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博雅培文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宁德市博雅培文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宁德市博雅培文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宁德市博雅培文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宁德市博雅培文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值:100分时间:60分钟说明:1.答卷前,学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相应位置上。2.答题必须用0.5mm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断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3.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A.遗址中发现灰烬、烧石和烧骨 B.《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C.《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这是可以验证的历史遗存,属于第一手资料。最能支持这一结论,故A符合题意;BCD均是第二手资料,故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2.“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文中的“遗址”应该是()A.山顶洞人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等信息可以得出,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种植水稻,这是河姆渡人的遗址,C项正确;山顶洞人和元谋人属于原始人类,不会人工种植,排除A和B项;半坡遗址地处黄河流域,最早种植粟,排除D项。故选C项。

3.“踏破千山,只为寻使民于饱腹之路;尝遍百草,只为找拯民于疾苦之途。”此语赞颂的传说人物是A.蚩尤 B.炎帝 C.黄帝 D.虞舜【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传说,炎帝教民耕种,尝遍百草为民治病,受到人们的景仰,B项正确;蚩尤撞不周同,黄帝打败炎帝,虞舜让大禹治水,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4.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周的文化形式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地区。这表述的是分封制实施的()A.背景 B.特点 C.经过 D.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通过分封制,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联系,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分封制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使西周发展成为强盛的国家,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实施的影响,D项正确;分封制的背景是,西周灭商后,因其国都远在西北,不利于控制幅员辽阔的疆土和统治商代后裔,便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分封制的特点是,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权利和义务相结合,册封是逐层进行的,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分封制实施的经过,是分封的过程,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5.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惊天下的甲骨文()A.记录了夏朝历史 B.发现于西周时期C.至今仍无法破译 D.是已知最早汉字【答案】D【解析】【详解】据课本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惊天下的甲骨文是已知最早汉字,D项正确;甲骨文记录商朝历史,排除A项;产生于商朝,清朝人王懿荣发现,排除B项;已经破译部分文字,排除C项。故选D项。6.如图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是()A.石器 B.骨耜 C.铁农具 D.耧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示可知,铁农具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生产工具,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C项正确;石器和耒耜是原始社会时期的生产工具,排除AB项;耧车是西汉时期的生产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7.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这是战国时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按照世纪的时间表述,它发生在()A.公元3世纪中期 B.公元前3世纪中期C.公元前4世纪中期 D.公元4世纪中期【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千百位数加1,十位数不变。公元前356年为公元前4纪中期,C项正确;其它三项时间与题意不符,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8.改革常常伴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应该获得奖励的人是()①勤于耕织的人②经商的人③战场立功的人④固守传统的贵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①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商鞅变法规定,经商的人因经商致贫的要受罚,②不符合题意,排除CD两项;商鞅变法废除贵族世袭特权,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故选A项。9.“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是对古代一项杰出工程的赞美,它是A.灵渠 B.都江堰 C.白渠 D.万里长城【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可知与都江堰有关,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发挥了防洪、灌溉等功能,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得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B项正确;秦始皇在位期间,为了征服南方越族,下令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白渠是汉武帝时期在陕西地区修建的水利工程,排除C项;万里长城是秦始皇为了抵御北方匈奴而修建的军事防御工程,排除D项。故选B项。10.下表中人物的思想主张正确的是序号人物思想主张A墨子无为而治B孟子治国顺应自然和民心C庄子兼爱、非攻D韩非子以法治国A.A B.B C.C D.D【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韩非子主张法治,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D项正确;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A项;孟子主张仁政,排除B项;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排除C项。故选D项。11.湖北云梦出土《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一篇《封诊式》,记载了一个乡村里长发现麻风病疑似患者并向上报告的事例。通过此则材料可以了解秦代A.休养生息的政策 B.分封制度的推行C.法律制度的严酷 D.基层管理的状况【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土竹简为秦朝时期,而材料描述的是地方乡村里长发现麻风病向上汇报的事情,这反映的是秦朝地方基层管理制度,D符合题意。西汉初实行休养生息。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材料题干没有涉及法律问题。故排除ABC项。故选D。12.下图为某学生社团排演的历史剧《揭竿而起》的海报插图,图中人物背景中的旗帜上写有“张楚”二字,该剧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炎黄大战蚩尤 B.秦灭六国 C.陈胜、吴广起义 D.楚汉之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张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州)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兵变。起义军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C项正确;炎黄大战蚩尤是传说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九黎族首领蚩尤在涿鹿(今河北省涿鹿县)进行的一次艰苦激烈的大战,排除A项;秦灭六国,建立秦朝,排除B项;楚汉之争是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十二月(公元前202年1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13.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生活安定,国力增强。