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第七单元单元备课本单元以“想象”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三篇课文。本单元课文侧重体现想想之美,《古诗二首》用夸张的手法、绝妙的想象表达了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让人入情入境;《雾在哪里》运用拟人的手法,把雾的变化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充满童趣;《雪孩子》则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有趣的故事之中,激发学生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雪孩子美好的心灵。语文园地七安排的写话练习,以猫和小老鼠为话题,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进一步落实“想象”要素。教学目标在本单元的梯度序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课文梯度序列《古诗二首》利用插图,朗读诗句,想象画面。《雾在哪里》体会雾的淘气,借助习题想开去,发挥想象说话。《雪孩子》根据泡泡框的提示,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想象续编。内容教学要点字词句◎认识4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5个字,会写24个词语。◎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独体字;复习巩固易错字和易混淆的字。◎联系生活,学习与自然风光有关的4组词语;积累并运用描写天气的8个四字词语。◎学习拟人句,体会句子的有趣。阅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试着做到不出声。◎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大致理解古诗意思;能发挥想象说话,体会雾的淘气;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通过句子的对比朗读与抄写,感受语言表达的具体生动。◎背诵民谣《数九歌》,阅读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感受绕口令的情趣。◎书面表达◎能观察图画,以“猫与小老鼠”为话题,展开想象,创编故事。口头表达◎能按顺序讲清图画的意思。19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教学重点】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宿、寺、危、辰、恐、惊”6 个生字,书写“危、敢、惊”3个字。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教学过程】一、交流作者,读懂诗题引入:我们学过《望庐山瀑布》和《静夜思》,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诗仙李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夜宿山寺》。3.板书诗题。(1)读准诗题。组织交流:在读诗题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宿、寺”的读音是平舌音。)(2)出示生字“寺”,提问:你在哪儿见过这个字?(课件出示寺庙图片)解释“宿”字:宿,就是住的意思。学生交流组词:住宿、宿舍、留宿、寄宿。(3)引导学生说说诗题的意思。交流;你知道李白写这首诗的时间和地点了吗?试着说一说诗题的意思。预设:“夜”是夜晚的意思,“宿”是住宿的意思,“寺”是寺庙的意思。题目的意思是“夜晚住在山上的寺庙”。二、初读古诗,随文识字1.朗读古诗。(1)自读古诗,圈画出诗中的6个生字,读准字音。(2)同桌互读古诗,检查字音是否读正确,诗句是否读通顺。(3)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①在读诗的时候要注意停顿,这首古诗每一句有五个字,一般前两个字后面停顿一下。②把每一句诗最后一个字读清楚,字正腔圆,听起来就更加有韵味。2.强调易错字音。(1)辰:翘舌音、前鼻音。带有“辰”这个部件的字,大多都带有“en”的音,如“晨、震”。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2)惊:后鼻音,形声字。根据部首理解字义;扩词:吃惊、惊吓、惊慌。3.教师范读,读出五言诗的节奏与韵律。4.学生再次练习朗读,读出恰当的停顿。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5.指名朗读,师生评价。三、想象画面,了解诗意1.引导想象:读完古诗,我们仿佛也跟随着诗人李白在一个寂静的夜晚,登上山中寺庙。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山寺给你怎样的感觉?2.随文识记“危”。①我们在哪些地方看见过这个字?(出示各种带有“危”字的标识牌、警示语等图片)学生读一读,了解“危”现在大多指“危险”的意思。②出示“危”的小篆字形:上面为“人”,中间是“山崖”,下面呈腿骨节形,整个字形代表着人站在山崖上,“危”本义表示“高”。“危楼”即“高楼”。③借助小篆字形记忆“危”,并指导书写:危,斜刀头居上居中,“厂”横画在横中线上方,不要写成横钩,里边笔画横折钩的钩尖抵在竖中线上。④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展评。3.学习古诗前两句,理解诗句含义。(课件出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1)学生讨论交流诗句的意思。(2)教师讲解关键字词意思,学生结合词语意思,理解诗句意思。①危:高的意思,“危楼”指高楼,在这里指山顶寺庙。②百尺:是虚指,形容楼高。③辰:是日月星的总称。诗意: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辰。(板书:楼高百尺)(3)提问:作者描述的“高百尺”“摘星辰”是真的吗?为什么这样写?预设:“高百尺”“摘星辰”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从视觉上烘托了山寺的高耸入云。(板书:星辰手可摘)(4)诗句拓展。教师引导:“高百尺”运用夸张的手法,形容楼高。你还学过哪些运用夸张手法的诗句?预设:桃花潭水深千尺、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5)引导思考:那这座寺庙到底有多高呢?谁能用后面的诗句给同学们讲一讲吗?预设回答:手可摘星辰。(6)想象促读。诗人站在高楼之上,星星月亮好像近在眼前,一伸手就能摘到一样,这就叫作——手可摘星辰。全班齐读并想象画面,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谈谈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李白真不愧是浪漫主义诗人,他用伸手摘星这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形象地表现出了山寺之高。