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小贴士(文)_第1页
高中数学小贴士(文)_第2页
高中数学小贴士(文)_第3页
高中数学小贴士(文)_第4页
高中数学小贴士(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数学(文)“小贴土”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

1.常见几种集合的运算

1)元素型:如加={x|0WxW3,xeZ},N={—1,0,1}则McN=

2)不等式型:如4={幻J1>。],求“交、并集”时,应借助“数轴”

3)方程的根:如4={*|%2-2%—3=0}={-1,3}

4)函数型:如—={%及=108(,(%-1)}={%|%>1}是指函数的定义域;

而8={y|y=log"(x-l),x>l}={y|yeR}是指函数的值域;

5)二维型:如4={(九,历|¥+'—1=0},8={(龙,);)[2苫-^+1=0}

x+y—1=0

其Ac5是求《’的解

1x—y+\=0

6)韦恩图:只需观察阴影部分是否有在集合中,有就是取其集合,

没有取其补集最后取它们的交集如

2.集合的子集个数

若集合A中有n个元素,则A有2"个子集,有2"—1个真子集

3.若集合B为已知,当AqB时则别忘了A=0时的情形;

4.ACB=AQAQB,AUB=A^>BeA

5.简易逻辑

1)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同真假,否命题与逆命题同真假;

2)注意否命题是题设与结论都否定,命题的否定(「〃)只否定结论;

3)“量词的否定”定式:把V0)改于V),然后再否定逗号后的语句。

第二章函数与导数

一.函数

1.y是否是x的函数要会从解析式和图象上判断,记住“每一个的x值有且只有一个y的

值与之对应”。

2.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别忘了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记住几个常成类型函数的定义域:

@y=----,{XWR|XH1}:②6=Jx—l,{x|x?l}:

x—1

③y=a'T,{x|xeR};④y=k)g“(x-l),{jc|x〉l};⑤y=(九-1)°,{尤|x/l}

2)值域:几个常见函数求值域的方法

I.二次函数:y=o?+bx+c(awO)求闭区间上的值域。实事上有些“指数

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也常用到此模型求值域。(以a>0为例)

2

2,,,、2,廿,b,b-4ac

y=CDC+〃X+C=a(x-h)+k,其中h=----,k=--------;

2a4。

i.当"<加时,有7mm(〃2)"侬(〃);

ii.当〃€[孙〃]时:源(3=左,&(加)或篇x(〃);

iii.当/?>〃时,fmin(n),fn,ax(m)

如“已知y(x)=x2-2ar+3,xe[-2,3],求当a分别为-4,1,4时的值域;”

II.指数函数y=a*>0和对数函数>=1(峪,工€双。>0且。,1)利用其单调性。

III.三角函数:xeR时:y=sin(a)x+9),y=cos(a)x+8)的值域都为

特别对求〉=sin(3x+9),xw[a,切时的值域,则

由xw[a,£]得0x+9€[,],所以sin(<wx+9)e[,]

IV.三次函数在闭区间[加,〃]上的值域,应先求导后求出极值,再与/(/”),/(〃)进行比较

V.其它如:/(x)=l+L/(x)=e'+x,/(x)=lnx+3x型,求其在闭区间上的值域,也

x

应先求导后利用单调性或先求极值再求最值。

3)单调性

除了三角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外,其它函数多用求导法求其单调区间,

注意一定要先求函数的定义域。

4)奇偶性

⑴判断一个函数的奇偶性,应先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⑵已知含参数的奇偶性,求参数:如f(x)=a一一二是奇函数,则。=可利用特殊值;

2,+1

当函数为奇函数时,且x=0有意义,则必有/(0)=0;若可利用/(1)+/(-1)=0;

而函数为偶函时,则可由/(1)=/(一1)求得。;

⑶奇函数的单调性在y轴的两侧是相同的,而偶函数的单调性则相反。

5)周期:

若/(x+T)=/(X),则称T为函数/(X)的一个周期;

当/(x+T)=—/(x)或/(x+T)=」一时,函数/(x)的周期为2T;

/(幻

6)对于一些对数、指数、基函数之间比较大小,常与0和1进行比较;

记住:对于log“。以区间(0,1)和(1,+8)划分,当在同一区间有log“8>0,

不同区间有log”。<0;另l=log",0=logal,〃=log""(数化为对数)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都可类比于实数的数的四则运算:如相加时,正(负)数加

正(负)数还是正(负)数;相乘时,同号得正,异与得负。

7)要能大至的画出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图象;

8)函数/(x)在闭区间出,切上是否有零点:

