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射洪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遂宁市射洪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遂宁市射洪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遂宁市射洪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
遂宁市射洪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上期末文化素质测试题七年级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和填涂在答题卡上。作答时,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厚基础功底。(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黄晕(yùn)收敛(niǎn)诀别(jué)随声附合(hè)B.粗犷(kuàng)静谧(mì)云霄(xiāo)亲差大臣(qīn)C.贮蓄(zhù)着落(zháo)安祥(xiáng)恍然大悟(huǎng)D.狭隘(ài)称职(chèn)帐篷(peng)拈轻怕重(niān)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日寇在南京制造的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中国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B.麦加牛肉、春卷、彭饼子……我们射洪的小吃风味独特,耐人寻味。C.一拿到语文试卷,小明忍不住笑了,拿起笔开始答题,信心满满,手不释卷。D.针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形势,决策人一定要有见异思迁的灵活性。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B.升国旗时,全体同学的目光和歌声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前的旗杆上。C.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D.射洪的冬天,是一个有滋有味、有情有义、“烟火气”浓郁的好地方。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性相同的一项是()A.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陶渊明即使过着贫穷的生活,依然觉得自己很幸福。B.在冬阳的沐浴下,五个学生围着操场跑了整整四圈。C.青春是像花一样美丽,因此我们不要把时光花在游戏上。D.与其他地方比较了一下,我内心深处还是比较依恋射洪。5.选出下面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①全城的人都听说过这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很想借这机会来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笨,有多傻。②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③虽然如此,但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④“我倒是很想知道布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⑤他相信他自己是无须害怕的。A.④②⑤③① B.①④⑤③② C.①④②⑤③ D.④③②⑤①6.下列对语句修辞的赏析,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运用了比喻,将第一只小猫比作小伙伴,表达了“我”对小猫的喜爱,以及失去小猫的难受。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句用了拟人和对偶。“低唱”和“弹琴”,赋予人的情趣,一弹一唱,配合巧妙,突出了声音悦耳动听。C.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运用了排比和拟人,作者借花朵的各种颜色象征母亲坚强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活下去的勇气。D.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紧扣上文白求恩的事迹设置问题,既能自然地引出观点,又能引起读者思考,可谓一举两得。7.诗雨想在元旦假期邀请小文来射洪玩,短信中敬辞或谦辞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我的家乡在美丽的“诗酒之乡”射洪市,想邀请你和家父家母来游玩,欢迎来寒舍小住几日,恭候你们的光临!A.家父家母 B.寒舍 C.恭候 D.光临8.下面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上的街市》是现代文学家郭沫若创作的现代诗,诗人把繁星满天的夜空,想象成天上的街市,把空中的流星想象为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街上闲游,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企盼之情。B.《纪念白求恩》是伟大的革命先辈毛泽东写的一篇议论文,他号召大家学习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同志的精神,文中将白求恩对工作对同志的态度和“不少的人”进行对比,突出其精神的可贵和学习的必要性。C.《济南冬天》是老舍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头将济南与其他地方比较,突出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略写济南的山,详写济南的水,用拟人和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水的温暖与清澈。D.《猫》的作者是郑振铎,文章叙述了一个发生在一家人与三只猫之间的故事,用浅显直白的语言真切表现了“我”复杂的内心情感。特别是详写了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展现人的恩怨情感,引人深思。9.