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硫醇伯胺混合乳化剂黄变和结皮现象的研究_第1页
聚硫醇伯胺混合乳化剂黄变和结皮现象的研究_第2页
聚硫醇伯胺混合乳化剂黄变和结皮现象的研究_第3页
聚硫醇伯胺混合乳化剂黄变和结皮现象的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聚硫醇伯胺混合乳化剂黄变和结皮现象的研究

0胺类固化剂的制备聚硫醇(或多硫醇)是一种室温或低温快速软化的温和或快速硬度。以叔胺为促进剂,聚硫醇可在1~5min内固化EP(环氧树脂);即使在低温(-20~0℃)和潮湿环境中加入促进剂(DMP-30),聚硫醇也能固化EP,并且其适用期为2~10min,10~30min后达到实用强度。聚硫醇的制备方法:(1)用过量的低分子二巯基丁烷与多环氧化合物加成;(2)用多环氧化合物(如EP)与硫化氢反应;(3)用巯基丙酸或含羟基的巯基醇酸与多元醇进行酯化反应。采用巯基丙酸酯或巯基丙酸与环氧化合物加成法制取聚硫醇,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聚硫醇的性质类似于多元胺,即其可在室温时与EP进行固化反应,但聚硫醇固化物的有效交联密度较低,性能也相对较差。通常用胺类固化剂来调节其固化速率和增强其交联密度,室温时硫醇单独与EP反应的活性较低,但有胺类作为促进剂时,巯基可形成巯基离子,并且反应速率迅速提高。近年来聚硫醇快速固化剂的研究报道较多(图1为常用聚硫醇固化剂的结构式)。然而,胺类/聚硫醇混合固化剂通常会出现黄变和结皮现象,不仅影响美观,而且浪费较大,从而严重影响混合固化剂的使用性能。本研究着重探讨了混合固化剂产生黄变和结皮的主要原因,并对其机制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进一步防止黄变和结皮等现象提供理论依据。1试验部分1.1氮氨乙基哌嗪aep聚硫醇(Capcure-3800),分析纯(≥99%),欧洲科宁公司;氮氨乙基哌嗪(AEP),分析纯(≥99%),市售;聚醚胺(D230),分析纯(≥99%),巴斯夫公司。1.2试验设备C4-1000型双八五湿热老化烘箱,德国富奇公司;8400S型红外光谱仪,日本岛津公司。1.3aep液体的密封将聚硫醇、聚硫醇/AEP混合液、聚醚胺、聚硫醇/聚醚胺混合液和AEP五种液体分别放入透明玻璃杯(直径70cm,高70cm)中;然后将其放入烘箱内,在规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静置2d,取出后室温静置14d,观察其黄变与结皮等现象。1.4红外光谱表征(1)结构特征:按照GB/T6040—2002标准,采用红外光谱(FT-IR)法进行表征(KBr压片法制样)。(2)黄变与结皮:目测。2结果与讨论2.1试样密封的热性能测试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不同样品的组成、黄变与结皮现象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不同样品放入烘箱后的黄变程度依次为E>>B>A>D>C,并且样品B有结皮现象。这是由于发生黄变的物质不是硫醇而是胺,在湿热作用下硫醇颜色未发生变化(这与后叙FT-IR的表征结果相吻合);AEP和聚醚胺均发生了黄变现象(AEP黄变颜色更深些),这是由于AEP中伯胺基的反应活性明显高于聚醚胺中胺基所致。由显色机制可知:分子中的电子吸收通常表现为n→π*和π→π*跃迁,因而其吸收范围为200~800nm;若分子中含有多个共轭生色团时,分子对光的吸收将移至长波方向,并且共轭体系越长,吸收光的波长也越长(当物质吸收光的波长移至可见光区域时,该物质显色)。若同一分子内有几个发色团(或助色团的另一基团)存在时,则物质显色较深;助色团是含孤对电子的基团(如氨基、羟基和卤代基等),这些基团与生色团上的不饱和键作用,使颜色加深。简单的生色团由双键或叁键等组成,染料分子的发色体中不饱和共轭链(如-C=C-、-N=N-和-N=O等)的一端与含供电子基(如-OH、-NH2)或吸电子基(如-NO2、>C=O)的基团相连,另一端与电性相反的基团相连;化合物分子吸收了一定波长的光量子能量后,发生极化并产生偶极矩,使价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而形成不同的颜色。因此,染料分子结构中共轭链越长,则颜色越深;若苯环增加,则颜色加深;若分子质量增加,特别是共轭双键数增加,则颜色加深。