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装备项目规划设计方案_第1页
应急救援装备项目规划设计方案_第2页
应急救援装备项目规划设计方案_第3页
应急救援装备项目规划设计方案_第4页
应急救援装备项目规划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急救援装备项目

规划设计方案

泓域咨询机构

报告说明一

面对地震、塌方、火灾等灾害现场高效救援的需求,随着智能技术的

不断发展,智能应急救援装备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智能

应急救援装备辅助救援人员进行施救。此时,救援人员仍然是救援的主体,

但智能应急救援装备能够通过主动完成小部分搜救任务,为救援人员提供

有效的救援信息,起到辅助作用;第二阶段,智能应急救援装备与人协作,

共同承担救援任务。此时,救援装备能够智能的完成感知、分析、推理、

决策、控制等功能,独立完成部分救援工作;第三阶段,智能应急救援装

备为救援主体,救援人员只需要进行辅助即可。此时,应急救援装备高度

智能化,可独立完成各种复杂任务。目前国内外智能救援装备的研发仍处

于第一阶级。我国在智能应急救援装备产业方面的研发具备一定的基础,

基本掌握了智能救援装备的设计制造、控制系统软硬件、运动规划等相关

技术,不少装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未来,我国智能应急救援装备的发展

趋势如下。

该应急救援装备项目计划总投资12542.6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8686.0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9.25%;流动资金3856.59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30.75%O

达产年营业收入26186.00万元,总成本费用20864.70万元,税金及

附加226.81万元,利润总额5321.30万元,利税总额6282.08万元,税后

净利润3990.98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291.11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42.43%,投资利税率50.09%,投资回报率31.82%,全部投资回收期4.64

年,提供就业职位361个。

应急产业是为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

等提供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具有覆盖面广、产业链长、涵盖领域多等

特点。应急救援的核心使命就是拯救生命,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科技装

备建设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根本要求,是践行以人为本、科学救援

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的重要内容。各地区、各部门

和相关企业要高度重视,深入分析新形势、新任务、新使命,牢固确立向

科技装备要战斗力的思想,坚持走“精兵之路”,强化队伍建设,优化装

备布局,以高科技救援手段替代“人海战术”、以智能化救援方法减少人

为操作,不断加大队伍的救援辐射半径,提升队伍的应急机动和专业救援

能力,推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科技装备工作取得新成效。

目录

第一章项目基本信息

第二章项目承办单位

第三章建设背景

第四章市场调研分析

第五章项目规划分析

第八早项目选址规划

第七章项目工程设计

第八章项目工艺可行性

第九章环保和清洁生产说明

第十章安全卫生

第十一章建设风险评估分析

第十二章项目节能评价

第十三章实施方案

第十四章项目投资规划

第十五章经营效益分析

第十六章结论

第十七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第一章项目基本信息

一、项目提出的理由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及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事故风险随之加

大,不仅给劳动者个人与家庭造成极大痛苦与损失,也给国家经济造成巨

大损失,引发不良社会影响甚至威胁社会安全、稳定。因此,探索减少事

故损失、挽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途径,实施科学有效的应急救援已成为

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而在救援过程中,先进装备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愈发

重要。

应急产业是为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

等提供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具有覆盖面广、产业链长、涵盖领域多等

特点。发展应急产业,既能为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提供物质保障、技术支

撑和专业服务,满足社会各方面不断增长的应急产品和服务需求,提升应

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和全社会抵御风险能力,又有利于调整优化产

业结构,促进相关行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近年来,应急产业在中国快

速发展。随着公共安全应急需求越来越受重视,相关政策和规定不断出台,

社会发展应急产业的积极性达前所未有的态势,中国应急产业发展迎来黄

金期,应急领域相关产品和服务产值达到近万亿规模。

二、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应急救援装备项目

(二)项目选址

XX高新区

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污染或对周围环境污染不超过国家有关法律和现

行标准的允许范围,不会引起当地居民的不满,不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34684.00平方米(折合约52.00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55.09%,建筑容积率1.05,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

7.97%,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67.04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34684.00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19107.42平

方米,总建筑面积36418.20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25271.17

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2903.29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06台(套),设备购置费4476.97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793155.77千瓦时,折合97.48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17620.66立方米,折合L50吨标准煤。

3、“应急救援装备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793155.77千瓦时,

年总用水量17620.66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98.98吨标

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27.92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4.78%,

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XX高新区发展规划,符合XX高新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

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

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

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12542.6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686.08万元,

占项目总投资的69.25%;流动资金3856.5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0.75虬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26186.00万元,总成本费用20864.70万元,税

金及附加226.81万元,利润总额5321.30万元,利税总额6282.08万元,

税后净利润3990.98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291.11万元;达产年投资利

润率42.43%,投资利税率50.09%,投资回报率31.82%,全部投资回收期

4.64年,提供就业职位361个。

(十二)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

项目承办单位要在技术准备、人员配备、施工机械、材料供应等方面

给予充分保证。

三、项目评价

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XX高新区

及XX高新区应急救援装备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XX

高新区应急救援装备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

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xxx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应急救援装备项目”,本