下列文学常识的判别,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观沧海》——乐府诗——曹操——三国——政治家、军事家、诗人B.《蚊子和狮子》——寓言——《伊索寓言》——伊索——古希腊作家C.《咏雪》——《世说新语》——志人散文集——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呐喊》——鲁迅——周树人,字豫才10.标语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简单的语言就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下列是我们家乡射洪的一些宣传语,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悠悠岁月酒,滴滴沱牌情。”A.运用了对偶,句式整齐;叠词,优美而有韵味。“悠悠”既表现了酒酿工匠的用心,也将人带入对过去的回忆。整个句子将酒与情联系在一起,充分展现了中国酒文化的特点。“一眼一亿年,一步一奇观。”B.对偶,句式整齐;押韵,朗朗上口。四个“一”突出硅化木形成的过程和特点,前面的“一”,突出时间短和区域窄;后面的“一”,突出惊喜大与多。宣传语让人对中华侏罗纪旅游区充满了向往之情。“建奇山前无古人,揽胜景后有来者。”C.这是射洪市花果山山门的对联,化用了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诗句,暗示了射洪就是子昂故里。前一句,赞美了古人对花果山的建设,后一句欢迎大家登山揽景。“诗里酒里,射洪等你。”D.这是射洪打造旅游城市的宣传语,简洁通俗的语言,朗朗上口,但又意蕴深长,“诗酒”,是射洪的文化名片和经济招牌,“射洪等你”,热情而亲切。二、品古典雅趣(15分,每题3分)11.下列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例如“闻道龙标过五溪”和“太丘舍去”中,“龙标”指王昌龄,太丘指陈寔。B.“四书”是《大学》《春秋》《论语》《孟子》的合称,是历代儒家学子研学的核心书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C.重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九日”是指重阳节,而《行军九日忆长安故园》这里的“行军九日”则是“行走了多天”。D.古代形容年龄称谓有很多,例如三十称“而立”,四十称“不惑”,五十称“花甲”“知天命”,六十称“耳顺”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②。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辍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③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④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节选自《聊斋志异·牧竖》)①牧竖:牧童。②仓皇:惊慌。③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④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1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一样B.屠自后断其股股:屁股C.狼闻声四顾顾:看D乃舍此趋彼舍:舍弃13.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谋分捉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博学而笃志C.其一犬坐于前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D.以刀劈狼首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1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B.【乙】文开篇写“谋分捉之”,文中多处从狼的表现,正面来体现“谋”的结果。C.【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D.【甲】【乙】两文给我们的启示:要用智慧来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15.把下面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2)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6.下面对诗作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B.诗歌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悟。C.诗中“一鹤排云”辽阔的“碧霄”表达的情感,与“独钓寒江雪”相似。D.全诗虚实结合,由虚入实,用鲜明的形象来表现感情。17.古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中“排”字的表达效果。三、蓄知识底蕴(共25分)18.根据提示,填写下列诗文中空缺的内容。(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3)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半亩方塘一鉴开,______。(朱熹《观书有感》)(5)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对国事凋敝、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6)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设想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综合性学习。(4分)19.处于网络时代的中学生,交网友已经成为交友的一种重要方式。交怎样的网友,怎样交网友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下面是你所在的城市近期完成的“中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调查“中学生结交网友”的调查报告。中学生结交网友调查表选择的网友对象凭感觉交网友看重才华看重外貌看重人品比例19%17%19%45%请你概括表格所反映的情况。(2)阅读下面这则材料,你想给中学生在交网友方面一些什么建议呢?