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田路方案设计说明_第1页
关田路方案设计说明_第2页
关田路方案设计说明_第3页
关田路方案设计说明_第4页
关田路方案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扩容立体交叉项目-关田路方案设计说明概述建设背景及区位本项目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西部(重庆)科学城是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成渝地区将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整合现有的科技资源,通过政策创新和布局优化,打造西部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西部(重庆)科学城规划范围包括西部槽谷,东临中梁山、西界缙云山,南抵长江,北至天府镇,面积1093平方公里,涉及北碚、沙坪坝、九龙坡、江津4区,总体定位为“科学之城、创新高地”,将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新引擎、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的改革开放先行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区。高新区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核心区域,面积313平方公里。西部(重庆)科学城的成立,赋予了高新区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的战略定位和发展使命。高新区在西部(重庆)科学城规划构建的“一核四片多点”空间结构中,处于“一核”的关键地位,它将是集聚基础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功能的核心引擎,集中力量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着力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高水平建设科学城,高标准打造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致力于建设大学城大科学装置、科学谷、科学会堂等科学地标,构建环科学公园创新生态圈,串联金凤-西永-大学城科学城主中心。通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小政府、大服务”改革落地,激发高新区创新活力。充分发掘寨山坪等自然生态,精心打造梁滩河绿色生态长廊,畅通南北科学大道,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新区,打造“有科技、有人文、有历史、有山水”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重庆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贡献高新力量、展现高新作为。图STYLEREF1\s1-SEQ图\*ARABIC\s11项目区位图本项目位于重庆市高新区白市驿镇,科学大道以西,新荣大道以东、白科大道以北,青龙咀立交-白市驿互通以南,西起于科学大道,下穿科学大道与成渝高速后止东于规划圣朝路,本次设计道路全长601m,规划城市次干路,标准路幅宽度36m,双向六车道。项目建设必要性(1)提升交通功能,加强片区交通联系;(2)促进规划用地开发,助力科学城发展;(3)提升道路门户形象,展现科学城风采;(4)完善城市骨架路网,满足交通需求增长的需要;关田路位于重庆市高新区科学会堂片区东侧。本次设计关田路呈东西向布置,西起于科学大道,下穿科学大道与成渝高速后东止于规划圣朝路,是联通白市驿片区与科学会堂片区的横向次干路,在完善片区骨架路网的基础上,助力科学会堂片区横向对外联系,实质性带动沿线开发建设和产业互动,加强高新区环科学会堂片区的快速发展。项目规模本次设计关田路起于科学大道,下穿科学大道与成渝高速后止于规划圣朝路,道路全长601m,规划城市次干路,标准路幅宽度36m,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为60km/h。本次设计内容根据合同约定,高新区市政路网与成渝扩容立体交叉项目-关田路方案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及综合管网工程,分为一册。