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百家争鸣一、选择题1.(2023·宿迁模拟)历史学家张荫麟先生认为:“孔子给春秋时代以光彩的结束,墨翟给战国时代以光彩的开端。”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孔、墨都在乱世为平民百姓说话B.墨翟是孔子思想的重要传承者C.孔、墨积极构建各自的社会理想D.学者夸大了墨翟的社会影响力2.(2023·苏州模拟)“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qiān,罪过之意)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这主要表明作者()A.反对施行仁政 B.主张礼法并用C.强调人性本善 D.重视继承传统3.(2023·淮安模拟)商周时期,学习诗、书、礼、乐知识是贵族阶级享有的特权;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等代表人物中,既有士人阶层、小土地私有者,也有小手工业者代表和农民代表。这种变化反映出 ()A.平民阶层逐渐觉醒B.儒学成为了主流思想C.私学取代官方教育D.政治新秩序构建完成4.(2023·江苏模拟)先秦有思想家主张:“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是礼之所起也。”下列选项中属于该思想家主张的是()A.顺应自然,无为而治B.施政用“仁义”和“王道”C.人性本善,施行仁政D.以“兼爱”消除亲疏、贵贱5.(2023·太原模拟)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 ()A.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B.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C.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D.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6.《吕氏春秋》指出:“听群众之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孙膑贵势……”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A.认为国君应听取民众建议治国B.全面解释了春秋各流派的主张C.看到了各学术流派的思想特点D.高度赞扬了儒家思想的先进性7.《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这反映出当时儒学的特征是 ()A.思想内涵的丰富性B.核心理念的多样性C.治国措施的深刻性D.传播阶层的广泛性8.(2023·安徽皖江名校联盟五联)在教育宗旨上,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孟子强调“明人伦”,荀子认为教育是后天的过程,应“化性起伪”,墨子突出生产劳动和科技知识的学习,韩非子则积极实行教育改革、提倡法制教育等。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诸子百家都重视兴办私学B.儒家在私学中占主导地位C.教育思想呈现多元化倾向D.官学受到私学的巨大冲击9.(2023·湖南三湘名校教育联盟第二次联考)鲁班以竹木为材料,制作了一只能在天上飞翔三天三夜的木鸟,特地向墨子炫耀。未料墨子不以为然,且道:“普通匠人取一块三寸的木头,片刻之内就能削出能负五十石重的车销。会飞的木鸟华而不实,在社会功用上甚至比不得简单的车轴销子。”墨子这种对技艺的路径取舍()A.不利于能工巧匠拓展技艺想象空间B.体现了古人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匠心C.促进古代科技在世界确立优势地位D.限制了古代科技成就的应用与推广10.战国时期,韩非子在主张遵循客观规律的同时更强调发挥人的主动精神,“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这一主张反映了()A.百家思想在争鸣中不断融合B.新兴地主阶级积极有为的哲学观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思想逐渐形成D.法家建立大一统国家的主张11.百家争鸣时期,农家钟情于神农时代,道家以黄帝传人自居,儒家喜欢尧舜禅让和周公礼乐,墨家崇拜夏禹治水的实干精神。这反映出诸子百家()A.根据各自理论需要而改造古代的历史B.从古人身上寻找理想社会的设计方案C.形成了较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D.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共同理想追求12.有学者指出:诸子形同水火,各执一端,以极端化方式,最大限度地深化了一家之言,“深刻的片面”超越“平庸的全面”。各种片面学说,总体又形成“百家争鸣”,异彩纷呈,在“轴心时代”奠定了中华的基调。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A.民间思想异常活跃 B.集权政治加强C.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D.社会变革转型二、非选择题13.“礼”是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中国的社会秩序和民族心理有着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直接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说:“为国以礼”。孔子并不愿意像法家一样,为执政者提供一整套的机构组织及法律设计,他始终相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表现形式——礼的力量。