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xx高新区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职位

361个,达产年纳税总额2291.11万元,可以促进xx高新区区域经济的繁

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2.43%,投资利税率50.09%,全部投资回

报率31.82%,全部投资回收期4.64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4.64年(含

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发挥民间投资在制造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为广大民营企业创造

一个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国务院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

优化服务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推

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扩大就业、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提振民营经济、激发民间

投资已被列入重要清单。民营经济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壮大区域经济、安排劳动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

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做大做强民营经济,

已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全市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2000亿元。其中:精细化工、

食品饮料、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建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

总产值分别达到3700亿元、2800亿元、2200亿元、1300亿元、1100亿元、

1000亿元、1000亿元。以快速壮大中心城区工业总量为重点任务,高新技

术开发区为核心的中心城区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

的四分之一。

四、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

1占地面积平方米34684.0052.00亩

1.1容积率1.05

1.2建筑系数55.09%

1.3投资强度万元/亩167.04

1.4基底面积平方米19107.42

1.5总建筑面积平方米36418.20

1.6绿化面积平方米2903.29绿化率7.97%

2总投资万元12542.67

2.1固定资产投资万元8686.08

2.1.1土建工程投资万元3160.07

2.1.1.1土建工程投资占比万元25.19%

2.1.2设备投资万元4476.97

2.1.2.1设备投资占比35.69%

2.1.3其它投资万元1049.04

2.1.3.1其它投资占比8.36%

2.1.4固定资产投资占比69.25%

2.2流动资金万元3856.59

2.2.1流动资金占比30.75%

3收入万元26186.00

4总成本万元20864.70

5利润总额万元5321.30

6净利润万元3990.98

7所得税万元1.05

8增值税万元733.97

9税金及附加万元226.81

10纳税总额万元2291.11

11利税总额万元6282.08

12投资利润率42.43%

13投资利税率50.09%

14投资回报率31.82%

15回收期年4.64

16设备数量台(套)106

17年用电量千瓦时793155.77

18年用水量立方米17620.66

19总能耗吨标准煤98.98

20节能率24.78%

21节能量吨标准煤27.92

22员工数量人361

第二章项目承办单位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公司名称

XXX科技公司

(二)公司简介

公司将“以运营服务业带动制造业,以制造业支持运营服务业”经营

模式,树立起双向融合的新格局,全面系统化扩展经营领域。公司为以适

应本土化需求为导向,高度整合全球供应链。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品

牌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以人为本,强调服务,一直秉承

“追求客户最大满意度”的原则。多年来公司坚持不懈推进战略转型和管

理变革,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未来我司将继续以“客户第

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为原则,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对客户以诚相待,互动双赢。我们将不断超越自我,继续为广大客户提供

功能齐全,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打造一个让客户满意,对员工关爱,

对社会负责的创新型企业形象!

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基于特征对用户群进行划分,从

而有针对性地打造满足不同用户群多样化用能需求的客户服务体系。公司

的能源管理系统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

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公司、车间和班组ni级能源管理体系,全面推行全员能

源管理及全员节能工作;项目承办单位成立了由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为主

要领导的能源管理委员会,能源管理工作小组为公司的常设能源管理机构,

全面负责公司日常能源管理的组织、监督、检查和协调工作,下设的能源

管理工作室代表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开展项目承办单位能源管理工作;各

车间的能源管理机构设在本车间内,由设备管理副总经理、各车间主管及

设备管理人为本部门的第一责任人,各部门设立专(兼)职能源管理员,

负责现场能源的具体管理工作。

二、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年度,XXX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946.48万元,同比增长13.36%

(2350.83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应急救援装备生产及销售收入为

18660.79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93.55%。

上年度营收情况一览表

序号项目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合计

1营业收入4188.765585.015186.084986.6219946.48

2主营业务收入3918.775225.024851.814665.2018660.79

2.1应急救援装备(A)1293.191724.261601.101539.526158.06

2.2应急救援装备(B)901.321201.751115.921073.004291.98

2.3应急救援装备(C)666.19888.25824.81793.083172.33

2.4应急救援装备(D)470.25627.00582.22559.822239.29

2.5应急救援装备(E)313.50418.00388.14373.221492.86

2.6应急救援装备(F)195.94261.25242.59233.26933.04

2.7应急救援装备(...)78.38104.5097.0493.30373.22

3其他业务收入269.99359.99334.28321.421285.69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4871.08万元,较去年同期相

比增长1131.74万元,增长率30.27%;实现净利润3653.31万元,较去年

同期相比增长356.95万元,增长率10.83%。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单位指标

完成营业收入万元19946.48

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万元18660.79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93.55%

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13.36%

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万元2350.83

利润总额万元4871.08

利润总额增长率30.27%

利润总额增长量万元1131.74

净利润万元3653.31

净利润增长率10.83%

净利润增长量万元356.95

投资利润率46.67%

投资回报率35.00%

财务内部收益率23.37%

企业总资产万元22689.36

流动资产总额占比万元30.72%

流动资产总额万元6969.93

资产负债率32.54%

第三章建设背景

一、应急救援装备项目背景分析

应急产业是为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

救援等提供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具有覆盖面广、产业链长、涵盖

领域多等特点。发展应急产业,既能为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提供物质

保障、技术支撑和专业服务,满足社会各方面不断增长的应急产品和

服务需求,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和全社会抵御风险能力,

又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相关行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近

