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中国文学(2)》课程作业
第一编唐代文学
第一章初盛唐诗人
一、填空题:
i.“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初唐四杰”中擅长歌行体的是(卢照邻)和(骆宾王),擅长五言律诗的
是(王勃)和(杨炯)。
3.被称为“七绝圣手”的诗人是(王昌龄)。
4.陈子昂提倡(风骨)和(兴寄),表明了他的革新诗风的主张。
二、名词解释:
1.“初唐四杰”
答: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
称,简称“王杨卢骆”。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
清俊,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并且都年少而才高,
官小而名大,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2.王孟诗派
答:王孟诗派是指: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王维、孟浩然的合称。他们用开阔的胸
怀,深细敏感的审美嗅觉,来描绘山水风景的优美壮丽,歌咏田园生活闲适静谧,
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盛唐时期社会的安定,农民的安居乐业和时代精神的开朗乐观。
3.高岑诗派
答:高岑诗派是指:中国盛唐诗歌流派之一,即边塞诗派,主要代表人物为高适、
岑参。其诗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
思乡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
盛唐气象。除此之外,王昌龄、李顽、崔颍、王之涣、王翰等也是杰出的诗人代表。
4.“沈宋”
答:“沈宋”是指:沈侄期、宋之问的合称,是武则天时期典型的宫廷诗人,也
是近体诗的开创者和完善者一。由于两人的提倡和实践,文学史上近体诗、古体诗的
界限才有了较为明确的划分,诗歌的作者也有了明显的规格可以遵循。二人对唐诗
的贡献主要在声律方面,从前人和时人应用形式格律的各种实践中,将已经成熟的
形式肯定下来。
三、简答题:
1.“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作用。
答:“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
合称,简称“王杨卢骆”,他们对唐诗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主要为以下儿点:
1)在诗歌的内容题材上有很大突破,“四杰”反对那些一味描写宫廷内外的风
花雪月之事,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转向了广阔的
山川和塞外,有咏史诗、咏物诗,也有山水诗。
2)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并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四杰”时期,五律这一
形式才得到充分的发展,并在他们的作品中被逐渐的固定下来。他们以多数量、高
质量的诗篇为稍后于他们的沈侄期、宋之间的律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在唐诗史上,“四杰”是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驱。唐太宗喜欢写宫体诗,
内容也大多都是风花雪月之作,有很明显的凄凉宫体诗的痕迹。而“四杰”以不同
于宫廷诗人的独特的精神风貌进行诗歌创作,打破了初唐诗歌在齐梁旧习中近半个
世纪的徘徊的局势,初步显露出唐诗刚健面目。
总之,“四杰”在中国诗歌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在诗歌文学史上起
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2.两次出塞的诗人是谁?有何代表作?
答:两次出塞的诗人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他的代表作是《走马川行奉送
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与《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现结合具体诗歌分析岑参诗歌的艺术特色:
1)《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岑参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所作的。诗
中主要表现了军队在莽莽沙海、风吼冰冻的夜晚进军情景。环境虽然恶劣,但将士
们却充满着高昂的战斗气志。诗成功地运用了衬托手法,通过渲染飞沙走石,厉风
寒雪的恶劣环境,反衬出将士们坚强豪迈的战斗精神。诗中虽然没有具体的战斗场
面描写,却从出师军容的豪迈中烘托出战斗必胜的气氛。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此
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岑参在这
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
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
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3.简述王维的艺术成就。
答:王维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尤以山水诗而出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宁
静之美和空灵境界,具有“诗中有画”、“静中有声”的艺术风格,令后人赞叹不
已。王维山水诗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高的艺术成就,是与他对前人的继承与发展、
诗人的生活道路和思想信仰及其高深的艺术造诣分不开的。
1)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王维精通音乐、书法、绘画,不但
受传统儒学的影响,而且深得佛道理念熏染。王维的田园山水诗清新自然、意境悠
远,给人以空灵之美,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善于品悟,他于浮躁喧
哗的世界中品到了涧边静寂的清凉,在大自然中悟到了整个世界的灵动。王维诗歌
的动静和谐统一这一特点源于他感知世界的独特方式和有意识的艺术追求。
2)甘于寂寞的山水情怀形成空灵静逸的独特诗境王维出神入化的山水诗,清水
芙蓉,玉韵天香,常有以平常语、平常境出之,达到令人拍案叫绝的艺术胜境,这
可以说得力于他对自然山水的卓绝感觉和高妙的艺术造诣,他的心境和诗风都能达
到一种恬淡的境界,形成静逸之美。
3)精深的艺术修养形成“诗中有画”、“静中有声”的艺术风格王维是盛唐
时期著名的画家,是南宗山水画的开山鼻祖。的确,王维在诗中以他画家独有的敏
锐目光,抓住人物、景物的特点,讲究构图与布局、对比与烘托、线条与色彩,描
绘出一幅幅形象简约鲜明,色彩清新淡雅的优美图画,时而气象阔大,雄伟壮观,
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因此,王维真正的价值是表现在艺术的境界上,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会
呈现多样的艺术之美。所以,在盛唐诗歌繁荣的大背景下,在承继陶、谢田园山水
诗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情景交融、空灵静逸”的完美诗境,把山水诗的创
作推向了一个后人难以逾越的高峰。
4.高适的边塞诗有何特色?
答: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
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
1)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边塞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
较少用比兴手法。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
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
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
2)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
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大漠
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
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
3)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除长篇诗歌外,在形式上多采用长
篇咏怀式的五言古诗,讲诗人个人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融为一体,苍
凉悲恸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总体的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5.高适《燕歌行》的主要思想内容是什么?
