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_第1页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_第2页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_第3页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_第4页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一、高中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苗晋卿,字元辅,潞州壶关人,世以儒素称。擢进士第,调为修武尉,累进吏部郎中、

中书舍人,知吏部选事。方时承平,选常万人,李林甫为尚书,专国政,以钱事委晋卿及

宋遥,然岁命它官同较书判,核才实。天宝二年,判入等者凡六十四人,分甲、乙、丙三

科,以张爽为第一。爽,御史中丞倚之子,倚新得幸于帝,晋卿欲附之,爽本无学,故议

者嚣然不平。安禄山因言之,帝为御花萼楼覆实,中裁十一二,爽持纸终日,笔不下,人

谓之"曳白"。帝大怒,贬倚淮阳太守,遥武当太守,晋卿安康太守。

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晋卿日:

"公门当下,况父母邦乎?"郡太守迎犒,使所属令行酒,酒至,必立饮白酹,侍老有献,降

西阶拜而饮,时美其恭。安禄山反,窦廷芝弃陕郡不守,杨国忠本忌其有望,即奏"东道贼

冲,非大臣不可镇遏",授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晋卿见帝,以老辞,忤旨,听致仕于

家。车驾入蜀,搭缎多陷贼,晋卿间道走金州。

肃宗至扶风,召赴行在,拜左相。平京师,封韩国公,食五百户,改侍中。玄宗崩,

肃宗疾甚,诏晋卿摄冢宰,因让曰:"矢行遣诏,皇帝三日听政,稽祖宗故事,则无冢宰之

文,奉遣诏则宜听朝。惟陛下顺变以幸万国。"帝不听。后数日,代宗立,复诏摄冢宰,固

辞乃免。时年老蹇甚,乞间日入政事堂,帝优之,听入阁不趋,为御小延英召对。宰相对

小延英,自晋卿始。永泰初薨,年八十一,赠太师,京兆少尹护丧,谥曰懿献,元载未

显时,为晋卿所遇,载方相,故讽有司改谥文贞。

(《新唐书•苗晋卿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

B.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偿入计/谒归壶关摩县门辄步/吏谏止/

C.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

D.明年/徒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古代只把诸侯或有爵位的官员死去,称为薨。

B."措绅J"措",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原意是插笏于带,文中借指官宦。

C.行在:亦称"行在所",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经之地。

D.京师:京城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京畿"则是京城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苗晋卿利用职务,攀附权贵。苗晋卿主持吏部选官时,因张倚得到皇帝的宠幸,于是将

张倚之子张爽评为第一,想借此攀附张倚。

B.苗晋卿为人谦恭,深受称赞。苗晋卿回乡,郡太守迎接犒劳他,他对劝酒的官员和老人

都极尽礼数,受到当时人们的赞扬。

C.苗晋卿颇有声望,受到排挤。安禄山反叛时,杨国忠因忌恨苗晋卿有声望,违背皇帝的

旨意,任命苗晋卿为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

D.苗晋卿屡历要职,深受器重。苗晋卿多次被朝廷授予高官,唐肃宗任命他为左相,唐代

宗优待他,驾临小延英殿同他议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晋卿见帝,以老辞,忤旨,听致仕于家。

②稽祖宗故事,则无冢宰之文,奉遗诏则宜听朝。

【答案】(1)B

(2)A

(3)C

(4)①苗晋卿拜见皇帝时。用年迈来推辞,违背皇帝的旨意,皇帝听任他退休回家了。

②考查祖宗的旧例,就没有冢宰的条文,奉行遗诏就应当处理朝政。

【解析】【分析】(1)"河北采访使”是固定官职名,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D项。"入

计""谒归"是两件事情,结合句意分析,排除C项。句意:第二年,苗晋卿调任魏郡太守,

即任河北采访使。他在任三年,政令教化广泛推行。曾经入朝汇报有关工作。请假回到壶

关,望见县门就下马步行,属吏劝阻。故选B。

(2)A项,"只把诸侯或有爵位的官员死去,称为薨"错误,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

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故选A。

(3)C项,"杨国忠......违背皇帝的旨意,任命苗晋卿为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与原文不

符,原文是苗晋卿拜见皇帝时,用年迈来推辞,违背皇帝的旨意;另外,苗晋卿也并不是

杨国忠任命的。故选C。

(4)①"见"译为拜见;"以",介词,用:"辞"译为推辞;"忤"译为违背;"听"译为听任、

听凭;"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②"稽"译为考查;“故事"译为旧例(古今异义词);

"则",连词,就;"之",助词,的;“则",连词,就;"听朝"译为临朝听政。

故答案为:⑴B;⑵A;⑶C;