年来,应急产业在中国快速发展。随着公共安全应急需求越来越受重

视,相关政策和规定不断出台,社会发展应急产业的积极性达前所未

有的态势,中国应急产业发展迎来黄金期,应急领域相关产品和服务

产值达到近万亿规模。

应急救援的核心使命就是拯救生命,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科技

装备建设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根本要求,是践行以人为本、科

学救援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的重要内容。各地

区、各部门和相关企业要高度重视,深入分析新形势、新任务、新使

命,牢固确立向科技装备要战斗力的思想,坚持走“精兵之路”,强

化队伍建设,优化装备布局,以高科技救援手段替代“人海战术”、

以智能化救援方法减少人为操作,不断加大队伍的救援辐射半径,提

升队伍的应急机动和专业救援能力,推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科技装备

工作取得新成效。

应急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目前尚未建立统计体系,其产值可从消

防、安防、生产安全、应急通信、应急物流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产值

进行初步测算。今后一段时期,受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

社会的风险、矛盾影响,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环境安全、信息安全、

社会安全、卫生安全等领域突发事件防控和处置难度日益加大,全社

会对应急产业的需求更加迫切,市场潜力巨大。估计,若扶持政策措

施到位,我国应急产业每年产值规模可保持20%左右的增长速度。

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受各种自然和社会的风险、矛盾影响,应急管

理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对一个国家而言,防灾减灾、“未雨绸缪”

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随

着社会各方对应急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国内应急产业显露出

极大的发展潜力。随着国家的大力推进和社会安全的宣传,销量也有

所增加。2018年国内应急产业市场销售产品总值达到7532亿元,同比

2017年增长20.86%。据统计,2019年应急产业市场规模已达1.55万

亿元。在国家政策支持、新旧动能转换以及“新基建”等大环境下,

信息通信技术、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概念正加速

与应急产业融合,新一代智能化、无人化应急产品将逐步替代传统应

急产品,未来产业内竞争将逐渐加剧。

近年来,我国应急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许多地方把应急产业作

为重点发展方向,涉及应急救援和处置技术研发、应急装备制造、检

测与预警、应急抢险服务等许多领域。随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应急

产业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技术和产业链,部分关键共性技术已实现产业

化。但也应看到,我国应急产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产业发展的市场主导性不强,产业集中度较低,具有领导力的龙头企

业尚未出现;市场需求不稳定,需求主体不明确,供需不匹配;产业标

准还未形成体系,相关产品标准分散于各个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科研平台体系难以支撑应急产业基础理论研究、核心技术突破与关键

装备研发,企业技术储备不足;企业大多在单一领域发展,在提供应急

救援综合解决方案方面能力不足,难以保障新形势下各类突发事件的

应对需要。

国内市场主要的专业市场:交通、安监、消防、地震等;其中消防

市场相对成熟,其他专业市场还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国内应急市场的

用户主体目前主要还是政府和专业救援队,应急管理部的成立,将更

加规范行业管理,对应急产业发展具有欲动作用。和国外相比,国内

的志愿者救援市场及公众市场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蕴藏着巨大的市

场潜力。和国外相比,国内的市场规范化管理和准入门槛尚未完全形

成,除消防和医疗救援等较成熟的领域外,其他领域的检测和认证体

系缺失,迫切应急领域的行业组织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2018年初,年产救援车680台(套)的产能应急救援装备产业园(二)

项目处于土建施工阶段,预计2018年开工、2018年完工。年产救援车

680台(套)的产能应急救援装备产业园(二)项目为非政府投资的新建项

目,总投资15000万元,目前资金已到位。

应急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目前尚未建立统计体系,其产值可从消

防、安防、生产安全、应急通信、应急物流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产值

进行初步测算,据有关协会统计,2014年我国应急产业如果包括带动

的相关产业,产值在1万亿元左右。今后一段时期,受各种传统的和

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风险、矛盾影响,食品安全、生产安全、

环境安全、信息安全、社会安全、卫生安全等领域突发事件防控和处

置难度日益加大,全社会对应急产业的需求更加迫切,市场潜力巨大。

估计,若扶持政策措施到位,我国应急产业每年产值规模可保持20%左

右的增长速度。

二、应急救援装备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面对地震、塌方、火灾等灾害现场高效救援的需求,随着智能技

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应急救援装备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

