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彭水县2023年春季中期学习质量达标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闭卷全卷共二大题满分50分,与道德与法治学科共用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答题卡对应题号的方框中。1.隋朝是短暂的,但它留下的物质遗产、文化遗产,直到以后很长的时间都让人受用无穷。其中的物质遗产、文化遗产分别指()A.都江堰、分封制 B.秦长城、小篆 C.大运河、科举制 D.清长城、文字狱【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隋朝开凿大运河,开创科举制,二者分别是隋朝留下的物质遗产、文化遗产,C项正确;战国时期秦国修筑都江堰,西周实行分封制,排除A项;秦朝修筑长城,同一全国文字为小篆,排除B项;明朝重修长城,清朝实行文字狱,排除D项。故选C项。2.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A.经济的繁荣 B.文学艺术的兴盛C.政治的清明 D.社会风气的开放【答案】D【解析】【详解】古代封建是男权的社会,女子一般不主张参加社会活动。材料中“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活动”“女服还曾流行的胡服”体现出唐朝社会风气的开放,D符合题意;材料中描述的是社会风气的开放,不是经济的繁荣、文学艺术的兴盛以及政治的清明,A、B和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材料中“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传入的胡服”说明了社会风气的开放。3.唐朝的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材料直接反映出唐朝A.文学艺术的兴盛 B.手工业水平的高超 C.社会风气的开放 D.商业贸易往来频繁【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唐朝的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这些材料直接反映出唐朝的手工业水平高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文学艺术、社会风气和商业贸易,排除ACD项。故选B项。4.诗歌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唐诗《调笑令》曰:“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臣万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它描述的是下列哪一生产工具()A. B.C. D.【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自行”“禾苗待我灌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农民发明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的随水力自行转动,把水由低处汲向高处,提高灌溉能力,B项正确;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排除A项;耧车,汉代出现的播种工具,可将开沟、播种、掩土三道工序一次完成,排除C项;曲辕犁,是唐代发明的耕犁,适用于精细耕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与题干描述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B项。5.唐朝著名的诗人有很多。有一位诗人创作了大量的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诗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他的名句。后人称他为“诗圣”。他是A.王维B.杜甫C.李白D.白居易【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那个动荡的历史时代,真挚地表现了他关心国家盛衰和民生疾苦的心情,人们称之为“诗史”。杜甫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简练。被后人尊为“诗圣”,B符合题意。王维被称为诗佛,A不符合题意。李白被称为诗仙,C不符合题意。白居易被称为诗魔,D不符合题意。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6.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边将叛乱,唐朝从此日益衰弱。历史上把这一叛乱称为()A.大泽乡起义 B.隋末农民大起义 C.安史之乱 D.唐末农民大起义【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宠信并重用李林甫等奸臣,终于导致安史之乱发生,唐朝开始由盛转衰。故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7.下图所示历史人物发动兵变,夺取前朝政,建立新朝代。他统治期间的史实有()①结束割据局面完成大一统②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④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答案】A【解析】【详解】观察图片并结合“发动兵变,夺取前朝政权,建立新朝代”可知,这与赵匡胤有关。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北宋,采取巧妙的措施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宋朝实行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的国策,②③④项内容都与赵匡胤相关,A项正确;北宋没有完成国家大一统治,与辽、西夏等民族政权并立,①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8.宋代经济远较唐代发达,城市繁荣,商业兴盛。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①北宋出现纸币“交子”②北宋东京消除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③宋朝重视科举考试④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广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业发达、城市繁荣、对外贸易发达。宋代商业繁荣,在瓦子里可以看杂技;北宋前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广州、杭州等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北宋东京消除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所以①②④选项符合题意。③宋朝重视科举考试,与题干城市繁荣,商业兴盛无关,排除A、C和D。故选B。9.如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的有关两宋时期南北方人口数量(户数)、财政收入的比重对比表。从表中数据能够得出的最佳结论是()地区时间北方南方北宋初人口100多万户人口230多万户北宋中期国家财政收入占20%国家财政收入占80%南宋赋税收入143万贯赋税收入600万贯A.人口不断南迁 B.南方生活稳定C.商业贸易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表分析可知,两宋时期无论是人口还是财政收入比重,南方都超过北方,这反映了两宋时经济重心南移,D项正确;人口不断南迁、南方生活相对安定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但在题干中没有直接体现,题干材料也没有反映出商业贸易繁荣的信息,排除ABC项。故选D项。10.宋朝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但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次失败,这与其实行的治国政策有关。下列选项最能反映宋朝治国政策的是()A.宁为百天长,不作一书生 B.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C.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死 D.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宋朝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但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次失败”,表明宋朝战斗力弱,结合所学可知,与重文轻武政策有关,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表明宋朝军人地位的低下,也就是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D项正确;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意思是,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不能体现重文轻武政策,排除A项;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意思是今日你我于军中痛饮,你将走上我来时的路。