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全部教案_第1页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全部教案_第2页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全部教案_第3页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全部教案_第4页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全部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全部教案(教学设计)

第3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的加减法

的计算方法,初步学习探索规律,并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以下八个部分:

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教材创设了算气球个数、算苹果个数、算两位同学家相距的米数、算文学读物的册数等

情境,选取的数字都是整十、整百数,目的是通过熟悉的生活场景,提出用加减法解答的问

题,学习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2、加减法的估算。

教材通过接种乙肝疫苗、算MP4价钱等情境,引导学生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3、三位数的加法。

教材通过呈现直观的实物为例,引导学生理解三位数加法算理,掌握算法,又通过“议

一议”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三位数的减法。

教材通过算购物余款数,算学生人数等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先估算,再精算。

为了让学生能理解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教材呈现了与例题有关的百元人民币和十元人民

币直观图。

5、探索规律。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推理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探索数、形规律的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增加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6、解决问题。

教材通过买书、做跳绳等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7、综合与实践参观南村养鸡场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

的热情。

8、整理与复习。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及谈收获、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必要的练习,让

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法运算、减法运算的意义。

(2)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已有的10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基础,联系生活经验,用自己理

解的方法,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并解释估

算的过程;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结合计算,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能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作出适当的说明。

(4)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说出解决问题

的过程与方法,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落实''重视口算,加强

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学习活动,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1)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

(2)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2、难点:

(1)三位数笔算加法中的进位问题和三位数减法中的退位问题。

(2)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关键:

(1)结合情境,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时,要抓住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知识迁移的学法指导。

教学建议:

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

计算往往是与应用紧密结合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教学中应注意从实际问题中引

出计算,并通过计算去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在学习计算之前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背景,

老师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背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习计算方法。也可以选用学生身边

熟悉的事例,从中引出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解答。

2、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

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是11版《数学课程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

随着计算内容的进行适时安排一些估算,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练习中,也应注意提

出估算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和意识。

3、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已经学过了用竖式计算加、减法,基

本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在此基础上,本单元教学可采用尝试、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的

内容,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又可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4、恰当、地运用合作学习方式。

教材中结合有关导学内容,设计了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在进行这些内容的学习时,

教师应留给学生充实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地探索、讨论和交流。同时应注意学生的合作

与交流,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基础上。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16课时完成教学,其中机动1课时。

课题课时

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减3

三位数的加法2

三位数的减法3

探索规律2

解决问题2

整理与复习2

综合与实践:参观南村养殖场1

总计15

3.1.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页的主题图,第31页例1、例2及试一试,整十、整百数相加减。

教学提示:

相对于其他学习内容来说,计算教学显得枯燥乏味。针对这一点,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创

设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的机会。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出多位数的加减法,使学

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探究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相加减的口算方法,几百、几百几十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

法,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算理,在巩固计算的同时,加深加减关系的理解。

(3)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数感。

2、过程与方法:

体验整十、整百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结

合具体情景让学生感受三位数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整十、整百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这一算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两幅主题图和例题的情景图。

学生准备:验算纸、笔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同学们,寒假里老师到我们中国东方最大的城市上海去旅游,你们想知道老师是

怎么去的吗?老师是坐船从重庆沿着长江到上海的,沿途欣赏了美丽的长江三峡。你知道从

重庆坐船到上海要经过哪些城市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出示长江航线图和售票大厅图。

教师: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用到三位数的加减法的知识。

板书课题: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设计意图:通过现实的问题情境引入三位数加减法的学习,使学生正切体会到数学就

在我们身边,学好了数学有用,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买过气球吗?明明在买气球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出示第31

页的情景图)学生根据图上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两种气球一共有多少个?

红气球比黄气球多多少个?(或者黄气球比红气球少多少个)

(2)教师:这两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你们能列出算式并算出结果吗?

学生独立尝试解答,并思考自己是怎样算的。

学生独立解决后,全班交流。

教师:80+50=130,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可能回答:

8个十加上5个十等于13个十,也就是130。

8袋加上5袋共13袋,每袋10个,13个十就是130。

从80开始,往后面接着数:90,100,110,120,130。从50里面分1个20出来,80+20=100,

100+30=130o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用前面学习的知识找到了这么多的口算方法。

(3)教师:红气球比黄气球多多少个?(或者黄气球比红气球少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

呢?

