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古诗三首 从军行教学设计_第1页
9 古诗三首 从军行教学设计_第2页
9 古诗三首 从军行教学设计_第3页
9 古诗三首 从军行教学设计_第4页
9 古诗三首 从军行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古诗三首从军行教学设计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9古诗三首从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古诗三首——从军行》教学设计: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从军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朗读并背诵《从军行》;

2.学会生字词:烽、火、孤、烟、直、长、圆等;

3.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对偶、夸张、拟人等;

5.了解唐代边塞诗的特点,感受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核心素养目标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学习《从军行》,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能力;

2.增强文化认同感,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对民族诗歌的热爱;

3.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象美、韵律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4.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运用修辞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5.培养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见解,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五年级学生,经过前几年的学习,他们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具体情况如下:

1.知识层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古诗阅读技巧,能够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但对于深入挖掘诗句内涵、体会诗人情感方面仍有待提高。此外,对于边塞诗的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相对有限。

2.能力层面: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较强,但在诗词鉴赏、分析修辞手法等方面,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具备较好的审美情趣,但仍有部分学生在这一方面表现较弱。

3.素质层面:学生普遍具有较好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但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性。此外,部分学生的文学素养较高,对古诗词有浓厚的兴趣,而另一部分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关注度相对较低。

4.行为习惯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听讲,主动提问。但部分学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松懈等问题,这对课程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以上学情,以下对课程学习的影响进行分析:

1.知识层面:由于学生对边塞诗的了解有限,教学中需要适当补充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同时,针对学生诗句理解能力的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能力层面:针对学生诗词鉴赏和分析能力的差异,教学中应注重分层教学,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素质层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诗词的内涵。

4.行为习惯方面:加强课堂管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教学方法与策略为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结合学习者特点,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策略:

1.讲授法: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从军行》的背景、诗句含义、修辞手法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讨论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例如,让学生讨论诗中描绘的边塞景象,以及将士们的生活状态。

3.案例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诗句,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

4.项目导向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研究一首边塞诗,从诗歌背景、诗人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最后进行成果展示。

具体教学活动设计如下:

1.课堂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边塞风光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边塞诗的兴趣。

2.朗读与背诵: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从军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并背诵部分诗句。

3.诗词解析: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句,引导学生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背景,分享自己的观点。

5.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诗中的角色,体会将士们在边塞的生活,增强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6.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项目研究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给予反馈。

教学媒体和资源使用:

1.PPT:制作精美课件,展示诗歌背景、诗句解析、修辞手法等内容。

2.视频:播放边塞风光、古战场景等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内容。

3.在线工具: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对边塞诗的了解,如查找相关诗歌、诗人介绍等。

4.诗词鉴赏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诗词鉴赏文章,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从军行》这一首古诗。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离别的场景?”比如,当你的朋友要去远方,你会是怎样的心情?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边塞将士的离别之情。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从军行》这首诗的基本背景。这是一首唐代边塞诗,描绘了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和对家乡的思念。边塞诗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题材,它反映了边疆战士的英勇与牺牲。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理解诗人在表达边塞将士的豪情与哀愁。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从军行》相关的情感表达或修辞手法。

2.诗词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创作一首小诗,模仿《从军行》的风格和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小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边塞诗的情感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并启发他们如何运用修辞手法。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小诗。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从军行》的背景、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边塞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阅读和创作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1)边塞诗选集:推荐学生阅读《全唐诗》、《边塞诗选》等书籍,进一步了解边塞诗的发展和特点。

(2)诗人传记:阅读关于王昌龄、高适等边塞诗人的传记,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

(3)历史文化背景:了解唐代边塞地区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如边疆政策、民族关系等。

(4)艺术作品:欣赏边塞题材的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5)现代诗歌:阅读一些现代诗人创作的边塞诗,比较古代与现代边塞诗的差异和联系。

2.拓展建议:

(1)举办诗歌朗诵会: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活动,通过朗诵感受边塞诗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2)创作诗歌: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边塞诗,运用课堂所学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3)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选择一位边塞诗人或一首边塞诗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其创作背景、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内容。

(4)组织讨论会:学生可以就边塞诗中的某一主题或问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5)观看相关影视作品:观看以边塞为背景的影视剧,了解边塞生活,加深对边塞诗的理解。课后作业1.请运用《从军行》中的修辞手法,创作一首描绘边塞景象的五言绝句。

答案示例: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分析《从军行》中的意象,举例说明它们如何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答案示例:

诗中的“烽火”、“孤烟”等意象,表现了边塞的荒凉与战火纷飞,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边塞将士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

3.比较王昌龄的《从军行》与高适的《燕歌行》,分析两首诗在表达边塞情感上的异同。

答案示例: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边塞将士的敬意和对边塞生活的感慨。不同之处在于,《从军行》更多地表现了将士们的英勇与哀愁,而《燕歌行》则侧重于描绘边塞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4.请简述唐代边塞诗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答案示例:

唐代边塞诗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边塞生活、表现边塞将士情感为主要特点,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在文学史上,边塞诗为古代诗歌创作开辟了新的领域,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成为唐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5.结合《从军行》的学习,谈谈边塞诗对你的启发和感悟。

答案示例:

学习《从军行》让我深刻感受到边塞将士的英勇与坚韧,以及他们对家乡的思念。这使我更加珍视和平生活,同时也启发我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勇气和毅力去克服。反思改进措施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从军行》的背景、诗句含义、修辞手法等讲解得通俗易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反思改进措施(二)存在主要问题

1.课堂管理:在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松懈等问题,这对课程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分层教学:在讲授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边塞诗的了解有限,对诗句含义和修辞手法的理解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反思改进措施(三)改进措施

1.加强课堂管理:针对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我将在课堂上加强管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注重分层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如播放视频、组织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板书设计1.诗歌背景与作者介绍:

①作者:王昌龄

②背景:唐代边塞诗,反映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和英勇情怀

2.诗句解析:

①“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争连绵不断,家书珍贵

②“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战乱中,岁月蹉跎,白发渐多

3.修辞手法分析:

①对偶:“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②夸张:“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情感表达:

①忧国忧民: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将士的同情

②思乡之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5.边塞诗的特点:

①描绘边塞风光,反映边塞生活

②表现边塞将士的英勇与哀愁

③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6.课后作业:

①运用修辞手法创作一首描绘边塞景象的五言绝句

②分析诗中的意象,举例说明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

板书设计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板书设计注重艺术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课堂小结,当堂检测1.《从军行》的背景和作者:

-作者:王昌龄

-背景:唐代边塞诗,反映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和英勇情怀

2.诗句解析: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争连绵不断,家书珍贵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战乱中,岁月蹉跎,白发渐多

3.修辞手法分析:

-对偶:“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夸张:“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情感表达:

-忧国忧民: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将士的同情

-思乡之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5.边塞诗的特点:

-描绘边塞风光,反映边塞生活

-表现边塞将士的英勇与哀愁

-具有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