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说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针对第二学段(3~4年级)

的学生,在阅读目标中,提出了"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

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要求;在口语交

际目标中,提出了"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

的意见与人商讨”的要求。

由此可见,无论是阅读的角度还是口语交际的角度,都体现了"提问"

这一核心能力,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出问题往往会成为教师开启

教学的起点。

本单元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阅读策略单元,其人文主题是"蓝

天、森林、大海,蕴藏着自然的奥秘;过去、现在、未来,述说着科技的

精彩",而其语文要素中的"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与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

己的问题”的语文要素一脉相承,并且更进了一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

册重在让学生学会用提问理解课文的内容,而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重在

让学生主动提问,并解决问题。

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内容取材于自然和科技,均为科普作品,其中三篇

精读、一篇略读,作为整体呈现,以突破单元阅读策略的教学目标。另外,

这四篇课文的题材还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

创造力。在单元整体的安排上,则是紧紧围绕着"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

题,并试着解决"这一语文要素,环环相扣、逐层延展的,不仅关注了解

决问题的方法的指导,也关注了情感目标的落实,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主

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5~7课是精读课文,都编排了一道与"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

决"类似的课后习题。

第5课《琥珀》根据琥珀的样子,展开了合理的想象,重点是推测、

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课后习题1是"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

着解决"。

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介绍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课后

习题1是"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并试着解决"。

第5课和第6课的课后习题1均渗透着联系文章上下文解决问题的方

法。

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含义及其应用。

课后习题1是"朗读课文,把课文中的科技术语读正确。读了课文,你有

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交流",课后习题2则渗透着结合课文内

容和查找资料等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是略读课文,记叙了中华民族追寻飞天梦

的历程。课前导语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联系文章内容和查阅资料的方法,来

读懂文章、解决问题。

另外,学完这四篇课文后,"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板块中,还

专门系统归纳、总结了常用的解决不懂的问题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结

合生活经验、查资料、请教别人。

本单元的习作目标是"展开奇思妙想,写一写自己想发明的东西",

旨在引导学生用文字描述心中所想,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单元整体的教学目标如下:

1.会发现、分类汉字的结构规律,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写字表中

的45个字。会通过猜测、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伴间交流等方法,

认识字表中的57个生字,并要特别注意"扎""率"这2个多音字。能

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45个词语。

2.通过默读课文、朗读课文的方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会根据课文

的课后习题和阅读提示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

3.借助课后习题进行思考,通过联系上下文、生活经验、杳阅资料、

请教别人等方法解决课后习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尝试总结方法,并在略

读课文中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科技发展的情感。

5.在"口语交际"的"说新闻"板块中,学会围绕自己了解的新闻,

说清楚新闻的来源、内容和自己对这则新闻的看法,能准确传达信息并清

楚、连贯地进行讲述。

6.在“习作"的"我的奇思妙想"板块中,把自己想要发明的事物的

样子、功能写清楚,会借助思维导图和图画帮助自己进行描述。

7.阅读"快乐读书吧”中推荐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本科普读物,激

发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了解生活中更多的问题。

第二单元阅读策略单元总体构想

人文主蓝天、森林、大海,蕴藏着自语文要素阅读时能

题然的奥秘;过去、现在、未来,提出不懂

述说着科技的精彩。的问题,并

试着解决。

分类内容阅读体裁课时语文要素解析关注点

方法

课文5.琥珀精读科普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课后习题1

文章问题,并试着解决。

核心词:提出问题并解

决。

6.飞向精读科普2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课后习题1

蓝天的文章题写下来,并试着解

恐龙决。

核心词:写下问题并解

决。

7.纳米精读科普2朗读课文,把课文中的课后习题1

技术就文章科技术语读正确。读了

在我们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

身边问题?提出来和同学

交流。

核心词:提出问题并交

流解决。

8.干年略读科普1课前导语中,引导学生正文前的

梦圆在文章联系文章内容和资料提示

今朝读懂文章。

核心词:查阅资料并解

决。

口语说新闻建议:

交际1.围绕自己了解的新闻,说清楚新闻

的来源、内容和自己对这则新闻的

看法;

2.能准确传达信息并清楚、连贯地进

行讲述。

习作我的奇思妙想建议:

1.把自己想要发明的事物的样子、功

能写清楚;

2.会借助思维导图和图画帮助自己

进行描述。

语文园交流平台小结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识字加油识字规律:形声字(声旁、形旁);形近字;第一部

站分减一减为新字,第二部分加一加为新字。

词句段运1.了解词语的含义或是在原有含义的基础上的新含

用义,进行积累。

2.了解加点句子的表达效果,会照样子用作比较的写

法写一个事物。

日积月累积累杜甫的诗一《江畔独步寻花》。

快乐读推荐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了解生活中更多的问

书吧《十万个题。

为什么》

《琥珀》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认读"琥、珀”等12个生字,能规范、美观地书写“怒、

吼”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

文理解"推测”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一边读一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了

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说清楚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3.能联系上下文解决课后习题,结合琥珀形成的过程,了解"推测"

的含义及依据。(重点、难点)

4.结合"阅读链接",找出课文中与之相关的段落,了解文章的表达

特点。

二、课时分配

2课时。

第1课时: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内容,学习生字、新词,提出问题,

并尝试解决。

第2课时:理清过程,深化理解,解决问题,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

三、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思考题目,引起阅读期待

1.首先我们一起齐读课题——《琥珀》,看到这篇课文的题目,你觉

得课文会写什么内容呢?

【设计说明】题目是文章的窗口,设计通过文章题目猜测文章内容的环节,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可以激发学生阅读故事的兴趣。

2.琥珀资料图片简介(展示PPT)。

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是松柏科、云实科、南洋杉科等植物

的树脂化石。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

形成,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虫,奇丽异常。琥珀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

树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

3.接下来,这篇文章将生动呈现一块琥珀详细的形成过程,就让我们

一起来了解这块琥珀形成的传奇故事吧!

(-)读文知意,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2.通过随文自读、查工具书、相互交流、归类、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读

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如:

(1)形声字归类:"琥、珀、嗡、脂、拭、渗、俯、埋、澎、湃"

均属于左形右声,可以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记;可以采用换偏旁

对比辨析识记,如"珀"——"伯"、"湃"——"拜"、"脂"——"指'

"拭""试""晌""响""测""侧""详""祥"

"播""翻""潘"等,并

等;可以采用加偏旁辨析识记,如"番"

通过组词,辨析强化字音。

(2)通过字形会意的方法识记,如"埋"字可以用"东西土里埋"

这个顺口溜进行识记。

(3)可利用说文解字识记"餐”字。

(4)可按音节声调归类,巩固字音。注意"扎""挣"这两个多音

字。

(5)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把生字、词语带回到课文中去,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6)找出不懂的词语,交流讨论。

2.在字形辨析的基础上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如"吼""拭""晌"

"渗""挣""埋""测""详",注意左窄右宽;写好上下结构字,如

"怒""餐""番",注意结构安排。

3.通过PPT或者练习小卷,进行字词检测,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设计说明】中年级学段,鼓励学生自主识字,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识字,会

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利用构字规律辨析等基本方法,''语文园地”中的“识

字加油站”板块也是在引导学生发现构字规律,所以,在第1课时的识字环节,

就可以通过分类活动对学生渗透识字方法的学习。写字环节要重视书写指导,从

而让学生养成规范、美观地进行书写的良好习惯。

(三)自主交流,尝试提出问题

1.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理清思路。学习了生字、词语后,再次走进课文。学生边默读

课文边思考本课的行文思路。

(2)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小结并板书。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琥珀的形成时间与环境。

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主人公小苍蝇、蜘蛛的活动及松脂球的

形成。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琥珀的形成。

第四部分(第13~18自然段):琥珀被发现的过程及琥珀的价值。

2.合作朗读,尝试提问。

(1)四人为一组合作朗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组内讨论交流:你对琥珀还有哪些了解?针对课文内容你还有

哪些不懂的问题?

3.课堂小结,做好衔接。

4.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理清了文章的思路,

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还学会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收获可真不

小。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琥珀》这一篇课文,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大的

收获。

【设计说明】阅读策略单元在编写体例上属于阅读单元,紧扣阅读策略单元

学习重点,提问开放度高,不设限制,意在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鼓励学生敢于

提问,培养边思考、边提问的意识。第1课时重在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行文

思路。

第2课时

(-)交流讨论,互动答疑解惑

1.古语说得好"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上节课你们都提出了

哪些问题呢?自己解答了吗?交流下你是怎么解答的?

