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记叙文阅读(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划重点(部编版)_第1页
专题十记叙文阅读(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划重点(部编版)_第2页
专题十记叙文阅读(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划重点(部编版)_第3页
专题十记叙文阅读(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划重点(部编版)_第4页
专题十记叙文阅读(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划重点(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划重点(部编版)专题十记叙文阅读一、信息提取与概括1.阅读题干,找出关键字。比如概括“XX”和“XX”,或者看有无提示词。若无已经给出部分内容则需根据提示词进行概括。2.阅读全文,进行分析,确定作答要点。①若给出部分内容,则需根据所给内容,确定作答区域,在文中画出内容要点;②若记叙的事件不止一件,则需将内容初步分层(分层时可以按照景物的描写顺序来分,也可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分,也可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来分,还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阶段来分),看具体讲了几件事;③若记叙一件事,要迅速浏览全文,找出六要素,同时注意抓抒情句、议论句。3.提取要点,简要概括。给出部分内容的,模仿已给情节句式按照“什么怎么样”的形式概括即可;记叙一件事的,将六要素整合概括即可;事件不止一件的,将每层的内容按照“人物+事件”的形式归纳,分条整理出来。注意:①写答案时要分条整理。②概括一件事时,个别要素若文中未提到,概括时可忽略,还需删减次要情节,避免答案过长。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等几方面的作用。(2)段落在文中。①承上启下(承上、启下、承上启下);②照应标题前文。还需要考虑是否有环境描写、是否考查情节的作用、是否考查插叙的作用。(3)段落在文尾。①总结上文(或全文);②照应标题、前文;③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二、标题的含义和作用1.标题的含义。(1)先看标题的本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2)再思考深层含义:①分析标题的字面义;②分析标题的修辞义;首先将标题中运用的修辞还原,然后理解标题的内容;③分析标题的象征义;④分析标题和文章主旨的关系。(3)最后分析其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义丰、发人深思、引起读者阅读兴趣)。2.标题的作用。标题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种:①标明写作对象;②概括主要内容;③文章的行文线索(文章的题目如果是一个人、一件物或是一件事等,这篇记叙文的文题可能就是该文的行文线索);④揭示主题,点明主旨;⑤标题新颖,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回答时,只需根据文章内容,对照以上几点作用对号入座即可。三、记叙顺序1.辨析开篇段落法。一般情况下,倒叙出现在文章开头。有“记得”“那年”“记忆”等表示过去的标志词。2.抓住关键段落法。插叙或补叙一般会独立成段,内容与其他段落有较大差别。3.提取标志性词语。按事情发展顺序行文的文章,在文中都会出现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抓住这些关键词,就可以判断出文章采用的记叙顺序。补叙一般出现在文章结尾,补充说明故事情节。四、拓展探究1.仔细审题。如“结合主题谈启示”一定要明确结合主题进行谈论,“文章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一定要扣住“感受最深”,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要以“情”动人。2.善于提炼。如“联系文章表达的情感,谈谈感悟”,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结合具体的语境,抓住中心句、过渡句、抒情句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感情倾向,并能够提炼出来。一、记叙文相关知识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如小说、散文、寓言、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蕴含在具体材料之中的,是通过对人、事、景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的。记叙文的另一特点,就是以记叙为主,采用综合的表达方法,包括记叙中的描写、记叙中的说明、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等。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件发生和发展的脉络,继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记叙文阅读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的阅读。其中,中考常考的是散文和小说。因此,掌握这两种文本样式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是必要的。二、记叙文的顺序记叙文的常用叙述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分叙)。1.顺叙。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通常叫做顺序。顺序的段落层次跟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顺叙的使用最为广泛。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账,使人读了索然无味。