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重点中学新高考考前提分生物仿真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青海省西宁市重点中学新高考考前提分生物仿真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青海省西宁市重点中学新高考考前提分生物仿真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青海省西宁市重点中学新高考考前提分生物仿真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青海省西宁市重点中学新高考考前提分生物仿真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海省西宁市重点中学新高考考前提分生物仿真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烟粉虱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农作物害虫,丽蚜小蜂是其天敌。某菜园中通过释放丽蚜小蜂,有效地控制了烟粉虱的爆发。如图是防治过程中它们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分别表示烟粉虱和丽蚜小蜂B.5月底至6月底,甲种群呈“J”型增长C.6月底,乙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D.7月份乙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食物不足2.下列有关细胞中酶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些酶分子的组成元素与ATP相同B.酶的合成离不开ATP、ATP的合成也离不开酶C.动物小肠中消化蛋白质需要酶和ATP参与D.线粒体和叶绿体既能合成酶也能合成ATP3.人体细胞之间的通讯多数是通过信号分子传递的。有些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受体,有些则作用于胞内受体。生物学上将细胞外与膜受体结合的信息分子称为第一信使,由其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则称为第二信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表面膜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B.神经递质和大多数激素属于第一信使C.第二信使通过调控细胞核内发生的基因的翻译过程发挥作用D.第一信使与膜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4.广东地区高发的β地中海贫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研究发现,由正常基因A突变成致病基因a,患者的β珠蛋白(血红蛋白的组成部分)合成受阻,原因如图所示(AUG、UAG分别为起始和终止密码子)。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β地中海贫血症是β珠蛋白第39位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发生了基因突变所致B.该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若异常mRNA进行翻译产生了异常β珠蛋白,与正常β珠蛋白相比,则该异常蛋白肽链更短D.正常基因A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改变了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突变成β地中海贫血症基因a5.下列关于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半保留复制使子代DNA保留亲代一半的遗传信息B.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均在DNA上C.转录时有DNA双链解开和恢复的过程D.一个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合成6.选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可以通过被动运输跨膜B.水通过原生质层进出液泡C.紫色色素存在于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中D.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7.下列有关姐妹染色单体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①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②姐妹染色单体是经染色体复制形成的③四分体时期通过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产生基因重组④姐妹染色单体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⑤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8.(10分)下列各项的结果中,不可能出现3:1比值的是()A.15N标记的DNA在14N培养液中复制三次,子代中不含15N与含15N的DNA数量之比B.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黄色圆粒豌豆(YyRR)杂交子代的性状分离之比C.酵母菌同时进行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并消耗相同葡萄糖时,吸入的O2与产生的CO2总量之比D.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极体与卵细胞的数目之比二、非选择题9.(10分)果蝇(2N=8)卷翅基因A是2号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其等位基因a控制野生型翅型。(1)摩尔根用果蝇做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其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因为果蝇有_________优点因此常用来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至少答2点)。(2)卷翅基因A纯合时致死,研究者发现2号染色体上的另一纯合致死基因B,从而得到“平衡致死系”果蝇,其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如图。该品系的雌雄果蝇互交(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子代与亲代相比,子代A基因的频率________(上升/下降/不变)。(3)欲利用“平衡致死系”果蝇来检测野生型果蝇的一条2号染色体上是否出现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d,DD和Dd不影响翅型,dd决定新性状翅型。