教师:80-5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算出80-50=30的呢?

学生可能回答:

8袋减5袋等于3袋,也就是30。

8个十减5个十等于3个十,也就是30。

想加法做减法,因为30+50=80,所以80-50=30。……

提问:怎样口算整十数的加减法?

(4)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教学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老师不是简单的把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告诉

学生,而是,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整十数加减整十

数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利用自己的方法,弄明白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2、练习

31页例1下面“试一试”

3、教学例2

(1)出示例2主题图:水果店运进一批苹果,堆成两堆。根据主题图,你能提出哪些问

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a

苹杲300个苹果50个

(2)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水果店一共运进多少个苹果?学生解答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回答:

从300开始,一十一十地往后数,数5个十,即350。3个百加5个十,即三百五十,也

就是350o

(3)如果知道两堆苹果一共有350个,右面的有50个,求左面有多少个苹果?该怎样

列式?如果知道左面有300个,求右面有多少个苹果又该怎样列式?又该怎样计算呢?

①学生独立思考,②小组交流式子。

教师总结: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可以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设计意图:“一图三式”在巩固加法计算的同时,加深加减法关系的理解。】

4、练习

31页例2下面“试一试”

5、小结

怎样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设计意图:从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引出运算,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

的意义,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归纳算法,自己获得知识。经历学

习的过程,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巩固新知:

1、独立完成:练习六1--2题。

2、小组交流订正。

四、达标反馈:

1、填一填。

(1)2个十加7个十是()个十,是()o

(2)3个百加5个百是()个百,是()o

(3)76个十减去60个十是()个十,是()o

(4)600里面有()个百,800里面有()个百,所以600加800等于(个百,

也就是()o

2、连一连。

答案:1、(1)990(2)8800(3)16160(4)681414002、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的表现怎样?

布置作业: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填“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数”)

(1)()+()=160(2)()-()=200

(3)()+()=450(4)()-()=270

2,根据“120+70=190”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减法算式一:();减法算式二:()o

400不重?个阜果

梨和草果一共有680个

答案:1、答案不唯一,如:(1)10060(2)500300(3)40050(4)300

2、190-70=120190-120=70

3、680-400=280(个)

板书设计: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一)

80+50=130

30

100

300+50=350350-300=50350-50=300

【设计意图:板书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老师选取学生回答中比较有创意的凑整法,

将凑整法的完整过程展示出来,一目了然。第二个层次:一图三式,体现了加减法间的联系

和区别。】

教学资料包:

教学资源:

1、探究80+50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数数法。

计算80+50时,可以从80往后数5个是,即90、100、110、120、130。得出:80+50=130

方法二:利用数的组成计算。80+50=130

80+50可以看成是8个十加5个十,得13个十。得出:80+50=130。

方法三:借助转化法。I2030

计算80+50时,想:8+5=13,所以80+50=130

方法四:凑整法。

计算80+50时,可以把50分成20和30,80+20=100,100+30=130。(如右图)

2、探究350-300的计算方法。100

方法一:用拆分法计算。

把350看作300和50,先算300-300=0,剩下50,也就是350-300=50。(如下图)

0

方法二:利用数的组成计算。

把350看成35个十,300看成30个十,35个十减30个十等于5个十,就是50。

方法三: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计算。

由350+50=350,可以得出350-300=50。

资料链接:

1、唐诗中的数学。

唐代诗人在诗中使用数字极为广泛。有些诗因运用数字出色,而得到广泛流传。如张祜

的《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全诗仅二十字,数字竟

占一半。正是这一半的数目字,使其成为名篇。

唐代诗人骆宾王善于使用数字对,如“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秦地重关一百二,

汉家离宫三十六”,“小堂绮帐三千户,大道青楼十二重”。诗歌节奏鲜明,时人称之为数博士。

数字本是枯燥概念,但诗人运用得巧妙,加减乘除,无所不用。因语境不同,各显光彩。

白居易、李白等诗人在这方面的才能尤为突出。

(1)加法入诗

“五言五百篇,七字七十九。三字二十一,都来六百首。一倒书岩石,自夸云好手。一

—寒山《五言五百篇》,这首是诗前三句相加:五百篇加七十九篇加二十一篇,正得第四句

之总和六百篇。诗人用几个拆开的数字相加,体现了他创作的丰富。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一一李白《月下独酌》”这是含蓄的暗加法,“诗人”加“影