段,智能应急救援装备辅助救援人员进行施救。此时,救援人员仍然

是救援的主体,但智能应急救援装备能够通过主动完成小部分搜救任

务,为救援人员提供有效的救援信息,起到辅助作用;第二阶段,智

能应急救援装备与人协作,共同承担救援任务。此时,救援装备能够

智能的完成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等功能,独立完成部分救

援工作;第三阶段,智能应急救援装备为救援主体,救援人员只需要

进行辅助即可。此时,应急救援装备高度智能化,可独立完成各种复

杂任务。目前国内外智能救援装备的研发仍处于第一阶级。我国在智

能应急救援装备产业方面的研发具备一定的基础,基本掌握了智能救

援装备的设计制造、控制系统软硬件、运动规划等相关技术,不少装

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未来,我国智能应急救援装备的发展趋势如下。

针对不同灾害现场的救援需求,将新型机构、新材料、新驱动等

应用于救援装备的机构设计中,并采用结构、尺度一体化设计方法,

使其能够灵活高效的在狭小空间等特殊场合完成既定功能,并具有结

构简便、刚度高、可靠性好等优点。例如,对于部分中度及重度自然

灾害,道路、桥梁损坏严重或者边远山区交通闭塞,陆地运输严重受

阻,而现有水路和空中运输工具的运输能力有限,缺乏可快速抵达救

援现场的有效装备,模块化的快速拆装结构是救援装备的发展趋势之

一。通过结构的模块化设计并建模分析不同的模块对结构刚度和可靠

性的影响,可最终实现大型智能应急救援装备高效拆分与组装,该技

术可实现救援装备快速组装后投入抢险救援任务,大幅提高救援的时

效性。

在机构的数学建模中,实现结构、材料、环境一体化建模。将工

作空间、材料变形、环境的振动、非周期性冲击载荷等复杂环境条件

作为模型中的重要因素,精确建立一体化模型,精确反映其功能特征。

在此基础上,可采用神经网络等算法,实现机构智能的构型综合及设

计,以满足功能要求。

通用大型工程机械装备快速转化为专用大型救援装备技术是发展

趋势之一,该技术可实现通用大型工程机械装备在平时服务于国家经

济建设、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转换成专用大型救援装备,在灾害救援中

发挥一机多用的功能。为此,需要提出系统的结构设计方法。

在可靠性方面,应急救援装备应该在地形复杂(崎岖路面、泥泞土

地等)、环境不确定因素高(余震等引起的建筑物坍塌易造成不可预知

的冲击)、极端环境出现率高(高温、湿热、腐蚀性环境等)以及长时间

使用的复杂条件下具有高可靠性,不易发生疲劳、磨损、腐蚀等问题。

因此,应开展高温热场下防护材料、极寒条件下防护材料、自修复材

料、高强度轻型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研究;开展救援装备自润滑机理研

究,减小摩擦磨损;对控制系统稳定性及突发条件下的自恢复方式进

行研究,提高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同时,提出面向地震、塌方等复杂

灾害条件下的动态/静态相结合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实现对不同救援装

备可靠性的定量评估。

在能源利用方面,由于灾害现场能源紧张,很难及时提供大量能

源供众多装备长时间使用,应急救援装备应具有能耗低的特点,即在

保证运转功率和使用时长的基础上,所消耗的能量最少。此外,对于

未来的智能应急救援装备,体积小、转化率高的太阳能、生物质能、

地热能、氢能等新型能源装置可在救援装备上进行使用,尽可能地实

现就地取材完成能量转化,以解决灾害现场紧缺的能源问题。

在环境适应性方面,灵巧的结构将使得可移动智能应急救援装备

向着极端地形适应性的方向发展,具有很强的越障能力和运动效率。

结合其在极端环境下信息传输的实时性与可靠性、夜间环境感知的准

确性等性能,智能救援装备应能够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地形

下都能够进行使用。

在环境感知方面,微型光学结构纳米传感器、钙钛矿单晶数字图

像传感器等新型的传感器及深度学习算法将应用于智能救援装备上,

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技术、高效的信息提取与处理技术、多任务并行及

动态分析等先进的技术,并结合遥感技术及多机多信息判断,实现在

坍塌或危化品爆炸后造成的废墟、浑浊复杂的水下区域、动态的杂乱

环境、烟尘等造成的视线受阻等条件下实现较为准确的环境感知,为

运动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

在自主决策方面,面向救援现场复杂任务,动态概率网络决策方

法、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决策方法等新型的决策算法将被应用于智能救

援装备上,并通过突破面向大规模连续状态及具有高维空间的增强学

习方法等相关技术,大幅提高决策问题的求解效率,最终实现智能应

急救援装备将向着复杂任务高效的自主决策及高鲁棒性的方向发展。

此外,救援人员与救援装备决策的矛盾分析与自主判断也是自主决策

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在智能容错方面,智能应急救援装备未来应能够实现智能容错,

