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文言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文言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文言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文言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文言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必修下册文言知识点总结

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一、通假字

1、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暮春,阴历

三月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词

二、古今异义

1、如会同,端章甫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2、加之以师旅古:泛指侵略的军队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三、活用现象

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

2、风乎舞零:风,名作动,吹风

3、三子者出,曾皙后:后,名作动,落后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

5、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

6、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动作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注:鼓瑟希,铿尔:鼓,在金文中鼓的写法中本身就有动词“弹奏”的意思,所以不算活用。)

四、句式

1、以吾一日长乎尔状语后置2,毋吾以也宾语前置

3、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即:“不知吾也”4、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5、摄乎大国之间状语后置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僮状语后置

7、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8、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状语后置

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宾语前置10、为国以礼状语后置

五、重点实词

1、居则曰:居,闲居,平时在家2、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

3、加之以师旅:力口,加到……上4、比及三年:比及,到

5、且知方也:方,道,是非准则6、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

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8、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何伤,何妨

9、咏而归:咏,唱歌10、吾与点也:与,赞成

1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让,谦让

六、重点虚词

1、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2)毋吾以也:动词,认为

(3)则何以哉:动词,做(4)加之以师旅:介词,用

2、如

(1)如或知尔:假如(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3)如其礼乐:至于

3、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亦,不过是,只不过

4、唯求则非邦也与:唯,句首语气词

5、而

(1)子路率尔而对曰:连词,表修饰。

(2)舍瑟而作:连词,表顺接。

(3)非诸侯而何:连词,表并列。

七、一词多义

1、方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2)且知方也:道,是非准则

2、尔

(1)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

(2)子路率尔而对日:助词,形容词词尾,表状态(……的样子)

3、如

(1)如或知尔(假如)(2)如五六十(或者)(3)如其礼乐(至于)

4为

(1)由也为之(管理,治理)(2)愿为小相焉(做)(3)赤也为之小(替)

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你们不要因为我的年龄比你们长一些

就受拘束而不敢说话。(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

打算怎么做呢?”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

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

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

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

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

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

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曾皙,你怎么样?”(曾皙)弹

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皙)说:“暮春时节(天气暖

和),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零台上吹

吹风,唱着歌走回家。”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皙的想法呀!“子路、冉有、公

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

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你为什么笑子路呢?"(孔子)说:“治理

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有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

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华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

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谁能来做大事呢?”

有关资料

一、孔子生平和《论语》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任职

期间百姓安居乐业,整个社会达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和谐状态。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

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他是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

尊为圣人。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

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

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

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

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

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二、齐桓晋文之事

一、词类活用

1、无以,则王乎王(本文有多处):名词作动词,行王道,统一天下)

2、以小易大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牲畜,大牲畜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意动,对……感到奇怪

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6、老⑴吾老(2),以及人之老(2)

老(1):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2):形容词作名词,老人

7、幼⑴吾幼(2),以及人之幼(2)

幼(1):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2):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

8、刑于寡妻:(通“型”)名词作动词,做榜样

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香甜的食物

10、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软暖和的衣服

11、危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害

12、权,然后知轻重权,名词作动词,称一称

13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

14、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

15、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

16、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

17、以一服八服:使动,使……降服

18、然后从而刑之开U:名词作动词,处罚

19、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用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20、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作动词,穿

21、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

22、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

二、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是乃仁术也

2、夫子之谓也

3、是诚不能也

4、是折枝之类也

5、是罔民也

被动句

1、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

省略句

1、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

2、将以(之)衅钟

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

4、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

宾语前置

1、臣未之闻也(臣未闻之也)之

2、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也)之

3、何由知吾可也(由何知吾可也)何

4、牛何之(牛之何)之

5、然则一羽之不举(然则不举一羽)之

6、舆薪之不见不见舆薪

7、何以异以何异

8、未之有也未有之也

主谓倒装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

状语后置

1、王坐于堂上(王于堂上坐)

2、构怨于诸侯

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5、树之以桑

三、一词多义

⑴道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谈论)

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道芷阳间行(取道)

行军用兵之道(方法)

得道者多助(道义、道德)

⑵之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的)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代词,他)

牛何之(动词,往)

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之间,取独)

臣闻之胡皖曰(助词,无意义)

夫子之谓也(宾语前置标志词)

⑶舍

舍南舍北皆春水(房屋)

舍之!吾不忍其毂解(放)

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停止)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作动,建房)

⑷爱:①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吝惜)

②吴广素爱人(爱护)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喜爱,喜欢)

(5)明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形容词做名词,视力)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形,清楚、明白)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上足以事父母(形,贤明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形,明亮)

四、古今异义: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

3、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

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

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地区

6、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就

五、通假字

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止)

2.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

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刑通”型〃,作榜样)

4.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到)

5.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罔:通"网")

6.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通"矣”,确定语气)

7.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

8.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想于王。(想通"诉",申诉)

9.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斑白,花白)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

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

如果王如果定要我说,那便来讲讲用道德的力量来统一天下的王道吧?”

