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管道与柴油管道同沟敷设逆向输送热力分析_第1页
稠油管道与柴油管道同沟敷设逆向输送热力分析_第2页
稠油管道与柴油管道同沟敷设逆向输送热力分析_第3页
稠油管道与柴油管道同沟敷设逆向输送热力分析_第4页
稠油管道与柴油管道同沟敷设逆向输送热力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稠油管道与柴油管道同沟

敷设逆向输送热力分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1年10月30日

目录

目录

第一章双管同沟敷设物理问题描述.................................................1

1.1稠油管道与柴油管道双管同沟敷设物理问题概述.............................1

1.2管道与油品参数..........................................................1

第二章国内外双管同沟敷设研究现状..............................................3

2.1同沟敷设的意义及热力分析的必要性.......................................3

2.2双管并行敷设技术发展现状...............................................4

参考文献..................................................................5

第三章数学模型.................................................................6

第四章计算区域离散化及数值计算方法............................................9

4.1计算区域离散化..........................................................9

4.1.1区域离散化方法及计算区域的选取....................................9

4.1.2网格生成..........................................................10

4.2数值计算方法...........................................................11

4.2.1直角坐标下控制方程的离散.........................................11

4.2.2极坐标系下控制方程的离散.........................................13

4.3模拟计算程序的验证.....................................................14

第五章计算结果分析.............................................................16

5.1计算条件................................................................16

5.2结果分析................................................................16

5.3结论....................................................................26

-II-

稠油管道与柴油管道同沟敷设逆向输送热力分析

第一章双管同沟敷设物理问题描述

1.1稠油管道与柴油管道双管同沟敷设物理问题概述

风城稠油外输采用掺柴油输送工艺,把克石化柴油输送至风城与稠油混掺后

外输。新建稠油管道D457X7.1/L450,设计压力8Mpa,设计输量500X10%(混

合后油品),管长102.2km。管道起点为风城油田,末点为克石化,一泵到底。稠

油首站外输温度95℃,末点为81.20C。

另新建柴油管线D218X4.2/L290,设计压力8Mpa,设计输量100Xl(A/a,

管长102.2km。管道起点为克石化,末点为风城油田,一泵到底。首站(克石化)

外输温度为40℃,末站(风城)11.4℃。

稠油管道

克石化末站

风城首站]