子”加“月亮”,汇总合成三个人。

(2)减法入诗

“人生百岁七十稀,设使与汝七大期。汝今年已四十四,却复二十六年能几时。一一白

居易《自海》”

七十岁减四十四岁,等于二十六年,以时间之长短,悟出生命之短暂,表现了诗人中年

奋发自励之情。

“三男邺城成,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一一杜甫《石壕吏》”三个儿子只有一个有书信

来,剩下两个儿子全都战死了。此诗用准确数字,采取拆减方法啼诉,声声血泪,字字悲苦。

2、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华罗庚小时候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那时华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一走就又

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

货款,使顾客吓了一跳。每逢遇到怠慢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

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争执发生时,华罗庚总是死死地抱着书不放。

3.1.2整十、整百数的加减(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32页例3、例4,33页课堂活动,运用整十、整百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和加减

法的验算。

教学提示:

给学生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感悟到检验的重要性,学会加

减法的检验方法,更重要的是,养成计算结束马上检验的良好计算习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整十、整百数家家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计

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验算的意义,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验算方法的过程,炭灰验算方法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检验的重要性,使他们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会正确的对加减法进行验算。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例3和例4的情景图。

学生准备:验算纸、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复习:下列口算各题。

70+20=80-50=35+15=70+80=800-200=

870-70=300+400=1000-600=720-200=

2、让学生说一说,300+400是怎样算的?720-200又是怎样算的?

3、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设计意图:教学引入环节没有可以去追求生动的情境化,而是采用简单的复习旧知引

入新知的方法,好处有二:一是旧知的复习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二是课前热身可以使学

生精力集中信心十足的投入新课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小玲和小丁是一个班的同学,他们俩是一对好朋友,想知道他们的家在哪里

吗?出示情景图,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问题。

(2)教师:要求小丁到小玲家一共有多少米,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解答。

(3)教师:我们有的同学在计算中经常出错,请看一看你们的计算对了吗?

教师:你是怎样判断400+500=900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呢?

学生可能回答:

我可以把400+500再算一遍,看能否得到900,如果两次加起来都得900,说明我算对了。

我可以算500+400,如果500+400也得900,说明我算对了。

我可以算900-400看能不能得到500,如果得500,说明我算对了。……

(4)小结:我们在计算时,要判断自己算得对不对,可以进行检验。要检验加法算得对

不对,我们可以用再算一遍的方法,也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还可以用和

减一个加数,看能否得到另一个加数的方法来进行检验。小朋友在计算的时候,一定要养成

验算的好习惯,才能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设计意图:由于上节课的学习,多数学生对整十、整百数的加减口算掌握较好,本环

节的设计老师在问题的解决上采取了“放”的方式,放手让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放手让

学生计算出结果。而是,把用力点放在了"你是怎么判断400+500=900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

呢?",让学生想办法去验证自己的计算正确,切实让学生体验到了计算时检验的重要性。】

2、教学例4

出示例4的情景图和统计表。

(1)教师:从这个统计表里,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教师:合计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合计在这里就是指科技读物和文学读物一共的册数)

(2)教师:要求文学读物有多少册,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解答,再反馈。

(3)教师:600-400=200算得对不对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反馈。

(4)小结:要检验600-400算得对不对,我们可以用把600-400再算一遍的方法,也可

以用600-200看能否得400,也可以用200+400看能否得600,像这些方法都可以检验减法算

得对不对。小朋友在计算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检验,要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设计意图:在判断计算是否正确的具体情境中,体会验算的必要性,同时放手让学生

自主探索加减法验算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巩固新知:

1、独立完成:课堂活动1-3题。

2、班内集体订正,注意教育学生要及时进行检验,养成计算完毕及时检验的好习惯。

四、达标反馈:

1、计算并验算。

400+200=验算:

360-60=验算:

80+120=验算:

790-700=验算: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540-40=()(2)30+200=()

()+40=()()-200=()

()-500=()()-30=()

一、二年级师生共80人去春游。

坐1辆客车还剩()人,坐2辆客车还空()个座位。

答案:1、600300200902^(1)50050054054040(2)23023030230

2003、80-50=30(人)50+50=100(个)100-80=20(个)

五、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在我们的数学课堂里又多了一个好朋友,她叫“验算老师”,同学们在计算

时,请她帮助就可以判断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

布置作业:

1、直接写得数

600+300=207-200=30+60=

150+200=840-40=200+400=

2、在O里填上或“=”。

40+7000980-80550-500300+200

240-40090+100600+3000100+850

3、张老师带了800元钱去商店。

900元

买洗衣机还差多少元?