“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包括()①重视农业生产②增加了赋税和徭役③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④提倡勤俭治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文帝和景帝时期,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②与史实不符,①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②与史实不符,①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②与史实不符,②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4.汉武帝时,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设刺史,每年定期巡视所部郡国。汉武帝此举是为了()A.分化王国力量 B.提升儒学地位 C.加强中央集权 D.拓展统治范围【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刺史制度便是其中之一。刺史制度是将全国除京畿外的地区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设一刺史,刺史对所辖之郡及诸侯国进行监察。刺史在监察诸侯王、打击犯罪、平反冤狱、治理贪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C项正确;为分化王国力量,汉武帝实施推恩令,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升了儒学地位,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南平岭南,西扩西域,东拓辽东,拓展统治范围,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5.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兴办太学 B.平抑物价 C.盐铁专卖 D.统一铸币【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故D正确;兴办太学是汉武帝思想方面的措施,故A错误;BC是汉武帝采取的经济政策但是与货币无关,故BC错误。综上故选D。16.“(公元25年)九月,赤眉入长安,更始降,旋为赤眉所杀。光武则乘机南下,攻下洛阳,并定都于此。”后世称“光武”所建的政权为()A.西汉 B.东汉 C.蜀汉 D.后汉【答案】B【解析】【详解】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他就是光武帝,B符合题意;ACD项与“光武”无关,排除。故选择B。17.“他以坚韧不拔的勇气和毅力,克服了重重的困难,终于完成了出使的任务。从此以后,西域天山南北各国相继归汉,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亦由此开辟”。“他”指的是()A.汉武帝 B.张骞 C.班超 D.甘英【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他以坚韧不拔的勇气和毅力,克服了重重的困难,终于完成了出使的任务。从此以后,西域天山南北各国相继归汉,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亦由此开辟”可知,材料中提到的人物是一位出使西域的使者,为丝绸之路开通奠定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为丝绸之路开通奠定基础的是张骞,B项正确;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但他本人没有出使西域,排除A项;班超在东汉时出使西域,但丝绸之路在西汉就形成,排除C项;甘英,东汉人,主要贡献是出使大秦(罗马帝国),排除D项;故选B项。18.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领先世界。以下某校设计的历史作业所选取的主题中,聚焦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是()①蔡伦与造纸术②司马迁与《史记》③王羲之与《兰亭集序》④贾思勰与《齐民要术》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聚焦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他造的纸称“蔡侯纸”;北朝时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这部农业科学技术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因此设计的历史作业所选取的主题中,聚焦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是①④,C项正确;②司马迁与《史记》,属于史学著作,③王羲之与《兰亭集序》,属于书法作品,可知②③与古代科技成就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19.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汉朝继续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此秦汉时期阶段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C项正确;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A项;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B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是隋唐时期相的阶段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

20.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结合所学知识,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歼灭袁绍主力军发生于200年,是东汉末年发生的历史事件。而三国开始于220年,A项符合题意;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东汉灭亡,开始进入三国时期,排除B项;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排除C项;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21.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此战”指的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八王之乱D.淝水之战【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383年,东晋与前秦爆发了淝水之战,结果是东晋打败前秦,使得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D项符合题意;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东汉末年时期的事件;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的事件,所以ABC三项都与题干信息不符合;故选D。2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起到促进作用 B.江南人民开始重视农业生产C.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工具和技术 D.江南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东晋南朝时,北方战乱较多,为躲避战乱,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不但为南方补充了劳动力,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带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这是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C项正确;A、B、D项不是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A、B、D项,故选C项。23.北魏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毅然进行改革。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A说汉语 B.穿汉服C.改汉姓 D.禁止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自己带头将汉族大地主之女纳入后宫,还将北魏公主下嫁汉族地主,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孝文帝宣布以汉语为“正音”,下令官员在朝廷上朝时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孝文帝下诏以汉服代替鲜卑服,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孝文帝下诏,将鲜卑人原有的姓氏改为汉姓,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24.谚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过了小满十月种,十日不种一场空”体现了先民()A.强调不误农时 B.主张种植水稻 C.关注农具革新 D.重视因地制宜【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过了小满十月种,十日不种一场空”可知,小满的时候就要赶紧锄麦种杂粮,如果过了小满,十天不种就不能收获了,所以这体现了先民强调不误农时,A项正确;材料给到的信息是锄麦种杂粮,没有提到主张种植水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农具革新,排除C项;材料与因地制宜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5.正确区分历史史实与史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属于史论的是A.汉武帝是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B.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C.东汉末年,张角创立了太平道D.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汉武帝是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属于史论,故A符合题意;BCD选项属于史实,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请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这种制度的实行,使得政令在全国范围内通畅无阻,提高了行政效率,把全国划分为各级行政区域,且各级行政长官由皇帝任免,保障各级权力可以一统于皇帝本人。——摘编自刘明辉《试论“一”政治思维对秦帝制初创之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中所阐述的这种制度的名称。(2)小历同学认为,材料中所阐述的这种制度导致了这个新王朝的速亡。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制度:郡县制;(2)观点:不同意;

