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陇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带答案】_第1页
宝鸡市陇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带答案】_第2页
宝鸡市陇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带答案】_第3页
宝鸡市陇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带答案】_第4页
宝鸡市陇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陇县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七年级地理(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请将唯一正确的选项填入下面表格内(每小题2分,共40分)2022年3月12日,老城区某校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地理实践活动。读“某校园平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校园中()A.图书馆紧邻着教学楼 B.主教学楼在运动场正南方C.实验楼到运动场最近路线经过食堂 D.耕作体验园的面积约为250平方米2.学校每周一10:00举行升国旗仪式.有同学发现一年中此时刻旗杆影长不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形状 D.地球大小3.当天.同学们以“植树活动”为主题,开展了“耕作体验园”劳动实践的活动。根据下图所示当天活动照片,下列天气符号中,能反映当时天气状况的是()A. B. C. D.【答案】1.B2.B3.A【解析】【1题详解】1、图书馆与教学楼之间隔着宿舍,故A错误;读图可知,该图中有指向标,依据指向标判别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主教学楼在运动场正南方,故B正确;实验楼到运动场最近路线经过篮球场,不经过食堂,故C错误;耕作体验园的长、宽图上距离分别是1厘米、0.8厘米,实地长和宽分别是50米、40米,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B。【2题详解】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不停围绕着太阳进行公转。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所以不同季节太阳高度大小不同,旗杆的影长不同。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3题详解】读图可知,图示植树的同学在地上有影子,可知当时太阳高照,是晴天。A图所示的天气符号是晴天,故A正确;B图所示的天气符号是霾,故B错误;C图所示的天气符号是沙尘暴,故C错误;D图所示的天气符号是雷雨,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A。【点睛】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北京时间2022年9月2日0时33分,经过约6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密切协同,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航天员出舱后,看到的地球形状是()A.圆形 B.多边形 C.球体 D.椭圆形5.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出舱时,地球运行至()A.T1段 B.T2段 C.T3段 D.T4段6.当日陇县昼夜长短的情况是()A.昼夜等长 B.昼短夜长 C.昼长夜短 D.不确定【答案】4.C5.B6.C【解析】【4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所以航天员出舱后,看到的地球形状是球体,C正确,ABD错误,故选C。【5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于北京时间2022年9月2日0时33分出舱;读图可知,T1位于春分(3月21日前后)与夏至(6月22日前后)之间,T2位于夏至(6月22日前后)与秋分(9月23日前后)之间,T3位于秋分(9月23日前后)与冬至(12月22日前后)之间,T4位于冬至(12月22日前后)与春分(3月21日前后)之间;所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出舱时,地球运行至T2段,B正确,ACD错误,故选B。【6题详解】根据上题和所学知识可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出舱时位于夏至(6月22日前后)与秋分(9月23日前后)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位于北半球的陇县昼长夜短,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二分二至,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合称,它是反映太阳直射点周年运动的节气。每年3月21日前后,当太阳直射在赤道并向北回归线移动时为春分;每年6月22日前后,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夏至;每年9月23日前后,当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回归线移动时为秋分;每年12月22日前后,当太阳到直射南回归线时为冬至。读“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7.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海陆分布不均,海洋大多分布在()A.北半球、西半球 B.北半球、东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8.读图,以下大洲既有阳光直射,又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A.亚洲 B.欧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答案】7.D8.A【解析】【7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海陆分布不均匀,从南北半球看,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D正确,ABC错误,故选D。【8题详解】23.5°S-23.5°N有太阳直射现象,66.5°S-90°S、66.5°N-90°N有极昼极夜现象。读图可知亚洲有太阳直射,又有极昼极夜现象,A符合题意;欧洲无太阳直射,但有极昼极夜现象,B不符合题意;大洋洲有太阳直射,但无极昼极夜现象,C不符合题意;南美洲有太阳直射,但无极昼极夜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从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上看,全球陆地被海洋包围,并被分隔成几块面积广大的大陆和许多面积较小的岛屿。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即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其中亚洲的面积最大,大洋洲的面积最小。北美洲的格陵兰岛则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9.甲、丙两点的相对高度为()A.0米 B.1000米 C.500米 D.1700米10.