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冀教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冀教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冀教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冀教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感人的品格

主备人:王焕京

单元主题分析

一、单元教材解读

在这个以“感人的品格”为主题的文化单元中,安排了这样一组课文:《古

诗二首》《军神》《球王贝利》《黄继光》《登山》,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

将认识这样几位有着高尚品格的伟大人物,西汉飞将军李广、忧国忧民的爱国诗

人陆游、则毅果敢的“军神”刘伯承、世界超级足球明星贝利、战斗英雄黄继光、

以及勇敢面对、临危不惧的列宁的光辉形象。学生在读书的同时,将受到这些人

物高尚品格的震憾,并从中学习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得到精神与心灵的

陶冶。

二、单元总体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认读和正确书写本单元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等方法理解生字新词。

2、在品读探究中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品读中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知人物身上的人格精神,并用这些可

贵精神激励自己进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三、单元课时分配:

本单元建议用25课时进行教学,具体安排如下:

课程安排课时课程安排课时

26《古诗二首》2练习课2

27《军神》2练习课2

28*《球王贝利》1练习课1

29《黄继光》2练习课2

30《登山》2练习课2

阅读链接《高原信使》1

综合学习六3

第六单元测评2练习课1

总计25节

26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塞下曲》是唐朝诗人卢纶的代表作品,全名为《和张仆射塞下曲》,共6

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该诗取材于《史记•李将军列传》,借西汉飞将军李广

以石为虎而射之的故事一,赞美唐朝戍边名将的勇武。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名作,写这首诗时,他已经

年近七旬。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

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情!后两句是前两句的

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

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两个生字,学会“卢”、“棱”、“僵”“哀”四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品味唐诗的语言特色,读中悟情,体会人物情感,把握

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把握《塞下曲》中将军的形象,体会《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诗人”

强烈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唐诗,了解我国悠久、文明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重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诗所用的表

达技巧。

难点:体会《塞下曲》中将军的形象,感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诗

人的内心世界,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诗词的用词高度凝练,教师课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

品词析句,在同学的交流中,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通过学生自己搜集与作者

相关的资料,教师适时点拨,更好地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在阅读过程中,强

化朗读,以理解促朗读,以朗读促理解,通过反复诵读,品味唐诗的语言特色,

读中悟情,体会人物情感,把握人物形象。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作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塞下曲》,学习并掌握生字“卢”、“棱

2、理解古诗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5分

1.教师介绍汉将军李广。

李广。一前119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治平乡人),西汉著名军

事家。做过骑郎将、骁骑都尉、未央卫尉、郡太守,镇守边郡使匈奴不敢犯多年,

被称为“飞将军”。

2.阅读课后的我的资料夹。了解故事。

3.导入:学习《塞下曲》,让我们一起感受飞将军李广的形象。

4.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学古诗,知诗人。

二、朗诵诗歌,整体感知。20分

(一)解诗题,知作者。

1.从课题入手学习古诗,

解题:《塞下曲》是唐代乐府曲名,多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

介绍作者,卢纶(748-799),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诗人。

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诗歌以送别、军旅生活为多,诗风比较雄壮。

2.默读古诗,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3.教师范读

(-)抓字眼,明诗意。

1.自学: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在旁边做批注,写下解释或

感受。

2.小组合作:在学习和交流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

3.集体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点评。

■林暗草惊风,

林暗:形容树林里光线很暗的样子。

惊风:青草突然被风吹动。

•将军夜引弓。

引弓:拉弓、开弓的意思。

这两句的解释:将军在光线很暗的树林里巡逻时,忽然林里的野草被风惊得

一阵晃动,将军马上警觉地拉开弓箭,向林中射去。

教师小节:这两句表现了将军夜巡非常警惕和当时紧张的局面。

•平明寻白羽,

平明:天刚刚亮的时候。

白羽:指箭,即箭杆尾部装置着白色羽毛的箭。

•没在石棱中。

没:隐。本课指箭头深深插入石中。

棱:边角,这里指石头的边角上.

这两句的解释:等到天亮后到林里寻找射出去的箭,发现箭竟然射进石头中

去了。

教师小结:这两句表现了将军的勇猛。

(三)多诵读,悟诗情。

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整体内容.

1.指名诵读古诗。

2.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教师提问:诗中的将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印

象?