(学生交流。)

小结:通过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上下文、请教同伴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2.把没有解答的问题提出来,看看身边的同学能不能帮你解答疑惑?

或者看看在接下来我们一起探讨的过程中,你能不能受到启发?

【设计说明】第2课时的切入紧紧承接着第1课时的思考,鼓励学生进行提

问,也把思考、解答的主体还给学生,学生在生生互动中,感觉交流氛围更轻松,

也促进学生听得专注,说得明白,学得投入,而对于生生互动中的疑点、难点,

教师要适当介入。

(-)回读课文,理清琥珀的形成过程

1.再读课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块琥珀到底是怎样形成的?你能用

自己的话说一说吗?交流下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交流总结:①参考文章段落的划分进行串联;②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

词语或短句;③围绕主人公小苍蝇、蜘蛛、松脂展开。

2.这些方法都不错,选择自己喜欢的说一说,还可以借助如下的学习

单,进行故事梗概的提取。

时间发生了什么?

很久很久以前;小苍蝇、蜘蛛被淹没在松脂里,形成了松

一个夏日脂球。

几千年过去了埋着那两只小虫的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

树上。

后来陆地下沉,海水漫上来,松脂球被淹没在

泥沙下面。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松脂球成了化石,也就是琥珀。

3.从琥珀形成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认为琥珀的形成条件有

哪些?

交流总结:①琥珀形成的时间久远;②琥珀的形成有偶然的神奇性;

③琥珀的形成经历了地质结构的变化。

【设计说明】围绕第2课时学习的重点,鼓励学生根据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

方法,鼓励学习起点不同的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从而做到殊途同归。为促

进学生全员参与,教师提供学习单,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思考。理清琥珀的形

成过程后,启发学生发现了什么,为下文理解“推测”一词的含义做铺垫。推测

的方向之和就是琥珀形成的条件。

(三)聚焦问题,引发深入理解

1.(PPT出示图片)引导: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看到这两只小动

物,你能想象到怎样的情景?

(学生自主交流。)

2.教师过渡:这是你们的想象,科学家们是怎样推测的呢?请看课文

最后一个自然段。

3.角色转换,探讨问题。

(1)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哪些内容是已知的?

用曲线画出哪些是科学家的想象和推测?

已知: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

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

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

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比较"想象"与"推测"。

①教师指名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相机引导:"想象"是什么意思?

(预设: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象出它的具体形象)

②(板书:推测)教师引导:"推测"和"想象"都有"想"的意思,

怎么理解"推测"?(预设:"推测"就是根据一种事实去想象,要有理

有据地想象。)

(3)科学家根据已知的内容推测出几万年前的详细情形是怎样的?

你能根据文章的内容说一说吗?再想一想科学家思考的角度是怎样得来

的?

4.互动交流,品味句段。

(1)理解松脂球形成的过程及其推测依据,体会语言的生动。

①松脂球形成的推测依据是什么?(琥珀的样子)找到相关的句子读

一读(结合课后习题),并思考开头为什么要介绍"太阳暖暖地照着"?

为什么把小苍蝇、蜘蛛的活动写得那么细致?

预设:天气炎热才会使松树滴出松脂,这是琥珀形成的一个必不可少

的条件。小苍蝇、蜘蛛、松脂的偶遇是琥珀形成的又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②品读句子,读出情感。

预设:抓住"展开""穿过""飞进""惮撑’"拂拭"等动词,读

出画面,体会语言的生动;抓住"刚""突然""刚好""一齐"等词语,

读出画面,体会语言的生动。

(2)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其推测依据,体会语言的生动。

①松脂球就是琥珀吗?从松脂球到琥珀还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

②品读句子,读出情感。

预设:抓住"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又是几千年过去了”的句

子,体会时间之久;抓住"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树断绝

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的

句子,体会埋藏之深。

(四)对比阅读,体会表达特点

1.对比阅读课后资料,你有怎样的发现?

预设:文章,想象丰富,语言生动,故事性强。

资料,陈述知识,语言简洁,条理性强。

2.你喜欢哪一种表达?说一说理由?