全一册:道路工、综合管网工程设计依据和采用的设计规范设计依据(1)本项目设计合同;(2)建设方提供的项目范围内1:500地形图;(3)《G85银昆高速、G93成渝地区环线高速重庆高新区至荣昌区(川渝界段改扩建工程第Ⅰ合同段-施工图设计》(中铁长江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6月);(4)《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科学大道-初步设计》(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0年5月)(5)《科学大道一期(中柱立交至狮子口立交段)EPC项目-第二卷:狮子口立交至高龙大道(K30+940~K34+940)段(道路及综合管廊施工图设计)》(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2020年12月)(6)《重庆快速路一纵线(青龙咀立交至狮子口立交段)道路工程(第一标段)》(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2015年11月)(7)重庆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8)重庆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9-2035年);(9)重庆市主城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2019-2035年);(10)重庆市西部(重庆)科学城国土空间规划;(11)重庆市高新区国土空间规划图;(12)重庆市高新区综合交通规划图;(13)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直管区管线综合及综合管廊规划;(14)重庆高新区水系统专项规划(2020-2035);(15)高新区防洪专项规划;(16)新春路、白科大道、圣朝路设计文件资料;(17)《重庆高新区白市驿片区道路详细规划》(2022年版)(18)《重庆高新区金凤湖片区道路详细规划》(2022年版)(19)《重庆高新区九里片区道路详细规划》(2022年版)采用的规范标准国家标准(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013年版)(2)《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4)《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建设部标准(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城镇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5)《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交通部标准(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4)《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D70-2010)地方标准(1)《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064-2007)(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4)《重庆市城镇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规范》(DBJ50/T-178-2014)建设条件沿线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情况项目沿线尚未开发以原始村落、厂房等,沿线规划以弹性用地为主。图STYLEREF1\s3-SEQ图\*ARABIC\s11沿线土地利用现状图STYLEREF1\s3-SEQ图\*ARABIC\s12用地规划示意图建设区域自然条件气象本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显著。具有冬暖春早、秋短夏长、初夏多雨、无霜期长、湿度大、风力小、云雾多、日照少的气候特点。温度:多年平均气温为17.30℃,月平均气温最高是8月为28.5℃,最低是1月为7.2℃。日极端最高气温为43.5℃(2006.8.15),最低为-1.8℃(1986.1.12)。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月份有5、6、7、8、9月;10℃以下的冬寒期为12、1、2月。降雨量:区内以降雨为主,雪、冰雹少见,多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100mm左右,降雨量多集中于4~9月,其降雨量高达812.4mm,占全年降雨量的77.8%。年平均降雨日为168天,最大日降雨量266.6mm。风:年平均风速为1.5m/s,年最大风速为26.6m/s。主导风向为北风。湿度: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为85%,月际变化不大,阴天年平均有200多天。平均日照1340小时左右,平均无霜期319天。水文场地内地表水体主要为青果树水库。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场区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1)松散岩类孔隙水该类型地下水由大气降雨补给为主,储存在第四系松散土层中,含水能力受地形地貌以及覆盖层范围、厚度、物质成分以及透水性能制约,水量大小受季节、气候影响大。场地内第四系土层主要由素填土和粉质粘土组成,粉质粘土为相对隔水层,且分布厚度整体较小,填土主要为砂泥岩块碎石,其间充填有粉质粘土,填土结构松散,透水性好,不利于地下水存储。