答:1)《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作的。《燕
歌行》的主题思想比较丰富。作者满含激情歌颂了士兵们慷慨赴边报国的热情,歌
颂了他们不怕牺牲、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他们以国家利益为上,不计较个
人得失的高尚情操、宽广胸怀。而对士兵们的不幸遭遇、痛苦的心情,表示出了深
厚的同情,作者感情深沉强烈,气势悲壮豪迈。
2)诗人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
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
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
役的全过程,诗的发端两句便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见得是指陈时事,有感而
发,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
也为下文反衬。
四、论述题:
1.试论陈子昂在唐诗发展中的贡献。
答:在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特别是在诗歌革新理论方面,陈子昂是继“初唐四杰”
之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位重要而关键的诗人和诗歌理论家。陈子昂的诗歌理
论集中体现在其《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此序虽篇幅短小,但言简意丰,见
解深刻,特别是诗人在这方面的许多真知灼见,使其在唐代诗歌理论发展史上有着
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1)抨击齐梁绮艳遗风。陈子昂提出诗歌革新的理论与主张。此篇诗论是对初唐
诗坛弥漫的绮艳柔靡的宫廷诗风的彻底否定和大胆批判。陈子昂认为当时诗坛沿袭
和流行的“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齐梁绮艳诗风既“道弊”又显“颓靡”,
即其片面追求华丽的词藻,堆砌大量的典故;既无充实的社会内容,也无思想的闪
光。有的只是宫体诗风泛滥,充满着毫无生气的靡靡之音,故使得诗人常为之“耿
耿”于怀而扼腕愤慨不已,将其列为清除与扫荡的对象,对其进行彻底的变革。陈
子昂横扫六朝绮艳柔靡诗风,从而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诗歌革新运动,进而有力
地推动和促进了唐代诗歌朝着健康而正确的方向发展。
2)倡导“风雅”和“兴寄”。陈子昂所言之“风雅”不仅是指《诗经》的体制
与形式,更指其体现的反映社会现实,敢于批判的美刺精神。因此倡导“风雅”就
是要求诗歌创作大胆地反映和表现社会现实生活,更要有大胆的批判精神,敢于干
预社会生活,干预社会政治。倡导“风雅”的美刺精神对扭转当时诗坛多歌功颂德、
阿谀奉承,多雕章琢句、追求藻饰的绮靡华艳诗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3)崇尚“魏晋风骨”传统。陈子昂的“风骨说”不仅追求诗歌思想内容的充实、
丰富和深刻,而且追求艺术表现上的强烈感染力。这样使风骨与兴寄相结合,使诗
歌充实的思想内容、饱满激越的情感寄托、沉雄劲健的风格气势相交融"进而达到“有
金石声”的艺术境界,这才是陈氏诗歌理论的实质,亦是其文学创作之理想之所在。
崇尚“建安风骨”正是陈子昂用以扫荡齐梁颓靡诗风,改变“文章道弊”现状,开
创唐诗新风貌的有力武器。
2.结合具体作品说明张若虚和刘希夷在唐诗发展方面的贡献。
答:初唐时期,唐诗的浪漫气质日趋强化。它以另一种风格,呈现于刘希夷、张
若虚等人赞美青春、表现对生命永恒之渴望的诗篇中。
1)张若虚是唐朝诗人,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
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其《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
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
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
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
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
2)刘希夷唐朝诗人,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
调。刘希夷善为从军闺情诗,辞藻婉丽,然意旨悲苦,未为人重。代表作有《从军
行》、《采桑》、《春日行歌》、《代悲白头翁》等。其中《代悲白头翁》一诗写
花开花落,时光掷人;“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由此发出“年年
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以及“宛转娥眉能儿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之感慨。
3)他们在诗歌意境创造上的进展,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兴象,将诗情与
画意相结合,浓烈的情思氛围,空明纯美的诗境等,都表明了唐诗意境的创造已到
达炉火纯表的阶段,更是为之后盛唐诗的出现、唐诗繁荣局面的到来准备了充分的
条件。
3.结合具体作品说明岑参边塞诗的创作特色。
答: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
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其边塞诗歌具有如下特色:
1)在边塞诗诗风特点上,岑参的边塞诗又可具体概括为“壮”“奇”两大代表
特色。“壮”如:壮烈的志向,主要表现在诗人建功报国的壮烈志向与宏伟抱负。
壮伟的形象,表现在诗人笔下的众多雄壮、威武的边庭健儿形象。以及深邃旷远的
壮阔意境,奋发向上,乐观执着,坚定不移的豪壮格调等。“奇”如:题材奇异,
道人之所未见,叙人之所未闻,描写西域独特的景观,民俗,音乐舞蹈等。构思奇
巧,立意构思新奇,出人意表,意象独造,充满奇思妙想。表现手法奇特,如想象
奇异,修辞于法奇特,细节神奇等。语言奇异,如炼字奇,将口语运用到诗中,造
语奇警等。另外还有诗体新颖,调、韵奇特的特点,岑参的边塞诗作有很高的研究
价值。他的诗在《岑嘉州诗集》中三百六十首,其中约五分之一是在河陇、安西、
北庭时所,这些诗歌题材广泛,以他独特的创作和审美给边塞诗增添了更加丰富的
内容,既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又有强的传播意义,并且对于以中原文化为丰的唐文化
中沉淀的民族心态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2)在边塞诗方面,岑参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
西征》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支配下,诗人对军旅