这是多么奇特的想象啊!4.学习古诗后两句,理解诗句含义。导入:我们来继续学习诗词的后两句,看看李白面对这样的景色,做了什么。(1)(课件出示)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2)学生讨论交流诗句的意思。(3)教师讲解关键字词意思,学生结合词语意思,理解诗句意思。①语:说话。②恐:恐惧,恐慌,害怕。③惊:惊动。诗意: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板书: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天人)(4)随文识记“恐”“惊”。引导发现:这两个字偏旁之间有怎样的联系?预设:心字底与竖心旁都跟人的心情有关。引导拓展:这两个字的词语朋友,也有很多与心情有关,如“恐惧、恐慌、惊讶、惊慌、惊吓”。这两个字也可以组成一个词“惊恐”。(5)引导想象:站在高楼之上,诗人此时最担心的是什么呢?(6)指导朗读:联系上一句诗,你们已经知道了夜深人静,神仙也在天宫中睡着了,结合你的生活,你要睡觉时家人说话会用怎样的声音?最后两句我们该怎么读才能不惊扰到天宫中的神仙呢?(读得轻一些、慢一些)学生练习朗读。(7)小结:诗人之所以能产生“恐惊天上人”的奇特想象,是因为他觉得自已站得太高了,有一种直达天宇的感觉。5.指导方法,背诵古诗。(1)教师说诗意,学生读相应的诗句。(2)借助板书背诵:“高百尺、摘星辰、不敢语、惊天人”写出了山寺“危楼”的高,抓住这些词语,对照插图试着背一背整首诗。(3)想象背诵:把自己想象成诗人,身在山寺的高楼上,想象画面背诵。(4)学生练习背诵,指名背诵,全班齐诵。6.小结:一个普通的夜晚,一座普通的高楼,在李白的笔下,变得那么巧妙而生动,这就是想象的魅力。四、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会写生字“危、敢、惊”。2.引导交流:“敢、惊”都是左右结构,“敢”左右宽窄相当,“惊”左窄右宽。3.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1)危: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从竖中线起笔,“厂”横笔写在横中线上方,最后一笔竖弯钩要舒展。(2)敢:左右宽窄相当,“耳”的末笔横变提,反文旁首笔的撇尖落在竖中线上,底部撇高捺低。(3)惊:左窄右宽,“口”在横中线部位,第六笔竖在竖中线上。第2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似、庐、笼、盖、苍、茫”6 个生字,书写“阴、似、野、苍、茫”5个字。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自主学习,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教学过程】一、借助情境,学习新课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全班交流:听到了这悠扬的歌曲,你仿佛来到了哪里?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预设:我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到了一碧千里的景色。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描绘北方草原壮丽风光的古代诗歌《敕勒歌》。3.解题。《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北朝时期在黄河以北流传的一首民歌。敕勒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活动在中国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之一。他们生活在阴山脚下辽阔的大平原上,那里水草丰茂,牛羊肥壮。他们以放牧为生,居住在圆圆的毡帐中,就是现在草原上的蒙古包。草原上的蒙古包在古时候称“弯庐”。4.引导学生识记生字“穹庐”。(1)认读词语。(2)提示:观察“庐”字,你还在哪首古诗中见过它?预设:第8课《望庐山瀑布》。二、想象促读,初步感知1.朗读诗歌。(1)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诗句。(2)播放范读,注意听诗歌的朗读节奏。(课件出示)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3)指名读:学生练读后,指名朗读。(相机纠正字音和停顿)(4)提示:见:读“xiàn”,不读“jiàn”。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看古诗的注释,简单了解古代没有“现”,“见”就是“现”,在这里是“出现、显露”的意思。2.认读生字。出示本诗中的生字,学生齐读:似庐笼盖苍茫点拨:强调易错字音:“似、苍”读平舌音,“笼、苍、茫”读后鼻音。3.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音。说一说如果你身在牧民居住的大草原,会有怎样的感觉?预设1:草原景色真美丽,让人觉得身心舒畅!预设2:草原是多么辽阔啊!4.学生观察插图,结合诗句,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预设:蓝蓝的天空,无边无际的草地,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三、图文结合,理解诗句1.学习第1、2行诗句。(1)(课件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①教师解释词语。川:平地。敕勒川指敕勒族人居住的大草原。阴山下:交代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似:好像。穹庐:蒙古包,此处指屋顶。笼盖:笼罩。②诗词大意: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像圆圆的大屋顶,笼罩在原野上。(2)理解“穹庐”。结合蒙古包图片理解,“穹庐”指蒙古人所住的毡帐,用毡子做成,中央隆起,四周下垂,形状似天,因而称为穹庐。(3)品析“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课件出示草原和蒙古包的图片,学生结合图片来品析诗句。预设:表现了草天一色、茫无边际的辽阔景象。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饱含了草原牧民热爱自己家园的情感。(4)指导朗读:牧民们把一望无际的天空比作他们每天生活居住的帐蓬,说天空就像是个巨大的屋顶,笼罩在苍茫草场上。多么神奇的想象啊!试着通过朗读表现出草原的辽阔。2.学习第3、4行诗句。(1)(课件出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①教师解释词语。苍:青色。茫茫:辽阔无边。见:出现,显现。