顺序的作用是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例如《散步》、《金黄的大斗笠》、《我儿子一家》等。2.倒叙。倒叙就是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或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述,然后依“自然时序”进行叙述。倒叙并不是由“尾”至“头”的整个的逆叙,而是局部的“倒插”。一般说来,情节曲折、复杂的事情才须倒叙,如果中心明确,材料简单,事情发生的时间较短,就不必用倒叙。例如《背影》、《父子情》等就运用了倒叙。3.插叙。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如《羚羊木雕》等。4.补叙。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代,这种写法通常叫补叙。补叙和插叙虽然都是对主要情节的补充和交代,但它们也有不同。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的话,而插叙是为下文作铺垫。5.平叙(分叙)。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在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谓之为“花开数朵,各表一枝”,故又叫分叙,如《水浒传》中有运用。三、记叙文的人称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叙述所见、所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以阅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我”在文中可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阅读时要充分注意到“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人称叙述的长处是有真实感,亲切自然,有利于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使人物心理刻画更为细腻,情感更为动人;其次是使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使作品情节的叙述杂而不乱,故事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短处是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除“我”以外的其他人物的思想。2.第二人称。作者用“你”“你们”来叙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拉近彼此距离,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便于抒情。第二人称写作中很少用到,一般只在书信中使用,但偶尔也用第二人称来抒情或议论,因为这种对话方式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感情。3.第三人称。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写作较自由、灵活,这便是第三人称的叙述。长处是作者可置身事外,叙述一切作者想要叙述的事件;也可以使作者以更客观的眼光来看待、讲述故事,让读者有更大的思考空间去冷静地分析事物。短处是没有第一人称的叙述那样亲切自然,如《皇帝的新装》。总之,要理解记叙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广泛。四、记叙文的线索1.以实物为线索。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如《最后的一片常春藤叶》,围绕“藤叶”记叙了琼珊生病看藤叶、看藤叶病好、贝尔曼画藤叶的事件。如《枣核》一文,用“枣核”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内容可分为“索枣核”、“见枣核”、“议枣核”等几部分,“枣核”是一条叙事线索,也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2.以人物为线索。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如《老王》,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写了几个生活片段,表现了老王的穷苦卑微、凄凉艰难却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图报的善良品质。比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的“我”,就是一个线索人物,小说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反映出孔乙己的性格和遭遇,“我”不仅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也是安排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3.以事件为线索。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如《分马》,先写分马前的动员,又写分马的具体情况,最后写换马,全文自始至终以“分马”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写得有条不紊,主次分明。4.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有一些散文是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故事情节的,这一类文章是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记叙线索来组织材料的。如《记念刘和珍君》,以作者的悲愤之情作为全文的线索,连接起对死难者生前经历的简述,对死难者牺牲场面的描述和对死难者战斗精神和死难意义的论述,体现了作者极度的悲痛和无比愤懑的心绪,表达了作者对青年学生的爱和对敌人的恨。如《荔枝蜜》,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不喜欢蜜蜂——想去看看蜜蜂——赞颂蜜蜂——想变成蜜蜂,把思想感情贯注于文章之中,其发展变化就构成了文章的线索,以某种感情变化串联起材料组成文章,完成主题的表达。