J柒油管道

图1/新建管道示意图

由于稠油对温度敏感,温度降低时粘度变化很大。请对两条管道在运行时是

否产生相互热影响进行详细分析论证,着重说明柴油管线的运行是否会影响到稠

油管道油品的外输温度,如影响,提出处理措施。

1.2管道与油品参数

稠油管道与柴油管道同沟敷设,管顶埋深1.7m,两管道净距1.2m。稠油管

道采用60mm硬聚氨酯泡沫保温,柴油管线不保温。柴油物性见表1-1,,稠油物

性见表1-2和表l-3o

表1-1柴油物性表

项目单位温度0"柴油储分

密度g/m320℃0.8427

3℃7.221

5℃6.575

粘度mm2/s10℃5.411

15℃4.091

20℃3.229

-1-

稠油管道与柴油管道同沟敷设逆向输送热力分析

表1-2稠油物性表

风重37井区SAGD重32试验区

序号项目风010井重059井

8-7井区

1凝固点,℃+22〜+28+45+50

2开口闪点,℃+160〜+200220220

3闭口闪点,℃+120〜+150125164

4含蜡%0.2〜0.80.120.43

5胶质%15〜2520.9019.10

6沥青质%2〜80.692.32

7酸值MGKOH/G1.15〜1.110.1450.231

8含水%25〜3025.9020.48

9初馆点℃142〜270236240

10盐含量MGNACL/G15.725.1

11密度(50℃),G/CM30.98360.96731.0114

表1-3稠油粘度表

温度;C风重37井区重32井区8-7井区风010井重59井

508061519907719176200

552990080808

60333416850351953010

651045027380

7015066634145016160146900

7542871028089990

80745.63024769.7666542990

852147466125940

90364.71424399.9309417940

95288.5890.1297298710600

1001509015090

1051015010150

11078207820

11550485048

12035783578

-2-

稠油管道与柴油管道同沟敷设逆向输送热力分析

第二章国内外双管同沟敷设研究现状

2.1同沟敷设的意义及热力分析的必要性

我国大多数输油管道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截止到2005年底,我国拥有

和经营的油气管道总长度已经达到32000多公里,其中原油管道9300多公里、

成品油管道2400多公里、天然气管线20000多公里。我国这些油品管道的建设

方式,大多都采用传统的单管敷设技术。单管敷设技术,具有施工简单、工程建

设速度快、沿线便于操作控制等优点。正是由于其单管敷设的简便快捷安全等这

些特点,使其在管道施工建设领域一直占据统治地位。但是,单管敷设技术也同

时存在着某些缺点及局限性,例如:管道系统的输送能力有限,初期建设费用高,

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严重等,并且,部分管道在多年运营后,腐蚀破损严重,

输量降低,后期维护也较困难。

随着油田管道敷设技术的不断改进及日益成熟,对管道输送过程中的高效

性,节能性,环保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当管道施工过程中对管道运行的节能性,

环保性等方面有特殊要求时,单管敷设技术就已不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此时就需

要一种新的管道施工方式可以弥补单管敷设这方面的不足。针对以上现状,管道

设计开发人员提出了双管并行(同沟)敷设技术。所谓埋地管道并行敷设技术,

即:把两条或多条输油管道和输气管道铺设在相距不远的平行走向的管沟中,或

者把新的输油输气管道沿着已有的输油输气管道走向平行敷设。埋地管道并行敷

设的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把两条或多条输油输气管道敷设在同一个管沟中,这种特

殊的并行敷设的情况称为“同沟敷设”。

双管并行敷设技术相比与单管敷设技术具有以下优势:减少作业带征地面

积;减少对地表原始地貌破坏面积,减少植被造成碾压和破坏,便于维持当地生

态环境;免二次征地,精简征地过程,有利于农业、林地等地貌养生恢复。同时,

还有利于节约工程投资,节省建设费用。止匕外,双管并行敷设也有利于工程投产

后的运行、维护及管理。基于双管并行敷设技术的以上优点,预计其将成为管道

敷设方式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在并行敷设技术的设计论证和应用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最为关心的问题之

一是并行敷设的两管道相互间有怎样的热力影响,会不会给管道的运营带来安全

稠油管道与柴油管道同沟敷设逆向输送热力分析

隐患。

2.2双管并行敷设技术发展现状

并行敷设技术目前在我国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仅有西部原油管道和成品油

管道以及新大线老线和新线采用了并行敷设技术。在并行敷设技术设计论证的初

期阶段,国内外对该技术的研究尚属空白。随着西部管道提出并应用并行敷设技

术,该研究空白逐渐被我国的研究学者填补和发展。目前,针对并行敷设技术的

研究,大部分的工程技术人员是从对国内外现有规范的探究和理解的角度或者从

施工工艺的角度进行的Il]o在并行敷设技术热力影响规律的研究方面,主要是中

国石油大学(北京)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在现有规范的探讨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是郭晓强和黄丽⑶关于国内外设

计规范的探讨,两位学者在对国内外相关规范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

并行敷设技术现场应用情况,从设计角度分析了油气长输管道并行敷设间距的确

定原则。

在施工工艺方面,结合并行敷设技术在西部管道中的实际应用,赵汉宁、张

军〔旬和赵文杰⑵对单管沟上、沟下施工工艺和单管单沟工艺、双管沟上单排相对

组焊吊管下沟工艺、双管沟上单排同向组焊吊管下沟工艺,双管沟下组焊一次成

型工艺,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李加平,张永立⑸对两管道穿越黑河的过程

中,管沟的开挖和管道整体预制分段下沟以及管道的整体试压进行了分析和阐

述。

此外,王乾坤川在介绍目前国内几条大型的采用油气管道并行敷设技术的管

道工程的基础上,探讨了国内外关于油气管道并行敷设的研究现状,对比分析了

不同学者在油气管道并行敷设技术研究中的主要研究成果,指出了油气管道并行

敷设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并行敷设热力影响规律研究方面,目前已有的研究均是针对两条输油管道