(齐宣王)说:“德行怎么样,才可以称王呢?”

(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保全百姓吗?”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从哪里知道我可以呢?”

(孟子)说:“我从胡靛那听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

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的血)来涂在钟上行祭。'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

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那人问)道:’那么既然这样,(需要)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

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齐宣王)说:“有这事。”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但是)诚然我知道您是出于于心

不忍(的缘故)。”

(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就

是因为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因此用羊去换它。”

(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的动物)换下大(的动物),他们怎么知道

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齐宣王笑着说:“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是(因为)吝啬钱财才以羊

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是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

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不接近厨房。”

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我这

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触动啊!这种心和王道仁政

合拍的原因,是什么呢?”

(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

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吗?”

(齐宣王)说:“不相信。”

(孟子说:)“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却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举不

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不肯布施恩

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

(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

(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向老者折

腰行鞠躬礼,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

膊)挟泰山去跳过渤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向老者折腰行鞠躬礼一类的事。尊敬自己的老人,

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

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诗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

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四海百姓,不推广恩德

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

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用秤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才

能知道长短,任何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

还是说(大王)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

齐宣王说:“不是的,我怎么会这样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这办法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罢了。”

(孟子)说:“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听听吗?”

齐宣王只是笑却不说话。

(孟子)说:“是因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够吃呢?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呢?还是因为美女不够看呢?美妙

的音乐不够听呢?左右受宠爱的大臣不够用呢?(这些)您的大臣们都能充分地提供给大王,难道大王真是为了

这些吗?”

(齐宣王)说:“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

(孟子)说:“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

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就像爬到树上却要抓鱼一样。”

齐宣王说:“真的像(你说的)这么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爬到树上去抓鱼,虽然抓不到鱼,却没有什么后祸;假使用这样的做法,

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又尽心尽力地去干,结果必然有灾祸。”

(齐宣王)说:“(这是什么道理)可以让我听听吗?”

(孟子)说:“(如果)邹国和楚国打仗,那您认为谁胜呢?”

(齐宣王)说:“楚国会胜。”

(孟子)说:“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

可以与强国为敌。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多里的(国家)有九个,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其中的一份。以

一份力量去降服八份,这与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不同呢?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

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

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如果像这样,

谁还能抵挡您呢?”

齐宣王说:“我糊涂,不能懂得这个道理。希望先生您帮助我(实现)我的愿望。明确的指教我,我虽然不

聪慧,请(让我)试一试。”

(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

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没有不做的了。

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

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

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这样之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规定人民的

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

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

(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

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

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

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

那是没有的(事情)。”

三、庖丁解牛

通假字:

善然向然通“响”。

技盖至此乎通“盍”,何。

技经肯繁之未尝通“枝”指支脉。

善刀而藏之通“缮”,修治。

一词多义: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个:解;后一个:作为)•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

同义,都是介词:因为)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都是介词:因为)

•技盍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进乎技矣(相当于“于”,介词,可不译)

•依乎天理(相当于“于”,介词,可不译)

•而况大甄乎(疑问语气词:呢)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害然向然(都是助词,前一个是象声词词尾,后一个是形容词词尾)

•奏刀晓然(助词,象声词词尾)

•因其固然(名词词尾,……的样子)

•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怵然为戒(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于”字的用法和意义

•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而刀刃若新发于硼(介词,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虽然,每至于族(介词,引出对象)

古今异义词:

奏刀晓然奏:古-进;今-演奏,奏乐。

乃中《经首》之会会:古一节奏;今一表示能力,会议。

进乎技矣进:古一超过;今一动词,从外面到里面。

所见无非牛者无非:古一没有不是;今一只,不外乎。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遇:古一会合,接触;今一碰见,遇见。

依乎天理天理:古一指牛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一天道。

视为止,行为迟行为:古一行,动作;为,因此;今一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因其固然固然:古一一本来的样子;今一一连词,表转折。

虽然,每至于族虽然:古一一虽然这样,但是;今一一连词,表转折。

吾见其难为难为:古一很难下刀;今一使人为难。

重点词组:

降支撑,接触。

嘻:赞叹声(或嘻:通“啊?”)