⑴当/(。)口/(与<0时,则函数/(x)在闭区间期,切上存在零点(不唯一),当函数/(x)

在闭区间切上为单调函数时,存在唯一零点;

当/(0口/(切>0时,则函数/(x)在闭区间句上可能有零点;

⑵应关注函数零点、方程的根、两函数的图象交点三者之间的联系:

如方程lgx+x=3的解所在区间为:

A.(0,1)B.(1,2)C.(2,3)D.(3,+<x>)

方法一:等价函数/(x)=lgx+x-3的零点约在()区间;

方法二:等价函数y=lgx与y=3-x的交点约在()

特别是求函数/(尤)=lgx+x—3的零点个数时,常利用画出两函数y=lgx与

y=3-x的图象,观察其交点的个数

9)恒成立问题

①函数/(幻="2-2"+3>(<)0恒成立时:

别忘了i。)a=0时是否成立;

,a>0[a<0

ii.)当4/0时有《(《)

□<o[a<o

②函数/(尤)=/-2以¥+3<0在尤e上恒成立,

由图象知有兴趣的同学可考虑/(x)>0的情形;

[7(1)<0

③函数/(x)=2x3+x2-ax>0(<0)在xe[1,3](正区间)时恒成立:

由上得aW2*2+龙恒成立,此时只需求g(x)=2/+尤的最小值;(a+x恒成

立,此时只需求g(x)=2/+x的最大值)

二、导数

遇到求极值、单调区间(三次函数、含“Inx”、“靖”等)切线的斜率等问题,不管会

不会,先求导。求导前要先求定义域;

(1)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X)在x=的的导数就是在点(几,/(凡))处的切线的

斜率即k=切点(儿,/(毛))既在曲线上,又在切线上。

如曲线在点(%,/(毛))处的切线方程为3x—4y+6=0则有:f\xj=k=-

4

和凯+4/(凡)+6=0

(2)函数/(x)在x=a有极值,贝ij必有.尸⑷=0;而/"(。)=0时,a为函数/(x)

的驻点、为导函数f(x)的零点,但不一定是极值点;

(3)若函数/(x)(设xeR)的单调递增区间是(“M,则x=a,九=匕为函数的极值点;

(4)导数的应用题中,若在区间[a,句内只有一个极值点儿,则/(工)就是其最值。

(5)可导函数/(X)在区间(。力)为增函数是f(x)>0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即

f\x)>0则/(x)为增函数,反之不成立;如/(x)=%3

可导函数/(x)在区间(a,加为增函数是f0)20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如/(x)=l

第三章、直线和方程

1、三种角的范围:

(1)倾斜角a:OYa<180°;

(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a:0°<a<90°;

(3)两向量的夹角a:0"<a<180°;

2.斜率k与倾斜角a:k-tana

(1)当ae(0",9(T)时,k>Q;且人随着角。的增大而增大;

当aw(90°,180°)时,k<0;且左随着角a的增大而增大;

(2)由"的范围求人的范围时,应将a分为锐角和钝角两种情况;

由k的范围求a的范围时,应将人分为女>0和攵<0两种情况;

(3)过4七,x),B(x,,%)两点的直线斜率kAB=五』;

(4)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k入+k反=0;

3.直线的方程:

1.设点斜式y-y。=%(工一々)时,一定要考虑我是否存在;

不斜率上不存在时,则过点P(a,。)的直线方程为x=a;

2.设截距式2+2=1时,应注意此直线不过原点;

ab

而当一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时,别忘了直线过原点的情形即设^=依;

要求截距,在直线方程中,可分别令尤=0求y,令y=0求x;

3.与已知直线Ar+By+C=0平行的直线方程可设为:Ax+By+%=0;

与已知直线Ar+8y+C=0垂直的直线方程可设为:以一Ay+/l=0:

4.点产(工,为)到直线Ar+3),+C=0的距离公式:dJ与+的。+口;

yjA2+B2

第四章圆的方程

标准方程:(尤—a)2+(y—b)2=/;圆心(氏加,半径「;

一般方程:x2+y2+Dx+Ey+F^Q(D2+E2-4F>0),

同,、/。4_VD2+£2-4F

圆心(一耳,一耳),r=--------------

1.求圆的方程有代数法和几何法:

代数法:设标准式或一般式,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字母;

几何法:根据一些条件直接求出。力,「;

2.注:①当圆心在一直线上时,常设圆心坐标;

②弦的中垂线必过圆心;