3.小结:科普文章也可以这样生动有趣,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琥

珀的"前世今生",还学会了联系上下文、结合资料解答问题的方法。就

让我们带着更多的好奇去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吧!

【设计说明】围绕第2课时学习的重点,结合课后习题3、4,深入探讨问

题。通过划批寻找依据一品读感受语言一对比体会写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推测”

的含义,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条件及文艺性科普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板书设计:f夏天炎热

(松脂球-松脂滴落

琥珀一>推溅I〔小苍蝇蜘蛛

化石r时间漫长

L地壳运动

拓展阅读:

琥珀

在中国古代,琥珀曾被称作虎魄、育沛、兽魄、顿牟、江珠、遗玉等,

谓"虎死精魄入地化为石",或认为琥珀是老虎流下的眼泪,这些传说蕴含

着中国古人对琥珀的揣测和追寻,暗示人们认为琥珀有趋吉避凶、镇宅安

神的功能。

而在古代帝王眼中,琥珀也有着非凡的意义,据记载"皇帝朝珠杂饰为

天坛用青金石,地坛用琥珀,日坛用珊瑚,月坛用绿松石。”

琥珀是中生代白垩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松柏科植物的树脂,经地质作用

而形成的有机混合物。琥珀的形成一般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树脂从柏

松树上分泌出来;第二阶段是树脂被深埋,并发生了石化作用,树脂的成

分、结构和特征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三阶段是石化树脂被冲刷、搬运、

沉积和发生成岩作用从而形成了琥珀。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能通过组词、按词性分类、按结构分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同

伴交流等不同方法,正确认读"钝、仅"等12生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

解与之相关的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笨、钝"等15个字和"恐龙、笨重”

等14个词语,并能按字形结构特点,关注一类字的间架结构,写好结构

一致的一类字。

3.默读课文并思考,能写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4.能够读懂恐龙演变的过程,结合说明要点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

蓝天的过程。(重点、难点)

5.能体会课文准确的表达,学习用对比、列举的方式介绍事物。

二'课时分配

2课时。

第1课时: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出

问题,并尝试解决。

第2课时:深化理解,解决问题、理清恐龙的演化过程,体会说明文

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穿越时空到两亿三千万年前去看一看。(出示恐龙图片)

这是什么啊?(学生回答:恐龙)

2.(出示几组恐龙和鸟类的对比图片)这些恐龙有的灭绝了,有的发

生了演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飞向蓝天的恐龙。

3.齐读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

4.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呢?这节课我们就跟着科学家的探索一起来

揭秘

【设计说明】题目是文章的窗口,用图片创设学习情境,导入文题;用设问

句导入文本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圈出来、写下来。

2.用积累的阅读方法,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做好标

记。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写了哪些内容?尝试画

一画思维导图。

小结: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大量化石显示,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演

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介绍了恐龙向鸟儿的演化过程。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科学家希望能够全面揭示恐龙向鸟儿演化

的这一历史进程。

4.默读第2自然段,用简短的语句概括科学家研究的过程?尝试画一

画思维导图。

小结:发现相似一>研究化石一>提出假说一>找到证据

【设计说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

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

个方面写的?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是怎样的?利用思维导图工具理清文章的脉络,

可以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并能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学生

把文章读“薄”了,有利于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

(三)多种方法,学习生字'新词

1.再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2.通过随文自读、查工具书、相互交流、归类、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读准

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1)形声字归类:"钝、颅、膨、崭"均属于形声字,可以借助形

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记;可以采用换偏旁、减偏旁对比辨析识记,如"钝"

——"吨"、保"——"炉"、"膨"——"澎"、"崭"——"斩

(2)对比"栖""晒""酒",组词"栖息",强化读音

qi.