5.以时间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6.以地点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文章的线索不止一条,往往有几条线索同时起着作用(即明、暗线),我们在选取线索时要根据文章的材料而定。五、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乙事物(喻体)跟甲事物(本体)作对比。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要注意的是,用“像”“仿佛”不一定就是比喻。比喻的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2.拟人:是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成有人一样的感情和人一样的动作神态。拟人的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3.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夸张的作用是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句子或短语量不足三个的,不是排比。排比的作用是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加感染力、说服力。5.对偶:是用结构相同、意义对称、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应、相似或相同意思的修辞方式。它一般只在诗歌或对联中出现。对偶的作用是形式整齐、音韵和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短语或句子的修辞方法。反复有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重复的词、短语或句子中间插入其他内容)两种。反复的作用是强调语气,强化内容,强烈抒情,使文章富有感染力。7.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不直接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修辞方法。设问分两种,一种是自问自答,一种是问而不答。设问的作用是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承上启下,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紧凑。8.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常以肯定形式表示的是否定的意思,以否定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9.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双关。其作用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设问、反问、反复、排比、对偶、双关等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六、常见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常见的表达方式有:抒情、议论、叙述、描写、说明五种。1.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可以帮助渲染环境气氛,刻画人物,同时还起到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2.议论:常穿插在叙述、描写之中。用以点明或更鲜明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3.叙述:介绍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其中要注意: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淡和结构的单调;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4.描写:①通过描写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山川风光,来抒发感情。②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内心世界,来表现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③通过描写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帮助刻画人物性格,衬托人物的思想感情。5.说明:使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把人物的经历、特点表述明白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的背景、环境、状物的细节等,从而细化文章,有助于更好地深刻了解。七、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其中一种事物的形象更加鲜明,感受更强烈。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中,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这里通过主人公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2.衬托。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用其他事物衬托主要事物。如《藤野先生》中,用无理挑衅的日本“爱国青年”来反衬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如《花的话》中,用月下比美的众花来衬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二月兰。3.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如《荔枝蜜》采用了层层铺垫的写法,写荔枝林的茂盛,是为蜜蜂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写荔枝蜜的甜香,是为下文赞颂蜜蜂作铺垫;写蜜蜂的辛劳,又是为赞颂劳动人民作铺垫。