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健康城市与健康社区_第1页
第十章健康城市与健康社区_第2页
第十章健康城市与健康社区_第3页
第十章健康城市与健康社区_第4页
第十章健康城市与健康社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方医科大学

教案

2007—2008学年秋季学期

所在单位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

系、教研室放射医学系_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健康教育学_______________

授课对象04预防医学本科__________

授课教师周美娟___________________

职称讲师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名称健康教育学

南方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授课题目第十章健康城市与健康社区授课形式理论大课

授课时间2007.09.308:00-9:20授课学时2

通过对健康城市与健康社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健康城市和社区的概念,创建健康

教学目的城市和健康社区的的要素;熟悉创建健康城市和健康社区的意义,创建工作的实施过程;

与要求了解其评价体系,创建健康城市和健康社区的背景

健康城市和社区的概念,创建健康城市和健康社区的背景

创建健康城市和健康社区的的要素,创建健康城市和健康社区的意义

基本内容创建工作的实施过程,了解其评价体系

健康城市和社区的概念

重点创建健康城市和健康社区的的要素

难点

主要教学幻灯、版书

媒体

健康城市(healthycity),社区(community),健康社区设计方法(planned

主要夕卜

approachtocommunityhealth,PATCH)

语词汇

对健康城市的评价等的发展

有关本内容

的新进展

健康教育学(黄敬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主要参考资

健康教育学(马骁)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第一版

料或相关网

系、教研室

审查意见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

时间分

配和

教学内容

媒体选

第十章健康城市与健康社区版书

第一节健康城市的概念

首先我们先来给健康城市和健康社区下一个定义:版书

健康城市:

创建健康城市是世界卫生组织(WHO)面对21叶纪城市化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挑战而倡导

的一项全球性战略行动。WHO指出:“健康城市(healthycity)是不断开发、发展自然环境和社强调

会环境,并不断扩大社区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活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能够互相支持的城市。”

健康城市是由健康的人群、健康的社会和健康的环境三大内容组成的一个整体,应该能不

断地改善环境、扩大社区资源,使城市居民能互相支持,以发挥最大的潜能(WH01994)。

健康社区:

社区(community)的定义归纳起来有两个特征:从地域上说,社区是一个地理和和行政明确

划定的局部区域;从功能上说,社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区性社会,是政权的实体,有相对独

立的社会组织管理系统和资源,以及具有为该地区居民生活服务的设施,社区由有认同感与归

属感以及有共同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价值观、行为规范、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的居民组成。

在城市以街道、在农村以乡作为“社区”单位为宜,因为他们都具有独立的法人代表一一政府。

创建健康城市与健康社区离开厂政府的领导,将一事无成。在居委会开创社区工作也必须在当

地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省、国家等大范围的地理行政区域虽然亦称之为社区,但不具有可操作

性。工况企业、学校、医院等也成为为“社区”,但为了有别于不同的场所,以居民为主体的

社区更为确切。

健康城市的基础是社区,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的最基层组织,是执行健康城市强调

最理想的场所。健康城市与健康社区并无实质性的区别,在特定的情况下,两个词甚至可以互

相替代。

健康城市、健康社区的历史发展(了解)

围绕以大众健康为目的,1978年WHO在阿拉木图发起了一场宏大的公共卫生运动,称为〃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得到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承诺。

1984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的“2000年健康多伦多”会议,首次提出了健康城市的概念

和理念。

1985—1986年,WHO欧洲地区办事处发起了一场“健康城市工程”的运动。健康城市项目

的重点是健康促进,解决城市健康及其相关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健康城市的发展。

1995年,WHO西太区办事处发表了政策性文件——《健康新地平线》,其政策是基于健康

促进与健康保护的基本概念,探讨以最好的方法去鼓励、促成和帮助人们避免疾病与残疾,以

及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环境以维护自身的健康;并提出了健康城市、健康岛屿、健康场所作

为21世纪健康的战略目标。

1995年3月,17个太平洋岛国卫生部长在斐济亚努卡岛召开会议,赞同《健康新地平线》

的概念,采用“健康岛屿”的理念,把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作为太平洋岛国面对21世纪健康的