即在部分构件或系统因不可预知因素发生故障时,可通过自适应动态

规划(Adaptivedynamicprogramming,ADP)等智能的自学习策略改变运

动方式或控制模式,最大限度地继续完成相关工作,以减少由于装备

故障而对救援工作造成的影响。

在多机协同方面,智能救援装备由单一装备独立完成某一任务向

着多机协同的方向发展,通过采用元启发式优化算法、动态规划算法

等先进的算法,多装备共同协作完成某一任务,扩大救援装备的使用

范围,完成大量单一装完无法完成的工作,将更多的救援人员从危险

的救援工作中解放出来。

在硬件方面,应用于灾害现场的通信装备将向着小型化、集成化、

一体化的方向发展,通过移动式和固定式相结合的方式,以便能够省

去繁琐的组网过程,实现在狭小空间内更加高效的硬件搭建。特别地,

移动通信车辆也应向着小型化、模块化的方向发展。

在关键技术方面,5G通信技术将被用于救援装备,高速、低功耗、

低时延将大幅提高救援效率。同时,高温、高压、多重覆盖物阻隔等

极端条件下的信息传播衰减机理将被揭示,语音、视频、文字多媒体

通信方式同步采集及融合技术,空中、地面、地下、水下等具有复杂

障碍物的多维空间的高穿透技术将被突破,最终实现极端环境下人机/

机机高效通信。

操作的便捷性和人机交互的友好性是智能应急救援装备的发展趋

势。对于前者,虽然智能装备因功能丰富,结构和控制系统都较为复

杂,但操作的便捷性不可忽视,这可以降低救援装备对操作人员的专

业度要求,使得救援人员可在灾难现场快速操作救援装备,提高救援

效率。对于后者,救援装备应具有友好的交互界面,以提高救援人员

对复杂救援装备的接受程度。

除上述发展趋势外,结合现有应急救援装备的性能特点,建立一

套完整的性能评价体系是应急救援装备领域的发展趋势之一。通过建

立一系列标准体系,可以减小不必要的浪费,实现救援资源的快速整

合。

智能化是应急救援装备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在重大自然灾害和人

为事故救援中提高救援效率、保障救援人员和受困人员生命安全的重

要途径。因此,大力发展智能应急救援装备,加强重大自然灾害的防

治瓶颈技术的研发,全面提升我国应急救援装备技术水平,可以为应

急抢险救灾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智能救援装备种类繁多,根据救援

环境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空中救援装备、陆地救援装备、水下救援

装备以及通用救援装备。在综述了智能应急救援装备及共性技术国内

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智能应急救援装备的研发还存在缺

乏面向通用/专用不同需求的结构设计方法、特殊灾害环境下的救援装

备的性能不佳、智能化程度不高、通信基站技术不成熟、人机交互效

果不佳等问题,这都使得智能救援装备尚未在大型救援现场得到广泛

应用。指出智能应急救援装备将通过多学科融合,在结构设计、环境

感知、自主决策与运动控制、高效通信及人机交互等方面实现智能化,

最大限度地代替救援人员完成救援任务。

第四章市场调研分析

一、应急救援装备行业分析

应急产业是为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

救援等提供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具有覆盖面广、产业链长、涵盖

领域多等特点。应急救援的核心使命就是拯救生命,加强安全生产应

急救援科技装备建设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根本要求,是践行以

人为本、科学救援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的重要

内容。各地区、各部门和相关企业要高度重视,深入分析新形势、新

任务、新使命,牢固确立向科技装备要战斗力的思想,坚持走“精兵

之路”,强化队伍建设,优化装备布局,以高科技救援手段替代“人

海战术”、以智能化救援方法减少人为操作,不断加大队伍的救援辐

射半径,提升队伍的应急机动和专业救援能力,推动安全生产应急救

援科技装备工作取得新成效。

应急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目前尚未建立统计体系,其产值可从消

防、安防、生产安全、应急通信、应急物流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产值

进行初步测算。今后一段时期,受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

社会的风险、矛盾影响,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环境安全、信息安全、

社会安全、卫生安全等领域突发事件防控和处置难度日益加大,全社

会对应急产业的需求更加迫切,市场潜力巨大。估计,若扶持政策措

施到位,我国应急产业每年产值规模可保持20%左右的增长速度。

据悉,自2010年以来,中央财政共投入72亿元,地方政府和依

托企业投入30多亿元,配套了1万多套“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先

进适用新型救援装备,极大地提升了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快速机动、

灾区侦测、事故处置、后勤保障、培训演练和信息报送能力,为成功

救援、科学救援、精准救援、安全救援提供了重要保障。发展一种轻

量化、高机动性、可实施组合化救援的应急装备成为服务城镇化的必

然选择。

发展应急产业,既能为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提供物质保障、技术

支撑和专业服务,满足社会各方面不断增长的应急产品和服务需求,

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和全社会抵御风险能力,又有利于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相关行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近年来,应

急产业在中国快速发展。随着公共安全应急需求越来越受重视,相关

政策和规定不断出台,社会发展应急产业的积极性达前所未有的态势,

中国应急产业发展迎来黄金期,应急领域相关产品和服务产值达到近

万亿规模。

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受各种自然和社会的风险、矛盾影响,应急管

理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对一个国家而言,防灾减灾、“未雨绸缪”