生活、边塞风物与民域风情热情歌颂,突破之前在诗歌创作中局限于描写征戍诗写
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艺术表现
方面,岑参借鉴了高适等人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的体势并加以创新,形式
接近乐府,但自立新题。
第二章李白
二填空题:
1.李白的思想受到儒家、(道家)、道教、(侠义)和(纵横家)、佛教
思想的多重影响。
2.李白在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时期与著名诗人(杜甫)两次相遇。
3.相传李白诗中与崔颍《黄鹤楼》争胜的七律是《登金陵凤凰台》。
二、名词解释:
1.诗仙
答:“诗仙”指的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李白作为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
的诗歌总体风格是豪放而飘逸的,艺术成就极高,因此获得了“诗仙”的称号。
三、简答题:
1.李品妇女题材的诗歌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答:1)李白通过对当时妇女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描写和刻画,既是对当时客
观现实的反映,更是传达李白主体意识和思想的一种载体:一方面凸显诗人自我的
一种悲剧性的生存状态,即等待,等待被人发现和赏识的被动无助的生存处境,抒
发了其怀才不遇的愤懑。另一方面表现了广大人民为战争所承受的无尽痛苦、无助、
悲凉甚至死亡,深刻反思了战争的悲剧性本质。由此彰显了李白对于生命本身厚重
而博大的悲悯精神。
2)李白的妇女诗有对劳动妇女善良品格的热情歌颂,有对古代妇女不幸遭遇的
深切同情,有对统治阶级摧残妇女行为的有力鞭挞。这些妇女诗的不朽价值在于它
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特别是唐代妇女的现实生活。
2.李白诗歌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答:李白诗歌之所以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固然是他以强烈的感情色彩,真实地
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写出了当代人民的心声,但也与他巧妙纯熟而又创造性地
运用诗歌的语言艺术是分不开的。
1)李白诗歌善于运用夸张的语言,表达自己强烈的感情。他的夸张语言特色的
独到之处,在于运用起来自然和谐,好像顺手拈来,毫不费力,而且与整个诗的情
调十分合拍。
2)诗歌淳朴率真,追求自然美。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他对诗
的语言自然着力追求的目标,也是他诗歌语言达到的境界。他追求的理想的市局,
就像刚刚露出水面的芙蓉一样,保持天然的姿色,具有淳朴的自然美。
3)李白诗歌善于运用散文句式。这对于抒发感情,表达内容,创造意境都起到
了很好的作用。从艺术表现上看,他不但没有松散拖沓的弊病,而且使诗抑扬顿挫,
跌宕起伏,形成大起大落的结构,节奏感更强。
3.李白的乐府歌行有何特点?
答:乐府歌行给李白提供了多维的创作空间和很大的表现领域,也最适合像李白
这样的具有强烈自山意识、浓厚浪漫精神和豪宕飘逸的个性气质的诗人。李白诗歌
中的歌行,体现了这种新兴诗体的艺术特征,标志着歌行的发展迈进了新的阶段,
代表了李白诗歌的思想精蕴与最高成就,即:
1)诗歌中诗人的主体性进一步强化。
2)句式语言自然灵动,逐渐向散体形态复归。
3)章法上多表现为跌宕折回、腾挪转换的结构特点。初、盛唐时期是“歌行体”
创作的极盛期。
4.李白诗歌的结构有什么特色?
答:1)他的诗风格豪放飘逸、感情激荡迸发,须有大开大合、跌宕跳跃的结构
作为载体。他的诗歌常开头突兀,如狂飙骤起;中间省略过渡照应,形象转换倏忽;
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令人遐想联翩。
2)从艺术成就上来讲,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
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
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
出无尽的情思。
四、论述题:
1.李白诗歌中的夸张手法有何特点?
答:李白是我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
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纵观李白的夸张修辞,其夸张艺术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的特点:
1)李白诗歌中对比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通过对比层层铺垫,使夸张有形可籍
的手法,即对比式夸张。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对这种手法的把握自然炉火纯青,
并且更加凝练。例如:“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
及汪伦送我情。”其中,后两句正是对比夸张的集中体现,把汪伦送别李白的情谊
比作千尺深的桃花潭水,其实桃花潭水并不深,可这里作者却夸张的写作了千尺之
深,“不及”一词用的好,表明情深无限,人们能想象有多深就有多深这首诗有非
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
2)李白诗歌中比喻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李白经常使用夸张这种艺术手法,来
表现强烈、炽热的激情。从那大胆而恰切的夸张中,也表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
术特色。众所周知,比喻的本质是将本体表述的更形象更直观,喻体和本体之间凭
借某一相似性而联类成喻,但彼此的程度是相等相符的,本体的程度并未被夸大或
缩小。因此,往往越是夸张,现实生活越是表现的深刻、真实。
3)李白诗歌中数字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诗歌语言天生大包大揽,数字自然也
被搜罗入诗,但诗人用数字,只在言“一年”、“四季”、“三人”等具体对象时
采用数字来确指,对那些无法精确反应的对象,则采用实数虚指的夸张修辞艺术,
已达到独具的审美效果。李白诗歌中此类数字夸张可谓俯仰皆是。如“三”者有: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独不见》)
4)李白诗歌中动作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诗歌中,描写景物时,动词要准确、
贴切地表现客观事物的情态。但在表情达意用于夸张时,动词则要言过其实,需要
营造突兀而隽永的审美意境。动作性夸张,在诗歌表达中,李白以其盛唐的气度、
醉态诗情和奇幻诗思,携动词铸夸饰,使动词夸张成为李白独具特色的艺术手段。
2.试论《蜀道难》中出现的三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作用有何不同?
