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64_第1页
周口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64_第2页
周口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64_第3页
周口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64_第4页
周口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6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上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题温馨提示:1.本试卷共6页,二大题,满分50分:2.请同学们认真审题,规范做答,字体工整,卷面整洁。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在这些遗址上发现了大量的古人类遗迹,这些遗迹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在我国境内,迄今所知世界上内容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是()A.元谋人遗址 B.蓝田人遗址C.北京人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迄今所知世界上内容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等信息可知,这是北京人遗址,C项正确;元谋人已知是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人类,排除A项;蓝田人是目前已知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排除B项;山顶洞人已经有了审美意识,会人工取火,排除D项。故选C项。2.下列四幅图中属于半坡原始遗址出土的文物是()A. B.C. D.【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半坡人民已经会制作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是从半坡原始遗址出土的。A项正确;半坡人种植的农作物是粟,河姆渡人种植的农作物是稻谷,排除B项;猪纹陶盆是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排除C项;玉钺最早出土于二里头遗址,排除D项。故选A项。3.《史记武帝本纪》记载:“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下之政荐之于天。”这一描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中“尧立七十年得舜,令舜摄行天下之政荐之于天。”的大意是:尧将部落首领的位置禅让给舜,让舜实行天子之政,祭祀上天题干中主要叙述了尧舜之间的禅让。B项正确;宗法制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排除A项;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排除C项;郡县制是秦朝开始实行的地方行政的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4.《诗经大雅荡》有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中“殷鉴”指的是()A.夏的灭亡 B.东周的灭亡C.西周的灭亡 D.商的灭亡【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殷指的是商朝。材料的大意是殷商子孙应以夏朝末年为教训。所以殷鉴指的是商的灭亡。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5.青铜器以其独特的造型、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人们解释了先秦时期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因此被史学家们称为“一步活生生的史书”。由下图这件青铜器我们可以了解那一时期的历史()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示可知,图示为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即商王武丁之妻)所铸的鼎。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6.在辅佐齐桓公争霸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著名政治家是()A.伊尹 B.姜尚 C.管仲 D.孙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C项正确;伊尹辅佐成汤灭夏,排除A项;姜尚辅佐周武王灭商,排除B项;孙武是兵家的创始者,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排除D项。故选C项。7.商鞅变法遭到秦国守旧贵族的极力反对,主要是因为哪一项变法法令的推行()A.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B.严明法度,禁止私斗C.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D.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商鞅变法中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的措施,遭到秦国守旧贵族的极力反对。A项正确;BCD项均没有涉及到旧贵族的利益,排除BCD项。故选A项。8.对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的有关学说作了总结,你认为正确的是()①主张实行“仁政”②提出“民为贵,社和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③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④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或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的思想⑤他的思想、主张大都在《孟子》一书中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和稷次之,君为轻”,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或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他的思想主张大都体现在《孟子》一书中。所以①②③④⑤说法都符合题意,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9.为了"示疆威,服海内",秦始皇先后五次巡视全国,足迹所至,北到今天的秦皇岛,南到江浙、湖北、湖南地区,东到山东沿海,并在邹峄山(在今山东邹城)、泰山、芝罘山、琅邪、会稽、碣石(在今河北昌黎)等地留下刻石。当时可使用的文字应该是()A.甲骨文 B.小篆 C.楷书 D.行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实施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在文化方面统一文字为小篆。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10.唐·章碣《焚书坑》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其中“关河空锁祖龙居”中“祖龙”指的是()A.项羽 B.刘邦 C.嬴政 D.刘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这首古诗的意思是:焚书的烟雾刚刚散尽,秦始皇的帝业也随之灭亡,函谷关和黄河天险,也锁守不住始皇的故国旧居。焚书坑的灰烬还没冷却,山东群雄已揭竿起义,起义军领袖刘邦和项羽,原来都不读书!所以祖龙指的是秦始皇嬴政。C项正确,排除AB项;刘彻是西汉皇帝,排除D项。故选C项。11.西汉初期,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他在位20多年,以身作则,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他是()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答案】B【解析】【详解】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B项正确;汉高祖在帝王8年,排除A项;汉景帝在位16年,排除C项;汉武帝在位54年,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大一统的王朝,排除D项。故选B项。12.《汉代讲经图》,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经”主要内容是()A.道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墨家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并在长安设立太学,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因此“经”主要内容是儒家思想,C项正确;道家思想主要是“道”,讲求无为,排除A项;法家思想主要强调“法”,排除B项;墨家思想强调“兼爱、非攻”,与“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3.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外戚王莽夺取了汉政权,建立了新朝,王莽建立新朝是在()A.公元6年 B.公元9年 C.公元23年 D.