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安徽省黄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安徽省黄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安徽省黄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安徽省黄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山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说明: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在答题卡上作答。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对话英国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记者:您刚刚提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中华文明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文明。您认为中华文明得以长期存续的力量何在?伍德:简而言之,就是《论语》中孔子关于“斯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等)的著名论述。这个理念一直风雨无阻地伴随着中国人,即使有汉末或唐末那样的天下大乱。尽管文化和语言种类繁多,但人们相信汉文化和文明,尤其是作为基石的文字及包含中华价值观的核心文本。记者:杜甫在中国被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您为何认为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呢?伍德:我之所以要说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原因就在于杜甫的作品所涉及的范围极广。其诗作既有关于战争的宏大叙事,也有他在三峡对于人与自然、风景以及宇宙之间关系的思考,还有关于亲情、友情的亲切描述,聚餐、画纸为棋局等生活场景的再现。杜甫广阔的想象力,不仅表现在他写下了“中文最伟大的词语”,而且创造了“中国文化的道德和情感词汇”。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杜甫信奉儒家的仁义道德,这些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运行及人际交往中仍然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我们说,这些因素“使社会运转”。尽管杜甫寂然离世,但他以美妙的语言凝聚了中华文明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一直流传到今天。记者:您认为以杜诗为代表的中国古诗在全球化的今天有何特殊意义?伍德:在我们这个时代,过去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从我们身边退去。但是,人们依然可以在当下的中国寻找中国古代文化的含义。因为在这表面之下,所奔流的依然是所有中国人共同拥有的深深的源泉,其中诗歌就是中华文化得以长期延续的一大源泉。中国有地球上最古老的诗歌传统。《诗经》中最古老的诗歌要早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今天人们依然公认,杜甫的言语从某些角度告诉我们,何为中国人。但杜甫的诗作不仅仅是为中国人而写的——在我们这个动荡的时代,这位生活在8世纪之人的思索、关于友情的主题、唐诗的世俗视野、禅宗的宇宙人文主义,即使是通过翻译,也仍然具有当代意义。因此,随着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我们确实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我们今天追随杜甫当年的足迹并且了解其背后的深意,愈加凸显其重要性。(摘编自《通过杜甫感受中华文明精神特质——对话英国历史学家、制片人、作家迈克尔·伍德》)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精神写照。古代文学史上的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现代文学史上的“鲁、郭、茅、巴、老、曹”等,他们所以赢得后人的尊重,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文明独有的精神特质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含蓄内敛,坚强乐观,渊源有自,历久弥新。在安史之乱中,杜甫与家人离散,在与妻子儿女分别三个年头后,杜甫终于可以去探望妻小,到家里写下著名的《羌村三首》。第一首写道:“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战争年代,死,也许是一种常态,而活着,哪怕苟且偷安,也不容易,反成偶然。夜深人静,这对饱受磨难的老夫老妻,执手相看泪眼,依然感觉像是梦一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简单的十个字,蕴藏着多么深厚的情感。这不正是我们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的生动写照吗?我们的文学艺术,就是在这些平凡的细节描写中,充分展现中国人的美好心灵、崇高情感和不屈性格,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一种力量,并由此得到升华。