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1页
南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2页
南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3页
南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4页
南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秋期期末质量评估检测试题卷七年级历史一、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1分,共20分)1.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要培养的重要核心素养,请根据提示语“距今约170万年”、“门齿化石、”“粗糙的石器”、“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判断描述的人类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 B.蓝田人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是我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他们会打制石器,知道用天然火,采集和狩猎。因此根据材料“距今约170万年”、“门齿化石、”“粗糙的石器”、“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等信息可知是元谋人遗址,A项正确;蓝田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前到115万年前。蓝田人是中国的直立人化石。因1964年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故命名为“蓝田人”。通常称作蓝田猿人,生活的时代是更新世中期、旧石器时代早期,排除B项;北京人生活于距今70--20万年前,北京人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比较完整的人类骨骼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丰富、材料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排除C项;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而其中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排除D项。故选A项。2.下列图片内容共同反映了()A.原始农业的发展 B.人类进入铁器时代C使用磨制工具 D.掌握制陶技术【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石镰可以用来收割庄稼,发现的“野大豆”、出土的水稻种子都是原始农业生产发展的有力证据,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铁器,排除B项;只有石镰可以证明使用磨制工具,排除C项;本项与图片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3.传说炎帝教民开垦种植,制作生产工具,还制作陶器。西安半坡、河南仰韶等遗址发现的大量的彩陶,如尖底瓶、陶罐等,充分证明当时已有较高的制陶技术。由此可见()A.传说与神话都是真实的历史 B.传说的历史价值远高于考古发现C.考古是了解历史真相唯一的途径 D.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传说是对上古历史的夸张描述,传说不等同于历史。传说中炎帝的发明经过考古证实了炎帝时期制作陶器的真实历史,说明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D项正确;从神话传说的概念可知,传说与神话不等同于真实的历史,排除A项;考古发现是了解远古历史的重要证据,传说的历史价值高于考古发现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了解真实历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排除C项。故选D项。4.以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共同原因是()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夏朝灭亡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A.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 B.统治阶级的残暴统治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农民阶级的不断壮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朝最后一个王桀,暴虐无道,百姓不断反抗夏朝统治,公元前1600年,商部族在首领汤的率领下,发兵讨伐,打败夏兵,夏朝灭亡;商朝最后一个王纣,终日饮酒作乐,生活腐败,作炮烙之刑残害臣民,引起公愤,周部族的首领周武王率众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后期社会矛盾尖锐,周厉王贪财好利,为政暴虐,引发了“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乘西周王室内乱,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因此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都是统治者的残暴统治,B项正确;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都是其统治阶级的残暴统治,而不是农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政权的巩固,排除A项;我国中央集权的统治在秦朝时期建立,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统治阶级的残暴统治,与农民阶级的是否壮大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5.近期四川三星堆考古挖掘又不断“上新”(看图片):金面具、金权杖、鸟形金铈片……文物数以千计。据专家测算,三星堆遗址年代距今4800~3100年(约公元前2800-公元前1100年),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从考古学上证实了中华文明的多元化B.三星堆遗址相当于夏商时期C.电视、网络直播三星堆考古现场,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D.三星堆出土大量金具,说明黄金在远古是不值钱的【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黄金是稀有金属,在远古也是值钱的,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除三星堆遗址外,我国还有山顶洞人遗址,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二里头遗址等,因此三星堆遗址从考古学上证实了中华文明的多元化,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由“约公元前2800——公元前1100年”可知,三星堆遗址相当于夏商时期,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电视、网络直播三星堆考古现场,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6.春秋时农业工具仍以木、石制品为主,耕作工具多为木制的耒耜;到战国时,不仅木、石工具渐渐消失,就是青铜工具也日益减少。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各国炼铜技术日渐走向衰落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C.新兴地主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D.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答案】B【解析】【详解】分析材料可知,体现了春秋后期到战国时,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B项正确;“青铜工具也日益减少”并不能够说明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各国炼铜技术日渐走向衰落,排除A项;新兴地主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于战国时期,排除C项;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主要是为了扩大和巩固自己的利益,与生产工具的变革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7.观察下面表格,通过对比你发现哪项不是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时期战役双方兵力持续时间伤亡人数目的春秋城濮之战晋8-9万楚11万一天共约2万人成为霸主战国长平之战秦30-50万赵40-50万三年秦20万赵45万统一全国A.参战兵力多、战争规模大 B.持续时间长 C.战争伤亡大 D.