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应该持开放的态度,只要是学生从古诗中“读出来”的,

就可以。

三、反复诵读,感情升华。10分

1.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轮流朗诵诗歌。

2.试着把这首诗背诵下来。

四、课外拓展。5分

向学生介绍卢纶的其他几首《塞下曲》。

五、板书

塞下曲

卢纶

叙事抒情

将军箭没巨石对将军的敬佩和赞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学习生字“僵”“哀

2、理解古诗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5分

1.学生背诵《塞下曲》,复习该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介绍爱国诗人陆游生平。

陆游(11257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多抒发

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当时的南宋王朝面临强敌、国土丧失、政权摇摇欲坠

的处境。他积极主张抗金,却遭到当权的投降派谗毁,终于被排挤罢官。尽管如

此,陆游收复中原的信念却始终不渝。

二、自读古诗,了解诗意。10分

1.默读古诗,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2.教师范读,

3.自学: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在旁边做批注,写下解释或

感受。

4.小组合作:在学习和交流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

三、深入品读,感悟诗情。10分

通过刚才的朗读和交流,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

集体交流,理解重点词句,教师点评。

(一)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L僵卧:僵直躺着,不能动。

自哀:自己感到悲伤。

尚思:还想着。尚:还。

戍:军队守卫。

轮台:汉代西域地名(在今新疆轮台东南)

2.从“僵卧孤村”你体会出诗人什么样的处境?

3.“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

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

(体会作者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境遇放在心上。)

4.为什么作者不去,而只是还想着呢?

5.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这两句,在读中体会。

(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夜阑:夜将尽;夜深。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2.作者为什么只能在梦中身赴战场?

3.教师介绍背景:作者所处年代正是南宋与金兵交战之时,作者也曾当过

官,他一直坚持抗金,并且也曾多次身赴战场,奋勇杀敌,保卫自己的祖国。但

当时统治者却腐败无能,面对强敌只知道逃离,于是,与他们思想格格不入的陆

游处处受到排挤,最终被罢官,隐居在阴山故居。作者目睹自己的祖国面对强敌,

国土丧失,人们在金兵的铁蹄下苦不聊生。作者空有一颗报国之心,却不能实现。

4.此时此刻,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作者复杂的心情。

四、总结诗意,情感升华。10分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

2.教师总结诗歌的译文。

“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并不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

疆。

夜晚躺在床上听到风雨声,就梦见将军率领千军万马从河的对岸奔来。

3.教师总结:是啊,作者的内心充满了渴望万里从军,以身报国的豪壮理

想,但却壮志难酬,无路请缨,心中充满了悲愤之情。愈是悲愤,他对理想愈是

执著,对理想愈是执著,它的悲愤愈是强烈。这种悲愤忠烈的感情一直在他心中

激荡,使他夜不能寐,在梦中也常常梦到。这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啊!

4.再读全诗,读出自己的感受。教师点拨朗读技巧,再请学生朗诵诗歌。

5.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根据理解想象画面。

五、作业。5分

学生课下搜集爱国诗词。

六、板书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叙事抒情

自哀梦出征热爱祖国,忧国忧民

第三课时:同步三练

第四课时:两次作业

27军神

教材分析:

《军神》讲述的是我国十大元帅之刘伯承将军1916年3月参加“讨

袁护国战争”,在攻打丰都的战争中右眼负伤后,临危不乱,沉着冷静去医院求

治,手术中坚决不用麻醉药,忍痛接受72刀,以自己的钢铁般意志赢得德国军

医赞叹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掌握十二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了刘伯承将军介绍治疗的故事。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刘伯承将军的意志坚强,从而也理解“军神”的深

刻含义。

4.把这个故事以及自己的感受讲给其他人听。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读中学写,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

速度默读课文;

2-搜集有关刘伯承将军的资料,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把握人物形象。

3.以“自读、感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

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程资源的熏陶下,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养

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重难点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

赏和评价的能力。本册教材也在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求中强调课堂教学要多读少

讲,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军神》这篇文章的主要人

物是刘伯承,但描写人物时,重点却写沃克医生的神态和情绪变化,其目的是以

沃克医生神态、情绪的变化来衬托刘伯承的坚强意志。这对于学生来说不容易理

解。

•教学重点:读懂段落,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读懂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刘伯承将军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揭示课题,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揭题导入。10分

1.板书课题,学生随教师书空。

2.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3.简介元帅生平。

4.刘伯承,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人们不仅尊称他为“军神”,还有人

称他为“武神”“教书先生”“编外参谋”等,这每一种称呼的后面,都有一个鲜

为人知的故事。那么,《军神》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5分

1.初读要求:

(1)小声读读课文,注意正确、流利、有感情。

(2)遇到生字,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3)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教师检查初读情况。

(1)诊所沃克审视邮局判断盯着吩咐拒绝

勉强承认

(2)学生自由练读,指名练读。

(3)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3.全班交流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教师相机指导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求治一术前一术中一术后)

4.简单交流读后的感受。

5.指导书写。

(1)教师指导:“拒”字的右半边的笔顺容易出错。“局”字的右下部不

要写成“同”。“承”字先写中间的“了”,再写三横,最后写两边.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三、作业。5分

练习学习的生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2、总结全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一、复习导入。5分

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锁定重点,品读“军神”内涵。10分

1.再次快速浏览全文,找到沃克医生称赞军神刘伯承的话,并画下来。

沃克惊呆了,失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

称军神!”

2.齐读这句话,体会沃克医生说这句话时带着怎样的感情?

(惊讶、激动、赞美、崇敬……)

3.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这个句子。

4.引导质疑:此刻你最想弄明白什么?

学生问题预设:沃克为什么会惊呆了?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男子汉,

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5.引导学生自主解疑:其实这些“为什么”的答案就在课文之中,只要我

们用心去读课文,去体会,你一定会从文中找到答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阅读讨论、合作解疑;教师参与讨论。

三、汇报交流,解读“军神”内涵。15分

(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研读成果,进行集体交流。

学生自由表达,老师相机点拨,把握重点。

1.就诊时,抓沃克医生的语言和表情神态的词句进行体会。

“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样重的伤势,只有

军人才这样从容镇定!”

“他怔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

从沃克一开始的“冷冷”到“目光柔和、

指导体会:沃克医生的语言和神态变化足以说明刘伯承的伤势严重;而刘伯

承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从容镇定:可见他的坚强、勇敢,是一个真正

的男子汉。而正是他的坚强意志使沃克的“目光柔和了”。

2.手术前,抓刘伯承与沃克医生关于“拒绝麻醉剂”的对话,进行体会。

在学生自我感悟的基础上,理解刘伯承为什么不用麻醉剂?体会刘伯承为了

有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甘愿承受剧烈疼痛时的坚毅;体会沃克医生由生气到吃

惊,再到由衷佩服的情感变化。重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教师小结:事实证明,刘伯承的确以自己清醒的大脑,超凡的才智以及他的

勇敢无畏,为中国革命事业、解放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建立了不朽的

功勋。但此刻他将为此付出一一承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剧痛!他的确是一个真正的

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3.手术中,抓住课文里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表现,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

志。

(1)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手术中刘伯承、沃克表现的词句。想想这些

词句各起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朗读、体会。通过“一声不吭”“紧紧抓住”“汗如雨下”“居然被

抓破了”等词语,感受刘伯承当时非常痛苦。通过“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额

头上汗珠滚滚”体会做手术的沃克医生的心情是何等紧张。

(2)联系自己生病的经历,说说刘伯承忍受的是怎样的痛苦。通过让学生

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刘伯承承受的剧烈疼痛。

(3)有感情地朗读,感悟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反复朗读课文第17和第18自然段,从文字中再现画面。

4.手术后,抓住“72刀”,体会刘伯承超凡的意志。

(1)刘伯承在手术中除了一声不吭紧紧抓住垫单外,还做了什么?

(2)沃克医生又有怎样的反应?他会想些什么?

通过让学生回忆不小心使自己受伤的经历,老师相机引出:据医生介绍,摘

除眼球手术要比割口子疼几百倍、上千倍,因为视神经和颅内神经紧密相连……,

而刘伯承在没有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整整承受了72刀!这样的对比使学生的体

会更深刻.

(二)此刻大屏幕再次出示重点句,教师引读:“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

(学生齐读!)这是沃克医生发白内心深处的赞美!(学生再读)。

(三)教师小结,升华情感,再读重点段。

刘伯承以他超凡的意志征服了沃克,也征服了我们。手术台上那惊心动魄的

一幕更让我们每个人难忘!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第17和第18自然段,永远记住

刘伯承在手术台上的表现!