答: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人物,人称“诗仙”,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
以后的又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全诗主要由以上三部分组成,至于在诗中三次出现的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两句诗,则是维连各部分的线索。它使全诗首尾呼应,
回旋往复,绵连一体,难解难分。
1)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
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
复出现,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在开头,重在表现蓦然惊讶
的感受,也使文势更为突兀;在中间,是表现一种发愁和畏惧的心理,在文章气势
上有换气和振起的作用,并承前启后;在末尾,则表现一种无可奈何,只得作罢的
情绪,且与开头遥相呼应,使全诗通过这样的一唱三叹,让主调在读者心目中留下
极为深刻的印象。
2)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
示蜀道之难。从“噫吁嗷”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开篇就极言蜀
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
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像一首乐曲
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
自“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
险的气氛。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
衬托绝壁之险。
3)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
道逶迤、峥煤、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
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东府古题有
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
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
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
3.试述李白的诗歌中所用的想象手法。
答:1)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有“诗仙”之称。他的诗中的奇特想象,
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
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悄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
捷之所能。与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
日月的壮美意象。他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似乎尤为倾心,大鹏、巨鱼、长鲸,以
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李白将它们置于异常广阔
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
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雄
奇壮美的意象组合,给人以一种崇高感。又如《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
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意象亦极为阔大壮观。
2)李白喜用雄伟高大、非凡奇特的形象,抒发他“吞五岳、纳四海’的胸襟,
宣泄他那纵汹涌的感情,表现了超凡的才能和耿介卓立的风节。这些形象超越时空,
将现实与梦境幻境、人间和仙界打成一片,它们已不再是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
主观的外化。如《梁甫吟》、《蜀道难》。
4.试述《将进酒》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答:1)《将进酒》是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其
中心思想内容主要为:李白的《将进酒》以豪放的语言,抒写了旷达不羁、乐观自
信的精神和对社会现实的愤闷,同时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矛盾与浪
漫,铸就了李白的“诗仙”美誉。首先,李白在对社会不满及个人不得志的矛盾中
坚持浪漫,以对生活向往的浪漫去对抗矛盾,这种激烈的碰撞是惊心动魄的。其次,
李白可以在酒的世界里忘记伤痛,得到片刻放松。于是我们看到了“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的自得;看到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洒脱;更有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的狂放。再次,然而“但愿长醉不愿醒”只
是一种愿望,“与尔同销万古愁”也只是“举杯消愁愁复愁”。但李白知道醉酒之
乐是短暂的,于事无补的,可是如果不醉,就连这短暂的快乐也没有了。李白就这
样在理想与现实,酒醉与清醒之间徘徊,也留下了许许多多饮酒的诗句。
2)艺术特色:《将进酒》表达了李白鄙视富贵,蔑视权贵的傲岸不屈的性格,
表现了他对自身价值的自信,同时也流露出他感慨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情绪。《将
进酒》写得豪迈、洒脱乂激情奔放,作者以淋漓的笔法,反复表现自己的痛苦和矛
盾。全诗表面上写的是“乐”,却把“愁”字藏在字里行间,直到全文最后字才点
出来。《将进酒》通篇大起大落,忽开忽阖,既有黄河奔腾万里直泻入海的气势,
又有黄河九曲百折千回的蕴涵。在句法以七言为主而又参差错落的变化,音节瞭亮,
韵脚多变;读起来抑扬顿挫而又自然流畅。
第三章杜甫
一、填空题:
1.有唐一代,许多伟大的诗人都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独绝一世,李白即被誉为“诗
仙”,杜甫被誉为(诗圣),(王维)被誉为“诗佛”,(刘禹锡)被
誉为“诗豪”,(李贺)被称为“诗鬼”。
二、名词解释:
1.“三吏”
答:“三吏”即杜甫的现实主义的3首诗歌:《新安吏》、《漳关吏》、《石壕
吏》,通称“三吏”。
2.“三别”
答:“三别”即杜甫的3首诗歌现实主义诗歌《新婚别》、《垂老别》、《无家
别》,通称“三别”。
3.诗史
答:“诗史”就是唐代诗人杜甫。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
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
神;诗的内容真实反映了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历史,因此,自唐以来,他的诗就被
公认为“诗史”。
4.沉郁顿挫
答:“沉郁顿挫”是指诗人杜甫诗歌的独特风格。作者生活的时代环境急遽变化,
个人生活的穷愁困苦,思想感情的博大与深厚,以及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是形成