争霸战争增多【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参战兵力多、战争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战争伤亡大;而“争霸战争增多”,表格内容没有体现,不是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D项符合题意;ABC项都属于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但是不符合题意,可排除。故选D项。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战国时期与这一理念最为相近的思想主张是()A.道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 B.儒家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C.墨家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D.法家主张治国要靠法令权术等【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战国时期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理念最为相近的思想主张应是民本思想,如儒家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孟子更是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B项正确;战国时期墨家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生活,道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C项;法家主张治国要靠法令权术等,维护的是君主的统治,而非倡导民本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9.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下列属于他措施的是()①灭掉六国,实现统一②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④盐铁官营专卖⑤焚书坑儒⑥修建都江堰A.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⑥ D.②④⑤⑥【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乱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统一了全国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但是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残酷的法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可知①②③⑤属于秦始皇的措施,B项正确;盐铁官营、专卖属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④错误;修建都江堰的是秦国的李冰,当时还没有秦朝,⑥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10.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浓缩了许多历史故事或典故。与“揭竿而起”成语典故有关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发生于()A.周厉王统治初期 B.秦孝公统治时期 C.秦始皇统治时期 D.秦二世统治时期【答案】D【解析】【详解】“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它是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公元前209年是秦二世统治时期,D项正确;秦二世统治时期是秦朝末年,排除A项;秦孝公统治时期是战国时期,排除B项;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去世,排除C项。故选D项。11.谥号是老皇帝死后,继位者送给他的称号。据《谥法解》:“经纬天地、道德博闻、学勤好问、慈惠爱民、赐民爵位,皆曰‘文’,如汉文帝者是。”下列说法符合汉文帝谥号的是()A.掌握军队 B.封赏功臣 C.减省租赋 D.大力削藩【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经纬天地、道德博闻、学勤好问、慈惠爱民、赐民爵位,皆曰‘文’,如汉文帝者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减省租赋体现了汉文帝“慈惠爱民”,C项正确;掌握军队、封赏功臣、大力削藩没有体现材料反映的“文”,排除ABD项。故选C项。12.汉武帝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开展均输平准等经济措施的直接影响是()A.控制经济命脉,增加国家财政收入B.为北击匈奴奠定物质基础C.稳定社会,巩固汉王朝的封建统治D.加强中央集权,有效控制地方【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统一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A项正确;为北击匈奴奠定物质基础,并不是直接影响,排除B项;稳定社会,巩固汉王朝的封建统治,是其根本目的,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经济措施的内容,并未涉及政治方面,排除D项。故选A项。13.下图节选自历史老师上课使用的幻灯片,据此判断该老师正在讲授()A.地方势力强大威胁中央 B.表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皇帝依靠外成拿权治国 D.后党帝党争权夺利【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东汉中后期,皇帝大多年幼,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迅速衰落下去,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中央势力,排除A项;材料表明,皇帝成了摆设,排除C项;没有出现帝党,是后党、阉党争权夺利,排除D项。故选B项。14.张骞的“凿空”之旅是汉帝国为了回应北方草原民族(匈奴)的挑战而有意识地进行的对外交往,但汉武帝始料未及的是,佛教以及与之相伴而来的艺术形式从而传入中国,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及艺术生活。这段话表明张骞通西域()A.解除了北方匈奴的威胁 B.标志着西域归属中央C.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 D.开创了西汉盛世局面【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佛教以及与之相伴而来的艺术形式从而传入中国,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及艺术生活”可知,张骞通西域促进了中国与西域之间的文化的交流,C项正确;题干未提及匈奴威胁、西域归属中央问题,排除A、B项;题干信息主旨是张骞出使西域对中国人精神文化和艺术生活的影响,与开创了西汉盛世局面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5.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传统的中医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下著作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的是()A.《伤寒杂病论》 B.《史记》 C.《道德经》 D.《汉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A项正确;《史记》、《汉书》均是史学著作,而非医学著作,与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无关,排除BD项;《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记录了老子的思想,并非医学著作,与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无关,排除C项。故选A项。16.历史课上,在“说故事”比赛中,李明同学犯了一个历史知识方面的错误,请你把它找出来()A.官渡之战中,曹操打败袁绍,此后又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B.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利用火攻大败曹军,三国鼎立局面基本形成C.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社会经济都得到发展D.三国鼎立时期的曹操,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比较大【答案】D【解析】【详解】据所学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当时曹操已经去世,他是东汉末年人,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三国鼎立时期的曹操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比较大是错误的,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官渡之战中,曹操打败袁绍,此后又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符合史实,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利用火攻大败曹军,三国鼎立局面基本形成是符合史实的,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社会经济都得到发展是符合史实的,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7.