进:超过。

批:击,劈开.郤:空隙。

导:顺着,循着,这里有导入的意思.藏(kuW款):骨节空穴处。

因:依.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割:这里指生割硬砍。

族:众,指一般的。

发:出.硼(xing刑):磨刀石。

恢恢乎:宽绰的样子。

怵(chi!处)然:警惕的样子。

委地:委:卸落,坠下,散落在地上。

养生:指养生之道。

词类活用: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名词做状语

足之所履名词作动词

以无厚入有间形容词作名词

吾见其难为意动用法

善刀而藏之形容词作动词

特殊句式:

技盍至此乎省略句技盍至(于)此乎。

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也。

技经肯繁之未尝宾语前置未尝技经肯繁。

视为止,行为迟省略句视为(之)止,行为(之)迟。

译文: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

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

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

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

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

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

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

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

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

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

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即使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

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

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

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四、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但【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国【围攻】关口,以【因为】其【代指

郑国】无礼于晋【状后】,且【并且】贰【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于楚也。晋军【名词作动词,驻

军,驻扎】函陵,秦军【名词作动词,驻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危急】矣,若【假如】便【派遣】烛之武见【拜见】秦

君,呷【军队】学【一定】退。"公丛【听从】之。辞【推辞】曰【省略句】:“臣之【主谓

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壮也,犹【尚且】不如【比不上】人;今【现在】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同“矣”】。”公曰:“吾不能早用【重用】于【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您】,令【现在】急

【危急】而求子,悬【这】寡人【诸侯的谦称,寡德之人。】之过【过错】也【判断句】。然【然

而】郑亡,子亦【也】有不利焉!"许【答应】之。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缎【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见秦伯,日:“秦、

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君【假如】亡【使动用法,使……灭亡】郑而有益于君,敢

以烦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尊称】。越国以置B【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

词作名词,远地】,君知其难也,售【何;为什么】用亡【使动用法,使……灭亡】关B以降【增加】

令B?邻之厚[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君之簿【形容词作动词,变薄弱】也。若舍关B以为【把.....

作为】东道主【古今异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古今异义,出使的人】之往来,笠【“共”

通“供”供给】其【指代使者】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君亦无所害。且君学【曾

经】为【给予】晋君赐【动词作名词,恩惠】矣,许君焦、瑕,萼【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济【渡

河】而夕【名词作状语在傍晚】设版【修筑防御工事】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医【满足】

之有【宾语前置】?既【在……之后】东【名作状,在东边】封【使动,使......成为疆界】关又

欲【想要】W【扩张】其西【西面】封【疆界】,若不解【侵损、削减】秦,将漏【哪里】取

之【指代土地】?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秦以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晋,唯【句

首发语词,表示希望】君留【考虑】之【指代阙秦以利晋这件事]。“秦彳白说【“说”通“悦”高兴】,

与郑人留【名作动,订立盟约】。使【派】杞子、逢到'、杨利'戍之,乃【于是】还。

子犯道【请求】声【攻击】之【指秦军】。公曰:“不可。微【假如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

定的假设或条件】去人【古今异义,那个人】之力不及【达不到】此。因【依靠、借助】人之力

而敞【损害】之,不仁;失【失去】M【自己的】所与【所与:同盟者。与:结交,亲附】,不

知【通“智”,明智】;以【用】舌L易【替代】整,不武【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不武,

不符合武德】。音【我们】M【表示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还【回去】也。”亦去【离开】之

【指代郑国】。

三、文言现象整理

(一)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已”同“矣”)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秦伯说(“说”通“悦”高兴)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词类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退。)

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5.焉用亡郑以陪邻(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6.若亡郑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7.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8.既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9.阙秦以利晋(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10.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11.且贰于楚也。(贰,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

12.夜缱而出。(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13.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傍晚)

14.且贰于楚也(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

15.臣之壮也(形容词作名词,壮年)

(三)古今异义:

1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已婚女子的尊称)

4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至U)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四)一词多义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介词,因为)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焉用亡郑以陪邻(来)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

①公从之(代词,他的建议)②臣之壮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许之(代词,他)④是寡人之过也。(助词“的”)

⑤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⑥子犯请击之。(代词,指秦国)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为什么)

③将焉取之(哪里)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郑国)失其所与(代词,自己)

②君知其难也(不定指示代词,那)③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副词,还是)

④必先苦其心志(代词,他的)⑤其真无马邪(难道)

5.辞

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告别)

③不辞劳苦(推脱)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借口)

⑤辞不赴命(辞谢)⑥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

6.微

①国势衰微(衰败)②微言大义(幽微,精妙)

③人微言轻(形容词,轻微)④见微知著(隐蔽,不显露)

⑤微斯人,吾谁与归?(连词,如果没有)

7.若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如果)②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假如,如果)

③若不阙秦(假如,如果)④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

⑤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8.鄙

①越过以鄙远(意动用法,把。。。当做边邑)

②顾不知蜀鄙之僧哉(名词,边邑,边远的地方)

③肉食者鄙(形容词,浅陋,指目光短浅)

(五)特殊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译:这是我的过错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译:借助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

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2.省略句

(1)(烛之武)辞日:“臣之壮也……”译:(烛之武)推辞说

(2)(晋惠公)许君焦、瑕译:(他)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

(3)夜缱(烛之武)而出译:在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

(4)敢以(之)烦执事译:(郑国)怎么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呢?