②诗词大意:蓝蓝的天底下,原野一眼望不到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出了隐没于草丛中的牛羊。(板书:苍苍茫茫草低见牛羊)(2)体会“天苍苍,野茫茫”。①(课件出示草原图)提问:你会想到课本上的哪一句诗?(天苍苍,野茫茫)理解:天苍苍指天蓝蓝的,晴空万里。野茫茫指草原无边无际。②识记“苍、茫”。发现特点:2个字都是草字头、上下结构。注意要点:“苍”下面是“仓”不是“仑”;“茫”要注意“氵”一定被“艹”覆盖住。③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图片复现“苍、茫”,体会“苍苍、茫茫”形容不同事物时的不同含义。(课件出示)天苍苍——天空蓝蓝的。野茫茫——原野无边无际。白发苍苍——头发白白的。大海茫茫——大海无边无际。松柏苍苍——松柏绿绿的。云海茫茫——云雾浓厚看不清楚。(3)理解“风吹草低见牛羊”。①“吹、低、见”三字让原本安静的画面鲜活起来。诗中虽然没有写人,但是有人。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②提问:“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诗给你什么感觉?预设1:我感到浓浓的生机、活力。预设2:在这样草原辽阔、水草丰美之处的牛羊和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板书:茂盛肥壮)(4)指导朗读:带着想象来读诗,就会把一行行诗句变成一幅生动的画面,我们的感受就会更丰富了。四、书写指导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阴、似、野、苍、茫”。2.引导交流:“阴、似、野”是左右结构,其中“阴、似”是左窄右宽,注意“丿”的穿插。“野”是左右等宽,左短右长;“苍、茫”是上下结构。3.教师重点指导“似、苍、茫”,提示书写要点。(1)似:左窄右宽,左半部分“以”的第一笔竖提一笔写成,第二笔点位置略高,竖撇的撇尖穿插到左下方,末点收笔略高于撇尖。(2)苍:“艹”窄、扁,“仓”宽、大,“仓”上面的撇、捺相交于竖中线左侧,收笔撇低捺高。(3)茫:“艹”窄、扁,居上居中,“氵”首点在左上格横中线上方,“亡”的点笔在右上格,收笔在横中线上。4.学生描红,练写本课所有生字,教师展评。【板书设计】夜宿山寺楼高高百尺摘星辰危楼想象夜静不敢语惊天人敕勒歌位置——阴山下景色——天苍苍野茫茫苍茫辽阔壮丽富饶似穹庐见牛羊【教学反思】1.课上采用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让授课在讨论、合作的氛围之下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读、背、识字的基础上,加入整体感知诗意、体会古诗描绘的意境的要求。2.“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途径。本课教学中,既体现了朗读的多样化,如学生自读、同桌互读、教师范读、师生合作读等,又体现了朗读的层次性:第一次读,字音准确,意在正音;第二次读,轻重缓急,读出节奏;第三次读,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第四次读,展开想象,读出情感。紧紧围绕一个“读”字,不断提高学生品读的质量。

20雾在哪里【教学目标】1.认识“雾、淘”等12个生字,会写“孩、于”等9个字,会写“孩子、于是”等13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能够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3.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教学重点】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照样子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雾、淘”等12个生字,会写“孩、于、论”3个字。2.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3.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无论……还是……都……”的句式说句子,让学生体会雾的神奇。【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1.谜语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谜底是一种天气现象。看看谁能猜出来。(课件出示)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可飘动,日出就散开。2.出示谜底“雾”,学生观看雾景视频。教师讲解:雾是一种自然现象,大多出现在二月到四月的早春季节。空气中的水汽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细微的水滴,小水滴悬浮于空中就形成了雾。3.识字指导:听了老师对雾的介绍,再对照字形,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雨字头表意,“务”表音的特点来识记生字。二、聚焦长句子,随文识字,扫清阅读障碍1.朗读提示:这篇课文有三句话比较长,朗读的时候注意要读得准确。(课件出示)·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消失了,不知到哪里去了。·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1)第一句话,重点指导学生读出恰当的停顿。(2)第二句话,指导学生区分“不知道”和“不知到”的不同意思。两个词语读音相同,要根据意思来停顿。指导学生读出停顿。(3)利用第三句话识字学词:读读这句话,说说雾都把什么藏起来了。学生汇报。(课件出示)房屋街道树木桥梁行人小黑猫一切①教师指导要点:“屋”,是整体认读音节;“街”,注意复韵母ie;“梁”,是后鼻音。②学习生字“街”。提问: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街”字?结合自己学校校园附近的路牌,借助生活情境巩固识字:说说学校在什么街上,在什么街附近。③学习生字“梁”。提问:生活中你在哪见过这个字?学生汇报:鼻梁、房梁。引导识记:边读边摸一摸鼻梁,找一找房梁。再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桥梁。④识记“至、切”。同学交流是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引导识字方法:熟字加部件——“切”用“七”加“刀”;熟字减部件——“至”用“到”去掉“刂”。⑤引导对比理解“甚至”:雾把不动的房屋、街道、树木、桥梁藏起来困难,还是把移动的行人,小猫藏起来困难?学生感悟交流:“甚至”就是更进一步的意思。⑥指导学生重读“甚至”,读好第三句话。2.齐读上面出示的三句话,巩固识字效果。三、整体感知,体会雾的特点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雾是个什么样的孩子?2.学生汇报:雾是个淘气的孩子。(板书:淘气)3.