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的颜色是()A.黄色 B.绿色 C.蓝色 D.红色【答案】9D10.B【解析】【9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地的海拔是1500米,丙地的海拔是﹣2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500米﹣(﹣200米)=1700米,故D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10题详解】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故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下图为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丙板块名称描述正确的是()A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B.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C.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欧亚板块 D.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12.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西部,从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安第斯山脉形成的原因可能是()A.欧亚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 B.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张裂拉伸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D.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答案】11.C12.D【解析】【11题详解】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图中甲是太平洋板块、乙是印度洋板块、丙是欧亚板块。故选:C。【12题详解】读图可得,安第斯山脉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受板块碰撞挤压形成,故D正确。故选:D。【点睛】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此外,还有许多小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读“世界人口的增长及预测图”完成下面小题。13.世界人口数量()A.2000年达到70亿 B.1900年后匀速增加C.增长缓慢 D.1950年后持续增长14.人口增长过快可能带来的问题是()A.粮食供给压力加大 B.城市居住条件改善C.劳动力可能短缺 D.消费水平迅速提高15.下列关于人种体貌特征与环境的关系,正确的是()A.白色人种多分布在较热的地方,因为白色可以反射阳光B.如果一个白种人长期生活在热带,也会变成黑种人C.人种体貌特征是天生的,与环境无关D.黑人的头发卷曲,形成隔热层,利于保护头部【答案】13.D14.A15.D【解析】【13题详解】读图可知,世界人口数量2000年达到61.2亿,A错误;1900年后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C错误;1950年后世界人口持续增长,D正确。故选D。【14题详解】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会消耗更多的自然资源,给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带来就业困难、饥饿贫困、居住条件差、交通压力增大等社会问题,A正确,BCD错误,故选A。【15题详解】白色人种多分布在气温较低的中高纬度地区,因为中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弱,肤色浅,A错误;人种的形成具有遗传性,自然环境不能在短期内改变人种的属性,B错误;人种的体貌与环境息息相关,C错误;黑色人种生活在热带,因为气候炎热,太阳直射等使得他们皮肤黝黑,头发卷曲,形成隔热层,利于保护头部,D正确。故选D。【点睛】在人类发展早期,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的人们,受到环境的影响,身体逐渐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黑色人种多分布在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皮肤内黑色素含量高,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皮肤;鼻子低而宽,体毛少,便于散热。白种人多分布在较为寒冷的地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可以使冷空气较缓地进入肺部;体毛稠密,可以防寒。黄种人多分布在温带,所以肤色和身体特征具有上述两种人的过渡性。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6.图中降水类型是()A.对流雨 B.地形雨 C.锋面雨 D.台风雨17.图中降水量最多的地点是()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16.B17.B【解析】【16题详解】由图可知,暖湿气流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被迫沿山坡爬升,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地形雨。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7题详解】读图可知,甲、乙位于迎风坡,丙、丁位于背风坡,但甲低海拔低,不能形成降雨,故图中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处于迎风坡的乙地。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科学家依据降水形成过程中空气上升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种主要类型。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水,叫对流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叫地形雨。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迫“抬升”,冷却凝结而产生的降水,叫锋面雨。下图是我国甲、乙两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和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关于两地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A.最热月均出现在7月 B.两地的最热月均温相差很大C.最冷月均温都低于0℃ D.甲地年温差比乙地小19.关于两地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地降水都集中在7、8月份 B.两地降水季节变化都不大C.两地年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D.甲地雨季比乙地短【答案】18.A19.D【解析】【18题详解】读两个气温曲线图可知,甲乙两地的最高气温都出现在7月,A正确;两地最热月气温都在20℃以上,相差不大,B不正确;甲地最冷月气温低于0℃,乙地最冷月气温高于0℃,C不正确;甲地年温差比乙地大,故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A。