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道现浇箱梁施工施工工艺技术_第1页
匝道现浇箱梁施工施工工艺技术_第2页
匝道现浇箱梁施工施工工艺技术_第3页
匝道现浇箱梁施工施工工艺技术_第4页
匝道现浇箱梁施工施工工艺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1现浇箱梁整体施工工艺 14.2施工准备 2(1)施工图审核 2(2)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2(3)施工测量 2(4)配合比设计及原材料的检测 24.3施工流程 34.4地基处理 34.4.1陆地部分回填处理 34.4.2支架搭设 34.5.1对立杆的要求 44.5.2对斜杆的要求 54.5.3对辅助和防护措施的要求 54.5.4支架搭设施工工序 54.5.5不同支模架的连接方式 64.5.6支架搭设施工要求 64.5.7承插型盘扣式支架使用要求 74.6支架预压 84.6.1预压要求 84.6.2预压材料 84.6.3加载及卸载 94.6.4沉降观测 94.6.5架体预压的安全管控措施 114.7对进场材料的验收制度和标准 124.7.1验收、检测制度 124.7.2对盘扣式钢管的要求 124.7.3对可调U形顶托、底托的要求 134.7.4对竹胶板的要求 134.7.5对木方的要求 134.7.6对工字钢、钢管柱的要求 134.7.7对贝雷架的要求 144.8混凝土浇筑操作要求 144.9支架拆除操作要求 154.1现浇箱梁整体施工工艺(1)现浇箱梁混凝土施工采用二次浇筑成型施工方法,施工支架整体安装。(2)水中支架利用原有老桥墩柱为支撑柱,架设贝雷,支架搭设。(3)箱梁内模采用12mm厚竹胶板。箱室内模由箱室内侧模板和箱室内顶板组成,箱室内腹板侧模之间采用钢管加固。(4)支架采用砂袋整联分级预压,采集预压数据设定支架预抬值。(5)钢筋后场加工成半成品,运至现场安装;混凝土采用1台汽车泵泵送入模。(6)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7)养生:麻袋或者土工布洒水养生。(8)模板及支架拆除:外侧模待混凝土浇筑3天后拆除(达到2.5MPa);箱梁内模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80%后拆除;底模及支架待混凝土浇筑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5%后拆除。4.2施工准备(1)施工图审核针对现浇箱梁上部结构施工图设计,在本专项方案编制前,对全桥的坐标、标高、各构件的结构尺寸进行复核,以及对钢筋、砼工程量及各构件的施工顺序和要求进行仔细复核,并详细掌握本桥的各项施工注意点。(2)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在本方案经过公司总工程师、专家评审和总监批准实施后,项目总工将立即根据规范和方案要求编制各分项作业的施工安全、技术交底,然后对岗位工程师、桥队队长、技术负责、安全员、施工班组负责人进行交底;岗位工程师、技术负责对施工人员进行工种交底。(3)施工测量根据全桥联测的导线点,水准点,进行闭合导线测量放样。其精度必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4)配合比设计及原材料的检测砼采用商品混凝土集中拌制,原材料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试验室主任根据砼配合比的设计要求对拌和人员进行交底。4.3施工流程图4.3-1现浇箱梁施工工艺流程图4.4地基处理4.4.1陆地部分回填处理支架下陆地部分,换填宕渣50cm,碾压完成后浇筑20cm厚C20钢筋混凝土,顶面设置2%双面横坡,以便下雨时排水顺畅,地基处理的宽度为按现浇箱梁支架投影各外扩2米。4.4.2支架搭设根据第九章计算,支架采用承插型盘扣式脚手架支撑体系,立杆采用Q345B钢Φ60×3.2:A-LG-500,A-LG-1000型、水平杆采用Q235B钢Φ48×2.5:A-SG-600、A-SG-900、A-SG-1200、A-SG-1500型,斜杆采用Q195B钢Φ33×2.3:A-XG-600×1500、A-XG-900×1500、A-XG-1200×1500、A-XG/1500×1500四种;立杆布置横向间距按0.6m、0.9m、1.2m、1.5m四种规格布置,纵向间距为0.9、1.2、1.5m,横杆步距为1.5m。