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 第3部分:微生物学试验方法-编制说明_第1页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 第3部分:微生物学试验方法-编制说明_第2页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 第3部分:微生物学试验方法-编制说明_第3页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 第3部分:微生物学试验方法-编制说明_第4页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 第3部分:微生物学试验方法-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标委发【2022】51号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2年第四批推荐

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的安排,由全国医用输液器具标准化技术

委员会(SAC/TC106)负责归口制定GB/T14233.3《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

第3部分:微生物学试验方法》(计划号:20221588-T-464)。

(二)主要工作过程

标准起草小组接到任务后,在前期大量工作经验基础上,并对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资料

调查收集后,标准起草工作组对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微生物学试验方法相关内容进

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初步验证工作,在此基础上在秘书处的组织下于2023年2月组织了线

上首次工作组会议,通过工作组会议确定了草案稿、验证方案等,并明确分工和下一步的

工作安排,初步确定山东省医疗器械和药品包装检验研究院、河南驼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

公司、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威高集团、江西三鑫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苏州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山东中保康医疗器具有限公司、美敦力(上海)管理有

限公司、强生(苏州)医疗器材有限公司为起草单位。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起草工作组

于6月20日召开了第二次工作组会议,会议对前期验证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形

成了本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一)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的规定起草。

(二)标准制定的意义和工作背景

输液、输血、注射器具作为量大面广、高风险的无菌医疗器械,其微生物控制贯穿于

其产品实现全过程,对于临床感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产品上进

行的微生物学试验主要包括设计开发阶段为灭菌过程提供信息的生物负载测定和灭菌过

程开发、确认中进行的无菌试验,以及常规质量控制阶段的成品无菌检查和细菌内毒素检

查。此前,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多按照GB/T14233-2005第2部分生物学试验方

1

法开展无菌和内毒素试验,随着药典方法的数次换版以及行业内对医疗器械成品微生物试

验认识的不断提高,GB/T14233.2-2005方法中的部分内容,尤其是供试液制备方法以及

方法验证等问题也在行业内出现一些争议。而且,GB/T14233.2-2005并未涉及产品设计

开发阶段的生物负载测定和无菌试验。标准化方法的不合时宜以及缺失造成医疗器械生产

商的诸多困难。

结合国内实际,制定推荐性国家标准GB/T14233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

法第3部分微生物学试验方法,涵盖对无菌成品进行的无菌检查、细菌内毒素检查、灭

菌前产品上微生物数量的试验即生物负载测定以及灭菌过程的定义、确认和维护中的无菌

试验四方面内容,为其方法设计提供新的角度和思路,规范医疗器械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常

规质量控制活动,提高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微生物控制水平,为审评、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三)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1.总体思路

本标准为输液、输血、注射器具微生物学试验方法的汇总,涵盖无菌检查、细菌内毒

素检查、生物负载测定以及无菌试验四项试验,同时本标准可为其他类型医疗器械提供一

定借鉴。本标准在体例上以试验项目为单位划分四部分,每部分均包括材料与仪器、试验

环境、方法设计及确认和产品测试四部分内容,条理清晰,便于理解和使用。

2.材料与仪器

培养基是微生物试验最重要的材料,适宜的培养基类型、制备方法、贮藏条件和质量

控制试验是确保培养基符合试验要求的前提。本标准中规定的无菌检查采用了药典规定的

培养基;结合对国内外行业的调查,参考GB/T19973系列标准等文件,基于TSA/TSB培养

基是非选择性富集营养培养基等原因,本标准对生物负载测定和无菌试验分别规定胰酪大

豆胨琼脂培养基(TSA)和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培养(TSB)为唯一的培养基类型。

3.试验环境

微生物学试验对实验环境有特殊的要求,试验环境应保证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且符合所开展微生物检测活动生物安全等级的需要,即实验室即要最大可能防止微生物的

污染,又要防止检验过程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本标准参考药典等文件对实验室洁净度