学生再读第17和第18自然段。至I此,学生对“军神”已有了全面而深刻的

认识和理解。

四、升华情感,小结写法。8分

1.抓沃克医生前后情绪变化的关键词:

“冷冷的”一一“脸上头一次浮现出慈祥的神情”

是什么让沃克医生的态度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刘伯承惊人的毅力)

2.从“冷冷”到“肃然起敬”,沃克医生的心中充满了敬佩!那么此刻你想

对刘伯承说些什么?

(生自由谈话,升华情感。)

3.小结:为了表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课文不仅从正面描写刘伯承的表

现,还用了大量的语言去表现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的变化,从侧面进行烘托。

课后,请同学们从文中画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再读一读,好

好体会。

五、作业。2分

说说你知道的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

六、板书

27军神

受重伤就诊拒绝打麻醉剂做手术数刀数

沃克医生:惊异、目光柔和眉毛扬起、火气腾腾、怔住慈祥

刘伯承:微微一笑勉强一笑

28*球王贝利

教材分析:

《球王贝利》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介绍的是世界超级足球明星球王贝利小

时候的故事,并对他的成就做了简要的介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i.正确认读本课八个生字,掌握九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关于球王贝利的哪些事,体会从这些事中反映

出来的人物精神。

3.关注日常生活中有关体育方面的信息,以“我喜爱的体育明星”为题进

行口语交际活动,感受和学习体育人物身上的高尚精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抓住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球王贝利高尚的人格魅力。

重难点分析:

•重点: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要以学生自学为主,引导学生自己多读、

多想,用心感悟。达到读懂课文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

•难点:感受贝利的勤奋、刻苦、执著和对足球的真正热爱,从中体味出

贝利的成功所带来的启示是这篇课文选材的主旨和教学的价值目标。教师可以让

学生默读课文,深入文本,细细品味。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球王贝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5分

1.资料交流:在足球之国一一巴西,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对巴西人来说,

不知道自己国家总统的名字是可能的,但是不知道贝利的名字是万万不可能的。

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交流资料。

2.就是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贝利这位集上帝恩赐的天赋和幸运于一身的

足球天才,创造了20世纪足球传奇的故事。他曾经三次举起了世界杯,并让金

光闪耀的雷米特杯永远留在了巴西。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了不起的人物,一

起去看看贝利小时侯的成长故事。

3.板书、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0分

(一)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读顺课文,不懂的地方可以做好记

号,和同桌讨论讨论。

(二)检查初读情况。

1.里约热内卢贫民窟椰子壳别蟹训练铲子圣诞踢球干

涸膀胱率领屡屡称道

2.学生自由练读,指名练读。

3.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4.让学生谈谈: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了贝利的哪些情况?

指导学生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

5.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内容的梳理

(酷爱足球一得到足球一感动教练)

教师也可以在此次追加这样的问题:除了课文中讲到的,你还了解球王贝利

的哪些情况?

三、学习课文,感悟球王精神。20分

(一)贝利为什么被称之为球王?

围绕这一问题阅读最后一段,抓住重点词“屡屡称道”体会人们对贝利的高

度赞扬。理解“屡屡”。

(二)默读课文,思考:从故事的内容中,你发现贝利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

习的地方?

(三)小组交流,联系课文内容谈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指导。

(四)全班交流。

交流预设:

1.学习他对足球的热爱和执着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贝利酷爱足球

(2)出示第一段,指名读。

(3)找出课文用了几个“踢”?

(4)从这里可以体会出什么?引导学生用上关联词再说一说。

(5)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2.学习贝利的勤奋和进步。

出示第二段。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贝利得到足球后的心情,他会想些什

么?并找出体现贝利勤奋地词语,从而感受到贝利的勤奋和刻苦,并指导学生有

感情地朗读。

3.学习贝利的真诚善良和知恩图报.

(1)自由读3-6段。

(2)围绕“是什么感动了教练”和为什么教练说:“我今天得到了世界上最

好的礼物呢?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师对其进行总结。

(3)正是因为贝利的这份真诚,使得教练也送给了贝利一份最好的礼物,是

什么呢?(让他去训练场练球。

(4)分角色读课文,读出真诚,读出感动。

(5)总结:正是因为贝利对足球的这种热爱,和他自身的勤奋,以及他一颗

真诚的心,才让他最后成为了一位被人们屡屡称道的世界球王。

4.引导学生把学习本课后的收获写在书的空白处。

四、作业。5分

布置学生搜集喜爱体育明星的相关资料,进行以“我喜爱的体育明星”为话题的

口语交际活动。引导学生说出喜爱他们的原因,找到这些人身上值得赞扬和学习

的地方。

五、板书;