(5)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译:晋军在函陵驻扎,秦军在汜南驻扎。

3.状语后置句

(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译:因为郑国对晋文公无礼

(2)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译:佚之狐对郑伯说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译:如果使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

4.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译: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四:全文翻译,着重背记加双横线的句子。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依附于晋国的同时又依附于楚国。晋军在函

陵驻扎,秦军在汜南驻扎。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军队一定撤退。”郑伯听从了他的建议。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郑伯说:“我没有早早地重用您,现

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他。

在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拜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

T«如果使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怎么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呢?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边境,您知道是困难

的,为什么要使郑国灭亡而增加邻国的土地呢?邻国的势力变雄厚了,您的势力也就相对变薄弱了。假如放弃攻

打郑国把它作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害处。况且,

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他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他在早上渡河归晋,在傍晚就修筑防御工事,您是知道

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经向东使郑国成为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强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

从哪里取得它贪求的土地呢?使秦国侵损而使晋国得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高兴了,与郑国签订盟约。

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就率军回国。

子犯请求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就不会到这个地步。借助别人的力量而又

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

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贰(er)于楚越国以鄙(bi)远肆(si)其西封因人之力而敝(bi)之

徂,南(fdn)但(qi)子佚(yi)之狐夜缱(zhui)君之薄(b6)也逢(pdng)孙

阚(qu@)秦唐(shii)之失其所与(yti)秦伯说(yuG)不知(zhi)共(gong)其乏困

五、鸿门宴

(-)文化常识

1.作者介绍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

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迁生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

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闵等进行历法改革,共

订太初历。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

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2.作品介绍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

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本纪记帝王,

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刘向等人都认为

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

的文

(二)字词音形

飨xidng(犒劳)鲫z6u(无知、浅陋)

卮zhi(酒器)瞋ch@n(瞪,怒生气)

彘zhi(猪)玦ju©(半环形有缺口的玉器)

胜sheng(尽)芷zhi(多年生草本植物)

哙kuai跟ji(双膝着地上身挺直)

戟ji(长柄兵器)俎zU(砧板)

郤Xi(同隙)眦zi(上下眼睑的接合处)

(三)文言知识

★词类活用

例句活用类型释义

1.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2.项伯乃夜驰之公军同上连夜

3.常以身翼蔽沛公同上像翅膀一样

4.籍吏民,封府库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

5.沛公军霸上同上驻扎

6.沛公欲王关中同上统治

7.范曾数目项王同上用眼示意

8.道芷阳间行同上取道

9.刑人如恐不胜同上处罚

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之为王

11.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同上使……跟从,率领

13.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14.拔剑撞而破之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

15.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用作动词小事

★古今异义

①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明确: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明确: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③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明确: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④而听细说

明确: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文言句式

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

①此成危急存亡之秋也

明确:判断句,这就是……啊

②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明确:疑问句,宾语前置句,凭什么……呢?

③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明确:反问句式,“为”语气词,呢,表意“……呢?”

④特殊句式:

“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状语后置

“与俱去”、“毋从俱死也”,介词“与”、“从”后面的宾语省略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疑问句,主语“为大王为此计者”与谓语“(是)谁”倒置也可以说

不是主谓倒置,那么“者”就是语气助词

“孰与君少长?”疑问句,宾语疑问代词前置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判断句,特殊指示代词“所”、“者”构成

“所……者”式名词短语充当主语,作说明、解释的对象

★名句积累

明确: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秋毫不敢有所近一一秋毫无犯

劳苦而功高如此一一劳苦功高

★一词多义

①因

例句出处释义

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毛遂自荐》依靠、凭借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顺着、根据

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乘机

后因伐木,始见此山《雁荡山》因为、由于

因合纳斗盆《促织》于是、就

陈陈相因成语沿袭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原因、理由

②如

例句出处释义

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如同、像

天时不如地利《得道多助》比、及

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指南录》后序》到、往、去

万事如意成语顺、随

如其离违,宜别图之《赤壁之战》如果、假如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过秦论》好象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子路、曾……侍坐》或、或者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同上至于

空空如也成语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③意

例句出处释义

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促织》意图、意愿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意态、神情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意料

己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史记&8226;张仪列传》怀疑、猜疑

④举

例句出处释义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举起、抬起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竟旧不图其新《屈原》提出、举出

举兵伐徐,逐灭之《韩非子•五蠹》发起、发动

戌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攻下、占领

举贤任能成语推荐

有儒生柳意者,应举下第《柳毅传》科举考试

杀人如不能举《过秦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