【19题详解】读图中两地降水柱状图可知,甲地降水集中在7、月份,乙地降水集中在4-10月,A不正确;两地降水季节变化都大,B不正确;甲地年降水量低于800毫米,乙地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故C不正确;甲地雨季比乙地短,D正确。根据题意选D。【点睛】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反映一个地方的冷热程度,降水反映一个地方的干湿状况,根据气温和降水图可以判断一个地方的气候特点,读图分析解答即可。20.下列生产、生活现象中不能体现经济全球化的是()A.在西安超市可以买到陇县的苹果 B.在中国可以买到产自美国的最新手机C.中国的棉花、淡水产品大量出口到日本 D.上海宝钢的铁矿石主要来自澳大利亚【答案】A【解析】【详解】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B、C、D选项的经济活动都超越了国界,都能体现经济全球化;A选项的经济活动没有超越国界,不能体现经济全球化。故选A。二、综合题。(60分)21.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经纬网图及B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结合所学完成下面问题。(1)经纬网图中A点的经纬度__________:B点位于东西半球中的__________半球,南北半球中的___________半球。(2)读等高线地形图可知,B地区地形类型以___________为主。图中③和④属于不同的山体部位,两地容易发生泥石流的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图“小心落石”的标志最有可能出现在①、②、③、④中的_____处,该处落石最高有可能从_____米处落下。【答案】(1)①.150ºE,34ºS②.东③.南(2)①.山地②.③③.③处是山谷,有可能发生泥石流(3)①.②②.750-800(或者750米左右)【解析】【分析】本大题以经纬网图和B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涉及经纬网定位、半球的划分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图中经线度数是向东增加的,是东经,用“E”表示;纬线度数是向南增加的,是南纬,用“S”表示。故A点的经纬度是150ºE,34ºS。B点经度也是150ºE,位于西经20°以东,东经160°以西,位于东半球;B点的纬度为32°S,位于赤道以南,位于南半球。【小问2详解】读等高线地图可知,图中B地区海拔最高在500米以上,地势陡峻,是山地地形。图中③位于等高线凸向高处,是山谷,④处等高线凸向低处,是山脊。③山谷处地势低,容易发生泥石流。【小问3详解】落石一般出现在陡崖处,图中②位于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可能有落石。该陡崖最高处在750-800米,所以落石最高有可能从750-800米左右处落下。22.某中学开展地理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同学们分组进行模拟考察活动。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第一组考察队员来到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①____,横渡太平洋,经过南北美洲的洲界线②____,进入____洋。(2)第二组考察队员从甲地(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出发,看到当地居民大多是____人种,讲____语。到乙地后,发现当地人口密度____,原因是____。第三组考察队员到丙地,感觉到干热难耐,而当地居民还喜欢穿白色长袍,戴头巾,常去清真寺做礼拜。到丁地,看到在﹣30℃左右的严寒下,人们还住在冰屋里。(3)丙地居民主要信仰____教,当地的传统民居是上面三幅图中的____(填字母)。(4)丁地民居住冰屋是因为____。【答案】(1)①.大洋洲②.巴拿马运河③.大西(2)①.白色②.英③.稀疏或小④.气候湿热或炎热多雨(3)①.伊斯兰②.C(4)丁地终年严寒,树木稀少,人们就地取材,用冰块盖房子,防风保暖【解析】【分析】本大题以世界地图和气候柱状图为材料,共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大洲大洋分布、大洲分界线、人种和语言的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聚落的建筑跟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第一组考察队员来到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①是大洋洲,横渡太平洋,经过南北美洲的洲界线是②巴拿马运河,进入大西洋,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欧洲西部,当地居民大多是白色人种,信奉基督教,使用英语,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数量最多的地区。乙地是亚马孙平原,位于热带雨林地区,终年高温多雨,由于气候湿热,人口稀疏,人口密度小。【小问3详解】读图可知,丙地位于西亚地区,其居民主要是是白色人种,主要信仰伊斯兰教,使用阿拉伯语,当地的传统民居是C碉堡房,特色是小窗、厚墙、外墙色浅;该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燥,多风沙;墙体厚可以隔热,窗户小能减少照射入屋的阳光,还可防风沙的侵袭;而墙体色浅是为了反射较强的太阳光线。【小问4详解】丁地位于俄罗斯的北冰洋沿岸地区,纬度高,气候终年严寒,人们就地取材,用冰块盖房子,防风保暖,具有抵御严寒的作用。23.世界各地气候复杂多样,却又有一定的规律。下图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及甲、乙两地气温曲线及降水量柱状图,下表为乙地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统计数据,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题目。乙地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月份123456789101112气温℃4.55814192327262410136.5降水量mm436580100125155145137165175032.5(1)甲地被____(纬线)穿过,气候类型为____气候,读甲地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可以归纳甲地的气候特征为____。(2)从表可以看出,乙地最热月为____月,该月平均气温为____℃,降水量为____毫米。(3)从乙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乙地的气候特征为____。(4)影响甲乙两地气温差异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答案】(1)①.赤道②.热带雨林③.终年高温多雨(2)①.7②.27③.145(3)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4)纬度因素【解析】【分析】本大题以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为材料,共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类型的判读、影响气候的因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运用地理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