28,球王贝利

送足球参加训练捧回金杯

穷孩子------------一代球王

兴趣勤奋真诚感恩

第三课时:同步三练作业

29黄继光

教材分析:

《黄继光》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传统篇目。课文生动刻画了抗

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中为了战斗的胜利舍身堵枪眼、英勇献身的战斗英雄黄继

光的光辉形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掌握十二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黄继光的英雄事迹,感受他英

勇献身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看图片描述以及小组讨论等方法使黄继光的英雄形象在学生心目

中树立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英勇献身的光辉形象。

重难点分析:

•重点:课文的第七至十一自然段详细叙述了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

的经过,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让学生边读边悟,充分理解两次站起来,体会黄

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而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难点:复述故事的内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

尝试先用小标题式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再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别人听,就

不会丢落下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条理。

一、介绍时代背景,导入新课。5分

1.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正当全国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胜

利之际,觊觎中国已久的美帝国主义又将罪恶的魔爪伸向了我们的邻国一一朝

鲜,企图以朝鲜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试想,破碎的山河刚刚旧貌换新颜,

胜利的果实刚刚交给人民,我们岂能容忍他人的再度践踏!1950年冬,中国人

民志愿军在党中央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下,雄赳赳、气昂

昂跨过鸭绿江,开始了震惊世界的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

响了。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在这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

现出许多战斗英雄,黄继光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我们将讲述他的感人故事。

2.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江中县一个农民的家

庭里,小时候给地主当长工,受尽了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1950年黄继光参

加了民兵,第二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同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壮烈牺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

1.学生初读课文。

初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遇到读起来困难的地方

多读几遍,最后能达到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

怎样的故事?

2.教师检查初读情况。

(1)战役黎明愤怒艰苦爆炸牺牲摧毁双臂晕倒胸膛

堵住报仇

(2)学生自由练读,指名练读。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3.全班交流读后的收获和感受。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10分

1.学生交流: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想一想,你想把这个故事讲给

谁听?

2.引导学生思考:要想把这个故事讲好,必须讲清楚什么?

(讲清楚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默读课文思考:必须讲清楚哪些内容?

教师相机指导:用小标题的形式总结故事的主要内容。

接受命令,夺占高地---进攻受阻,主动请战战友伤亡,负伤前进

舍生忘死,堵住枪眼一一激励战友,夺取胜利。

四、学习生字。10分

I.“仇”字不要K手多写一点。

“役”字不要误写成单人旁。

“黎”字的右上部分不要写成“勿”。

“毁”字的左上部的“臼”要最后封口。

2.练习书写。

五、作业。5分

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注意把主要内容讲清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黄继光牺牲的悲壮和他高尚的精神品质。

2、总结全文,激发学生搜集英雄故事的兴趣。

一、复习导入。5分

上节课我们初步的了解了黄继光,学习了课文内容,你能用自己的话并结合

上节课的板书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二、品词析句,体会精神。20分

(一)默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中哪些地方感动了你?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从人物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去体会。并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学生默读思考。

(二)小组交流。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三)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预设:

1.第一、二段。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上甘岭战役的激烈”。

(1)感受战斗之激烈: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个夜晚,上级下达命令,

要在黎明前夺下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

(2)适时解决战争、战役、战斗的区别。

(3)感受任务之艰巨:时间紧,任务重,体力乏。

2.3-5段。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我军遇到的困难”和黄继光的坚定请求。

(1)过渡:想象战士们的处境?用自己的话简短的说一说。

对比理解:虽然战士们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体力不支,劳累过度,但他们

在进攻开始后,依然攻了一个又一个的山头。

(2)感受敌人火力点的凶猛:(引导学生读“突然,敌人的一个火力点凶猛

地射击起来,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这里的“突

然”说明火力点是原来没有发现的,因而没有被大炮摧毁。“屡次”、“都被压了

回来”说明敌人火力很凶猛,我军进攻阻力很大。)指名朗读。

(3)加深理解时间紧迫:“东方升起了启明星”,“已经四点多了”。

(4)展开讨论,针对黄继光说的话,想想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这种想法,

这种信心力量来自什么?体会黄继光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为了朝鲜人民和祖国

人民,勇于奉献的精神。

(5)指导朗读黄继光和指导员的对话,读出黄继光的坚定和充满信心。

3.6-11段重点理解黄继光“用胸膛堵枪口”的壮烈行为。

细细体会黄继光的两次站起来。

第一次:“啊!黄继光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板书:站起来了

(1)黄继光在什么情况下站起来了?(黄继光是在一个战友牺牲,一个战

友负伤,只剩下他自己一个人,而且又身负重伤时面对敌人的密集子弹站起来

的。)

