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群体移动支付使用风险实证探究8900字(论文)】_第1页
【中老年群体移动支付使用风险实证探究8900字(论文)】_第2页
【中老年群体移动支付使用风险实证探究8900字(论文)】_第3页
【中老年群体移动支付使用风险实证探究8900字(论文)】_第4页
【中老年群体移动支付使用风险实证探究89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PAGE28中老年群体移动支付使用风险实证研究摘要在移动支付的作用日益突出的今天,人们享受着更加现代、便利的生活与消费方式。一方面,年轻的消费者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的地进行消费,摆脱了传统支付方式的时间、空间局限;另一方面,中老年这一群体的消费方式与日常生活也与往日截然不同,正在随着这一新型支付模式的迅速发展而产生改变。本文以中老年群体移动支付使用风险为研究对象,介绍了移动支付的基本概况,以及国内中老年群体使用移动支付的现状、主要风险,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将各类风险进行评级。此外,本文还在支付安全问题下,为今后有效防范移动支付风险、促进移动支付新体系的建立健全提供相关建议,使移动支付平稳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中老年群体。关键词:移动支付;中老年群体;风险防范目录TOC\o"1-3"\h\u一、背景与目的介绍 10(一)移动支付概述 101.移动支付概念 102.移动支付分类 103.移动支付特征 10(二)移动支付风险研究目的 11二、中老年群体移动支付使用现状 11(一)发展趋势壮大 11(二)使用环境成熟 12(三)新兴技术应用 12三、中老年群体移动支付风险构成 12(一)主观风险构成 121.认知错误 122.操作不熟悉 123.数字敏感度低 12(二)客观风险构成 131.政策法规风险 132.信用风险 143.技术风险 15(三)重要客观风险评估:层次分析法 161.层次分析法的定义 162.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163.结论 19(四)中老年群体移动支付风险损失 191.信息安全损失 192.资金安全损失 20四、中老年群体移动支付风险应对建议 20(一)移动支付平台 201.形成自律规范 202.遵守法律监管 203.促进技术成熟 20(二)政府及监管机构 211.加强法律建设 212.调整市场准入 213.完善监管体系 21(三)移动支付用户 211.建立正确认知 212.增强防范意识 22五、结语 22主要参考文献 23PAGEPAGE36PAGE42背景与目的介绍(一)移动支付概述1.移动支付概念移动支付,又名手机支付,是一种新型支付体系。它将互联网、终端设备、金融机构相结合,使用移动设备进行付款。消费者在不需要现金、支票或信用卡的情况下,便可支付各项商品与服务的费用。目前移动支付技术实现方案主要有五种,即双界面JAVAcard,SIMPass,RFID-SIM,NFC和智能SD卡。移动支付分类移动支付系统一般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近场支付是指消费者在支付各项商品与服务的费用时,现场通过手机向商家进行线下支付处理,无需移动网络的参与,而是通过手机射频(NFC)、红外、蓝牙等渠道来进行支付,如线下微信、支付宝支付。远程支付是指消费者在处理支付时,需要连接到移动银行、移动互联网等远程支付服务器来进行支付,如淘宝、拼多多等网购支付。在中老年群体的日常生活中,近场支付与远场支付都是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移动支付特征移动支付的特征主要集中于可移动性、便利性、个性化三点。首先,移动支付的可移动性体现在其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消费者可以通过移动网络,随时随地进行支付处理,在移动终端与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移动支付摆脱了传统支付方式的束缚,使消费者享受到可移动的支付服务。其次,移动支付的便利性体现在其降低了处理支付的使用成本。抛弃了传统支付中繁杂的支付手续,移动支付极大地缩短了支付时间,同时,通过以手机为主的移动终端作为支付设备,移动支付也节省了支付空间成本。最后,以智能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为载体,移动支付可获得消费者的私人信息,如身份、年龄、职业、位置、消费水平等,并通过这些信息来挖掘消费者的购买偏好与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移动支付服务。(二)移动支付风险研究目的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0年9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连续三年全球第一,截至2020年6月,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8.05亿,较2019年同期大幅增长27%。在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使用度不断提高的同时,新型支付安全问题逐渐显露出来,网络诈骗手段持续升级,网络黑产业日渐猖獗。