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十四五建设规划_第1页
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十四五建设规划_第2页
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十四五建设规划_第3页
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十四五建设规划_第4页
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十四五建设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机电工程学校

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

十四五建设规划

编制人(专业带头人):邓勇华

审核人(专业部主任):王德义

编制日期:2021.1.10

广西机电工程学校

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

十四五建设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中国制造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制

造强国迈进,制冷空调工业从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得到稳定发

展,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0%左右,可谓发展迅猛,

现每年制冷从业人员数十万人,我国发展成全球第二大制冷

空调设备的消费市场和第一大生产国,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

限公司、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电器股份有限公

司、山东烟台冰轮集团等企业都已壮大为全球领先的制冷企

业,这就为职业教育中的制冷专业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应用空

间,在消费市场需要大批懂制冷专业知识的安装维保人员,

在生产领域需要大量技术工人。

目前制冷行业正朝着节能、高效、环保、智能方向发展,

从业人员必须有专业学习基础,调研表明,全国平均每年需

要制冷专业的高、中职生约20000人,全国各学校制冷专业

招生规模较小,就业前景尚可。

(二)专业现状分析

1.“学训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岗位能力调研、企业工作过程调研等多方面调研,

在十三五期间,完成了“学训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

方案。探索符合专业特点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坚持“做中学、

做中教”。专业教学过程充分对接岗位,对接项目,充分发

挥专业群的力量,借助信息化手段,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系统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完成对学生、教师多维度考评。

2.课程体系及课程建设情况

本专业在设置期初,以专业就业为主要方向,课程均以

专业类课程为主。经过十三五期间对制冷行业及岗位的调研

和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在充分考虑专业现有基础和办学

特色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岗位群构建岗位能力模块,根据能

力模块构建能力要素,以能力要素为切入点重组教学内容,

构建课程体系。

3.专业师资团队情况

装备制造类教学部专任教师共31人,制冷和空调设备

运行与维护专业(简称制冷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人,大学

本科以上学历比例占100%,其中研究生学历1人,占专任教

师总数25%;高级讲师2人,讲师1人,助理讲师1人;“双

师型”教师2名,占专业教师总数50%。

4.专业实训基地(校内外)建设情况

本专业现有制冷和空调实训中心1间,实训设备70台

套,标准工位50个,设备总值100多万元。近年来,先后

与广东东芝电气有限责任公司、珠海格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大金空调有限公司、上海

亿欣制冷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5个。拥有

较为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及设备管理和维护等有

关规定,确保设备仪器等的完好率。建立理论教师与实训指

导教师轮岗制度,全面提高教师团队素质,确保人才培养目

标的实现。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加强对实习管理外

派带队指导教师的管理与监控,量化管理目标,责任到人。

5.专业招生及在校生人数情况

截止2020年底,本专业2018级在校生45人,2019级

在校生42人,2020级在校生46人,合计在校生总人数133

人,保持着稳定的招生数量。

(三)专业发展综合分析

1.专业优势

(1)培养模式

制冷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我校坚持“应用型”

培养模式,探索符合专业特点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坚持“做

中学、做中教”。专业教学过程充分对接岗位,对接项目,

充分发挥专业群的力量,借助信息化手段,较好的完成教学

任务。系统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完成对学生、教师多维度考

评。

(2)教师队伍

拥有一支团结、善于学习的师资队伍,虽然专业教师人

数不多,但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并且在不断的教学中创新

和改革。

(3)校企联动

以现有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为基础,创建校

企合作长效新机制。建立有校企合作委员会,制定有校企合

作管理制度;定期召开“校企合作年会”,构建校企合作交

流平台,不断加强联络、交流和深化合作。

(4)生源稳定

制冷专业是我校一个老专业,招生人数较稳定,一直以

来招生规模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2.专业劣势

(1)师资结构

由于本专业规模不大,专业教师人数较少,且年龄偏大,

缺少年轻老师,不利于本专业的长期办学水平。同时专业教

师缺乏专业培训及企业实践锻炼经验,“双师型”教师占比

需进一步提升。

(2)地域限制

由于制冷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校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滞后

