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李清照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学生能够理解词中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词的大意,并描绘出词中所描绘的场景。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合作探究、赏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内容和意境。借助图画、配乐等手段,帮助学生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受词人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以及词中流露出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教学目标01020304导入新课初读感知细读品析拓展总结目录一、导入新课

词人介绍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去世。李清照所作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艺术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作品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集》《漱玉词》。今有《李清照集》辑本。写作背景一、创作时间

这首词较为可信的创作时间,是在李清照到达汴京(今河南开封)之后,但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生活相对安逸,有着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回忆和怀念过去的时光,尤其是对少时游玩情形的回忆,那些场景在她的脑海中一再出现,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二、个人情感

李清照在这段时期,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她通过回忆少时游玩溪亭、沉醉忘归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这种情感在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三、生活环境

李清照身居闺中,生活环境相对封闭,但这也为她提供了静心创作的机会。她可以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通过诗词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这种生活环境对她的创作风格和题材选择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四、文学背景

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诗词创作繁荣兴旺。李清照作为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创作不仅受到了当时文学环境的影响,也体现了宋代文学的特色和风格。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就是她在这样的文学背景下创作出来的佳作之一。二、初读感知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代]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理解词意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溪亭临水的亭台。日暮:黄昏时候。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兴尽:尽了兴致。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回舟:乘船而回。误入:不小心进入。藕花:荷花。争渡:奋力把船划出去。惊:惊动。起:飞起来。一滩:一群。鸥鹭:这里泛指水鸟。注释想象画面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常常忆起,那日溪边的小亭,夕阳温柔地洒落,天边渐渐染上暮色。我沉浸在那份宁静与美好之中,心中满是欢愉,竟至忘却了归家的路途。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尽兴游玩至夜幕低垂,我方才依依不舍地踏上归途,驾一叶扁舟,悠然穿梭于水面。不料,沉醉于四周的景致,小船竟悄然驶入了荷花深处,一片碧绿与粉嫩交织的梦幻世界。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我慌忙划动船桨,试图寻得出路,“争渡,争渡”,水声与心声交织在一起,急切而清脆。这突如其来的动作,惊扰了栖息于岸边的鸥鹭,它们振翅高飞,划破宁静的夜空,留下一串串清脆的鸣叫声,和那一滩被惊起的涟漪,荡漾开去,渐渐消散在无尽的夜色之中。三、细读品析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词中开篇“常记溪亭日暮”,便直接点出了时间和地点,即词人常常回忆起的那个溪边的小亭子,以及那天的日暮时分。这简单的七个字,不仅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也透露出词人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

接着,“沉醉不知归路”,词人用“沉醉”二字,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状态。她或许是因为眼前的美景而陶醉,或许是因为与友人的欢聚而心醉,以至于忘记了回家的路。这种忘我的境界,正是词人对自由、对快乐生活的极致追求。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词人的行动轨迹和心情变化。她在尽兴游玩之后,天色已晚,于是驾着小船回家。然而,由于太过沉醉于周围的景色,她竟然误入了荷花丛中。这里的“误入”二字,既写出了词人的意外之喜,也展现了她与自然的亲密无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最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词人为了摆脱困境,急忙划船想要离开荷花丛。然而,由于动作急促,她惊起了栖息在岸边的一群鸥鹭。这一场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也透露出词人内心的惊喜与激动。