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淘气的雾孩子说了些什么呢?用横线画一画。(1)组织汇报:·我要把大海藏起来。·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我要把自己藏起来。(2)读完雾孩子说的话,你发现这个淘气的孩子最擅长做什么?(根据学生汇报,相机板书:藏)(3)根据雾说的话,提取信息:这片雾可真淘气,一会儿要把大海藏起来,一会儿要把……藏起来?一会儿要把……藏起来?一会又要把要把……藏起来?变换句式,进一步提取信息。(课件出示)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淘气的孩子,他把()、()、()和()藏起来。四、品读课文,学习句式1.引导学生读读课文的第3~6自然段,想一想:雾把这么多东西都藏起来了,被藏起来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2.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1)比较第1、2句话,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共同的地方。预设:使用了“无论……都……”的句式来表达。(2)指名读第3句话,关注句中的顿号,采用起伏的语调,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甚至”这个词说明雾不仅能藏大的事物,就连小的事物也能藏。(教师指名读,学生齐读)3.出示课文第3、4、6自然段。(1)男女生和教师合作读每个自然段。(2)指名说说这3个自然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结:第1句是雾说的话,第2句是他把什么东西藏起来了,第3句是藏起来之后发生的变化。4.照样子说一说。教师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校园、森林等图片,指导学生发挥想象,仿照下面的句式进行口头表达。(课件出示)雾来到校园。“我要把校园藏起来。”于是,他把校园藏了起来。无论是校园,还是校园里的老师、学生,都看不见了。5.小结设疑:雾最后把自己藏起来后,又会有哪些变化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五、指导书写1.认读生字,区分结构。“于、久”是独体字;“孩、论、切、散”是左右结构;“岸、步”是上下结构;“屋”是半包围结构。2.教师重点指导“于、论”的书写。(1)于:两横长短不一,稍向右上斜行,下横起笔于横中线,竖钩的竖段写在竖中线上。(2)论:左窄右宽,“仑”首撇从竖中线上端右侧起笔,捺脚落在横中线上,撇、捺罩住“匕”,“匕”两笔相接不相交。第2课时【课时目标】1.巩固已学的12个生字,会写“岸、屋、切、久、散、步”6个字,理解“连同、悠闲”等词语的意思。2.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的语气。3.发挥想象说说雾除了是“淘气的孩子”,还像什么。【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运用所学词语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课件出示)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淘气)的孩子。“我要把大海藏起来。”(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雾把海岸藏了起来,同时也把城市藏了起来。(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后来,他(躲)到城市的上空,把(自己)也藏了起来。1.指名填空。2.爱捉迷藏的雾孩子最后把自己都藏了起来,结果又是如何呢?二、品读课文,继续感悟1.学习第7—8自然段,读好设问句,继续体会雾孩子的淘气。(1)(课件出示)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我要把自己藏起来。(2)雾孩子不知道该藏什么了,自己问自己。(指名读,读出思考的语气)在第8自然段中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3)分角色读第7—8自然段,体会雾孩子的淘气。2.学习第9自然段,感受雾消失后的变化。(课件出示)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路上走着行人。小黑猫也出现了,它摇着黑尾巴,悠闲地散步。(1)指导学生读好停顿,读好长句。(2)圈出多次重复的词语“连同”,知道“连同”的意思就是“和”。(3)理解“悠闲”。教师提问:你知道“悠闲地散步”是怎样散步吗?预设:自由自在地散步、无忧无虑地散步。指导学生读一读,演一演。教师指出:“悠闲地散步”这是人的行为,而作者把小黑猫当成人来写,非常有意思。(4)学生模仿例句想象说话:雾消失后还会有什么变化呢?(课件出示)路上走着行人,小花狗也出现了,它追着一只猫四处逃窜。路上走着行人,小汽车也出现了,它嘟嘟地叫着,飞快地奔跑。三、展开想象,激活思维1.课文中有两幅插图,哪幅图展现的是第9自然段的内容?2.学生找出第二幅图,并齐读第9自然段。3.提出疑问:大海、船只、天空、太阳、海岸、城市……一切都露出来了,那雾呢?他去了哪儿呢?4.学习第10自然段,思考:雾去哪里了?教师讲解雾的形成和消散原理(1)雾的形成:雾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的凝结现象。雾的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充沛,二是地面气温低。(2)请学生结合刚刚讲述的知识,说一说雾去哪里了?预设1:太阳一晒,地面温度升高,空气中的水汽减少了,雾就消失了。预设2:雾最害怕太阳,太阳一出来,雾就消失了。5.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1)比一比:哪种表达效果更好?好在哪里?(课件出示)雾把大海藏了起来。海水、船只、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雾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2)尝试运用。①出示大雾笼罩的学校图片,练习说话。雾把(学校)藏了起来。无论是(教学楼),还是(操场),都(看不见了)。②出示大雾弥漫的公园图片,练习说话。雾把(公园)藏了起来。无论是(雕像),还是(湖心亭),都(看不见了)。6.发挥想象。同学们,通过学习本篇课文,我们知道雾真是个“淘气的孩子”。在你的眼里他还是什么呢?你想对雾孩子说点儿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力,来说一说吧。(学生自由交流)四、指导书写1.教师指导书写本课剩余6个要求会写的生字。(1)岸:“山”扁、窄,首笔在竖中线上,“厂”宽大,“干”的上横在横中线上,竖在竖中线右侧。(2)屋:“尸”居上居中,长撇从左上格到左下格,“至”偏右,右侧超出“尸”右端。(3)切:左窄右宽,首笔起笔在横中线上,“刀”首笔从竖中线起笔,长撇舒展,撇穿插至左半部分下侧。(4)久:第一笔撇从竖中线上端左侧起笔,撇尖抵横中线,第二笔横撇从撇中点靠上起笔,横段段,撇段长,第三笔捺与横撇的撇段相接于田字格中心。