⑷①苗晋卿拜见皇帝时。用年迈来推辞,违背皇帝的旨意,皇帝听任他退休回家了。②

考查祖宗的旧例,就没有冢宰的条文,奉行遗诏就应当处理朝政。

【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

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

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

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

准确积累。

(3)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

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

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

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

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参考译文】

苗晋卿,字元辅,潞州壶关人,世代以儒学著称,考中进士,调任修武县尉,多次升官

后任吏部郎中、中书舍人、知吏部选事。当时天下太平。参加选官的常有一万人,李林甫

任吏部尚书,专掌国家大政,将选官的事委托给苗晋卿和宋遥,但每年命令其他官员共同

考定,审核官员的实际才能。天宝二年,考判入等者共六十四人,分甲、乙、两三科,以

张爽为第一。张爽,是御史中丞张倚的儿子,张倚新近得到皇帝的宠幸,苗晋卿想要攀附

他,张爽本来没有学识,因此舆论喧器不平,安禄山趁机奏告皇帝,皇帝为此在花萼楼复

考核实,考中者才十分之一二,张爽一整天都拿着试卷,不能下笔应答,人们称之为"曳

白"。皇帝大怒,贬张倚为淮阳太守,宋遥为武当太守,苗晋卿为安康太守。

第二年,苗晋卿调任魏郡太守,即任河北采访使。他在任三年,政令教化广泛推行。曾

经入朝汇报有关工作。请假回到壶关,望见县门就下马步行,属吏劝阻,苗晋卿说:"过官

府应当下马,更何况是父母之邦呢?"郡太守迎接犒劳他,让属下县令巡行劝酒,酒一送

上,苗晋卿必然一口喝完,侍奉的老人有献酒的,苗晋卿走下西阶拜谢后才饮酒,当时人

们赞扬他的恭敬。安禄山反叛了,窦廷芝放弃陕郡不去防守,杨国忠本来就忌恨苗晋卿有

声望,便上奏说:"东道是叛军进军的要害,非大臣不能守住。"朝廷任命苗晋卿为陕郡太

守、陕虢防御使,苗晋卿拜见皇帝时。用年迈来推辞,违背皇帝的旨意,皇帝听任他退休

回家了。皇帝入蜀,士大夫官员大多陷入叛军之手,苗晋卿抄小路透到金州。

唐肃宗到达扶风。把他召到驻地,任命为左相。平定京城,封苗晋卿为韩国公,享用封

邑五百户,改任侍中0唐玄宗去世了。唐肃宗病重.下诏苗晋卿代理冢宰,他坚决推辞

说:"先帝有遗诏,叫皇帝三天后听政,考察祖宗的旧例,就没有冢宰的条文,奉行遗诏就

应当处理朝政。希望皇上顺应变化,而使天下幸运。"皇帝不听从他的意见。几天后,唐代

宗即位,又下诏苗晋卿代理冢宰。他坚决推辞才得以免除。这时苗晋卿年老行动迟缓。请

求隔日来一次政事堂。皇帝优待他,听任他入阁不快步行走,皇帝专门为他在小延英殿召

见对话。宰相在小延英殿召见对话,从苗晋卿开始。永泰初年苗晋卿去世,享年八十一

岁,追赠为太师,命京兆少尹办理丧事,谥号叫懿献。元载未显贵时,为苗晋卿所知遇,

元载这时任宰相,因此婉言劝说有关部门改谥号为文贞•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

凡国有三制,有制人者,有为人之所制者,有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者。何以知其然?

德盛义尊,而不好加名于•人。人众兵强,而不以其国造难生患。天下有大事,而好以其国

后。如此者,制人者也。德不盛,义不尊,而好加名于人;人不众,兵不强,而好以其国

造难生患;恃与国,幸名利。如此者,人之所制也。人进亦进,人退亦退;人劳亦劳,人

佚亦佚,进退劳佚,与人相胥①,如此者,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也。

爱人甚而不能利也,憎人甚而不能害也。故先王贵当,贵周。周者不出于口,不见于

色;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故先王不以一过二,先王不独举,不擅功。

先王不约束,不结纽②。约束则解,结纽则绝。故亲不在约束、结纽。先王不货交,不

列地,以为天下。天下不可改也,而可以鞭维使也。

时也,利也,士③为之也。余目不明,余耳不聪,是以能继天子之容④。官职亦然。0±

者得天,义者得人。既时且义,故能得天与人。

先王不以勇猛为边竟,则边竟安。边竟安则邻国亲,邻国亲则举当矣。

(取材于《管子》)

【注释】①胥:从。②结纽:与别国结成同党、缔结联盟。③士:事。④容:指天子圣

德。

(二)

随①以汉东诸侯叛楚。冬,楚斗毂於菟②帅师伐随,取成而还。君子曰:"随之见伐,不

量力也。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诗》日:‘岂不夙夜,谓行多

露。

宋襄公欲合诸侯,臧文仲闻之,日:"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

二十一年春,宋人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楚人许之。公子目夷日:“小国争盟,祸

也。宋其亡乎,幸而后败。”

秋,诸侯会宋公于盂。子鱼曰:"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于是楚执宋公

以伐宋。

冬,会于薄以释之。子鱼曰:"祸犹未也,未足以惩君。”

(取材于《左传》)

【注释】①随:国名•②斗毂於菟:人名。

(1)下列对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恃与国,幸名利与:结交B.人俵亦佚佚:安逸

C.故先王贵当,贵周周:周密D.以为天下以为:认为

(2)下列各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则边竟安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随之见伐哀吾生之须臾

C.宋甚亡乎甚皆出于此乎D.会王薄以释之而君幸王赵王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盛义尊,而不好加名于人有的国家德义尊盛,却不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国

B.如此者,人之所制也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是人制造出来的灾难

C.故先王不以一过二,先王不独举,不擅功所以先王不夸大其词把一说成超过二,不独自

蛮干,不独自占有功绩

D.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成败是由自己,难道是由别人吗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时者得天,义者得人。既时且义,故能得天与人

②君欲己甚,其何以堪之

(5)依据短文(一)管子关于"三制"的论说,推断短文(二)"楚人许之”的意图。

(6)请结合短文(一)解释孔子这么说的理由。

孔子在《论语》中称赞管仲:"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①,如其

仁。"又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注释】①如其仁:就是仁。

【答案】(1)D

(2)D

(3)B

(4)答案示例:①合于天时能得到天的帮助,合于正义能得到人的拥护。既合天时又合

正义,这样就能把天时与正义的力量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②国君的欲望太过分了,别人

怎么受得了。

(5)答案示例:楚人深谙管子"制国"之道,强大的楚国答应宋人为鹿上之盟的意图是:

"以其国后"而"后发制人"。首先,从后文"执宋公以伐宋"的果断行动来看,"许之”是为了

"制人";其次,公子目夷的评论指出小国争盟必将带来灾祸,也从反面道出楚人"许之"的

背后意图。

(6)答案示例:孔子的说法,不仅肯定了管仲的功绩,更在于肯定了管仲作为相国帮助桓

公称霸的方法,那就是行仁,惠民利民。这个做法也体现在了管子的治国理念中,阐述三

制也好,提醒先王不独举,不擅功也好,强调举当也好,都是一种仁义的做法,仁又是贯

穿孔子思想的核心,故行仁的管子能够得到孔子如此的赞赏。

【解析】【分析】(1)D选项,"以为:认为"错误,以为,以之为的省略,以此来治理。

译文为:以此来治理天下。故选D。

(2)A选项,两个"则"都是"副词","那么"的意思。B选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C选项,两个"其"都是"副词",都表揣测,大概。D选

项,第一个"于",介词,"在"的意思。第二个"于",介词,表被动,"被"的意思。故选D。

(3)B选项,"如果是这样的话"和"制造"错误,如此:像这样的国家;制:被控制;译文

为:像这样的国家,必然被他国控制。故选B。

(4)赋分点:①时,合于天时;义,合于正义;且,又。②欲,欲望;甚,过分;何

以,宾语前置,以何;堪,忍受。

(5)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楚人许之”的意图,结合“天下有大事,而好以其国后。如

此者,制人者也”等内容可知强大的楚国答应宋人为鹿上之盟的意图是:"以其国后"而"后

发制人”。根据后文楚人的做法可以推测:"秋,诸侯会宋公于盂""于是楚执宋公以伐宋"。

也可以根据目夷目夷的话反面论证:公子目夷日:"小国争盟,祸也。宋其亡乎"。

(6)"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管仲相桓公,霸诸

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这两句话的意思分别为:"孔子说:'齐桓公多次、联合

统一了诸侯,并不凭借战争,这是管仲的力量。这是仁,这是仁管仲作了齐桓公的相

国,使其称霸于诸侯,天下的人都听命于他,现在的人们都能得到他的恩赐。"孔子这么说

的理由可以结合材料一中“三制"以及"不独举,不擅功”等内容概括得出。

故答案为:⑴D;⑵D;(3)6;

⑷①合于天时能得到天的帮助,合于正义能得到人的拥护。既合天时又合正义,这样就

能把天时与正义的力量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②国君的欲望太过分了,别人怎么受得了。

⑸楚人深谙管子"制国"之道,强大的楚国答应宋人为鹿上之盟的意图是:"以其国后"而"后

发制人首先,从后文"执宋公以伐宋"的果断行动来看,"许之"是为了"制人";其次,公

子目夷的评论指出小国争盟必将带来灾祸,也从反面道出楚人"许之"的背后意图。

(6)孔子的说法,不仅肯定了管仲的功绩,更在于肯定了管仲作为相国帮助桓公称霸的方

法,那就是行仁,惠民利民。这个做法也体现在了管子的治国理念中,阐述三制也好,提

醒先王不独举,不擅功也好,强调举当也好,都是一种仁义的做法,仁又是贯穿孔子思想

的核心,故行仁的管子能够得到孔子如此的赞赏。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重点词语意义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

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

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

要加以积累。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

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虚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

意思来判断。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

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虚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

意思来判断。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

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

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

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

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

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⑹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和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

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

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

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孔子在

《论语》中称赞管仲:"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又

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孔子的说法,不仅肯定了管仲

的功绩,更在于肯定了管仲作为相国帮助桓公称霸的方法,那就是行仁,惠民利民。这个

做法也体现在了管子的治国理念中,阐述三制也好,提醒先王不独举,不擅功也好,强调

举当也好,都是一种仁义的做法,仁又是贯穿孔子思想的核心,故行仁的管子能够得到孔

子如此的赞赏。

【参考译文】

(-)大凡国家之间有三种控制关系,或控制他国,或被他国控制,或不能控制他国也

不被他国控制。怎么知道是这样子呢?有的国家德义尊盛,却不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

他国;国家人口众多、兵力强盛,却不凭借本国的实力去(故意)制造危难、引发祸乱;

一旦天下发生大的事变,喜欢让自己的国家跟随他国之后(行事而不当头领)。这样的国

家,必然能够控制他国。有的国家德义不尊盛,却喜欢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国;人口不

多、兵力不强盛,却喜欢让自己的国家成为危难祸乱的制造者;依仗同盟,心存侥幸,措

取名利。这样的国家,必然被他国控制。他国前进,本国也前进,他国后退,本国也后

退;他国劳作,本国也劳作,他国安逸,本国也安逸;前进、后退、劳作、安逸,与他国

相从。这样的国家,不能控制他国,他国也不能控制自己。

非常喜欢一个人,也不能随便给他利益;非常憎恨一个人,也不能无故加害于他。所以

古代圣王处事贵在得当,贵在周密。所谓周密,就是话不轻易说出口,情不贸然形于色,

就像是龙和蛇,一天之内有五次变化,让人无从猜透。所以,古代先王不夸大其词,不把

一说成超过二,不独自蛮干,不独自占有功绩。

古代圣王不结成同党,不缔结联盟。同党总会分解,联盟总会断绝,所以关系亲密不在

于结党、联盟。古代圣王也不用财货进行邦交、不用割让土地以示交好来治理天下。天下

各国的格局虽不可改变,但可以用威势武力来统治驾驭。

符合天时,符合正义,这是必须去做的事情。其他的事情,眼睛不去看,耳朵不去听,

以此来承继天子的圣德。官吏处理事情也应该这样。符合天时,是说得到天的帮助,符合

正义,是说得到人的拥护。既合天时又合正义,这样就把天与人的力量都掌握了。

古代圣王是不用武力解决边境问题的,这样边境就会安定。边境安定,邻国相处就能和

睦。邻国相处和睦,做起事情来就会适宜得当。

(取材于《管子》)