买照相机还剩多少元?

答案:1、9007903508006002.<=><3、900-800=100(元)

800-500=300(元)

板书设计:

2、整十、整百数的加减(二)

400+500=900(米)验算:500+400=900900-400=500

600-400=200(册)验算:600-200=400200+400=600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清晰的展现了加法的两种验算方法和减法的验算方法,体现了加

法和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资料包:

教学资源:

1、加减法验算方法:

口算加减要认真,验算必要不可少。

重算一遍是方法,加减关系也可以。

养成验算好习惯。计算准确做神童。

2、思路一转天地宽。

教科书例3:小玲家与小丁家相距多少米?

分析:根据生活实际分析可知,小玲家和小丁家相距多远?有两种可能,同时就会有两

种计算结果。

可能性一:小丁家和小玲家在学校两侧。(教科书例3)

可能性二:小丁家和小玲家在学校同一侧。(如下图)

500m

500-400=100(米)

资料链接:

1、阿凡提分饭钱。

这天,阿凡提骑着他那心爱的小毛驴从外面回来,远远就看见家门口站着一高一矮两个

人。

“阿凡提回来了!”高个子和矮个子都迫不及待地迎上去,请阿凡提为他们算算五个铜币

该怎么分。阿凡提笑着说:“啊,两位先生,我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情,怎么为你们算呢?”

这两人说了一阵子,阿凡提把事情弄清楚了。原来这两人今天合伙做饭吃,高个子拿出了200

克大米,矮个子拿出了300克大米。饭做好后,两人正准备吃,忽然来了一个过路人,这个

过路人向他们提出了把煮的饭让三个人吃的请求。结果三人一起把饭吃完。过路人临走时,

向高个子和矮个子道谢,还留下了5个铜币作饭钱。可5个铜币两人怎么分呢?矮个子说,他

出了300克大米,就拿3个铜币,高个子出了200克大米,就拿两个铜币。可高个子说,这

5个铜币是过路人给他俩的,应该平分,每人拿两个半铜币。两个人算过来算过去,都不知

怎样算才对。

阿凡提告诉高个子和矮个子说:“好办。依我看,应当这样分。”阿凡提说出了他的分

法:高个子得1个铜币,矮个子得4个铜币。两人听了非常吃惊,后来在阿凡提讲了这样分

法的道理后,他们都很信服,高高兴兴地走了。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阿凡提为什么要这样分吗?原来是这样的:

因为5个铜币是一个人的饭钱,吃饭的是三个人,所以三个人的饭钱应为15个铜币。这

顿饭共用500克大米,那么100克大米的价钱应为3个铜币。高个子出了200克大米,按钱

算是6个铜币,他一起吃饭的,应扣饭钱5个铜币,所以他只应得1个铜币。矮个子出了300

克大米,按钱算是9个铜币,他也一起吃饭的,也应扣饭钱5个铜币,所以他应得4个铜币。

2、“+”和的历史。

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常常和“+”、“-”等数学符号打交道,日子长了,就和它们

成了天天见面的好朋友。可是,你了解这些朋友的来历么?说起年龄来,加号“+”和减号“-”

要算是大哥哥。500年以前,有一位德国的数学家,叫魏德曼,他在横线上加了一竖,用来

表示增加的意思;在加号上去掉一竖,用来表示减少的意思。于是加号“+”和减号两

兄弟就诞生了。但是,正式为大家公认,作为加、减运算符号,一直到1514年荷兰数学家荷

伊克开始。

3.1.3加减法的简单估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36例5、例6,37页课堂活动和练习七相关习题,加减反的简单估算。

教学提示:

要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估算弄明白估算的价值和意义。不能为估算而估算,坚决杜绝,有些学生

是先算出准确答案,再给准确数找近似数就算这种估算方式。要让学生会用估算去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加减法的简单估算,经历探索估算方法的过程,