为验证是否发生了上述氧化作用,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向装有试样的密封瓶中充入N2或O2,则试样湿热老化前后的黄变与结皮现象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N2密封的样品E和样品B,经湿热老化后的黄变不明显(其微量黄变是由于充入N2时残留的空气作用所致),并且样品B中无结皮现象;O2密封的AEP样品经湿热老化后颜色变黄,即验证了胺类固化剂在空气中的氧化反应是发生黄变的致因。这里的黄变应该是吸收了O2,并发生了结构上的化学变化;氨基上活泼氢(特别是伯胺基)极易氧化分解形成发色团(即偶氨基、氧化偶氨基等),这是发生黄变的主要原因。2.2氨乙基哌嗪环振动特征吸收峰的确定湿热老化前后AEP的FT-IR曲线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3300cm-1处是N-H的面内收缩振动特征吸收峰,1600cm-1处是N-H的弯曲振动特征吸收峰,870、1150cm-1处是氨乙基哌嗪中含氮原子的环振动特征吸收峰,黄变后的AEP在上述位置的吸收峰强弱发生了变化;1670cm-1处是氧化偶氨基的吸收峰,说明黄化后的AEP样品中N-H在O2存在下发生了结构性变化。2.3结皮部分的表征前面主要分析了混合固化剂、单一胺类固化剂的黄变原因,但AEP/聚硫醇混合液不仅发生黄变现象,而且还有明显的结皮现象,故有必要进一步探讨结皮的相关机制。结皮的物理特征:(1)用酒精或丙酮清洗后呈略有弹性的黄色膜状物;(2)该物质不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中,加热也不融化,说明其分子内部并不是简单的物理缔结,而是发生了化学变化;(3)单一胺类固化剂和单一聚硫醇固化剂无结皮现象,但AEP/聚硫醇混合液的结皮现象严重,而聚硫醇/聚醚胺混合液的结皮现象不严重,这是由于聚醚胺活性低于AEP所致。有关文献报道了工业上二取代脲是按式(1)方式在有机碱催化作用下制备而成的。温度越高,式(1)反应越向右进行;异氰酸酯基和伯胺基的反应速率很大,能迅速生成弹性体(结皮部分也略有弹性,说明很有可能是此反应所致)。由式(1)可知:CO2与伯胺(RNH2)反应生成胺基甲酸(RNHCOOH),RNHCOOH再脱水生成异氰酸酯(RNCO),RNCO与伯胺反应得到二取代脲;或者CO2与伯胺生成RNHCOOH,RNHCOOH与伯胺再次发生反应生成胺基甲酸胺酯(RNHCO2NH3R),RNHCO2NH3R脱水后形成二取代脲。上述反应均是可逆反应,在催化剂、高温高压作用下反应向右进行。在巯基(高反应活性)存在下,其易与RNCO反应生成端胺基化合物(如RNCO+SHR葑RNHCOSR),而胺基上的活泼氢可参与体系反应并生成交联大分子,从而使物质表面出现固体膜状物。有关研究证明,催化剂有机碱的分子链越长,转化率越高。大分子链硫醇的存在也有可能是代替了TBD[1,5,7-三氮杂双环(4,4,0)葵-5-烯]等长分子链催化剂,在有机碱催化作用下反应向右进行,故单体转化率提高并形成膜状固化物;由于表面固化物的生成导致内部混合物和CO2气体的接触概率减小,故其内部无明显的反应发生。图3为结皮部分和聚硫醇的FT-IR曲线。由图3可知:对结皮部分而言,1599~1650cm-1是酰胺基(-NH-C=O)的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1100cm-1处是C-O-C的强特征吸收峰,说明硫醇和结皮中均有醚键存在;1000、2870、2960cm-1处是C-H的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AEP中3300cm-1处是N-H的面内收缩振动特征峰,聚硫醇中3450cm-1处是O-H的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而结皮部分3300~3500cm-1是一个宽而强的缔合吸收峰。1270cm-1处是脂肪族PU(聚氨酯)中、芳族中C=O的特征吸收峰,1110cm-1处是聚醚型PU中-C-O-C-的强特征吸收峰;1460cm-1处是C-H的弯曲振动特征吸收峰。综上所述,结皮部分有脂肪族PU的吸收峰,过程中应该是产生了异氰酸酯键,然后异氰酸酯键和胺快速反应又形成了PU类弹性胶膜。然而,上述反应中硫醇是以何种形式参与催化反应的,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3化偶氨基反应(1)胺类(尤其是活泼的伯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