(5)散:左右宽窄相当,左半部分长,右半部分短,左下部“月”的首笔是竖(6)步:上半部分宽、扁,下半部分窄、长,“止”首笔在竖中线上,第四笔长横在竖中线上方,第五笔竖在竖中线上,第七笔撇从右半格横中线上侧起笔,撇至左下格。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检查指导。3.同桌互评,对于写的不好的笔画及时进行改正。【板书设计】雾在哪里淘气海上岸边大海、天空、太阳、海岸、城市一都看不见城市的上空消失——藏自己大海、天空、太阳、、海岸、城市一-都看得见。【教学反思】《雾在哪里》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更贴近学生的视角,使学生更容易走进文本,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雾的淘气,领略雾带来的美景。使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渗透语文知识的学习,学生学起来更加积极有趣。如练习写话,按照课文中的语言“无论……还是……都……”来自由选择练习说话,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将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培养了语感。文中的长句子较多,在指导朗读时,要强调停顿和重读,掌握好停顿才能读好长句子。学生在练读长句子时还是有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是要多加引导。

21雪孩子【教学目标】1.认识“添、柴”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呀”,会写“唱、赶”等8个字,会写“空地、唱歌”等11个词语。2.学习默读,试着不出声。3.展开想象,结合插图,练习说话。4.朗读比较两组句子,抄写其中优美的语句。【教学重点】1.学习默读,试着不出声。能读出人物对话中的不同语气。2.了解故事内容,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添、柴”等15个生字,正确书写“赶、旁、谁”3个字,读准多音字“呀”。2.学习默读,试着不出声。3.了解故事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新课1.出示谜语:一个胖娃白生生,坐在雪地不吱声,不怕冻来不怕冷,只怕红红太阳升。(打一物)2.板书课题。(板书:雪孩子)师生齐读课题。3.提出质疑:看到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梳理有意思的问题)4.思考:雪孩子是怎么来的?发生了什么事情?雪孩子最后会怎么样?带着这样的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学生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圈画出本课的生字。2.组织学生识字学词句。(1)学生字。出示“烧、烫、灭”三个会认字。引导观察:这三个字都有相同的偏旁(火)。引导:你想到了什么?预设:字义与“火”有关。(2)学词语。①出示“添柴、渐渐、终于、浑身、水淋淋、激动”。同桌互读词语。②借助近义词,理解词义。出示词语“加柴”,提问:你能在刚才认读的词语中找到和它意思一样的好朋友吗?(添柴)③继续给词语找意思相近的好朋友。教师出示“渐渐、浑身”,学生给词语找朋友:“渐渐——逐渐”“浑身——全身”。(3)学句子。①出示第一组带有多音字“呀”的句子:哎呀,火把旁边的柴堆烧着了!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提示:当表示惊异时,“呀”要读第一声;当表示感叹、疑问语气时,“呀”要读轻声,这时一般用在句末。出示第二个带有多音字“呀”的句子:飞呀,飞呀,飞上天空。提示:用在重复的表示动作的词语之后,表示过程很长的意思时,也要读轻声,如课文最后一段中的语句。②出示句子:小白兔添了柴,把火烧得旺旺的,屋子里渐渐暖和了。提示:这句话中,出现了多个生字,看看同学们是否能读正确,读流利。三、学习默读,整体感知1.点拨:这个故事比较长,读这样的长故事可以采用“默读”的方法。默读就是不出声地读,它比朗读的速度要快,有助于我们边阅读边思考。2.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默读方法:听老师朗读第一至四自然段,同学们用眼睛看着文字,来体验一下不出声地读是什么感觉。3.明确默读要求:这里有一首小儿歌,可以帮助同学们掌握默读的要领:手拿书本立桌面,眼离书本一尺远,转动眼睛看字词,小嘴闭上不出声。学生自由朗读儿歌。组织交流:从儿歌中你知道默读时要注意什么?4.初次尝试,默读第一至六自然段。(1)教师反馈评价,及时表扬不出声、不唇读、不指读的学生。(2)组织交流:通过默读,你读懂了什么?及时表扬既能学着默读课文,又能做到一边读一边想的学生。预设:小白兔和雪孩子玩的很开心。(板书:小白兔雪孩子)5.再次尝试,默读第七至十四自然段,读后说说自己看懂了什么。预设:雪孩子救了小白兔。6.组织学生交流:课文写了雪孩子和小白兔之间发生的什么事,你能试着说一说吗?根据学生情况可以进行填空引导:雪后,()和()一起做游戏,玩累了,小白兔(),就在这时,屋子()。雪孩子(),最后变成了()。四、朗读想象,感受小白兔的快乐1.学习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创设情境:免妈妈走了,小白兔有了雪孩子这个新伙伴,不再寂寞了。(课件出示句子)小白兔跳舞给雪孩子看,唱歌给雪孩子听。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小白兔高兴的心情。2.想象画面,语言实践。启发想象:如果你就是小白兔,你还会和雪孩子玩什么呢?仿照书上的句子来说一说。小白兔___________给雪孩子___________3.过渡:小白兔太累了,一会儿就睡着了。他的好朋友雪孩子就站在雪地里等着他。他们之间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下一节课继续来学习课文。四、书写指导1.出示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引导观察生字结构。学生交流。预设:“唱、旺、浑、候、谁、汽”都是左右结构;“赶”是半包围结构;“旁”是上下结构。2.教师重点指导“赶、旁、谁、汽”四个生字。(1)赶:“走”三个横右端收在竖中线左侧,顶部“走”高“干”低,“走”第二横在横中线上,捺长,托住“干”。可以组词“赶快、赶路”,造句“我得赶快把家庭作业完成”。(2)旁:秃宝盖要宽,在横中线上部,盖住下面。“方”的点压在竖中线上。组词造句:“旁”字可以组词“旁边、两旁”,造句“公路两旁种了许多白桦树”。(3)谁:左窄右宽,“亻”的竖压在竖中线上。组词造句:“谁”字可以组词“谁的、谁是谁非”,造句“不知道这支钢笔到底是谁的”。(4)汽:左窄右宽,“氵”第二点偏左收笔于横中线,“气”的短撇从竖中线撇向左上格,第二笔横与短撇在竖中线相接。组词造句:“汽”字可以组词“水汽、蒸汽”,造句“太阳一晒,湖面上就会显得水汽朦胧”。3.学生练写本课所有生字,教师巡视后评价、指导。第2课时【课时目标】1.继续练习默读课文。