性。所处区域创新创业上获得的资源较为有限,思路也相对

比较局限,面对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的发展,需要突破

地域的限制,方能与时俱进。

在教学硬件设施和实践教学方面,校外长期稳定的实习

实训基地数量较少,鲜明地突出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的校外实

习基地也较少。

(3)教学资源缺乏

在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面,缺乏资源库建设,校企合作开

发课程资源不足,导致教师课程可用资源较少,缺乏教学辅

助手段。

3.专业机遇

(1)当代社会,制冷应用渗透到生活、生产、科学研

究活动的各个领域,如空调工程、食品工程、机械及冶金工

业、医疗卫生事业、国防工业、石油化工、农业、日常生活

等,制冷技术是对人类社会和生活影响最大的工程技术之一,

由于制冷应用广泛,故而需要大量的制冷技术人员,能提供

稳定的就业。

(2)随着制冷技术的发展,新设备、新工艺、新控制

方法不断涌现创新,需要紧跟技术发展不断学习,才能适应

岗位要求,保证了本专业学习的生命力。

(3)与校外实习基地联系日益密切,利于专业资源建

设。

4.专业挑战

随着制冷技术的发展,新制冷设备不断推出,而教材内

容和教师的专业水平跟不上新技术的变化,教学内容有时跟

不上时代发展。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团队不断深入学习

专业知识,有机会去参加技术专家组织的专业培训,不断的

更新教学内容,但这种专业培训太少,给课程内容的更新带

来了挑战。另外当地缺少领先的制冷企业,特别是大型制造

企业,给部分学生的本地就业带来困难,一部分学生只能去

接纳能力较强的外省就业。

二、指导思想

(一)目的宗旨

贯彻落实《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十四五”期间(2021—

2025年)发展的基本规划》及《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十四五”

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以服

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

整对制冷人才需求的实际,致力于培养具备创业、就业能力

的制冷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现代化教

学设备建设,完善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结构课程体系,

努力开展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管理、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全面提高毕业生质量和毕

业生对市场的适应性。促进我校制冷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

革科学发展。

(二)专业定位

我校制冷专业开设于1994年,是我校老牌专业之一。

本专业自开设以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践技

能为重点,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设施,提高师资水

平,紧跟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逐渐形成以制冷专业为核心,

以机电技术应用、智能制造专业为补充的专业群。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推进专业建设规范化,发挥专业建设创新意识,全面提

高教学质量,制定和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组织教学活

动,以适应重实践、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要求,培养

出满足制冷人才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实用性人才和为进

一步的升学打下坚实基础。进一步探索职业教育发展规律,

加强产学合作,使实习实训条件更加完备,从而更好的服务

于社会、地方经济,促进专业发展。

(二)具体目标

专本专

业业规验收要点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

规划

才完成达标

修订完善

质专业建设

打造建成学校学校达标开展校内专业建设开展校内

量验收,聚

品牌达标专业专业建设达标专业经验辐射达标专业

提焦打造品

专业标准评估推广评估

升牌专业

人1.完成1.制定1.开展1.继续开

才深化“双优”“双优”“双优”展1门校完成1门完成1门

质课程课程1门课程标准课程认定本教材编校本教材课程资源

量改革2.建成12.开展2.开展1写工作编写工作库的验收

提个教学资“双优”门校本教3.继续开

升源库课程认定材编写工展1个教

工3.开发13.申报1作。学资源库

程本校本教本校本教3.继续开建设

材。材展1个教

4.开展1学资源库

个教学资建设

源库建设

开展1个开展1个开展1个

才建成1个

高水平专高水平专高水平专完成1个建成1个

质高水平专

实训业化产教业化产教业化产教高水平专高水平专

量业化产教

基地融合实训融合实训融合实训业化产教业化产教

提融合实训

建设基地调研基地建设基地建设融合实训融合实训

升基地

基地评估基地

1.开展

1.专业人

“学徒

人才培养模1.开展

制”人才

才式改革“学徒

培养模式

质深化2.教育教制”人才

探索完成申报

量教育学方法和培养模式申报课题申报课题

2.完成教教科研课

提教学考核评价评估建设建设

育教学方题

升改革制度改革2.申报教

法和考核

工3.教科研科研课题

评价制度

程水平提升1个

改革。

项目

开展1个继续开展继续开展继续开展继续开展

队建立1个

创新教师创新教师创新教师创新教师创新教师创新

伍教师创新

教学团队建设团队建设团队建设团队建设团队建设

培团队

团队

1.完善

师“专业带

1.培养1

资头人”培

名专业带开展“专开展“专

队养制度、

教师头人,2-3业带头业带头

伍“骨干教培养新教新教师合

梯队名骨干教人”及“骨人”及“骨

培师”培养师格认定

建设师干教师”干教师”