(-)随国率领汉水以东的诸侯国背叛楚国。冬,楚国的斗毂於菟率领军队攻打随国,

取得胜利并与随国签订合约后班师回国。君子说:"随国被讨伐,是自己不自量力啊。度量

自己的力量后再行动,它的过失就少了。成败是由自己,难道是由别人吗?《诗》里说‘咖

里是不早点赶路,我是怕路上露水太多。

宋襄公准备会合诸侯。臧文仲听到后说道:"以自己的欲望去服从别人,可以;强迫别人

服从自己的意愿,则很少能成功。”

鲁僖公二十一年春,宋国人和诸侯举行鹿上之盟,要求归附楚国的诸侯敬奉自己为盟

主,楚人答应了。公子目夷说:"小国争当盟主,灾祸啊。宋恐怕会亡国!如果战败了而不

灭亡,那是幸运了。”

秋,诸侯和宋襄公在盂会盟。子鱼说:"祸患恐怕就在这里吧!国君的欲望太过分了,别

人怎么受得了?"在这次盟会上,楚国抓住宋襄公并攻打宋国。

冬,诸侯在薄地相会,(楚国)释放了宋襄公。子鱼说:"祸患还没有完结啊,还不足以

惩罚国君。”

(取材于《左传》)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彼执舆者为谁?"子路

曰:"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然。"曰:“是知津矣。"桀溺谓子路曰:“了为谁?"

日:"为重。"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桀溺日:"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

之?且与其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耨而不赞。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抚然曰:“鸟

兽不可与同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他II,子路行,遇荷族丈人,曰:"子见夫子乎?"丈

人曰:"四体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以告,孔子曰:"隐者也。”复

往,则亡。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使子路问建路口B.而谁以易之替换

C.程而不堪停止D.植其杖而芸通"耘”,播种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者,隐士,隐居不仕的古代知识分子,往往有着独立的人格和超凡的才德学识。

B.子路,名子路,字仲由,孔子的弟子,曾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孔门十哲"之一。

C.夫子,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犹今之所谓"先生""老师",此处指孔子。

D.四体,人的四肢。五谷,五种谷物,常指稻、稷、麦、菽、、麻,后来也泛指谷物.

(3)把下列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彼执舆者为谁译文:那个拉着车的人是谁

B.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译文: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避世的人呢

C.子路以告孔子译文:子路就告诉了孔子

D.复往,则亡译文:再到那里去看看,老人已经走了

【答案】(1)C

(2)B

(3)C

【解析】【分析】(1)A项,"津:路口"错误,应该为“津:渡口"。B项,"易:替换"错

误,应该为“易:改变”。C项,正确。D项,"芸:通,耘"播种”错误,应该为“芸:通

,耘「除草"。故选C。

(2)B项,"子路,名子路,字仲由"错误,子路,名仲由,字子路。B错误。故选B。

(3)C项,"子路就告诉了孔子"错误,"以"字后省略"之",应译为:子路把这个经过告诉

了孔子。C错误。故选C。

【附参考译文】

在路上遇见长沮、桀溺两人并肩耕田,孔子以为他们是隐士,就叫子路前去打听渡口在什

么地方。长沮说:"那个拉着马缰的人是谁?"子路回答说:“是孔丘。"长沮又问:"是鲁国

的孔丘吧?"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儿了。"桀溺又问子路:"你

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

"天下到处都在动荡不安,而谁能改变这种现状呢?况且你与跟着那逃避暴乱臣的人四处奔

走,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躲避乱世的人呢?”说完,就继续不停地耕田。子路把此话告诉了

孔子,孔子失望地说:"我们不能居住在山林里与鸟兽同群,要是天下太平,我也用不着到

处奔走想改变这个局面了。"有一天,子路一个人行走的时候,路遇一位肩扛除草工具的老

人。子路问他:"您看见过我的老师吗?"老人说:"你们这些人四肢不勤劳,五谷分辨不

清,谁是你的老师我怎么会知道?”说完就挂着拐杖拔草去了。事后子路把这些经过告诉了

孔子,孔子说:"这是位隐士。"叫子路再到那里看看,老人已经走了。

故答案为:⑴C;⑵B;⑶C;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

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

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

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

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

(3)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

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

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光弼,营州柳城人。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

诃源楷洛率精兵击走之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日忠烈。光弼严毅沉果,有大略,幼善骑

射。起家左卫亲府左郎将,累迁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俄袭父封。以破吐蕃、吐谷浑

功,进云麾将军。朔方节度使安思顺表为副,爱其材,欲以子妻之。安禄山反,郭子仪

荐其能,诏遢御史大夫,持节河东节度副大使,羞云中太守。光弼以朔方兵五千出土门,

东救常山,次真定,常山团练子弟执贼将安思义降。郡为战区,皆资注蔽野,光弼酹而哭

之,出为贼幽闭者,厚恤其家。渣关失守,玄宗至蜀,人心惊骇。肃宗理兵干灵武,授

光弼户部尚书,兼太原尹、北京留守。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前此,节度使王

承业军政不修,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侮易承业,光弼闻之素不平。至是,诏众以兵付光

弼。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会使者至,江众御史中丞。

光弼曰:"众有罪,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圣。"使者内诏不敢出,

乃斩念以徇,威震三军。至德二载,思明、希德将兵十万攻光弼,时锐兵悉赴朔方,而麾

下卒不满万。众议培城以守,光弼曰:"城环四十里,贼至治之,徒疲吾人."乃彻民屋为摞

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思明为飞楼车,障以木幔,筑土

山临城,光弼遣人宏地颓之。思明宴城下,倡优居台上新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之。思