表4.5-1现浇箱梁支架模板搭设参数(Φ60×3.2)支架体系布置参数(cm)联数高度/最大跨度部位纵向横向次楞步距7#K7箱梁高度1.6m~1.8m/最大跨度32m1.8m横梁新建桥台1.6m横梁7#K6盖梁腹板区1206010150箱室区12090101508#K7箱梁高度1.6m~1.8m/最大跨度32m1.8m横梁新建桥台1.6m横梁8#K6盖梁腹板区1206010150箱室区12090101506#K6箱梁高度1.6m~1.8m/最大跨度33m1.8m横梁新建桥台1.6m横梁6#K5盖梁腹板区1206010150箱室区1209010150按照规范设扫地杆,水平、竖向剪刀撑;底层水平杆离地高度不大于55cm,架体整体底层及顶层均设置竖向斜杆,自下而上在架体内部每隔5跨由底至顶纵、横向均设置竖向斜杆,超过4个步距时应设置顶层水平斜杆或剪刀撑。为了便于调节模板高度和支架拆卸,立杆上下设置有顶托和底座。桥墩处支架与相邻墩柱用钢管扣件加固抱结。支架横剖面图如下图所示,纵剖面、平面图见下图。4.5.1对立杆的要求1、立杆是脚手架受力的主要杆件,落地立杆必须设有可调底座或固定底座,必须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模板支架可调托座伸出顶层水平杆或双槽钢托梁的悬臂长度严禁超过65cm,且丝杆外露长度严禁超过40cm,可调托座插入立杆或双槽钢托梁长度不得小于15cm;2、外立杆须高出桥面1.2m,防护栏杆不少于2道。3、模板支架可调底座调节丝杆外露长度不应大于30cm,作为扫地杆的最底层水平杆离地高度不应大于55cm。4.5.2对斜杆的要求1、模板支撑架四周外立面向内的第一跨每层均应设置斜杆,架体整体最底层以及顶层应设置竖向斜杆。2、架体内部每隔4~5跨由底至顶设置竖向斜杆;顶层设置水平斜杆或剪刀撑。3、当模板支撑架高度大于8m时,每隔4~6个步距必须设置水平斜杆。4.5.3对辅助和防护措施的要求1、用于行人道的斜道,搭设位置应符合作业要求,其宽度不得小于1m,坡度以1:3为宜。2、人行楼梯使用盘扣搭设,安装定型梯子,四周使用铁丝网防护,楼梯立杆与箱梁支架有效连接确保楼梯的稳定性。按规定搭设安全网,系安全带,戴安全帽,确保人身安全。3、安全网在剪刀撑、斜杆等设置完毕后设置。4、支架与墩柱与墩柱采用钢管形成抱箍连接。5、使用前必须经过验收合格方可使用。4.5.4支架搭设施工工序盘扣支架搭设顺序为:定位、放样,排放可调底座→首层立杆、横杆安装→组成独立单元体→首层架体水平调节→首层斜杆安装→销紧首层横杆、斜杆插销→登高工作梯安装→立杆接长安装→可调托座安装→放置I14工字钢→铺设方木、模板。根据测量放线以及立杆及横杆的设计组合,从底部向顶部依次安装立杆、横杆。一般先全部装完一个作业面的底部立杆及横杆,保证底托完全压实于地面上,然后测量放出高程点,通过底托调节使得支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再逐层往上安装,同时安装所有横杆。立杆和横杆安装完毕后,安装斜撑杆,保证支架的稳定性。斜撑通过扣件与盘扣支架连接,安装时尽量布置在框架结点上。在修平的立杆上口安装可调顶托,可调顶托是用来调整支架高度和拆除模板用的。根据梁底高程变化决定顺桥向控制断面间距,横桥向设左、中、右三个控制点,精确调出顶托标高。然后用明显的标记标明顶托伸出量,以便校验。最后再用拉线内插方法,依次调出每个顶托的标高,顶托伸出量一般控制在30cm以内。4.5.5不同支模架的连接方式(1)门洞搭设完成后,墩柱两侧的门洞上方支架与中部满堂支架必须采用钢管扣件稳固连接在立杆上,钢管扣件竖向间距与横杆步距一致,纵向间距与立杆间距一致。(2)满堂支架段横梁与跨中支架采用钢管扣件稳固连接在立杆上,钢管扣件竖向间距与横杆步距一致,横向间距与立杆间距一致。(3)横梁支架采用钢管扣件将支架与墩柱形成抱箍连接。(4)门洞段支架搭设顺序为先搭设跨中墩柱范围内的满堂支架,再搭设门洞上方的支架,保证满堂支架与门洞上方支架可靠连接,确保支架的整体稳定性。4.5.6支架搭设施工要求(1)支撑架搭设前应在现场对杆件、配件再次进行检查,禁止使用不合格的杆件、配件进行安装。(2)支撑架安装前必须进行技术、安全交底。统一指挥,并严格按照支撑架的搭设程序进行安装。