③当圆(设圆心为(。/))与x轴相切时,有rgb|;当圆与y轴相切时,有r=|a|;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相切时,应考虑用到以下两点:

①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半径;

②过圆心与切点的直线与切线垂直;

(2)直线与圆相交时,应考虑:r2=J2+(^)2,其中d为弦心距,a为弦长;

(3)弦长的求法:

①几何示,利用/=筋+(号2;

2

②代数法:设直线圆相交于4%,弘),8(&,%)两点,将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联立消y

则AB|=Vl+k~|x,—Xj|,其中k为直线斜率,|超—1=J(X[+%2)——4%々;

⑷两圆的位置关系

①当两圆相切时,应用圆心距与两半径的关系;

②过两圆的交点的圆系方程可设为:

2222

(x+y+Dtx+Ety+FJ+/L(x+y+D2x+E2y+F2)=0(2-1)

③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令上式彳=-1即可;

⑹最值问题:①圆0上一点与圆外一点P的最小距离为|P01—r,最大距离为|P01+r;

②圆上一点与之相离直线的最小距离为d-r,最大为d+r(d为圆心到直线距离)

③过圆O内一点P的最短弦即为与0P垂直的弦;最长弦为过0P的直径;

第五章圆锥曲线

1.椭圆:(以x型为例)靛十瓦=1(4>方>0)

⑴定义:在平面内动点P满足:\PF.\+\PF2\=2a>\F,F2\=2C;其中耳,鸟为定点;

(2)长轴为2a,短轴为2匕,焦距是2c;别忘了有/=/+。2

(3)范围:x&[-a,a],ye[-b,b];

(4)P为椭圆上一点,当P在短轴端点时,/大尸工最大;

(5)若c已知时;常设椭圆方程为=+二J=1;

a~a~-c~

r2v2

2..双曲线:(以光型为例)=一4=1(。>0,。>0)

a-b~

⑴定义:在平面内动点P满足:—IP"||=2a<|耳用]=2c;

(2)实轴为2a,虚轴为2〃,焦距是2c;别忘了有c2=a2+b\

(3)渐近线方程:尤型:y=±2%;y型:y=±-x-,

ah

xy1

①已知双曲线方程2=i求渐近线方程只需令二-与=o;

a'ab"

②若已知一条渐近线方程为3+孙=0(或y=-x),则可设双曲线方程为

n

(nvc)2-(〃»=4;

③与已知双曲线方程乌-5=1共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可设为5=4;

a~bab

3.椭圆、双曲线中的共性:

⑴若P为曲线上一点,耳,鸟为其焦点,当尸GJ.P招时,则

222

①椭圆:利用(|PF]\+\PF21)=1PFyI+2\PF]\\PF2\+\PF21和|「耳|+|PF2\=2a

得:4a2=4c2+21^^11^|

2

②双曲线:(\PF,\-\PF21)=|P£6-2\PFi\\PF2\+\PF2『和|尸用一|P瑞||=2a

22

得:4a=4c-2\PFt\\PF2\

③若求得是点P的坐标则可利用而匹=0;

(2)当NFFF?为一特殊角(如60°)时,可想到用余弦定理;

4.抛物线:首先应想到是否是标准式,以=2px(〃>0)为例:

(1)焦点坐标(4,0),准线方程:X=一旦;

22

(2)当P(Xo,y°)为抛物线上一点时,常用至“尸产|=玉,+4:

(3)若AB为过焦点的弦,设A(x,x),8(无2,必),则:

①|A8|=X[+々+P,特别当AB_Lx轴时,有|A8|=2〃;②玉。马=(-,乂,必=~P2

(4)直线与圆锥曲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时:

①通常设直线方程(注意女的存在性),且设A(%,y),B(X2,%),然后将直线方程与曲

线方程联立,消去y,求出x+尤2,工厂*2等;

②中点弦问题:(求以M(x0,*)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方程)

方法一:利用①中的方法;

方法二:利用点差法:设直线与曲线相交于4(3,)1),3(%,为),分别代入曲线方程

后,再相减;

方法三:设A(%y),因M为AB中点,故8(2%-乂2为一丁)分分别代入曲线方程

22

后,再相减即为所求直线方程。如求以椭圆工+&=1内的点为中点的弦所

164

在直线方程。

第六章空间几何

一.直观图和三视图

1.直观图

原图T直观图

两坐标轴互相垂直45°(或135°)

与x轴平行的长度不变,与y轴平行的长度减半

面积:S原=2>/^S直观图

2.三视图

正视图Q侧视图1。求简单几何体体积时,

俯视图面积即为几何体底

同高面积,正(侧)视图高即为几何体高

,同宽

俯视图

二.线面平行、线面垂直

1.线面平行的证法:

/口〃7

平行四边形

线线平行n线面平行,laab=>/口a

三角形中位线

mua

Ica八

面面平行=>线面平行,c=>/口万

2.线线平行

/□a

线面平行=>线线平行,is,=>/口加

ac\(3=m

3.线面垂直

/±m,/±7?