(2)找出说明黄继光已身负重伤的词句,分析黄继光站起来的困难。抓住

“肩上腿上都负了伤”、“用尽全身的力气”、“顽强”、“爬”,这些词语,体会黄

继光是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坚持前进的。

(3)“前进,前进!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这里的数字和

省略号是什么意思?(说明黄继光每前进一步都要用尽全身的力量。他的前进是

多么不容易啊!)

(4)小结: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连挪动都很困难的黄继光居然站起来了。

多么顽强,多么了不起啊!多么令人感动啊!

(5)朗读句子。要求读出当时黄继光顽强战斗的精神,读出对黄继光的敬

佩之情。

第二次:“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

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板书:又站起来了

(6)黄继光在什么情况下又站起来了?(引导学生想象又站起来是多么困

难。)

(7)这时,黄继光想到什么?唯独没有想到什么?他是怎么做的?

(全班齐读第11段末句。)

(8)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最后英勇献身了,

这表现了他怎样的一种精神?

板书:表现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

反复朗读句子。

(9)复述第三段。要求“抓住重点情节”和“重点词句”来复述。

4.学习第四段。重点理解“惊天动地”和“像海涛一样冲向敌人”。

三、总结全文。10分

黄继光为了保卫祖国人民的安全,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地献出

了宝贵的生命。他的光辉形象谱写了一曲中朝人民团结战斗的胜利赞歌。他的光

辉形象,闪耀着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灿烂光辉。他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和朝鲜

人民的心中,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四、拓展延伸。5分

1.查找有关抗美援朝的图片。

2.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读一读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了解更多抗美援朝

中英雄的故事。

五、板书:

29黄继光

接到任务主动请战---壮烈牺牲

重要危险献身

愤怒、坚定勇敢、顽强、爱国

第三课时:同步三练

第四课时:两次作业

30登山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列宁在一次登山看日出时,来回两次走过悬崖上靠近深渊的小路

的故事,表现出革命导师列宁勇于战胜困难、自觉锻炼意志的可贵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八个生字,掌握十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读课文,了解列宁和巴果茨基一起登山的这次不同寻常的经历。体会文

中细致描写的语段对表现人物精神的作用。

3.思考列宁登山这件事的启示和现实意义,学会在生活中面对那些可以克

服的困难.

4.针对有关课文的不同观点进行思考,渗透辩证的思维方法,培养客观认

识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在充分的读书中,质疑解答,知识的呈现K着解疑完成。

2.创设情境,使学生与文章人物形成共鸣,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加深感悟和

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生活中有许多艰难和危险的事情,不应该回避他们,应该挺身向

前,战胜他们。

重难点分析:

•重点: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以学生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难点:比较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列宁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课题导入,整体感知。10分

1.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了解课文。

从“登山”这个题目可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一般写事的文章应交代

清楚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默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全文的内

容。

2.学生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俄国十月革命前列宁和巴果茨基在普罗宁这个地方走险路登山来锻炼自己

的意志的故事。

3.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列宁这个人物。

4.教师介绍这个人物。

二、学习生字词。10分

1.狭窄薄雾耀眼光芒解释毅然陪伴锻炼

2.指名读词语。

3.全班读。

三、再读课文。10分

1.再读课文,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2.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指导书写10分.

1.在指导学生书写时应注意:

“狭”字可以和“侠”“挟”对比记忆。

“炼”字的右半部不要写成“东”。

“薄”字是上下结构,下半部是左右结构。

2.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究列宁两次坚持走危险的小路的原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教

育。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复习导入。5分

1.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试用一句表示谁、做了什么的话,把课文

主要内容概括出来。

2.这节课我们来看一看列宁在巴果茨基的陪伴下,两次是怎样通过那段危

险的小路的。同时体会一下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同志自觉地锻炼自己意志的优秀

品质。

二、深入学文感悟理解。25分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书中画出直接描写小路危险的句子。

1.指名读。

2.路太窄,又太危险。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

3.“容”这个词在句子里是什么意思?查查字典。

“路只能容一只脚”说明什么?