并行敷设的情况进行的。宇波671,张争伟[8-91等针对西部原油管道和成品油管道

并行敷设时的热力影响以及并行敷设时管道的停输在启动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

研究,得到了1.2m管间距下热力影响比较小的结论,为西部管道提供了的技术

支持。凌霄屿川研究了新大线原油管道并行敷设热力影响规律,发现对于新大线

并行敷设管间距为1m时,不必考虑并行敷设对加热炉和泵的选型的影响。石悦

-4-

稠油管道与柴油管道同沟敷设逆向输送热力分析

四针对不同管径组合的成品油管道和热油管道、热油管道和热油管道并行敷设时

不同运行工况组合下热力影响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不同管径组合条

件下输油管道沿线油温受并行敷设影响的变化规律。

参考文献

|1|王乾坤,张争伟,石悦等.埋地油气管道并行敷设技术研究现状[J].油气储运,2011,30

(1):1-4.

[2]赵文杰,周凤全,王勇.长输管道双管同沟敷设施工技术[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6,12:

38.

[3]郭小强,黄丽等.油气长输管道并行敷设间距设计[J],油气储运,2009,28(9):46-48。

[4|赵汉宁,张军等.双管同沟敷设施工工艺在西部管道工程的应用[J],青海石油,2008,

26(1):81-84.

[5]李加平,张永立等:西部管道大型河流双管同沟穿越施工[J],石油工程建设,2007,33

(1):36-38.

[6]宇波,凌霄,张劲军等.成品油管道与热原油管道同沟敷设技术研究[J],石油学报,2007,

28(5):149-152.

[7]BoYu,YiWang,JinjunZhang,XinLiu,ZhengweiZhang,KaiWang.Thermalimpactofthe

productspipelineonthecrudeoilpipelinelaidinoneditch-Theeffectofpipelineinterval[J].

InternationalJournalofHeatandMassTransfer,2007,51(3-4):1-13.

f8]张争伟,凌霄,王凯等.同沟敷设中成品油管道对原油管道顺序输送的热力影响分析[J],

油气储运,2008,27(6):10-14.

|9|张争伟.双管同沟敷设的停输再启动研究[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009.

[10]凌霄,王艺.新大线并行敷设热力分析[J],中国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30(2):299-301.

[11]凌霄,王艺,宇波等.原油成品油管道同沟敷设新技术中的热力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

2008,10(11):30-36.

[12]石悦.长距离并行敷设输油管道的热力影响研究[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009.

稠油管道与柴油管道同沟敷设逆向输送热力分析

第三章数学模型

对于运行的埋地输油管道,管内的油品、土壤和大气构成了一个热力系统,

因而对其热力问题的完整描述,应包括管内油品的传热和管外土壤中的导热两部

分。计算总的思路是应用特征线法推导出描述管内非稳定流动及油流温度分布的

特征线方程,并通过差分法求出管道各节点温度的表达式。对于管内油流的传热

与土壤中导热的耦合,可利用管道内流体换热量与土壤中导热量的平衡关系在两

者之间建立联系,对第一章给出的双管同沟敷设物理问题所采用的计算模型作如

下假定:

(1)认为管内稠油和柴油的温度在同一截面上是均匀的,即管内稠油和柴油

温度只是时间和管道轴向位置的函数;

(2)将管道周围各向异性的土壤介质简化为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

(3)不考虑冷热油交界面处的导热和混油段,即认为是“活塞型”驱油;

(4)忽略土壤轴向温降,将土壤的三维不稳定传热问题简化为二维传热问题;

(5)引入热力影响区,认为受稠油管道影响的土壤区域在10m以内。

基于上述假设,参照图3-1,综合考虑管道横截面上稠油、柴油、钢管、防腐

层、保温层、土壤(管道热力影响区)和大气之间的相互影响,得到数学模型。

对稠油管道,有如下描述管流的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

a/\3/、

丁(p/)+T(P以)=0(3-1)

drdz

ardridpfv2

---FV--=-gsina-----------(3-2)

dz----pdzD2

(2\

a/、v2a

U4----Fgs十一(pVA)h+---Fgs=一兀Dq(3-3)

3)I2J

27dz

由式(3-1)、(3-2)和(3-3)得到油流的换热方程:

c空一工心上一

(3-4)

1drpdr2DpD

管壁、防腐层和保温层的导热方程:

-6-

稠油管道与柴油管道同沟敷设逆向输送热力分析

0T.1ddT.1ddT.