同时,“争渡,争渡”这是词中最明显的叠词运用。通过重复“争渡”二字,不仅加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还生动地描绘了词人急于从荷花丛中摆脱出来的情景。这种急促、紧迫的语调,让读者仿佛能听到词人划桨的声音,看到她急切的神情,从而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词人当时的情感状态。语言平白如话:词作语言自然流畅,不施粉饰,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意境深远:通过简单的意象和情节描绘,营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使读者在品味词句的同时感受到词人内心的情感世界。情感真挚:词作中充满了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之情,情感真挚动人。词作特色品析语言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作者在词中不是流水账式地写她如何去,如何到家,在那里怎么玩,只在字里行间把经过作了交代。作者也并没有写“我玩得多么高兴呀”之类,而只用了“常记”、“沉醉”、“兴尽”、“晚”几个字,就把她游赏的欢快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善于剪裁,仅仅截取了醉归途中、误入荷塘、惊飞水鸟这个“镜头”,稍加点染,就写出了她这次郊游中不同一般、最难以忘怀之处,使读者不仅如临其境,也如闻其声。总之,这首小词,虽然并无深意,但写得简练、生动而传神,今天读来,还是引人入胜的。另外,一个有文化的女子,到郊野游玩,还喝得大醉,这在今天也是不多见的,在封建礼教重压之下的宋代,那就更为稀罕了。这也表现了李清照性格中任情豪放、不受拘束的一个方面。四、拓展总结

如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溪亭日暮”的场景?

当夕阳如同一位羞涩的画家,轻轻地将天际染成了温柔的橘红与淡紫交织的画卷时,一幅宁静而悠远的“溪亭日暮”便悄然展现在眼前。

溪水,那是一条细语绵绵的银带,在日暮的余晖下闪烁着点点金光,仿佛是大自然最精致的项链,轻轻环绕在翠绿的山峦之间。水面上,偶尔有几片落叶悠然飘落,它们旋转、跳跃,最终与水面那层细腻的金色波光融为一体,演绎着属于它们自己的舞蹈。

溪边,一座古朴的亭子静静伫立,仿佛是时间的守护者,见证了无数日升月落、云卷云舒。亭子的飞檐翘角上,夕阳的余晖如同细碎的琉璃,闪烁着温暖而柔和的光芒。亭内,或许空无一人,但那份宁静与和谐,却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驻足,让心灵得到片刻的休憩与安宁。

此刻的“溪亭日暮”,就像是一首悠扬的古筝曲,缓缓流淌在每个人的心田。它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与喧嚣,只想沉浸在这份宁静与美好之中,让心灵得到真正的释放与洗涤。在这里,时间仿佛变得缓慢而悠长,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于这份难以言喻的诗意与远方。分析“沉醉不知归路”一句中“沉醉”二字的含义,并探讨其背后的情感内涵。

“沉醉”不仅指词人因饮酒而醉,更指她沉浸在溪亭周围的美丽景色和欢愉氛围中,忘却了回归的路途。这背后体现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解释“误入藕花深处”一句的意象,并探讨其在词中的作用。意象解释:“误入藕花深处”描绘的是词人在游玩过程中,不知不觉间(或由于醉意,或由于沉醉于美景)偏离了原本的路径,而进入了一片茂盛的荷花丛中。这里的“藕花”即荷花,荷花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常常象征着高洁、清雅和纯洁之美。而“深处”则进一步强调了词人进入的是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自然野趣的秘境。作用:①营造意境:这一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为全词营造了一个清新脱俗、宁静致远的意境。荷花丛中的“深处”,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上的概念,更是一个心灵上的避风港,让词人在其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与自由。②推动情节发展:在此之前,词人是在溪亭中饮酒赏景,享受着欢愉的时光;而在此之后,词人则因为迷路而焦急地划船寻找出路,最终“惊起一滩鸥鹭”。这一转折使得词作的情节更加曲折有致,引人入胜。③增强艺术效果:“误入藕花深处”一句在语言上简洁明快,却意蕴深远。通过“误入”二字的巧妙运用,既表现了词人的意外之喜(对荷花美景的意外发现),又暗示了人生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同时,“藕花深处”的意象也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视觉冲击力,使得词作在艺术效果上更加生动传神。

本词的情感基调是欢快而略带焦急的。词中通过描绘词人游玩溪亭的情景和内心感受,展现了她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误入藕花深处”和“争渡,争渡”等情节也暗示了人生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使得词作在欢快之余又带有一定的哲理意味。其主题思想可以概括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人生不确定性的思考。概括本词的情感基调,并探讨其主题思想。总结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一首经典词作,通过描绘词人游玩溪亭的情景和内心感受,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词作语言平白如话、意境深远、情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