明大骇,徙牙帐远去,军中皆视地后行。又潜沟营地,将迅其军,乃里约降。至期,遣裨

校出,若送款者,思明大悦。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思明

畏败,乃去,留希德攻太原。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委资粮遁走。初,贼

至,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后与九节度围安庆

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

彼惩嘉山之败,不放轻出,则庆绪可禽。"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既而思明来援,光弼

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帝宽诸将

罪,以光弼兼幽州大都督府长史。未几,为天下兵马副元帅。

(节选自《新唐书・李光弼传》)

(注)痴:腐烂的尸体。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河源/楷洛率精兵击

走之/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日忠烈/

B.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河源/楷洛率精兵击/

走之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

C.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人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河源/楷洛率精兵击/

走之/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

D.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河源/楷洛率精兵击

走之/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

(2)下列对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其材,欲以子妻之材:通"才",才华.妻:用作动词,给......做妻子。

B.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叁以徇内:通"纳",收纳。众:作状语,当众。

C.光弼遣人空地颓之穴:用作动词,挖洞穴。颓:使动用法,使......倒塌。

D.将沉其军,乃阳约降沉:使动用法,使......沉陷。阳:假装,表面上。

(3)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俄袭父封俄:过了不久B.玄宗生蜀幸:皇帝亲临

C.贼伤十二十二:十分之二D.帝贷诸将罪贷:严惩

(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A.出为贼幽闭者B.肃宗理兵于灵武C.障以木幔D.光弼设公幄城隅以

止息

(5)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累迁,指多次升迁,连续升迁,迁,指官职变动,后文的进、摄、兼、拜等皆是此意。

B.长揖:古代汉族的交际礼仪风俗,见面时拱手自上而至极下,大多数用于晚辈对长辈。

C.年号: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词意吉瑞隽永,如建隆、永平、至德。

D.牙帐:古代官署的大门上有猛兽利牙的图案,所以称官署为牙,牙帐指将帅所居营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光弼少善骑射,有谋略。他得到朔方节度使安思顺和当朝重臣郭子仪的赏识,后曾担

任户部尚书、天下兵马副元帅。

B.李光弼能征善战。至德二年,史思明等人前来攻城。此时敌众我寡,李光弼力排众议,

灵活地运用战术,击退了敌人。

C.李光弼为国钉敌,忘我无私。在叛军围城之时,他就算经过自己家口也不看--眼:在围

困解除后,过了三晚才回家。

D.李光弼领兵有方。相州一城,战况惨烈。敌人一路劫掠,只有李光弼带领部队拼力抗

战,最后整治军队回到了太原。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光弼以朔方兵五千出土门,东救常山,次真定,常山团练子弟执贼将安思义降。

②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侮易承业,光弼闻之素不平。

③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答案】(1)D

(2)B

(3)D

(4)A

(5)D

(6)D

(7)①李光弼率朔方军队五千人从土门出兵,向东援救常山,驻扎在真定,常山团练兵

抓住叛军将领安思义归降。②侍御史崔众主持太原军务,崔众经常欺凌、轻慢王承业,李

光弱听说这件事,向来为此不平。③史思明陈兵于魏州,是想让我军懈怠,我们不如起军

逼近他。他忌惮于嘉山之败,不敢轻意出兵,那么安庆绪就可擒获了。

【解析】【分析】(1)"累官左羽林大将军"的意思是"多次升官至左朝林将军",所以中间

不能断开,"累"前断句,排除选项AC,"楷洛率精兵击走之”的意思是"李楷洛率精兵打跑了

入侵的吐蕃人",所以中间不能断开,"之"后断句,"师还"的意思为"班师回来的路上",中

间不能断开,"还"后断句,排除选项B,故选D。句子翻译:他的父亲李楷洛曾是契丹的酋

长。在武则天做皇后时,李楷洛入朝为官,多次升官至左朝林将军,封为蓟郡公。吐蕃入

侵河源,李楷洛率精兵打跑了入侵的吐蕃人,班师回来的路上,去世了。皇帝追赠了他营

州都督,谥号为忠烈。

(2)B项,"众:作状语,当众"错误,应该为"众:人名,指崔众"。B错误。故选B。

(3)D项,"贷:严惩”错误,应该为"贷:宽恕"。成语有"严惩不贷"。D错误。故选D。

(4)A项,被动句,"为"表被动,句子意思为:释放那些被叛军关押的人。B项,状语后

置句,正常语序为"肃宗于灵武理兵",句子翻译:肃宗在灵武统领军队。C项,状语后置

句,正常语序为"以木幔障",句子翻译:用木板遮挡。D项,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光

弼(于)城隅设公幄以止息",句子翻译:李光弼在城中一角安置营帐来休息。故选A。

(5)A项,"摄、兼、拜等皆是此意"错误,摄、兼、拜都不表官职变动,摄,代理。兼,

兼任。拜,授予。B项,"大多数用于晚辈对长辈”错误,长揖,上古时开始流行,不分长

幼尊卑都可用,但多数用于平辈之间。C项,"年号: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

号"错误,年号:汉武帝时首创。D项,正确。故选D。

(6)D项,"敌人一路劫掠"错误,由原文"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

太原"可知,劫掠的是溃逃的其他官兵,而不是"敌人"。D错误。故选D。

(7)赋分点:①东:向东。次:驻扎。执:抓住。②主:主持。侮易:经常欺凌、轻

慢。素:向来。③勒兵:陈兵。怠:懈怠。惩:忌惮。禽:擒获。

故答案为:⑴D;⑵B:⑶D:⑷A;⑸D;⑹D;

⑺①李光弼率朔方军队五千人从土门出兵,向东援救常山,驻扎在真定,常山团练兵抓

住叛军将领安思义归降。②侍御史崔众主持太原军务,崔众经常欺凌、轻慢王承业,李光

弱听说这件事,向来为此不平。③史思明陈兵于魏州,是想让我军懈怠,我们不如起军逼

近他。他忌惮于嘉山之败,不敢轻意出兵,那么安庆绪就可擒获了。

【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

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

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2)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

