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2024届山西省高三模拟预测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必修1~必修2第2章。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研究组成细胞的物质,实际上就是在探寻生命的物质基础。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果糖、核糖和乳糖均可被细胞直接吸收并分解供能B.脂肪是由两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C.若某血浆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则其原有生理功能可能丧失D.细胞中的水大部分与其他物质结合,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答案〗C〖祥解〗细胞中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肽链再经折叠、盘曲等变化形成各种各样的蛋白质分子。脂肪酸的物理状态与其化学键相关,饱和脂肪酸以固态形式存在,不饱和脂肪酸以液态形式存在。细胞中糖类、脂质、蛋白质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详析】A、核糖不能氧化分解供能,乳糖为二糖,一般不能被细胞直接吸收,A错误;B、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B错误;C、蛋白质的功能与其结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盘曲折叠等)有关,蛋白质结构改变,其功能也可能发生相应改变,C正确;D、细胞中的水大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D错误。故选C。2.Na+—Ca2+交换体、Na+—K+泵是动物和人体组织细胞膜上的逆向转运系统,Na+—Ca2+交换体每次转运会将3个Na+转入细胞内并运出1个Ca2+,以维持细胞质基质的低Ca2+浓度;Na+—K+泵则向细胞外排出3个Na+和转入2个K+。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人体血液中的Ca2+含量低于正常值时会引起肌无力B.抑制Na+—K+泵的活动会导致细胞内Ca2+浓度升高C.Na+—Ca2+交换体在转运Ca2+的过程中无需消耗能量D.Na+—K+泵的转运活动使细胞内的ADP含量明显降低〖答案〗B〖祥解〗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叫作协助扩散;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详析】A、人体血液中Ca2+含量高于正常值时,会引起肌无力,Ca2+含量过低时,会引起抽搐,A错误;B、抑制Na+-K+泵的活动会导致细胞内的Na+浓度升高,进而影响Na+-Ca2+交换体的运输,从而使细胞内Ca2+浓度升高,B正确;C、Na+-Ca2+交换体每次转运会将3个Na+转入细胞内并排出1个Ca2+,Ca2+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动力来自膜内外Na+浓度梯度产生的电化学势能,C错误;D、Na+-K+泵的转运活动会消耗ATP,使细胞内的ADP含量增加,D错误。故选B。3.鲜猪肉去筋腱和脂肪后用绞肉机绞碎,均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分为五等份,分别置于标准样品盒中,向甲组(CK)的五个样品盒中分别添加0,10、20、30、40g/kg的NaCl;向乙组的五个样品盒中分别添加0,10,20,30,40g/kg的NaCl和10g/kg的谷氨酰胺转氨酶(TG),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定肉糜的黏结性能,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NaCl含量,因变量是黏结性能B.无NaCl存在时,TG也能使肉块的黏结性能略有增强C.一定范围内随NaCl含量的增大,肉糜的黏结性能逐渐增强D.实验结果说明适当提高NaCl含量可促进TG提高肉糜的黏结性能〖答案〗A〖祥解〗分析题图可知,自变量是NaCl浓度和是否添加10g/kg的谷氨酰胺转氨酶(TG),因变量是肉糜的黏结性能。在一定范围内,随着NaCl浓度提高,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肉糜的黏结性能都提高,但添加了谷氨酰胺转氨酶(TG)的实验组更显著。【详析】A、由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NaCl含量和TG的有无,因变量是猪肉的黏结性能,A错误;B、由实验结果可知,无NaCl存在时,TG也能使肉块的黏结性能略有增强,B正确;C、在一定范围内随着NaCl含量的增大,肉块的黏结性能逐渐增强,C正确;D、该实验说明适当提高NaCl含量可促进TG提高肉块的黏结性能,D正确。故选A。4.真核生物细胞呼吸的全过程包括: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等过程,柠檬酸循环过程中有CO2生成,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糖酵解发生于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B.柠檬酸循环存在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CO2时需消耗水C.有氧和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分解成二碳化合物的场所均为线粒体基质D.电子传递链存在的场所和利用O2、产生大量ATP的场所均为线粒体内膜〖答案〗C〖祥解〗1、呼吸作用: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详析】A、据图可知,糖酵解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存在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A正确;B、柠檬酸循环发生于有氧呼吸过程中,CO2产生过程中需要水的参与,B正确;C、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分解成二碳化合物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分解成二碳化合物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D、电子传递链的分布和利用氧气、产生大量ATP的场所相同,都在线粒体内膜,D正确。故选C。5.ACM为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液,ATRA为全反式维甲酸。为探究ACM培养液能否促进胚胎干细胞(ESCs)分化为神经元,研究人员单独用ATRA和ATRA联合ACM两种方法诱导ESCs定向生成神经元样细胞。结果发现,联合诱导组的分化细胞中NF-200和NSE(两者为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率高于单独用ATRA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CM中可能存在某种诱导细胞分化的因子B.若ESCs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则其全能性会降低C.E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实质是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D.与单独用ATRA组比,单独用ACM组的NF-200和NSE表达率更高〖答案〗D〖祥解〗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详析】A、由题意可知,ACM中可能存在某种诱导细胞分化的因子,A正确;B、若ESCs被诱导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则其全能性会降低,B正确;C、胚胎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实质是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C正确;D、没有进行单独用ACM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实验,不能得出单独用ACM组比单独用ATRA组的NF-200和NSE表达率高的结论,D错误。故选D。6.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成功地揭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为遗传学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有关孟德尔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豌豆做杂交实验只能用高茎豌豆作父本,矮茎豌豆作母本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C.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测交和自交都可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D.F1(YyRr)产生的基因型为YR的卵细胞与基因型为YR的精子的数量之比为1:1〖答案〗B〖祥解〗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析】A、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时进行了正反交实验,高茎或矮茎都可作为母本,A错误;B、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B正确;C、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但测交的前提是已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C错误;D、精子的数量远多于卵细胞的数量,D错误。