理由: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有利于巩固统治的;导致秦朝的速亡的根本原因是残暴的统治(或写“赋税沉重、徭役繁重、刑法残酷”等)。【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制度:由材料“把全国划分为各级行政区域,且各级行政长官由皇帝任免,保障各级权力可以一统于皇帝本人”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所阐述的这种制度是郡县制。【小问2详解】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历同学的观点是不恰当的,所以不同意;理由:由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灭亡的原因是因为秦始皇及秦二世实行暴政,民众的赋税沉重,徭役繁重,刑法残酷,激起了人们的反抗,导致了秦朝的灭亡;而秦朝所实行的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有利于巩固统治的。【点睛】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国灭掉东方六国,完成了军事、政治上的统一。政治制度的统一,必然要求经济制度的规范化。为此,秦统一币制,把秦国原有的货币制度、货币政策推向全国。——摘编自李翠丽《秦汉货币制度新论》材料二:汉文帝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时常提醒百官劝课农桑。他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这样,农业得到较大发展,粮价大幅降低,汉初米一石值五千钱,文景时降到一石仅值数十钱至十余钱。——摘自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选修材料三:汉武帝听从主父偃的建议,于公元前127年颁布诏令,准许诸侯王将土地平均分封给所有的儿子,这样一来,诸侯王国越分越小。当然汉武帝最值得称道的新政,便是……最终统一了思想。——摘编自傅乐成主编《秦汉史》材料四: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摘自匈奴歌谣材料五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的历史任务。——摘自《凤凰网》(1)根据材料一,指出“灭掉东方六国”完成统一诸侯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朝经济制度规范化的具体措施。(2)根据材料二,指出其反映的是哪一治世?(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而实行的“诏令”是什么?他为了统一思想而采取了什么措施?(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请列举西汉出击匈奴的大将一位。(5)根据材料五,概括中央集权制度职能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答案】(1)诸侯、措施:秦国;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2)治世:文景之治。(3)诏令、措施:推恩令;罢黜百家、尊崇儒术。(4)大将:卫青、霍去病。(5)作用: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的国家。【解析】【小问1详解】诸侯、措施: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国灭掉东方六国”可知,这体现出,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政治制度的统一,必然要求经济制度的规范化”可知,经济上的措施是,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小问2详解】治世: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这样,农业得到较大发展,粮价大幅降低,汉初米一石值五千钱,文景时降到一石仅值数十钱至十余钱”可知,这些措施,最终形成文景之治。【小问3详解】诏令、措施: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准许诸侯王将土地平均分封给所有的儿子,这样一来,诸侯王国越分越小”可知,这就是推恩令,它解决了王国问题;他为了统一思想而采取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小问4详解】大将:根据所学和材料四“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摘自匈奴歌谣”可知,卫青、霍去病为反击匈奴做出了贡献。【小问5详解】作用:根据所学和材料五“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的历史任务”可知,这体现出,它的任务是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的国家。28.魏晋南北朝时,各民族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区域的开发得到发展,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晋后期的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股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江南地区“地广野丰,民勤木业”材料二: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两汉时期,全国绝大部分人口分布在黄河流域。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南迁,在南方形成了巴蜀、江汉、江浙三个先进的农业经济区,经过六朝时期的长期开发,逐渐可与北方媲美。材料三:魏晋以来,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1)根据材料一图表,请写出这一时期我国人口迁徙的特点(或方向)。结合所学请回答,图中北方民族迁往中原的影响是什么?(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东晋南朝时期,我国南方地区经济逐渐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任答三点即可)(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影响是什么?(4)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三中这一时期推动北方民族大交融的重大改革是什么?【答案】(1)特点(方向):北人南迁(或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由北向南迁徙)。影响:促进南方社会经济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2)原因:北方人大量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社会秩序相对稳定;南方自然环境优越等。(3)影响:在南方形成了巴蜀、江汉、江浙三个先进的农业经济区;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4)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材料一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可知这一时期我国人口迁徙的特点是由北人南迁(或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由北向南迁徙)。影响:根据材料“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股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可知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由“地广野丰,民勤本业”,可知,百姓勤劳并安分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因此因此北方民族迁往中原的影响,促进南方社会经济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小问2详解】原因:根据材料一“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股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可知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由“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可知南方社会秩序相对稳定;自然环境优越等;由图片“北方民族迁往中原”,可知人口南迁。因此东晋南朝时期,我国南方地区经济逐渐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北方人大量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