移动支付风险问题已对消费者形成了不小的困扰。本文通过对中老年群体移动支付使用风险的研究,将移动支付风险的系列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对策,进而为优化移动支付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并为相关职能部门政策的制定提供经验。中老年群体移动支付使用现状(一)发展趋势壮大自21世纪以来,我国中老年网民群体不断扩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21年2月3日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较2020年3月增长854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0.4%;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8.54亿,较2020年3月增长8636万,占网民整体的86.4%;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8.53亿,较2020年3月增长8744万,占网民整体的86.5%。《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0年9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0年9月(二)使用环境成熟随着移动支付的迅速发展,其应用场景突破了线上束缚,逐渐形成线上线下双向发展的趋势,为中老年群体使用移动支付提供了成熟的使用环境。移动支付不仅存在于线上购物,还广泛存在于商超、餐饮、交通、医疗、公共缴费等线下领域,在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中老年人便可在各个民生领域享受到移动支付的便利。(三)新兴技术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移动支付采用了生物识别等新兴技术,包括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其中,指纹识别与人脸识别在移动支付业务中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在大多数支付情况下,中老年人无需输入密码,通过指纹或面部识别便可完成支付,大大减少了记忆负担。中老年群体移动支付风险构成(一)主观风险构成1.认知错误认知错误是构成主观风险的主要组成部分。很多中老年人对移动支付工具、手机银行APP缺乏正确的认知,从而降低了对移动支付的接受度,认为这些工具用起来不安全,担心会上当受骗。此外,相当一部分中老年用户因为认知水平较低,在使用移动支付的过程中无法辨别新型诈骗手段,从而被一步步诱导进入诈骗陷阱。操作不熟悉受到年龄、文化知识水平以及个人接受意愿的影响,很多中老年人对移动支付的操作流程并不熟悉,一些中老年用户记不清移动支付工具的密码,部分中老年用户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或手机未联网。另外,移动支付工具的字体普遍偏小、部分功能过于复杂等,对中老年用户操作方面的考虑并不妥善,这也是影响中老年人操作熟悉度低的重要原因。数字敏感度低导致主观风险的另一重要原因是中老年人对于移动支付金额数字的敏感度较低。相比传统现金支付,中老年人在使用移动支付时,即使错输金额数目也难以有实感,导致容易被不法分子钻漏洞。上海一位老人罗某就因向朋友王某请教微信支付操作,被王某趁机记下支付密码,趁其不备转走2万元,而由于罗某数字敏感度较低,事发几天后,罗某才意识到银行卡内金额减少,并报警寻求援助。(二)客观风险构成移动支付在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其客观风险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本文针对中老年群体面临最多的问题,集中于三点,即政策法规风险、信用风险和技术风险。政策法规风险政策法规风险主要指监管部门及立法机构所出台并实施的政策及法律法规不到位而形成的风险,主要有政策监管风险和法律法规风险,体现了国内对于移动支付的监管体系与法律体系亟待完善的特点。(1)政策监管风险。政策监管风险是指政府及监管部门在移动支付行业所面临的政策监管不到位问题。相比于移动支付产业的迅猛发展,国内的相关监管政策体系与框架尚未健全。第一,监管部门大多都是以支付服务整体为对象,来进行相关的政策规范,而对于支付平台准入条件、技术标准等方面并没有完善健全的规定,留下了许多空白,导致中老年群体在使用移动支付的过程中,容易落入不规范平台的陷阱。第二,我国移动支付行业的监管机构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与工信部构成,三者之间各有侧重、多头平行,易导致权责界限不清、监管范围不到位或重叠、效率低下等问题。第三,由于移动支付涉及银行、监管机构、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多个行业,而多个行业易产生信息不对称、职责不明确、监管不到位、约束不大力等风险。(2)法律法规风险。法律法规风险是指立法及执法部门在移动支付行业所面临的立法不到位问题。