和生物安全性提出相关要求。

4.无菌检查和无菌试验供试品处理及接种培养基设计

医用输液、输血和注射器具的无菌检查与无菌试验方法广义上大致可分为两大类:a)

直接浸入法,将产品直接浸入培养基中(直接接种法),或将培养基加至产品中(培养基

2

灌装法)然后进行培养;b)微生物采集法,对产品进行洗脱和薄膜过滤并对滤膜进行培养

(薄膜过滤法),或用培养基对产品进行洗脱并对洗脱液进行培养(培养基洗脱法)。

本标准在药典方法(直接接种法和薄膜过滤法)的基础上,参照ISO11737-2(等同转

化为GB/T19973.2)中的设计指南,根据输液、输血和注射器具的具体性状提出采用培养

基代替无营养成分的冲洗液对产品进行冲洗,然后对培养基直接培养,即培养基洗脱法;

同时,对具有内腔的容器类产品,提出采用培养基灌装法,即将培养基直接灌装入容器内

腔直接进行培养。这两种方法预期可以省去薄膜过滤步骤,操作简单,降低污染风险。

5.无菌检查中阳性对照试验设计

阳性对照试验是保证试验结果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目前中国药典仍规定在进行产品无

菌检查时需要设置阳性对照试验。本标准已经强调方法适用性试验的重要性,经调研USP、

EP等文件均亦未设置阳性对照试验,综合考虑本标准并未要求所有产品均进行阳性对照试

验。无菌检查通常用于监督抽检,通常无法获取方法适用性试验的资料,为满足监管要求

本标准推荐对于已知含抗菌成分的产品设置阳性对照试验。

6.内毒素检查供试液制备

应根据医疗器械的临床使用来确定其细菌内毒素限值,一般推荐与心血管系统或淋巴

系统接触的产品细菌内毒素限量每件不超过20EU,与脑脊液接触的产品细菌内毒素限量

每件不超过2.15EU。根据药典规定,药品的内毒素限值(全身剂量)通常为300EU,但与

药品不同的是,医疗器械必须通过浸提或冲洗进行供试液的制备,然后将供试液与鲎试剂

混合后检测医疗器械的细菌内毒素含量,由于目前的浸提方法不能将医疗器械中的细菌内

毒素进行完全回收,因此规定了更严格的20EU/件的产品内毒素限值,如采用这一限值,

即没有必要对医疗器械的供试液制备方法进行有效性验证。

医用输液、输血和注射器具中细菌内毒素检查供试液制备方法大致可分为:a)将产品

整体置于无热原玻璃器皿内,必要时可将产品剪碎或拆散处理,加入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

振摇数次;b)将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充满容器内腔;c)参照相应的国家/行业标准进行供

试液制备。

7.生物负载测定微生物采集设计

微生物采集常用的方法有均质器处理、超声波洗脱、振摇(机械或人工方式)、涡旋

混合、冲洗、擦拭等,因产品的形状或材质不同,所选用的洗脱方式会有较大的差别,本

标准在前期工作经验和大量试验验证的基础上,根据产品的具体性状设计具体的微生物采

3

集方法,推荐使用冲洗法、振摇法和超声法,对于结构组成复杂的产品,可对其拆解并按

照相应方式分别进行。

8.生物负载测定方法确认

生物负载测定的方法确认有方法适用性试验和生物负载回收率两个方面需要考虑,生

物负载方法适用性试验用于证明产品不会阻止微生物生长或检出,对于不含抗菌成分的输

液、输血、注射供试品,在方法确认时,一般仅对方法回收率进行确认。通常有两种传统

方法可用于确定生物负载回收率。一是重复回收法,重复处理样品,然后定量评估回收程

度;二是产品接种法,接种已知数量的微生物至产品上,然后定量评估回收程度。由于输

液、输血、注射产品一般自然污染率比较低,故一般选择产品接种法。通过在产品上接种

已知数量的选定微生物形成人工生物负载以用于确定生物负载回收率。由于许多特殊产品

或复杂产品存在不易接种(导丝、注射针等)或接种后不易干燥(如管路类、容器类产品)