(3)在架体搭设前必须对支撑面进行检查,不得有杂物。(4)M60承插型盘扣式支撑系统的U型顶托伸出顶层水平杆的悬臂长度严禁超过650mm,且丝杆外露长度严禁超过400mm,U型顶托插入立杆长度不得小于150mm。模板支架可调底座调节丝杆外露长度不应大于300mm,作为扫地杆的最底层水平杆离地高度不应大于550mm。图4-5-1U型顶托伸出顶层水平杆的悬臂长度图4-5-2可调底座插入立杆(5)在搭设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原设计、减少材料使用量、配件使用量或卸载。节点搭设方式不得混乱、颠倒。现场确实需要改变搭设方式时,必须经项目负责人或脚手架设计人员同意签字后方可改变搭设。(6)模板支架应根据施工方案计算得出的立杆排架尺寸选用定长的水平杆,并应根据支撑高度组合套插的立杆段、可调托座和可调底座。(7)当模板支架搭设成独立方塔架时,每个侧面每步距均应设竖向斜杆。(8)架体四周均设置与立杆Z方向成45度角的钢管,并用扣件将钢管与立杆扣紧,然后沿架体一周设置防坠网。(9)施工现场按要求配备灭火器,并沿主线设置消防用水。4.5.7承插型盘扣式支架使用要求(1)严禁在支撑架上集中堆放任何超重物料。脚手架悬跨部位集中堆载不超过300kg/㎡,且悬跨部位最大堆载为2吨;主梁下落地架体上堆载不超过2吨/㎡,最大不超过20吨。(2)在支撑架上的最大作业高度,可以进行正常作业为限,禁止在支撑架上以任意方式增加任何超高物体。(3)作业人员不得随意拆除支撑架的基本构件、整体性杆件、连接件、防护措施等。确因操作需要临时拆除的,必须经过技术部门同意后由专业人员拆除,并按照要求进行相应补强,在作业完成后及时恢复。(4)每次施工前必须对施工区域内的支撑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由专业人员排除隐患,在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继续施工作业。(5)在每天架上作业完成后,必须对工作面上的可移动物体进行清理,防止移动物体坠落。不论任何原因严禁自脚手架上向下抛掷、丢弃任何物品。(6)支撑架上不得有任何超载荷施工作业,如果确实需要超载荷作业时,必须通过项目负责人或技术部门同意,签字后方可施工作业。(7)本项内容是根据附件的架体荷载计算书以及架体搭建图,对施工过程依据结构的不同,分别做详细描述。施工前应依据本说明并对照架体施工图纸进行施工。个别位置,因施工现场结构的变化,需依据支撑架的使用安全规范做适当调整,但支撑架体的单位承载面积应遵循本设计方案,不得擅自扩大架体间距,以免降低架体、龙骨及面板的承载力。本方案中没有专项提及的架体搭建要求,可根据工作面梁体的截面尺寸变化,参照本方案的要求,做适当调整。同时,施工过程中应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即架体间距可向下兼容。4.6支架预压凡采用支架法施工上部结构的,受地基基础的复杂因素影响,均会产生不利影响,按照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的规定和施工方案的要求,为确保连续梁线形必须对支架进行预压。同时考虑梁体自重、地面下沉及支架的弹性和非弹性变形等因素影响,按设计要求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前将箱梁分为翼缘板、腹板、箱室区、横梁对应计算单位体积的重量,根据预压材料的重量系数换算各区域单位体积需放置多少预压材料。因横梁和腹板重量较大采用钢材预压材料,其余区域采用砂袋预压材料。4.6.1预压要求支架搭设完成后,进行工字钢和方木铺设。支架顶托之上采用I14工字钢横桥向布设,在工字钢与顶托间的缝隙处加入木契或板条等,使工字钢位于顶托中心位置,确保支架立杆轴心受力,支架搭设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进行支架预压。支架预压重量不小于梁体自重的120%,对支架沉降量进行严格控制,支架预压合格后,方可进行箱梁以及盖梁浇筑。4.6.2预压材料考虑到堆载高度的问题,保证堆载预压安全,预压材料采用吨袋及钢材组合式材料。计算时砂的比重取15KN/m3,钢筋的比重取78.5KN/m3,(箱梁高度大于2m的横梁以及腹板区用钢材预压)为准确模拟混凝土施工时荷载,采取等效预压方式。