学习初步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培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灵活解决生活中的估算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估算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养成估算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能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估算方法。

难点:理解估算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例5、例6情景图。

学生准备:验算纸、笔。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这个季节也是各种疾病流行的发病期,为了小朋友能健康的成长,

我们学校要为每一位学生准备预防乙脑的药片,每人吃一片。我们学校有男生315人,女生

408人。请小朋友算一算大约要准备多少颗药片?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到实际生活中不一定非要准确数,有时候只需

要知道这个数大约是多少。将数学知识置于学生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妙用,自

发地提出问题,然后带着问题主动走进估算的课堂。】

二、探究新知:

(1)猜一猜。

教师:猜一猜大约要准备多少支。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能回答:500支,550支,600支,600支左右……(敞开思路,尽可

能引导学生说出多种答案,把具有代表性的答案板书出来。)

(2)议一议。

教师:议一议要求大约要多少支,该怎样估算?怎样表示我们的想法呢?

教师:如果你想到了好办法,那就在小组内和伙伴们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的方法是否能

估算出结果。

小组派代表说出估算方法:

学生1:把295看作300,298看作300,所以300+300=600o

学生2:295不到300,298不到300,结果肯定比600小。

学生3:295和298都比250大,比300小,所以结果比500大,

比600小...

引导其他同学对这些估算的方法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充分肯定这些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估算方法。

(3)写一写。

教师:怎样表达我们的估算过程呢?想一想,写一写。

选择性地展示学生所写的估算过程,引导学生互评互议,互相补充完善,得出正确、简

明的表达。

(4)教学例5的议一议。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交流自己的意见。在交流中酌情引导学生,一定要与现实情境相

结合,来判断够或不够。

2、教学例6

课件出示例题。

。张强有326元

■MP4手机

・187元525X

一’一—

买一个MP4大约能轲多少元?

(1)学生理解题意,提出用估算进行解决的问题。

学生自由汇报(教师板书)。

①MP4和手机一共大约需要多少元?

②张强有326元,如果买1台MP4大约还剩多少元?

③如果买1台手机,大约还差多少元?

(2)估算解决问题。

教师:谁能解决第一个问题?怎么解决?

学生交流。

教师:其余两个问题怎么解决?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解决方法和同桌交流

一下,比一比谁的方法更好。

学生充分交流,教师巡视参与,指导学生的讨论。

(3)讨论为什么这样估算,把自己的估算方法说给小伙伴听一听。

教师酌情总结。

【设计意图:在现实情境中激活了学生已有的估计经验,自己探索估算方法,在合作交

流中,补充完善,产生思维的碰撞,经历估算的过程,体验估算的方法。】

三、巩固新知:

1、独立完成教科书37页课堂活动和练习七1-3题。

2、小组合作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练习后,把自己的估算方法介绍给小伙伴听,这样学生经历思考,

复述、整理自己的估算方法,利于促进知识的内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

力。】

四、达标反馈:

1、按要求填一填。

(1)下面各数分别接近几百?填一填。

412()796()304()889()

(2)下面各数分别接近几百几十?填一填。

491()548()465()287()

(3)估算406+394时,想:406接近(),394接近(),()+()=(),

所以406+394大约是()。

2、一本书318页,小红已经看了124页,大约还有多少页没有读?

答案:1、(1)400800300900(2)490550470290(3)400400400400

800800

2、318接近320,124接近120。320-120=200(页)大约还有200页没有读。

五、课堂小结:

教师:关于估算,生活中你还遇到了哪些情况?你能解决哪些问题?还有什么遗憾?

【设计意图:体现了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好了数学可以服

务于我们的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布置作业:

1、送小鸟回家。(连一连)

2、398+516,想:388接近(),516接近(),计算()+()=(),

所以388+516大约是()0

173元

266元388元

(1)买一件上衣和一条短裙大约需要多少元?

(2)短裙比连衣裙大约便宜多少元?

答案:1、略2、400500400500900900

3、(1)388+173大约是:600元。(2)266-173大约是:100元。

板书设计:

3、加减法的简单估算

295+298大约是600人。326787大约是100元

IItIIt

300+300=600(人)300-200=100(元)

【设计意图:以具体的实例展示了加减法简单估算的方法,醒目直观。】

教学资料包:

教学精彩片段:

(-)课前激趣,尝试猜数。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电教室上课,高兴吗?