⑴线线垂直二>线面垂直,m,naa>=>/!«;

mon—A

a1/3

⑵面面垂直n线面垂直,acB=m

/ua,/_L"z

4.面面垂直

Ila)八

线面垂直=面面垂直,\-=>aLp;

/u0

注:1./Da时,/与a内的任一条直线并不都平行;

/_La时,/与a内的任一条直线都垂直;

2.a口用时,a内的任一条直线都与平面£平行;

时,a内的直线不一定会与平面尸垂直;

四浜它

1.长方体的对角线长:l^yja2+b2+c2;特别正方体时,1=瓜;

2.正方体的内切球:2R=a;

正方体的外接球:2R=l;

3.异面直线所面的角,应将两直线平移成相交,得到一个三角形后,常利用余弦定理;

4.求点到面的距离,常利用三棱锥的体积相等求高;

5.当已知中有面面垂直时,常在其中一个面中找出(或作出)与交线垂直的线,进而得

到线面垂直;

6.当某一面是矩形(特别是正方形),出现了一条对角线,此时多把另一条对角线也连

结。

7.应把几何体中某一面上的图形,多在草稿上还原。有助于直观理解。

8.有三条棱互相垂直的锥体,或有三个面两两垂直的锥体,常将它们转化到长方体(或正方

体中研究);如

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且侧棱长均为百,则其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第七章一元二次不等式、线性规划

1.一元二次不等式

(1)选择题中判断大小,常用特殊值;

(2)x>0时,xH—22;尤<0时,xH—W—2;

XX

变形:x,a,beR+,则+

x

⑶a,bwR,ab<(----)2,ab<-------;

22

1y

(4)利用“1":如“移>0,%+y=l,则一+』的最小值是;

y%

91

又-+-=1,则x+y的最小值是

y%

2.线性规划: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⑴求z=ax+力的最值,可将方程组两两联立求交点,代入求z(验证点是否在区域内);

(2)求z=)的最值,几何意义为区域内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的范围;

X

(3)求z=/+y2的最值,几何意义为区域内的点与原点的距离的干方;

(4)求区域内整点的个数:先利用的范围,再结合第三个不等式找出整点;(等差数列)

第八章三角函数

1.定义:若点P(x,y)为角a终边上一点,则正=信+/有:

yx,y

sina--,cosa=—,tan(7=—;

rrx

特别P(x,y)为单位圆上一点时,sina-y,cosa=x,tana=—

x

(由此可知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

注意:sina>0是角a第一象限或第二象限角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2.同角公式:

sinoc

sin2a+cos2a=l,sina=cosa-tana(或tana=-----)利用公式有:

cosa

(1)若已知tana的值,求“含sina,cosa的子的值”时,常化为tana求值;

(2)"sina+cosa","sina-cosa","sina-cosa"(或sin2a)三者知一可求二;

方法是利用“(sina+cosa)2,(sina-cosa)2"

(3)诱导公式(三角函数的化简

"第二象限:%-a(正弦不变)

化角为正t化角为0.口360°t化角为锐角・第三象限:%+a(正切不变)

第四象限:2ma(余弦不变)

(余弦不变)都不变

4.和差公式

正弦:同号不同名Sa士.=S°C夕土C.S二

余弦:同名不同号

Q土夕=CQC.+saSp

/,。、tana±tanA

正切:tan(a±^)=------------j;

1+tana•tanp

变式:tan(a+£)=tana+tan/3+tan(a+£)•tana•tan/3

会懂得拆角,常见的有:2a=(a+£)—(a—£),a=(a+/3)-/3;

如tan(a+Z?)———,tan(4—)———,则tan(ad—)——;

5444

5.二倍角公式

12

sin2cr=2sina-cosa,sina-cosa=—sin2a;1±sinla=(sina±cosa);

cosla-cos2a—sin2a=2cos2a-1=l-2sin2a;

cos2a+1.1-cos2a

cos2a-------------,sin*2a=------------

22

6.性质

y=asina+bcosa=y/a2+b2sin(a±(p)其中a>O,b>O,tan9=2,o<9<X;

a2

对求周期、对称性、单调区间等问题一定要化成上式后再研究;

