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知识点_第1页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知识点_第2页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知识点_第3页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知识点_第4页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知识: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组成:分散系中被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按照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3类2、胶体的分类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并不是颗粒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物质就是胶体。3、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①实验操作:在小烧杯中加入4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__,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l3+3H2Oeq\o(=,\s\up7(△))Fe(OH)3(胶体)+3HCl。4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5.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电解质(2)非电解质(3)电解质的导电条件状态物质固体熔融(或液体)水溶液强碱和盐不导电能导电导电(难溶物的溶液浓度小,导电能力差)酸不导电不导电导电溶液导电性的强弱与离子带的电荷数和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的个数有关,电荷数越大,离子个数越多,导电性越强(4)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本身不一定是电解质,如SO2、NH3等。6.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1)复分解型离子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型(3)络合反应型7、离子方程式中拆写的物质:强酸、强碱、可溶性盐8离子方程式中不拆的物质:(1)单质:包括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如Fe、H2等)。(2)气体:如CO2、SO2等。(3)氧化物:包括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如CuO、H2O等。(4)弱酸:如CH3COOH(醋酸)、H2CO3(碳酸)等。(5)弱碱:包括易溶性弱碱(如NH3·H2O)和难溶性弱碱[如Cu(OH)2等]。(6)难溶性盐:如BaSO4、CaCO3、AgCl等。(7)微溶物[如Ca(OH)2]:如果是反应物且为澄清石灰水,应拆成Ca2+和OH-的形式,如果是生成物或是石灰乳等,则保留化学式Ca(OH)2。9、三种离子的检验方法10、粗盐提纯时添加试剂的先后顺序①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过滤)稀盐酸;②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过滤)稀盐酸;③BaCl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过滤)稀盐酸。11、氧化还原反应记忆口诀:升失氧化还原剂,降得还原氧化剂,氧化剂被还原,还原剂被氧化。12、双线桥法注意事项①箭头、箭尾必须对应化合价变化的同种元素的原子;②必须注明“得到”或“失去”;③电子转移数用a×be-形式表示,a表示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的原子个数,b表示每个原子得到或失去的电子数,当a=1或b=1时,可以省略;④被还原的物质和被氧化的物质得、失电子数守恒。记忆口诀:先标化合价,再看价变化;起止同元素,桥上标变化。13、单线桥法注意事项①单线桥必须画在反应物中;②不需要写“失去”或“得到”,只标明电子转移数目;③箭头由反应物中失电子的元素指向得电子的元素。14、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判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2).根据元素的活动性顺序判断(3).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当不同的氧化剂(或还原剂)与同一还原剂(或氧化剂)发生反应时,反应越易进行,则对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反之越弱。如,酸性KMnO4溶液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MnO2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均产生氯气,故氧化性:KMnO4>MnO2。如Na、Mg与H2O的反应: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在加热条件下才反应,故还原性:Na>Mg。(4).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低判断同一物质在相同条件下被不同氧化剂氧化,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如2Fe+3Cl2eq\o(=,\s\up7(点燃))2FeCl3、Fe+Seq\o(=,\s\up7(△))FeS,故:氧化性:Cl2>S。