这种风格的主要因素,也是这一风格的主要表现。
三、简答题:
1.简述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答:杜甫的诗歌以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内容,广泛地反映了那一时代历史的真实,
因此历来有“诗史”之称。杜诗表现内容丰富、领域广阔,他除了忧国忧民的反应
战争、军旅、政治、社会生活的篇章外,其他题材如描写行旅奔波、田园风光、天
伦之乐、异乡风俗,以及赠别怀人、咏物题画、评诗论文之作,都各具特色。而且
诗人一生辗转大半个中国、自少至老心境不同,风格自别。主要思想内容可以概括
为以下儿点:
1)杜甫的诗歌把个人的遭际与国家命运、民生疾苦结合起来,抒发了悯时伤乱、
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和爱国精神。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句》、《春望》、《北
征》、《羌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2)杜甫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矛盾,揭露和批判统治者的政策,及其骄奢
淫逸、专横暴虐的行为,还反映了战争、兵役、徭役给人民造成的种种灾难和痛苦,
表现了深刻的现实批判精神。如《丽人行》、《兵车行》、《洗兵马》、《草堂》、
“三吏"、“三别”等。
3)杜甫的诗歌还有登临抒怀、写景咏物、思亲怀友、咏史、题画的内容。如《登
岳阳楼》、《秋兴》、《春夜喜雨》、《月夜》、《蜀相》、《戏题王宰山水图歌》
等。
2.简述杜甫的影响。
答:杜甫的诗反映现实的乐府诗自创新题,“即事名篇”,直接开导了中唐的新
乐府运动,这一影响一直贯穿到清末黄遵宪;他的作品高度的爱国精神,不仅在文
学史上而且也在历史上起着积极的教育作用;创造性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为
各种诗体树立了典范;在表现方法上也为后世开示了不少法门,一方面提炼口语,
同时乂通过千锤百炼创造出字字敲打得响、“字字不闲”的诗句,对于后来人们的
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以《石壕吏》为例,浅论杜甫叙事诗寓主观于客观的特色。
答:杜甫擅长在叙事诗中,寓主观于客观,这也是他作品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杜
甫在叙事诗中,非常善于克制自己的主观情绪,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感情融化
在客观的具体描写中。在《石壕吏》中,主要内容写的是石壕吏深夜捉人应征的故
事,通篇按时间顺序对事件进行客观叙写,娓娓道来,只有“吏呼一何怒”稍微透
露了一点作者自己的爱憎,而这又是客观描写,然而,这样写将强烈的爱憎及讽刺
寓于叙事之中,不言爱憎而爱憎毕现,更是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兵役制度的腐朽与
罪恶,反映了广大人民在战乱年代的悲惨遭遇。杜甫运用此手法,使人更觉惊心动
魄,哀痛感人。
四、论述题
1.试论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从创作特色来说,杜甫诗最大的成就和特色是现实主义,最显著的艺术风格
是沉郁顿挫,从他的叙事诗和抒情诗上可以得到体现。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体
现在以下儿个方面:
1)沉郁顿挫的总体风貌,千汇万状的多样风格。“沉郁顿挫”是杜甫在《进
〈雕赋》表》中自述创作甘苦之语,自宋严羽之后成为杜诗艺术风格定评。它表现了
杜诗思想内容的博大深厚,生活体验的真切丰富,感情的饱满有力;它经过了较长
时期的积累、酝酿、消化、触发的过程;它以深厚完整的意境,锤炼精确的语言,
铿锵浏亮的音调,顿挫变化的节奏表现出来。作为一个浑涵汪茫、千汇万状的诗人,
杜诗的风格除“沉郁顿挫”之外,诸如清新、秀丽、明快、俊逸等等无不兼备。但
杜诗乂不是多种风格作品的大杂炒、大拼盘,而是风格多样性与他独特的“沉郁顿
挫”的风格相统一在一起的。
2)大气磅礴的艺术概括,细致入微的写实本领。杜甫是伟大的写实诗人,他的
作品中既有深刻的现实生活的内容,大气磅礴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
和社会面貌,同时也以大量的抒情诗塑造了一个忧国忧民、深沉执著、百折不回的
积极入世的老儒形象,这就是杜甫自己,但他不是迂阔的腐儒,而是具有多面的性
格。杜甫诗歌擅长于叙事,常常通过富有个性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对话的客观叙述,
展示诗人的感情取向,因而这样作品的艺术效果往往使人感到“峻夺人魄”,力透
纸背。除了写人,杜甫在写景诗中也善于摹写,体物工细。
3)兴象浑融的诗歌意境,议论风生的感慨胸臆。杜甫的抒情诗往往寄情于景,
融景入情,使情景交融,兴象浑融。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情景同时出现,如他的
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和其他盛唐诗人最大的不
同,就是他在诗歌中好发议论。杜诗议论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它往往通过议论来抒
情,亦即沈德潜所说“带情韵以行”(《说诗碎语》卷下)。如“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这两句成为千古传诵的评论诸葛亮的史论警句。
4)严谨整栗的诗律之美,曲折拗救的兀傲之气。杜诗众体俱佳,都有创新发展,
五七言律成就尤高。杜甫律诗不仅数量多,而且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达到了炉火纯青
的境地。首先,就思想内容而言,杜甫律诗可以纯熟自如地表达各种题材内容,尤
其是用律诗来反映时事,扩大了律诗的表现功能。其次,杜甫还常用组诗的形式写
律诗,来表达更丰富的思想与内容。更为重要的是,杜甫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
突破近体格律的束缚,在声律句法上加以变化。
2.从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历程来谈谈杜甫的地位。
答: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
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
牲的崇高精神。因之自唐以来,他的诗就被公认为“诗史”。从现实主义诗歌的发
展历程来看,杜甫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1)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历程: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是最早从周代民歌就
开始的,如《诗经》中的《七月》、《伐檀》等都是优秀的代表。到两汉乐府民歌,
现实主义精神和表现手法更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缘事而发”的叙事诗,
如《孔雀东南飞》。汉末建安时期,文人们开始写一些现实主义的诗,建安后转入
低潮,至初唐陈子昂倡导汉魏风骨,现实主义诗歌才又略见起色。李白虽也写了一
些现实主义的诗歌,但他的成就主要在浪漫主义方面。杜甫总结并发扬了现实主义
的优良传统,使现实主义诗歌创作达到了顶峰,并把现实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
更成熟的阶段。