采用汽车吊吊上,下雨前用彩条布覆盖,防止预压材料进水。根据各部分等效荷载荷载换算后堆载高度,分级加载,严格控制预压重量。施工期间,做好雨天砂袋覆盖的准备工作及泄水措施。4.6.3加载及卸载底模安装前先安装好临时支座,在箱梁支架模板安装验收完毕后开始支架预压,按三级加载进行,依次为70%荷载、100%荷载、120%荷载加载后进行。预压前采用胶合板和彩条布铺在模板上,保护模板不被受损和污染。预压方式采用分跨、分段预压,预压顺序与混凝土浇筑顺序一致,由跨中处向支点处进行对称布载。横向加载时,从梁体结构中心线向两侧进行对称布载。预压荷载根据箱梁荷载变化而变化,每个断面,在腹板部位应该加高堆载,使预压荷载的布置与混凝土梁荷载布置一致。按总预压荷载分3级加载,第一级为70%的梁体荷载,第二级为100%梁体荷载,最后加载至梁体总荷载120%。每级加载完成后,应先停止下一级加载,并应每间隔12h对支架沉降量进行一次监测。当支架顶部监测点1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2mm时,可进行下一级加载。分别测定各级荷载下支架和支架梁的变形值。预压加载后,前2天每隔6小时进行一次沉降观测,第三天每8小时一次观测,一般预压最后三天的稳定为变形不大于2mm,预压可以结束。支架预压总天数不小于7天。根据测量结果,确定支架的施工预抛高值,以消除施工中因支架变形而造成的箱梁线形和标高误差。预压结束后进行卸载,预压材料以汽吊吊下,预压荷载应对称、均衡、同步卸载。4.6.4沉降观测沉降观测应贯穿于加载及卸载的整个过程,在开始加载前必须进行首次观测,作为沉降观测的零点,接着加上第一次荷载,加载后立即再观测,得出施加第一次荷载后的地基沉降、支架变形;施加第二次荷载前再观测,然后施加第二次荷载并立即观测,得出第二次荷载后的地基沉降、支架变形;施加第三次荷载前再观测,然后施加第三次荷载并立即观测。观测工作在预压时间内一直进行,一直到沉降趋于稳定。加载及卸载必须在整个预压范围内分级进行,每级加载及卸载均应进行测量并详细记录,预压结束卸载完成后,根据地基沉降观测记录、支架变形观测记录,确定模板高度,设置预拱度。为了掌握加载后地基和支架的变形情况,在预压前布置好沉降观测网。沉降观测网设在两个层面上:一层在支架底以上1m左右,一层在箱梁底模板上,上下两层测点对应同一垂直线。测点沿纵桥向在箱梁的1/4跨、1/2跨和3/4跨及两端分别设置一个观测断面,每断面取6个点,从而形成一个立体观测网。变形观测点平面布置图如下图所示:图4.8-1预压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沉降观测标,沉降标用不易变形的优质木条制作。沉降标竖直,上端固定在接触模板的方木或工字钢钢上。在地基上打入一根圆钢,作为沉降桩,圆钢与孔之间留一定的空隙,避免地基沉降时沉降桩跟着沉降。沉降桩与沉降标之间的相对位移值即为沉降值。测量时,采用苏光DSZ2型水准仪配合双面塔尺,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观测,并用悬线重锤和钢尺测梁支架水平位移和沉降值。采用水准仪进行沉降观测,布设好观测标后,加载前测定出其原始标高。沉降观测过程中,每一次观测均报请测量监理工程师旁站或抽检,并将观测结果上报监理工程师。沉降观测应贯穿于加载及卸载的整个过程,在开始加载前必须进行道次观测,作为沉降观测的零点。第一次加载后,每天观测2~4次,连续两次观测沉降量不超过2mm,进行第二次加载,按此步骤,直至第三次加载完毕。第三次加载沉降稳定后(连续两次观测沉降量不超过1mm),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可进行卸载。支架基础及支架监测分别按每24小时沉降量不超过1mm,总沉降量不超过5mm为合格。如地基预压或支架预压不合格,则需查明原因,对薄弱部位进行处理,重新预压,直至预压合格。超过预警值应立即停止施工调查原因,待处理经监理复查后方可继续施工。加载及卸载必须在整个预压范围内分级进行,每级加载及卸载均应进行测量并详细记录,预压结束卸载完成后,根据地基沉降观测记录,支架变形记录,确定模板高度,设置预拱度。支架预压合格标准:、各监测点最初24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各监测点最初7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撤压后,沉降标回弹,沉降量减少,此时的沉降量为永久性沉降。