(3)通过联系上下文、组词、联系生活,识记"衍"字,组词"繁

衍""衍生""衍纸"等。

(4)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把生字、词语带回课文中去,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5)找出不懂的词语,交流讨论。(字义相加法、图片等,结合方

法解释其他词语)

(6)出示四字词语:五彩斑斓、欣喜若狂、茹毛饮血(字义相加法);

点睛之笔(找近义词)。

五彩斑斓:颜色多,灿烂多彩。

欣喜若狂:欣—快乐;若——好像;狂一一失去控制。形容高兴

到了极点。

茹毛饮血:指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

点睛之笔:说话或写文章时最重要的部分。

3.在字形辨析基础上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如"钝、描、隧、吨、

谈、膨、肢"需要注意左窄右宽,而"鸽、颅、辟”需要左右宽窄相近;

写好上下结构字,如"笨、毫、态",注意结构安排。教学"末、毫"的

书写时,可分别与"未、豪"做辨析,加强识记。"翼"为上中下结构,

注意三部分要写匀称。

4.通过PPT或者练习小卷,进行字词检测,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设计说明】中年级学段,鼓励学生自主识字,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识字,会

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利用构字规律辨析等基本方法,“语文园她”中的“识

字加油站”板块也是在引导学生发现构字规律,所以,在第1课时的识字环节,

就可以通过分类活动对学生渗透识字方法的学习。写字环节要重视书写指导,从

而让学生养成正确、规范、美观地进行书写的良好习惯。

(四)学会断句,读好长句子

1."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

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个句子很长,有的同学读不好,怎么办?断句)

2.过渡:是啊,断句就是把一个意思的放在一起读,用断句符号把它

断开,这样就比较好读了。谁来试一试。

3.出示已经做好断句的例子: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

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4.按照刚才的方法,来读一读这句话:"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

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

喜若狂。"

5.小结:如果文中还有你读不好的长句子,就可以用这种办法去试一

试。

【设计说明】科普性文章长句、专业术语较多,学生读起来,理解起来都比

较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指导读好断句是关键,进而渗透读的方法。

第2课时

(-)回顾内容,聚焦学习重点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科学家推测亿万年前恐龙

飞向了蓝天,并找到了有力的证据。回顾课文,文章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

容?其中哪部分写得最为详细?

2.我们一起聚焦第4自然段,看看恐龙是如何一步步飞向蓝天的?为

了方便我们理清层次,我们先标一下第4自然段句子序号。(共12句)

3.第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

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4.其实整个第4自然段就是围绕这句话写的。如果把这句话分成前后

两部分,那么前后两部分分别对应的是第四段的哪些句子?(第1~11句

是演化过程;第12句是演化结果。)

【设计说明】第2课时的切入紧紧承接着第1课时的学习基础,聚焦学习重

点,快速进入研究氛围,利于重难点的突破。

(-)聚焦问题,理清演化过程

1.默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恐龙演化成鸟类经历了哪些阶段?

(1)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完善各自的学习单。

时间进化阶段特征

两亿四千第一种恐龙出现和狗一般大小;后腿粗壮有力,能够

万年前支撑起整个身体。

数千万年形态各异的庞大①有些用两足奔跑,有些用四足行走;

后家族②有些身长几十米,重;有些身材小

巧,轻;③有些凶猛异常,食肉;有

些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一些猎食性恐龙①身体逐渐变小②越来越多像鸟类:

继续进化骨骼、脑颅、前肢、体表。

树栖的恐龙具备了滑翔能力,能够主动飞行。

地面上带羽毛的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恐龙

(2)小组汇报。

根据演化的不同阶段,小组内分配各自的朗读(朗读要求:明白读懂

长句的方法——画句子主干,用同样的方法读懂其他句子)任务。最后派

一名代表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么分配。

2才艮据第4自然段的第1~10句,整理出恐龙演化的过程。

(1)教师给出四幅图片,让学生给恐龙的几个演化阶段排一排顺序。

(2)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整理出恐龙演化的过程,共同完成

板书:

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

第一种恐龙出现->庞大家族一A一些猎食性恐龙像鸟类f树

栖、滑翔/地面上奔跑、飞翔

3那第4自然段的第11-12句写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读一读。(通

过提炼关键词来读懂句意)

明确提炼的关键词:地面、奔跑。

教师提问:你认为老师应该把这两个词板书到黑板的哪个位置呢?