可做下列杂交实验(不考虑杂交过程中的交叉互换及新的基因突变):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若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若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没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10.(14分)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感染引起的肺炎是一种新型传染病。该病毒主要依靠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人体黏膜后进入人体内繁殖。请回答下列问题:(1)COVID–19可识别人体部分细胞表面的特异性_______并与之结合而进入细胞,通过病毒RNA的复制和翻译进行繁殖。(2)病毒在人体细胞内大量繁殖时,免疫系统中的______细胞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进而使其裂解,释放出病毒。体液中相应的______可与该病原体中的抗原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并形成沉淀,进而被____细胞消化。(3)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有三个基本环节,隔离患者属于其中的____环节。11.(14分)人和哺乳动物体内的脂肪组织可分为白色脂肪组织(WAT)和褐色脂肪组织(BAT),二者可以相互转化。WAT的主要功能是将多余的糖等能源物质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起来。BAT则专门用于分解脂质等以满足额外的热量需求。研究人员对小鼠BAT代谢进行了相关研究。(1)图1是小鼠WAT和BAT细胞结构模式图。从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WAT转化为BAT之后产热效率提高的原因:_________,体积变小,相对面积增大,易于分解产热;________(细胞器)增多,产热增加。(2)雌激素相关受体γ(ERRγ)与BAT代谢密切相关。科研人员利用无活性DNA片段构建重组DNA,导入野生型小鼠(WT)_________细胞,使其插入ERRγ基因内部,导致ERRγ基因发生__________,获得ERRγ基因缺陷小鼠(KO)。将两种小鼠同时暴露在4℃冷环境中进行实验,结果如图2。在第6小时_________小鼠全部死亡。结果说明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___与抵抗寒冷关系密切。(3)检测两种小鼠在4℃冷环境中体内BAT和WAT的数量,计算其比值(BAT/WAT),结果如图3,由此可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4)进一步测定两组小鼠BAT细胞代谢水平,结果如图4。据图可知,KO小鼠和WT小鼠的BAT细胞氧化分解等量能源物质所产生ATP比值为_____________。同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发现,KO小鼠的UCP-1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WT小鼠,科学家最终将UCP-1蛋白定位在线粒体内膜上。结合图4结果推测,UCP-1蛋白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综上研究可知,ERRγ,在相关激素的调节下,通过促进__________________;促进____________的表达使产热增加,这样的调节过程使小鼠适应寒冷环境。12.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可以生产单克隆抗体和“人鼠嵌合抗体”,在人类征服疾病方面展现出诱人的前景。回答下列问题:(1)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经抗原免疫过的B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因素有____、____、电激等。对融合的细胞需要进行筛选、克隆培养和____,进而获得可以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群体。(2)临床发现,利用上述方法产生的抗体具有外源性,会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科学家通过分析抗体的结构发现,抗体由“C区”和“V区”构成,引起人体免疫反应的主要是“C区”。科学家通过“人鼠嵌合抗体”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制备“人鼠嵌合抗体”时,先从小鼠杂交瘤细胞中提取RNA,在____酶的作用下形成DNA,扩增筛选得到编码抗体____的基因,再与人的基因通过DNA连接酶连接后,插入适当的表达载体,导人宿主细胞表达。与鼠源单克隆抗体相比,“人鼠嵌合抗体”的优点是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丽蚜小蜂是烟粉虱的天敌,根据曲线中甲先增加先减少,乙后增加后减少,可判断二者为捕食关系,其中甲表示烟粉虱的数量变化,乙表示丽蚜小蜂的数量变化。【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判断甲、乙分别表示烟粉虱和丽蚜小蜂,A正确;B、5月底至6月底,存在乙种群(丽蚜小蜂)对甲种群(烟粉虱)的捕食,不属于理想环境,所以甲种群的增长不是“J”型增长,B错误;C、6月底,乙种群的数量为增加趋势,所以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正确;D、烟粉虱是一种农作物害虫,其数量变化与其食物数量和天敌数量变化有关,7月份乙种群数量快速下降至极低水平,可能是食物不足,D正确。故选B。2、C【解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生理作用是催化,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详解】A、有些酶的化学本质是RNA,元素组成是C、H、O、N、P,与ATP元素组成相同,A正确;B、ATP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酶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需ATP参与,B正确;C、动物小肠中消化蛋白质需要酶的催化,但不需要ATP参与,C错误;D、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可以合成一部分酶;叶绿体光反应阶段可合成ATP,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产生ATP,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酶化学本质和性质以及ATP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熟记相关知识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C【解析】