——宋石男《孔子的历史和历史的孔子》材料二复生(注:谭嗣同的字)所谓以心力解劫运者,仁,即心力也,心力之表见曰通,其所以害夫通者则曰礼、曰名。盖通必基于平等,而礼与名皆所以害其平等之物也。礼与名之尤大者则曰三纲五常,曰君臣、父子、夫妇。而君臣一纲尤握其机枢。……久而成劫运,其祸皆起于不仁,求反于仁而强其心力,其首务在于冲决纲罗,而君统之伪学尤所先。——谭嗣同《仁学》材料三在“礼”的演进发展中,它始终未失其神圣的意味,显示出了中国社会和文明的重要特点。……不仅宫廷,而且中国社会的各阶层都通过“礼”来规范他们的生活,以达到与有序的自然相一致。——安乐哲、郝大维《孔子哲学思微》(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坚持此种理念的理由。(4分)(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对“礼”的认识,并归纳“礼”与“仁”的关系。(4分)(3)据材料三,说明作者肯定“礼”的依据。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析“礼”对中华民族社会秩序与文化养成的影响。(4分)百家争鸣一、选择题1.(2023·宿迁模拟)历史学家张荫麟先生认为:“孔子给春秋时代以光彩的结束,墨翟给战国时代以光彩的开端。”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孔、墨都在乱世为平民百姓说话B.墨翟是孔子思想的重要传承者C.孔、墨积极构建各自的社会理想D.学者夸大了墨翟的社会影响力【解析】选C。孔子代表奴隶主阶层,维护贵族利益,故A错误;墨翟是墨家代表,故B错误;春秋时期奴隶制贵族统治逐渐崩溃,战国时期封建制逐渐确立,故C正确;张荫麟先生思想倾向是双方对等的,故D错误。2.(2023·苏州模拟)“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qiān,罪过之意)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这主要表明作者()A.反对施行仁政 B.主张礼法并用C.强调人性本善 D.重视继承传统【解析】选D。根据题干可知,材料认为要让百姓受到恩惠,就要行先王之道,遵循昔日典章,故D符合题意;作者并未反对国君施行仁政,故排除A;题干未体现礼法并用主张,故排除B;材料未涉及对人性的探讨,故排除C。3.(2023·淮安模拟)商周时期,学习诗、书、礼、乐知识是贵族阶级享有的特权;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等代表人物中,既有士人阶层、小土地私有者,也有小手工业者代表和农民代表。这种变化反映出 ()A.平民阶层逐渐觉醒B.儒学成为了主流思想C.私学取代官方教育D.政治新秩序构建完成【解析】选A。由商周时期的学在官府到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办和百家争鸣(包括了士人阶层、小土地私有者,小手工业者和农民等多阶层都有自己的代表),可知平民阶级逐渐觉醒并争取发声,A正确;儒学成为主流思想始于汉武帝时期,B错误;古代中国官方教育占主流,C错误;思想上百家争鸣不能证明新的政治秩序构建已经完成,D错误。4.(2023·江苏模拟)先秦有思想家主张:“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是礼之所起也。”下列选项中属于该思想家主张的是()A.顺应自然,无为而治B.施政用“仁义”和“王道”C.人性本善,施行仁政D.以“兼爱”消除亲疏、贵贱【解析】选B。根据“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可知其强调人性本恶,这是荀子的主张,结合所学可知,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故B正确;A是道家的主张,C是孟子的主张,D是墨家的主张,故排除A、C、D。5.(2023·太原模拟)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 ()A.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B.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C.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D.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解析】选D。从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到孟子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再到汉代的“三纲”均把君臣父子关系作为必然的关系,即家庭国家关系结合在一起,故D正确。6.《吕氏春秋》指出:“听群众之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孙膑贵势……”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A.认为国君应听取民众建议治国B.全面解释了春秋各流派的主张C.看到了各学术流派的思想特点D.高度赞扬了儒家思想的先进性【解析】选C。由“听群众之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可知,作者反对听取民众建议治国,故A错误;材料中只涉及了“老聃”“孔子”“墨翟”“孙膑”,故不能称“全面”,故B错误;由材料中“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孙膑贵势”可知对不同学派的特点有涉及,故C正确;材料只说“孔子贵仁”,仅介绍其特点,并无赞扬之意,故D错误。7.《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这反映出当时儒学的特征是 ()A.思想内涵的丰富性B.核心理念的多样性C.治国措施的深刻性D.传播阶层的广泛性【解析】选A。