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高头讲章,在朴素平凡的生活中,苦干实干,勇敢顽强,生动地诠释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用孔子的话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坚强乐观,充满理想。这种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和坚强乐观的民族精神,源于我们的礼乐文明传统,知行合一,家国一体,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魏晋时期王弼解释《周易》说:“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人之文也。”这里强调一个“化”字,上善若水,润物无声,以文化人,以文化天下。它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强调真、善、美的完整统一,而不是刻意追求科学的“真”而忽略人伦的“善”和艺术的“美”。从中国文学作品中不难发现,我们的文化重视个人修养,强调责任意识,倡导奉献精神,坚持合作理念。这种精神特质,与西方文化以利益为核心价值,强调天赋人权,崇尚个人主义,信奉丛林法则有着本质区别。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解决这些时代难题,中华文明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摘编自刘跃进《文学视野中的中华文明精神特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伍德认为中华文明能长期存续,源于中国人始终信守“斯文”,尤其是作为基石的汉文字及包含中华价值观的核心文本。B.杜甫的作品凝聚了中华文明的价值观,这是迈克尔·伍德认为他能超越李白成为中国最伟大诗人的主要原因。C.中华文明独有的精神特质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屈原、李白、曹雪芹、鲁迅等文学家创作出传世佳作的根基。D.鲁迅所谓“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他们就是中国人美好心灵、崇高情感和不屈性格的生动诠释。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现代生活的步伐越来越快,但是我们依然能在当下找到古代文化的含义,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杜甫的诗歌就是最好的证明。B.“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这句话恰恰体现出儒家的仁义道德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运行及人际交往中所具有的以文化人的基础性作用。C.《孔雀东南飞》的结尾以一对鸳鸯相向而鸣象征爱情的永久不渝,将悲剧的题材处理成爱与生命的胜利,这是坚强乐观民族精神的体现。D.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文学艺术给我们带来的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洗礼往往需要通过平凡的细节描写来完成,这就是以小见大的文学力量。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孙犁《荷花淀》中约水生嫂探望丈夫的一个女人说:“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B.茹志娟《百合花》中新媳妇明知道小战士已经牺牲,“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C.沈从文《边城》中翠翠成熟的生命觉得好像缺点什么,于是胡思乱想“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点了灯笼火把去找”。D.关汉卿《窦娥冤》中窦娥对天发誓:“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如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得六出冰花滚似绵。”4.为论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迈克尔·伍德使用了哪些事实性论据,结合原文简要概述。(4分)5.孙犁小说《嘱咐》描写水生在参加战争八年之后回家时的情景。有人曾质疑这种描写过于小气,无法叫西方人理解。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材料二阐述你的理由。(6分)[链接材料]:水生的家在白洋淀边上。黄昏时候,他走到了自己的村边,他的家就住在村边上。他看见房屋并没有烧,街里很安静,这正是人们吃晚饭,准备上门的时候了。他在门口遇见了自己的女人。她正在那里悄悄的关闭那外面的梢门。水生亲热地喊了一声:“你!”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一抽一抽一搭搭地哭了。(节选自孙犁《嘱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大团圆鲁迅赵家遭抢四天后,阿Q在半夜里忽被抓进县城里去了。那时恰是暗夜,一队兵,一队团丁,一队警察,悄悄地到了未庄,乘昏暗围住土谷祠,正对门架好机关枪;然而阿Q不冲出。把总焦急起来了,悬了二十千的赏,才有两个团丁冒了险,逾垣进去,里应外合,一拥而入,将阿Q抓出来;直待擒出祠外,他才有些清醒了。进城已是正午,阿Q被搀进一所破衙门,推在一间小屋里。他下半天便又被抓出栅栏门去了,到得大堂,上面坐着一个满头剃得精光的老头子,下面站着一排兵,两旁又站着十几个长衫人物,他的膝关节立刻自然而然的宽松,便跪了下去了。