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

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3)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

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

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

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辨析能力。解答本题,可结合着常见的文言文句式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固定句式

等)分析判断。

(5)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

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

准确积累。

(6)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

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

(7)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

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

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

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附参考译文】

李光弼是营州柳城人。他的父亲李楷洛曾是契丹的酋长。在武则天做皇后时,李楷洛入朝

为官,多次升官至左朝林将军,封为蓟郡公。吐蕃入侵河源,李楷洛率精兵打跑了入侵的

吐蕃人,班师回来的路上,去世了。皇帝追赠了他营州都督,谥号为忠烈。李光弼为个严

谨刚毅,沉稳果决,有大谋略,年幼即擅长骑马射箭。李光弼从左卫亲府左郎将做起,多

次升迁至左清道率,兼任安北都护。不久,就承袭了父亲的封号。因为其打败吐蕃。吐谷

浑的功劳,升迁云麾将军•朔方节度使安思顺上表任命李光弼为副手,喜爱他的才干,想

将女儿嫁给他。安禄山反叛了,郭子仪推存他的才能,皇帝诏令其代理御史大夫,持符节

任河东节度副大使,兼任云中太守。李光弼率朔方军队五千人从土门出兵,向东援救常

山,驻扎在真定,常山团练兵抓住叛军将领安思义归降。常山郡是当时的战场,死尸遍

地,李光弼祭奠哭悼他们,释放那些被叛军关押的人,给他们家送去丰厚的慰问品。潼关

失守了,玄宗驾临蜀地,百姓人心惊恐。肃宗在灵武统领军队,授予李光弼户部尚书之

职,兼任太原尹、北京留守。李光弼率领景城、河间兵马五千进入太原。这之前,节度使

王承业不治理军务,侍御史崔众主持太原军务,崔众经常欺凌、轻慢王承业,李光弼听说

这件事,向来为此不平。到这时,皇帝下诏书命今崔众把军队交付李光弼。崔众一贯狂做

看不起他人,见到李光弼只是长揖而已,没有马上交出军队,李光弼很生气,将他抓住关

押起来。恰好朝廷使者到了,授予崔众御史中丞。李光弼说:"崔众有罪,此前已关押,现

在只杀付御史。如果使者宣读皇帝的任命诏书,也要杀了新任命的御史中丞。"使者收起诏

书不敢拿出来,于是李光弼杀了崔众示众,威震三军。至德二年,史思明、蔡希德率高秀

岩、牛廷蛇带领十万军队攻打李光弼。当时,精锐军队全部开赴朔方,李光弼手下兵士不

到一万人,众人建议加高城墙来防守,李光弼说:城墙周围四十里,叛军到了再整修它,

白白地使我们的兵士和百姓疲顿。于是拆毁民屋造摞石车,摞石车由西百人拉动,发射的

石头砸到之处常数十人死伤,结果十分之二的叛军被砸死砸伤。史思明造飞楼车,用木板

遮挡,在靠近城墙的地方筑土山,李光弼派人挖地洞使土山倒塌。史思明在城墙下欢宴,

歌女戏子在观台上戏辱奚落天子,李光弼派人挖地道抓获了他们。史思明非常惊恐,将主

帅的营帐移走,远远离开,军队都选择地势纷纷后撤。李光弼又暗中在敌军营地边挖出深

沟,预谋使敌军陷入其中,就假装约定投降。到约定时间,派遣副校将出城,好像送财物

投降的人,史思明非常高兴。不久,叛军数千人陷入深沟中,城上守军擂鼓呐喊,冲锋陷

阵的精锐骑兵出城追逐敌军,俘虏、杀死敌人按万计算。史思明害怕失败,就率军离开

了,只留下蔡希德进攻太原。李光弼派出敢死队与敌军搏击,杀敌七万人,蔡希德丢下粮

草物资逃跑了。当初,叛军刚到,李光弼在城中一角安置营帐来休息,经过府门不看一

眼。围困解除后,过了三晚才回家。后来李光弼与九节度使将安庆绪围困在相州,大战邺

西,击败他。李光弼与众将商议说:"史思明陈兵于魏州,是想让我军懈怠,我们不知起军

逼近他。他忌惮于嘉山之败,不敢轻意出兵,那么安庆绪就可擒获了。"观军容使鱼朝恩坚

持认为不可。不久史思明来教援,李光弼抵抗敌军,战斗特别尽力,杀戮掳掠敌军与自身

伤亡大致相当。众将惊慌溃散,各自率军败退,到处抢劫掠夺,只有李光弼整治军队回到

太原。皇帝宽恕了众将的罪责,任命李光弼兼任幽州大都督府长史。不久,任天下兵马副

元帅。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鹿,字幼文,河东解人也。父仲礼,为梁将,败归周,复家本土。或少好学,颇涉经

史。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未几,起为屯田侍郎,固让弗许。时制

三品已上,门皆列戟。左仆射高颍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请戟。或判日仆射之子更不异居

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弟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又施事竟不行颍闻而叹

伏。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上嘉其蟀直,谓或曰:"大丈夫当立

名于世,无容容而已。”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或上表日:"方今天下太平,四海

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

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

八十,钟鸣漏尽。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

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至尊思治,无忘寝兴,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

举,所损殊大。“上善之,干子竟免。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豉正直士,

国之宝也。”其见重如此。

右仆射杨素当途显贵,百僚慑惮,无敢忤者。尝以少谴,敕送南台。素恃贵,坐或床。

豉从外来,见素如此,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日:“奉敕治公之罪。"素遽下。或据案而坐,

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或时方为上所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或尝得博陵李