提示: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理清文章第1~10句和第

11-12句关系的过程。

【设计说明】学习单的引入,可以快速帮助学生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从

而整体感知恐龙的演化过程,并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归纳能力。小组学习汇

报的形式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做到全员参与学习,体现了课堂以学生

为主体的课堂理念。排列恐龙演化的过程是为了让学生迅速地把重要信息抽取出

来,建立恐龙演化过程的框架,分清叙述的层次,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品读语言,体会语言特色

1.出示语句:"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读一读

这句话,你觉得这句话中的哪个字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2.聚焦"全面",对比读一读。

①”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

②"科学家们希望能够揭示这一历史进程”。

3.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中的哪些词语也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找出来,联

系上下文重点读一读。

4.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5.根据板书提示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过

程。(提示:复述的过程中,尽量注意让学生用一些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

确性的用词)

6.小练笔:读一读,注意加点字部分,再照样子写一段话。(提示:

总分句段;写作角度)

恐龙形态、行走角度(对比一恐龙身形、体重角度(对比)一>恐

龙的性情、习性角度(对比)

总结:总而言之,是从不同方面对比着写的。

(3)举例、练笔。

【设计说明】科普说明文的语言有很强的逻辑性,段与段、句与之间联系紧

密,这种联系不只是表现在内容上,还表现在语言的形式上。比如,如用“则”

字把两个分句联系在一起。再如,第4自然段的三层意思,先说第一种恐龙,再

用“数千万年后”引出恐龙家族,最后用“其中”引出一些猎食性恐龙。这里可

以很好地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抽象性。设计比较句子的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

在比较中观察、发现科普类文章的语言特点,感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小练笔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梳理习作的特点,拓展思路,尝试着仿写。

(四)资料拓展,丰富知识链接

1.书中恐龙一系列的演化过程,是科学家的推测,还是事实?

2.观看关于辽西恐龙化石的资料(1分钟短片)介绍,加深对课文内

容的理解。

3.这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章,文章中充满了科学家的探索和幻想。这

个遥不可及的庞大物种,正因位科学家们的不断研究、发现,才走进了我

们的知识世界。如果你有兴趣,老师推荐你看一看课后的“资料袋"、徐

星所著《未亡的恐龙》一书以及三集纪录片《飞向蓝天的恐龙》。

【设计说明】拓展阅读延续学生的课外学习,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从

而给学生渗透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拓展阅读:

黄河象

刘后一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这就是古

代黄河象骨骼的化石。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

部是由化石骨骼安装起来的。看,前端是3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

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

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

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人们站在骨架前面,似乎看到一头

大象正昂首阔步向前跑。

科学家假想了这头黄河象的来历:200万年前的一天,碧空万里无云,

太阳炙烤着大地,荒草丛似乎要燃烧起来。几棵栋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

的羚羊和鸵鸟走来走去。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南流去。

一群黄河象,在一头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了。

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一望见前边有一条小河,它们就高

兴地跑起来。

老象跑在前头,最先来到河边。它伸长了鼻子去吸河水。可是水位很

低,它够不着,只好又往前走了一步。它想,要是跨进水里,美美地饱喝

一顿,再洗个澡,那才凉爽呢!老象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

石头往下一陷,它抬起的左脚来不及往回收,一下就踏进河里,踩在河底

的淤泥上,深深地陷了进去。又烂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样重的公象

呢?不一会儿,老象身子一侧,栽进河里。它使劲挣扎,但越挣扎身子越

往下陷。它抬起头呼救,但是水立刻向它的嘴里猛灌进去。

紧跟在后边的象群,惊恐地望着在淤泥里挣扎的老象,它们吓得顾不

上喝水,回头四散逃跑。

陷在淤泥里的老象终于不能再动弹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象被冲积的泥沙掩盖起来。它的尸体腐烂了,骨

骼和大牙却慢慢地变成了石头一样的东西。

200万年过去了,大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往日的草原上升成了高原,

一座座山岭耸出了地面,一条新的大河又从老象安息的地方流过。

1973年的春天,甘肃省的一些农民在这里挖掘沙土,忽然发现沙土

中有一段洁白的象牙。他们立即向上级报告。后来在上级的指挥下进行挖

掘。化石全部露出来了,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头大象的骨架,斜斜地插

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从它站立的姿势,可以想象出它失足落水那一瞬

间的情景;从它各部分骨头互相关联的情况,可以推想出它死后没有被移

动过。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乒、乓”等12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组

词等方式学习,包括多音字"率";能通过分一分,说一说、板书示范等

方法做到正确读写"纳、拥"等15个字和"纳米、无能为力”等16个词

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能够把科学术语读正确。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运用方法去解

决。

4.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深入理解语句。(重点、难点)

二、课时分配

2课时。

第1课时:了解文章的内容,学习生字、新词,提出问题,并尝试解

决。

第2课时:深化理解,解决问题,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

三、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数学课上,你了解到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自由交流。)

2.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早已出现了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一

—纳米。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将要学习的课文——《纳米技术

就在我们身边》。

3.读题质疑。

学生齐读课题,教师引导: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你最想知道

什么?