(1)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蛋白质在细胞膜形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糖被,它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2)第一信使即细胞外信号,根据胞外信号的特点及作用方式,化学信号分子可分为激素、神经递质和局部化学介质这三种类型。【详解】A、细胞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A正确;B、与膜受体结合进行信息传递的信息分子,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可长途运输的激素分子,二是短程传递的神经递质,三是作用于周围细胞的局部介质,B正确;C、第二信使的受体位于细胞内,第二信使的作用,本质上都是在核内启动基因的转录,最终提高细胞内的某些蛋白质尤其是某些酶的数量,来长时间实现对细胞代谢和功能的调节,C错误;D、第一信使与膜受体结台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D正确;故选C。4、B【解析】

分析图解可知,过程①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②表示翻译。图中可以看出,基因突变后,密码子变成了终止密码子,因此会导致合成的肽链缩短。【详解】AD、β地中海贫血症是正常基因A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即由

G→A,G/C碱基对3个氢键,A/T碱基对含两个氢键,改变了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突变成β-地中海贫血症基因a,导致β珠蛋白第39位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发生了基因突变,AD正确;B、该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错误;

C、图中看出,替换后的部位转录形成的密码子为UAG,该密码子为终止密码子,因此若异常mRNA进行翻译产生了异常β-珠蛋白,则该异常β-珠蛋白与正常β-珠蛋白相比,则该异常蛋白肽链更短,C正确。故选B。5、A【解析】

DNA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复制转录翻译时间细胞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主要在细胞核细胞质的核糖体模板DNA的两条链DNA的一条链mRNA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20种游离的氨基酸条件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ATP酶(RNA聚合酶等)、ATP酶、ATP、tRNA产物2个双链DNA一个单链RNA多肽链特点半保留,边解旋边复制边解旋边转录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顺次合成多条肽链碱基配对A-T、T-A、C-G、G-CA-U、T-A、C-G、G-CA-U、U-A、C-G、G-C遗传信息传递DNA→DNADNA→mRNAmRNA→蛋白质意义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详解】A、半保留复制使子代DNA保留亲代DNA分子的一条链,A错误;B、DNA聚合酶和DNA结合开始复制过程,RNA聚合酶和DNA分子结合开始转录过程,B正确;C、DNA的解旋过程发生在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中,转录过程需要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即在RNA聚合酶的催化DNA双链解开,转录完成后双链恢复,C正确;D、一条mRNA分子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可以利用少量的RNA合成多条肽链,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综合考查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考生可以结合中心法则的知识进行综合比较。6、D【解析】

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详解】A、水可以借助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即可以通过被动运输跨膜运输,A正确;B、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水分子能穿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B正确;C、紫色色素存在于表皮细胞的(液泡)细胞液中,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现象比较明显,故常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用作实验材料,C正确;D、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D错误。故选D。【点睛】质壁分离的条件: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有浓度差;活的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7、A【解析】

1.姐妹染色单体是在有丝分裂或者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的,两条单体通过一个着丝点相连,每条单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姐妹染色单体随着着丝点的分裂而分开,分开以后形成独立的染色体,就不再称为姐妹染色单体了。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①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2个DNA分子,即4条脱氧核苷酸长链,①错误;②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姐妹染色单体是经染色体复制形成的,②正确;③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四分体时期通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产生基因重组,③错误;④姐妹染色单体位于复制后的一条染色体上,④错误;⑤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过程中,⑤错误。综上所述,只有②正确,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8、C【解析】

1、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子细胞中;2、酵母菌细胞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反应式是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3、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个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1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减数第二次分裂1个卵细胞+3个极体;4、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详解】A、15N标记的DNA在14N培养液中复制三次,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为2个,所以不含15N的DNA与含15N的DNA数量比=(8-2):2=3:1;A正确;B、Yy×Yy→3Y_、1yy,Rr×RR→1R_,所以后代表现性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3:1,B正确;C、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时分解1mol葡萄糖需消耗6molO2,并生成6molCO2,进行无氧呼吸时消耗1mol葡萄糖生成2molCO2,所以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相同时吸入O2的量与两者产生的CO2总量之比6:(6+2)=3:4,C错误;D、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因此形成的极体与卵细胞的数目之比3:1,D正确。故选C。【点睛】结合基因分离的实质、有氧呼吸的过程、卵细胞的形成和DNA的复制方式分析选项是解题的关键。二、非选择题9、假说-演绎法易饲养、繁殖快、后代数量多、生长周期短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100%不变卷翅:野生型:新生性状=8:3:1卷翅:野生型=2:1【解析】