文博所撰《治道集》十卷,蜀王秀遣人求之。或送之于秀,秀复赐或奴婢十口。及秀得

罪,杨素奏或以内臣交通诸侯,除名为民,配戍怀远镇。行达高阳,有诏征还。至晋阳,

值汉王谅作乱,遣使驰召或,将与计事。或为使所逼,初不知谅反,将入城而谅反形已

露。或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自称危笃。谅怒,囚之。及谅败,杨素奏或心怀两端,

以候事变,迹虽不反,心实同逆,坐徙敦煌。杨素卒后,有诏征还京师,卒于道。

(《隋书•列传第二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

设/内1«又施/事竟不行/颍闻而叹伏

B.豉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己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

设/内^又施事/竟不行/颍闻而叹伏

C.或判日/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己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

设内又施事/竟不行/颍闻而叹伏

D.或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

设/内^又施/事竟不行/颍闻而叹伏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忧,母亲的丧事,也称丁忧。古时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必须辞官回到祖

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

B.申牒,"牒"是造纸术发明以前的竹书或木书,后指文书、凭证,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

书的文种名称之一。文中指用公文向上呈报。

C.上柱国,春秋时代起为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战国时楚、赵设置,直至隋朝职权相当于

丞相、宰相,唐宋以上柱国为武官的功勋爵位。

D.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项脊轩志》

中祖母"持一象笏至"中的"象笏"与文中同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成处事分寸得当。左仆射高颍的儿子申请戟门,柳或认为:父子并没有分家,儿子不

能安装戟门,高颍知道后很佩服。

B.柳爱的忠诚耿直,为百官所敬畏。隋高祖非常赏识柳暧的忠诚耿直,称他是"国之宝",

多次表彰他,不断升迁他的职位。

C.柳或不畏强权。杨素是当时声势显赫的权臣,群臣都畏惧他,不敢违拗他,唯有柳或敢

于和他对抗,秉公执法,压制他的嚣张气焰。

D.柳或遭杨素忌恨,多次被陷害。由于赠送《治道集》给蜀王,被杨素诬陷行贿;汉王谅

作乱,他假装病重被囚,事情平息后仍被诬陷谋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或正直士,国之宝也。"其见重如此。

②豉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

【答案】(1)A

(2)C

(3)D

(4)①因为他家里贫穷,皇上命令有关部门为他修建住宅,并说:“柳或是一个正直的

人,是国家的宝贝。"他就是这样被皇上看重。

②柳或靠着案桌坐下,让杨素站在堂上,查问详情。杨素因此嫉恨柳或。

【解析】【分析】(1)本题"或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

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乂施/事竟不行/颍闻而叹伏”,这句话意思是"柳豉在批文

上写道:’仆射(y爸官职)之子还没有分家,他父亲的戟槊已列在门外。尊有压卑的道义,

儿子有回避父亲的礼数,哪里容得下外门已经设了戟门,内门还要安装戟门呢!’这件事情

最终没有办成,高颍知道后很佩服柳成的处理办法"。"异居"不可拆开,意思是"不同居

所,分居",此处指"分家",故排除B、D;尊有压卑之义"和"子有避父之礼”句式结构对

称,“外门既设"对应"内^又施",且"竟不行"前面需有主语"事",故排除C项。故选A。

(2)C项,"战国时楚、赵设置,直至隋朝职权相当于丞相、宰相"解释有误,"上柱国"位

在丞相、宰相下,甚尊。原为保卫国都之官。故选C。

(3)D项,”由于赠送《治道集》给蜀王,被杨素诬陷行贿"理解错误。原文依据"及秀得

罪,杨素奏或以内臣交通诸侯",杨素用朝廷内臣勾结诸侯的罪名上奏陷害柳或,而非行

贿。故选D。

(4)本题特别注意:①"以"即"因为";"敕",在古代,就是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的,例如

"敕令"即"皇帝下的命令"等:"筑宅","修建住宅":"柳底正直士,国之宝也"判断句式;

"见"表被动。②"据案"译为"靠着桌子":"立"使动用法,"使・・・・・・站立";"立素于庭"状语后

置句,应为“于庭立素",此外本句也是被动句;"事状"即"事实情况";"衔","嫉恨"的意

思。

故答案为:⑴A;⑵C;(3)D;

(4)①因为他家里贫穷,皇上命令有关部门为他修建住宅,并说:"柳或是一个正直的人,

是国家的宝贝。”他就是这样被皇上看重。②柳或靠着案桌坐下,让杨素站在堂上,查问

详情。杨素因此嫉恨柳成。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

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

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作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根

据意义来划分停顿,不要把词义划破,再在原话上划分节奏,主谓结构、动宾结构不可拆

分开。

⑵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

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

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

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

本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一项;然

后快速浏览原文,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

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⑷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需要浏览文本,到文中画出所

需要翻译的句子,然后结合前后语境大略熟知;此外,对于文言文的翻译,应坚持"直译为

主,意译为辅”的原则,通过“增删留补调换"的方法,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把句子中的每