移动支付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明显相对滞后,我国在移动支付方面现行的法律法规以部门规章等行政性法律法规为主,比如《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电子签名法》《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等,未形成系统性、专门性的法律文件,对中老年用户权益的保护性法律更是十分缺乏。除此之外,在《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文件中,也有少量移动支付的相关规定涉及其中,但其各有侧重、未成体系。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消费者、商家、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参与方在使用移动支付的过程中未尽到合同规定的义务而产生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套现、冒名欺诈、恶意违约等姜楠:《移动支付中的信用风险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年,第12页。姜楠:《移动支付中的信用风险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年,第12页。(1)套现风险。在现代网络支付中,用户套现的途径主要通过商家配合完成,商家为了得到自己的利润“手续费”,会积极推出套现服务,表面上看,这些商家有自己的商品交易,但是暗地里达成交易之后,商家并不发货,而是在用户使用信用消费之后,将钱扣除手续费之后,再返还到用户的手上。这样一来,商家得到了自己的利润“手续费”,用户得到了现金。对于中老年用户来说,使用信用支付套现的行为存在着很大风险,他们缺乏防范心理,最容易吸引不法分子的注意,盲目相信别人,造成被骗的局面。(2)冒名欺诈风险。冒名欺诈主要表现为不法分子盗取用户信息,再冒名顶替用户进行账户注册,为用户带来资金与隐私的双重侵害。除此之外,随着技术的成熟,不法分子会篡改支付页面,如将付款页面篡改为收红包页面,对移动支付操作页面并不熟练的中老年群体则容易落入陷阱,输入支付密码,将资金转入他人账户。(3)恶意违约风险。恶意违约主要体现在用户与商家两方面,用户的恶意违约行为主要是恶意透支、拒还账单等,商家的恶意违约行为主要是故意不履行合同。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催生了大量线上、线下的个人商户,导致其服务规范与诚信管理有所欠缺,无法很好地保证消费者的权益。有些商户更是利用了中老年消费者对网络平台的陌生感,故意不发货、发次货,使中老年消费者的售后也无法得到保障。(4)骗取信用风险。骗取信用主要表现为商户会通过大量刷单、刷好评等形式提高自身的信誉度,从而吸引消费者进行交易活动,其扰乱了正常的商业秩序。对于中老年消费者来说,商家的销量、好评率是选择购买商品的重要指标,这一购买习惯导致他们容易被虚假的信誉度所迷惑,从而产生较差的消费体验,无法保障其合法消费权益。与年轻用户相比,大多数中老年用户的网络经验明显不足,这会导致他们承受更高的信用风险,更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合同与制度疏漏来进行恶意诈骗,从而遭受严重的损失。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指在移动支付过程中,由于技术落后或不当而在移动终端、网络和服务端等多个环节所产生的风险,包括移动终端、通信网络、服务器端、数据安全四个方面李宏达《移动支付技术风险及评估方法研究》,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第10-22页。李宏达《移动支付技术风险及评估方法研究》,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第10-22页。(1)移动终端风险。移动终端风险包括在客户端与操作系统发生的网络钓鱼攻击、信息盗用、恶意程序等风险;移动终端在利用各种客户端为中老年群体提供支付服务的同时,其开放的公共网络也为技术安全埋下隐患。在目前发生的移动支付系统安全事件中,绝大多数都是不法分子针对客户端安全进行攻击,尤其是对于中老年群体而言,不法分子使用不易鉴别的虚假客户端页面进行诱导诈骗,造成风险隐患。(2)通信网络风险。通信网络风险包括通信信道安全系数低、中间人攻击、通讯信息窃取并篡改等风险;在移动支付的近场和远场通信过程中,不法分子会利用链路窃听等手段篡改信息,还会借机删除、添加、修改重要信息,以此破坏交易,给用户与支付平台都带来严重损失。一般来说,中老年人采取的远场支付所涉及的参与方较多,通信路程较长,所含通信网络风险较大,而近场支付采取的NFC技术通信路程较短,所含通信网络风险较小。(3)服务器端风险。服务器端风险主要体现在服务器端与客户端交互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支付系统的服务器端主要是支付机构的内部系统,技术管控较为严密、整体环境较为安全,但也存在风险。不法分子会利用服务器端Web应用的漏洞作为侵入关口,获得用户端更多权限与信息,同时也会假冒安全单元可信身份,诱导中老年用户进行支付,种种手段使中老年人难以破除陷阱,从而造成信息与资金的双重损失。(4)数据安全风险。数据安全风险则是指由于外部攻击、环节故障等引起的数据丢失、篡改、泄露等风险。