根据图示中基因型为AaBb的果蝇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由于A和b连锁,a和B连锁,再加之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所以亲本AaBb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b:aB=1:1,互交产生后代的基因型有三种:AAbb、AaBb和aaBB,比例为1:2:1(不考虑致死情况)。同理分析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含三对基因产生配子的情况以及产生后代的情况。【详解】(1)摩尔根用果蝇做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其硏究方法是假说-演绎法。果蝇有常用来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是因为其具有易饲养、繁殖快、后代数量多、生长周期短、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等优点。(2)A纯合致死,因为Ab、aB连锁,故只能产生Ab和aB两种配子,该品系的雌雄果蝇互交,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因为A与B纯合致死,后代全为杂合子,子代与亲代相比,子代A基因的频率不变。(3)如果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即待检野生型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Dd,两者杂交所得F1中卷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DD:AabbDd=1:1,F1中卷翅果蝇产生的配子AbD:abD:abd=2:1:1,A纯合致死,故随机交配产生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卷翅∶野生∶新性状=8∶3:1。如果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没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即待检野生型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DD,两者杂交所得F1中卷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DD,F1中卷翅果蝇随机交配,F2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DD(致死):AabbDD:aabbDD=1:2:1,所以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卷翅:野生=2:1。【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干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利用相关信息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获取结论的能力。10、受体效应T抗体吞噬控制传染源【解析】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如未出过麻疹的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其流行便终止。因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详解】(1)病毒需要依赖于宿主细胞才能进行繁殖,COVID–19可识别人体部分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并与之结合而进入细胞进行繁殖。(2)免疫系统中的效应T细胞与被感染的体细胞结合,使其裂解,释放出病毒。体液中相应的抗体与该病原体中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并形成沉淀。进而被吞噬细胞消化。(3)患者为传染源,隔离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环节。【点睛】熟悉病毒的生存、繁殖以及传染病的传播及预防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脂肪滴变多线粒体受精卵基因突变KOERRγ(或雌激素相关受体γ)雌激素通过ERRγ蛋白(通过一系列信号传导通路)促进TWAT转化为BAT1.4(2.5÷3.5)减少ATP合成,促进能源物质中的化学能更大比例的转化为热能WAT转化为BATUCP-1基因【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白色脂肪组织(WAT)和褐色脂肪组织(BAT),二者可以相互转化。WAT的主要功能是将多余的糖等能源物质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起来。BAT则专门用于分解脂质等以满足额外的热量需求。通过题干及四个图示可知ERRγ在相关激素的调节下,通过促进WAT转化为BAT;促进UCP-1基因的表达,使产热增加过程使小鼠适应寒冷环境。【详解】(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WAT的主要功能是将多余的糖等能源物质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起来,BAT则专门用于分解脂质等以满足额外的热量需求;图中BAT内含有许多小的脂肪滴和线粒体,所以从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WAT转化为BAT之后产热效率提高的原因脂肪滴变多,体积变小,相对面积增大,易于分解产热;线粒体增多,产热增加。(2)已知雌激素相关受体γ(ERRγ)与BAT代谢密切相关,利用基因工程获得ERRγ基因缺陷小鼠(KO),即利用无活性DNA片段构建重组DNA,导入野生型小鼠(WT)受精卵细胞,使其插入ERRγ基因内部,导致ERRγ基因发生基因突变,获得ERRγ基因缺陷小鼠(KO)。将两种小鼠同时暴露在4℃冷环境中进行实验,结果如图2。在第6小时ERRγ基因缺陷的KO小鼠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