主题,发表了《亚努卡岛宣言》

目前,全球已有2000座以上的城市加入了健康城市的行列,我国从1989年开始创建国家

卫生城市活动,对于改善城市卫生面貌、促进城市居民健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

讲,这项活动为我国创建健康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问:创建健康城市是全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的事情,那创建健康城市是不是有一定的硬性指

标,达到什么特定的标准呢?提问

答:创建健康城市并不要求某城市必须达到“特定的标准”,任何城市无论它目前的健康

状况如何,只要市政府对健康的承诺和为实现该健康承诺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采取有效的行

动,都可以加入创建健康城市的行列。这个概念提示健康城市更重视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目前,创建健康城市和健康社区已经成为全社会的事情,世界各国都积极的加入到这个事

业中,但是我们的任务是严峻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模式即可称之为医学观。是指人们用什么观点和方法研究和处

理健康和疾病问题,是对健康和疾病的总体观。从理论上讲,医学产生以后医学模式也随之产

生。然而本世纪70年代以前,从来没有人从医学模式的角度观察、分析医学。美国身心医学家

恩格尔于1977年提出“医学模式”。进入18世纪之后,医学的发展深受机械唯物论的思想影

响,形成了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即健康是宿主、环境和病因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当

环境变化、致病因子的致病能力增强,人群抵抗力下降,易感者增多时,使这种平衡失调,疾

病由此产生。进入20世纪后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逐渐认识到疾病的发

生、发展和转归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进而提出生物一心理

一社会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健康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所以我们的任务是艰巨的。

二、老年人人口的迅猛增长;35年前,中国儿童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是6:1,而往后

的35年,这个比例将颠倒过来,老年人口将是儿童人口的2倍。人口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41

岁延长到了现在的70岁。另一方面劳动人口的数量也急剧下降,到2050年左右,中国的劳动

力人口总数将比目前减少18%—35%。我国已经成立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确定了老龄工作

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政策,把老龄事业明确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但是我们国家的人口老龄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速度非常迅速,未富先老(不是伴随着

国家的富强,老龄化逐步出现,而是。。。),这些都给我们建设健康城市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三、慢性非传染病明显上升;现在非传染性疾病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

因,疾病模式反映出慢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这包括吸烟、不健康的饮食和缺乏运动。在我

国这些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危险因素仍然处于发展的相对早期。如何及早控制这些因素对人类健

康的影响,是健康城市和健康社区建设的规划的重要内容和挑战。

四、某些新的疾病发生和旧病死灰复燃;例如肺结核等疾病,例如HIV,SARS的流行等。

五、城市化与环境的恶化:城市化,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的过程。在全球范围内,城市化反战迅速,在我们国家尤为突出,快速的城市化也给人类健康

带来的严峻的挑战。比如说城市的和谐发展,农民的合理不常,在城市生活能力等方面。城市

不仅仅作为一个经济实体来存在,而首先应该是一个人类生活、呼吸、成长和愉悦生命的现实

空间。同时城市发展“不能牺牲生态环境,不能牺牲人类健康,不能牺牲社会文明”。

环境的恶化也是也是全世界人民面临的生态危机。

当然,我们也应该同时看到,现有的社会条件也为我们创建健康城市提供了一些机遇,其

中主要是新公共卫生运动一一健康促进的兴起

新公共卫生运动(newpublichealth)就是把环境改变(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和预防

措施与适当的治疗性干预,特别是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治疗与康复结合起来的方法,即从社会、

经济、环境全方位解决健康问题。

新公共卫生运动的概念已超出了对人类生物学的理解,承认现在的许多健康问题实际上是

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而不仅仅是个人问题,人的健康水平还要依赖于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

构成现代健康问题的基础是一些局部的或全国性的公共政策问题。而地方政府能最有效地改变

或影响这些政策。而地方政府也是建立健康城市的必要条件。

健康城市为健康促进、新的公共卫生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厂策略性框架。他强调促进健康必

须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整合,整合的越紧密、越完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越大。

第三节健康城市的目标、方法和内容

健康城市的总目标是通过健康城市的手段,促进与保护市民的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具体目标是加强健康城市的活力,鼓励创新的干预发展,特别是解决特定场所的健康问题;

认识与提升创建健康城市创新的经验和实践工作;动员资源以促进和支持创建健康城市和健康

社区。发展新知识和技能和开发技术资源以改善健康城市的规划、执行和评价工作。

总之,健康城市的目标是实现健康的人群、健康的社会和健康的环境。健康城市是由健康

的人群、健康的社会和健康的环境三大内容组成的一个整体。它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