数据安全如果出现问题,可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中老年用户在使用移动支付的过程中,易将所有重要信息与号码放在一处保存,且通常是未加密或简单加密状态,导致其个人数据的安全性低,容易发生数据安全问题。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移动支付业务的复杂性,同时也对客户信息安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移动支付系统都将受到影响。不少不法分子将目光聚焦于对技术方面并不了解的中老年人,针对他们进行一系列复杂多样的技术手段攻击,使他们难以对复杂的操作环境进行辨别与防范。(三)重要客观风险评估:层次分析法1.层次分析法的定义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由专业的决策者将各指标进行赋值,进而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和判断矩阵,再进行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来衡量各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从而确定权重、比较各个指标的等级。层次分析法能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简化复杂的决策问题。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根据上文提出的中老年群体移动支付客观风险概述,建立层次结构模型,从上至下分别为最高层、中间层、最底层。见图1。构造判断矩阵。将各因素两两进行比较,设判断矩阵的元素为,使用1-9标度方法给出。判断矩阵元素的标度方法见图2。计算单层权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专家赋值,确定二级指标A1,A2,A3的比较矩阵,即:由此得到相对权重:最大特征根,一致性指标Saaty的随机一致性指标RI为:n1234RI000.580.90故一致性比率0.043<0.1,通过一致性检验。同上,确定三级指标B1,B2的比较矩阵,即:由此得到相对权重:最大特征根,一致性指标故一致性比率0<0.1,通过一致性检验。同上,确定三级指标B3,B4,B5,B6的比较矩阵,即:由此得到相对权重:最大特征根,一致性指标故一致性比率0.063<0.1,通过一致性检验。同上,确定三级指标B7,B8,B9,B10的比较矩阵,即:由此得到相对权重:最大特征根,一致性指标故一致性比率0.042<0.1,通过一致性检验。计算组合权向量(层次总排序)并做一致性检验将B层进行层次总排序,见表1:风险因素A1A2A3权重顺序B11.68000.0066410B20.336000.00889B300.45700.08034B400.26300.04386B501.33100.222652B602.29500.38691B7002.3340.10133B8000.4860.02127B9000.2280.01018B10001.0840.04735一致性比率<0.1,通过一致性检验。结论通过上述方法,我们得到了B1-B10风险因素的权重以及排序,位居前三的风险因素有骗取信用风险、恶意违约风险、移动终端风险。而从B1-B10的综合排序上升A层(A1,A2,A3)来看,信用风险的重要程度要稍高于政策法规风险与技术风险,体现了在中老年群体使用移动支付的过程中,广泛存在的信用风险是尤其重要的风险因素,应当呼吁移动支付平台、立法及监管机构以及移动支付用户等各方予以重视,针对存在的问题推进各种有效举措,下文将针对这三方提出相关建议。(四)中老年群体移动支付风险损失1.信息安全损失信息安全损失是指消费者在使用移动支付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个人信息泄露。移动支付将手机等移动终端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身份认证后,将交易信息传递到银行支付系统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此环节中,存在个人信息泄露这一潜在风险。对于不善于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的中老年用户而言,他们的警惕性与分辨能力相对较弱,一些不法分子会通过虚假wifi、虚假红包、盗版客户端等手段,在中老年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其个人信息进行采集与传播,造成信息泄露,从而进行账户盗用和诈骗活动。资金安全损失资金安全损失是指消费者在使用移动支付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个人资金损失。移动支付具有匿名性的特点,这就使得不法分子可通过一系列诱导手段植入病毒,从而操控用户账户,盗取用户资金。目前新型网络骗局不断“更新升级”,对中老年用户的防范要求会更加严格。根据中国银联于2021年2月1日发布的《2020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报告》,75%的受访者曾接收过诈骗信息,8%的受访者曾在移动支付网络诈骗中存在经济受损,且不法分子对各类人群精准实施不同的诈骗行为,中老年人更多地遭遇仿冒公检法等身份类诈骗威胁,同时也不乏购物类诈骗、活动类诈骗与缴费等日常生活类诈骗。《2020年移动支付用户问卷调查报告》,中国支付清算协会,2021年1月中老年群体移动支付风险应对建议(一)移动支付平台形成自律规范移动支付行业之间需要形成自我约束与信用管理。