基础知识:第二章钠和氯1、钠与氧气的反应:常温下:4Na+O2=2Na2O(生成物为白色固体);加热时:2Na+O2eq\o(=,\s\up7(△))Na2O2(生成物为淡黄色固体);注意:反应条件不同,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不同2、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NaOH和H2;化学方程式是2Na+2H2O=2NaOH+H2↑;离子方程式是2Na+2H2O=2Na++2OH-+H2↑。其中氧化剂为H2O,还原剂为Na。3、钠与酸溶液(如盐酸)的反应“先酸后水”依次为2Na+2HCl=2NaCl+H2↑、2Na+2H2O=2NaOH+H2↑4、钠与盐溶液首先是钠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能够和盐反应即“先水后盐”5、钠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及物质组成,切面变暗(Na2O)eq\o(→,\s\up7(H2O))生成白色固体(NaOH)eq\o(→,\s\up7(H2O))表面生成溶液(NaOH溶液)eq\o(→,\s\up7(CO2))白色固体(Na2CO3·10H2O)→白色粉末(Na2CO3)。6.氧化钠属于碱性氧化物,能与水、酸、酸性氧化物等发生化学反应。(1)氧化钠与水反应:Na2O+H2O=2NaOH。(2)氧化钠与盐酸反应:Na2O+2HCl=2NaCl+H2O。(3)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Na2O+CO2=Na2CO3。7.过氧化钠(1Na2O2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3)过氧化钠与盐酸反应:2Na2O2+4HCl=4NaCl+2H2O+O2↑8、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定量关系(1)Na2O2与H2O、CO2反应的氧化还原关系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①Na2O2中氧的化合价为-1,在两个反应中Na2O2的作用是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从电子转移角度分析,每生成一分子氧气转移2个电子;每消耗一个Na2O2转移1个电子。②从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分析可知,无论是CO2、H2O还是二者的混合物,与足量的Na2O2反应时,参与反应的CO2或H2O与放出O2的分子个数之比均为2∶1(2)Na2O2与H2O反应的质量关系:相当于固体增加4个氢原子,固体增加的质量相当于与H2O等分子数的H2的质量。Na2O2与CO2反应的质量关系:相当于固体增加2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固体增加的质量相当于与CO2等分子数的CO的质量。9、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1)NaHCO3受热分解:2NaHCO3eq\o(=,\s\up7(△))Na2CO3+CO2↑+H2O(2)与酸(盐酸)反应①Na2CO3:COeq\o\al(2-,3)+2H+(过量)=CO2↑+H2O;COeq\o\al(2-,3)+H+(少量)=HCOeq\o\al(-,3)。②NaHCO3:HCOeq\o\al(-,3)+H+=CO2↑+H2O。(3)与碱(如氢氧化钠溶液)反应:①Na2CO3:不反应②NaHCO3(写离子方程式):HCOeq\o\al(-,3)+OH-=COeq\o\al(2-,3)+H2O。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2)常用的除杂(提纯)方法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除杂方法或试剂Na2CO3固体(NaHCO3)加热NaHCO3溶液(Na2CO3)通入足量CO2气体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原理流程:①第一步反应是在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NH3,再通入CO2,这样操作的目的是增大了HCOeq\o\al(-,3)数目,便于析出更多的NaHCO3。②低温时NH4Cl的溶解度比NaCl的小,可以在低温状态下向过滤后的溶液中加入NaCl,则NH4Cl析出,得到化肥,提高了NaCl的利用率。③优点:①提高了食盐的转化率;②缩短了生产流程;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等。10.几种金属元素的焰色金属元素锂钠钾铷钙锶钡铜焰色紫红色黄色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紫色砖红色洋红色黄绿色绿色11、氯气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毒性溶解性密度黄绿色气体刺激性气味有毒1体积的水可溶解约2体积的氯气比空气大12、氯气与金属、非金属单质的反应(1)与金属单质的反应化学方程式反应现象与钠反应2Na+Cl2eq\o(=,\s\up7(△))2NaCl产生大量白色烟与铁反应2Fe+3Cl2eq\o(=,\s\up7(△))2FeCl3产生大量棕褐色烟与铜反应Cu+Cl2eq\o(=,\s\up7(△))CuCl2产生大量棕黄色烟(2)与非金属单质(如H2)的反应实验操作: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管缓慢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实验现象: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上方出现白雾。