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中不同的语气。2.朗读比较两组句子,抄写其中优美的语句。3.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雪孩子的美好心灵。【教学过程】一、情境朗读,感受雪孩子的勇敢1.过渡: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雪孩子和小白兔一起做游戏时的快乐,他们已经成为了一对好朋友。上一节课,我们还学习了一种新的读书方式,大家还记得吗?默读时要注意什么呢?(课件出示)(1)不出声、不唇读、不指读。(2)默读速度比朗读要快,默读有助于我们思考。2.学生默读第五至八自然段“雪孩子勇救小白兔”的内容。教师及时表扬不出声、不唇读、不指读的学生。3.引导学生交流: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雪孩子?预设:勇敢、善良的雪孩子。4.设置情境:在读故事的时候,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人物,这样读起故事来,感受就更加丰富了。现在,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勇敢、善良的雪孩子,老师扮演你们的好朋友小白兔。我们来打个招呼吧!5.指导朗读,启发想象:哎呀!你的好朋友小白兔家着火了。雪孩子,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6.(课件出示)“不好了!小白兔家着火了!”“小白兔,小白兔!你在哪里?”(1)指导观察:这两句话中,哪个标点出现得最多?(感叹号)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雪孩子着急的心情)指导朗读:朗读的时候,声音可以急促一些,就能读好雪孩子着急的心情了。(2)学生朗读。教师相机点拨:第二句话是雪孩子在大火中呼唤小白兔,声音应略大一些,尾音可以拖长一些,这样才能叫醒熟睡中的小白兔。(3)男女生分别朗读两句话。7.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雪孩子,你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去救小白兔,真是太勇敢了!雪孩子,你是怎么救小白兔的?(1)第8自然段,圈出表现火势严重的词,用方框框出雪孩子的动作。(课件出示)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终于找到了小白兔。他连忙把小白兔抱起来,跑到屋外。表示火势严重的词:呛人的烟、烫人的火。雪孩子的动作:冲、冒、找、抱、跑。(2)指名学生朗读句子。①引导交流:要读好哪些词语,才能把你们在火中坚持找小白兔的感觉读出来?(“找哇找哇、终于”)指导学生用焦急的语气朗读雪孩子的语言。②引导学生结合故事情境模拟动作,读出现场冒出黑烟、蹿出火星的危急情景;抓住“找哇找哇、终于、连忙、抱、跑”这些词语,读出雪孩子一心想救小白兔,不顾自己安危的急切心情。二、学习第九至十四自然段,了解科学现象1.引入情境:小白兔得救了,他多想当面谢谢这位勇敢救人的英雄啊,可是雪孩子去哪里了呢?2.学生默读第九至十四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雪孩子变化的语句。3.(课件出示)雪孩子浑身水淋淋的——()——()——()(1)学生先在小组内朗读圈画出来的语句,再填写课件里的括号,然后全班交流。(2)教师点拨:救出小兔子时,雪孩子还没有消失,但他的身上已经是水淋淋的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赶来扑灭了火,兔妈妈也回来了,这时候雪孩子变成了什么呢?(化成了水)后来雪孩子又变成了什么?(水汽,很轻很轻的水汽)最后,雪孩子变成了什么?(白云,美丽的白云)4.引导交流:雪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谁知道其中的道理能给大家讲一讲?5.教师讲解:虽然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但是里面还藏着科学知识。雪遇热在一定温度下就会化成水,水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中,许多的水蒸气在空中聚集在一起就变成了云。雪孩子没有走,他变成了一朵美丽的白云。三、想象情境,续编故事1.朗读第十三、十四自然段。2.结合课文插图,创设情境:小白兔久久地站立在那里,他仰望天空,看到了一朵美丽的白云,那朵白云也微笑地看着他,那不就是雪孩子吗?如果你是小白兔,此时,你会对好朋友说些什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给故事续编结尾,如:又下了一场大雪,小兔子会怎么做呢?四、对比朗读,抄写句子1.①出示句子: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白云。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②出示句子:雪孩子变成了水汽。雪孩子变成了水汽,很轻很轻的水汽。2.指导朗读:雪孩子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白兔的平安,觉得很高兴。所以第一组句子要用高兴的语气读。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小白兔觉得很伤心,所以第二组对话要用伤心的语气读。3.同桌分别读两组句子,说说自己更喜欢每组中哪个句子,它好在哪里?第一组第二个句子更好,强调了白云的美丽。第二组第二个句子更好,强调了水汽的“轻”。4.抄写句子。(1)引导体会:雪孩子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白兔的平安,他美好的心灵就像那洁白的云朵,那么纯洁,那么美丽。让我们拿起笔,工工整整地抄写每组的第二个句子,让善良勇敢的雪孩子,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2)指导抄写:抄句子时不能看一个字抄一个字,可以看一个词成几个词,然后再抄写。(3)指导检查:抄写完之后,细心的孩子还要再读一遍,检查抄写时有没有漏字、写错字的现象。【板书设计】雪孩子小白兔→家里失火→得救了雪孩子→水→白云救小白兔蒸发【教学反思】本课第一次在课后题中把默读作为要求提了出来,学生初步尝试在默读中思考问题,感受默读的重要性。第一次默读训练时,发现有学生不在状态了:有的看着看着却不知看到哪儿、有的没发声但嘴在动、有的用手指着一个字一个字的看……效果不是很好,对孩子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多次强调“不出声”的要领:不能小声嘟嚷着读,不能动嘴唇无声地读,不能用手指点着读。并及时表扬不出声,不唇读,不指读的学生。发现孩子们越来越进入状态了,很多孩子都开始接受默读这种方式了。在今后的课堂中还需要多加训练。

