为无用,驳斥一切形式的决定论,宣称上帝已死。他想用一种“强大而超人”的意志来充盈自己。在希腊神话中,狄俄尼索斯代表着醉酒、激情、乐曲、想象、生命、天性和冲突。尼采引用“酒神精神”所表达的是一种生命强化,“被解放的精神”,这种精神“包含了生命本身所有丰富的对立面”,是为了摆脱理性和道德的约束。粉碎所有法律的枷锁,以便回到他所呼吁的酒神情态,就是“肯定生活,即使在最奇怪和最困难的问题中”。莫高窟初唐第220窟东壁的《维摩诘经变》中,北侧文殊菩萨座前画出中国的“帝王图”,南侧的维摩诘像下部画出所有国家王子人物形象。最前面一人个头矮小,头顶小盘内似珍宝,身后有两个人,卷发,上身半裸,下体穿短裤,肤色比较黑,类似今天的东南亚或者印度人。在红袍僧人的边上有位高大身材的人,穿着宽领大衣,长裙,头上戴着插了两根羽毛的冠,敦煌学的研究者觉得这个人物的服饰特别的像章怀太子墓壁画里“客使图”的新罗人。史料记载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回夷之人入侍于朝及来朝贡者数百人,号啕大哭,剪发、獒面、割耳削鼻,流血洒地。莫高窟中唐第158窟北壁涅槃经变的各国《帝王举哀图》,即用写实的方式再现了这些特殊的哀悼习俗,是十分珍贵的民俗史话。壁画中除了汉族、吐蕃族的国王形象以外,其他十三人都是中亚或西域的帝王像。他们多着翻领窄袖长袍,有的包着头巾,有的戴着裘皮帽长发披肩,多是高鼻深目,浓眉虬髯,与文献资料记载的胡人形象大体相同。其中还有南海昆仑王像,面部扁平,大眼厚唇,鼻孔朝天,紫黑色皮肤,卷发,斜披锦衣,戴着宝珠和璎珞。画师精心刻画的各种人物形象,反映出唐朝民族大融合的景象。北凉第272窟西壁佛龛两侧体现出坐在莲花上的菩萨摆动腰肢,伸展手臂,展示出不同的舞蹈动作,同窟窟顶藻井四披则画出在天宫栏墙内的伎乐,或弹琵琶,或击腰鼓,或做舞姿。北魏到西魏以后,在洞窟四壁上绕顶一周画出天宫伎乐,以及形成固定的样式。这些动作幅度大,热烈奔放的舞蹈可以看出西域的舞蹈风格。敦煌壁画《帝王举哀图》中的“厚葬”促进了汉画像艺术的进步,与制作汉画像的经费、培训画师、推进绘画技艺、更新绘画内容都是由于“厚葬”。汉代人对汉画像这种艺术的投入与痴迷,传达出一种酒神的精神文化。尼采提到《悲剧的诞生》:为了代表性地传达自然的本质,需要一个全新的象征世界。在汉墓中,陵墓的建造者打算在另一个世界建造整个陵墓。令死者欣慰的是,从墓葬中的汉代画像可以看出。汉代画像中有多种多样的天文图像、神仙图像、战争图像、狩猎图像、烹饪图像以及音乐舞蹈图像。各种各样的元素,从太阳、月亮、龙和天神到西王母、东方王子和天神。天庭与守门人在昆仑山的童话之地,下面是人间,活人对死人虔诚,最下面是鬼界。尼采引用“酒神精神”所表达的,是一种对生命的确认,是一种“解放的精神”,这种精神“包含了生命本身所有丰富的对立面”,是为了摆脱秩序和道德的约束,以及法律的局限性,回到他提到的酒神形式,到“强化生活,即使是在最奇怪和最困难的问题中”。敦煌壁画中的《帝王举哀图》它常常被刻在棺材的一侧,以便墓主在死后依旧能感受到活人的伤悲。马车图也有类似的象征含义。墓主能带着马车和马匹一起去同堂接受拜候,感受人间美味。敦煌送葬壁画它是生者为死者建造的,表达了生者对未来世界的想象。他们使用的劳动、物质和经济资源不光是对死者的尊重,也是对生命的感叹与生命价值的认可。3敦煌艺术日神精神的体现敦煌飞天的艺术形象能说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个传奇,具有特殊的艺术形式。受丝绸之路影响,敦煌逐渐成了多种文化的荟萃之地,也是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大文明体系的集汇之地。飞天艺术形象,在敦煌的发展,也受到了这些文化的影响和冲击,通过融会贯通,从而发展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敦煌飞天。