1.周期:正、余弦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同为2%,正切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乃;

2.对称性:

若x=a能使sin(a)x+p)(或cos(a)x+夕))的值为0,则其图象关于点(a,0)中心对称;

若使sin(0x+p)(或cos(<yx+p))的值为1或-1,则其图象关于直线尤=a对称:

3.单调区间

求三角函数y=Asin(5+°)+/2的单调区间,应抓住整体性,把“烟+9”看作

冗jr

一个整体;如要求单调递增区间,则-1+2左〃43:+9<1+2左乃,左€2,从中解

出x;若求的是区间[a,切上的递增区间,则只需令%二••—1,0,1…,从中找出含于

[a,内的区间。

4.最值

(1)二次函数模型:如y=(sinx-2)2+],此时应注意sinx的取值范围。

(2)化为y=Asin(s+0)+Z?型

①若XGR,则sin(wx+8)£:

②若工£[。,/?],则有〃*+夕£[G。+夕,@6+勿

.•.sin(0x+8)e[,],此时应先关注[,]中是否含有猴,若有则最大值为1;同样,

TT37r

再看[,]中是否含有一生(或二),若有则最小值为-1:若没有,则可比较两端点的值,

22

大则大,小则小。

5.图象(五点做图法0

a)x+(p0兀兀3万2%

2T

X

010-10

sin(@r+8)

解三角形

cihc

1.正弦定理:——=——=——=2R,由正弦定理有:一定要指出在DABC中

sinAsinBsinC

①正弦值与边可互化;

⑵要有“一对已知”“对边和对角”才能用正弦定理;

③注意大边对大角;

»2.22

2.余弦定理:a2-b2+c2-2bccosA;cosA=—————;

2bc

已知中若了出现边的平方或边相乘常用余弦定理;

3.面积公式:S=—absinC=—bcsmA=—acsinB

222

平面向量

1.两向量相等:有两层含义:a与B方向相同和

2.向量的运算不满足乘法的结合律:Q而

3.=q.加=0;

向量加在a上的投影:历|•cos<a,B>或上5;

4.

5.①与向量Z共线的单位向量:7=乌;

②与向量々垂直的单位向量7:利用H=o和由=1;

6.向量式坐标式

两向量相乘ab-\a\\b\cos<a,b>ab-xxx2+送》2

两向量平行cos<a,/?>=±l王必=尤2y

两向量垂直cos<a,b>=0%々+必必=°

7.。与B为不共线向量,要知道a+aa-瓦的意义;

第九章数列

1.等差数列伍“}与等比数列{〃,}的类比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b.=b\qi

(1).通项公式:an=aA+(H-1)J

a„=am+(n-m)db“=b,,「q

na[,<7=1

⑵.前〃项和:s“=吆3=叫+的5

d;S“=

22

(3)重要性质:①若m,n,p,qeN*且m+n=p+q则

b“「b”=bpbq

若m+n=2p(或成等差数列,粼,勺,,々)则

aa2a

in+„=P

②S,,S2„-5,“,53,”一52”,仍是等差数列;5,“52,”一5,”,53”「%„仍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的通项

⑴公式法

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时,则只需利用通项公式求出册与"(或q);

如:已知数列等差数列{%},4=1,%=-5求通项%;

⑵定义法

利用4+「a“=d(d是常数)知数列是等差数列;

利用如=q(q是常数)知数列是等比数列;

如{6,}是正数组成的数列,q=1,且点(瓦,4川)(〃eN*)在函数y=/+l的图象上,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③含S,,型

利用:〃=1时,4=S];2时,an=Sn-Sn_};

如数列{4},有S,,=—ga“+l,其中S“为其前〃项和,求数列{6,}的通项公式;

变形:已知数列{4},满足G+2%+224+…+2"-%"=8〃,对任意的〃eN*都成立,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④含。,用,见等

常通过化简为:i)an+t-an=c〃(用累加法)求出通项;

ii)由an+2-«„+1=cm.-4)得数列{«„+|-a,,}为等比数列;

或由a„+]-c=-c)得数列[4-c}为等比数列:

如:已知数列{〃〃},满足q=1,。2=3,。〃+2=3。〃+]-2%(〃£N*)

⑴证明:数列{4+1一〃〃}为等比数歹!J;

(2)求数列{4}的通项公式;

3.数列的求和

⑴等差数列的求和:①S"="(4;*=”"\+n=p+q;

特别当项数〃为奇数项时,

Sn=n-a/z+1(中间项);

~2~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