4.伏笔。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代,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如《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这是一处伏笔,它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5.照应。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强烈。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三次写“流泪”,反复照应,使感情抒发越来越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这篇文章是情与泪的结晶!6.象征。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托义于物”。如冰心的《小桔灯》中的小桔灯象征了光明和胜利,象征着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细致描写了黄土高原上白杨树枝干笔直、叶子片片向上的形象,表现了它的倔强、挺立、不屈不挠,从而象征了华北农民质朴、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7.夸张。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如童话《皇帝的新装》中,对皇帝形象的塑造也采用了夸张手法,辛辣讽刺了统治阶级的愚蠢。另外,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悬念手法(《枣核》)、抑扬手法(《荔枝蜜》)等,使文章情节曲折有致,引人入胜。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黄山云海①任何时候,黄山的千岭万壑都淹没在云涛雪浪里,看远近的山峰云来雾去,犹如漫天的海浪滚瀼而至,我的心里也是浪涛拍天、波翻潮涌。②站在岩石上举目四望,云海瀼瀼涌来,云雾随着气浪如同奔腾千里的急流,呈现出汹涌澎湃、波澜壮阔的景象。远山起起伏伏,层层叠叠,被云雾蒙上了面纱,沉浮其中,露出一条条温柔的曲线。我想起了吴冠中在《且说黄山》中对云海的描写:“放眼一望,茫茫云海中浮现着墨色的山峰,千姿百态。峰峦之美多在头顶,云层覆盖了所有的山脚、山腰,有意托出黄山之美”。③阳光从厚重的云层照射下来,暖洋洋的,流云更白,青松更翠,顽石更奇。流云散落在诸峰之间,倏忽万变,神奇莫测。风平浪静时,云平似镜,映出群山幻影如画、彩笔难描。远处浪迹天涯,峰头似扁舟轻摇;近处仿佛潮来潮往、触手可及。我不禁想掬起一捧飞来的云团感受它的温柔与质感。④特到微风轻拂,四方云散,浓雾从群峰之间穿过,云海逐渐收拢,越收越显清淡,一线阳光像勇敢的骑士,掠过浓浓云层,用其锋利的刀尖,挑开厚重如絮的积云,给云层披上一件七色彩衣,顿时万丈霞光升腾跌宕,群峰如水洗过一样,又显出雄伟瑰丽的面目。⑤无论你是站在玉屏楼文殊台观前海,抑或在狮子峰顶清凉台观后海,还是翘首天门白鹅岭观看东海,或是徘徊在排云殿看西海,都有同一感受:四海翻腾云水怒,黄山震荡风雷激!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欢呼,云海呵,真美!画家会取出速写薄,飞快地将这壮丽的景色画入本中;摄影家会换上广角镜头,将这千载难逢的刹那,定格在彩色胶卷之中。即使不会速写也不会摄影的观众,同样会用心记下这神奇美妙的瞬间……⑥黄山云海,有时浓妆淡抹,有时千奇百态,有时暗云飞渡,有时彩云逐日。其来时所有山峰都跟着飞动飘荡,云飞水飞山也飞,山动天动人也动,她把大自然的神奇灵动表现得淋漓尽致。她悄然起于山巅,穿行于群山峻岭之间,在风伯的纵容下,时而上升,时而下坠,时而盘旋,时而舒展,时而缓步,如此,呈现出天下少有的云海奇观。⑦黄山云海,妙在似海非海,非海似海。这种高深莫测的变幻,这种无序组合的奇妙,不正是给人一种永不满足、永远上下求索的启迪吗!(文/汪应泽选自《城市晚报》有改动)1.文章中多处描绘了黄山云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请找出其中两句,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③段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景物,请以其中两种为例加以简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④段加点字“挑”能否换成“劈”?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理解文章结尾处“这种高深莫测的变幻,这种无序组合的奇妙,不正是给人一种永不满足、永远上下求索的启迪吗!”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重走老山界彭华强①文友来访,一起筹划重走红军长征经过的老山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曾写过《老山界》一文,老山界于是有了名气。②老山界又名越城岭,它的中段位于湖南省东安县的舜皇山境内。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时,11月从广西全州渡过湘江,翻过位于广西全州与湖南东安、新宁“两省三县市”交界处的越城岭,向贵州方向前进。③我们一行从永州出发,前往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上午9时,我们顶着火辣辣的骄阳到达了舜皇山,此山因舜帝南巡狩猎驻跸(bì)于此而得名。沿着河谷向娥皇溪进发便来到蝴蝶谷,沿石阶而上入悠长峡谷,一路曲径通幽,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沁人心脾,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忽见小径旁有一块光滑巨石,其上刻有“庄周梦蝶”四字,果见几只彩蝶在绿丛中翩翩起舞。④峰回路转,前面的山路陡斜起来。我和朋友们走一会儿歇一会儿,还是汗流满面。抬头偶见石壁上红军当年长征时留下的标语:“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的精神为之一振。⑤沿着陡峭的石阶一路上行,便到了《老山界》中的越城岭,是这条景点线路的最高峰。有陆公亭在此,亭侧有红军长征路线介绍。