支架变形及地基压缩量主要考虑以下因素:δ=δ1+δ2+δ3+δ4+δ5δ1箱梁自重产生的弹性变形δ2支架弹性压缩量δ3支架与方木,方木与模板,支架与枕木之间的非弹性压缩量δ4支架基础地基的弹性压缩量δ5支架基础地基的非弹性压缩量通过预压施工,可以消除δ3,δ5的影响,在底模安装时,其预拱度的设置。Δ=δ1+δ2+δ4计算,在模板顶面高程控制时加入预拱度数值,Δ值在施工中实测取得。按照每联预压所得的数据,计算出预拱度数值表,重新仔细调整支架高度,使各点标高满足平整度、预拱度、弹性变形和设计要求。4.6.5架体预压的安全管控措施1、铺设底模板后测量前应加强对支架的全面检查,确保支架在荷载作用下无异常变形。2、在预压加载过程中,必须对称、分层、均匀、满铺加载,同时设专人进行支架的变形观测,若出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止加载并查明原因。卸载时也必须对称、分层、均匀卸载。堆载高度根据荷载大小及分布情况实际计算。加载时注意加载的重量的大小和速率,使其与地基的强度增长相适应,待地基在前一级荷载作用下,观测地基沉降速度已稳定后,再施加下一级荷载,特别是在加载后期,更要严格控制加载速率,防止因整体或局部加载量过大、过快而使地基发生剪切破坏。3、在预压过程中要安排专人对模架各部位进行观察,发现异常情况时马上卸载。4、加载及卸载过程应加强施工现场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各方面的安全。5、预压完成后,根据支架变形情况及地基沉降程度,采取必要的措施对薄弱环节进行加强,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6、卸载完毕安排专人检查支架下沉情况,对底部漏空的钢管重新调整底托,保证每根立杆均与底部接触紧密;同时检查钢管连接是否有松动现象并调整;支架调整后利用上顶托调整模板顶面高程、平整度;最后对模板拼缝的完好性进行检查并调整。7、起吊砂袋吊篮必须有足够的强度。8、砂袋必须分层码密实,中间不得留有空隙。9、起吊作业必须由专人指挥且信号明确。10、雨天停止堆载作业,已堆好的砂袋必须覆盖,避免不必要的附加荷载。11、堆载作业时,特别是堆载完成阶段,作业半径10米范围内禁止任何人员长时间逗留,由专人把守。12、由于堆载预压均属高空作业,各部位人员均应注意安全,并有相应防护措施。13、上下传递各种物品时利用绳索进行,不得直接抛扔。14、吊装堆载物时,吊钩及移动模架下严禁人员停留。15、卸载时,砂袋等物品不得随意乱扔。4.7对进场材料的验收制度和标准4.7.1验收、检测制度所有材料进场验收应由材料部牵头,会同相关工段负责人和作业队负责人共同进行验收,并形成书面记录,不符合要求坚决不予使用。1、构配件租赁单位必须依法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租赁单位应提供所出租构配件的生产厂家许可证、产品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等有关质量证明材料;2、构配件进场应建立使用管理台账,详细记录构配件的来源、数量、使用次数、使用部位和质量检验等情况,防止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构配件在施工中使用;3、构配件使用过程中,应严格维护保养及报废制度,及时对构配件进行防锈、除锈、更换破损零部件等维护保养,对有严重锈蚀、变形、出现裂纹及其它不符合标准情况的构配件必须作报废处理,严禁继续使用。所有材料进场后必须在监理见证下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取样送检,待证明产品合格后方能使用。4.7.2对盘扣式钢管的要求1、钢管规格ɸ60×3.2mm;外径允许偏差+0.2、-0.1mm,壁厚允许偏差±0.1mm。2、主要构配件的制作质量及行形位公差要求满足《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231-2010)附录A中规定。3、连接盘与立杆材质一致。焊缝要求饱满,焊高满足要求,无开焊、漏焊问题。