有些学生说:“进网吧就好像回家,网友的问候和关心,会让人觉得比父母还亲切。”还有的学生说:“有许多话不便向父母说,向网友倾诉后会释放心里的压力和郁闷,会顿感轻松和宽慰。”还有些中学生为了与网友长时间聊天,竟学会了逃课,甚至背着父母通宵网聊。名著导读。(4分)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结合原著内容,补全二人的对话。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先言拜借芭蕉扇,不展骁雄耐性柔。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猴王“有意说亲由”和裙衩“为子恨泼猴”来了一次对话。猴王笑着说道:“______。”“裙衩”恨恨地回道:“______”。四、览书海智慧(共30分)(一)记叙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母亲的额头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甲】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厘清生活的繁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④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阻拦青春急切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乙】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她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2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额头”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条理清晰。B.文章写母亲“不老”,原因是母亲爱美,喜欢涂粉膏,而且每天都涂抹,所以一直很年轻。C.文中第②段中的加点词“阳光灿烂”本指阳光光彩夺目的样子,在这里写出了母亲的开心快乐和幸福的神态。D.文章末段点题,既表达了母亲对子女永恒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恩之情。22.文中写了有关“妈妈的额头”的三个生活片断,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23.结合文章内容,请任选下列一句语句按要求进行赏析。(先写明选句,再进行品析)【甲】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乙】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从修辞手法的角度)2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概括母亲的特点。(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季节韦其麟①久住城市,越来越觉得城市只有阴晴冷暖,没有季节变换。童年在故乡,四季是各有各的美丽的,看见的,听到的,闻到的,都有春夏秋冬鲜明的景象和浓郁的气息。②大年初一响到十五的大鼓声刚刚停止,村前的藕塘已露出荷叶的尖尖角,光壳的苦楝树枝头也有了一丛丛青翠,小溪旁的草地不知什么时候换了一片新绿。【甲】园边不时传来柚子花和柠檬花的清香,这份清香不会令人沉醉,而是使人兴奋又安神。闻着这不凡的芬芳,什么郁闷都会烟消云散的。③“三月三,人拜山。”村人叫扫基为拜山。上山扫墓,行经一处处大树的浓阴,【乙】阵阵初起的热闹的蝉声就像草木一样蓬蓬勃勃。那些用来泡水浸米煮黑米饭的嫩枫叶,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草木,散发着种种不同的芳香。晚上,走在田中借火光寻捉夜游的黄鳝,也是春天令人着迷的事。夜的田野,火光朵朵,和风习习,蛙声阵阵。离开故乡,我再没有享受过这样的春夜了。④转眼间,梅子熟了。再酸也要吃几颗的,这亦使人有春去夏至之感。阳光变得火辣辣的,田野荡漾着绿波,蒸发的水汽在烈日照耀下,有如透明的火焰在跃动。【丙】时有三三两两的白鹤,在透明的火焰上悠悠飞翔,然后优雅地降落绿波中。⑤“六月六,摸芋督(督,底部)”。早春种的芋头长大了,可以挖起来吃了。种在田里的藕也长大了,刚挖起的嫩藕,多么可口,仍记得有两句山歌:“抢得嫩姜共藕炒,云队(我们)连情甜又香。”夏收夏种的日子,忙碌而紧张。家家户户,上午把早稻收割挑回村旁的禾堂,下午把稻穗铺成圈饼状,用牛拉着石磙一圈一圈来回滚着脱粒,叫“蹬禾”。接着,家家户户又在刚收割的田中,牛拉着“碌碡”,人站在“碌碡”前后的踏板上,来回滚田。黄昏的田野,四处“嗒嗒嗒”的“碌碡”响声,有夏种不待人的繁忙气氛,也有夏收的欢乐的情调。⑥“九月九,黄蜂返饮酒。”九月初九前后一两天,总有黄蜂成群结队飞来村里,在屋边瓦檐绕来绕去。捉黄蜂吃糖,也是儿时的趣事。黄蜂返饮酒,也给日子带来了清秋的情调。深秋的山林,依然苍绿,虽间有一树两树的鲜黄或殷红,但并没有什么“悲秋”之感,只觉得山河的壮美和大自然永不止息的生命力。⑦北风吹了,天气冷了。冬夜,一家人围在灶炉前生火取暖,暖和又愉快。火堆烧得旺旺的,烤火烧的多是桃军娘的树根,这些树根很耐烧。但我觉得桃军娘很可爱,春天漫山遍野的桃军娘花,一片绯红,多么美丽;夏日上山去摘成熟甜蜜的桃军娘果,多么欢快。我极不情愿烧我喜欢的小树。长大后我知道它的传说——桃军娘是古代为拯救义军而牺牲自己的一位姑娘的化身——我更感到儿时喜欢的小树可爱也更可敬。⑧打陀螺也是欢乐的活动,这是冬天才有的景象,北风再冷,气氛总是热烈的。⑨人们准备过年的种种活动,也使人感到隆冬的情味,但这是迎春了。山野和村边,一些急于迎春的树木,已长出许多叶芽,甚至伸展了几片最初的嫩叶,或青翠,或紫红,或灰绿。诗人雪莱曾经问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⑩是的,不会远了,而在我的故乡——冬天未去,春天已经来了。25.本文是对故乡四季生活的回忆,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我再没有享受过这样的春夜了”,“这样的春夜”特指散发草木芳香的春夜。B.写夏收夏种的繁忙景象,紧张又有序,真切而生动,有形兼有声,极具画面感。C.写秋,写与“悲秋”不同的感受,凸显故乡山河的壮美及大自然无穷的生命力。D.写冬,借传说强调对冬夜里给一家人带来温暖和愉快的桃军娘的喜爱与崇敬。26.谚语传递着千百年来的民间智慧,或揭示事物现象规律,或总结生产生活经验,或描述民风习俗。本文多处引用谚语融入四季故事的讲述,请参考示例,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