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教学目标】1.能按顺序讲清楚图画的意思。2.能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副图的内容。【教学重点】1.能按顺序讲清楚图画的意思。2.能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副图的内容。【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出话题1.谈话导入:大家喜欢看漫画吗?为什么?预设:有意思、幽默。2.漫画除了具有大家所说的幽默、风趣的特点外,有的还会批评和讽刺某些人和事呢!3.课件出示《父与子》封面,大家看过这本有趣的漫画吗?看过的同学简单跟大家说说这本书。4.《父与子》的作者介绍。(课件出示)埃·奥·卜劳恩,德国著名漫画家。他的艺术生涯十分短暂,作品不多,但成就卓著。他在《父与子》中所塑造的善良、正直、宽容的父与子的形象,深深地打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被人们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5.教师板书课题:看图讲故事。6.讲好这一家三口的故事的人,将获得“故事大王”的称号;用心倾听的人,有机会当选为“最佳听众”。(课件出示)“故事大王”评选标准:讲清图意,语言连贯,生动精彩。“最佳听众”评选标准:用心倾听,尊重他人,专心思考。二、指导看图,练习讲故事1.学生按序号浏览五幅漫画。同桌交流: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指名汇报,把自己看到的说给同学听。要求讲的同学说清楚,听的同学要专心。如:画面上画了一家人,有爸爸、妈妈和儿子。故事应该发生在家里,他们到了要吃饭的时候。妈妈让爸爸去叫儿子吃饭,结果儿子回来了,爸爸却没有回来。学生汇报的时候,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句子说清楚,说完整。2.学生按序号认真看每一幅图,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想象他们的对话。3.指导逐图讲故事。(1)出示第一幅图的说话范例,引导学生讲故事。一天晚上,妈妈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有(),有(),爸爸指着桌上的饭菜问:“()。”妈妈说:“()。”爸爸把筷子放下,()。(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练习讲第二幅图。提示:爸爸去房间找儿子,他看到儿子在干什么?儿子双手托着腮帮子,脚怎么样?在干嘛?想象他们之间的对话。预设1:爸爸大步走到儿子房间,看到房门开着,原来儿子正趴在地上看书。教师指导:这样说出了谁在做什么,如果看清楚人物的动作,加上对话会更生动。预设2:爸爸大步走到儿子房间,打开房门,看到儿子双手托着腮帮子,两只脚还翘起来,边看书边乐。爸爸温柔地说:“我家的小书迷,别看啦,今天晚餐全是你爱吃的,如果不吃可没啦!”(3)“我说你猜”游戏,练习讲第三幅第四幅和第五幅图。①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同桌互相说。②指名到教室前面说,其他学生猜说的是哪一幅图,互相补充。教师评出最佳猜迷奖、最佳倾听奖、最会补充奖。三、评比激励,连贯讲述故事1.指导连贯讲故事:刚才我们分别了解了每幅图讲的是什么,现在要把这几幅图连成个完整的故事,你认为怎样才能讲好?学生小组讨论发言。小结:要按漫画的顺序和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故事内容讲清楚,还要补充人物的想法、动作、语言、表情等,让故事变得生动有趣。2.小组内自由练习,小组成员轮流讲,先想好内容,再讲。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表扬能加上对话、动作的学生,特别关注故事的生动性和幽默感。3.提问:怎么才能讲好故事呢?预设1:说话要大声,要用眼睛看,看看讲到哪里。预设2:要胆子大,讲的时候不要有小动作。教师小结:讲故事有小窍门,要勇敢,说话要大声,要按照图的顺序讲清楚,如果想让故事有趣,可以加上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对话。4.学生上台讲故事,其余同学对照标准进行评价,要说出评选理由。提问:你们知道如何听故事吗?引导:要尊重讲故事的同学,他讲时看着他的眼睛,要安静;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讲得好了要夸夸他,讲的不好给他补充,帮帮他。四、补充留白,想象故事结尾1.引导想象:这个故事太有趣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请大家发挥想象,给故事加一个有趣又合理的结尾。(1)组内交流,想想后来发生了什么事。(2)小组汇报,选择一个最有趣的想法在全班交流。预设1:爸爸在房间里故意不出来,等着儿子来找他。预设2:爸爸也趴在地上看漫画书呢,一边看还一边乐,预设3:爸爸打开电脑,开始忙自己的工作了。(3)集体评议哪个想法最有趣。2.揭晓作品原图,并出示漫画题目“一本引人入胜的书”。3.同桌练习有顺序地、完整地讲述这个故事。五、演绎角色,内化提升1.小组内尝试表演,模仿他们的表情、动作,注意加上人物的语言。2.小组展示,集体当小评委,评价要求:态度大方、语言连贯、吐字清楚。六、推荐阅读这则故事是德国漫画家卜劳恩的《父与子》系列中的一个小故事。这本书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大家可以课后找到这本书读读,相信你会从书中感受更多的快乐。回家后还可以把今天的漫画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教学反思】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按顺序看图,从观察一幅漫画到连起来整体观察,大致了解漫画故事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看到画面“背后”的内容,并试着给每幅图加上对话,让画面“活”起来,也为后面的续编故事作好铺垫。在续编结尾时,让学生根据前五幅图的内容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这样由浅入深、有层次地开展教学,遵循了学生口语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从从不会说到会说,从说不好到说得好,从说不清楚到说清楚,在学生口语能力发展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口语交际的能力。