养制度

2.培养1认定认定

工2.修订

名新教师

程“以老带

新”相关

制度

师1.完善教1.修订完

资师企业实善企业实

队践锻炼制践锻炼制“双师”“双师”“双师”“双师”

“双

伍度建设度型教师比型教师比型教师比型教师比

师”

培2.“双师”2.“双师”例达到例达到例达到例达到

培养

养型教师比型教师比50%60%60%80%

工例达到例达到

程80%50%

1.完善兼

职教师队1.制定兼

伍聘用制职教师聘

队兼职

度用工作方与兼职教

伍教师签订聘用兼职教师完成兼职

2.规划期案师沟通协

培队伍合同实施教学教师考核

内力争完2.开展兼调

养建设

成1个兼职教师考

职教师聘察调研

四、主要任务

(一)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坚

持就业升学双导向,以能力为主线,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

依托校内实训基础、校外实习基地,完善“学训一体,工学

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训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运行方式为:

第一学年实践教学时间内安排学生进行机加工和电控实训,

主要训练学生的敬业责任意识和专业基础技能,实习单位为

校内实训基地。第二学年实践教学时间内进行制冷技能实训,

在职业基本能力课程中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依托校内实训基地,主要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岗位素

养。在第三学年实践教学时间内通过生产性项目实训(顶岗

实习)实现生产和学习的有机结合,实习单位为校外实习基

地,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

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创新精神和熟练的专业技能,

为升学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体系改革

在课程体系结构设计上,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职业技

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

程和教学模块,把课程学习内容联系制冷行业实际工程项目,

提出各种问题并形成主题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将学

生置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

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

对准岗位设置课程,在充分考虑专业现有基础和办学特

色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岗位群构建岗位能力模块,根据能力

模块构建能力要素,以能力要素为切入点重组教学内容,构

建课程体系。

1.确定职业岗位群

本专业主要面向商用制冷系统施工、运行维护以及冰箱

空调制造等行业企业,培养从事制冷与空调行业生产、建设、

管理、服务等工作的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以此确定制冷专业的四大职业方向:

职业方向对应岗位

小型制冷设备安装、维修小型制冷装置安装调试及维修

制冷空调设备生产制冷空调设备制造公司技术工人

中央空调安装、维护、管理中央空调安装与调试及运行管理与维护

冷库运行、维护、管理冷库运行管理

2.构建职业能力模块及能力要素

根据职业岗位群对人才职业素质、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确

定“岗位人文素质模块”“岗位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

和“岗位拓展能力”4个能力模块。

能力课程支持

1.军训与入学教育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4.哲学与人生

5.职业道德与法治

6.语文

岗位人文素质模7.数学

块8.英语

9.信息技术

10.体育与健康

11.劳动教育

12.历史

13.艺术

14.物理

1.电工基础

2.模拟电子线路

3.数字电路

岗位基础能力

4.机械制图

5.机械原理

6.电控及电工实训

1.制冷原理与设备

2.空气调节

岗位核心能力3.冷库技术

4.制冷和空调设备基础与技能

5.汽车空调

6.电工上岗证实训

7.制冷上岗证实训

1.CAD

2.建筑识图

岗位拓展能力

3.应用文写作

4.文学作品研读

(三)三教改革

1.教学改革

结合制冷课程体系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改革成绩形成机

制,改革考核制度,改革出题方式。大幅度增加能真实反映

学生应用能力的考试内容。

优化成绩形成结构,要切实将能力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

合,并将能力教育成果体现在期末总评当中。

坚持以问题为中心,以制冷操作技能为手段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建设目标相匹配,

建立以高质量专业最新教材为主,体现专业特色的实验类自

编教材为辅的专业课程教材体系。教材选用着重于“十四五”