据西晋史料记载,从北方迁入内地的少数民族中,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后代;匈奴的铁弗部认为自己是大禹后代。这些历史现象说明()A.北方地区出现了民族大交融B.少数民族对中原文化产生认同C.鲜卑族匈奴族完全融入汉族D.内迁民族受到西晋的残暴统治【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后代;匈奴的铁弗部认为自己是大禹后代”可知,在邦国时代和王国时代,中原是中华文明的中心,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大禹因治水影响巨大,少数民族认可他们,体现了少数民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B项正确;材料是说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认同,不是说民族交融、西晋的残暴统治,排除AD两项;鲜卑族匈奴族没有完全融入汉族,排除C项。故选B项。18.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任务之一。下列正确描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是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D.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交融【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除了西晋有过短暂的统一外,其余时期中国处于分裂时期。189年汉灵帝死后,东汉长期混乱,诞生了曹魏、蜀汉、孙吴三国。后来三国最后由晋朝统一。西晋皇朝短暂的统一,于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后分裂瓦解,政局再度混乱。在304年因为成汉与刘渊的立国,使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南北再度分立。东晋最后于420年被刘裕篡夺,建立南朝宋,南朝开始,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北方少数民族势力壮大,开始向中原地区推进,推动了民族交融。因此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是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交融。选项D符合题意;早期国家建立与夏商周的建立相关,A排除;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与秦汉时期相关,B排除;早期人类与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相关,C排除。故选D。19.南北朝时期,南朝尚清淡,崇文采,雅有远韵,善为文章;北朝重武功,性雄豪,工骑射,果敢决断;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士人把“以武达”和“以文通”同等地视为振兴家门的途径,这反映了当时()A.南北文化冲突导致国家分裂 B.南方成为了全国文化中心C.民族交融促使多元文化交融 D.北方制度远远落后于南方【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士人把‘以武达’和‘以文通’同等地视为振兴家门的途径”可知,材料反映了少数民族政权深受汉文化影响,民族融合促使多元文化交融,C项正确;当时国家分裂是少数民族入侵导致的,非文化冲突影响,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当时南方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南北方的制度比较,排除D项。故选C项。20.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了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下面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夏朝制定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历法史称“夏历” B.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C.顾恺之创作出了佳作《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 D.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雕刻着数以万计的佛像【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祖冲之(429年-500年),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把圆周率精准到小数点后七位,他还撰写的《大明历》,B项正确;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排除A项;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画家,代表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水平,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北魏年间建造,代表中国高超的雕刻水平,这与题干“科学知识水平”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5题,共30分)21.新石器时代——中华文明的奠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原始先民进入定居时代,是走向文明社会的重要一步。文字资料“定居不是靠狩猎和捕鱼的运气,或靠野果的零星收获来满足日常生活之需”“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畜圈里,因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图片资料

元谋人使用的石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河姆渡人的水稻遗存半坡人种植的粟(1)材料一中,哪些原始先民过上了定居生活?并根据材料简述理由。材料二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五千年”。文明标准考古发现国家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而判断国家形成的标准:一是阶级的严重分化,二是强制性的权力系统的设立,以保证公共工程、宗教祭祀等活动的举行。……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古城中部有一个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城北有一个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权贵们的墓地里,出土了用于宗教祭祀的玉琛、玉璧等陪葬品,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形成鲜明对比。(2)根据材料二,运用“文明标准”简述良渚古城能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理由。【答案】(1)河姆渡人、半坡人;因为他们都从事原始农业、畜牧业的生产,为定居生活创造了条件。(2)墓地陪葬品的差异表明良渚古城出现阶级的分化;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表明出现了强制性的权力系统。(写“建大型广场和高等级建筑”“有祭祀神灵使用的玉琮、玉壁”也可)以上考古发现证明良渚在距今约5000年前已是早期国家。【解析】【小问1详解】原始先民:根据所学可知,生活在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已经过上了定居的生活。理由:根据材料“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畜圈里”和所学可知,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已经学会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原始农业得到发展,原始农业的发展是过上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小问2详解】理由:根据材料“判断国家形成的标准:一是阶级的严重分化,二是强制性的权力系统的设立,以保证公共工程、宗教祭祀等活动的举行”可知,在良渚古城出土的墓葬中,权贵和普通人的随葬品数量多少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出现了阶级的分化;大型广场、高等级建筑、水利工程的修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说明当时出现了强制性的权力系统;用于宗教祭祀的玉琛等说明当时有宗教祭祀等活动,且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由此可见良渚古城能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22.