等情况,可将产品放置于自然环境或用菌悬液浸泡等方式提高其生物负载后,采用重复回

收法来确认生物负载回收率。但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生物负载很低的产品,即使采用合适

的已确认回收率的生物负载测试方法,也可能无法从单个产品单元中回收可检测的生物负

载。当检测到零菌落时,应谨慎估计平均生物负载,以避免低估实际的产品生物负载。

三、主要实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本标准的验证根据GB/T14233.3《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3部分:微

生物学试验方法》标准验证方案展开,各起草单位选择输液、输血、注射器具产品的典型

代表分别对无菌检查、细菌内毒素检查、生物负载测定、无菌试验四个试验方法进行研究,

旨在确保本标准内容的合理性、可行性及科学性,具体验证结果及分析见验证报告。

由于现有标准方法的不合时宜及设计开发阶段的生物负载测定和无菌试验方法缺失,

造成医疗器械生产商的诸多困难。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制

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GB/T14233.3《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3部分:

微生物学试验方法》的范围、试验方法的设计、确认及产品测试,通过规范该方法标准,

有利于规范我国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的生产、检测、监管,更有利于提高医用输

液、输血、注射器具的产品质量,从而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产业的发展,提升整体社会医

疗卫生水平。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

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

本标准的“无菌检查”和“细菌内毒素检查”,是在参考药典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输液、

4

输血和注射器具的具体特点制定的;“生物负载测定”和“无菌试验”是分别参照GB/T

19973.1和GB/T19973.2的基础上根据输液、输血和注射器具的具体特点制定的。与USP、

EP等其他同类标准比对分析表见附录。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本部分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无冲突和交叉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重大分歧。

七、国家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

本文件为方法标准,供使用者参考使用,建议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上报。。

八、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实施日期等

内容)

标准发布后,秘书处挂靠单位将在标准实施日期前采用在网页上开辟该标准宣贯专栏、

召开标准宣贯会等形式对该标准的技术内容进行宣贯。

该标准为基础通用标准,适用产品量大面广,新标准实施对企业产品注册将会产生很

大影响。标准发布后,需要足够的时间组织对标准进行宣贯以确保标准的顺利实施。因此,

建议标准发布后12个月实施。

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无。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全国医用输液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23年6月

5

附录

表1医疗器械国内外标准对比分析表

国内相关标准国际及国外标准

标准1标准2标准3标准4标准1标准2标准3标准4

ISO

标准GB/TGB/TGB/TISO

中国药典2020版11737.2-201欧洲药典(EP)10.0美国药典(USP)