故选B,7.将编码δ-内毒素的一个D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得到抗虫棉植株,不含D的染色体可看作d。受D基因的影响,抗虫棉杂合子可正常产生雌配子,但是产生雄配子时,有一半含基因d的配子死亡,其他基因型个体产生的配子正常。现将某转基因棉花杂合子自交得到F1,再分别让F1自交和自由交配各自得到F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杂合子棉花亲本产生的雌配子D:d=2:1B.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2:3:1C.F1进行自交得到的F2的性状分离比为5:1D.F1进行随机受粉获得的F2中基因型为dd的植株所占比例为5/24〖答案〗B〖祥解〗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析】A、抗虫棉杂合子可正常产生雌配子,故杂合子棉花亲本产生的雌配子D:d=1:1,A错误;B、根据亲代(Dd)含基因d的花粉有1/2死亡,即雄性亲本水稻产生含d基因的花粉存活概率为1/2,因此产生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D:d=2:1,雌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D:d=1:1,故可得F₁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2:3:1,B正确;C、F1自交,3/6Dd×Dd→1/12dd,1/6dd×dd→1/6dd,得到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C错误;D、F1中三种基因型的比例为DD:Dd:dd=2:3:1,则DD=2/6,Dd=3/6,dd=1/6,故产生的雌配子含D=7/12,雌配子d=5/12,Dd植株产生含d基因的花粉1/2死亡,则雄配子含D=2/3,雄配子含d=1/3,因此F2中基因型dd个体所占的比例为5/12×1/3=5/36,D错误。故选B。8.某昆虫(性别决定为XY型)的眼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只白眼雄昆虫与纯合红眼雌昆虫杂交,后代雌雄个体均为红眼,让子一代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二代红眼:朱砂眼:白眼=12:3:1,且子二代中的白眼和朱砂眼个体均为雄性。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昆虫眼色的遗传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关B.子二代红眼雌昆虫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4C.若子二代出现一只白眼雌昆虫,则是亲本产生配子时发生基因突变所致D.子二代朱砂眼与子一代红眼昆虫回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6:5:1〖答案〗C【详析】一只白眼雄昆虫与纯合红眼雌昆虫杂交,后代雄雄个体均为红眼,子一代雄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二代红眼:朱砂眼:白眼=12:3:1,为9:3:3:1的变式,说明控制眼色由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子二代中的白眼和朱砂眼个体均为雄性,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控制该昆虫眼色的基因为A/a、B/b,子一代基因型为AaXBY,AaXBXb,可知亲本白眼雄昆虫基因型为aaXbY,亲本纯合红眼雌昆虫AAXBXB。可推知白眼昆虫基因型为aaXbXb、aaXbY,红眼果蝇基因型为__XBX-、__XBY,朱砂眼昆虫基因型为A_XbXb、A_XbY。〖祥解〗A、由题意可知,该昆虫的眼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根据子二代中的白眼和朱砂眼个体均为雄性,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正确;B、根据题意可知,红眼为显性性状。假设控制该昆虫眼色的基因为A/a、B/b,子一代基因型为AaXBY,AaXBXb,子二代红眼雌昆虫中的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4,B正确;C、若子二代出现一只白眼雌昆虫(aaXbXb),可能是子一代亲本雄性(AaXBY)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缺失所致,C错误;D、子二代朱砂眼(A_XbY)与子一代红眼(AaXBXb)昆虫回交,即A_XbY×AaXBXb,后代出现白眼昆虫的概率为2/3×1/4×1/2=1/12,红眼昆虫概率为1×1/2=1/2,则朱砂眼昆虫比例为1-1/2-1/12=5/12,故后代红眼:朱砂眼:白眼=6:5:1,D正确。故选C。9.某动物的耳型有折耳和立耳两种表型,现欲研究该动物耳型的遗传规律,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让纯合的折耳与立耳个体杂交,F1都为折耳,F1自由交配,F2表型及比例为折耳:立耳=15:1;实验二:让纯合的折耳与立耳个体杂交,F1都为折耳,F1自由交配,F2表型及比例为折耳:立耳=3: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动物的立耳性状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隐性基因控制B.实验一F2中折耳个体基因型有5种,且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5C.若实验一F1与立耳个体杂交,则子代基因型及表型均与实验二的F2相同D.若实验二F2中的折耳个体自由交配,则子代中立耳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9〖答案〗D〖祥解〗据实验一纯合的折耳与立耳个体杂交,F1都为折耳,F1自由交配,F2表型及比例为折耳:立耳=15:1,为9∶3∶1∶1的变式,说明折耳与立耳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假设用A/a,B/b表示)控制的,A、a和B、b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折耳的基因型为A_B_、A_bb、aaB_,立耳基因型为aabb。【详析】A、由实验一可知,F2表型及比例为折耳:立耳=15:1,为9∶3∶1∶1的变式,说明折耳与立耳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假设用A/a,B/b表示)控制的,故立耳性状由两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A错误;B、实验一亲本为折耳(AABB)、立耳(aabb),F1为折耳(AaBb),其自由交配所得F2表型及比例为折耳:立耳=15:1,其中基因为aabb的个体为立耳,其余基因型个体均为折耳,故F2中折耳个体基因型有8种,其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5,B错误;C、若让实验一F1(AaBb)与立耳个体(aabb)杂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表型为折耳:立耳=3:1,表型与实验二F2相同,但基因型不完全相同,实验二亲本为折耳(AAbb或aaBB)、立耳(aabb),F1为立耳(Aabb或aaBb),F1自由交配,所得F2基因型及占比为1/4AAbb、1/2Aabb、1/4aabb或1/4aaBB、1/2aaBb、1/4aabb,C错误;D、实验二F2中的折耳个体(1/3AAbb、2/3Aabb或1/3aaBB、2/3aaBb)自由交配,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折耳:立耳=8:1,故子代的立耳个体所占比例为1/9,D正确。故选D。10.某种鸽(2n=80,性别决定为ZW型)尾部羽毛颜色的浅灰色与红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B、b控制。现用尾羽浅灰色雌鸽与尾羽红色雄鸽杂交,F1中雄鸽均为浅灰色,雌鸽均为红色,已知杂合雄鸽配子有1/2不育。不考虑Z、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控制该种鸽尾部羽毛颜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B.F1雌雄鸽交配,F2雄性中浅灰色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4C.可根据浅灰色雌鸽与红色雄鸽杂交产生的后代颜色判断性别D.若要测定鸽的基因组序列,则需测定41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答案〗B〖祥解〗鸽子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中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型,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型。【详析】A、F1中雄鸽均为浅灰色,雌鸽均为红色,根据F1的表型可知,其控制尾部羽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A正确;B、杂合雄鸽配子有1/2不育,F1雌雄交配(ZbW×ZBZb),F2雄性中浅灰色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2,B错误;C、由题干信息可知,通过浅灰色雌鸽与红色雄鸽杂交产生的后代颜色可判断子代个体的性别,C正确;D、若要测定该种鸽的基因组序列,则需测41条染色体,即39条常染色体+Z、W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D正确。故选B。11.