2)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岩石风化裂隙、构造裂隙中以及层间裂隙中。场区内下伏基岩为泥岩和砂岩,泥岩属于粘土类岩石,含水能力和透水能力较差,为相对隔水层;砂岩层中发育有构造裂及风化裂隙,且砂岩相对含水层,该层透水性好,富水性较好。勘察期间,钻孔施工结束24小时后经水位观测,场地内大部分区域钻探深度内未发现地下水,地下水贫乏。临近桂兰水库区域钻孔存在地下水,地下水埋深约0.16-20.07m,地下水位高程与桂兰水库现状水位高程一致,该区域受桂兰水库地表水影响,地下水较丰富。另外场地内少量钻孔位于鱼塘或藕塘附近,存在少量地下水,受岩土渗透性影响及地下水来源影响,地下水位变化大,水量小。场地整体呈浅丘斜坡沟谷地貌,地表整体排水条件较好,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短途径流,向低洼处排泄,地下水整体贫乏。桂兰水库区域地下水主要受桂兰水库补给,地下水较丰富,该区域地下水短途径流,向低洼处排泄。道路沿线填土段厚度较大段,在雨水季节,填土层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可能较丰富。建设场地地形、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本项目位于高新区核心区,处于缙云山与中梁山之间的西部槽谷地区,片区总体地面标高288-543m。其中科学公园隧道区(寨山坪)山体基本形态为丘陵,山体表面覆盖层位第四系素填土及残坡积粉质粘土,覆盖层厚度大约0~5m;科学公园隧道两侧接线道路、曾康路及规划相交道路所在片区原始地形较为平坦,地貌均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根据现场调查,原始地形经人工改造已部分形成道路及建筑物,大部分仍以农田及耕地为主,覆盖层厚度一般0.5~7.0m,地形坡角1-10。地质构造拟建项目区所在区域位于川东南孤形地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东南部。构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期晚期褶皱运动。根据区域地质构造纲要图,拟建项目主要构造上主要受北碚向斜控制。构造线多呈NNE~SSW向(详见构造纲要图);节理(裂隙)发生与构造运动密相关,以构造节理、层面为主,节理走向NEE~SWW和走向NW~SE两组较发育,多呈密闭型,部分为微张型,少有充填物。对场区内基岩露头点进行调查,测得岩层产状:西翼倾向85~91度,倾角0~19度,东翼倾向275~276度,倾角0~5度。边坡中主要发育以下两组裂隙:裂隙L1:110~120度∠68~80度,裂隙间距大于1.0m,延伸1.0~4.0m,裂面较平直,多呈微张状,局部有泥质充填,裂隙密度1.0~1.5m/条,结合性差,为软弱结构面。裂隙L2:175~190度∠60~75度,延伸1.0~5.0m,裂隙密度0.5~0.8m/条,局部有泥质充填,结合性差,为软弱结构面。地层岩性根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成果,在钻探深度内覆盖土层由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残坡积粉质粘土组成;下伏岩层主要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砂岩。其岩土特征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①素填土(Q4ml):杂色(红褐色为主),成分以粘性土、砂岩泥岩碎块石组成,硬质物含量20~70%,粒径一般2~360mm。该层为场地主要覆盖层,广泛分布于整个场地,多为近期抛填形成,回填时间5~10年,结构松散~稍密状。该层厚度差别大,均匀性差,其中局部地带夹杂少量建筑垃圾,但空间分布不连续,无法具体圈定。根据现场调查,该层厚约0.50~10.00m。②粉质粘土(Q4el+dl):褐色,红褐色,切面规则,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其中场地内改造的斜坡地带以及填土下部,土层厚度较薄,多呈可塑状;平缓地段的荒地以及鱼塘,土层厚度较厚,土层多呈软塑~可塑状。根据钻探揭露,该层厚0.30~8.00m。(2)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①砂岩(J3p-Ss):呈浅灰色~青灰色,矿物成份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岩屑和少量云母,细-中粒结构,硅泥质胶结,厚~巨厚层状构造,裂隙不发育,灰色、灰白色,中细粒质结构,钙泥质胶结,强风化层呈碎块状,质软,部分岩心手捏呈砂状。中风化呈柱状,质较软,锤击易碎,声闷。局部为泥质砂岩。②砂质泥岩(J3p-Ms):紫红色、褐红色,部分呈灰色,砂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含砂质,裂隙不发育,强风化层呈碎块状,质软,手捏易碎。中风化岩芯呈柱状,岩芯质较软,锤击可碎,声闷。