“你从实招来罢,免得吃苦。招了可以放你。”那光头的老头子看定了阿Q的脸,沉静的清楚的说。“你的同党在那里?”“什么?……”“那一晚打劫赵家的一伙人。”“他们没有来叫我。他们自己搬走了。”阿Q提起来便愤愤。“走到那里去了呢?说出来便放你了。”老头子更和气了。“我不知道,……他们没有来叫我..”老头子使了一个眼色,阿Q便又被抓进栅栏门里了。他第二次抓出栅栏门,是第二天的上午。大堂的情形都照旧。上面仍然坐着光头的老头子,阿Q也仍然下了跪。老头子和气的问道,“你还有什么话说么?”阿Q一想,没有话,便回答说,“没有。”于是一个人拿了一张纸,并一支笔送到阿Q的面前,指着一处地方教他画花押。“我……我……不认得字。”阿Q一把抓住了笔,惶恐而且惭愧的说。“那么,便宜你,画一个圆圈!”阿Q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却只是抖。于是那人替他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气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阿Q正羞愧自己画得不圆,那人却不计较,早已掣了纸笔去,许多人又将他第二次抓进栅栏门。他第二次进了栅栏,倒也并不十分懊恼。他以为人生天地之间,大约本来有时要抓进抓出,有时要在纸上画圆圈的,惟有圈而不圆,却是他“行状”上的一个污点。但不多时也就释然了,他想:孙子才画得很圆的圆圈呢。于是他睡着了。阿Q第三次抓出栅栏门,他到了大堂,上面还坐着照例的光头老头子,阿Q也照例的下了跪。老头子很和气的问道,“你还有什么话么?”阿Q一想,没有话,便回答说,“没有。”许多人忽然给他穿上一件洋布的白背心,上面有些黑字。阿Q被抬上了一辆没有篷的车,这车立刻走动了,前面是一班背着洋炮的兵们和团丁,两旁是许多张着嘴的看客。他突然觉到了:这岂不是去杀头么?他一急,两眼发黑,似乎发昏了。然而他又没有全发昏,他似乎觉得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杀头的。他还认得路,于是有些诧异了:怎么不向着法场走呢?他不知道这是在游街,在示众。但即使知道也一样,他不过便以为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游街要示众罢了。他省悟了,这是绕到法场去的路,这一定是“嚓”的去杀头。他惘惘的向左右看,无意中,却在路旁的人丛中发见了一个吴妈。阿Q忽然很羞愧自己没志气:竟没有唱几句戏。他的思想又仿佛旋风似的在脑里一回旋:《小孤孀上坟》欠堂皇,《龙虎斗》里的“悔不该……”也太乏,还是“手执钢鞭将你打”罢。他同时想将手一扬,才记得这两手原来都捆着,于是“手执钢鞭”也不唱了。“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阿Q在百忙中,“无师自通”的说出半句从来不说的话。“好!!!”从人丛里,便发出豺狼的嗥叫一般的声音来。车子不住的前行,阿Q在喝彩声中,轮转眼睛去看吴妈,似乎伊一向并没有见他,却只是出神的看着兵们背上的洋炮。阿Q于是再看那些喝彩的人们。这些眼睛们似乎连成一气,已经在那里咬他的灵魂。“救命,……”然而阿Q没有说。他早就两眼发黑,耳朵里嗡的一声,觉得全身仿佛微尘似的迸散了。至于舆论,在未庄是无异议,自然都说阿Q坏,被枪毙便是他的坏的证据;不坏又何至于被枪毙呢?而城里的舆论却不佳,他们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节选自《阿Q正传》,有删改)文本二:《阿Q正传》第七幕陈白尘(舞台现出咸亨酒店。是次日夕阳西下时分。)(柜台外站着五位老酒客①: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航船七斤、王胡和小D③。)(航船七斤正在讲述新闻。酒客们热心又似淡漠地倾听着。)七斤……砰的一声枪响,他就倒下去,死了!城里人都稀奇,叫做“枪毙”,这还是第一回!众酒客(似赞赏又似惋惜)哦!……掌柜的你说,有没有杀头好看?七斤城里人都说,没有杀头好看。还说,他游街游了半天,也没唱一句戏,白白地跟了一趟!……众酒客(似表示惋惜又似不满)唉!……七斤他呀,就不该满街嚷嚷造反!我早劝过他!老拱我说哩,他先不该嚷嚷姓赵!阿五真的!他到底姓不姓赵呀?掌柜的谁知道呢?(长长的一声叹息)唉!……(众酒客都以为掌柜的要发表高见,看着他。)掌柜的(取下水牌,用抹布擦去一行字)该死的阿Q,还欠我四十五文酒钱呐!众酒客(似乎表示同情,也都轻轻地叹声)唉!(只有小D一直不吭声。)小D(突然发问)七斤,你先前不是说,阿Q也喊过一声“过了二十年又是一条好汉!”么?七斤是喊过的。可是城里人说,他到底没唱一句戏!小D(独排众议)我看啦,阿Q哥他(走出酒店离开众人)还是一条好汉!……〔小D的神情、姿态都更像阿Q了。)(解说词:“阿Q死了!阿Q虽然没娶过女人,但并不像小尼姑所咒骂的那样断子绝孙了。据我们考据家考证说,阿Q还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有删改)【注】①剧中人物分别是《明天》中的红鼻子老拱和蓝皮阿五、《风波》中的航船七斤、《阿Q正传》中的王胡和小D、《孔乙己》中的掌柜。②原著中小D是一个贫苦雇工,和阿Q打过架后成朋友。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写阿Q被捕的情节,官兵、警察等人全副武装包围土谷祠,悬赏之下方敢进入,把尚未睡醒的阿Q抓了出来,兴师动众的场面十分滑稽。B.文本一中的“老头子”看似“和气”,三次审讯阿Q,都未对他采用刑讯逼供的手段,但却哄骗阿Q签字画押,最终将他送上刑场。C.文本一中阿Q在游街示众的人丛中发现了吴妈,但吴妈只是看着兵们背上的洋炮,有意忽略阿Q,可见吴妈与那些喝彩的人们不同,她对阿Q充满同情。D.文本二整合了《呐喊》不同篇目中的人物,如咸亨酒店的掌柜、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航船七斤等,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众生相,暗示了阿Q的生存环境。