此情此景让我想到了《老山界》中最精彩的一段话:“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细细品味,真为当年红军的坚强、乐观而感慨、喟叹!如今,火把排成“之”字形的奇观再也见不到了,但可以见到的是“之”字形的蜿蜒山路。这是一条从山脚伸向云端的路,绝壁上开辟的水泥栈道,宽不盈尺,往上攀登,下面人的嘴几乎触碰到上面人的脚跟。⑥历尽艰难后,终于登临绝顶,真个是“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只见群山环绕,苍郁秀美,云拂松涛,雾绕翠岗。上山容易下山难,这话一点不假。下山的小径没有石阶,全是泥土,裸露着的泥土全被古树根藤牵着绊着,非常坎坷,陡峭的梯阶是用竹子做的,踏在上面有点滑,好在没有下雨。“下山时,后者的脚差不多会踩到前者的头顶。往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们的脸,就在脚底下。”陆定一的描述丝毫不差,下山的路使人头晕目眩,胆战心惊。⑦下得山来,我们坐于溪流边休憩养神,文友们不时发出感叹:“当年红军负重抬着担架和伤员,又不像现在有水泥栈道,不知历尽了怎样的艰险,才翻越这座大山。”今天的老山界,已成为健身疗养的好地方,但当我们走过这段艰险之路后,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充满敬仰。当年红军自这里走出,走上了胜利之路;我们今天从这里走出,得到的则是灵魂的净化、生命的升华。(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构思行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第③段中画线句子描写的蝴蝶谷的景色具有怎样的特点?对下文写越城岭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④⑤段中,画线的句子都是援引陆定一《老山界》中的原文,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谈谈你对第⑦段中画线句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夏游依安植物园》,回答下列小题。①依安植物园,坐落于北方小城依安县,是镶嵌在乌裕尔河湿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植物园的东廊门颇具民族特色,由几块巨石堆叠而成,气势恢宏。②顺着大门向里走,一条宽阔平坦的主干道,路面铺着坚硬的油渣,院内有两条主干道,成十字花型,位于园中心。除了园林绿化车,其它车是不允许入内的,行人可以在路上放心自在地行走。③在植物园的东北角有一处曲曲折折的长廊,一眼望不到头。如果是盛夏,植物的枝叶藤蔓爬满长廊上面的丝网,一片绿荫将长廊笼罩,阳光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游人穿行在绿叶繁花嫩叶当中兴致盎然。④现在是初夏,藤蔓还没有爬上去。两边青绿的果实缀满枝头,李子、樱桃、葡萄,触手可及。走在长廊里,扑面吹来松脂的芳香和草木的气息,芳香似乎也是青葱色的。⑤在长廊尽头,立着一块巨石,大约有几吨重,巨石上刻着四个大字,“紫气东来”。在巨石的东北角,有一处迷宫,环形的通道,系植物墙,有点像游戏中的丛林场景。⑥迷宫的四周种植着我叫不上名字的花草,那种花外形有点像串红,却又比串红的花小得多,成串的花朵只有米粒大小,粉色的密密麻麻的花中有数不尽的蜜蜂蝴蝶,还有那丑陋的红背甲壳虫也来凑热闹。⑦行走在曲曲折折的石块铺就的路上,满被树荫笼罩,一片清凉,通向植物园正北面的假山。不时有游人擦肩而过,有疾步如飞的健身者,有缓慢行走的老者,有衣裙如花的女子,有活泼撒欢的小孩。一群群孩子们欢悦得像花丛中的蝴蝶,兴奋地摆出各种姿势和造型,父母们抢抓镜头拍照。⑧假山不算太高,沿着曲曲折折的石头台阶登上山顶,站在亭上,凭栏临风,享受凉风轻拂,十分惬意。举目远眺植物园,园内景色尽收眼底。⑨假山的南面一帘瀑布哗哗地流淌,水花飞溅,水声清越,水气氤氲,尽显水的活力和灵性,又是游人的一个拍照点。假山南面的空地是一个圆形的塑胶运动场地。中间有喷泉,每到晚上,喷泉便会喷出各种各样造型不一的水柱,水柱成花开形状,时如莲花开放,时如菊花绽开,中间还不时喷射出一条冲天的水柱,能冲激到旗杆那么高。雪白的水花落地,砸出美妙的响声,落水迸溅的水花扑面飞来,给驻足观看的游人们送上一丝清凉。⑩假山的北面是一个人工湖,将假山环绕起来。湖水碧绿,大小不一的鱼儿在水中追逐,不时跃出水面,露出美丽的鳞片,红的黄的花的黑的,煞是好看,美丽的鱼儿让人不自觉想到“锦鳞游泳、沉鳞竞跃”的场面。燕子不时在假山上空盘旋飞行,不时贴到水面上嬉戏。⑪湖的四周有各种各样的雕塑,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鹿妈妈带领着一头小鹿;有两匹吃草饮水的马儿;有骑在牛背上吹笛子的牧牛娃;有洒水洗浴的美人鱼;有几只展翅欲飞的仙鹤;还有身披蓑衣垂钓的老翁。⑫这个湖的东南角还有曲曲折折的廊桥架在湖面上,廊桥的一头是个亭子。湖边有一口老井,旁边放着辘轳、木桶、饮水槽,尽显田园风光。人在湖边游览,仿佛身处乡野,犹如置身于江南梦幻水乡。⑬我从湖的西侧顺着林中小道来到植物园的西北角。植物园里简直没有一片空地,草坪、花卉和树木将每一个角落都安排得满满的,展现无限生机。经过人工培育的各种各样的花卉散布园中,成为整齐划一的造型各异的几何形状。有的花贴着地面,有的花亭亭玉立,有的花鲜艳夺目,有的花素颜内敛,有的花一见如故,有的花素未谋面。各种各样的花千姿百态、争奇斗艳、蜂围蝶绕、沁人心脾,令人心神愉悦。⑭大片的森林绵延不绝,有挺拔的云中杨、婆娑的柳树、洁白雅致的白桦树、浓郁芳香的松树、修剪成球形的榆树。设计者还别出心裁,一些树的树干上还挂着可自由出入的鸟笼子,可供鸟儿玩耍。植物园东南角孔雀笼子里有十几只孔雀,看到游人围观就会开屏展示,“似与游者相乐”,赢得游人们的阵阵惊叹和赞许。不久的将来,这里一定会成为鸟鸣嘤嘤的地方,成为鸟儿的天堂。⑮依安植物园是集生态、绿化、休闲、健身、娱乐、环保于一体的生态园林,现已成为省内闻名遐迩的北方名胜,四季景色各异,每天游人如织。⑯夏季时节,徜徉于依安植物园,真是美不胜收,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作者:邢占双,系依安县初中语文教师,有改动。)1.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文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④段划线语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⑨段划线语句运用了哪几种感官来写,体会其写景状物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节选)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92年,10月21日,星期日。