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平度市2022年高考历史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2022年高考历史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2022年高考历史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2022年高考历史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2022年高考历史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鸦片战争后不久,资本主义各国就开始在中国设立银行。1845年英国首先在上海设立东方银行。1889年德国设立

德华银行,1893年日本设立横滨正金银行。这些银行的设立意在

A.加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B.操纵中国的财政金融

C.压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D.转嫁本国的经济危机

2.汉唐两朝统治者特别注意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并设立相关的中间机构,但是如刺史、州牧、道等监察区,最后都发

展成州政府之上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并导致了地方的分裂。北宋统治者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做法是

A.设通判B.设转运使C.设二府三司D.重用文官

3.1887年,美国总统克利夫兰否决了一些国会议员关于救济德克萨斯州严重干旱所致农作物歉收的建议,在否决声

明中强调:“我不认为联邦政府的权力和义务应该扩至对遭受苦难之个人的救济,它与公共服务或者公共利益不存在

任何适当的关联。”这反映出克利夫兰

A.忽视了政府的社会救济功能B.主张政府进行有限管理

C.缓和了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D.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4.下表为截至1944年抗战后方的民营工业情况,这反映了

时间14J青表收1

1<io''1"•21X0

1X29110n!)70:H3

1!!.!!>JtGIIu3701"二

IllIII」,,;B)60§0S(»G.1

101)738?82I7d2.9

U»I21</;73..I7.»n.x

1913fl771119”)n.9

1*111gSo州a回ii.1

A.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B.民族工业资本规模持续缩小

C.时局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官僚资本造成通货膨胀严重

5.如表是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中一些知识分子的论述或做法。如表这反映出当时

人物做法或论述

我听说有些将绘画和诗歌联系在一起的最有威望和学识的人

威尼斯学者莱奥纳尔

已经把它们称为姊妹艺术……因为她们都受到一种熬切的思

多•朱斯提尼安尼

想和神圣灵感的指引

赞美画家皮萨内罗:“技艺、比例、绘画能力、情感、风格、透视

诗人阿涅奥罗•加里法和逼真描摹的能力一一这一切都是天堂赋予他的奇妙天

戚7

佛罗伦萨画家贝诺在其作坊的一本素描手册上写道:“画家和诗人拥有,且必

佐•哥佐利将永远拥有同样的能力:

A.对艺术的人文价值有了新的认识B.对艺术家的赞美成为新时尚

C.对人文主义的内涵有了新的理解D.对人生的目标有了新的追求

6.罗马法规定:如果丈夫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在外背负了债务,则在婚姻关系解除时,妻子享有的嫁资(陪嫁钱财或

物品)返还请求权优先于债权请求权。这一规定,反映出

A.法律注重保护弱势群体利益B.公民的债务权不受法律保护

C.婚姻关系影响着立法的内容D.古代罗马婚姻关系极不稳定

7.美国制宪会议每解决一个重大问题,每向前迈出一步,几乎都是冲突各方互谅互让的结果……制宪会议的领袖们则

被戏称为“和事佬”。这是因为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体现了

A.分权制衡原则

B.妥协让步原则

C.维护统一原则

D.联邦共和原则

8.进入21世纪,世界上出现了反全球化的浪潮。法国反对其他国家的“全球化强加”,维持自身文化传统;非洲则

以取消债务、消除贫困、防止非洲的边缘化为目标。这反映出

A.自身发展国家反对全球化B.欧美国家主导的全球化

C.全球化对各国影响不同D.反全球化成为世界主流

9.战国时期,商鞅针对当时“法力不张,法度废弛”,特别是贵族高踞于法之上的横行给社会造成的动乱,提出“壹

刑”的主张,特别提出“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其意在

A.以人人平等来维护法律的公正性

B.修正功过相抵所带来的系列弊端

C.限制贵族特权以实现法律的公平

D.加强对百姓的控制实现富国强兵

10.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现过两种主要做法:一是近代史开

始于1640年,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二是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现代史开始于1900年前后。影响上述两种不

同“历史认识”的主要因素是

A.资料来源B.研究方法C.史学观念D.作者立场

11.17、18世纪,景德镇生产的碗、盘等外销瓷器(景瓷),既有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图案,也有特洛伊木马、手持