7.下列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叙述视角富于变化。阿Q被押上刑车示众前,作者以全知视角叙述阿Q与众人的情形,其后都转向了阿Q一人的限知视角。B.鲁迅笔下的文言词汇常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如“‘行状’上的一个污点”中的“行状”庄词谐用,有着独特的内涵,耐人寻味。C.文本一中阿Q自然“便跪了下去了”“也仍然下了跪”“也照例的下了跪”,反复出现的下跪细节,强化了阿Q身上的奴性特征。D.文本二末尾的“解说词”意味深长,是作者在理解原著精神基础上的再创造,融汇了自己的感悟思考,揭示了作品的时代意义。8.文本一写阿Q想喊“救命,……”,“然而没有说”。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9.文本二最后写“小D的神情、姿态都更像阿Q了”。这样的安排符合鲁迅的原意吗?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6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本一(李)陵字少卿,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甚得名誉。武帝以为有广之风,使将八百骑,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势,不见虏,还。天汉二年,陵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军居两山间,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是时,陵军益急,匈奴骑多,战一日数十合,复伤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射矢且尽,当使精骑射之即破矣。”遂遮道攻陵。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未至鞬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抵山入狭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大息曰:“兵败,死矣!”于是尽斩旌旗,及珍宝埋地中,陵令军士持二升精,一半冰,期至遮虏鄣者相待。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数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节选自《后汉书·李陵传》)文本二: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鸾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注】,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节选自《汉书·苏武传》)【注】春秋时,齐鲁作战,鲁败,割地求和,在齐桓公与鲁庄公订立盟约时,鲁国的武士曹沫手持匕首胁迫齐桓公归还侵占的鲁国土地。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陵泣下A数行B因与C武决D武年E八十余F神爵G二年H病卒。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汉,汉武帝年号。皇帝年号纪年法是古人常用的纪年方式之一。B.引,指带领,与《归去来兮辞》中“引壶觞以自酌”的“引”意思不同。C.校尉,武官名,与《燕歌行》中“校尉羽书飞瀚海”的“校尉”意思相同。D.期,指约定,与《兰亭集序》中“终期于尽”的“期”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陵擅长骑马射箭,爱护他人,谦虚礼让,有着很好的名声,汉武帝认为他有其祖父李广的风范。B.在敌众我寡的情势下,李陵沉重冷静,命所有士兵一起射箭,击退并追击匈奴,杀死匈奴数千人。C.李陵的军队陷入绝境,损失惨重;他与韩延年率众突围,匈奴紧追不舍,韩延年战死,李陵投降。D.在饯别苏武时,李陵向其表明自己原本想以曹沫为榜样,委身诈降,孤身涉险,誓还汉恩的心迹。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2)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14.李陵兵败的客观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动衬静,以犬吠和水声,反衬出山中的宁静,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异曲同工。B.颔联写“不闻钟”暗示道士不在道院,直接表露出诗人的心情变化,为“无人知”“愁”做铺垫。C.颈联中的“挂”字化动为静,既描绘出山泉垂直下落的情状,又能让人感受到碧峰的峭拔高峻。D.全诗写诗人寻访戴天山道士的所见所闻,通篇侧重写景,但写景中蕴含着情感,风格清新自然。16.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心情的变化过程。(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离骚》中称述的事物虽然细小然而意旨却极为博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意义却很深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的自恕自慰之词是,“_____,_____”。(3)唐宋诗词善于通过构筑的“无声”境界,传递出欲诉无言的情怀,营造意蕴深广的审美空间,譬如含有“无声”二字的诗句“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流溢着浓厚的感情,这既是大堰河对她乳儿的纯洁、无私的爱,又是诗人为大堰河唱响的大爱之歌。