2015年,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成立了“移动支付专业委员会”,同年发布了《移动支付行业自律公约》。2017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了“移动金融专业委员会”、“信用建设专业委员会”。利用行业组织对移动支付进行完备的自我与相互监督,提高移动支付各个平台的质量,从而改善中老年群体对移动支付的使用体验。遵守法律监管移动支付各个平台需要遵守相关法律与政策规定。随着《数据安全法(草案)》《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相继出台,平台应加强对各类非法行为的调控,有效保护中老年群体消费者权益,谨防资金诈骗、信息泄露等。促进技术成熟移动支付各个平台需要完善技术架构、提高技术标准,为用户提供更良好的支付体验,同时还要加强对用户的身份鉴别保护、密码保护,防止病毒入侵,为中老年群体使用移动支付打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除此之外,通过技术层面,降低移动支付的使用难度、简化移动支付的使用步骤,可以使中老年群体拥有更加便捷的使用体验。(二)立法及监管机构加强法律建设立法机构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相关法律体系,并提高立法效力层级。第一,要整合已有的法律法规,并出台新的规定,更好地保障中老年群体使用移动支付时的各项合法权益;第二,要提高立法效力层级,将以部门规章为主的行政法规升级为法律,打击移动支付过程中对中老年群体进行的犯罪与欺诈。调整市场准入监管机构要建立健全完备的市场准入标准,提高市场准入门槛。针对移动支付平台与商户,要对公司的资质提出新的要求,在新时期结合时代特点,营造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如移动支付的“牌照准入”已成为门槛之一,此举有利于改善中老年群体使用移动支付的环境;除此之外,明确准入条文也具有其必要性,这有利于使目前较为模糊的准入条件逐渐明晰。完善监管体系央行与监管部门应将分类监管、全面监管和动态监管相结合,打造完善的移动支付风险监管体系。首先,要建立移动支付风险的跟踪监测系统,加强对移动支付平台与商户的实时监督;其次,要将移动支付的交易数据进行实时监测,有效管控交易的异常情况;最后,要设置定期的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及时地总结规律,并进行预测。(三)移动支付用户建立正确认知由于年龄、知识水平、生活习惯等影响,中老年人对于移动支付金额、使用途径、使用对象等缺乏正确的认知,这使他们难以融入现代便捷的消费生活。政府、媒体和相关机构应为中老年群体普及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对移动支付的使用意愿与熟练程度,并为中老年群体建立完善的移动支付使用帮助体系。增强防范意识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消费的新常态,中老年消费者在使用移动支付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提高防范意识,具备防诈骗的能力,对于虚假网站、虚假红包、诈骗短信等欺诈手段要有明确的辨别能力。这就要求政府、支付平台与监管机构合力加大宣传力度,将防范支付风险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五、结语在中老年群体使用移动支付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层面的风险与隐患,本文将网络安全风险、政策法规风险、信用风险、技术风险作为主要分析对象,进行细分描述。此外,本文还通过层次分析法,将各类风险进行等级评价,确定各类风险的水平。同时,也针对各类风险,从移动支付平台、政府及监管机构以及移动支付用户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作为新世纪不断发展的产物,移动支付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呈现出势不可挡的趋势,这对中老年群体的接受与适应能力提出了不小的要求和挑战,一方面,要正确引导中老年人使用移动支付,谨防上当受骗;另一方面,要正视移动支付与传统现金支付的关系,不能让中老年人感到被时代的洪流所抛弃。同时,为了改善中老年群体移动支付的使用环境,促使移动支付的稳步发展,立法机构、政府、监管部门、平台与商户等各参与方都迎来了崭新的机遇,我们期待移动支付新体系的来临,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便利的支付生活。主要参考文献[1]李宏达.移动支付技术风险及评估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2]李凯,孙旭丽,严建援.移动支付系统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交换理论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3,

25(03):91~

100.[3]移动支付:何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