10点钟,我们到达了这个岛的一个海角,船队的其他船只也抛锚停下了。匆匆吃了一顿饭之后,我上了岸,发现除了一栋空无一人的房子之外,这里没有人烟的迹象。我们相信房子的主人由于我们的到来深感恐惧,弃家而逃,因为房子里面生活用具样样俱全。我下令不许动房子里的任何东西,然后带着我的船长们和一些船员去视察岛屿全境。这座岛屿比其他的岛屿更加美丽富饶。到处是高大茂盛的树林,还有四周绿树环绕,浓荫覆盖的大湖,景色优美迷人。整个世界就像四月的安塔露西亚一样青翠欲滴。鸟儿歌声动听,让人不忍离去,成群的鹨鹉连天空都能遮没。这里的鸟类和我们国家的鸟类看起来极其不同,还有上千种不同的树木,树上长满果实,香味使人垂涎欲滴。让我感到非常遗憾的是我不知道这些树的名字,但我确认它们都很有价值,所以我保存了这些树的标本。在湖周围视察时,我们发现了一条蛇,它逃到了水里,我们一直跟着它,因为水不深,最后用长矛把它捉住了。这条蛇有七指长,我估计这一带还有很多这样的蛇。我还发现了芦荟树,并决定明天带十昆多(当时的一种计量单位——译者注)上船,因为有人告诉我这种树很值钱。在寻找饮用水的过程中,我们在距离停船处半里格(旧时长度单位,1里格约合4.8公里——译者注)的地方见到了一座当地人的村庄,那里的居民一发现我们就弃家逃走,还把值钱的东西都带到了山里。我命令我们的人不许拿走他们留下的任何东西,连一根针也不行。不久我们就看到几个当地人向我们走过来,其中有一个接近了我们,我们给了他一些鹰铃和玻璃珠,他很高兴。作为交换,我们向他要一些水。当我回到船上时,那些当地人已经带着装满水的葫芦来到了岸边,而且表现得很高兴。我下令再给他们一些玻璃珠,他们答应第二天再来。我希望能在这个地方将船上的水桶装满水,如果天气许可,就马上离开,绕岛航行,直到我找到这里的国王。因为我听说他拥有很多黄金,所以想试试看能否得到一些。之后我打算向另外一个很大的岛屿迸发,根据船上的印第安人提供的信息,我相信这个岛就是西潘哥岛。那些印第安人称这个岛为寇芭岛,说那里有很多大船和海员。还有一个岛屿他们称为波西亚岛,据说这个岛也很大。对于在我们航线上的其他岛屿,我也会在经过的时候进行探查,并且根据是否发现了大量的黄金或香料来决定我的行动。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决心向大陆航行,访问那个城市,把陛下的信呈给大汗,并且带着他的答复回来。27.哥伦布航海的目的是什么?28.选文详写了一座岛屿,请概括一下这座岛屿的哪些方面吸引了哥伦布。29.哥伦布是如何化解岛民对探险者们的恐惧心理的?30.哥伦布在探险之路上取得了成功,而斯科特却葬身在南极的土地上。有人说,哥伦布是历史上的大英雄,而斯科特是失败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古城信步李剑锋①云南丽江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古城。不久前,我踏上了这片魂牵梦萦的土地。雨后的古城笼罩在幽情逸韵的氛围中,如同一幅中世纪风景油画。②古城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这座位于云贵高原西部苍凉群山之中的古城,完好地保存了原来的城市架构。古城的一些房屋,经风历雨,千年不衰,古韵犹在,成为建筑活化石。因此,古城又有“活着的古城”之称。在我国所有城镇中,只有丽江古城与山西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③恍如梦境的古城,吸引了海内外游客陶醉在古色古香的街巷间,如痴如醉地呼吸远古空气,聆听纳西古乐,鉴赏东巴文字,领略滇西风情。④古城依着狮子山、象山、金虹山而建。街道连接小巷,小巷衔着万户门洞。门洞内为“四合五天井”“三房一照壁”的纳西宅院。宅院既有北京四合院的韵味,又有江南水乡的情调。这些蕴含纳西传统母房文化的宅院,主要由平房、妹楼、明楼、骑厦楼、古宗楼等组成。望着这些房子,我感觉到纳西民族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民族,她奇迹般地将东巴经书、东巴古典舞蹈、东巴音乐以及当今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东巴象形文字等完整地保存下来。⑤古城还是一座水中之城。我循着叮叮咚咚的水流声,走进了古城新华街。与江南水乡平静的水不同的是,古城的水是湍急地流着的。尽管水流急,但河岸很低,两岸绿树婆娑,垂柳依依。⑥古城的河上,有很多桥。桥是古城的神来之笔,它使古城充满灵性。在草丛中,在垂柳间,那一座座桥就像一条条彩虹,把古城连成一个整体,构成了蓝天、白云、绿树、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⑦到了阿余灿至大石桥一段的街道,我信步走上大石桥的桥头,往南眺望,古城北面的玉龙雪山直指苍穹,发出的炫目银光,折射得古城迷离而神奇。当我调整视线往桥下看时,惊呆了:河水留有雪山的倒影。抬起头,眼前的景色使我又醉了:河道上,一座座古栗木板桥离河面很低,掩藏在绿柳草丛中。河水碰撞岸堤溅起水花,洒在桥板上,增添了桥的鲜活情趣。就在这时,一曲空灵飘逸的纳西古乐,从不远处漫了过来,流遍我全身,沁入我肺腑。⑧随着音乐,我踅进一间古乐馆,择个临窗见河的位置坐下,一边品着清茶,一边聆听着台上十余位年逾古稀的纳西乐师的演奏。一曲曲古奥的音乐,使我尘念尽除,心静如水。⑨从古乐馆出来,行到大石桥至百岁坊的小巷时,青石板铺成的路面光滑、陡斜,顺着栗木板桥,望向对岸,纳西民居从河岸砌起,墙上攀满藤本植物,疏影横斜。在白沙铜街至“刮当阁”匀水处街道,水声大了起来。西河水流到这里,变得如野马狂奔向前,溅起了一片片水花。“刮当阁”匀水处两岸,种满粉团花树和柳树。柳条缠花枝,在风中轻轻起舞,微微发出簌簌声,蝴蝶翩翩翻翻,辨不清是花还是柳……这又是古城一处独特的景观。⑩傍晚时分,我走出古城,来到华灯高照的广场。这时,天又下起雨来,雨点打在身上,既像为我洗尘,又像为我洗礼。对我来说,古城之行,不就是一场文化洗礼吗?⑪雨中飘来的纳西古乐,显得更加悦耳,更加醉人。(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本文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云南丽江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古城”,联系全文看,“别具一格”体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赏析第⑨段画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⑩段画线句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海底漫步儒勒·凡尔纳①鹦鹉螺号的侧门开启,一线微弱的光照着我们,我们的双脚踏上了海底。