然而诗人并未以他的一已之爱为满足,《大堰河——我的保姆》不仅仅是献给大堰河的,同时也是献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同时也是这首诗的社会价值之所在。作为大堰河“乳儿”的诗人,把对养育他长大的乳母的那种①_的爱,贯穿于字里行间。大堰河一生辛苦劳作,没有享受到人间的②,把自己全部的爱都投注在乳儿的身上,她对乳儿③的照顾让诗人终身难忘。然而无情的现实粉碎了她对乳儿的“美梦”,死后落得个惨淡萧条的结局。诗人在凸显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性格与她的悲惨命运的同时,文章主题表达出对不合理世界的诅咒及对大堰河的赞美之情。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①②③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句子表达准确流畅。(6分)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人的博大胸怀,既表明了诗歌深化的主题B.这种深化的主题,使诗人的胸怀更显博大C.诗人的博大胸怀,使诗歌的主题得以深化D.这种深化的主题,既表明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中国芯”令人瞩目的成就背后,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嵌入式研发团队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引领者。这支平均年龄32岁的明星团队是“中国芯”崛起的主力军之一。飞腾腾锐D2000正式立项时,主要目标是采用全新工艺从4核心提升到8核心,这对研发团队来说是全新的挑战。340天,他们夜以继日,累计50余次关键技术试验,300多项任务分解,500多个评审问题被攻克,6000多次的代码提交……顺利完成了D2000投产前的“任务清单”。该型号芯片性能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肩,如今,芯片的出货量已突破200万片,创下国产桌面CPU销量新高。随着新一代芯片飞腾腾珑E2000设计完成,又有一批新鲜血液注入团队之中,团队自主创新的奋发精神深深感召着他们。新人田怀旭说:“团队中的前辈是我们最崇拜的人,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成长非常快。”从“缺芯少魂”到与国际并肩,自主创新的拼搏精神在飞腾青年人身上薪火相传。21.本则新闻的第二段使用了一些列数字,请结合具体数字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22.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一篇新闻能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标题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为本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要求: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字。(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观察和联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柳宗元通过郭囊驼养树术的观察,得到“养人术”的认知;苏东坡通过对石钟山的观察,得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认知。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I中报道了飞腾团队在芯片研发领域取得的成就,请你运用观察与联系的思维的方式,谈一谈飞腾团队的成功给青年的成长带来哪些启发,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主要原因”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一“我之所以要说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原因就在于杜甫的作品所涉及的范围极广”可知,迈克尔·伍德认为之所以要说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原因就在于杜甫的作品所涉及的范围极广,而他创造的“中国文化的道德和情感词汇”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2.A(“能在当下找到古代文化的含义,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错误,材料中并没有相关信息说只有中国“独一无二”“在当下找到古代文化的含义”,此信息属于无中生有。)3.D(窦娥这句话所表现出的是坚强不屈的民族性格。根据“简单的十个字,蕴藏着多么深厚的情感。这不正是我们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的生动写照吗”可知,材料二第二段通过杜甫诗歌论证的是文学作品能表现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所以不能作为论据。)4.①《论语》中孔子关于“斯文”的论述,一直伴随着中国人。②杜甫不仅写下了“中文最伟大的词语”,而且创造了“中国文化的道德和情感词汇”。③儒家的仁义道德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运行及人际交往中仍然具有基础性的地位。