公元25年【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王莽于公元9年建立新朝。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14.他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学敬恭谨,审察事理,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平片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A.张骞 B.班固 C.班超 D.甘英【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平片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并结合所学可知,他是班超。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与汉朝重新建立联系。班超经营西域30多年,到71岁时才回到中原。C项正确;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排除A项;班固是史学家,著有《汉书》排除B项;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排除D项。故选C项。15.在1978年出版的,由美国应用物理学家麦可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位列第七。是因为他()A.经常顶撞皇帝,敢于匡弼得失 B.改进了造纸术C.发明了造纸术 D.擅长制造皇家御用物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B项正确;蔡伦被列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不是因为经常顶撞皇帝,敢于匡弼得失,排除A项;造纸术不是蔡伦发明的,排除C项;蔡伦不擅长制造皇家御用物器,排除D项。故选B项。16.下面那幅图直观的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A. B. C. D.【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汉,定都成都;222年孙权称王,建立吴,定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所以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17.四世纪后期,氐族持氏建立的政权逐渐强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这个政权是()A前秦 B.后燕 C.后秦 D.西秦【答案】A【解析】【详解】4世纪后期,氐族首领苻坚建立了政权,并统一了黄河流域,他建立的政权名称是前秦。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北方的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A项正确;后燕(384年~407年)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氏诸燕之一,建立者为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定都中山,后迁往龙城,全盛时有今河北、山东及辽宁、山西、河南大部分地区。但是没有统一黄河流域,排除B项;后秦(384年~417年)是十六国时期羌族姚苌建立的政权。共三帝,享国三十四年。没有统一过黄河流域,排除C项;西秦(385年~400年、409~431年),五胡十六国政权之一。陇西鲜卑族首领乞伏国仁所建。排除D项。故选A项。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手工业发展迅速,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当时人口众多,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是()A.成都 B.荆州 C.扬州 D.建康【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南朝时期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建康(南京)成为最为活跃的大都市,D项正确;成都在宋朝时商业更为活跃,朝代不符,排除A项;荆州地处交通要害,但是商业发展并不是最活跃的,排除B项;扬州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但相比较商业不是最活跃的,排除C项。故选D项。19.孝文帝亲政以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借“南伐”为名迁都洛阳,把包括百万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此举发生在()A.467年 B.471年 C.490年 D.494年【答案】D【解析】【详解】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20.他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他创制的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须行,他是()A.王羲之 B.祖冲之 C.贾思勰 D.刘微【答案】B【解析】【详解】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对历法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推算,他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他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B项正确;王羲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排除A项;贾思勰是是北魏著名农学家,排除C项;刘徽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在中国数学史上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共30分,21愿6分,22题6分,23题6分,24题7分,23题5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那时候,到处一片荒凉景象。牲畜奇缺,皇帝出门,都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样的马来拉车,将相只能乘牛车。大城市户口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二三。汉高祖路过一个县,先前有三万多户,现只剩下五千户,他还称道这个地方繁盛。”材料二:西汉王朝到了文帝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诗候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1)材料一反映了汉高祖实行了一项怎样的政策?(2)材料二中,“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得益于文帝景帝在位时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措施?(3)材料三反映解决这一问题的统治者是谁?他采取什么措施消除这一影响?此外为加强中央集权,他在思想上的具体措施又是什么?【答案】(1)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2)吸取秦亡教训,重视农业生产,提倡节俭,“以德化民”。(3)汉武帝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小问1详解】据材料一“那时候,到处一片荒凉景象。牲畜奇缺,皇帝出门,都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样的马来拉车,将相只能乘牛车。大城市户口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二三。汉高祖路过一个县,先前有三万多户,现只剩下五千户,他还称道这个地方繁盛。”可知,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年,生产遭到破坏,到处是残破荒凉景象。针对这一状况,汉高祖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汉高祖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使汉初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小问2详解】材料二中,“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得益于文帝景帝在位时注重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吸取秦灭亡的教训,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三“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材料三反映国家出现了王国问题,威胁到中央的统治。西汉初年,分封了许多封国,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上的豪强地主横征暴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为消除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国家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使西汉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汉武帝为改变这种局面,在思想上,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22.