环京二有(4于)+了裾(4禧』23(3-5)

边界条件:

(3-6)

y

H

1

y

H

(b)稠油管道与柴油管道同沟敷设

图3-1埋地管道示意图

其中,.为稠油密度,kg/m3;Z为管流断面面积,n?;工为时间,s;%为油流

-7-

稠油管道与柴油管道同沟敷设逆向输送热力分析

平均速度,m/s;z为油管轴向位置,m;g为重力加速度,m/s2;a为油管轴向与水

平方向的夹角;P为油流截面平均压力,Pa;.伪达西摩阻系数;的为稠油定压比热

容,J/(kg・℃);“为稠油比内能,J/kg;s为高程,J/(kg.K);〃为稠油比熠,J/kg;

。为管道内直径,m;q为单位时间内稠油在单位管壁面积上的散热量,w/m2;%为

圆周率;T为稠油温度,℃;夕为稠油膨胀系数,。C”;p,为第i层(管壁、防腐层和

保温层)的密度,kg/m3;G为第i层(管壁、防腐层和保温层)的比热容,J/(kg.℃);

7;为第,•层(管壁、防腐层和保温层)的温度,℃;儿为第,层(管壁、防腐层和保温

层)的导热系数,W/(m-°C);r为径向位置,m;。为环向弧度;⑷为油流对管内

壁的放热系数,W/(m2.℃);n为管内壁温度,。C。

对柴油管道,有类似稠油管道的描述管流的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

程,在此不再列出。

土壤导热方程:

(3-7)

边界条件:

当y=0时,4学=&([一])

(3-8)

,」3T

当x=±L时,--0(3-9)

dx

当夕=一,时,T=Tn(3-10)

其中,Ps为土壤密度,kg/m3;G为土壤比热容,J/(kg-r);/为土壤温度,℃;

人为土壤导热系数,W/x为垂直于轴向的水平位置,m;夕为深度,m;

a“为地表向大气的放热系数,W/(m2.℃);〃为大气温度,

稠油管道与柴油管道同沟敷设逆向输送热力分析

第四章计算区域离散化及数值计算方法

理论上讲计算区域应该为半无限大土壤介质区域,利用源汇法对管道的散热

进行解析求解。但是解析求解需对问题作较多简化,因而造成所获得的结果与真

实值有较大偏差。同时,非稳态导热的解析解的形式通常较为复杂,不便于工程

应用。而数值解法无需作过多简化,可以通过控制网格划分,获得具有较高精确

度的解。因此,本研究的计算区域为稠油管道的热力影响区,采用的计算方法为

数值计算方法。

4.1计算区域离散化

4.1.1区域离散化方法及计算区域的选取

所谓区域离散化(domaindiscretization)实质上就是用一组有限个离散的点来

代替原来的连续空间。我们把节点看成控制容积的代表。控制容积与子区域并不

总是重合的。在区域离散化过程开始时,由一系列与坐标轴相应的直线或曲线簇

所划分出来的小区域称为子区域。区域离散化的一般实施过程是:把所计算的区

域划分成许多互不重叠的子区域;确定每个子区域中的节点位置及该节点所代表

的控制容积。区域离散化过程结束后,可以得到以下几个几何要素:

A节点:需要求解的未知物理量的几何位置

B控制容积:应用控制方程或守恒定律的最小几何单位

C界面:它规定了与各节点相对应的控制容积的分界面位置

本研究在区域离散化时针对不同研究对象用不同的网格进行离散。开发出自

动化程度高、贴体性好的非结构化网格生成程序,可以对选定的土壤计算区域进

行有效离散。使用极坐标结构化网格离散钢管壁、防腐层和保温层。贴体性要求

是求解所必须的,两根管道中的油温、管壁及防腐层温度和土壤温度场要耦合求

解。土壤被两管道分为极其不规则的多连通区域,要准确求解温度场就要对土壤

进行贴体性划分。

一般认为管道热力影响区的范围不超过10m,因此计算区域选取如图3-1(b)