规划教材、国家和省部级评选的优秀教材。与企业合作共同

编写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把重点放在能够反映本专业特色的

实训上,以项目驱动组织课程体系结构,编写出有特色的工

学结合的实训教材。

推动制冷专业数字共享教学资源建设,加强与企业合作,

建设3门以上教学资源库,搭建学生专业能力分析平台,在

教学过程中时刻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师资队伍

提升专业学历职称,构建教学技能一流,职业技能一流

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采取灵活多样的招聘方式引进人才,积极引进具

备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2)鼓励专业教师在职攻读与专业岗位密切相关的高

一层次学位。制定专业教师成长计划,资助教师到国内知名

高校或相关企业研修,实施涵盖全专业教师的培养计划。

(3)建立并推行专业青年教师的导师培养责任制度,

在一段时间内导师集中对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实践、

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指导和培养。

(4)加强专业教师的文化建设,包括教师的职业意识、

角色认同、教育理念、价值取向、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意志力及情绪反应等等。使教师普遍认同专业的目标定位,

树立美好的愿景,看清专业发展的前途和方向,为实现专业

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建立起开放、平等、自由、宽容、

兼收并蓄的环境。

(四)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教学硬件建设,改善校内外实训(含实习)基地教

学条件。积极引入企业资源、争取学校资金,推进校内外实

训基地建设,改善实训教学条件。

1.校内实训建设

(1)投入一定费用进行实训室软硬件的完善和维护工

作。

(2)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实训教学能力。

(3)加入专业群教学基地。融入与数控技术、机电技

术等专业组成的装备制造类专业群,共享智能制造中心基地。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1)在现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选择地与对

口企事业单位、科研单位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

(2)对实训基地的运行每年定期进行考察和评估。学

生在实训基地完成实训任务后,要撰写实训报告及对实训基

地评价意见,作为实训基地继续选择的依据。

(3)与广东东芝电气有限责任公司、珠海格力电气股

份有限公司、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大金空调有

限公司、上海亿欣制冷有限公司等企业继续深度合作,完善

人才培养合作机制;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教学实习

和顶岗实习需要。

3.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建立健全实训室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创新实训室运行

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运行管理程序和操

作手册。按照职场环境设计和布置实训室,使学生在实训过

程中能够体验岗位工作氛围,为学生真实操作前提供专业基

础训练。

(1)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修订设备管

理及维护等有关规定,责任到人,确保设备仪器等的完好率。

(2)全面提高教师团队素质,理论实践同提升,确保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完善各部门对实训的监控与协调,规范与简化实

训设备仪器及常用工具的报废与添置手续,保障实训教学的

正常运行。

(4)不断完善更新各实训场所的功能,以满足技术发

展的需要。

(5)不断健全实验、实训、实习大纲,规范实训操作

流程等实训教学文件。

(6)建立和完善“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方案,进

一步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教师(实

习指导教师)库,明确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教师的责任与权利。

(7)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加强对实习管理外

派带队指导教师的管理与监控,量化管理目标、责任到人;

探索建立顶岗实习学生与校内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与校

外实习基地兼职教师相互交流平台,实现校内校外共同对顶

岗实习学生的监控与管理。

(8)为加强对校外实习学生的管理,成立由企业专家

和学校专业老师共同组成的实习指导委员会,对学生顶岗实

习期间的实习质量全程监控,详细记录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学

习、工作等情况,校企共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记入学生档

案。

(五)教科研推进

(1)建立良好的应用性学术机制

鼓励教师以课题组的形式团队开展科研,发挥团队作用,

共同进步,帮助参加教师能力、教师技能比赛的教师取得好

成绩,在指导学生技能比赛方面实现突破。并力争与企业开

展产学研科研合作。

(2)建设服务科研工作的信息资源保障平台

安排资料采购经费,用于购买专业中外文献数据库,订

购国内外专业的权威期刊、图书、计算机软件、光盘等文献

信息资源。

(六)教学评价体系完善

完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教学效果的评价,要求教师以问题为导向,以案

例教学为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坚持以课堂教学抽查、到课率

检查、学生期中评议等手段加强对课堂教学的质量监控。

(2)通过开展学生能力测评情况分析、学生学业情况

分析,毕业生跟踪调研、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完善学生考

核评价体系,规划达到如下标准:

指标课程考核通过率升学率就业对口率双证率

比率90%50%70%80%

(七)专业文化建设

1.实施规范的学生管理工作,以达到学生自我管理、自

我提高的目标。专业老师以生为本,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

力的培养,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平台,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2.有效探索专业教育与能力教育、人格养成教育的统一,

学生的能力教育、人格养成教育和专业教育同等重要,三者

不可偏废。

(1)树立新的育人理念,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专业教师,

都强调要树立专业教育人格化,人格教育专业化的理念。

(2)开展与专业教育密切相关的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