反应方程式为:H2+Cl2eq\o(=,\s\up7(点燃))2HCl13、氯气与水的反应(1)常温下,氯气的水溶液称为氯水,溶于水的部分氯气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H2OHCl+HClO。(2)新制氯水的成分(3)新制氯水的性质14、氯气与碱的反应1.“84”消毒液:(1)制备:由Cl2和NaOH溶液反应制得,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2)主要成分:NaCl和NaClO;有效成分:NaClO。2.漂白粉氯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1)实验室里,通常用浓盐酸和MnO2混合加热来制取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MnO2,浓盐酸既表现还原性,又表现酸性(3)制备氯气的注意事项①稀盐酸与MnO2不反应,制取氯气时必须选用浓盐酸;加热温度不宜过高,以减少氯化氢的挥发。②制取的氯气有毒,且在加热时容易逸出,所以应选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长颈漏斗。③尾气处理时,不能用澄清石灰水吸收氯气,因为澄清石灰水中的Ca(OH)2含量少,吸收不完全。④实验结束后,先使反应停止并排出装置中残留的氯气,再拆卸装置,避免污染空气。(4)其他用于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试剂及反应用KMnO4、KClO3、Ca(ClO)2、K2Cr2O7等氧化剂代替MnO2制取氯气,反应不需加热且反应速率较快,如:①2KMnO4+16HCl(浓)=2MnCl2+2KCl+5Cl2↑+8H2O②KClO3+6HCl(浓)=KCl+3Cl2↑+3H2O③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④K2Cr2O7+14HCl(浓)=2CrCl3+2KCl+3Cl2↑+7H2O15、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n=eq\f(m,M)=eq\f(V(g),Vm)=eq\f(N,NA)=c·V16、易错易混问题考查方向注意问题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凡是出现物质的体积,首先考虑是否为气体,再考虑条件是否为标准状况(0℃,1.01×105Pa)物质的聚集状态在标准状况下是液体或固体的物质,有H2O、酒精、苯、CCl4、SO3、NO2等物质的微观结构①注意某些物质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如Ne、O3、P4等;②注意一些物质中的离子数目,如Na2O2、NaHSO4等阿伏加德罗定律①三同定一同,两同定比例。②阿伏加德罗定律既适用于单一气体,也适用于混合气体。分散系中的微粒数目FeCl3溶液转化为Fe(OH)3胶体,因为胶体微粒是集合体,所以胶粒的数目小于原溶液中Fe3+的数目稀释定律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17、摩尔质量的5种方法①根据物质的质量(m)和物质的量(n):M=eq\f(m,n)。②根据一定质量(m)的物质中微粒数目(N)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A):M=NA·eq\f(m,N)=NA·m(一个微粒)③根据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ρ:M=ρ×22.4(g·mol-1)对气体④根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相对密度(D=eq\f(ρ1,ρ2)):eq\f(M1,M2)=D。对气体⑤对于混合气体,求其平均摩尔质量,上述计算仍然成立;还可以用下式计算:M=M1×a%+M2×b%+M3×c%……a%、b%、c%指混合物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18、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同温同压eq\f(V1,V2)=eq\f(n1,n2)=eq\f(N1,N2)eq\f(ρ1,ρ2)=eq\f(M1,M2);同温同体积eq\f(p1,p2)=eq\f(n1,n2)=eq\f(N1,N2)19、(1)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化学组成中的离子个数之比;(2)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溶液呈电中性(3)与溶液稀释或混合有关的计算:①浓溶液稀释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c(浓)·V(浓)=c(稀)·V(稀);溶质的质量不变:m(浓)·w(浓)=m(稀)·w(稀);溶液的质量守恒:m(稀)=m(浓)+m(水)。②相同溶质两溶液混合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c1V1+c2V2=c(混)·V(混);溶质的质量不变:m1w1+m2w2=m(混)·w(混)。(4)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cB=eq\f(1000ρw,M)20、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2).容量瓶的结构:(1).主要仪器托盘天平(分析天平)、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量筒。(2).操作步骤:计算(以所选容量瓶规格为准)、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3)误差分析:分析依据cB=eq\f(nB,V)=eq\f(mB,MBV)能引起误差的操作因变量cnV称量①砝码生锈(没有脱落)偏大不变偏大②少量氯化钠粘在称量纸上偏小不变偏小③使用游码,且药品砝码位置颠倒偏小不变偏小移液④有少量液体溅出偏小不变偏小⑤容量瓶内有少量水不变不变不变⑥未洗涤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偏小不变偏小定容⑦仰视刻度线不变偏大偏小⑧超过刻度线,吸出一部分水偏小不变偏小⑨摇匀后液面下降,补充水不变偏大偏小装瓶⑩试剂瓶刚用蒸馏水洗过不变偏大偏小第三章铁金属材料1、铁单质的化学性质铁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2H+=Fe2++H2↑。