2)杜甫在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历程中展现的重要历史地位: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杜甫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多方面的。首先,这突出的表现在那些
反映现实的乐府叙事诗上。他没有遵循建安以来沿袭乐府古题的老一套办法,而是
本着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精神自创新题,即所谓“即事名篇”,或者“因事命题”。
中唐的新乐府运动,正是由杜甫直接开导的。这一影响,一直贯穿到清末黄遵宪等
诗人的创作体中。其次,高度的爱国精神,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一大特色,这不
仅在文学史上而且在历史上起着积极地教育作用。爱国诗人陆游和民族英雄文天祥
就深受杜甫的影响,得到莫大的鼓舞。第三,杜甫的诗体现实现的复杂性。为了全
面的反映现实,杜甫掌握了利用当时所有的一切诗体,为各种诗体树立了典范。比
如他用诗写游记、自传等,他也用诗来表现散文,这方面影响也很大。第四,为了
生动而真实的反映社会生活,在表现手法上,杜甫也为后人开示不少法门。他的诗
更接近生活,接近人民群众。在新闻学发展过程中,杜诗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之,随着现实主义诗歌对杜甫的影响,他也在与时俱进中发扬和改善,树立
了自己独树一帜的现实主义诗歌之风,从而对后世诗人乃至诗歌的发展,都起到巨
大的推动作用,不愧是一代“诗圣”。
第四章白居易与中晚唐诗人
一、填空题:
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论主张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提
出的。
2.白居易的两首最著名的叙事长诗是(《琵琶行》)和(《长恨歌》)。
3.白居易的诗歌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其中价值最高的是(讽喻诗兀
4.有“五言长城”之誉的中唐著名诗人是(刘长卿)
5.被苏东坡称之为“郊寒岛瘦”的分别是(贾岛)和(孟郊)两位唐代诗人。
二、名词解释:
1.“新乐府运动”
答:“新乐府”是一种用自命新题写时事的诗。用乐府诗写时事,又不受古题
束缚,而是“因事立题”,自创新题。“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提出的,白居易和
元稹等在理论上和创作上大力提倡,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诗歌进行了一场改革运
动即新乐府运动,使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把唐诗创作推向了新的
高潮。
2.大历十才子
答:“大历十才子”是在唐太宗大历年间活跃在唐代诗坛的卜名著名诗人的统称,
这十人有: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炯、耿、夏侯审、李端。
三、简答题:
1.试析白居易的《长恨歌》。
答:K恨歌》是一篇长篇叙事诗,所咏的是历史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长
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
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
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
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
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另
外,从《长恨歌》本身来说,也明显地体现出了作者借诗讽谏、劝勉皇帝“不惑”
的意向。
2.试析白居易的《琵琶行》
答: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一年深秋,白居易时年四十五岁,在江州任司马。
诗人通过亲身见闻,叙写了琵琶女的沦落命运,并由此关合到自己的被贬遭际,发
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沉感慨。因为有切身体验,所以感情特别真诚深挚;因
为是在贬所深秋月夜的江面巧遇琵琶女,所以诗情特别哀婉苍凉。《琵琶行》一出,
不仅当即风靡宫廷里巷,而且千百年来一直传诵不衰,显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这首长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全诗语言平易简洁,却又极有表现力,不求其工
而自工;而且画意鲜明,诗情浓郁,清词妙喻,络绎不绝。尤其是对琵琶女弹奏乐
曲的描写,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作者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而为一。
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手段都极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
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另外,作品的语言生动
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
背诵。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
曾相识”等。
3.简述韩愈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韩愈不仅是杰出的散文家,也是中唐诗坛上一位别开生面、勇于独创的诗人。
在倡导古文运动的同时,也曾致力于诗歌的革新,以纠当时平庸的诗风。韩愈在艺术上
有独创之处。他的风格多样,但主要特点是深险怪僻,好追求奇特的形象。其诗歌
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题材选择上的不平凡。韩愈的诗,善于捕捉和表现变态百出的形象,气势雄
伟,想象丰富。喜欢描写自然界的奇景奇物、人世间的奇事奇态,如《调张籍》等。
即使在一般常见的题材中,韩愈喜欢别出心裁,出人意料地挖掘一些别人笔下所未
有的东西。
2)构思和想象奇特新颖。善于捕捉和表现变态百出的形象,气势雄伟,想象丰
富。如《孟东野失子》一诗,本为劝慰孟郊丧子而作,却以寓言形式入诗,说明“有
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的道理。这一切也正是韩诗“力大思雄”的一个特征。与
此相联系的是韩诗奇特的夸张。
3)遣词造句奇特和“以文为诗”。韩愈为文主张“务去陈言”,作诗讲求推敲
文字。他不仅爱用古词奥语、也喜欢用俗口语,力求出新。韩诗又极喜欢设色敷彩,
形成浓艳的色调。
4)韩诗的散文化还表现为章法、句法的不平常。用奇字、造拗句、押险韵,避
熟求生、因难见巧。如“虎熊麋猪逮猿獴,水龙置龟鱼与电,”他故意打破这种节
奏,变成上五下二的节奏。
4.刘禹锡诗歌成就最高的是哪三类?
答:刘禹锡是唐代一个比较有特色的诗人,在中唐诗坛上,他的诗既不像韩愈的
奇崛,也不像白居易的平易,而能独树一帜,自成风格。
1)刘禹锡的诗歌,成就最高的主要有三类:政治讽刺诗,寓意深刻,辛辣犀利。
怀古诗,均用律绝形式,吊古伤今,沉郁苍凉,感慨无限。至于他学习民歌所作的
《竹枝词》、《杨柳枝词》、《浪淘沙词》等,则活波清新,自然流转,尽洗文人
习气。从他各类诗歌创作的总体上看,刘禹锡具有进步的政治主张和卓越见识,对
于社会政治观察敏锐。他写诗注重立意、选材构思,以及塑造形象,多从表达丰富
深刻的思想出发;所以世人评“刘禹锡诗以意为主”。
2)他的政治讽刺诗和怀古诗或针硬时弊、讽刺权贵,或讴歌平藩战争,表达统
一的愿望;或者描述自己的政治生涯,表现刚直不阿的精神面貌;立意深刻。加之
由于较多采用怀古、咏物等形式,运用比兴、象征、讽喻等手段,借此言彼,寓实
于虚,融情于景,故又显得精炼含蓄。如名篇《乌衣巷》。像刘禹锡的这类怀古诗,