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随

着社会各方对应急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国内应急产业显露出

极大的发展潜力。随着国家的大力推进和社会安全的宣传,销量也有

所增加。2018年国内应急产业市场销售产品总值达到7532亿元,同比

2017年增长20.86%。据统计,2019年应急产业市场规模已达1.55万

亿元。在国家政策支持、新旧动能转换以及“新基建”等大环境下,

信息通信技术、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概念正加速

与应急产业融合,新一代智能化、无人化应急产品将逐步替代传统应

急产品,未来产业内竞争将逐渐加剧。

近年来,我国应急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许多地方把应急产业作

为重点发展方向,涉及应急救援和处置技术研发、应急装备制造、检

测与预警、应急抢险服务等许多领域。随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应急

产业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技术和产业链,部分关键共性技术已实现产业

化。

国内市场主要的专业市场:交通、安监、消防、地震等;其中消防

市场相对成熟,其他专业市场还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国内应急市场的

用户主体目前主要还是政府和专业救援队,应急管理部的成立,将更

加规范行业管理,对应急产业发展具有欲动作用。和国外相比,国内

的志愿者救援市场及公众市场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蕴藏着巨大的市

场潜力。和国外相比,国内的市场规范化管理和准入门槛尚未完全形

成,除消防和医疗救援等较成熟的领域外,其他领域的检测和认证体

系缺失,迫切应急领域的行业组织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2018年初,年产救援车680台(套)的产能应急救援装备产业园(二)

项目处于土建施工阶段,预计2018年开工、2018年完工。年产救援车

680台(套)的产能应急救援装备产业园(二)项目为非政府投资的新建项

目,总投资15000万元,目前资金已到位。

应急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目前尚未建立统计体系,其产值可从消

防、安防、生产安全、应急通信、应急物流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产值

进行初步测算,据有关协会统计,2014年我国应急产业如果包括带动

的相关产业,产值在1万亿元左右。今后一段时期,受各种传统的和

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风险、矛盾影响,食品安全、生产安全、

环境安全、信息安全、社会安全、卫生安全等领域突发事件防控和处

置难度日益加大,全社会对应急产业的需求更加迫切,市场潜力巨大。

估计,若扶持政策措施到位,我国应急产业每年产值规模可保持20%左

右的增长速度。

二、应急救援装备市场分析预测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及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事故风险随

之加大,不仅给劳动者个人与家庭造成极大痛苦与损失,也给国家经

济造成巨大损失,引发不良社会影响甚至威胁社会安全、稳定。因此,

探索减少事故损失、挽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途径,实施科学有效的

应急救援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而在救援过程中,先进装备的

保障和支撑作用愈发重要。

应急救援需求的增长,客观上催生了应急救援类装备,包括应急

监测预警装备、应急通信指挥装备、应急救援处置装备、应急安置保

障装备等的发展。目前,我国在应急装备的制造和研发方面,已经涌

现出了一大批专业的生产企业,它们利用自己长期积累的技术及生产

优势,投身应急装备制造业。

为鼓励和支持应急产业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

年规划纲要》《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对加强公共

安全体系建设,发展应急产业均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中长期科学

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

目录(2011年)》分别将“公共安全”“公共安全与应急产品”作为

重点领域和鼓励发展产业类别;工信部《关于加强工业应急管理工作

的指导意见(2009年)》明确提出加快制定应急工业产品相关标准,

促进应急工业产品推广;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国家安全生产“十二

五”规划》中,做出了促进安全产业发展,建立国家安全产业基地的

规划。

在政府的大力引导下,企业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

新性产品为重点,加强应急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应急装备科技

水平逐步提高,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广东、安徽、

重庆、浙江等地方政府,结合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

将应急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发展,一批产业基地正在形成(见

图1)0

然而,由于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应急产业起步较晚,大部分应急

产品还没有摆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状况,特别是大型、关键性

应急装备,难以适应应急需要,直接影响了应急处置效果。例如,

2014年1月11日,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建塘镇独克宗古城大火造

成242栋房屋被烧毁,古城内部分文物、唐卡及其他文化艺术品被烧

毁,经济损失无可估量。当地消防官兵虽然在接警Imin后就出警,但

由于街道狭窄,消防车辆无法进入,消防水源不足,又缺乏与消防车

配合的远程供水装备,火势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拥有现代化救援装备

的2000余名官兵“望火兴叹”,最后只能运用大型工程机械将木质结

构建筑强行拆除,开辟出隔离带,阻止火势蔓延,但半座古城最终葬

身火海。

我国幅员辽阔、灾害频发,城乡差异大,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

大城市聚集了庞大的人口、资源、产业,城市受灾对象的集中性、城

市灾害后果的严重性和放大性,使应急管理工作任务繁重,而中小城

镇、乡村往往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安全保障能力偏低,从而形成我

国高风险的城市和不设防的乡村并存的局面。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

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

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十八届三中全会

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

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伴随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危险源增多,应急救援任务也愈加繁