我乘醉写下家书,就请你为我传递,与重文轻武政策无关,排除B项;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反映的是意思是文官廉洁奉公,武将不怕牺牲,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1.成吉思汗被毛泽东誉为“一代天骄”,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下列各项活动属于成吉思汗的业绩的是()①统一蒙古②建立蒙古政权③发动大规模扩张战争④定国号为元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及对外扩张均是成吉思汗的事迹,①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忽必烈改国号为元,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12.掌握历史时序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如图中①所对应的朝代创立了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元朝统治时期,元朝时期实行的是行省制度,故C正确;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制度,故排除B项;郡县制是秦朝时期创立的,故排除B项;科举制是隋朝创立的,故排除D项。故选C。13.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A.市B.瓦子C.勾栏D.邸店【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宋代城市中的瓦舍是固定的娱乐场所,里面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这反映了宋代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据此分析ACD不符合题意,选项中B符合题意,所以选B。14.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形式多种多样。下列文学作品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杜甫《垂老别》②关汉卿《窦娥冤》③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④吴承恩《西游记》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①杜甫《垂老别》是唐朝时期;②关汉卿《窦娥冤》是元朝时期;③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朝时期;④吴承恩《西游记》是明代。①③②④排序正确,故D正确;A、B、C排除。故选D。15.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916年契丹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契丹国(辽),1005年北宋与辽达成澶渊之盟,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议,北宋与辽、西夏并立,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建立南宋,南宋抗战派将领岳飞坚持抗金,1141年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南宋与金对峙局面形成,因此,关于辽宋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C项正确;军阀割据是割据行为的一种,它的行为主体是军阀,辽宋夏金时期没有地方军阀割据,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这一时期诸侯交替掌握政权,排除B项;辽宋夏金时期国家没有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5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6分,共35分。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对应题号的答题卡上。16.阅读下表内容后判断“战”的表现“和”表现北宋与辽北末曾出兵伐辽;1004年,辽伐宋,宋真宗亲征,击退辽军。1005年,宋辽议和,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双方交流频繁北宋与西夏双方发生过多次战争。1044年,双方议和,维持了长时期的和平。金与北宋1127年,金攻下北宋都东京。1125年,金联合北宋灭辽金与南宋南宋初年,金军多次向南侵扰,岳飞统率的岳家军抗击金军。1141年底,南宋与金订立和约,双方战事基本停息。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题号后涂“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是以上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1)宋辽夏金时期,我国先后出现了北宋与辽、西夏政权并立和南宋与金对峙的局面。(2)宋、辽、西夏之间既有战争,又有和平相处。(3)在抗击金的南下侵扰中,涌现出文天祥等英雄人物。(4)“澶渊之盟”签订后,南宋与金双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5)1141年底,南宋与金订立和约后,金将都城从上京迁到中都。【答案】(1)正确。(2)正确。(3)错误。(4)错误。(5)未涉及。【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与辽时期,1005年,宋辽议和,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双方交流频繁;1044年,北宋与西夏双方议和,维持了长时期的和平。1141年底,南宋与金订立和约,双方战事基本停息。因此“宋辽夏金时期,我国先后出现了北宋与辽、西夏政权并立和南宋与金对峙的局面”。是正确的。(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末曾出兵伐辽;1004年,辽伐宋,宋真宗亲征,击退辽军。北宋与西夏双方发生过多次战争。北宋与辽时期,1005年,宋辽议和,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双方交流频繁。因此“宋、辽、西夏之间既有战争,又有和平相处”。是正确的。(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多次向南侵扰,岳飞统率的岳家军抗击金军。因此“在抗击金的南下侵扰中,涌现出文天祥等英雄人物”。是错误的。(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05年,北宋与辽议和,史称“澶渊之盟。因此“澶渊之盟”签订后,南宋与金双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是错误的。(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41年底,南宋与金订立和约后,双方战事基本停息。因此“金将都城从上京迁到中都”。未涉及。17.鉴于往事,资于治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贞观九年,太宗谓待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致亡灭。此皆联所目见,故凤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摘自(唐)吴就《贞观政要》材料二:根据儒家“征召有才能的人才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种种问题”的基本信条,隋唐时期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才打开了入仕的大门。——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材料三: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同时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新措施。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摘编自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没有关系,为什么?(2)材料二中“选官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根据你所学知识说说该制度的创立有何意义?(请写出2点)(3)根据材料三,归纳唐朝“盛世”和“鼎盛”局面出现的原因。(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中国的治国理政有哪些经验值得吸收借鉴。【答案】(1)原因:隋炀帝暴政;
是否有关系:有关系;
原因:唐太宗正是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造就了盛世局面。(2)标志:进士科的创立;