等领域,包括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城市文明建设、公共卫生、公众参与、信

息共享、可持续发展、监测与评估以及国际国内网络合作等系统,这些系统的并进统筹才能创

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城市。所以我们首先必须形成以下几个观念:

(1)创建健康城市不能简单、随意地理解为“在城市内开展的任何健康活动”。在创建健

康城市过程中,WHO欧洲区办事处确定参加健康城市项目必须满足以下4个条件。

1)城市最高层领导对健康城市项目的原则和策略,作出明确的政治承诺。

2)建立新的组织机构来管理拟开展的行动。

3)承诺提出一个普遍认同的城市远景规划及相应的健康规划和工作内容。

4)在正式和非正式的网络建设和开展合作方面进行投资。

(2)WHO于1996年正式提出健康城市的10条标准作为建设健康城市的努力方向和评估标准,

可供参考。

1)为市民提供安全清洁的环境。

2)为市民提供可靠和持久的食品、饮水、能源供应,具有有效的清除垃圾系统。

3)通过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各种经济手段,保证市民在营养、饮水、住房、收入、安

全和工作方面的基本要求。

4)拥有一个强有力的互相帮助的市民群体,其中各种不同的组织能够为改善城市健康

协调工作。

5)提供各种娱乐和休闲活动场所,以方便市民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6)市民能参与制订涉及他们日常生活,特别是健康和福利的各种政策的过程。

7)保护文化遗产并尊重所有居民(不分种族或宗教信仰)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特征。版书

8)把保护健康的法规作为公共政策的组成部分,赋予市民选择有利于健康的权利。

9)作出不懈努力争取改善健康服务质量,并能使更多的市民享受到健康服务。

10)能使人们更健康长久地生活和少患疾病。

WHO健康城市的策略是针对社会某些不平等、不公正的现象,减少这种不平等是最重要的

社会目标。而健康城市方法的切人点是健康。强调通过健康城市建设,促进本地区多部门、多

学科合作,制定和完善城市发展规划,改善城市环境,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开展重点人群健康

保护,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最主要的原理是基于良好的城

市管理模式。

(3)健康城市的发展的着手点

1)发展卫生服务体系,提供高效,可及的服务;

2)建立相关组织并制定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规划,强调坚持健康促进的方向。例如慢性

病的控制,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年人保健计划;

3)交流域完善环境卫生服务体系。

所以健康城市的规划一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已经不再局限于卫生系统,但是真正处理

时,我们应该将健康城市规划的内容化整为零,由政府决策和制定相应的政策,分别将健康城

市的规划整合到现有的规划中去。例如市政绿化固化、生态环境规划等。

第四节创建健康城市的要素

创建健康城市和健康社区已经成为新公共卫生策略的主体。就总体来说,在创建卫生城市

和卫生社区的发展上海不平衡。所用为搞好创建工作,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要素。

一、建立和完善健康促进委员会;版书

二、强化社区行动;

三、制定项目规划;

四、完善社区健康服务体系;

五、深化健康教育倡导健康行为;

六、建立信息网络完善长效管理;

七、加强国际、国内间交流。

一、建立和完善健康促进委员会

《墨西哥健康促进部长宣言》

我们承认,促进健康和社会发展是政府的核心义务和职责,并由社会其他所有部门共同承

担。

我们认识到,加强社会各阶层、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从社会、经济、环境全方位解决卫生

问题已迫在眉睫。

我们决定,为了实现人人享有健康和平等,将健康促进纳入各自国家的卫生政策和规划的

基本组成部分。

创建健康城市和健康社区,需要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全社会共同承担,因此建立新的,极具

号召力、凝聚力的权威性机构一一健康促进委员会或健康城市委员会是关键要素。委员会的领着重

导由市长亲自承担,组织打破传统的卫生部门独立承担的局面,形成“社会大卫生”的新格局。

在市、区、街道三级领导机构中,特别强调社区健康促进委员会的作用,以社区为载体是今后

卫生工作的方向。版书

目前开展“创建健康社区”工作主要有3种模式:

一种是以卫生部门为主体,在社区开展某项目规划、其支撑点是项目经费,一旦项目结束,

很难继续开展工作;