在历时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飞天形象在造型、神态、情趣、意境和风格上,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嬗变演进的发展历史,从历经的十个朝代期间,其艺术特征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据现有资料记载,敦煌最早期的飞天出现在北京时期,这一时期的飞天艺术特征主要采用了西域式画法,用重色晕染来传达立体感,椭圆脸,尖鼻子,大眼睛,大嘴大耳朵,粗短身材,上身赤裸,体格健硕、四肢动作较儡硬,但感觉飞不起来,其风格稚拙质朴,笔触粗犷奔放,凝重而富有力感,具有浓厚的印度画风。敦煌飞天的艺术形象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与变化,蕴含着很高的审美、艺术价值。飞天能够说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之一,也能说他是敦煌艺术的标志之一,由于天妃的艺术形象之美,不光是他的行为举止,舞蹈的柔和,飞舞的节奏与韵律之美;更多的是这些外在的‘形式和图标’所透露出来的精神内涵与‘神韵’,还有情景的和谐融洽,天人合一和忘我。敦煌飞天壁画的形象更常见,显示了古代祖先对太阳的崇拜。三条腿的乌鸦经常被画在太阳下,三条腿的乌鸦也是太阳标志的象征。太阳的图像可以在一个类似的地方看到,在月亮的图像上画着蟾蜍,它们共同构成了宇宙的象征。上面这些只是太阳神精神在敦煌飞天壁画中的外在表现。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中,就用阿波罗和酒神的象征来表示生命的意义。太阳神阿波罗是光明之神,他代表着美丽的外表,美丽的面纱,人们用它来掩盖生活的悲惨面貌。太阳神的精神代表文化和理想,是明显理性的象征。敦煌飞天作为造型艺术,其艺术形象是典型的太阳神艺术,阿尔贝加缪的死亡哲学传达了“生是巧合,死是必然”的观点。但是笛卡尔说过,“人只是一个会思考的芦苇。”这表示人是有反思能力的,死亡对很多人而言是很可怕的事情,人看到的是别人的死亡。我一直觉得的,我身为一个人,必然有一天会逝去。汉代的人觉得灵魂是分离的,灵魂和肉体是分离的。当灵魂和死尸死后必须埋葬时,灵魂才可以永生。在敦煌飞天壁画中,大家构建了四层世界:天界、神仙界、人间和鬼界。这四个世界是互相联系、无法分割、反向的,它们共同建成了一个统一的宇宙有机体。敦煌飞天的壁画表现了“天人感应”的观念,觉得天上诸神统治整个宇宙,诸神对万物有很强的威慑功能,必须保持宇宙正常秩序。活在凡间的人,以“死”的方式脱离了享乐或苦难的真实世界,希望自己有资格升仙,可进昆仑山的神仙之地,永远高枕无忧地生活。敦煌飞天画显示出优美的审美类型,是一种轻缓、柔和的特征。敦煌飞天给人的优美感具有和谐、平静、松弛、舒畅的心理特征,这些特征表现出对象与主体之间的和谐,它们使人感受到生活的迷人的魅力,敦煌飞天的优美是一种令人心醉神迷的美。敦煌飞天壁画伴随着舞蹈的优美和达观,充分体现了敦煌先人对飞天的热衷,或者说这是一种理想。而理想是日神精神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飞天壁画运用舞蹈的大量元素体现出敦煌壁画中对美的追求,这种追求是一种意识的叠加,这是理性艺术的另一种体现。敦煌飞天形象的艺术蕴含了期望飞升的思想,绽放着理性的荣光,体现出日神精神。4结论敦煌壁画的艺术表现,集齐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工艺技巧与独特风格。就艺术形式来说,它是线描造型、装饰构图、细致的笔触和浓重的色彩,以神灵形象的有机描绘相结合的衍生物。因此,其丰富的美学知识必定会被人所记住,而美学又与哲学相通。本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