号14233.2-200519973.1-201519973.2-201811737.1-2018

9

该药典给出了药品

该标准主要给出了该药典给出了药品该药典与中国药典

该标准给出了及部分医疗器械产该标准给出了该标准给出了

医用输液、输血、及部分医疗器械产基本一致,给出了药

灭菌过程定义、该标准给出了品的无菌检查和内灭菌过程定义、灭菌过程定

注射器具的生物学品的无菌检查和内品及部分医疗器械

确认和维护中灭菌过程定义、毒素检查,以及药确认和维护中义、确认和维

试验方法。在当时毒素检查,以及药品产品的无菌检查和

进行的产品上确认和维护中品微生物限度检查进行的产品上护中进行的无

的技术水平下,无微生物计数试验。其内毒素检查,以及药

微生物总数(生进行的无菌试法。其中通则1101微生物总数(生菌试验方法的

菌试验和内毒素试中根据药包材中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

物负载)的测定验方法的设计给出的无菌检查仅物负载)的测定设计指南,不

验尚属于生物学试品的分类规定了具法。其中给出的无菌

方法的设计指指南,不同产品包括直接接种法和方法的设计指同产品可以按

验的范畴。该标准体的无菌检查方法,检查仅包括直接接

南,不同产品可可以按照本标薄膜过滤法,并不南,不同产品可照本标准进行

主要技给出的无菌检查方但薄膜过滤法采用种法和薄膜过滤法,

以按照本标准准进行无菌试完全适用于输液、以按照本标准无菌试验方法

术内容法仅包括直接投入不能促进微生物生并不完全适用于输

进行生物负载验方法的设计输血和注射器具,进行生物负载的设计及确

分析法和薄膜过滤法。长的稀释液进行冲液、输血和注射器

测定方法的设及确认。该标准但其中的培养基适测定方法的设认。该标准未

其中,薄膜过滤法洗,其中的培养基适具,但其中的培养基

计及确认。该标未涉及无菌检用性检查、结果培计及确认。该标涉及无菌检

采用不能促进微生用性检查、结果培养适用性检查、结果培

准未涉及无菌查、内毒素检查养和判定等通用部准未涉及无菌查、内毒素检

物生长的稀释液冲和判定等通用部分养和判定等通用部

检查、内毒素检以及灭菌过程分可作为参照。该检查、内毒素检查以及灭菌过

洗。该标准未涉及可作为参照。该标准分可作为参照。该药

查以及灭菌过定义、确认和维药典未涉及灭菌过查以及灭菌过程定义、确认

灭菌过程定义、确未涉及灭菌过程定典未涉及灭菌过程

程定义、确认和护中进行的生程定义、确认和维程定义、确认和和维护中进行

认和维护中进行的义、确认和维护中进定义、确认和维护中

维护中进行的物负载测定。护中进行的无菌试维护中进行的的生物负载测

无菌试验和生物负行的无菌试验和生进行的无菌试验和

无菌试验。验和生物负载测无菌试验。定。

载测定。物负载测定。生物负载测定。

定。

1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标委发【2022】51号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2年第四批推荐

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的安排,由全国医用输液器具标准化技术

委员会(SAC/TC106)负责归口制定GB/T14233.3《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

第3部分:微生物学试验方法》(计划号:20221588-T-464)。

(二)主要工作过程

标准起草小组接到任务后,在前期大量工作经验基础上,并对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资料

调查收集后,标准起草工作组对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微生物学试验方法相关内容进

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初步验证工作,在此基础上在秘书处的组织下于2023年2月组织了线

上首次工作组会议,通过工作组会议确定了草案稿、验证方案等,并明确分工和下一步的

工作安排,初步确定山东省医疗器械和药品包装检验研究院、河南驼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

公司、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威高集团、江西三鑫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苏州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山东中保康医疗器具有限公司、美敦力(上海)管理有

限公司、强生(苏州)医疗器材有限公司为起草单位。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起草工作组

于6月20日召开了第二次工作组会议,会议对前期验证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形

成了本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一)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的规定起草。

(二)标准制定的意义和工作背景

输液、输血、注射器具作为量大面广、高风险的无菌医疗器械,其微生物控制贯穿于

其产品实现全过程,对于临床感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产品上进

行的微生物学试验主要包括设计开发阶段为灭菌过程提供信息的生物负载测定和灭菌过

程开发、确认中进行的无菌试验,以及常规质量控制阶段的成品无菌检查和细菌内毒素检

查。此前,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多按照GB/T14233-2005第2部分生物学试验方

1

法开展无菌和内毒素试验,随着药典方法的数次换版以及行业内对医疗器械成品微生物试

验认识的不断提高,GB/T14233.2-2005方法中的部分内容,尤其是供试液制备方法以及

方法验证等问题也在行业内出现一些争议。而且,GB/T14233.2-2005并未涉及产品设计

开发阶段的生物负载测定和无菌试验。标准化方法的不合时宜以及缺失造成医疗器械生产

商的诸多困难。

结合国内实际,制定推荐性国家标准GB/T14233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

法第3部分微生物学试验方法,涵盖对无菌成品进行的无菌检查、细菌内毒素检查、灭

菌前产品上微生物数量的试验即生物负载测定以及灭菌过程的定义、确认和维护中的无菌

试验四方面内容,为其方法设计提供新的角度和思路,规范医疗器械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常