什么是峭壁?什么是深渊?

4.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感想。

5.指名读,齐读,边读边想象小路的险。

(-)默读思考,小组学习。

1.教师过渡:就是这样一条小路,一失足就会掉进万丈深渊,粉身碎骨,

列宁两次勇敢地走了过去,列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2.默读思考。

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三)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预设:

1.第一次走小路。

(1)教师引导:巴果茨基是曾经走过这条路的,他走得轻松吗?从哪看出

来的?

结合“碎小的步子”、“慢慢向前移动”、“舒了口气”、“险些掉进深渊”来理

解小路的确很险。

(2)列宁第一次走小路,他表现怎样?

(3)列宁面对眼前的危险,尽管“头昏目眩”了,害怕了,但他又怎样看

待和处理的呢?

(4)“定了定神”、“小心地”“一步一步地走过了危险的小路”这又反映了

什么?

(反映了列宁虽然害怕,但他没有在害怕面前退下来,而是战胜了害怕,勇

敢地走过去,表现了他不畏艰险,面对艰险,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

(5)指导朗读,感受列宁坚强的意志。

(6)列宁和巴果茨基终于登上山顶了。他们观看的日出景象怎样?读一读

这一自然段。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2.第二次走小路。

(1)引导学生找出第二次走小路跟第一次走有哪些不同?

(2)查查工具书,理解“毅然决然,

(3)列宁为什么还要走那条危险的小路呢?当巴果茨基问起列宁时,列宁

是怎样“解释”的?

(4)教师指导学生深刻理解这两句话。

理解提示:每一句话有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意思,而且一句比一句意义深。

第一句是对巴果茨基提问的回答,表明小路的确危险,列宁坦率地

承认自己“害怕它”。

第二句:列宁面对危险的小路,是“害怕它”了。但他没有躲避这种害怕,

而是迎着危险带来的“害怕”而上,勇往直前地向“害怕”挑战了。这是一个革

命者对待“害怕”的正确态度.

“每时每刻”、“随时随地”强调不放过每一个锻炼自己意志的机会。

(5)分角色指导朗读。边读边悟,体会列宁自觉锻炼自己的意志的高尚品

质。

(6)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面对困难、挫折会怎样做?然后完成填空。

三、总结全文。5分

列宁两次走过一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他战胜了困难,战胜了自我。因为

他坚信走过黑暗就是黎明,克服困难就是胜利。只有登上险峰才能迎来曙光。

四、拓展延伸。5分

讨论:“有人说列宁这样做是冒险,不值得,你怎么看?”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作者的目的并不是提倡冒险,而是提倡锻炼自己的意志,有

意识地做个坚强的人,勇敢地面对那些可以克服的困难。

五、板书:

30登山

选险路面对困难

列宁走险路征服困难

再走险路自觉锻炼自己

第三课时:同步三练

第四课时:两次作业

阅读链接:

高原信使

教学目标:

1、阅读教材中提供的关于王顺友的简介、颁奖辞和故事,欣赏图片及说

明性的文字,了解王顺友这个人。

2、从有关王顺友的资料中体会这个人物的精神魅力和他能够感动他人的

原因。

3、以本次阅读链接为引子,了解更多的“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开展

课外阅读。

课前准备:搜集“感动中国”评选活动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课题。5分

师:同学们,生活中感动无处不在,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小事都感

动着我们,你能说一说吗?

生说。

师:是呀,生活中的这些小事感动着我们,那什么样的事足以感动整个中国

呢?你们想知道吗?

二、阅读文本,了解王顺友。10分

师:下面就请大家打开课本,自读138T41页有关高原信使王顺友的事迹,

看一看他是如何感动整个中国的,并想一想王顺友的什么地方感动了你。

师:谁来说一说王顺友的什么地方感动了你。

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提问.

三、走进“感动中国”15分。

师:对于“感动中国”这个活动你知道多少,能不能说一说。

生说

师:大家对“感动中国”人物评选这个活动知道得真不少,这些资料你是

如何获得的?

生:我是通过看电视知道的.

生:我是看报纸知道的.

生:我是听爸爸说的.

生:我是听广播知道的。

生:我是上网查到的。

师:你们真棒,知道这么多获取资料的途径。那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完成了

老师课前给你们布置的任务:搜集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谁来说一说你找到了谁

的资料?

生说。

师:现在请你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评出最令你们小组感动

的人物,用你们小组喜欢的方式把他介绍给大家。

小组汇报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搜集的资料。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最令你们小组受感动的人物介绍给大家?