所示的矩形区域。其中稠油管道位于该矩形区域的x方向对称轴y轴上,柴油管道

-9-

稠油管道与柴油管道同沟敷设逆向输送热力分析

位于稠油管道左侧一定距离。坐标范围:-10mWxW10m,OWyWlOm。

4.1.2网格生成

(a)稠油管道单管敷设

(b)稠油管道和柴油管道双管同沟敷设

图4-1土壤非结构化网格

在选定上述计算区域后,对于土壤区域采用DELAUNAY三角化方法进行网

格自动生成,输入管道埋深(管中心至地表的距离)和管道最外层半径,软件即

可自动对土壤计算区域进行划分,生成直角坐标系下的非结构化三角形网格,如

图4-1。整个土壤区域划分成许多个互不重叠的三角形网格,每个三角形对应一个

节点,节点温度代表了整个三角形的温度。由于管中心附近温度梯度变化大,而

-10-

稠油管道与柴油管道同沟敷设逆向输送热力分析

离管道越远,土壤温度受热油管道影响越小,温度梯度变化越小,因此在管道附

近网格划分得比较密,离管道越远网格越稀疏,以较准确地模拟出真实的温度场。

对于钢管壁、防腐层和保温层采用极坐标进行结构化网格划分。

4.2数值计算方法

本研究的数值计算方法采用有限容积法,既保证了精确度,又保证了物理量

的守恒特性。由于上述区域离散化时采用了两种网格,所以控制方程的离散也需

要在两种坐标系下进行。土壤导热方程用直角坐标离散,钢管壁、防腐层和保温

层区域控制方程用极坐标离散。由于极坐标系下的离散方程和直角坐标下的离散

方程思想相同,下面重点介绍直角坐标下土壤温度场在三角形网格上的离散过程,

对极坐标下的控制方程简要给出离散结果。

4.2.1直角坐标下控制方程的离散

将计算节点置于三角形的重心,如图4-2所示,节点可看成是打阴影线的

三角形区域的代表,在有限容积法中称这个三角形为几点的控制容积。对导热方

程进行离散,就是要建立起计算节点P。的温度与其周围邻点。八和的温度

之间的代数关系式。为离散的方便,导热方程可以针对任意的控制容积写成积分

的形式如下:

vr(4-D

p戊APcp

其中,修为控制容积的体积(对二维导热问题为控制容积的面积),4为控制

容积界面的面积矢量,其正方向与外法线单位矢量一致,如图4-2所示。符号“•”

表示两个矢量的内积。将上式应用于如图4-2所示的三角形控制容积,可得:

T-T013

上-*4=—y(vr)-A.(4-2)

△tP0叫哥)jJ

式中,4,为重心为尸。的三角形的面积,,和穹分别为时间间隔△/的当前时层和

•oPoPn

上一时层尸。点的温度值。(▽7)」是界面1,2,3上的平均温度梯度。界面上的平

均温度梯度(VT),可以通过节点上的温度梯度线形插值得到:

-11-

稠油管道与柴油管道同沟敷设逆向输送热力分析

RT)「口P.(VT)P“+%NT)P,(斗3)

经和纯为插值因子。

图4-2三角形控制容积

从上面的推导可知,只要确定了节点上的温度梯度,离散方程就可以完全确

定下来。可以采用最小二乘方法来确定温度梯度(VT%如下:

(>2

8Wn/Tp-Tpd

—;-1--(vr)=0,i=l,2(4-4)

同p0KIJ

其中,(VT)[表示尸。节点的温度梯度在i坐标轴上的分量,dj为从p0到Pj的有

向线段。

代数方程(4-4)可以用矩阵来表示

(Vr)^=G'h(4-5)

其中,矩阵G的4个分量和列矢量〃的2个分量分别为(式中,力是矢量力

的第"个分量)

(4-6)

-12-

稠油管道与柴油管道同沟敷设逆向输送热力分析

求出了节点的温度梯度就很容易用式(4-3)求出界面的温度梯度。但直接采

用式(4-3)有可能引起方程的失耦问题,可以采用显式修正的方式复耦:

("(……小,喷"骨奇

将(4-7)代入公式(4-2)整理得到离散方程:

(4-8)

以上代数方程为一个主对角占优的方程,采用Gauss-Seidel迭代、共甄梯度

法等方法求解即可得到各节点的温度。当网格足够密时,所有节点上的温度值就

代表了土壤的温度场。

4.2.2极坐标系下控制方程的离散

采用有限容积法在时间7至7+A7间隔内,对方程3-5在二维极坐标网格(如

图4-3)上用隐式格式进行积分可得:

JrJsJwHeJsJw[合尸)

(4-9)

JrJsJw30J

3)"厂")寄"△夕=M针f,4号卜妨

(4-10)

院(孙々(的)"

稠油管道与柴油管道同沟敷设逆向输送热力分析

(4-11)

+得△必4+△必仁+—7^-△必叫

。(网W

将上式整理成通用的离散化方程形式:

apTp—。7计%,//+aN^N+a$Ts+b(4-12)

式中:

2&_3

(a)""”’"(见"

0・5(匹)户(7;+乙)△山6

a+a+a+a+ai},b=

aEwNsp

Ar

图4-3二维极坐标网格

4.3模拟计算程序的验证

本文数值模拟计算程序的基础程序:两条输油管道并行敷设同向输送热力计

算程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已得到西部管道实际运行数据的验证(来源于西部管

-14-

稠油管道与柴油管道同沟敷设逆向输送热力分析

道同沟敷设热力影响研究报告),见图4-4所示。并成功推广应用到新大线并行敷

设的热力计算中。

图4-4模拟值与实际值的对比

从图4-4可以看出:软件计算油温值与实测值偏差在1℃以内,说明数学模型、

计算方法以及模拟计算程序是准确可靠的。

-15-

稠油管道与柴油管道同沟敷设逆向输送热力分析

第五章计算结果分析

5.1计算条件

根据第一章的物理问题描述,确定本研究的计算参数如下:稠油管道D457X

7.1,输量500X104tza(混合后油品),有60mm的保温层,保温层的导热系数为

0.03W/m・K,出站温度95℃,管顶埋深1.7m。柴油管道D218X4.2,输量100Xl(A/a,

出站温度40℃。地温2℃,两管净距1.2m,管长102km。土壤导热系数选取1.5W/m

•K(根据我们的经验)和贵单位提供的3.1W/m・K进行对比。

5.2结果分析

表5-1对比了不同粘度和不同土壤导热系数对稠油进站温度的影响。可以看

出,由苏霍夫公式(不考虑粘度影响)计算的进站油温和考虑粘度为400mPa•s

计算出的进站油温相比相差大约2〜3C,说明粘度对稠油的进站油温有一定影响,

这一部分影响主要来自摩擦生热。而不同的土壤导热系数1.5W/m・K和3.1W/m・

K对进站油温的影响在2℃以内,这主要是因为稠油管道保温层的保温效果比较

好,所以土壤导热系数的影响不是很大。不考虑摩擦生热影响的计算结果与贵单

位提供的进站油温基本一致。

图5-1到5-8给出了不同稠油粘度和不同导热系数下的典型位置下的稠油单管

敷设输送下的土壤温度场。单管敷设稠油管道土壤导热系数L5W/m・K,稠油粘度

分别为5(只是为了研究而假定非实际),100,200,400mPa•s时对应管道不同位

置上土壤温度场的对比分别见图5-1,图5-2,图5-3,图5-4。土壤导热系数3.1W/m

•K,稠油粘度分别为5,100,200,400mPa・s时对应管道不同位置上土壤温度场

的对比分别见图5-5,图5-6,图5-7,图5-8。从图5-1到图5-8中可以看出,土

壤导热系数和稠油的粘度的变化并没有对土壤温度场产生太大影响,这主要是因

为稠油管道保温层的保温效果比较好,热量不容易从管道中散出。

-16-

稠油管道与柴油管道同沟敷设逆向输送热力分析

68km处进站

图5-1稠油粘度为5mPa-s、土壤导热系数为1.5W/m・K时,不同位置处土壤温度场

68km处进站

图5-2稠油粘度为lOOmPa•s、土壤导热系数为1.5W/m,K时,不同位置处土壤温度场

-17-

稠油管道与柴油管道同沟敷设逆向输送热力分析

68km处进站

图5-3稠油粘度为200mPa-s、土壤导热系数为1.5W/m-K时,不同位置处土壤温度场

68km处进站

图5-4稠油粘度为400mPa•s、土壤导热系数为1.5W/m,K时,不同位置处土壤温度场

-18-

稠油管道与柴油管道同沟敷设逆向输送热力分析

出站34km处

68km进站

图5-5稠油粘度为5mPa・s、土壤导热系数为3.1W/m・K时,不同位置处土壤温度场