重,若不加以重视,类似“香格里拉古城火灾”的悲剧还会重演。发

展一种轻量化、高机动性、可实施组合化救援的应急装备成为服务城

镇化的必然选择。

此外,大型事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道路的损毁、交通与通信的阻

断。现有成套装备由于体积大、笨重,难以满足快速运输要求,且自

身行驶速度低、通过性差,造成救援人员、装备、生活物资无法快速

到达现场,从而延误了救援时机。工况的复杂性决定了救援装备必须

具备较高的机动性,即越野性能优越、反应速度快,可以第一时间到

达事故现场。

救援装备到达现场后,由于设施不统一、缺乏生产标准,往往在

事故现场呈“多国部队”化、装备之间不通用,在具备专业知识的救

援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关键时刻无法形成合力,这就对装备的标准化

和统一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要便于开展广泛培训、发生故障时可

互换、形成较强战斗力。

因此,我国的应急救援装备应避免向高端化、智能化、概念化方

向发展的误区,而应当首先立足于我国幅员辽阔、城乡差异大的具体

国情,着力解决实战化、大众化、标准化的问题。标准化,即:实施

标准化装备、规范化操作,有限的应急资源(人员、装备)最大程度

的利用;大众化,即:最有效的救援是自救、互救,应急知识的社会

化普及培训至关重要;实战化,即:装备简单、易学、可靠、实际,

开展实战演练培训。

第五章项目规划分析

一、产品规划

项目主要产品为应急救援装备,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26186.00

万元。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经济建设

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目标,国家出台并实施了加快经济发展的

一系列政策,对于相关行业来说,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管理水平、筹措发

展资金、参与国际分工,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随着我国国民

经济逐渐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各行各业面临市场国际化,相应企业将面

对极具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品牌优势的竞争对手,市场份额将会形成新

的分配格局。通过对国内外市场需求预测可以看出,我国项目产品将以内

销为主并扩大外销,随着产品宣传力度的加大,产品价格的降低,产品质

量的提高和产品的多样化,项目产品必将更受欢迎;通过对市场需求预测

分析,国内外市场对项目产品的需求量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市场销售前

景非常看好。

二、建设规模

(一)用地规模

该项目总征地面积34684.00平方米(折合约52.00亩),其中:净用

地面积34684.00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52.00亩)。项目规划总建筑面

积36418.20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25271.17平方米,计容建

筑面积36418.20平方米;预计建筑工程投资3160.07万元。

(二)设备购置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06台(套),设备购置费4476.97万元。

(三)产能规模

项目计划总投资12542.67万元;预计年实现营业收入26186.00万元。

第六章项目选址规划

一、项目选址

该项目选址位于XX高新区。

园区加快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区。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

方式,推进数据共享。全面梳理编制政务服务事项目录,逐步做到“同一

事项、同一标准、同一编码”。优化网上申请、受理、审查、决定、送达

等服务流程,做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凡是能实现网上办理的事项,

不得强制要求到现场办理。全面公开与政务服务事项相关的服务信息,除

办事指南明确的条件外,不得自行增加办事要求。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加

强网络和信息安全保护,切实加大对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

等重要数据的保护力度。推行网上审批、网上执法、网上服务、网上交易、

网上监管、网上办公、网上督查、网上公开、网上信访,最大程度利企便

民,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

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污染或对周围环境污染不超过国家有关法律和现

行标准的允许范围,不会引起当地居民的不满,不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项目建设所选区域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拥有集公路、铁路、航空

于一体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物流运输方便快捷,为投资项目原料进货、

产品销售和对外交流等提供了多条便捷通道,对于项目实现既定目标十分

有利。项目承办单位已经培养和集聚了一大批具有丰富经验的项目产品生

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通过引进和内部培养,搭建了一支研究方向多元、

完整的专业研发团队,形成了核心技术专家、关键技术骨干、一般技术人

员的完整梯队。当地相关行业的前列,具有显著的人才优势;项目承办单

位还与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紧密合作关系,并建立了向科研开发倾

斜的奖励机制,每年都拿出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对重点产品及关键工

艺开发的奖励。

二、用地控制指标

投资项目占地税收产出率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

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中规定的产品制造行业占地税收产

出率2150.00万元/公顷的规定;同时,满足项目建设地确定的“占地税收

产出率2150.00万元/公顷”的具体要求。根据测算,投资项目建筑容积率

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

24号)中规定的产品制造行业建筑容积率20.80的规定;同时,满足项目

建设地确定的“建筑容积率21.50”的具体要求。投资项目土地综合利用

率100.00%,完全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国土资发[2008]24号)中规定的产品制造行业土地综合利用率三90.00%

的规定;同时,满足项目建设地确定的“土地综合利用率295.00%”的具

体要求。

三、地总体要求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建筑系数55.09%,建筑容积率1.05,建设区域

绿化覆盖率7.97%,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67.04万元/亩。

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

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

1占地面积平方米34684.0052.00亩

2基底面积平方米19107.42

3建筑面积平方米36418.203160.07万元

4容积率1.05

5建筑系数55.09%

6主体工程平方米25271.17

7绿化面积平方米2903.29

8绿化率7.97%

9投资强度万元/亩167.04

四、节约用地措施

土地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不可

少的条件,因此,项目承办单位在利用土地资源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行

业规定的用地指标,根据建设内容、规模和建设方案,按照国家有关节约

土地资源要求,合理利用土地。土地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项目承办单位在利用土地资