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萨顿提出假说的依据是“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B.摩尔根提出“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结论与萨顿无关C.孟德尔进行的豌豆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证明了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D.基因不都存在于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上的同一位置只存在一个基因〖答案〗A〖祥解〗1、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成线性排列,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析】A、萨顿提出的假说依据的是“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A正确;B、摩尔根等人提出的“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结论,是建立在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和萨顿提出的假说等理论基础之上的,B错误;C、孟德尔通过豌豆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了自由组合定律,但并未说明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C错误;D、基因不都存在于染色体上,但一条染色体上同一位置可存在一个基因(不含姐妹染色体单体时),也可以存在两个基因(含有姐妹染色体单体时),D错误。故选A。12.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生命历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曲线甲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乙表示核DNA数量变化B.图中ab段和cd段形成的原因相同,均为着丝粒分裂所致C.若不考虑突变,则该精原细胞最多形成两种类型的精细胞D.减数分裂维持了亲子代遗传的稳定性,受精作用增加了子代的多样性〖答案〗B〖祥解〗图示分析:曲线甲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乙表示核DNA数量变化;图中ab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详析】A、由图可知,甲曲线表示核DNA数量的变化,乙曲线表示染色体数量的变化,A错误;B、图中ab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即ab段和cd段均为着丝粒分裂导致的结果,B正确;C、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互换,则该精原细胞可产生四种类型的精子,C错误;D、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才能保证亲子代细胞遗传的稳定性及增加后代的多样性,D错误。故选B。13.某二倍体动物(2n=4)的基因型为AaDDEe,将其精集中一个精原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双链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后,放入只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子细胞中染色体及其基因位置关系如图所示。若该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突变或重组只发生一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图中细胞的4条染色体均有放射性,说明该精原细胞没有进行有丝分裂B.若细胞只有1、2号染色体有放射性,说明该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C.若图中细胞只有1条染色体有放射性,说明该精原细胞DNA至少经过3次复制D.与该细胞同时形成且处于同一时期的另一个细胞的基因型为AaDDEE或aaDDEE或AADDEE〖答案〗B〖祥解〗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3、由于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如果图示细胞是由精原细胞直接分裂而来,则4条染色体DNA都应该含有32P,而图中细胞只有2条染色体DNA含有32P,说明精原细胞先进行了有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详析】A、若4条染色体均有放射性,说明该精原细胞只经过了一次DNA复制,因此只进行了减数分裂,即该精原细胞没有进行有丝分裂,A正确;B、若细胞只有1、2号染色体有放射性,说明该细胞分裂时一定发生了基因重组,出现个别染色体有放射性,至少要经历两次有丝分裂,在第三次的减数分裂中,若发生基因突变,1、2号染色体中应该只有一条有放射性,B错误;C、因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在第一次复制后子代DNA都具有放射性,第二次复制后,一半的DNA分子具有放射性,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一条有放射性,一条无放射性。而图中DNA分子只有一个有放射性,因此在进行减数分裂之前细胞已进行至少两次有丝分裂,第二次有丝分裂时,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后随机移向细胞的两极,所以在细胞中具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有可能是0条、1条、2条、3条、4条,所以DNA分子第三次复制就可能出现只有1条染色体具有放射性的情况,C正确;D、该细胞中A、a基因的出现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基因重组,因此与该细胞同时形成且处于同一时期的另一个细胞的基因型为AaDDEE或aaDDEE或AADDEE,D正确。故选B。14.在雌性及雄性哺乳动物体内均存在生殖干细胞,它与其他干细胞一样既能够自我更新以维持充足的细胞数量,又能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相应的生殖细胞。图1、图2是某同学构建的某生殖干细胞分裂的相关模式图,图1中染色体为常染色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殖干细胞自我更新过程中会发生图1、图2所示的变化B.图1中①对应于图2中的be段,cd段两条乙之间可能会发生互换C.有丝分裂中丙所示时期的染色体数目是减数分裂丙所示时期的两倍D.若ef时期细胞质均等分裂,则该细胞形成的子细胞为生殖干细胞或精细胞〖答案〗D〖祥解〗15、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析】A、生殖干细胞的自我更新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图1和图2的变化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会发生,A正确;B、图2中过程①为染色体的复制过程,即DNA的复制过程,故对应于图2中的bc段,cd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发生染色体互换,B正确;C、丙表示细胞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的两倍,C正确;D、若ef时期细胞质进行的是均等分裂,则该细胞可能进行有丝分裂,因该动物性别不确定,形成精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在形成卵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第一极体的细胞质也均等分裂,D错误。故选D。15.蝴蝶是雌雄异体昆虫,雌雄蝶有各自的第二性征。但在自然界中有个别蝴蝶同时具备雌雄两性的特征,称为阴阳蝶,如图为阴阳蝶形成的机理之一。已知有两条或多条Z染色体的蝴蝶是雄性,只有一条Z染色体的是雌性。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I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形成后的数目先减半再减为零B.基因重组发生在Ⅱ过程受精作用中,Ⅲ过程进行有丝分裂C.阴阳蝶出现的原因是第一次卵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D.该阴阳蝶产生的配子中可能含一条或两条Z,也可能不含Z染色体〖答案〗B〖祥解〗1、蝴蝶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为ZW型,其中ZZ表示雄性,ZW表示雌性。2、由图可知,Ⅰ为减数分裂,Ⅱ为受精作用,Ⅲ为有丝分裂,雄性一侧Z染色体多一条,雌性一侧Z染色体少一条,故阴阳蝶出现的原因是第一次有丝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详析】A、Ⅰ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形成后,数目在减数分裂Ⅰ完成后先减半,在减数分裂Ⅱ的后期再减为零,A正确;B、由图可知,Ⅰ为减数分裂,Ⅱ为受精作用,Ⅲ为有丝分裂,基因重组发生在Ⅰ过程减数分裂中,B错误;C、阴阳蝶出现的原因是第一次有丝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C正确;D、由图可知,雄性一半细胞中有三条Z染色体,产生的配子中有一条或两条Z染色体,雌性一半只有一条Z染色体,产生的配子中有一条或零条Z染色体,故该阴阳蝶产生的配子中可能含一条或两条Z,也可能不含Z染色体,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研究表明,氧苯酮(BP-3)可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某实验小组以海洋植物龙须菜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先用洁净海水配制浓度分别为0、5、10、30μmol/L的BP-3溶液;再将龙须菜置于上述溶液中,并在80μmol/(m2·s)光强下室温连续处理30h,期间每隔一段时间轻轻晃动培养容器。