雷电的朱庇特等西方神话故事类装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瓷器贸易

A.突破了海禁政策的限制B.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

C.由地中海地区转口到西欧D.推动了景瓷生产方式变革

12.下表摘编自《清代外债史论》,据该表可知

经建借款额及占铁路借款额及占经建借款

借款次数总额

总额百分比额百分比

晚清政府2082.1亿两(白银)3.7亿两;1.2%2.8亿两;76%

北京政府64615.7亿元(银元)4.5亿元;1.6%3.2亿元;71%

南京政府10845.0亿元(银元)6.0亿元;2.3%2.2亿元;37%

A.政治民主运动推动经济独立发展

B.近代中国政府比较重视铁路建设

C.经济建设是政府借款的主要目的

D.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32分)梁启超的政治思想

材料一:“世界之政体有三种:一日君主专制政体,二日君主立宪政体,三日民主立宪政体。君主立宪者,政体

之最良也……立宪政体,亦名为有限权之政体;专制政体,亦名为无限权之政体。有限权云者,君有君之权,权有限。”

——梁启超《立宪法议》1901年6月

材料二:“凡专制者,以所专制之主体的利益为标准,谓之野蛮专制;以所专制之客体利益为标准,谓之开明专

制……法王路易十四日:'朕即国家也。'此语也,有代表野蛮专制之精神者也;普王腓力特列日:'国王者,国家

公仆之首长也。'此语也,则代表开明专制之精神者也。”

“今日之中国,与其共和,不如君主立宪;与其君主立宪,又不如开明专制”。

(开明专制)实立宪之过渡也,立宪之预备也。……此时代不必太长,且不能太长,所过之后即进于立宪,此国

家进步之大顺序也。”

——梁启超《开明专制论》1906年

材料三:夫谓共和不能行于中国,则完全之君主立宪,其与共和相去一间耳。……夫今日我国以时势所播荡,共

和之局,则既定矣,虽有俊杰,又安能于共和制之外而别得活国之途?夫为政在人,无论何种政体,皆以国民意力构

造之而已。我国果适于共和与否,此非天之所能限我,而惟在我之自求。

——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1912年5月

问题: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与材料三所处的时代背景。

(2)概括上述材料所描述的三种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

(3)你如何看待梁启超政治思想的变化?

14.(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故中国之教,得孔子后而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自

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譬如建屋,孔子奠其基,秦、汉君营其室。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1)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2)作者对秦始皇、汉武帝持何种态度?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3)你认为作者评价孔子、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标准是什么?

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

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B

【答案解析】

“资本输出”指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得高额利润,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设立银行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手段,其本质意图在于操纵中国的财政金融,故选B,排除A;C不是本质意图,排除;D不

是资本主义各国在中国设立银行的原因,排除。

【答案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资本主义各国就开始在中国设立银行”,联系资本输出的概念分析解答。

2、B

【答案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统治者为了解决地方势力做大,设置了转运使转运地方大部分财政,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地方

割据问题,故B正确;设通判是为了监督知州,这不是根本措施,故A错误;设二府三司是为了削弱相权,故C错误;

重用文官是为了削弱武将,加强皇权,故D错误。

3、B

【答案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总统克利夫兰否决一些国会议员对因干旱所致农业歉收的德克萨斯州的救济,且认为联邦政府的权力和

义务不应扩展至对“遭受苦难的个人”救济,故B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认为联邦政府的权力和义务不应扩展至对

“遭受苦难的个人”救济,A以偏概全;CD与材料无关。

4、C

【答案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抗日战争期间,抗战后方的民营工业显著增加,这主要和抗日战争爆发民族工业内迁及为抗战服务有关,

说明的是时局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正确;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洗劫,A排除;持续缩小的说法与材料数据

不符,B排除;材料未涉及官僚资本的发展,D排除。故选C。

5^A

【答案解析】

表格中知识分子的论述和做法都强调了绘画中“人的非凡能力”,A符合题意;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当时

的新时尚,而对艺术家的赞美是人文主义的具体表现之一,B不是材料主旨;材料未体现“新的理解”,C错误;D与

材料无关。

【答案点睛】

材料中的关键词是“论述或做法”,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

6、A

【答案解析】

这一规定明显保障了妻子的权益,体现了罗马法注重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A正确;“婚姻关系解除时,妻子享有的