4、成品表面无混凝土残渣、凹陷、焊接加长等问题;5、严禁采用接长杆件;4.7.3对可调U形顶托、底托的要求1、可调底座的底板和可调托座的托板采用Q235钢板制作,厚度不小于5mm,允许尺寸偏差为±0.2mm。2、可调底座和可调托座的丝杆宜采用梯形牙,A型立杆宜配置ɸ48丝杆和调节手柄,丝杆外径不应小于46mm,B型立杆宜配置ɸ38丝杆和调节手柄,丝杆外径不应小于36mm。3、螺母的高度为60mm,并有扳动的手柄。4、可调底座及可调托座丝杆与螺母旋合长度不得小于5扣,插入立杆内的长度应符合《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231-2010)第6.1.5条规定。5、顶托、底托U形钢板与螺杆之间要求配4块筋板焊接牢固,焊缝饱满,焊缝高满足要求,无开焊、漏焊问题。4.7.4对竹胶板的要求技术要求和产品标准:尺寸:1220×2440mm,板厚15mm,静曲强度:横向≥28.22N/mm2,纵向≥52.62N/mm2含水率:8-10%;表面无开胶、断裂、起层现象,无板边缺损、表面修补;模板表面无凹陷、压痕、鼓包、焦瘤、毛刺。弹性模量:大于≥6000N/mm2静曲强度:纵向≥15.3N/mm2,比重:约700Kg/mm34.7.5对木方的要求1、方木开裂破损一律不得使用;2、对进场方木进行现场实测实量,允许尺寸偏差为±5mm。3、对于不满足要求的木方及时退场,防止不合格品使用。4.7.6对工字钢、钢管柱的要求1、对进场工字钢、钢管柱根据不同型号进行现场实测实量,对不满足方案以及规范要求的物资及时退场;2、严禁采用焊接接长的工字钢和钢管柱作为承重构件。4.7.7对贝雷架的要求1、严禁使用严重锈蚀、脱焊、裂缝、变形的贝雷架;2、对贝雷架各构配件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4.8混凝土浇筑操作要求在全桥底、腹板钢筋,预应力管道和底、腹板模板均完成施工并检验合格后,即开始进行混凝土的浇筑。箱梁的底、腹板和顶板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先浇筑底、腹板;第二阶段浇筑顶板。箱梁浇筑采用1台汽车泵从跨中向墩顶方向浇筑。根据现场情况,浇筑速度以能确保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整体浇筑为前提进行现场控制。(1)混凝土拌制与运输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拌和、运输、浇注、养护,均应按规范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施工,但浇筑高强度、高质量的混凝土还要按下列工艺组织施工。混凝土由拌合站集中拌合,并准确控制水灰比及用水量,为提高混凝土强度及增加混凝土和易性,应掺入外加剂。拌和时间≥1.5min。冬季搅拌混凝土时,骨料中不得带有冰雪和冻结团块。投料前先用热水冲洗搅拌机,投料顺序为骨料、水,搅拌,再加水泥搅拌,搅拌时间不小于2.5分钟。混凝土的出盘温度不得低于10℃,入模时温度不得低于5℃。由砼罐车运输现场泵送浇筑,经测试混凝土坍落度,符合质量要求方可入模。(2)混凝土入模与振捣混凝土浇筑采用2台汽车泵对称泵送入模,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和预埋件进行认真检查,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并用清水对模板进行认真冲洗,为防止混凝土本身的收缩及施工时间较长,应及时养护。浇筑过程中采用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箱梁砼浇注前,必须进行全面检查,经自检和监理检查确认后,方可进行浇筑。混凝土浇筑时从跨中向墩顶(桥台)方向浇筑,最后浇筑墩顶两侧(桥台朝向跨中一侧)各3m左右范围内的梁段及横梁,以防止在浇筑过程中墩顶位置出现竖向裂缝。桥面宽度方向,从跨中向两端对称推进。竖向按底板→腹板进行,每跨在底板浇灌完毕后,再浇腹板,不得底板腹板同时浇筑。浇灌腹板时,水平分层,分层厚度30cm。混凝土振捣要求: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作用半径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