(3)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①泥岩(J3s-Ms):紫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局部砂质较重,泥质结构,夹砂岩,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多呈长柱状,短柱状次之。强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多呈碎块状。该层广泛分布于整个场地,为场地内主要地层。②砂岩(J3s-Ss):灰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等,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多呈长柱状,短柱状次之。强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质较软,轻敲易碎,手易掰断,岩芯呈块状,饼状。该层广泛分布于整个场地,为场地内主要地层。(4)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①砂质泥岩(J2s-Ms):紫红色、褐红色,部分呈灰色,砂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含砂质,裂隙不发育,强风化层呈碎块状,质软,手捏易碎。中风化岩芯呈柱状,岩芯质较软,锤击可碎,声闷。②砂岩(J2s-Ss):呈浅灰色~青灰色,矿物成份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岩屑和少量云母,细-中粒结构,硅泥质胶结,厚~巨厚层状构造,裂隙不发育,灰色、灰白色,中细粒质结构,钙泥质胶结,强风化层呈碎块状,质软,部分岩心手捏呈砂状。中风化呈柱状,质较软,锤击易碎,声闷。局部为泥质砂岩。基岩顶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1)基岩面特征拟建道路沿线岩层倾角平缓一般小于10°,根据野外调查及钻探成果,基岩面与现状地形起伏相差较小,一般2°~30°,但局部为基岩陡坎,则基岩面起伏较大。(2)基岩风化带特征工程区风化岩体可分为强、中等风化带,岩体风化与岩性有关,岩性不同其风化特征也有明显差异。强风化带岩芯呈碎块状、土状、块状,失水后自动崩解成碎块,手捏岩芯易碎散,岩质极软~软,网状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本次调查及地区经验推测强风化带厚度1.50~4.0m;中等风化岩体,岩芯呈短柱状、柱状,少量块状,工程场地中等风化泥岩属软岩,岩体较完整。砂岩岩芯呈短柱状、柱状,岩质较硬,属较软岩,岩体较完整。水文地质条件线路区地下水类型按含水介质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含水岩组和基岩裂隙含水岩组两种类型。(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根据含水介质又细分为第四系残坡积土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和第四系人工填土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第四系残坡积土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主要分布于原始地貌分布区,该类型地下水主要分布于槽谷谷地、斜坡地段。孔隙水主要赋存于谷地覆盖层和斜坡松散堆积层中,属孔隙潜水或上层滞水,一般情况下隔水不含水。雨季接受大气降雨入渗补给,受大气降雨影响明显,为暂时性含水。其富水程度受控于松散堆积物的岩性、分布位置和地形切割破坏条件。第四系人工填土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该类型地下水由大气降雨补给为主,含水能力受地形地貌以及覆盖层范围、厚度、物质成分以及透水性能制约。该类型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素填土空隙中,水流径流方式为大气降雨后向地势低洼地带汇聚储存,水位及水量受气候影响波动大,主要为上层滞水。(2)基岩裂隙水该层主要由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上统遂宁组(J3s)、中统沙溪庙组(J2s)的砂岩和泥岩组成,包括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分布在浅表基岩强风化带中,为局部性上层滞水或潜水,水量小,受季节性影响大,各含水层自成补给、径流、排泄系统。构造裂隙水分布于厚层块状砂岩层中,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泥岩相对隔水。(3)地下水径流的补给、排泄特征勘察区地下水的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临河区域接受河水补给,自高向地势低洼处排泄,具有排泄路径、周期短的特点。拟建场地整体上呈现浑圆状浅丘与宽缓沟槽相间分布的特征,沟槽内地形平缓,分布大量水田,土层较厚,沟谷两侧地形均较陡,便于地表水向沟谷疏排,形成潜水,向更低点排泄。场地内地下水径流方向主要受地形控制;地下水的排泄主要为向地势低洼处径流,其次为大气蒸发。(4)地下水的分布及埋藏特征区内地下水仅地势低洼段分布潜水,埋深小,其余地段基岩裂隙水埋藏较深。