生:高兴。

师:还有一些领导和老师们也来到了我们教室,请同学们起立向后转,向他们问声好。

师:刚才我们已经向后面听课的老师们打过招呼了,现在我想请大家猜一猜:后面听课

的老师有多少人?

生:我猜有20人。

师:多了。

生:有13人。

师:少了。

生:有15人。

师:少了。

生:有17人。

师:对。(教师在黑板一角板书17人)

师: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我们是不是应该拿出最好的状态来上课?我们来比一比,

看谁最爱动脑筋,表现的最出色。

【感悟与评析】通过课前谈话,从学生的生活实例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估算的

方法,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活动之中,真正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获得有关估算的感

性认识,为学生能积极参与后面的学习活动打下基础。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也应用于生活实际。因此,用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场景来引入,

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使其能自主地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同时明确:因为求得的结果不是也不需要是准确数,所以可以用估算来解决。

教学资源:

减法估算“三、二、一”

小朋友们,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实际问题,不需要计算出准确的结果,我

们可以利用估算的办法来解决。那么怎样进行减法的估算呢?

一、三种方法:

1、把被减数和减数看成整十、整百数

例如:503-395

我们可以把503看成500,把395看成400,即:503-395-100

2、单独把减数看成整十、整百数

例如:460-203

我们可以把203看成200,即460-203弋260

3、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进行估算。

例如:学校需要202米电线,现有97米,大约还要买多少米?

像这种情况,考虑到生活实际的需要,最后估算的结果大一些才行。所以我们可以把202

看成200,把97看成90,即:202-97^110。

再如:学校礼堂能容纳900人,已经坐了437人,大约还能坐多少人?

最后估算的结果应小一些,如果估算结果大了礼堂就容纳不了了!我们就可以把437看

成450,即:900-437弋450。

二、两个原则:

1、估算值尽量与准确得数最接近。

2、要容易计算

三、一个作用:

学会了减法的估算,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对减法计算进行简单的验算:

例如:小明计算的题目:402-287=215

根据减法的估算方法,我们可以把被减数402看作400,减数287看作300。402-287大

约是100。而上式中得数是215,与估算结果差距太大,所以小明的计算一定是错误的。

资料链接:

1、人的一生有多长?

有首《莲花落》的歌词写到:“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今七十不为奇。前十年幼小,后十年

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睡中过,算来仅有二十五年……”民国时期,此歌颇为流

行。它把短暂的人生”计算得一清二楚了。人生,有效的作为时间,只有区区25年。

据美国《读者文摘》载:一生以60岁为标准,共计21900天。其中睡眠20年、吃饭6

年、娱乐玩耍8年、穿衣梳洗打扮5年、行路旅游堵车5年、生病3年、打电话1年、上卫

生间1年、闲谈70天、擦鼻涕10天、剪脚趾甲和手指甲10天……最后剩余的时间为10年。

德国人同样算了一笔帐。人生也以60年为标准,睡觉同样是去掉20年,看电视、上网

去掉13年,购物娱乐等活动排队浪费1年半,交通堵塞耽搁时间2年又4个月,打电话聊天

浪费1年,因对方无人接听电话结果又浪费6个月,赌博去掉1年又8个月,参加竞选、投

票、游行、年轻时打架斗殴、成家后家庭吵架、有小孩后骂骂孩子等去掉4年又3个月,找

东西1年,看乱七八糟的广告用掉2年,打官司浪费2年,上厕所1年……最后结果,真正

用于工作学习的时间为9年8个月左右。

2、约等于。

约等于就是大约多少的意思,是一个估计的数字,按四舍五入算法进行计算。通常会告

知精确到的位数,如精确到十位,491就约等于490,按四舍五入算法,假如个位上的数字在

4以下如362则约等于360了,假如个位上的数字大于五如287则就约等于290了。

3.2.1三位数的加法(不进位、不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练习八1一-4题,不进位、不连续进位的三位数

加法。

教学提示:

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和已有经验,采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自己的探索,

创造出各种不同的算法。然后,教师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对这些算法加以对比和甄别,选出最

好的或自己最喜欢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和最优化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和不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

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

策略的多样化。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探索,掌握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

学生准备:口算卡片、演算纸、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口算(教师出示口算卡,学生“开火车”)。

40+20=70+100=200+400=

300+800=30+60=1000+300=

400+50=400+400=700+200=

80+20=700-200=70-20=

2、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的加法。(板书课题:不连续进位加。)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口算练习一能复习前面学过的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二能提高

学生的计算能力,三能引入新课,为新课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1

(1)六一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礼物,快来看!(出示例1的主题

图。)两种笔一共有多少支?