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的探究目的是____;每隔一段时间轻轻晃动容器,目的是____。(2)已知BP-3不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结果发现5μmol/L、10μmol/L和30μmol/L的BP-3溶液处理后,龙须菜净光合放氧速率分别为对照组的88.7%、83.8%和73.9%,这说明____。(3)可采用黑白瓶法测定龙须菜的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请以溶解氧含量为检测指标写出实验方案并用相关数据表示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大小。实验方案:____;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数值大小分别表示为:____。(4)在相同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测定甲组(为龙须菜叶绿体悬液)和乙组(为对龙须菜的直接培养)的氧气释放速率。经检测发现,乙组的氧气释放速率小于甲组,原因是____。〖答案〗(1)①.研究不同浓度的BP-3对龙须菜光合作用的影响②.保证龙须菜受光均匀、能充分与溶液接触(2)BP-3会抑制龙须菜的光合作用,且一定范围内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3)①.取龙须菜均分为2组,分别加入黑瓶和白瓶中,测定两瓶中溶解氧含量并记录为a,然后将白瓶置于80mol/(m²·s)光强下室温连续处理30h,黑瓶无光条件室温下处理30h,再次测定两瓶中溶解氧含量并记录,白瓶数据记录为b,黑瓶数据记录为c(注:表示数字的字母不限)②.净光合速率为(b-a)/30,呼吸速率为(a-c)/30(4)乙组是完整的龙须菜,细胞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祥解〗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氧苯酮(BP-3)对龙须菜(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自变量为BP-3溶液的浓度,因变量为龙须菜(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其他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为保持相同且适宜。【小问1详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氧苯酮(BP-3)对龙须菜(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每隔一段时间轻轻晃动容器,可以保证龙须菜受光均匀、能充分与溶液接触。【小问2详析】该实验的自变量为BP-3溶液的浓度,因变量为龙须菜(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用5μmol/L、10μmol/L和30μmol/L的BP-3溶液处理后,龙须菜净光合放氧速率分别为对照组的88.7%、83.8%和73.9%,这说明BP-3会抑制龙须菜的光合作用,且一定范围内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小问3详析】可以在黑暗条件下测定植株的呼吸速率,可以在光照条件下测定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为了采用黑白瓶法测定龙须菜的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取龙须菜均分为2组,分别加入黑瓶和白瓶中,测定两瓶中溶解氧含量并记录为a,然后将白瓶置于80mol/(m²·s)光强下室温连续处理30h,黑瓶无光条件室温下处理30h,再次测定两瓶中溶解氧含量并记录,白瓶数据记录为b,黑瓶数据记录为c,净光合速率为(b-a)/30,呼吸速率为(a-c)/30。【小问4详析】乙组是完整的龙须菜,细胞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而甲组为龙须菜叶绿体悬液,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乙组的氧气释放速率小于甲组。17.某二倍(2n=6)体雄性动物(XY型性别决定)的基因型为AaBb。如图甲、乙为其细胞分裂的相关示意图。图甲为细胞分裂某时期的模式图,图乙为某细胞分裂各时期染色体与核DNA分子的相对含量。回答下列问题:(1)若要通过显微镜观察该动物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一般选用雄性的精巢作为观察对象,原因是____;在显微镜下能否观察到甲细胞进入下一分裂时期的过程,并请说明原因____。(2)图乙中a时期的染色体行为变化为____。(3)若细胞甲后续进行正常的分裂,则最终形成的异常配子的基因型为____,产生该基因型配子的原因是____。(4)若甲产生的配子与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动物产生的卵细胞(不考虑互换及突变)受精,则子代雄性个体中不会含有XA,原因是____。在丙图中画出该动物某一细胞连续经历一次有丝分裂和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答案〗(1)①.雄性产生的精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产生的卵细胞数量,且雄性形成精细胞的过程是连续的②.不能,在装片制作的过程中解离已使细胞死亡(2)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体单体变成染色体,被纺锤丝拉向细胞两极(3)①.aBXA、bY②.含基因A的常染色体片段移接到X染色体上(染色体结构变异)20.雄性个体中的X染色体来自卵细胞,亲本雌性不产生含XA的卵细胞〖祥解〗分析图甲细胞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且同源染色体分离,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析图乙,a的染色体数量和DNA数量都是正常细胞中的两倍,因此该时期为有丝分裂的后期;b的染色体与体细胞相同,DNA是正常细胞的两倍,说明DNA发生了复制,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c中染色体和DNA与正常细胞相同,此时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中染色体和DNA是正常细胞的一半,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小问1详析】观察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的材料最好是选择雄性动物的精巢,原因是精巢中能进行减数分裂,并且雄性动物产生的精子数量要比雌性动物产生的卵细胞数量多,且雄性形成精细胞的过程是连续的,而若选择卵巢则有可能找不到正在减数分裂的细胞;因为在制作装片过程中细胞经过解离液处理后已经死亡,所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分裂不会继续进行。【小问2详析】图乙中的a的染色体数量和DNA数量都是正常细胞中的两倍,因此该时期为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已经分裂,姐妹染色体单体变成染色体,被纺锤丝拉向细胞两极。【小问3详析】图甲由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含有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X染色体上,后续进行正常的分裂,可产生的配子有aBXA、aBX、AbY、bY,异常配子的基因型为aBXA、bY;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染色体片段移接导致含有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X染色体上【小问4详析】甲所代表的是雄性动物产生精子的过程,产生的异常的aBXA精子会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雌性,因此不会出现在雄性个体中;该动物2n=6,因此有3对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由于着丝粒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在有丝分裂后期增加一倍为6对,有丝分裂结束时细胞一分为二,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又恢复为3对,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因此同源染色体的对数为0,结果如图:18.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有白花、红花和紫花,由位于1号染色体同一位点上的A₁/A₂/a基因和位于3号染色体上的B/b基因共同控制,其色素的形成途径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A1、A2、a称为____基因;基因A1、A2、a与B、b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____。(2)在不考虑基因B/b的情况下,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种。两株白花植株杂交,后代有一半白花,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3)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种,某紫色植株自交,F1有白花、红花和紫花三种表型,则F1的表型比为____。