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Cu2+=Cu+Fe2+。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3Fe+4H2O(g)eq\o(=,\s\up7(高温))Fe3O4+4H22、铁的氧化物物质氧化亚铁(FeO)氧化铁(Fe2O3)四氧化三铁(Fe3O4)俗称铁红磁性氧化铁颜色、状态黑色粉末红棕色粉末黑色晶体(有磁性)溶解性不溶于水类别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铁的价态+2+3+2、+3与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O+2H+=Fe2++H2O6H++Fe2O3__=2Fe3++3H2OFe3O4+8H+=2Fe3++Fe2++4H2O稳定性6FeO+O2eq\o(=,\s\up7(△))2Fe3O4稳定稳定与CO、C、H2反应生成单质铁及CO2或H2O用途Fe2O3常用作油漆、涂料、油墨和橡胶的红色颜料,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是炼铁的原料3、铁的氢氧化物:(1)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Fe3++3OH-=Fe(OH)3↓(2)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Fe(OH)2+2H+=Fe2++2H2O;Fe(OH)3+3H+=Fe3++3H2OFe(OH)2eq\o(=,\s\up7(△))FeO+H2O(隔绝空气);2Fe(OH)3eq\o(=,\s\up7(△))Fe2O3+3H2O4、铁盐和亚铁盐(1).Fe3+的检验a、观察法:Fe3+溶液中显棕黄色b、加KSCN溶液法:溶液变成红色Fe3++3SCN-=Fe(SCN)3c、加碱法:直接产生红褐色沉淀Fe3++3OH-=Fe(OH)3↓d、向溶液中滴加适量K4[Fe(CN)6]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3+(2).Fe2+的检验a、观察法:Fe2+溶液中显浅绿色b、加KSCN溶液法:加KSCN无明显现象,滴加新制氯水后溶液变成红色2Fe2++Cl2=2Fe3++2Cl-、Fe3++3SCN-=Fe(SCN)3c、加碱法:产生的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d、向溶液中滴加适量酸性KMnO4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含有Fe2+(注意:Cl-等还原性的离子对Fe2+的检验有干扰)。e、向溶液中滴加适量K3[Fe(CN)6]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2+5.Fe3+、Fe2+的性质2Fe3++Fe=3Fe2+2Fe3++Cu=2Fe2++Cu2+2Fe3++H2S=2Fe2++S↓+2H+2Fe3++2I-=2Fe2++I22Fe2++Cl2=2Fe3++2Cl-2Fe2++H2O2+2H+=2Fe3++2H2O、5Fe2++MnOeq\o\al(-,4)+8H+=5Fe3++Mn2++4H2OFe2++Zn=Zn2++Fe6、Fe(OH)2的制备装置及改进:改进后装置优点:(1)装置①优点:将配制溶液的蒸馏水煮沸,除去溶液中的氧气,然后用苯液封,防止空气溶解,装有NaOH溶液的滴管插入液面下慢慢挤出溶液,这些操作均能防止Fe(OH)2与氧气接触,避免其被氧化,因此能较长时间观察到白色沉淀。(2)装置②③优点: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排除了装置内的空气,同时试管内剩余的氢气起到保护气的作用,防止了Fe(OH)2与氧气接触,避免其被氧化,因此能较长时间观察到白色沉淀。7、合金的性质①硬度: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成分金属的硬度大。②熔点: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成分金属的熔点低。8.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①4Al+3O2=2Al2O3②2Al+6HCl=2AlCl3+3H2↑2Al+6H+=2Al3++3H2↑③2Al+2NaOH+6H2O=2Na[Al(OH)4]+3H2↑2Al+2OH-+6H2O=2[Al(OH)4]-+3H2↑④Al2O3+6HCl=2AlCl3+3H2O、Al2O3+6H+=2Al3++3H2O、⑤Al2O3+2NaOH+3H2O=2Na[Al(OH)4]、Al2O3+2OH-+3H2O=2[Al(OH)4]-、⑥AlCl3+3NaOH=Al(OH)3↓+3NaClAl3++3OH-=Al(OH)3↓⑦AlCl3+4NaOH=Na[Al(OH)4]+3NaClAl3++4OH-=[Al(OH)4]-⑧Al(OH)3+NaOH=Na[Al(OH)4]Al(OH)3+OH-=[Al(OH)4]-9、新型合金:新型储氢合金材料、钛合金、耐热合金和形状记忆合金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1、元素概念: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素概念: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同位素概念: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即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同素异形体概念: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呈电中性)3、微粒的电子数=质子数(Z)-电荷数(电荷数带“+、-”号)4、原子的表示方法eq\o\al(A,Z)X核素表示方法:eq\o\al(A,Z)X5、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实际质量除以12C质量的1/12的比值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该原子的质量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每一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丰度的积的和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每一种同位素的质量数与其丰度的积的和6、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⑴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⑵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不超过2n2⑶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K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电子)⑷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K为次外层不超过2个电子、L为次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⑸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K为倒数第三层不超过2个电子......)6、常见的10e-和18e-微粒(1)10e-微粒单核微粒:O2-、F-、Ne、Na+、Mg2+、Al3+。多核微粒:CH4、NH3、H2O、HF、OH-、NHeq\o\al(-,2)、NHeq\o\al(+,4)、H3O+。(2)18e-微粒单核微粒:S2-、Cl-、Ar、K+、Ca2+多核微粒:SiH4、PH3、H2S、HCl、HS-、H2O2、N2H4、F2。7、周期表结构8、0族元素序数He:2、Ne:10、Ar:18、Kr:36、Xe:54、Rn:86、Og:1189、同主族相邻两元素原子序数差:左上右下10、碱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相同点:除铯外,其余都呈银白色,它们都比较软,有延展性,密度较小,熔点较低,导电、导热性强递变规律:密度逐渐增大(钠、钾反常);熔、沸点逐渐降低个性特点:①铯略带金色光泽;②锂的密度比煤油的小;③钠的密度比钾大11、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2)递变性(2)递变性具体表现如下(按从Li→Cs的顺序):物质的性质递变规律(Li→Cs)单质与氧气反应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越来越复杂,Li只能生成Li2O;Na能生成Na2O和Na2O2;K能生成K2O、K2O2和KO2等与水反应反应越来越剧烈,Na与水剧烈反应,K与水反应比Na与水反应更剧烈,Rb、Cs遇水发生剧烈爆炸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碱性:LiOH<NaOH<KOH<RbOH<CsOH12、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物质F2Cl2Br2I2颜色、状态淡黄绿色(气体)黄绿色(气体)深红棕色(液体)紫黑色(固体)密度密度逐渐增大熔沸点熔、沸点逐渐升高13、卤族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①与H2反应:X2+H2eq\o(=,\s\up7(一定条件))2HX(H2+I2△2HI);△②与活泼金属(如Na)反应:2Na+X2eq\o(=,\s\up7(△))2NaX;③与H2O反应:X2+H2OHX+HXO(X=Cl、Br、I,)。(2)递变性具体表现如下:①单质与H2反应越来越难,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其水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即:稳定性:HF>HCl>HBr>HI;还原性:HF<HCl<HBr<HI;酸性:HF<HCl<HBr<HI。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即HClO4>HBrO4>HIO4。(3)特殊性①溴是常温常压下唯一的液态的非金属单质。②卤素单质都有毒,溴有很强的腐蚀性,保存液溴时要加一些水进行“水封”,碘单质遇淀粉溶液变蓝色(检验I2),碘易升华。③Cl2、Br2、I2易溶于有机溶剂如苯、CCl4、汽油等。④F无正化合价。14、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金属性强弱本质原子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与原子失电子数目无关)判断方法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越靠前,金属性越强②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越剧烈,金属性越强③单质还原性越强或阳离子氧化性越弱,金属性越强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⑤若Xn++Y→X+Ym+,则Y比X的金属性强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左边或下方元素的金属性强非金属性比较本质原子越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强(与原子得电子数目无关)判断方法①与H2化合越容易,