古老的丝绸之路、清脆的驼铃、悠扬的羌笛、翱翔的雄鹰,见证了中国同中亚互通有无、互学互鉴的悠久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时,为在军事上取得反击匈奴的胜利,陆续设立了河西四郡,派遣使臣到西城开展外交活动。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一条通向中亚、西亚、南亚,以至欧洲的陆路通道。此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也陆续派遣使节到汉朝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与此同时,中国商人接踵西行,大量丝帛锦绣沿此路不断西运,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要道就是著称于后世的“丝绸之路”。——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秦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灭义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等三郡;开岭南,在南越之地设置南海等郡。汉王朝亦然,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敦煌郡等,在西域设立西城都护府。西城都护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长官,其职责主要是维护当地秩序,保障丝绸之路西域南北道的安全和畅通。——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材料三: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人民日报热点辨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一事件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域都护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它的设置有什么历史意义?(3)材料三中“一带一路”建设最终目的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今天的中国发展可以汲取哪些历史智慧?【答案】(1)张骞出使西域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2)西域都护的职责是维护当地秩序,保障丝绸之路西域南北道的安全和畅通。西域都护的设置,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3)最终目的是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4)沟通中西交通的要道,要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要弘扬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促进各个国家共同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根据材料一“此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也陆续派遣使节到汉朝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与此同时,中国商人接踵西行,大量丝帛锦绣沿此路不断西运,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西城都护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长官,其职责主要是维护当地秩序,保障丝绸之路西域南北道的安全和畅通。”可知,西域都护的职责是维护当地秩序,保障丝绸之路西域南北道的安全和畅通。根据所学知识,西域都护的设置,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可知,一带一路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小问4详解】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例如:沟通中西交通的要道,要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要弘扬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促进各个国家共同发展。

23.材料一“屯田数载教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材料二赤壁之战后,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夺得汉中,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住进一步巩固,并向岭南发展。此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摘编自初科书(1)材料一中“官渡一战”奠定了哪个政权基础?根据所学知识曹操完成局部统一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哪战役奠定了材料二中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孙权在哪里建立了政权?(3)根据材料,用你喜欢的方式画出三国鼎立局面的方位示意图。【答案】(1)曹魏政权;措施: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等。(2)赤壁之战;建业。(3)【解析】【详解】(1)由材料一“屯田数载教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人物是曹操,材料一中“官渡一战”奠定了曹魏政权的基础,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士兵耕田,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最终取得官渡之战胜利,从而就为曹魏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地区,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稳固,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222年孙权(称王),建立吴,定都建业。(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魏,220年建立,建立者曹丕,定都洛阳;蜀,221年建立,建立者刘备,定都成都;吴,222年建立,建立者孙权(称王)定都建业,这样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4.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5世纪末,中原地区农业经济已较发达,成为北魏主要产粮基地,而平城地区屡受灾荒,粮食供应常发生危机。随着北魏在中原的开拓,平城已不适合于控制整个北方地区。加上平域的保守势力强大,北魏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迁都后,孝文帝下语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较早进行汉化改革的皇帝,他在公元496年,领头把复姓拓跋改为元,从此他的姓名就成了元宏。其他如独孤氏改娃为刘,步六孤氏改姓为陆,当时鲜卑民族改姓达一百多。材料三:“太和改革”由孝文帝亲自设计和主导,基本上取得了成功。一方面是因为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是先进文化、制度对落后文化和制度的取代:另一方面,孝文帝本人的改革意志和决心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改革面临保守派阻挠和挑战的时刻,孝文帝始终坚定改革方向不动摇,对破坏改革的势力进行强有力打击,扫除改革障碍,同时他还注意选贤任能,培养改革中坚力量,推动改革持续不断向前迈进。——摘编自《北京日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迁都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孝文帝都实行的哪些汉化措施?这次改革有何影响?(3)根据材料三,谈一谈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今天的改革有哪些重要启示?【答案】(1)政治上,平城保守势力大,改革会受阻。经济上,平城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2)改汉姓:说汉话、穿汉服等。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3)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改革是富国强兵之路: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开拓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惟改革创新者胜等。【解析】【24题详解】根据“平城地区屡受灾荒”“平城已不适合于控制整个北方地区”“平域的保守势力强大,北魏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等信息可分点概括为政治上,平城地处偏僻,不利于统治全国,且保守势力大,改革会受阻,经济上,平城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无法适应日益扩大的发展需求。【25题详解】根据“把复姓拓跋改为元”“鲜卑民族改姓达一百多”可知汉化措施是改汉姓。北魏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