F1红花植株自交,F2中红花植株占____。〖答案〗(1)①.复等位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位于1号染色体上的A1、A2、a基因及位于3号染色体上的B、b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与3号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2)①.5②.A1A1×A2a或A2A2×A1a(3)①.2②.白花:红花:紫花=4:1:3③.1/2〖祥解〗自由组合的实质: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其实质是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彼此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因此也称为独立分配定律。【小问1详析】基因A1、A2、a位于1号染色体同一位点上,故称为复等位基因,基因A1、A2、a位于1号染色体上,B、b位于3号染色体上,故基因A1、A2、a与B、b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位于1号染色体上的A1、A2、a基因及位于3号染色体上的B、b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与3号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小问2详析】在不考虑基因B/b的情况下,植物的花色有红花和白花两种,其中红花的基因型为A1A2,故白花的基因型为A1A1、A2A2、A1a、A2a、aa共5种,两株白花植株杂交,后代有一半白花,则另一半为红花A1A2,说明亲本双方分别含有A1和A2,故两亲本的基因型可能为A1A1×A2a、A2A2×A1a。【小问3详析】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1A2B_,有2种,分别是A1A2BB、A1A2Bb,某紫色植株(A1A2B_)自交,F1有白花、红花(A1A2bb)和紫花(A1A2B_)三种表型,则亲本紫花基因型为A1A2Bb,F1中紫花(A1A2B_)的比例为1/2×3/4=3/8,红花(A1A2bb)的比例为1/2×1/4=1/8,白花的比例为4/8,故F1的表型比为白花:红花:紫花=4:1:3。F1红花(A1A2bb)植株自交,F2中红花(A1A2bb)植株占1/2。19.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由DMD基因突变(碱基缺失)所致,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遗传病,在男性中发病率约为1/1000。该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和运动功能退化以及假性肌肥大和广泛肌萎缩。研究人员为研究该病的遗传特点,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人员统计发现143名DMD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13名,女性患者有30名,初步推测该病的遗传方式可能为____,若该推测正确,理论上该致病基因在男性中的基因频率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该致病基因在女性中的基因频率。(2)进一步对患者家系进行调查,得到如图所示的遗传家系图,已知Ⅱ1、Ⅱ4、Ⅲ1无相应的致病基因。①根据遗传家系图,可确定兴趣小组对该病遗传方式的推测是正确的,判断依据为____。②Ⅱ2的致病基因来自____;若Ⅳ1与人群中一表现正常的女性婚配,生出患病女儿的概率为____。(3)为降低该病患儿的出生率,可对已生育过DMD患者的家庭进行产前诊断,通过____检测胎儿是否带有突变基因。在实际生活中Ⅲ1与Ⅲ2婚配属于近亲结婚,婚姻法明文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原因是____。〖答案〗(1)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②.等于(2)①.①Ⅲ1与Ⅲ2均未患病,且Ⅲ1无致病基因,而Ⅳ1患病②.②Ⅰ2③.1/2002(3)①.基因诊断②.近亲结婚会增大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祥解〗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小问1详析】143名DMD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13名,女性患者有30名,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患者,初步推测该病的遗传方式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男性中的基因频率等于该致病基因在女性中的基因频率。【小问2详析】①Ⅲ1与Ⅲ2均未患病,Ⅳ1患病,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且Ⅲ1无致病基因,可判断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②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Ⅱ2的基因型为XaY,Y染色体来自Ⅰ1,则Xa来自Ⅰ2,故Ⅱ2的致病基因来自Ⅰ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基因频率等于其在男性中发病率,即Xa=1/1000,人群中一表现正常的女性基因型为XAXA或XAXa,为XAXa的概率为2×999×1/(999×999+2×999×1)=2/1001,Ⅳ1基因型为XaY,两者婚配生出患病女儿XaXa的概率为2/1001×1/4=1/2002。【小问3详析】对突变基因的检测需要进行基因诊断,近亲结婚会增大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因此禁止近亲结婚可以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20.棉红铃虫是常见的鳞翅目昆虫,其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棉红铃虫的体色横带黑褐色和白色由基因A、a控制,短缘毛和长缘毛由基因B、b控制。现让一横带黑褐色短缘毛(♂)与横带白色长缘毛(♀)杂交,F1表型及比例为横带黑褐色长缘毛:横带黑褐色短缘毛=1:1,让F1相互杂交,F2表型及比例为横带黑褐色长缘毛:横带白色长缘毛:横带黑褐色短缘毛:横带白色短缘毛=21:7:27:9,且横带白色全为雌性个体,其余各表型雌雄均有,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A/a位于____(填“常”“Z”或“W”)染色体上。短缘毛和长缘毛中显性性状是____.理由是____。(2)亲本基因型是____,F2横带黑褐色长缘毛(♀)个体中产生含基因AB配子的概率是____。(3)现有一横带黑褐色短缘毛(♂)个体,欲判断其基因型,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方案:____。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答案〗(1)①.Z②.长缘毛③.F2中长缘毛:短缘毛=7:9,若短缘毛为显性,则F2中应该出现短缘毛:长缘毛=7:9,与题意不符(表述合理即可)(2)①.bbZAZA、BbZaW②.2/7(3)①.实验方案:让该横带黑褐色短缘毛(♂)与横带白色短缘毛(♀)个体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表型及比例②.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子代全为横带黑褐色短缘毛个体,则该横带黑褐色短缘毛(♂)个体基因型为bbZAZA;若子代为横带黑褐色短缘毛:横带白色短缘毛=1:1,则该横带黑褐色短缘毛(♂)个体基因型为bbZAZa[或让该横带黑褐色短缘毛(♂)与横带黑褐色短缘毛(♀)个体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表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子代全为横带黑褐色短缘毛个体,则该横带黑褐色短缘毛(♂)个体基因型为bbZAZA;若子代为横带黑褐色短缘毛:横带白色短缘毛=3:1,则该横带黑褐色短缘毛(♂)个体基因型为bbZAZa](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祥解〗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小问1详析】F2中横带白色全为雌性个体,可判断基因A/a位于Z染色体上。F1中长缘毛:短缘毛=1:1,则意味着F1中有两种基因型Bb和bb,且比例为1:1,产生的配子的比例为B:b=1:3,随机交配,结果为1BB、3Bb、3Bb、9bb,故(BB+Bb):bb=7:9,F2中长缘毛:短缘毛=7:9,所以长缘毛是显性性状。【小问2详析】体色中横带黑褐色是显性,且子一代全为横带黑褐色,所以亲代中的横带黑褐色短缘毛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bbZAZA,F1中长缘毛:短缘毛=1:1,所以亲本中的横带白色长缘毛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BbZaW;结合(1)的〖解析〗,F2横带黑褐色长缘毛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BBZAW:BbZAW=1:6,所以产生的含AB配子(1/7)×(1/2)+(6/7)×(1/4)=2/7。【小问3详析】欲判断某动物个体的基因型,应选择测交所以让该个体与横带白色短缘毛雌性bbZaW个体进行交配,观察子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若子代无性状分离,则说明该个体为纯合子,基因型为bbZAZA;若子代发生性状分离,则说明该个体为杂合子,基因型为bbZAZa。