材料“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说明孔子弟子对其思想做出不同解释,反映出孔子思想内涵丰富,故A正确。8.(2023·安徽皖江名校联盟五联)在教育宗旨上,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孟子强调“明人伦”,荀子认为教育是后天的过程,应“化性起伪”,墨子突出生产劳动和科技知识的学习,韩非子则积极实行教育改革、提倡法制教育等。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诸子百家都重视兴办私学B.儒家在私学中占主导地位C.教育思想呈现多元化倾向D.官学受到私学的巨大冲击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荀子、墨子、韩非子等人对“教育宗旨”有不同的认识,说明这一时期教育思想呈现出多元化倾向,故选C项;材料信息未涉及这些思想家对兴办私学的态度,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私学与官学的发展情况,故B、D两项错误。9.(2023·湖南三湘名校教育联盟第二次联考)鲁班以竹木为材料,制作了一只能在天上飞翔三天三夜的木鸟,特地向墨子炫耀。未料墨子不以为然,且道:“普通匠人取一块三寸的木头,片刻之内就能削出能负五十石重的车销。会飞的木鸟华而不实,在社会功用上甚至比不得简单的车轴销子。”墨子这种对技艺的路径取舍()A.不利于能工巧匠拓展技艺想象空间B.体现了古人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匠心C.促进古代科技在世界确立优势地位D.限制了古代科技成就的应用与推广解析:材料中墨子对木头的关注局限于其实用价值,而否定了鲁班对木头的创新制作,说明其对技艺的路径取舍不利于能工巧匠拓展技艺想象空间,故选A项。10.战国时期,韩非子在主张遵循客观规律的同时更强调发挥人的主动精神,“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这一主张反映了()A.百家思想在争鸣中不断融合B.新兴地主阶级积极有为的哲学观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思想逐渐形成D.法家建立大一统国家的主张解析: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强调发挥人的主动精神”说明其秉持积极有为的哲学观,故选B项。11.百家争鸣时期,农家钟情于神农时代,道家以黄帝传人自居,儒家喜欢尧舜禅让和周公礼乐,墨家崇拜夏禹治水的实干精神。这反映出诸子百家()A.根据各自理论需要而改造古代的历史B.从古人身上寻找理想社会的设计方案C.形成了较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D.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共同理想追求解析:儒、墨、道、法四家学派均以古代圣贤为榜样,反映其从古人智慧中寻求治理社会与国家的方案,故选B项;儒、墨、道、法四家学派并未改造古代历史,排除A项;材料强调从古人身上寻找理想社会的设计方案,不涉及形成了较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问题,排除C项;材料是社会不同阶层的不同追求,排除D项。12.有学者指出:诸子形同水火,各执一端,以极端化方式,最大限度地深化了一家之言,“深刻的片面”超越“平庸的全面”。各种片面学说,总体又形成“百家争鸣”,异彩纷呈,在“轴心时代”奠定了中华的基调。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A.民间思想异常活跃 B.集权政治加强C.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D.社会变革转型解析: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百家争鸣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的变革转型,故选D项;民间思想活跃是概括了材料,不是本质反映,排除A项;思想的活跃反映的是权力的分散,排除B项;材料形式上即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不能反映本质,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13.“礼”是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中国的社会秩序和民族心理有着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直接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说:“为国以礼”。孔子并不愿意像法家一样,为执政者提供一整套的机构组织及法律设计,他始终相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表现形式——礼的力量。——宋石男《孔子的历史和历史的孔子》材料二复生(注:谭嗣同的字)所谓以心力解劫运者,仁,即心力也,心力之表见曰通,其所以害夫通者则曰礼、曰名。盖通必基于平等,而礼与名皆所以害其平等之物也。礼与名之尤大者则曰三纲五常,曰君臣、父子、夫妇。而君臣一纲尤握其机枢。……久而成劫运,其祸皆起于不仁,求反于仁而强其心力,其首务在于冲决纲罗,而君统之伪学尤所先。——谭嗣同《仁学》材料三在“礼”的演进发展中,它始终未失其神圣的意味,显示出了中国社会和文明的重要特点。……不仅宫廷,而且中国社会的各阶层都通过“礼”来规范他们的生活,以达到与有序的自然相一致。——安乐哲、郝大维《孔子哲学思微》(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坚持此种理念的理由。(4分)(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