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②单质氧化性越强或阴离子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右边或上方元素的非金属性强⑤若An-+B→Bm-+A,则B的非金属性比A强15、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同周期由左向右,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1→8,第一周期除外)同周期由左向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不包括稀有气体)化合价:①同周期由左向右,元素的最高正价逐渐升高(+1→+7,O和F无最高正价);②元素的最低负价由第ⅣA族的-4价逐渐升高至第ⅦA族的-1价;③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16、主族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内容同周期(从左至右)同主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相同逐渐递增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相同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逐渐增大化合价最高价:+1价→+7价(O、F除外);最低价:-4价→-1价最高价相同(O、F除外);最低价相同金属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H2的难易易→难难→易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减弱逐渐增强非金属气态氢化物形成难易难→易易→难稳定性逐渐增强逐渐减弱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逐渐增强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逐渐减弱17、氢氧化铝发生酸式电离和碱式电离:酸式电离:Al(OH)3+H2O[Al(OH)4]-+H+碱式电离:Al(OH)3Al3++3OH-18、“对角线”规律:左上右下方向,化学性质可能相似19、元素周期表的金属区和非金属区(1)元素周期表分区图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有相对明确的分区。如图所示,虚线左下方是金属元素,虚线右上方是非金属元素。(2)金属性强的元素在周期表的左下方,最强的是Cs(放射性元素除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最强的是CsOH。非金属性强的元素在周期表的右上方(稀有气体除外),最强的是F,但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是HClO4(F无正价)。(3)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又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故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20、价电子: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最外层电子数,过渡元素的价电子包括最外层电子及次外层或倒数第三层的部分电子21寻找有特殊用途的新物质22、微粒半径的大小比较:(1).“四同法”判断微粒半径的大小(2).“三看法”比较微粒半径的大小(1)一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2)二看核电荷数: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3)三看核外电子数: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数越多,电子间的排斥力越大,半径越大。23、化学键: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分为离子键、共价键)24、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内化学键断裂和产物分子内化学键形成的过程25、分子间作用力(1)范德华力①概念:分子之间还存在一种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最初叫范德华力。②主要特征:广泛存在于分子之间,比化学键弱的多;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就越大,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如:I2>Br2>Cl2>F2。(2)氢键①含义:如液态NH3、H2O和HF中,分子之间存在的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叫氢键。②主要特征:a.氢键不是化学键,通常把氢键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比化学键弱,比范德华力强。b.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会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水分子间的氢键可使其密度在固态时低于液态时的密度。26、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静电作用包括:eq\b\lc\{(\a\vs4\al\co1(带正电荷的阳离子与带负电荷的阴,离子间的吸引作用,原子核与原子核、核外电子与核外,电子间的排斥作用,原子核与核外电子间的吸引作用))一般为一般为IAⅡA与ⅥAⅦA元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