【设计说明】题目是文章的窗口,结合学习、生活经验创设学习情境,导入

文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期待。

(-)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1)教师:什么是纳米?它的新奇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一

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2)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①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遇到生字、难读的词

语或句子,多读几遍。

2.结合资料了解科技术术语。

纳米技术、碳纳米管、碳纳米管天梯、吸波材料、探测雷达、癌细胞、

死亡率、病灶、缓释技术。

3.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关于纳米

的哪些知识?

4.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总述21世纪是纳米的世纪,具体介

绍了什么是纳米技术。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介绍了在我们身边的纳米技术以及纳

米技术能让人更加健康的表现。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讲了在不远的将来,纳米技术将给人类

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

【设计说明】本文思路清晰,在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文章的主

要内容。科学术语较多,首先是读正确,然后是大概了解,可以结合查找的资料

进行理解,渗透本文联系资料和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多种方法,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通过随文自读、查工具书、相互交流、归类、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读

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1)形声字归类:"癌、症、疾"都是病字头,"拥、蔬、碳"都

是形声字,都可以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记。

(2)对比"乒"“乓”"兵",辨析区别和联系进行识记。

(3)字谜识字:自大加一点就是"臭"。

(4)利用图片形象识字:"灶"。

(5)多音字"率",组常用词进行区分、辨析,第一组:效率、心

率、概率、百分率、及格率、优秀率等,第二组:率领、坦率、直率、率

性、率真、轻率等。

(6)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把生字、词语送回课文中去,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3.在字形辨析基础上指导书写,写好左右结构的字,如丝内、拥、碳、

钢、隐、健、胞、防、灶",注意左窄右宽。写好上下结构字,如"臭、

蔬",注意结构安排和易丢笔画。教学"健"的书写时,注意笔画,横的

长短有变化,笔顺第八笔是竖,第九笔是横折折撇。

4.通过PPT或者练习小卷,进行字词检测,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5.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会了课文的生字、新词,而且理清了

文章的层次,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寻纳米的世界。

【设计说明】中年级学段,字词教学逐渐弱化,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多种方

式识字,有一部分生字对不同的学生来说熟悉度是不一样的,所以,首先栗让学

生做出筛选,从学情出发,分类重点指导,避免面面俱到,浪费课堂上的宝贵时

间。中年级继续落实写字要求,栗求书写要做到规范、美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

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2课时

(-)筛选问题,聚焦学习重点

L上节课,同学们就课题提出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现在我们一起

再来回顾一下。

(1)什么是纳米?

(2)什么是纳米技术?

(3)纳米的新奇特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小组合作,感受“新奇”

1.小组合作学习。

(1)明确学习要求及方法。

①四人小组合作阅读,思考: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纳米的

新奇特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②画出有关的句子,大声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进行说明

的。

③结合表格学习单,小组内交流讨论。

学习内容重点词句理解和感受写法

关于纳米和

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在

身边

纳米技术与

健康

(2)四人为一个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

【设计说明】利用表格这一思维工具可以帮助学生迅速聚焦文章的内容,感

受纳米技术的新奇,思考文章的写法,体会作比较和举例子的手法可以让科普语

言更生动。小组学习的形式,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人人参与讨论,可以促

进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生成。

2.汇报交流。

(1)什么是纳米?

预设: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相机板书:纳米小)

(2)感悟纳米的“小".

①出示课件。

第一句: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

第二句: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

②教师指出两名学生分别读这两个句子,并引导学生作比较:你觉得

上面哪句话写得更好?为什么?(第二句写得更好,因为运用了列数字的

说明方法,从而突出了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

④教师指导朗读: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纳米的小。(教师指

名朗读后,全班齐读)

⑤教师:文章中还有哪些句子也向我们生动地介绍了纳米是很小的长

度单位?