选取的往往只是一角一隅的景物和细节,但却小中见大,含意丰富,具有一种蕴藉
之美。
刘禹锡的政治讽刺诗,除了辛辣犀利外,也上述兼有这些特点,如脍炙人口的
《戏赠看花诸君子》和《再游玄都观》像这类讽刺诗,往往用意双关,语带讽刺,
曲折写来,更觉诗意隽永。
四、论述题:
1.试述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征。
答:白居易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其讽喻诗有如
下艺术特征:
1)广泛反映人民的痛苦并表示极大同情,首先是对农民关切。他描写了“足蒸
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辛勤劳动人民。《采地黄者》更反映了农民牛马不如的生
活,他们没有“口食”,地主家的马却有“残粟”,“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由此作者得出结论说“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苦辛!”。
2)对妇女的悲惨命运的同情,如《井底引银瓶》、《母别子》等。对于被迫断
送自己的青春和幸福的宫女,尤为同情。《上阳白发人》-诗,形象生动地写出宫
女生活的悲凄,“宿空房,秋夜长”一段,叙事,抒情,写景三者融合,极富感染
力。
3)就是对统治阶级的“荒乐”以及与此有关联的各种弊政进行揭露。一是对唐
弊政“二税法”收钱不收物,“敛索无冬春”提出控诉:“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
恩”。另一是宫市,《卖炭翁》深刻接露了这一现实,第三是“进奉”一说,《红
残毯》中提出了血泪控诉“宣州太守知不知?•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
少夺人衣作地衣!”振聋发耳贵。
4)主体的专一和明确,白自言《秦中吟》“一吟悲一事”,实际是它讽喻诗的
一般特色;运用外貌和心理等细节刻画塑造人物形象,如《卖炭翁》“满面尘灰烟
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刻画出了年迈的卖炭翁形象。叙事和议论结合做的很到
到位,另外,语言通俗化,平易近人,是白诗的一般风格。
2.试述李商隐的爱情诗歌。
答:李商隐是唐代著名诗人,唐代著名诗人。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
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秣丽,尤其是一
些爱情诗写得缠绵俳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其爱情诗的主要特色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1)结构上有曲折深婉的特点。他的诗比起盛、中唐诗人来结构要收敛细密。盛、
中唐诗的结构是平行或递进式的,一层一个视镜,•层一个意蕴,境界开阔舒展,
如高山远眺,而李商隐的诗却迂回曲折,全诗往往吟咏的是一种情绪,而在不同角
度上叠加重复,犹如人在深谷徘徊,缠绵无休。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春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
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是对六朝诗风合理地承袭,如绮美的意象、精致清丽的语言、柔婉的情韵、
朦胧的意境、流畅的音律等。李商隐对爱情、对理想的追求是执着的,他心中因此
而深藏了痛苦,这种痛苦经过千回百转地咀嚼,写成诗歌,便已融入了诗的意象之
中,因而显得深远悠长,感人至深,有一种缠绕回荡的韵味,诗的意象具有非常强
的象征内蕴。他学得《离骚》托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的比兴手法,将难
以明言的事实隐藏起来,而将其悲愤、感慨通过典型物象和不同色泽音调共同构成
的意象、氛围、境界显示出来。在李商隐的诗中,意象、意境都是非常独特的。
3)大量使用典故进行叙事、抒情、寄慨。总体来说,他的爱情诗给人以丰富的
美感,情思婉转,寄意深微,诗意隽永,耐人吟诵。他不仅熟悉典故,而且精于用
典。他在诗中大量用典,多用典故既有历史事实,也有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中的人
物、故事,而且他用典往往讲典故置于叙事、议论之中,或者说是借用典故叙事、
议论,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忌讳,能比较充分地言志抒情,话乂说得婉曲含蓄。在
典故的运用上,李商隐继承了屈原以来的“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的
传统,委婉含蓄,言近旨远,“寄托深而措辞婉”。这固然造成了他的诗歌隐晦难
懂,但是也因此形成了李诗“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而酌不竭”的独具一格。
第五章唐代古文运动和韩柳
二填空题:
1、(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世称韩柳。
2、韩、柳古文理论主张的核心是(文以明道)。
3、韩愈在《送孟东野序》的开头提出有名的(不平则鸣)观点。
4、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是(《永州八记》)
二、名词解释
1、古文运动
答:古文运动是中唐时期由韩愈领导、得到柳宗元大力支持、有“韩门弟子”参
加的,以“文以载道”相好召,以古文反对骈文的一场运动。是一次有目的、有理
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它带来了散文创作的大繁荣,
造成了中国古典散文与艺术发展上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2、骈文
答: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
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
工整和声律的铿锵。骈文是一种盛行于六朝的文体,它讲究辞藻典故、声律对仗,
全文语句多组成整齐的对偶形式,这种两两对称的语句如同二马并驾,所以称之为
骈文。
三、简答题
1、简述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
答:中唐的古文运动是中国散文史上第一次在明确理论指导下的散文革新运动,
韩愈、柳宗元为其确定了一系列的理论主张。
1)他们总结骈体文重文轻道和前代古文家重道轻文的偏向;
2)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坚持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变革;
3)在文学和现实的关系上,韩愈继承了屈原发愤抒情和司马迁发愤著书的精神,
提出了“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的创作观点。
他们提倡“文道合一”、“文以明道”(“文”指文章形式,“道”指内容);
主张兼收并蓄,在继承前代散文优良传统基础上革新文体,创立新的文学语言。有
二条标准:•是词必已出,惟陈言之务去;二是“文从字顺”,要求文字流畅通顺,
合乎语法规范。韩愈论文非常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认为这是写
好文章的关键。
2、《种树郭橐驼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答:《种树郭橐驼传》运用了多重对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郭橐驼与其他种树者的对比;
2)其他种树者中过于疏懒者与过于勤勉者之间的对比;
3)用种树之理与为官之理作对比。