另一种是争取社区领导的支持,但具体实施仍以卫生部门为主体,社区领导处于消极、被

动的地位,这种模式缺乏长远目标,属于短期行为;

第三种模式是以社区领导为主体,健康问题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形成“政府搭台、多方

唱戏”的局面,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后者是使创建工作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理想的做法是通

过立法程序,把创建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把健康的社会、健康的环境、健康的人民

作为政府的责任目标。

健康促进委员会的任务:

(1)促进市民对健康的关注,并认识到对自己健康所负的责任。着重

(2)创造健康促进的支持性环境。

(3)采取各部门联合行动以达到有效的成果。

(4)委员会还负有制定规划的任务,规划的内容通常包括:

1)促进市民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2)促进市民有足够的休闲时间开展社区内的交流。

3)创造促进儿童、妇女健康的环境。

4)促进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健康生活。

5)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促进组织。

6)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并消除对艾滋病的歧视。

7)开展控烟规划。

8)促进市民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以使全球环境得到可持续发展。

二、以社区为载体的“细胞工程”的实施(强化社区行动)

社区参与模式融入健康城市项目是确保创建健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强化社区行动就是要从社区和工作场所入手,创建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工作场所、

健康医院等,又称为场所途径(settingapproach)o实践证明不同的场所采用综合性战略是

最为有效的。

核心问题是赋予社区以当家作主,积极参与和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力。社区开发在于利用社

区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以增进自我帮助和社会支持并形成灵活的体制。形成以社区为载体,

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工作模式。

社区赋权(communityempowerment):赋权是指使人们获得控制哪些影响自己健康的有关

决策和行动的能力的过程。社区赋权的目的是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增强社区自己解决自

己相关健康问题的能力。

社区赋权的结果表现在社区的意见得到重视,社区参与意识增加,社区自身的能力增强,

政策支持条件的改善,资源的增加,最终达到改善社会不公正的现象。

三、健康城市项目规划的制定

版书

第十章健康城市与健康社区

一、单项选择题

L支持性环境是指哪一个环境

Ao自然环境B.社会环境

C,文化环境D.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E。政治环境

2.提高社区居民的保健意识和技能是以下哪一项的责任

Ao政府B.学校

Co卫生部门D.教育部门

E.社会各部门都有责任

3.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主要途径是哪一项

A.加速培养高、精、尖医务人员版书

B.现代化的医疗设施

Co实现健康与服务的公平与平等

Do加大资金的投入

E.普及卫生保健知识

4.社区卫生服务的目的在于

A.方便群众就医B.促进全体居民的健康

C.早期发现病人D.方便医院与病人的联系和随访

E.有利于实现“六位一体”的服务

5,关于世界卫牛组织提出的“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正确的是

A.我国已经实现了

B.我国城市已经实现,农村尚未达标

C.世界卫生组织已不再倡导

1).初级卫生保健不需要在城市倡导40min

E.初级卫生保健是长期的战略目标,不论城市还是农村都要搞

6o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综合防制的主力应该是哪一项版书

A.社区卫生服务中心B.疾病控制中心

C.各级医院D.社区政府

E.非政府组织及企业社团

7.实现预防、保健、临床、康复、计划生育技术和健康教育一体化服务的主体

实施单位应该是哪一项

A.预防、保健、临床、康复、计生、健康教育部门分别承担

U.社窿:卫生服务中心

C.预防部门

D.各级医疗部门共同承担

E.社区政府搭台,社会各部门共同承担

8.干预社区与对照社区的选择应避免过于紧邻,这是因为什么原因

A.两地区的背景资料如人口、经济、文化水平过于相近

B.两地区居民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可能十分接近

C'.干预区的彳:预因素可能影响对照区

r).两地区的环境因素过于接近

E.两地区的领导对项目的重视可能不同

二、多项选择题

1.提高居民保健知识和技能的途径有哪些

A.社区居民学校

B.提高个人、家庭和社区对健康的知晓率

C:.促进社区居民对健康的关注,促成群众终身学习

D.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影响他们生活、工作、健康问题的项目活动版书

E.组织社区学校、各部门和社团积极参与提高居民保健知识和技能的

培训

2.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核心是哪些

A.方便群众就医

B.改变以疾病为中心为以健康为中心

C.改变技术服务为社会服务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