源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行业规定的用地指标,根据建设内容、规模和建

设方案,按照国家有关节约土地资源要求,合理利用土地。

五、总图布置方案

1、根据项目承办单位发展趋势,综合考虑工艺、土建、公用等各种技

术因素,做到总图合理布置,达到“规划投资省、建设工期短、生产成本

低、土地综合利用率高”的效果。

道路在项目建设场区内呈环状布置,拟采用城市型水泥混凝土路面结

构形式,可以满足不同运输车辆行驶的功能要求。项目承办单位项目建设

场区道路网呈环形布置,方便生产、生活、运输组织及消防要求,所有道

路均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其坡路及弯道等均按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设计。

2、投资项目绿化的重点是场区周边、办公区及主要道路两侧的空地,

美化的重点是办公区,场区周边以高大乔木为主,办公区以绿色草坪、花

坛为主,道路两侧以观赏树木、绿篱、草坪为主,适当结合花坛和垂直绿

化,起到环境保护与美观的作用,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统一协调”的建

筑空间。undefined

场内供水采用生活供水系统、消防供水系统、生产补给水系统,消防

供水系统在场区内形成供水管网。给水系统由项目建设地给水管网直供;

场区给水网确定采用生产、生活及消防合一系统的供水方式,在场区内形

成环状,从而保证供水水压的平衡及消防用水的要求。投资项目采用雨、

污分流制排水系统,分别汇集后排入项目建设区不同污水管网。

3、项目拟安装使用节水型设施或器具,定期对供水、用水设施、设备、

器具进行维修、保养;对泵房、水池、水箱安装液位控制系统,以防溢水、

跑水,从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投资项目生活给水主要是员工工作及休息

期间的个人饮用及卫生用水,生活给水水压0.35Mpa。

4、场外运输主要为原材料的供给以及产品的外运;产品的远距离运输

由汽车或铁路运输解决,项目建设地社会运输力量充足,可满足投资项目

场外远距离运输的需求。短距离的运输任务将利用社会运力解决,基本可

以满足各类运输需求,因此,投资项目不考虑增加汽车运输设备。

冬季室内采暖要求计算温度:各主体工程14.5(TC-16.5(TC,需采暖的

库房5.5(rc-8.5(rc,公用站房14.5CTC,办公室、生活间18.5CTC,卫生

间15.50。。;采暖热媒为95.5(TC-75.0(TC采暖热水,由市政外网集中供应,

供水压力为0.40Mpa。卫生间均设排气扇,将湿气和臭气经排风机排至室外,

通风换气次数一定要大于10.00次/小时。

六、选址综合评价

投资项目建设地址及周边地区具有较强的生产配套与协作能力,项目

建设地工业种类齐全制造业发达,技术人员与高等级工程技术人力资源充

足,项目配套及辅助材料均能找到合适的服务厂家,供应商分布在周边

150.00公里的范围内,供货运输时间约在2.00小时之内,而且铁路、公路

运输非常方便快捷。

第七章项目工程设计

一、建筑工程设计原则

项目承办单位本着“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并遵照国家建

筑设计规范进行项目建筑工程设计;在满足投资项目生产工艺设备要求的

前提下,力求布局合理、造型美观、色彩协调、施工方便,努力建设既有

时代感又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建筑群的新形象。建筑立面处理在满足工艺生

产和功能的前提下,符合现代主体工程的特点,立面处理力求简洁大方,

色彩组合以淡雅为基调,适当运用局部色彩点缀,在满足项目建设地规划

要求的前提下,着重体现项目承办单位企业精神,创造一个优雅舒适的生

产经营环境。

本次设计充分考虑现有设施布局及周边现状,力求设施联系密切浑然

一体,总体上达到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的效果。

本工程项目位于项目建设地,本次设计通过与建设方的多次沟通、考察、

论证,最后达成共识。

二、土建工程设计年限及安全等级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是根据建筑物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危及人

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的严重性来划分的,本工程结构安全等级设计为

I级。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的规定,投资项

目中所有建(构)筑物均按永久性建筑要求设计,使用年限为50.00年。

三、建筑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本项目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及现行的有关规范,根

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规划的要求,统筹安排、

因地制宜,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功能齐全、确保建筑工

程质量。

四、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本期工程项目预计总建筑面积36418.20平方米,其中:计容建筑面积

36418.20平方米,计划建筑工程投资3160.0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5.19%o

第八章项目工艺可行性

一、技术管理特点

验收材料应根据领料单或原始凭证进行清点实测验收,发现规格、质

量、数量不符等问题应及时与有关人员联系处理;做好原辅材料原始记录

和资料积累,及时准确地做好月报、季报和年度各种统计报表工作。投资

项目的成品及包装材料分别贮存于各分类仓库内;仓库应符合所存物品的

存放条件、建立责任体系、保证存放安全;项目承办单位建立健全IS09000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和检验手段,确保项目所需物品存储纳入这一体

系统一管理。项目所需原料来源应稳定可靠,建成后应保证原料的质量和

连续供应。

项目产品数据管理技术(PD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