学生运用各种方式介绍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四、总结5分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用自己最平凡的作为

感动着我们,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人,让我们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

身边的感动,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去感动身边的人。

五、作业5分

希望同学们继续关注这个活动,认识更多地感动中国人物。

综合学习六

教学目标:

1.感受词语的意思。有的是本义,有的则具有比喻义。适当使用,会有好

的表达效果。

2.“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从小就对普通行业、普

通人的工作给予理解和尊重。

3.背诵积累古诗,感受诗人刚毅的品格。

4.“我的好方法”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我的小笔头”通过读写

联系,让学生领悟如何通过具体实例的描写来反映人物特点的方法。引导学生合

理选材,提高学生自主选材的能力。

教学策略:

教师通过向学生提供语言积累的范例,积累关于“人”的一些巧妙的比喻性

的说法。通过看一看,读一读,写一写,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我的好方法”的教学。

一、我的采蜜集:10分

1.学生自己阅读这则资料。

2.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

教师适当点拨:这种语言在表达上生动形象,在实际运用中要注意场合和对

象。

2.学生展示:平时积累有用的词句。

二、读读背背:15分

1.自读古诗,借助工具书解决不认识的字。全班交流读了这首诗后的感受.

教师从两方面引导:一是诗歌本身赞颂了红梅怎样的品质;二是体会诗人写

这首诗时的情怀。

3.教师介绍陈毅同志写这首诗的

时代背景。

4.品读古诗,感悟梅花在隆冬来

临、百花凌谢之际,不畏寒威,傲雪独放的品质。

5.课外拓展:阅读陈毅的另外一首《青松》。

三、我的好方法:15分

1.读这段短文,学习修改方法和修改符号。

2.教师结合学生自己的习作开展自我修改、互相修改活动。

教师引导:通过朗读发现不通顺的语句,反复推敲斟酌字句。

3.教师总结:每次写完作文后都要自己读一读,把错误的地方和不恰当的

地方改过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话说三百六十行》

一、谈话导入。10分

1.生活中都有哪些行业?工人、理发师、教师、医生……

2.教师引导:各种行业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4.社会需要各行各业的人,缺少哪一行业我们的生活都要受到影响,你有

什么理想,长大后你想从事什么行业?为大家提供哪方面的服务。

二、分组交流。15分

1.学生各自列简要提纲。

2.相同理想的同学自由组合,交流、表达。

三、小组展示。10分

1.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可以朗诵,或者演讲.

2.学生评议。

评议标准:讲真话表真情,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态度自然大方。

四、总结。5分

1.教师总结:同学们的演讲真情流露,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俗话说:三

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努力进取,相信你们都

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希望你们努力学习,早日实现你们美好的理想。

2.名人名言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

写写自己的朋友,写写他有意思的事。

一、审明题意,提示要点.

1.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乐于助人的同学、和蔼可亲的老师、严厉的爸爸、

慈祥的爷爷、奶奶……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朋友,让我们来看看他有什么特

点。自读范例《我的王蒙叔叔》。

2.提问:王蒙叔叔有什么特点?板书:有意思。

3.你是怎样感受到的?板书:通过具体事例

4.小结:今天这堂习作课就是一个很好的展示台,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

描绘生活中的真人真事。

二、创设情境,引导选材。

1.引导选材

(1)在你身边有没有这么有意思的人?想一想在他身上发生过什么有意思的

事?(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2)同学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说说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

(3)既然是这么有意思的人,那发生在他身上的有意思的事一定少不了,那

如何来选择呢?

学生概括出最有意思的一两件事。

2.交流写法

在我们这单元学习的课文中,作者都是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如何把

这一件事写具体来反映人物特点呢?(学生交流在课文中学习到的描写人物的方

法,可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或心理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3.构思成文

(1)选取最有意思的事,运用写作方法,让这个有意思的人生动的展现在

我们面前。(给同学一段时间思考如何写自己的文章)

(2)同组同学交流,对方给予评价。

(3)找学生全班交流,并针对从选材和写作特点上评价。(重点指导学生把

事情说清楚,语句通顺。对于能力较高的孩子,教师可以指导把事情写得具体点、

生动点。)

(4)出示写作提示,下面同学们可以起草成文。

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

一、看拼音,写词语。

fenfuzhensuoxtm1ionduan1ianfenn

u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