4)寓言手法,用种树的小道理来说“官理”的大道理,也就是常说的“以小见
大”;
5)对比手法,郭橐驼在说明自己种树心得时主要运用了这种方法,将自己如何
种树和别人做对比;
6)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郭橐驼的形象以及官吏的形象。
3、概括《张中丞传后叙》中许远、南霁云、张巡的性格特征。
答:《张中丞传后叙》作于807年,是表彰安史之乱期间睢阳守将张巡、许远的
一篇名作。睢阳是江淮的屏障,而唐朝廷军队的给养主要依赖江淮地区。因此,坚
守睢阳,对制止叛军南犯,保障给养由淮河、长江溯汉水进入唐军后方,具有极其
重要的意义。现将作品中重要人物性格特征概括如下:
1)张巡:具有从容镇定的气度,视死如归的品质,他富于韬略,精明强干,博
闻强记。
2)许远:具有宽厚谦和、为国让贤的崇高品质,宽厚长者,貌如其心的谦逊,
为国让贤的卓识。
3)南霁云:嫉恶如仇、忠贞刚烈。南霁云义薄云天。
4、韩愈散文的主要艺术成就。
答: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也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内容
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练,新颖生动,为古文运动树立了典范。韩愈散文的主要艺
术成就:
1)文势壮浪纵恣,雄奇奔放。韩愈的许多散文,不论是写人写事,还是议论抒
情,都异常讲究文势的安排,因而使作品充满着一种撼人心魄的浩然之气,表现出
“英俊雄迈,震古锦今”的特点,给人以雄健快利、奇劲斩绝的艺术美感。
2)构思新颖奇特,想象瑰伟。他在散文构思上,表现多为新颖大胆,富有浓厚
浪漫气息的特点。如《送穷文》,作者构思颇为巧妙,仿效杨雄的笔法,通过对智
穷、学穷、命穷等五个穷鬼的描写,刻画了自我性格,抒写自己处穷境的情况。
3)行文寓意深曲,感情炽烈。韩愈散文大都是感慨时事而作的。因此行文往往
发言真率,无所畏避,寄托着深刻的寓意,充满炽烈的感情。
4)手法因文而异,变化多端。韩文的表现手法是变化多端,在各篇、各段甚至
各句之间,其表现手法总是随文而变,因人而异,因而使他的散文没有千篇一律的
雷同化、模式化的毛病,而给人以别开生面、崎岖不平、新鲜有致的感觉。
5)文句参差错落,疏密相间。文贵参差,韩愈的散文在语言运用方面颇注意整
齐错落之法。即是说,他常常根据表达思想内容需要,在造句上排散相间,长短交
替,随着文意的发展,形成了文句参差错落疏密相间的特点。
四、论述题
1、试论韩、柳散文创作的成就。
答:韩、柳在散体文创作上有着众多的开拓,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勇于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美学规范。如前所述,他们在文学观念上
否定了六朝的“文笔”之分,把散文引入了杂文学的发展路途;但在创作实践中却
颇为重视辞采、语言和技巧,突破了一切文体的界限和陈规旧制,把大部分应用文
写成了艺术性很强的文学散文。从辞采来说,韩、柳既一致反对“绣绘雕琢”、“类
乎俳优者之词”的骈文末流,又在自己的文章中尽量吸收骈文的优长,用不少整齐
有力的四字句夹杂于散体文句之间,造成长短错落、音调铿锵的声情效果,用韩愈
的话说,就是“引物连类,穷情尽变。二人对遣词造句和文势的营造给予了极高的
重视,并对一些常用助字的性质和作用予以辨析。从技巧来看,韩愈善于用变化多
端的构思方法组织文章,善于通过比喻、排比、细节描写来丰富文章的形象性和感
染力,他的文章既“一波未平,一波已作,出入变化,不可纪极”,又自有抑扬起
伏开阖照应的规律可寻,“法度不可乱”(刘熙载《艺概•文概》引《姜白石诗说》
语)。从而在无法与有法之间,创立了一种与上古文判然有别的新的散文规范和秩序。
2)韩、柳将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之中,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
把古文提高到了真正的文学境地。读韩、柳的散文,会感到一股股迎面扑来的情感
浪潮,会感到令人心悸魄动的鲜活灵魂和生命力。韩文如长江大河,澎湃流转,作
者横绝奔放的气魄借其滔滔雄辩而溢诸行墨之间。更重要的是,韩愈在应用文中感
怀言志,以感激怨懑奇怪之辞,发其穷苦愁思不平之声,既变“笔”为“文”,又
使“文”具备了源于现实的情感力度。与韩文相比,柳文则如崇山峻岭,简古峭拔,
立意精警。他的书信,充溢着锥心泣血的身世之悲;他的游记,渗透了人与自然的
亲和之情;
3)在思想感情上,面对现实,富于真情实感,洋溢着“不平则鸣”的斗争精神;
在文风上,气势雄深雅健,文风奔腾激荡;在言语行文上,讲究语言锤炼,大量吸
收古今语言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提炼,使语言简练准确、鲜明生动。在行文中
乂能适应表述的需要而采用长短不■"的句法,使之更宜于写景、抒情、叙事、说理,
因而使文气显得自由奔放,明快犀利,又善于创造性地运用排比对偶的句式以增强
文气。表现手法多样化,多有创新。
总之,唐代散文到了韩、柳这里,可以说是坚起了一首明确的界碑,此前,文
多平庸、苍白,较少感染力;至韩、柳而面目为之一变,于浑厚坚实中寓有一气贯
注的精神气脉和情感力量,展现出异常鲜明的个性特征。
2、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
答:柳宗元山水游记主要有以下几点艺术特色:
1)不为写山水而写山水,而把自己的悲愤积郁的情感寄托于其中。身世遭遇和
环境的压迫,造成心理的变异,长歌当哭,强颜为欢,聊为优游,乐而复悲。从宣
泄悲情到艺术地表现自然,将悲情沉潜于作品之中,形成了柳氏山水游记“凄神寒
骨”之美的特色。概括地说,柳宗元游记在摹写境界,描绘自然山水美的时候,具
有独具的审美特征,那就是他喜欢写清幽深邃之景,遭遗被弃之地,怪异特立之物,
除恶去秽之事。善于精细形象地写出奇峭幽冷的境界,是柳宗元游记的创造,而他
这种独特的审美追求则是由他内在的精神世界所决定的。他在《始得西山宴游记》
里从各个侧面对西山的“怪特”作了生动具体的描写后,忽然插入一句:“然后知
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博为类”,显然,这句话别有寓意。柳宗元好写自然山水的“异
态”、“怪特”是深有寄托的。
2)观察细腻,体验深切,文笔精细秀美,语言清丽流畅。概括地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pcw系统板式换热器技术规格
- 2024年酒店食材购销合同
- 2024年二手房买卖定金合同书的范本
- 2024年工厂出租合同
- 2024年老地基转让协议
- 2024年投资公司借款合同格式范文
- 2024年向工程项目提供材料的合同范本
- 2024年个人租房协议证明书范文
- 2024年停车场管理协议书
- 2024年牙科医院承包合同范本
- 2023-2024学年北京西城区八中高三(上)期中数学试题及答案
- 村集体所有房屋买卖合同书(35篇)
- 江苏省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英语试题含答案
- 中国蔗糖脂肪酸酯行业现状分析与规模趋势预测报告2024-2030年
- 2.2.2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课件-2024-2025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 2024至2030年全球与中国充电桩运营平台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单元第一、二章 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完全解读(甘肃卷)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考点+典型考题【每课】
- 2024义务教育艺术新课标课程标准2022版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免烧砖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