2024届山西省高三模拟预测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必修1~必修2第2章。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研究组成细胞的物质,实际上就是在探寻生命的物质基础。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果糖、核糖和乳糖均可被细胞直接吸收并分解供能B.脂肪是由两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C.若某血浆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则其原有生理功能可能丧失D.细胞中的水大部分与其他物质结合,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答案〗C〖祥解〗细胞中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肽链再经折叠、盘曲等变化形成各种各样的蛋白质分子。脂肪酸的物理状态与其化学键相关,饱和脂肪酸以固态形式存在,不饱和脂肪酸以液态形式存在。细胞中糖类、脂质、蛋白质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详析】A、核糖不能氧化分解供能,乳糖为二糖,一般不能被细胞直接吸收,A错误;B、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B错误;C、蛋白质的功能与其结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盘曲折叠等)有关,蛋白质结构改变,其功能也可能发生相应改变,C正确;D、细胞中的水大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D错误。故选C。2.Na+—Ca2+交换体、Na+—K+泵是动物和人体组织细胞膜上的逆向转运系统,Na+—Ca2+交换体每次转运会将3个Na+转入细胞内并运出1个Ca2+,以维持细胞质基质的低Ca2+浓度;Na+—K+泵则向细胞外排出3个Na+和转入2个K+。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人体血液中的Ca2+含量低于正常值时会引起肌无力B.抑制Na+—K+泵的活动会导致细胞内Ca2+浓度升高C.Na+—Ca2+交换体在转运Ca2+的过程中无需消耗能量D.Na+—K+泵的转运活动使细胞内的ADP含量明显降低〖答案〗B〖祥解〗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叫作协助扩散;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详析】A、人体血液中Ca2+含量高于正常值时,会引起肌无力,Ca2+含量过低时,会引起抽搐,A错误;B、抑制Na+-K+泵的活动会导致细胞内的Na+浓度升高,进而影响Na+-Ca2+交换体的运输,从而使细胞内Ca2+浓度升高,B正确;C、Na+-Ca2+交换体每次转运会将3个Na+转入细胞内并排出1个Ca2+,Ca2+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动力来自膜内外Na+浓度梯度产生的电化学势能,C错误;D、Na+-K+泵的转运活动会消耗ATP,使细胞内的ADP含量增加,D错误。故选B。3.鲜猪肉去筋腱和脂肪后用绞肉机绞碎,均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分为五等份,分别置于标准样品盒中,向甲组(CK)的五个样品盒中分别添加0,10、20、30、40g/kg的NaCl;向乙组的五个样品盒中分别添加0,10,20,30,40g/kg的NaCl和10g/kg的谷氨酰胺转氨酶(TG),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定肉糜的黏结性能,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NaCl含量,因变量是黏结性能B.无NaCl存在时,TG也能使肉块的黏结性能略有增强C.一定范围内随NaCl含量的增大,肉糜的黏结性能逐渐增强D.实验结果说明适当提高NaCl含量可促进TG提高肉糜的黏结性能〖答案〗A〖祥解〗分析题图可知,自变量是NaCl浓度和是否添加10g/kg的谷氨酰胺转氨酶(TG),因变量是肉糜的黏结性能。在一定范围内,随着NaCl浓度提高,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肉糜的黏结性能都提高,但添加了谷氨酰胺转氨酶(TG)的实验组更显著。【详析】A、由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NaCl含量和TG的有无,因变量是猪肉的黏结性能,A错误;B、由实验结果可知,无NaCl存在时,TG也能使肉块的黏结性能略有增强,B正确;C、在一定范围内随着NaCl含量的增大,肉块的黏结性能逐渐增强,C正确;D、该实验说明适当提高NaCl含量可促进TG提高肉块的黏结性能,D正确。故选A。4.真核生物细胞呼吸的全过程包括: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等过程,柠檬酸循环过程中有CO2生成,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糖酵解发生于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B.柠檬酸循环存在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CO2时需消耗水C.有氧和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分解成二碳化合物的场所均为线粒体基质D.电子传递链存在的场所和利用O2、产生大量ATP的场所均为线粒体内膜〖答案〗C〖祥解〗1、呼吸作用: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详析】A、据图可知,糖酵解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存在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A正确;B、柠檬酸循环发生于有氧呼吸过程中,CO2产生过程中需要水的参与,B正确;C、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分解成二碳化合物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分解成二碳化合物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D、电子传递链的分布和利用氧气、产生大量ATP的场所相同,都在线粒体内膜,D正确。故选C。5.ACM为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液,ATRA为全反式维甲酸。为探究ACM培养液能否促进胚胎干细胞(ESCs)分化为神经元,研究人员单独用ATRA和ATRA联合ACM两种方法诱导ESCs定向生成神经元样细胞。结果发现,联合诱导组的分化细胞中NF-200和NSE(两者为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率高于单独用ATRA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CM中可能存在某种诱导细胞分化的因子B.若ESCs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则其全能性会降低C.E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实质是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D.与单独用ATRA组比,单独用ACM组的NF-200和NSE表达率更高〖答案〗D〖祥解〗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详析】A、由题意可知,ACM中可能存在某种诱导细胞分化的因子,A正确;B、若ESCs被诱导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则其全能性会降低,B正确;C、胚胎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实质是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C正确;D、没有进行单独用ACM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实验,不能得出单独用ACM组比单独用ATRA组的NF-200和NSE表达率高的结论,D错误。故选D。6.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成功地揭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为遗传学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有关孟德尔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豌豆做杂交实验只能用高茎豌豆作父本,矮茎豌豆作母本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C.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测交和自交都可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D.F1(YyRr)产生的基因型为YR的卵细胞与基因型为YR的精子的数量之比为1:1〖答案〗B〖祥解〗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析】A、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时进行了正反交实验,高茎或矮茎都可作为母本,A错误;B、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B正确;C、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但测交的前提是已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C错误;D、精子的数量远多于卵细胞的数量,D错误。