规质量控制活动,提高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微生物控制水平,为审评、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三)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1.总体思路

本标准为输液、输血、注射器具微生物学试验方法的汇总,涵盖无菌检查、细菌内毒

素检查、生物负载测定以及无菌试验四项试验,同时本标准可为其他类型医疗器械提供一

定借鉴。本标准在体例上以试验项目为单位划分四部分,每部分均包括材料与仪器、试验

环境、方法设计及确认和产品测试四部分内容,条理清晰,便于理解和使用。

2.材料与仪器

培养基是微生物试验最重要的材料,适宜的培养基类型、制备方法、贮藏条件和质量

控制试验是确保培养基符合试验要求的前提。本标准中规定的无菌检查采用了药典规定的

培养基;结合对国内外行业的调查,参考GB/T19973系列标准等文件,基于TSA/TSB培养

基是非选择性富集营养培养基等原因,本标准对生物负载测定和无菌试验分别规定胰酪大

豆胨琼脂培养基(TSA)和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培养(TSB)为唯一的培养基类型。

3.试验环境

微生物学试验对实验环境有特殊的要求,试验环境应保证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且符合所开展微生物检测活动生物安全等级的需要,即实验室即要最大可能防止微生物的

污染,又要防止检验过程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本标准参考药典等文件对实验室洁净度

和生物安全性提出相关要求。

4.无菌检查和无菌试验供试品处理及接种培养基设计

医用输液、输血和注射器具的无菌检查与无菌试验方法广义上大致可分为两大类:a)

直接浸入法,将产品直接浸入培养基中(直接接种法),或将培养基加至产品中(培养基

2

灌装法)然后进行培养;b)微生物采集法,对产品进行洗脱和薄膜过滤并对滤膜进行培养

(薄膜过滤法),或用培养基对产品进行洗脱并对洗脱液进行培养(培养基洗脱法)。

本标准在药典方法(直接接种法和薄膜过滤法)的基础上,参照ISO11737-2(等同转

化为GB/T19973.2)中的设计指南,根据输液、输血和注射器具的具体性状提出采用培养

基代替无营养成分的冲洗液对产品进行冲洗,然后对培养基直接培养,即培养基洗脱法;

同时,对具有内腔的容器类产品,提出采用培养基灌装法,即将培养基直接灌装入容器内

腔直接进行培养。这两种方法预期可以省去薄膜过滤步骤,操作简单,降低污染风险。

5.无菌检查中阳性对照试验设计

阳性对照试验是保证试验结果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目前中国药典仍规定在进行产品无

菌检查时需要设置阳性对照试验。本标准已经强调方法适用性试验的重要性,经调研USP、

EP等文件均亦未设置阳性对照试验,综合考虑本标准并未要求所有产品均进行阳性对照试

验。无菌检查通常用于监督抽检,通常无法获取方法适用性试验的资料,为满足监管要求

本标准推荐对于已知含抗菌成分的产品设置阳性对照试验。

6.内毒素检查供试液制备

应根据医疗器械的临床使用来确定其细菌内毒素限值,一般推荐与心血管系统或淋巴

系统接触的产品细菌内毒素限量每件不超过20EU,与脑脊液接触的产品细菌内毒素限量

每件不超过2.15EU。根据药典规定,药品的内毒素限值(全身剂量)通常为300EU,但与

药品不同的是,医疗器械必须通过浸提或冲洗进行供试液的制备,然后将供试液与鲎试剂

混合后检测医疗器械的细菌内毒素含量,由于目前的浸提方法不能将医疗器械中的细菌内

毒素进行完全回收,因此规定了更严格的20EU/件的产品内毒素限值,如采用这一限值,

即没有必要对医疗器械的供试液制备方法进行有效性验证。

医用输液、输血和注射器具中细菌内毒素检查供试液制备方法大致可分为: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