嫁资(陪嫁钱财或物品)返还请求权优先于债权请求权”,说明法律承认债券,B排除;婚姻关系和立法内容之间不

存在因果联系,排除C;D不符合史实,排除。

7、B

【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都是冲突各方互谅互让的结果”推出制宪过程体现出来的主要原则是妥协退让,故B选项正确;分权与制衡

是美国宪法所体现出来的重要原则,主要通过三权分立与制衡、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和制衡等方面体现出了,在材料中

的制宪过程并无直接体现,故A选项错误;维护统一原则主要是通过联邦制度取代邦联制度体现,在材料中的制宪过

程并无直接体现,故C选项错误;联邦共和原则主要是八七宪法关于政体的内容体现,在材料中的制宪过程体现并不

明显,故D选项错误。

8、C

【答案解析】

据材料“法国反对其他国家的'全球化强加',维持自身文化传统;非洲则以取消债务、消除贫困、防止非洲的边缘

化为目标。”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和非洲对待全球化采取不同的策略,表明全球化对各国产生的影响不同,故选c;A

以偏概全,排除;材料不能反映欧美国家主导的全球化,B错误;D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

9、C

【答案解析】

由材料“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可见商鞅执法严格,无论何种情况,均不能减刑,这是对贵族特权的否

定和贵族横行的打击,故排除B,C符合题意;在阶级社会,不可能实现人人平等,而且商鞅的法治本质上也是人治,

做不到真正的公正性,故A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打击贵族特权而非控制人民,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C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学研究方法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题中的意思是对待世界近现代史的

分期有两种不同的认识,虽说只是时间不同,但第一种属于阶级斗争的革命史观,第二种属于文明联系的全球史观,

所以正确的因素是C项的史学观念。

考点:史学理论•史学研究•史学观念

11、B

【答案解析】

材料反映了当时景德镇外销瓷器既有中国传统的图案,又有从西方传来的故事类装饰,这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

交流,故选B;材料反映了当时景德镇外销瓷器有中国传统的图案,无法体现瓷器贸易突破了海禁政策的限制,排除A;

材料没有涉及瓷器贸易的路线,排除C;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12、B

【答案解析】从表格反映的铁路借款额及占经建借款额百分比在不同历史时期数额均较大可以看出,近代中国政府比

较重视铁路建设,对外借款有较大部分用于铁路建设。故答案为B项。“政治民主运动”和“经济独立”材料均不能

反映,排除A项;从表格数据看,不能反映经济建设是政府借款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

半殖民地化过程已经完成,排除D项。

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从铁路借款额及占经建借款额百分比在不同历史时期数额均较大这一关

键信息来确定答案。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1)水平1:能准确回答问题。

•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

水平2:仅罗列相关史实(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

其他答案。

(2)水平1:能运用核心知识进行回答,归纳完整。

君主专制:国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王权至高无上,拥有绝对权威。

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但王在法下,权在议会,议会至上。

民主共和制:国家权力至少形式上属于多数人;国家元首的产生实行选举制;最高国家领导职务实行限任制。

水平2:归纳概括不确切,不完整(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

其他答案。

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观点

水平1:能够把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姬变投放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必然性和曲折性等时代主题下进行看待和诠释。

(3)梁启超在西学东渐的时代大潮刺激下,在不同的历史情势下选择了不同的政治体制,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了梁启超

在追求政治民主化的执着和探索,昭示着近代中国在迈上现代化转型的滚滚洪流已是势不可挡;但同时,这种探求的

反复和多变也折射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充满着艰辛和曲折。

水平2:能依据材料就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变化提出观点。

•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先后从君主立宪制到“开明专制”再到民主共和制,依次发生了多次转变。梁启超每一次的思想

变化都是与当时的历史事件相契合。

水平3:脱离材料,或罗列材料,复述教科书的观点。

•指出梁启超是近代中国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主张君主立宪制。

水平4:无观点,或观点与文本无关。

评分项二:史实

水平1:能提取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梁启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情势等史实建立联系。

水平2:能从材料提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

水平3:能从材料中提取直接的信息。

水平4:没有使用材料信息。

评分项三:论述

水平1:能够进行深刻的论述。

水平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

水平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