故选B,7.将编码δ-内毒素的一个D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得到抗虫棉植株,不含D的染色体可看作d。受D基因的影响,抗虫棉杂合子可正常产生雌配子,但是产生雄配子时,有一半含基因d的配子死亡,其他基因型个体产生的配子正常。现将某转基因棉花杂合子自交得到F1,再分别让F1自交和自由交配各自得到F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杂合子棉花亲本产生的雌配子D:d=2:1B.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2:3:1C.F1进行自交得到的F2的性状分离比为5:1D.F1进行随机受粉获得的F2中基因型为dd的植株所占比例为5/24〖答案〗B〖祥解〗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析】A、抗虫棉杂合子可正常产生雌配子,故杂合子棉花亲本产生的雌配子D:d=1:1,A错误;B、根据亲代(Dd)含基因d的花粉有1/2死亡,即雄性亲本水稻产生含d基因的花粉存活概率为1/2,因此产生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D:d=2:1,雌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D:d=1:1,故可得F₁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2:3:1,B正确;C、F1自交,3/6Dd×Dd→1/12dd,1/6dd×dd→1/6dd,得到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C错误;D、F1中三种基因型的比例为DD:Dd:dd=2:3:1,则DD=2/6,Dd=3/6,dd=1/6,故产生的雌配子含D=7/12,雌配子d=5/12,Dd植株产生含d基因的花粉1/2死亡,则雄配子含D=2/3,雄配子含d=1/3,因此F2中基因型dd个体所占的比例为5/12×1/3=5/36,D错误。故选B。8.某昆虫(性别决定为XY型)的眼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只白眼雄昆虫与纯合红眼雌昆虫杂交,后代雌雄个体均为红眼,让子一代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二代红眼:朱砂眼:白眼=12:3:1,且子二代中的白眼和朱砂眼个体均为雄性。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昆虫眼色的遗传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关B.子二代红眼雌昆虫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4C.若子二代出现一只白眼雌昆虫,则是亲本产生配子时发生基因突变所致D.子二代朱砂眼与子一代红眼昆虫回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6:5:1〖答案〗C【详析】一只白眼雄昆虫与纯合红眼雌昆虫杂交,后代雄雄个体均为红眼,子一代雄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二代红眼:朱砂眼:白眼=12:3:1,为9:3:3:1的变式,说明控制眼色由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子二代中的白眼和朱砂眼个体均为雄性,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控制该昆虫眼色的基因为A/a、B/b,子一代基因型为AaXBY,AaXBXb,可知亲本白眼雄昆虫基因型为aaXbY,亲本纯合红眼雌昆虫AAXBXB。可推知白眼昆虫基因型为aaXbXb、aaXbY,红眼果蝇基因型为__XBX-、__XBY,朱砂眼昆虫基因型为A_XbXb、A_XbY。〖祥解〗A、由题意可知,该昆虫的眼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根据子二代中的白眼和朱砂眼个体均为雄性,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正确;B、根据题意可知,红眼为显性性状。假设控制该昆虫眼色的基因为A/a、B/b,子一代基因型为AaXBY,AaXBXb,子二代红眼雌昆虫中的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4,B正确;C、若子二代出现一只白眼雌昆虫(aaXbXb),可能是子一代亲本雄性(AaXBY)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缺失所致,C错误;D、子二代朱砂眼(A_XbY)与子一代红眼(AaXBXb)昆虫回交,即A_XbY×AaXBXb,后代出现白眼昆虫的概率为2/3×1/4×1/2=1/12,红眼昆虫概率为1×1/2=1/2,则朱砂眼昆虫比例为1-1/2-1/12=5/12,故后代红眼:朱砂眼:白眼=6:5:1,D正确。故选C。9.某动物的耳型有折耳和立耳两种表型,现欲研究该动物耳型的遗传规律,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让纯合的折耳与立耳个体杂交,F1都为折耳,F1自由交配,F2表型及比例为折耳:立耳=15:1;实验二:让纯合的折耳与立耳个体杂交,F1都为折耳,F1自由交配,F2表型及比例为折耳:立耳=3: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动物的立耳性状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隐性基因控制B.实验一F2中折耳个体基因型有5种,且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5C.若实验一F1与立耳个体杂交,则子代基因型及表型均与实验二的F2相同D.若实验二F2中的折耳个体自由交配,则子代中立耳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9〖答案〗D〖祥解〗据实验一纯合的折耳与立耳个体杂交,F1都为折耳,F1自由交配,F2表型及比例为折耳:立耳=15:1,为9∶3∶1∶1的变式,说明折耳与立耳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假设用A/a,B/b表示)控制的,A、a和B、b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折耳的基因型为A_B_、A_bb、aaB_,立耳基因型为aabb。【详析】A、由实验一可知,F2表型及比例为折耳:立耳=15:1,为9∶3∶1∶1的变式,说明折耳与立耳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假设用A/a,B/b表示)控制的,故立耳性状由两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A错误;B、实验一亲本为折耳(AABB)、立耳(aabb),F1为折耳(AaBb),其自由交配所得F2表型及比例为折耳:立耳=15:1,其中基因为aabb的个体为立耳,其余基因型个体均为折耳,故F2中折耳个体基因型有8种,其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5,B错误;C、若让实验一F1(AaBb)与立耳个体(aabb)杂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表型为折耳:立耳=3:1,表型与实验二F2相同,但基因型不完全相同,实验二亲本为折耳(AAbb或aaBB)、立耳(aabb),F1为立耳(Aabb或aaBb),F1自由交配,所得F2基因型及占比为1/4AAbb、1/2Aabb、1/4aabb或1/4aaBB、1/2aaBb、1/4aabb,C错误;D、实验二F2中的折耳个体(1/3AAbb、2/3Aabb或1/3aaBB、2/3aaBb)自由交配,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折耳:立耳=8:1,故子代的立耳个体所占比例为1/9,D正确。故选D。10.某种鸽(2n=80,性别决定为ZW型)尾部羽毛颜色的浅灰色与红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B、b控制。现用尾羽浅灰色雌鸽与尾羽红色雄鸽杂交,F1中雄鸽均为浅灰色,雌鸽均为红色,已知杂合雄鸽配子有1/2不育。不考虑Z、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控制该种鸽尾部羽毛颜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B.F1雌雄鸽交配,F2雄性中浅灰色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4C.可根据浅灰色雌鸽与红色雄鸽杂交产生的后代颜色判断性别D.若要测定鸽的基因组序列,则需测定41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答案〗B〖祥解〗鸽子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中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型,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型。【详析】A、F1中雄鸽均为浅灰色,雌鸽均为红色,根据F1的表型可知,其控制尾部羽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A正确;B、杂合雄鸽配子有1/2不育,F1雌雄交配(ZbW×ZBZb),F2雄性中浅灰色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2,B错误;C、由题干信息可知,通过浅灰色雌鸽与红色雄鸽杂交产生的后代颜色可判断子代个体的性别,C正确;D、若要测定该种鸽的基因组序列,则需测41条染色体,即39条常染色体+Z、W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D正确。故选B。11.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萨顿提出假说的依据是“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B.