④中国有地球上最古老的诗歌传统,《诗经》中最古老的诗歌要早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每点1分)5.不同意这种说法。(1分)①这处水生回家探亲的细节描写充分展示出中国人所特有的美好心灵和崇高情感,是中华文明独有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底蕴的真实体现。②这对夫妻虽因战争长期分离,都满含对对方的思念与牵挂,但见面后妻子有千言万语却只用一个“你”字的招呼,蕴藏着极为丰富深厚的情感。③这正是中华民族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的生动写照,是中华人文精神强调人与人和谐共生科学的“真”、人伦的“善”和艺术的“美”的完整统一。(对应文中观点3分,结合材料分析2分)6.C(“她对阿Q充满同情”表述有误。吴妈认识阿Q依旧以看热闹的心情去看阿Q砍头,突出国民的麻木。)7.A(“限知视角”表述有误。依然是全知视角。)8.①面对死亡来临的恐惧,“救命”是阿Q欲图自救的本能使然,这符合客观事实;“然而没有说”留下想象的空间,激发读者思考。②暗含阿Q即使喊出“救命”,也无济于事,体现了鲁迅对麻木愚昧的国民性的思考。(每点2分。若第①点答到“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复杂心理。‘救命’真实地反映了阿Q大难临头时的恐惧心理,省略的内容含蓄地表达了阿Q对看客的不抱希望”亦可;第②点答到“体现了鲁迅对麻木、冷漠看客的批评”亦可。)9.符合。①身份相同。两人都是短工。②行为相同。原著中阿Q与小D两次“狭路相逢”时,小D与阿Q在言行上一样。③精神相同。小D身上也体现了“精神胜利法”。不符合。①原著中两人两次“狭路相逢”,作为对立面出现。②阿Q、小D姓名具有符号性,小D是剪了辫子的阿Q。③话剧是剧作家的再创作,不同时代中有不同思考,不需要也不可能完全等同原作。(每点2分。两种观点同等赋分。若“符合”理由中第③点答到“小D和阿Q身上都表现出麻木、愚昧的国民性”亦可。)10.BDF【解析】“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11.C【解析】《燕歌行》中的“校尉”泛指统帅。B项,《归去来兮辞》中的引,指举起。D项,《兰亭集序》中的期,指到。12.B【解析】“命所有士兵一起射箭”错误。根据文本一“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可知,李陵对作战士兵进行分工,前行持戟和盾,后行射箭。13.(1)单于截断汉军后路,(指挥匈奴兵卒)就山势下投垒石,汉军士兵多数死去,不能前进。(遮:截断,垒石:投垒石,各1分,句意2分)(2)即使是古代史书所记载的事迹,图画所描绘的人物,用什么超过您!(所载:记载的事迹,何以:用什么,各1分,句意2分。)14.①敌众陵寡,伤亡惨重。②军候叛变,武器皆尽。③没有救援,被断归路。(每点1分)【参考译文】文本一:李陵,字少卿,善于骑马射箭,爱护关心他人,对部下谦让,很有好名声。汉武帝认为他有李广的风范,命他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匈奴领地二千多里,经过居延地区察看了地形,不见匈奴,返回。天汉二年,李陵率领五千步兵从居延出发,到浚稽山(扎营),与单于遭遇,匈奴足有三万多骑兵包围了李陵军队。(李陵)军队处于两山之间,李陵领兵出营外排列战阵,前行拿戟、盾牌,后行拿弓弩,下令说:“听到击鼓声就进攻,听到鸣金声就停止。”匈奴见汉军人少,径直向前扑向汉军营垒,李陵(挥师)格斗攻城,千弩齐发,(敌兵)应弦而倒。匈奴军败退上山,汉军追击,杀死数千敌兵。单于大惊,召集左右步兵、骑兵八万多人攻击李陵。此时,李陵军的处境更加凶险,匈奴骑兵多,一日交战数十回合,(汉军)又杀伤匈奴两千余人。匈奴作战不利,打算撤兵离去,正遇李陵军军候管敢被校尉欺辱,逃降匈奴,一一说出(汉军实情):“李陵军无后援,箭矢也即将用尽,应当派遣精锐骑兵用弓箭射杀他们,可立即击破。”(单于)于是派兵截断汉军的道路,猛攻李陵。李陵的军队处于山谷中,匈奴的军队在山上,(匈奴的军队)从四面射箭,箭如雨下。汉军向南退却,尚未到达鞮汗山,一天五十万支箭用尽,立即放弃辎重车辆退兵。士兵还有三千余人,只能砍下车的辐条拿在手中(当作武器),到达鞮汗山退入峡谷之中。单于截断汉军后路,(指挥匈奴兵卒)就山势下投垒石,汉军士兵多数死去,不能前进。黄昏以后,李陵独自一人身穿便服走出大营,制止左右随从说:“不要跟随我,大丈夫一人去生擒单于就可以了!”过了很久,李陵返回来,叹息着说:“兵败,就死吧!”于是将所有的旌旗全部砍倒,与珍宝一起埋入地下,李陵命将士每人身带两升干粮,一片冰,约定到遮虏鄣等待。李陵与韩延年都跨上战马,十几名壮士跟随。匈奴几千名骑兵追击,韩延年战死。李陵说道:“(我)已无面目报答陛下!”于是投降。文本二:这时,李陵摆设酒筵向苏武祝贺,说:“今天您回去,美名传颂于匈奴,功绩显扬于汉朝,即使是古代史书所记载的事迹,图画所描绘的人物,用什么超过您!我李陵虽然无能何胆小,假如汉朝姑且宽恕我的罪过,保全我的老母,使我能实现在奇耻大辱下积蓄已久的志愿,活着像曹沫那样寻找机会立功赎罪,这是我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记的。算了吧!让您了解我的心罢了。你我各处异国,这一别就永远隔绝了!”李陵泪下纵横,于是同苏武诀别。苏武终年八十多岁,于宣帝神爵二年病逝。15.B【解析】颔联虽写“不闻钟”,但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诗人的心情变化”;“不闻钟”确实暗示道士不在道院,与尾联“愁”相关,却没有为“无人知”做铺垫。16.①前往深山寻访道士的愉悦:流水淙淙,犬吠隐隐,桃花带露,清新优美的景物烘托诗人的愉悦。②对道士清新高雅的居住环境的欣赏(或“沉醉自然美景的闲适”):绿竹苍翠,飞泉挂壁,诗人游目四顾,沉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