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鏖战犹酣——兼并战争谋华夏一统】材料一图1春秋争霸形势图图2战国七雄形势图(1)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局面,其中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位于图1的处(填序号)。在各国的变法中,影响最大,成效最大的变法位于图2中的处(填序号)。从图1到图2反映出的变化有哪些?【革故鼎新——变法图强促社会进步】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三》(2)材料二中的“商君”是谁?“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涉及哪些措施?【凿山分水——作堰淘滩百姓造福】材料三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石犀》(3)材料三中的“李太守”指的是谁?从“商君”“李太守”身上你学到了怎样的精神?(4)结合时代特点,为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答案】(1)④处;①处;诸侯国的数量减少。(2)商鞅;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3)李冰;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4)社会大变革时期。【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齐在④处。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秦在①处。第三小问,根据图片和所学可知,从图1到图2反映出诸侯国的数量减少。(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并结合所学可知,“商君”是在秦国变法的商鞅。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决裂阡陌”指的是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教民耕战”指的是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蜀人”、“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兴修水利。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因此“李太守”指的是李冰。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商鞅变法、李冰修建都江堰可得出,他们身上有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4)根据上述材料中的诸侯争霸、商鞅变法等可以得出的主题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等。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期史实秦朝时期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秦朝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国家统一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西汉前期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1)依据所学知识,列举秦朝巩固统一的两项经济措施。(2)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100—150字)【答案】(1)经济措施: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2)事件: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观点:秦朝是个短命的王朝论述:公元前221年,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秦朝实行残暴的统治,导致秦末农民大起义,于公元前207年被农民起义的浪潮推翻,秦朝灭亡。总之,秦朝完成了统一国家的大任,并实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但由于统治残暴,短命而亡。【解析】【小问1详解】经济措施:根据所学,从货币及度量衡角度概括,得出主要有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小问2详解】事件:根据“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可得出事件为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观点:结合秦朝建立及秦朝推行暴政而速亡的过程进行概括,可得出秦朝是个短命的王朝论述:公元前221年,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秦朝实行残暴的统治,导致秦末农民大起义,于公元前207年被农民起义的浪潮推翻,秦朝灭亡。总之,秦朝完成了统一国家的大任,并实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但由于统治残暴,短命而亡。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长城以南,多雨多署,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tián)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所以限南北也。材料二秦始皇派蒙恬修长城,“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汉元帝遣昭君出塞和亲,“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材料三西汉大力构筑河西长城,在丝路经过的河西地区大规模屯田开垦。商队从长安或洛阳出发,沿着河西走廊,过敦煌,出阳关、玉门关,再沿着塔里木盆地的两个边缘向西延伸。只要丝路是活跃的,沿线的国家和城镇也会随之活跃,丝绸之路随着不同时代的政治、宗教等的变迁而有所变化。(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提取哪些信息?(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修筑长城的目的。昭君出塞为什么能够成为千古美谈?(3)概括材料三中丝绸之路的路线。材料三反映了丝绸之路的什么作用?【答案】(1)信息:长城以南,气候温暖湿润,人们多从事农耕生活;长城以北,地处大漠,气候干旱少雨,人们多从事游牧生活(2)目的:抵御匈奴。原因:昭君出塞促进了西汉与匈奴之间的友好关系。(3)路线:从长安或洛阳出发,沿着河西走廊,过敦煌,出阳关、玉门关,经过西域、中亚、西亚,最后到达欧洲。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解析】【小问1详解】信息:根据材料信息“长城以南,多雨多署,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可得出:长城以南,气候温暖湿润,人们多从事农耕生活;根据“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tián)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可得出:长城以北,地处大漠,气候干旱少雨,人们多从事游牧生活。【小问2详解】目的:根据材料信息“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修筑长城的目的是抵御匈奴。原因:根据材料信息“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昭君出塞促进了西汉与匈奴之间的友好关系。【小问3详解】路线:根据材料信息“商队从长安或洛阳出发,沿着河西走廊,过敦煌,出阳关、玉门关,再沿着塔里木盆地的两个边缘向西延伸”可得出:从长安或洛阳出发,沿着河西走廊,过敦煌,出阳关、玉门关,经过西域、中亚、西亚,最后到达欧洲。作用:根据材料信息“只要丝路是活跃的,沿线的国家和城镇也会随之活跃,丝绸之路随着不同时代的政治、宗教等的变迁而有所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5.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从东汉开始,西北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纷纷向中原迁徙,……各有各的语言,发展速度也不一致,即使一族内部,如鲜卑,也分成好多部,互相争斗。这就使十六国和北魏初年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混乱、最动荡的时期。……内徙诸族不得不适应被他们征服后的汉族的较高文明,甚至不得不采用汉族的语言,民族融合便在这样的条件下展开了。——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材料二“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陶,实行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少数民族学习汉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