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茶108栽培技术规范 第2部分:茶园建设管理_第1页
中茶108栽培技术规范 第2部分:茶园建设管理_第2页
中茶108栽培技术规范 第2部分:茶园建设管理_第3页
中茶108栽培技术规范 第2部分:茶园建设管理_第4页
中茶108栽培技术规范 第2部分:茶园建设管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3311/T9.2―2013

中茶108栽培技术规范第2部分:茶园建设管理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中茶108茶园建设、栽植技术、茶园管理技术、茶叶采摘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227微生物肥料

NY5020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

3茶园建设

3.1总则

基地规划与建设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茶区生态环境、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特性,

便于茶园灌溉和机械作业。

3.2环境要求

中茶108的生产茶园必须选择在大气、土壤、水源等无污染,农业生态环境良好且符合NY5020

的规定。

3.3土壤要求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土壤酸性,PH值在4.5~6.0,背风向阳的相对集中连片缓坡地、平地、旱地

及山边田作为建园基地。

3.4基地规划

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实行山、水、林、路综合配置,路旁设沟,园周植树,以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和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

3.5茶园开垦

旱地、山边田全垦,山地根据地形地貌不同,茶园上方开设等高隔离沟。坡度10°以上的山坡地

开梯层水平带,水平带最狭处应有1.5m梯面,水平带梯面要外高内低,种植前须进行土壤的深翻、翻

晒使其熟化。新垦茶园深耕30cm以上,清除园内宿生性杂草和柴、小竹等。

3.6深挖种植沟

合理设计种植方向和茶行布置,山地1.5m宽水平带种植,种植沟宽40cm,深40cm。

I

DB3311/T9.2―2013

3.7茶园生态建设

茶园四周或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茶园的上风口应营造防护林。主要道路、沟渠两

边种植行道树。茶园边界种植适宜的树为防护林带,以优化茶园生态条件。

4栽植技术

4.1施足底肥

底肥用经熟腐农家有机肥为主,种植沟内每667m2深施饼肥300kg或农家栏肥1500~2000kg,拌

入50kg茶叶专用肥。分层施下,上盖30cm新土。不使茶根直接接触肥料;山地茶园施入底肥后,形

成一个“凹”形小水沟种植面,小水沟中间比两边低20cm;易积水的田,施好底肥后做好10cm高畦

面,清理水沟,排水通畅。

4.2苗木选择

苗木符合《中茶108苗木技术规范》要求。

4.3茶行布置

单行条栽,行距1.2~1.5m×0.3m;双行条植,大行距1.5m,小行距0.33~0.4m,株距0.25~0.3m。

每行起止点留50-70cm空地。

4.4栽苗季节、时间

季节以晚秋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或早春2月上旬至3月上旬发芽前为移栽茶苗的最佳适期。移