意义: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任意答两点)。(3)原因:“盛世”,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鼎盛”,唐玄宗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发展经济,改革税制。(4)经验: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关注民生等。(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根据材料“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致亡灭。”得出隋炀帝暴政;是否有关系:根据材料“此皆联所目见,故凤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得出有关系;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吸取隋灭亡教训,节用戒奢、招贤用能、虚心纳谏达到贞观之治。【小问2详解】标志:根据材料“隋唐时期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才打开了入仕的大门。”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改变魏晋以来选官制度的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诞生;意义: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的创立,为不具有贵族⾝份的⼈⼠提供了参政机会,扩⼤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步成熟,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任意答两点)。【小问3详解】原因:“盛世”,根据材料“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得出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根据材料“同时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得出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鼎盛”,根据材料“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得出唐玄宗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根据材料“他发展经济,改革税制”得出发展经济,改革税制。【小问4详解】经验:结合所学,可从民生、人才等角度进行分析,如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关注民生等。(言之有理即可。)18.加强民族交流和对外交往,是彰显中华文明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利可汗)太宗当面数明他的罪状后,还是授予官爵,赐给田宅,……对东突厥各部的首领,唐朝也给予优厚待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朝廷里也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材料二: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其表现在朝鲜和日本的变化。——《开放与兴盛的唐朝》材料三:2016年4月24日,“华光礁1号沉船特展”在南京博物馆开展。据考证,“华光礁1号”是一艘南宋商船,800多年前从福建泉州港出发,船货均为南宋外销瓷器,在航行到西沙华光礁时不幸触礁沉没。专家认为,“华光礁1号”古沉船遗址及出土文物,记载着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材料四: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巨大,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采取了怎样民族政策?因此他被各族尊奉为什么?另请举一例历史事实说明唐朝与吐蕃关系的和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史实说明唐朝文化“大出大进”的特点。(3)“华光礁1号”主要从事海外贸易活动,该活动当时归哪个机构管理?“船货均为南宋外销瓷器”,这些瓷器最有可能来自后来被称为“瓷都”的什么地方?(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少数民族是什么?统治者为加强对今西藏、台湾地区的管辖在西南、东南地区设置的相应的管理机构分别是什么?(5)根据以上民族交流和对外交往的史实,请你谈谈对于当今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何启示?【答案】(1)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被尊奉:“天可汗”;
史实:文成公主入藏。(2)史实:鉴真东渡;玄奘西行。(3)机构:市舶司;
地方:景德镇。(4)少数民族:回族;
机构:宣政院;澎湖巡检司。(5)启示:良好的民族关系和开放的对外政策是国家繁荣和强大的重要推动力,我们要积极与世界其他国家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团结各族同胞、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民族政策和尊奉:根据材料“太宗当面数明他的罪状后,还是授予官爵,赐给田宅,……对东突厥各部的首领,唐朝也给予优厚待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对少数民族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被西北和北方少数民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史实:结合所学可知,唐朝与吐蕃之间的和平关系始于唐太宗时期。唐太宗时期,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曾派遣使者前往唐朝,向唐太宗表示臣服之意,并请求唐朝赐婚,如文成公主入藏和金城公主入藏。【小问2详解】史实:根据材料“‘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其表现在朝鲜和日本的变化。”结合所学可知,如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中日文化交流;玄奘西行天竺,促进中印文化交流。【小问3详解】机构:根据材料“海外贸易活动”结合所学可知,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华光礁1号”主要从事海外贸易活动,该活动当时归市舶司管理。地方:结合所学可知,江西景德镇被称为瓷都,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小问4详解】少数民族: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唐朝以来,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区居住,元朝时,又有大批少数民族人口迁入中原和江南。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通婚,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机构: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在西藏设置宣政院;在台湾等地设置澎湖巡检司。【小问5详解】启示:开放性回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航空航天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法规与职业道德》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经贸大学《华为HCIA-GausDB应用开发实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生药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伦理学理论教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兴伟学院《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遂宁能源职业学院《英语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建筑劳务联合经营合同
- 建筑工程扩大劳务清包合同
- 厨师聘用合同协议书
- 2023年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高级执法资格考试题卷
- 长输管道施工工序
-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 教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 骨盆与髋臼骨折
- 江苏码头工程防洪影响评价报告
- CommVault备份及恢复优势
- 危险品运输车辆事故应急演练方案
- 《西方哲学史》第二章-苏格拉底哲学和柏拉图哲学课件
- 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讲义
- 会计学总论知识讲义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