②尼摩艇长走在前头,他的同伴在我们身后紧跟。我们穿着沉甸甸的防水服。这衣服是橡胶的,不是缝制的,能经受得住强大的压力,恍如一副既柔软又坚固的甲胄。上衣有铜片支撑,构成一个护胸甲,保护胸部免受海水重压,使肺部得以顺畅呼吸。衣袖与手套连在一起,手套很柔软,手可以活动自如,与那些未经改进笨重难看的无袖外套护身衣、海洋服相比,这种潜水服的确很高端前卫。③阳光一直照射到水下30尺的海底,其穿透力令我惊讶,海水颜色渐渐变淡。我们走在一片细沙上,沙地平滑,没有褶皱,犹如一面真正的反光镜,执拗地将阳光折射开去。这细沙平原仿佛无边无垠,我的足迹在水的压力下,渐渐消失。一会儿过后,远处似有何物,影影绰绰映入我的眼帘。我辨识出来,那是一些漂亮的岩石。④岩石上的花草、胚芽、贝壳、珊瑚虫被折射光一照,颜色发生轻微变化,呈现出七彩光来,犹如善用色彩的画家的调色板,真是海中奇景,让人大开眼界。⑤尼摩艇长不断地向我们打手势,催促我继续往前走。过了一会儿,海底有变化,细沙平原消失,脚下踩到的是一片黏糊糊的泥沙。然后,我们又经过一片海藻地,这是一种未被海水冲走的深海植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这片纤维密实的草坪,踩上去软软的,堪与手工织成的最柔软的地毯相媲美。这些绿色植物不仅在我们的脚下连成一片,而且还在我们头顶飘动着,我们眼前呈现的是一条海生植物构成的绿廊。⑥我们离开鹦鹉螺号将近一个半小时了,时近晌午,我发现阳光已经直射下来,不再折射。这时候,海底地面明显地往下斜去,我们已经下到水下100米深处,所受到的压力为10个大气压。然而,我却没有感到有巨大压力,因为潜水服正是为适应这种情况而制作的。⑦行到300米深处时,我仍然能见到阳光,但光已经很微弱了。在不远处凸显出的一堆堆模模糊糊的身影,尼摩船长告诉我,我们来到了克雷斯波岛的森林。森林中全都是高大的巨型乔木,林间空地,寸草不见;丛里的灌木枝条既不沿地蔓延,也不向下弯垂;树枝全都不向水平方向伸展,所有的枝条都往上长,深向洋面。所有的细茎,所有的带状叶子,无论是多细多薄,全都像铁丝一般地挺直。⑧过了一会儿,我便习惯了这种奇特的排列,也习惯了我周围包裹着我们的黑暗。艇长发出信号,示意大家休息。我像所有潜水者一样,感觉特别困,因此,不一会儿功夫,我的眼皮便撑不住了,无法抗拒地陷入了半睡眠状态。(选自《海底两万里》,有删改)1.选文中的“我”在海底漫步时都经过了哪些地方?细沙滩→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__2.“我们”的防水服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文第②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在海底漫步时依次看到了怎样的景物?(要概括出景物的特征)平滑如镜的沙滩→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__5.“我”的海底漫步体验是如何变化的?(引用原文词句回答)(整本书链接)尼摩艇长说:“海洋才是真正的生存之地!因此,我要设计建造一些海中城市、一些海底居住区。这些居住区如同鹦鹉螺号一样,每天早晨浮上水面更换空气。如果可能的话,它们将是自由的城市、独立的城邦!不过,谁知道不会冒出一个暴君来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用简洁的语言列举一下“鹦鹉螺号”核潜艇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尼摩艇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其事迹简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关于《海底两万里》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B.诺第留斯号潜艇不仅异常坚固而且结构巧妙,能够利用海洋来提供资源。C.小说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D.小说之所以这样动人,是因为作者从小就与大海接近,亲身参与了这次冒险旅行。

一、1.【答案】云海滚滚涌来,云雾随着气浪如同奔腾千里的急流;有时浓妆淡抹,有时千奇百态,有时暗云飞渡,有时彩云逐日。【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查找。本题要求找到关于“黄山云海波澜壮阔的景象”,需直接找到具体语段提取。例如:文中第②段“站在岩石上举目四望,云海瀼瀼涌来,云雾随着气浪如同奔腾千里的急流,呈现出汹涌澎湃、波澜壮阔的景象”;文中第②段“远山起起伏伏,层层叠叠,被云雾蒙上了面纱,沉浮其中,露出一条条温柔的曲线”;文中第③段“流云散落在诸峰之间,倏忽万变,神奇莫测。风平浪静时,云平似镜,映出群山幻影如画、彩笔难描”;文中第③段“远处浪迹天涯,峰头似扁舟轻摇;近处仿佛潮来潮往、触手可及。我不禁想掬起一捧飞来的云团感受它的温柔与质感”;文中第④段“特到微风轻拂,四方云散,浓雾从群峰之间穿过,云海逐渐收拢,越收越显清淡,一线阳光像勇敢的骑士,掠过浓浓云层,用其锋利的刀尖,挑开厚重如絮的积云,给云层披上一件七色彩衣,顿时万丈霞光升腾跌宕,群峰如水洗过一样,又显出雄伟瑰丽的面目”等。2.【答案】“暖洋洋”触觉,描绘阳光温暖的特点。“流云散落在诸峰之间”视觉,描写流云倏忽万变,神奇莫测。【解析】本题考查写景语句的赏析。写景的角度有:多种感官相结合,动静结合,远近结合,定点观察,移步换景等。本题已经给出分析角度(多种感官相结合),其中包含: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需根据具体语句进行分析。根据“阳光从厚重的云层照射下来,暖洋洋的”中“暖洋洋”一词是阳光照射在自己身上的感受,属于触觉,写出了阳光温暖的特点;根据“流云更白,青松更翠,顽石更奇”,运用视觉描写,写出云白、松翠、石奇的特点,描绘出一幅美好和谐的画面。根据“流云散落在诸峰之间,倏忽万变,神奇莫测。风平浪静时,云平似镜,映出群山幻影如画、彩笔难描”,运用视觉描写,写出云的变化多端莫测,神奇美妙。3.【答案】不能。“挑”形象地写出了阳光穿透云层时云海翻腾的态势,而“劈”则表达是切割开的状态,不符合云海轻盈如絮的状态,故不能换。【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赏析。本题问句中词语能否替换就是从用词的角度赏析语句,首先应明确观点,然后体会词语在句中含义的差别。明确观点:不能替换;含义:“挑”写出了山之高,山峰尖耸,挑开云雾,与上文“刀尖”相照应,有“四两拨千斤”的奇妙之感,形象地写出了在阳光的照射下,轻风的吹拂下,云雾漂浮的状态;“劈”,形容的往往是“斧头”下行的状态,有气势,显示的是切割的状态,与云飘荡的形态不符,与上文“刀尖”不相应,故不能换。