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

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参考译文】

柳峻(yu,有文采),字幼文,是河东郡解县的人。他的七世祖先叫柳卓,随晋王朝南

迁,寓居在襄阳。他的父亲柳仲礼是梁朝的将领,打仗失败后归附后周,又回到祖籍安了

家。柳晓年轻时很爱学习,阅读了许多经史典籍。高祖登基后,他多次升迁,官至尚书虞

部侍郎,后因为母亲服丧而离职。不久,又被起用为屯田侍郎,他再三推辞,未得到准

许。当时的制度,三品以上官员,大门上都以戟为门(指显贵人家)。左仆射高颍的儿子

弘德封为应国公,向主管部门申请戟门。柳或在批文上写道:"仆射(住官职)之子还没

有分家,他父亲的戟槊已列在门外。尊有压卑的道义,儿子有回避父亲的礼数,哪里容得

下外门已经设了戟门,内门还要安装戟门呢!"这件事情最终没有办成,高颍知道后很佩服

柳豉的处理办法。柳或后来升迁为治书侍御史,在任上严词正色,很是被朝廷官员所惧

怕。皇上嘉奖他正直,对柳峻说:"大丈夫应当在世上树立英名,不应只是随波逐流附和众

人。”此时刺史多由武将担任,大抵不称职。柳或上书道:"当今天下太平,四海清静,治

理百姓,应该任用那些有才干的人。以前汉光武帝可算是一代明君,他由一个普通百姓而

兴起,完全了解事情的弊端。他和二十八位将领披荆斩棘,取得天下,等到成功之后,却

没有任命他们担任具体职务。我看到诏书,任命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这个人年近八

十,已届迟暮。先前担任赵州刺史,不懂职责,政务都由手下一班小人处理,贿赂之风公

然盛行。和干子骑马射界用兵打仗,是他所擅长的,担任某一职务管理百姓,就不是他所

懂得的事了。陛下希望天下清明,时刻不忘,如果认为应该尊重优待年长者,本可多赏赐

他们钱物就行,如果让他们去举恶劝善,危害实在很大。"皇上认为很对,和干子最终被免

去了刺史职务。因为他家里贫穷,皇上命令有关部门为他修建住宅,并说:“柳或是一个正

直的人,是国家的宝贝。"他就是这样被皇上看重。

右仆射杨素是掌握大权的显贵人物,百官都害怕他的威势,没有敢冒犯他的。曾经因为

犯了过错,皇上命令御史台查办。杨素倚仗自己位高势大,就坐在柳或的座位上•柳峻从

外面走进来,看见杨素如此,就在台阶下面手执笏板态度严肃地对杨素说:"我奉旨查办你

的罪行。"杨素慌忙离开座位。柳或靠着案桌坐下,让杨素站在堂上,查问详情。杨素因此

嫉恨柳峻。此时柳或正受到皇上的信任,所以杨素没有办法来诬陷他。柳或曾获博陵李文

博所著《治道集》十卷,蜀王杨秀派人向柳或讨要。柳成就将此书送给了杨秀,杨秀又赏

赐柳或奴婢十人。后来杨秀犯了罪,杨素就用朝廷内臣勾结诸侯的罪名上奏陷害柳或,将

柳或削职为民,发配到怀远镇。柳或走到高阳时、皇上下诏招他回朝。他走到晋阳,正碰

上汉王杨谅打算作乱,派人快马招柳或前去,打算和柳或谋划此事。柳或被杨谅的使者逼

迫,起初也不知道杨谅打算造反,但快要进城的时候杨谅造反的表现已经完全显露出来

了。柳或估计自己无法脱身,就假装得暴病不吃东西,自称病重危险。杨谅十分恼怒,把

他关了起来。等到杨谅失败,杨素又上奏诬陷柳或首鼠两端,来观察形势的变化,表面上

即使没有谋反,内心里也赞成作乱的人。柳峻被判充军敦煌。杨素死后,朝廷下诏招柳骏

回京师,他在路上去世了。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时政疏

王安石

年月日,具位臣某昧死再拜,上疏尊号皇帝陛下:

臣窃观自古人主,享国日久,无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虽无暴政虐刑加于百姓,而天下

未尝不乱。自秦已下,享国日久者,有晋之武帝、梁之武帝、唐之明皇。此三帝者,皆聪

明智略有功之主也。享国11久内外无患因循苟且无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趋过目前而不为久

远之计自以祸灾可以无及其身,往往身遇祸灾而悔无所及。虽或仅得身免,而宗庙固已

毁辱,而妻子固已穷困,天下之民固已膏血涂草野,而生者不能自脱于困饿劫束之患矣。

夫为人子孙,使其宗庙毁辱;为人父毋,使其比屋死亡,此岂仁孝之主所宜忍者乎?然而

晋、梁、唐之三帝,以晏然致此者,自以为其祸灾可以不至于此,而不自知忽然已至也。

盖夫天下至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非众建贤才,不足以保守。苟无至诚恻怛

忧天下之心,则不能询考贤才,讲求法度。贤才不用,法度不修,偷假岁月,则幸或可以

无他。旷日持久,则未尝不终于大乱。

伏惟皇帝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有仁民爱物之意。然享国日久矣,此诚

恻怛忧天下,而以晋、梁、唐三帝为戒之时。以臣所见,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贤

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穷于下,风俗日以薄,财力日以困穷。而

陛下高居深拱,未尝有询考讲求之意。此臣所以窃为陛下计,而不能无慨然者也。

夫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幸一时,而不可以旷日持久。晋、梁、唐三帝者,不

知虑此,故灾稔祸变生于一时,则虽欲复询考讲求以自救,而已无所及矣!以古准今,则

天下安危治乱,尚可以有为。有为之时,莫急于今日,过今日,则臣恐亦有无所及之悔

矣。然则,以至诚询考而众建贤才,以至诚讲求而大明法度,陛下今日其可以不汲汲乎?

《书》日:"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疹。"臣愿陛下以终身之狼疾为忧,而不以一日之瞑眩为

苦。

臣既蒙陛下采擢,使备从官,朝廷治乱安危,臣实预其荣辱。此臣所以不敢避进越之

罪,而忘尽规之义。伏惟陛下深思臣言,以自警戒,则天下幸甚!

(选自《王安石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其比屋死亡比:挨着B.以古暹今准:衡量

C.臣既蒙陛下采擢擢:提拔D.臣实顼其荣辱预:预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虽无暴政虐刑加工百姓故燕王欲结壬君B.以臣所见焉用亡郑以陪邻

C.面不可以旷日持久至无所见面犹不欲归D.陛下今日其可以不汲汲乎其皆出于此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