摩尔根提出“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结论与萨顿无关C.孟德尔进行的豌豆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证明了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D.基因不都存在于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上的同一位置只存在一个基因〖答案〗A〖祥解〗1、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成线性排列,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析】A、萨顿提出的假说依据的是“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A正确;B、摩尔根等人提出的“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结论,是建立在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和萨顿提出的假说等理论基础之上的,B错误;C、孟德尔通过豌豆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了自由组合定律,但并未说明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C错误;D、基因不都存在于染色体上,但一条染色体上同一位置可存在一个基因(不含姐妹染色体单体时),也可以存在两个基因(含有姐妹染色体单体时),D错误。故选A。12.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生命历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曲线甲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乙表示核DNA数量变化B.图中ab段和cd段形成的原因相同,均为着丝粒分裂所致C.若不考虑突变,则该精原细胞最多形成两种类型的精细胞D.减数分裂维持了亲子代遗传的稳定性,受精作用增加了子代的多样性〖答案〗B〖祥解〗图示分析:曲线甲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乙表示核DNA数量变化;图中ab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详析】A、由图可知,甲曲线表示核DNA数量的变化,乙曲线表示染色体数量的变化,A错误;B、图中ab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即ab段和cd段均为着丝粒分裂导致的结果,B正确;C、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互换,则该精原细胞可产生四种类型的精子,C错误;D、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才能保证亲子代细胞遗传的稳定性及增加后代的多样性,D错误。故选B。13.某二倍体动物(2n=4)的基因型为AaDDEe,将其精集中一个精原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双链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后,放入只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子细胞中染色体及其基因位置关系如图所示。若该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突变或重组只发生一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图中细胞的4条染色体均有放射性,说明该精原细胞没有进行有丝分裂B.若细胞只有1、2号染色体有放射性,说明该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C.若图中细胞只有1条染色体有放射性,说明该精原细胞DNA至少经过3次复制D.与该细胞同时形成且处于同一时期的另一个细胞的基因型为AaDDEE或aaDDEE或AADDEE〖答案〗B〖祥解〗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3、由于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如果图示细胞是由精原细胞直接分裂而来,则4条染色体DNA都应该含有32P,而图中细胞只有2条染色体DNA含有32P,说明精原细胞先进行了有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详析】A、若4条染色体均有放射性,说明该精原细胞只经过了一次DNA复制,因此只进行了减数分裂,即该精原细胞没有进行有丝分裂,A正确;B、若细胞只有1、2号染色体有放射性,说明该细胞分裂时一定发生了基因重组,出现个别染色体有放射性,至少要经历两次有丝分裂,在第三次的减数分裂中,若发生基因突变,1、2号染色体中应该只有一条有放射性,B错误;C、因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在第一次复制后子代DNA都具有放射性,第二次复制后,一半的DNA分子具有放射性,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一条有放射性,一条无放射性。而图中DNA分子只有一个有放射性,因此在进行减数分裂之前细胞已进行至少两次有丝分裂,第二次有丝分裂时,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后随机移向细胞的两极,所以在细胞中具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有可能是0条、1条、2条、3条、4条,所以DNA分子第三次复制就可能出现只有1条染色体具有放射性的情况,C正确;D、该细胞中A、a基因的出现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基因重组,因此与该细胞同时形成且处于同一时期的另一个细胞的基因型为AaDDEE或aaDDEE或AADDEE,D正确。故选B。14.在雌性及雄性哺乳动物体内均存在生殖干细胞,它与其他干细胞一样既能够自我更新以维持充足的细胞数量,又能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相应的生殖细胞。图1、图2是某同学构建的某生殖干细胞分裂的相关模式图,图1中染色体为常染色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殖干细胞自我更新过程中会发生图1、图2所示的变化B.图1中①对应于图2中的be段,cd段两条乙之间可能会发生互换C.有丝分裂中丙所示时期的染色体数目是减数分裂丙所示时期的两倍D.若ef时期细胞质均等分裂,则该细胞形成的子细胞为生殖干细胞或精细胞〖答案〗D〖祥解〗15、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析】A、生殖干细胞的自我更新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图1和图2的变化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会发生,A正确;B、图2中过程①为染色体的复制过程,即DNA的复制过程,故对应于图2中的bc段,cd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发生染色体互换,B正确;C、丙表示细胞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的两倍,C正确;D、若ef时期细胞质进行的是均等分裂,则该细胞可能进行有丝分裂,因该动物性别不确定,形成精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在形成卵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第一极体的细胞质也均等分裂,D错误。故选D。15.蝴蝶是雌雄异体昆虫,雌雄蝶有各自的第二性征。但在自然界中有个别蝴蝶同时具备雌雄两性的特征,称为阴阳蝶,如图为阴阳蝶形成的机理之一。已知有两条或多条Z染色体的蝴蝶是雄性,只有一条Z染色体的是雌性。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I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形成后的数目先减半再减为零B.基因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眼部化妆笔项目营销计划书
- 可回收材料分类机产品供应链分析
- 二手车交易的物流服务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医院餐饮供应服务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织布机机器商业机会挖掘与战略布局策略研究报告
- 建筑智能外墙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办公文具产品供应链分析
- 女用阳伞太阳伞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游标卡尺产品供应链分析
- 体育赛事志愿者管理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新材料界定与分类
- 关于城市运营的诠释
- 房地产广告公司招标书
- 储罐安装施工方案(完整版)
- 《指南》背景下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指导策略探究
- 律师庭审笔录(民事)
- 运动竞赛学课件PPT.ppt
- 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策略
- 高三思政选修3逻辑与思维_第七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教材内容分析
- 相控阵检测工艺规程
- 单线循环吊椅式客运索道的设计--工程索道课程设计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