4.【答案】这句话点明主旨,赞扬了永不满足,永远上下求索人生态度。有收束全文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句段作用的分析。理解句段作用时,应从内容,事物特点,作用,情感或寄寓的道理方面入手分析。注意句段对表现人物形象或表达主题思想所起的作用。需根据句段位置总结概述作用。内容:黄山云海变幻莫测,就如同人生的追求一样,应永不满足,不断求索,根据观赏景色内心有所感悟,点明文章的主旨,赞扬了上下求索的精神。位置:在文章的结尾,收束全文,升华主题,引人深思。二、1.【答案】游览者的行踪。【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顺序的把握。游记类文章,要么以时间为顺序,要么以游览者的行踪为顺序。这道题从文中一些关键词语便可看出。2.【答案】景色优美、静谧怡人。与下文描写越城岭高峻险拔的山势形成强烈反差,游人也由起初轻松愉悦的心情转而变得胆战心惊,达到扣人心弦的表达效果。【解析】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是作者心情的外在表现,这一段景物描写比较优美,和下文的山势形成反差对比,这样就写出了游人由愉悦的心情转变为胆战心惊,达到扣人心弦的效果。3.【答案】引用原文可以将自己亲临目睹的情境与当年阅读《老山界》所产生的联想体验融合起来,更能产生对艰苦环境中的长征战士深切的钦佩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记下文的山势形成反差对比。叙文内容前后对比的作用。通过《老山界》的内容和自己亲临目睹的情节进行对比,从而更能表现作者对长征战士的钦佩之情。4.【答案】这句话升华了全文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老山界之行的真实感受。重走长征路感念红军战士伟岸的身躯、高尚的情操,从而使作者一行更明确了生命的意义、人生的追求,提升了思想境界。【解析】本题考查对画线句子的理解。考虑到句子位置在结尾,所以一定要和主旨紧密联系。三、1.【答案】作者游踪【解析】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结合“顺着大门向里走,一条宽阔平坦的主干道”“在植物园的东北角有一处曲曲折折的长廊,一眼望不到头。”“在巨石的东北角,有一处迷宫,环形的通道,系植物墙,有点像游戏中的丛林场景。”“迷宫的四周种植着我叫不上名字的花草”“行走在曲曲折折的石块铺就的路上,满被树荫笼罩,一片清凉,通向植物园正北面的假山。”等分析得出:本文是以“地点变换(作者游踪)”为线索组织文章的。2.【答案】通感【解析】要求学生掌握通感修辞的方法。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芳香”是嗅觉,“青葱色”是视觉。3.【答案】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突出喷泉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和凉爽快感。【解析】要求学生结合五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然后结合划线句分析:“雪白的水花落地,砸出美妙的响声”是视觉,听觉;“落水迸溅的水花扑面飞来,给驻足观看的游人们送上一丝清凉。”是触觉。4.【答案】本文表达了作者喜爱、依恋依安植物园的思想感情。【解析】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仔细揣摩文本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结合“徜徉于依安植物园,真是美不胜收,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分析得出:表达了作者对依安植物园的喜爱、流连忘返的思想感情。四、1.【答案】一是得到大量的黄金或香料;二是访问大陆上的城市,交换国王间的书信。【解析】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对于在我们航线上的其他岛屿,我也会在经过的时候进行探查,并且根据是否发现了大量的黄金或香料来决定我的行动”“我决心向大陆航行,访问那个城市,把陛下的信呈给大汗,并且带着他的答复回来”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2.【答案】景色迷人,有与自己国家极其不同的鸟类,有上千种不同的树木。【解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题,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能力。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从“到处是高大茂盛的树林,还有四周绿树环绕,浓荫覆盖的大湖,景色优美迷人”可知这座岛屿的美丽;从“这里的鸟类和我们国家的鸟类看起来极其不同,还有上千种不同的树木,树上长满果实,香味使人垂涎欲滴”可知岛屿的富饶。总之,岛屿的美丽和富饶吸引了哥伦布。3.【答案】一是下令不准拿岛民的任何东西;二是送给了岛民一些鹰铃和玻璃珠,以示友好。【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我命令我们的人不许拿走他们留下的任何东西,连一根针也不行”,这一做法让岛民们没有了担心和顾虑;“我们给了他一些鹰铃和玻璃珠”,这是为了便于与岛民进行沟通与交流,表达自己的友好和热情。4.【答案】示例:不同意。虽然斯科特失败了,但他完成了对自身的挑战,成功地走到了南极点上,他已经完成了一个有志者的奋斗过程,他同样是英雄。【解析】这类开放性题目要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要准确。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作答时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从斯科特挑战南极的意义这一角度来分析,言之有理即可。五、1.【答案】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先写出对古城的整体感受,然后依次写了纳西宅院、古城新华街、古城的桥、纳西古乐、纳西民居及“刮当阁”,最后走出古城陶醉在纳西古乐之中。【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理解分析即可。本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