语文园地七【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结合生活经历,借助想象,感受四组词语所呈现的不同地貌和相应的自然风光。2.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独体字;积累并运用描写天气的8个四字词语;从语言、动作的描写中体会表达的有趣。3.能观察图画,展开想象,把故事写完整。4.展示交流改正错别字的方法,复习巩固易错字和易混淆的字。5.背诵民谣《数九歌》,读懂其中蕴含的气候知识,感受民俗文化。6.阅读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感受绕口令的乐趣。【教学重点】1.能观察图画,展开想象,把故事写完整。2.展示交流改正错别字的方法,复习巩固易错字和易混淆的字。3.能观察图画,展开想象,把故事写完整。【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认读“滩、椰”等9个生字。结合生活经历,借助想象,感受4组词语所呈现的不同地貌和相应的自然风光。2.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独体字。3.积累并运用描写天气的8个四字词语。4.从语言、动作的描写中体会表达的有趣。【教学过程】一、识字加油站1.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地形地貌也多种多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几组和自然风光有关的词语吧。(课件出示)海滩椰树贝壳沙漠胡杨骆驼高原雪莲骏马悬崖青松雄鹰2.自读词语识字。(1)提出读词要求,同学们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词语。(2)指名朗读词语。(3)提出读字要求:同桌之间互读。(4)开火车朗读生字。3.交流:在认读词语的时候,有哪些字不好读,不好记?你有什么识记生字的好方法要和同学们交流?交流重点:①字音方面:“椰”的拼音是整体认读音节。“骆、驼”的拼音都是三拼音节,在词语“骆驼”中“驼”读作轻声。②字形方面:“骏、骆、驼”都有马字旁。马字旁的字表示与马有关或是与马相类似的动物。“骏”是形声字,本义是良马好马。“椰”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如结合椰奶、椰汁、椰子糖等事物进行记忆。4.认读词语,发现规律。(1)识字游戏,检验识字效果。(2)师生配合读词,教师读每行第一个词,男生读每行第二个词,女生读每行第三个词。提问:你发现老师读的词和你们读的词之间有什么关系吗?预设:第一个词为地点,第二个词是这里生长的植物,第三个词是这里的动物。(3)实践运用:你能像书上这样说一组词语吗?草原__________________森林__________________二、字词句运用1.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独体字。(1)复习部首查字法的步骤。首先看看这个字的部首是什么,然后找到部首所在的页码,数数这个字除去部首有几画,在相应的笔画下找到这个字,根据这个字后面的页码就可以找到相应的字了。(2)出示“亏、申、丹”三个字,自己按照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课件出示)亏、申、丹①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并思考查什么部首。②教师讲解:这三个字都是独体字。独体字一般查首笔画,首笔画就是它的部首,然后按照“部首、部首页码、除去部首有几画、字的页码”就可以找到这个字。(3)小组比赛,看看哪一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填完表格。2.学生活动:小小气象播报员。(1)谈话引入:每天早晨起床,我们都要先看看外面的天气,是晴空万里,还是阴雨绵绵,或是风雪交加。今天就请同学们来当小小气象播报员,一起来读词语,说气象。(2)根据画面猜词语。分别出示词语“云雾缭绕、冰天雪地、鹅毛大雪、风雪交加,电闪雷鸣”对应的图片,学生根据图片猜词语,教师出示词语。(3)根据词语,描绘场景。出示词语:云开雾散、微风习习、寒风刺骨。启发思考:读一读这些词语,你又想到生活中怎样的画面呢?(4)同桌互读词语卡片。(5)气象播报员播报天气。如:·早晨山间云雾缭绕,中午太阳露出了笑脸,现在_____________。·冬天的哈尔滨冰天雪地,经常_____________。·要下雨了,天空中_____________。3.比较句子,学习表达。(1)(课件出示)·调皮的风拿了我的手绢,擦过了汗,扔到地上;又拿了妹妹的圆帽子,当作铁环滚走了。·风吹走了我的手绢,又吹掉了妹妹的圆帽子。(2)指名两位学生分别读这两个句子。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重点指导:风像个调皮的孩子,它都捉弄了谁,是怎么做的?你觉得这么写有趣吗?(3)(课件出示)“我要把大海藏起来。”于是,雾把大海藏了起来。引导交流:这一句话出自哪篇课文?引导学生感受雾像孩子一样,做事之前先大声宣告,再付诸行动。再次进行表演朗读,进一步体会句子写法的有趣。(4)小结:这两个句子,把雾、风都当作孩子来写,用上了奇特的想象,让刮风、起雾这样常见的自然现象变得有趣。我们也可以学习运用这样的方法,让表达生动有趣。(5)拓展:大自然中的植物、自然景象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好朋友,你能试着以它们为描写对象,说出一个这样有趣的句子吗?先和小组中的同学说一说,再全班交流。第2课时【课时目标】1.观察图画,了解图意。2.展开想象,用几句话把故事写完整。【教学过程】一、回顾单元,激趣引入在过去一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感受了高耸入云的山寺和高原辽阔的草原,体会到雾的淘气,感受到《雪孩子》的美好心灵,让我们继续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在想象中的美好世界吧!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两个小动物,它们很想和大家见面,一起来看看吧!二、了解写话要求1.出示写话要求:看看下面这幅图,小老鼠在干什么?电脑屏幕上突然出现了谁?接下来会怎样?快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吧!2.引导学生读一读要求,并说一说读懂了什么。引导明确:写话中要回答这三个问题,要把自已想到的写下来。三、根据图片展开想象,分部分完成写话1.初开想象,练写故事的“起因”。(1)相互启发,和同桌说说小老鼠为什么会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怎么会出现一只猫。(2)组织全班交流。(3)动笔写故事的“起因”。(课件出示要求)把刚才练好的句子写在作文纸上,怎么说的就怎么写。开头要空两格。标点符号占一格。2.仔细观察,聚焦猫、鼠的表情。(1)启发思考:一只怎样的猫吓得小老鼠一屁股坐在地上呢?(2)引导:请你试着这样说说。(课件出示)只见屏幕上的大花猫,瞪着()的眼睛,张着()的嘴巴,露出了()的牙齿。真是太可怕了!(3)启发想象:这样一只瞪着圆溜溜的大眼睛、呲牙咧嘴的猫突然出现在眼前,小老鼠被吓得怎么样了呢?心里会怎么想呢?请你继续发挥想象,把句子补充完整。(课件出示)小老鼠一看见这样的大花猫,吓得()。(4)引导:你们看,老师把自己当成小老鼠,也写了一段故事。自已出声地读一读,把不通顺的地方改一改。(课件出示)小老鼠一看见这样凶狠的大花猫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冷汗直流,他心想:这下糟了!猫来了!猫来了!3.扩展想象,补充情节。(1)引导交流:故事接下来会怎样呢?先自己想一想,然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