栽时间宜雨前种植;或阴天、雨后阴天或晴天无风时进行,此时需浇足定根水。

4.5苗穴与穴植苗数

苗穴深7~10cm。一、二级苗分开种植,每穴定植一级茶苗1株,二级茶苗1~2株,每667m2栽

苗3000~5000株。

4.6定植技术

先开好定植穴,一手扶茶苗,一手将土填入穴中,待填土不露细根后,轻轻将茶苗向上一提,让根

系伸展,然后覆土压紧,上加松土到原泥门稍高2~3cm。

4.7栽后定剪

茶苗栽好后,随即定剪,留高15~20cm,基部无叶片的茶苗,不定高度,留2~3片叶剪去顶上部

分。

5茶园管理

5.1新栽茶园管理

5.1.1除草、松土:遵循“除早除小”的原则。要求以人工方法锄除杂草,茶苗边杂草以手拔为

主,根系尚未发达时,不要松动茶苗,除草时结合松土,松土深度2~3cm,旱季前茶苗两边适当

培些松土,除草次数一年四到五次,做到茶园基本无杂草,松土两到三次。

DB3311/T9.2―2013

5.1.2排、蓄水管理:田间种茶,第一年防积水,清沟排水,落湾田更要深挖水沟,主水沟深度

30cm以上;山地茶园防旱灾,水平带后面开好竹节沟,挖好蓄水塘,使雨水保留在园内,防水土

流失并可抗旱保苗。

5.1.3抗旱保苗:幼龄茶园要求采取浅锄保水、铺草、追施粪肥、灌水、种植绿肥等措施,抗旱

保苗。如长期干旱,茶园应及时灌溉。

5.1.4劈坎:一年2~3次,劈去茶园梯坎的柴、竹、草等一切杂草,基部尽量低位。

5.1.5补苗:种植时在行边假植部分补苗用预备苗,至10月份后,视天气下雨地湿时,将苗连

泥挖起移种在缺株的地方。补苗用同龄、同品种茶苗。

5.1.6合理套种:第一年在茶行空间,可进行合理套种一年生的豆科及矮杆作物。

5.2幼龄茶园管理

5.2.1幼龄茶树定型修剪

5.2.1.1第一次定剪,促分枝。茶苗移栽后已作定剪。

5.2.1.2第二次培养骨干枝。茶苗达到三足龄时,树高应超过35cm,剪口离地为30~35cm。

5.2.1.3第三次形成丰产树冠骨架。在第二次定型修剪后一年,修剪高度在第二次剪口的基础上提高

15cm,离地约45~50cm。要求平剪,同时剪去细弱枝和病虫枝。

5.2.1.4定剪在春茶采摘后进行,修剪后当新梢生长到30cm厘米以上部分可以打顶,茶园树冠控制在

80cm左右。

5.2.2除草、松土(浅耕):除草松土每年3~4次,深度2~5cm,除草松土时避免大量损伤茶

树吸收根系。松土时间春茶前(2月下旬~3月上旬)、春茶后(5月上中旬)和夏茶后(7月中

旬~8月中旬)各一次。

5.2.3劈坎:按“5.1.4劈坎”要求。

5.3投产茶园管理

5.3.1成年树的修剪

5.3.1.1轻修剪:一年一次,时间宜在春茶后(5月上中旬)、秋末(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进行,修剪

高度在上次剪口的基础上提高3~5cm。

5.3.1.2深修剪:每隔4~5年一次,时间为春茶采后进行。剪去树冠上绿叶层的1/2,约为10~15cm。

5.3.1.3重修剪:用重修剪刀剪去茶树树冠的一半,留40~50cm高度,然后逐年提高树冠,培育良好

的采摘篷面。时间一般在早春或春茶后进行。

5.3.1.4台刈:用台刈铗或锋利柴刀将衰老茶树地上部分枝条在离地3~5cm处全部刈去,重新全面塑

造树冠,在春茶后进行。

5.3.1.5成龄茶园行间保持10~20cm的作业空隙。

5.3.2耕作要求

III

DB3311/T9.2―2013

5.3.2.1浅耕:每年分别在春茶前、春茶后、夏茶后浅耕,深度为7~10cm。根据杂草发生的情况,

增加1~2次浅锄、清园。

5.3.2.2深耕:茶季结束后,主要对采摘茶园进行深耕(翻),在茶行间开宽约60cm,深约30cm的

深沟,适量施肥,覆盖。

5.3.3劈坎:按“5.1.4劈坎”要求。

6茶叶采摘

根据产品要求采摘适宜嫩度的鲜叶,同时要求鲜叶的匀度、净度和鲜度。幼龄茶园实行“采强留弱,

采高留低,采中留侧”原则。

6.1不同类型茶树的采摘

6.1.1幼龄茶树以养为主,以采为辅。三足龄茶以春留二叶,夏留一叶,秋留鱼叶或一叶采。

6.1.2壮年茶树以采为主,以养为辅。春秋留鱼叶,夏留一叶采。

6.2采摘时期

当茶树蓬面每平方米达到10~15个可采标准芽时开采。

6.3采摘标准及方法

6.3.1中茶108的采摘标准为:前期高档茶为一芽一叶初展为主,中期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

展为主,后期为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初展叶为主。

6.3.2采摘时一要掌握好嫩度,实行分批多次采,大一批采一批;二要净度好,不要带茶蒂、茶

果、老叶及其它杂物;三要用正确的采摘手法,要用提手采,严禁掐、捋、抓等不正确手法。

6.3.3采茶工要以竹篓或通气良好的筐装茶,不用塑料袋装茶。不紧压,不损伤,保持鲜叶新鲜度。

6.4鲜叶的收集运输

6.4.1鲜叶半天收集一次。收集后及时摊放散热,防止变质。离茶厂远的基地起运时再装入箩筐

内,运输车辆清洁无污染,鲜叶在盛装、运输、贮存过程中应轻放、轻翻、防压、以减少机械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