(3)探讨什么是纳米技术。

①出示课件。

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一般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不仅肉眼根本看

不见,就是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也无能为力。这种纳米级的物质拥有许多新

奇的特性,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人类的一门学问。

②教师:从这段话中我们知道了纳米技术有什么特点?(很小)

③引导学生理解"无能为力”的含义。

教师补充:人类和普通的光学显微镜无能为力的事情,纳米技术却可

以做到,这就是纳米技术的"新奇"。作者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再次让

我们感受到了纳米技术的“新奇"之处。

3.感悟写法。

(1)学习第2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②学生合作朗读,感悟写法(先总写,后分写)。

(2)学习第3~4自然段,运用刚才的读书方法,同桌之间合作朗读,

体会纳米技术的新奇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①冰箱里如果使用一种纳米涂层,就会具有

杀菌和除臭功能,能够使蔬菜保鲜期更长。②"碳纳米管"比钢铁结实百

倍,而且非常轻。③最先进的隐形战机上,用到一种纳米吸波材料,能够

把探测雷达波吸收掉。

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①利用极其灵敏的纳米检测技术,可

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与预防。②未来的纳米机器人甚至可以通过血管直

达病灶,杀死癌细胞。③未来的纳米缓释技术,能够让药物效力缓慢地释

放出来,服一次药可以管一周,甚至一个月。

4.拓展延伸。

(1)洗衣机、高性能彩色打印墨粉等都采用了纳米技术,可以不沾

油、不沾水。

(2)在火箭燃料中加入不到1%的纳米铝粉,就可将燃烧热能增加一

倍。

(3)纳米技术应用在陶瓷上,可使陶瓷具有超塑性,大大增强了陶

逡的韧性,让陶逡坚固无比。

(4)纳米技术和基因技术可以组合起来运用。

5.课堂小结。

(1)全班齐读第3~4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陪。

(2)教师:通过我们大家的交流和探讨,我们知道了纳米技术不但

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且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它就在我们身边,可以让我

们更加健康!这就是新奇的纳米技术!(相机板书:改变生活、应用前景

广阔)

[设计说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意愿,聚焦学习的重

点。学习单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聚焦学习重点,与文本直接对话,自然地进行

深层次的探究。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要做到对交流的点心中有数,便于及时

引导和补充。

(三)大胆想象,创造“新奇”

1.写话练习,创造“新奇"。

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很多关于新奇的纳米技术的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让你利用纳米技

术,你会把它运用到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评价。

3.出示图片,介绍教师查找到的有关纳米技术的新产品。

4.科海冲浪,搜罗新奇。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遨游了科技的世界,感受了纳米技术的新

奇,体验了阅读的快乐。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纳米科

技的最新知识,感受它的神奇魅力。

【设计说明】写话练习的过程也是学生想象、创造的过程。学生通过展开奇

思妙想,进一步感受纳米技术就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伴随着

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会有更多的发明创造造福于人类。

拓展阅读:

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1.听说过EPS吗?就是汽车的汽油燃烧装置,它是应用纳米技术将汽

油分子分割成纳米为单位的质子保证充分燃烧的,这样应用的后果是,气

体燃烧完全有助于动力提升、节约能源,等等。

2.现在流行纳米洗涤,譬如说用纳米分子Na(0H)2制造的肥皂可以充

分溶解于液体,有助于衣服上污渍的分解,以便彻底洗净衣物!

3.现在医学上的纳米手术已经达到了比较成熟的状态,科学家运用纳

米为单位的手术刀,可以切割最小的精确手术伤口,保证血液的最少流出!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认读"揽、焰"等9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千年梦圆在今朝的原因和过程。(重点、难点)

3.结合资料,了解中国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二、课时分配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多媒体播放多视频,教师激情导入: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

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

州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

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

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随后,航天领域一次又一

次新的突破,中国航天已成为一个震惊寰宇的响亮名字。

2.同学们,你们看到这壮观的一幕幕,现在最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小结:现在让我们一起跨越历史的长河,乘上时空飞船,去追

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吧!(板书课题:千年梦圆在今朝)

【设计说明】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利用视频直观带入课堂情境,激发学生

阅读文本的兴趣。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