钢笔多多多,

铅笔。。多多4岁多岁

(2)仔细看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看图后说出钢笔有220支,铅笔260支。

(3)师问:两种笔一共有多少支?该怎样列式?你是怎样计算的?

(4)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再和同桌的说一说。

(5)师指名说你是怎样算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板书。

220+260=480(支)

①可以是2大盒加2大盒(都是100支),得4大盒,2小盒加6小盒(都是10支)得8

小盒,就是480支;

②可以是2个百加2个百得4个百,2个十加6个十得8个十,就是480;

③可以是200+200=400,20+60=80,400+80=480;

④可以是220+200+60=420+60=480;

⑤可以用竖式计算:八八八

220

+260

480

师:你真了不起,你能不能说一说竖式计算是应注意什么?

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6)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算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计算教学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

化。算法多样化是指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即对同一个计算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新的

计算教学中,算法不再是对学生的束缚,而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从自己的已有经验出发,

采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数学学习中遇到的计算问题。因此,算法多样化是学生改

变学习方式的必然结果。新课程提倡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但是,“算法多样化”,并不是“多多益善”。把这些算法进行比较,不难发现,有的算法比较

简单,而有的算法显得复杂烦琐;有的算法新颖独特,思维量大,而有的算法陈旧呆板,思

维量小;而有的算法与后继学习有很大联系,有的算法则对后继学习影响不大;甚至有的出

现了低层次算法当学生的解题出现多样化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分析、辨析。

让他们通过感悟,掌握最优化算法。】

2、学习例2

(1)师出示例2表格,让学生看懂表格说出题意。

丰收小学共有学生多少人?

丰收小学学生人数表

男生(人)433

女生(人)418

(2)学生独立列式后,先估算一下,这个学校大约有多少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进行尝试计算。

(3)指名上台板算竖式:433+418=851(人)433

+418

851

(4)议一议,这道题和例1有什么不同?

个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5)归纳一下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6)完成教科书38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数学问题,产生

计算的需要。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还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大

胆地让学生尝试、感悟、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意识和能力。在肯定多

种算法的同时,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加法,并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总结笔算方法,

自主构建新知识。】

三、巩固新知:

1、P39—1题,看图填数。学生独立填写在书上,再集体评讲。

2、P39—2题,生先看统计表,然后在作业本上写竖式计算。

3、P39—3题,生看懂图意,做在作业本上。

四、达标反馈:

1、用竖式计算。

267+516=267+421=159+312=

2、小医生出诊。

365116

+26+269

625375

3、水果店原来有西瓜319千克,现在又运来176千克,水果店现有西瓜多少千克?

答案:1、7836884712、第1题没有对齐数位第2题个位相加满十没有向十位

进一。修改略。3、319+176=495(千克)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笔算三位数加法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

布置作业:

1、计算下面各题,然后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看你有什么发现?

256+127=86+631=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加法验算的方法,培养学生做完题后马上检验的良好的计算习惯。】

2、填一填。

中心小学1—3年级人数统计表

人数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

男生168145215

女生205147175

合计

【设计意图:初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体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3、妈妈有400元钱,买这两样东西,钱够吗?

E一,]

245元147元

答案:1、3837172、3732923903、245+147=392(元)400>392元,够。

板书设计:

三位数的加法(不进位、不连续进位)

220433

+260+418

480851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lo

教学资料包:

教学资源:

1、三位数加法。

笔算加法要牢记,相同数位先对齐;

个位加起莫迟疑,满十就向前进一;

计算完后要检验,千万别做小马虎。

2、运用假设法解决求加数问题。

例题:两个自然数的和为350,把其中一个数的最后一个数字去掉,它与另一个数相等,

则这两个数中较大的一个数是多少?

分析:假设较大的数是abc,那么较小的数就是ab,根据题意列竖式:

abc

+ab

350

从上面的算式可以看出:a可以是2或3.如果a是2,b+2就要等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