出站34km处

68km处进站

图5-6稠油粘度为lOOmPa•s、土壤导热系数为3.1W/m・K时,不同位置处土壤温度场

-19-

稠油管道与柴油管道同沟敷设逆向输送热力分析

68km进站

图5-7稠油粘度为200mPa•s、土壤导热系数为3.1W/m・K时,不同位置处土壤温度场

图5-8稠油粘度为400mPa・s、土壤导热系数为3.1W/m・K时,不同位置处土壤温度场

-20-

稠油管道与柴油管道同沟敷设逆向输送热力分析

68km进站

图5-9柴油管道单管敷设、土壤导热系数分别为1.5W/m・K时,不同位置土壤温度场

34km处

68km处进站

图5-10柴油管道单管敷设、土壤导热系数分别为3.1W/m・K时,不同位置土壤温度场

-21-

稠油管道与柴油管道同沟敷设逆向输送热力分析

表5-2中,由土壤导热系数取1.5W/m«K和3.1W/m*K所计算出来柴油的进站

油温和贵单位提供的数据相比,本计算结果的进站油温要低一些。

对于单管敷设柴油管道土壤导热系数分别为1.5W/rn-K,3.1W/m・K时,对应

管道不同位置上土壤温度场的对比分别见图5-9,图5-10。从图5-9,图5T0中可

以看出,对于柴油管道,出站处的土壤温度场受管道散热的影响较大,而进站处

的土壤温度场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这是因为柴油管道没有保温层,散热较快,

在进站处管道温度已经接近地温,对土壤温度场影响很小。两图对比可以看出土

壤导热系数越大,管道散热越快。

表5-3给出了双管同沟时不同稠油粘度和不同土壤导热系数对稠油进站温度

和柴油进站温度的影响。由表3和表1对比可看出,双管敷设中稠油的进站油温

和单管中稠油的进站油温相差0.5℃以内,而且是双管敷设中稠油的进站油温略高

于单管敷设中稠油的进站油温。这是因为稠油管道保温层的保温效果较好,所以

柴油管道对稠油管道的影响很小。而柴油管道对稠油管道是正的影响,这主要是

因为总体上讲柴油管道的温度高于当地由稠油管道形成的土壤温度场的温度。由

表3和表2对比可看出,双管敷设中柴油的进站油温比单管中柴油的进站油温高

一些,这是因为柴油管道中没有保温层,油品的温度受稠油形成的温度场影响较

大。

图5-11至5-14给出了不同稠油粘度和不同导热系数下的典型位置下的双管敷

设输送下的土壤温度场。对比单管敷设和双管同沟敷设的温度场可以看出,双管

敷设的稠油管道出站处(对于柴油管道为进站处)土壤温度场受稠油管道影响较

大,进站处(对于柴油管道为出站处)土壤温度场受柴油管道影响较大。热柴油

在稠油管道进站处的加热作用,使稠油管道进站处的土壤温度上升。

图5-15对比了双管同沟敷设下稠油温度和单管敷设下的稠油温度,可以看出

在稠油管道的出站处稠油温度基本不受柴油管道的影响,在稠油管道的进站处稠

油温度受柴油管道的影响,稠油温度有微小幅度上升。从图5-15中可以看出,虽

然柴油管道对稠油管道的温度有微小的正的影响,但在工程中可以忽略不计。

-22-

稠油管道与柴油管道同沟敷设逆向输送热力分析

图5-12土壤导热系数为1.5W/m・K,稠油粘度为400mPa•s时,双管同沟敷设土壤温度场

-23-

稠油管道与柴油管道同沟敷设逆向输送热力分析

34km处

68km处进站

图5-13土壤导热系数为3.1W/m,K,稠油粘度分别为5mPa•s时,双管同沟敷设土壤温度场

出站

68km处进站

图5T4土壤导热系数为3.1W/m-K,稠油粘度分别为400mPa•s时、双管同沟敷设土壤温度场

-24-

稠油管道与柴油管道同沟敷设逆向输送热力分析

96

楣油粘度5mPa•s96

94稠油粘度400mPa•s

94土壤导热系数1.5W/(m--D92

90土壤导热系数1.5W/(m2•-C)

双88I.双管

92I一单管

p0

90.

S郢

88

S运

86

8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