潜水水位具有季节性变化明显,受降水影响大等特点。基岩裂隙水水量不丰,没有统一的水力联系。区内基岩的风化裂隙水总体含水量甚微,但不排除局部地段有富水条件,储藏有一定裂隙水。暴雨季节可能形成较高的临时地下水位。场区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土体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主要受降雨补给。根据现场调查及周边场地经验在钻孔终孔后,抽干钻孔中残留水24小时后观测钻孔水位发现,勘察期间降雨前后施工的部分钻孔有地下水位恢复,无降雨时施工钻孔无有地下水恢复。丘陵、低山斜坡地带,地下水总体较贫乏,水位埋深较深,根据周边场地经验部分钻孔为干孔,地下水不发育。平缓及低洼地带,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潜水,根据现场调查,主要位于临河以及临近鱼塘范围,有静止的地下水位,水位深0.20~3.00m,地下水较丰富,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5)岩土渗透系数素填土孔隙性较大,为中等透水层,渗透性随填土组成变化而变化。场地粉质粘土孔隙较小,为弱透水层;强风化基岩风化裂隙发育,为弱~中等透水层。中等风化泥岩体较完整至完整,裂隙不发育,为隔水层。中等风化砂岩裂隙较发育,构造裂隙贯通性好,具有一定导水性,弱透水层。地震拟建道路构造上位于华蓥山基底断裂带与长寿遵义基底断裂之间,区内未见大的断裂构造,属于构造相对稳定区域。外围最近的发震构造为荣昌组合地震构造及统景组合地震构造,最大可能震级为5.7级,对线路区影响烈度在6度以下。根据区域地震背景及线路区地震构造条件,确定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是适宜的。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15之图A1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15之图B1,所属区域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为=6\*ROMANVI度。建设场地地物条件建设场地分布有综合管廊、科学大大道及成渝高速等。图STYLEREF1\s3-SEQ图\*ARABIC\s13建设场地地物分布图建筑材料、施工条件(1)建筑材料1)天然建筑材料砂、砾石料:主要位于嘉陵江河岸及漫滩部分,现开采均为机械化采集,砂为特细砂;砾石主要成分为泥岩夹砂岩,级配较均一,粒度模数及其它指标均符合要求。储量和质量均能满足工程需要。高标号混凝土需采用中粗砂,拟采用长江砂,为优质河砂。石料:重庆市有储量丰富的石场,机械化开采,石质为砂岩;本阶段拟采用购买的方式供应石料。2)主要外来材料本工程施工的主要外来料包括钢材、木材、水泥等,均可在本地采购;重庆有大型的钢铁厂和水泥厂,质优价廉,因此,钢材和水泥可从市内生产厂家购买;木材可在本地市场购买或其他地方采购供应。(2)施工条件1)施工电源、水源本工程施工用电、用水利用城市供电线路和城市供水管网;施工供电可靠,电量充足,能满足施工要求。施工用水丰富,对钢筋混凝土均无腐蚀性。各工点开工前应向供电局和自来水公司提出临时用电、用水申请,满足施工需要。2)运输通道项目沿线现状路网建设较为完善,通过已建道路可达施工现场。交通量分析及预测研究范围本次投标项目研究范围分为区域层次。一是间接影响区,即项目基地交通影响区域:高新区等周边片区。二是直接影响区,即本次交通研究核心区域:L标准分区。工作内容(1)片区交通改善规划1)现状资料收集:①收集、梳理高新区内现状、规划资料,包括相关道路设施、静态交通、轨道交通、公共交通、交通管理等资料。②项目范围内各地块的规划状况。③项目周边用地的开发情况及人口分布状况。交通分析:包括区域整体交通运行状况分析,项目周边道路及轨道交通、公交、步行系统等交通状况分析。2)交通需求预测及评价:①分析本项目OD分布,即判断客源地及客流量水平。②预测该项目建成后周边道路交通流量。③评价可能影响本项目外围交通进出的关键交通问题。3)片区交通改善规划方案:结合现状交通分析、需求预测和评价,分析问题,提出项目周边区域道路交通优化思路;针对如何加强项目与周边路网尤其是高新区的联系,提出相应的道路交通改善方案,使项目能快速进入高新区路网。(2)具体交通设计指引交通组织:对基地内机动车流、人流、公共交通流进行交通组织,以实现人车分离,构建便捷的车行交通。交通工程设施设计:包括交通标识、重要节点渠化、信号设施布局方案。出入口设置:根据项目基地周边道路功能层次分析和项目地块的功能定位,合理设置项目的出入口。人行系统:包括地块内部衔接及内外衔接的立体人行系统。公共交通出行指引:针对具体地块,规划不同方向、不同方式的公共交通出行方案。智能交通诱导系统建设建议:根据具体项目实际情况和地块开发需求,提供专业意见。项目周边交通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目前本项目所在片区主要通过科学大道、成渝高速两条高快速路解决对外交通,内部主要通过天赐路及新宏大道(白彭路)解决南北向交通,东西向交通则主要通过高新大道及现状村道及乡村公路解决。图STYLEREF1\s4-SEQ图\*ARABIC\s11项目周边现状道路现状道路现状分析项目范围内由于科学大道及成渝高速隔绝了片区与九里片区的东西向交通,本项目实施后将便利该片区东西向交通。与周边道路及建筑的关系关田路起于科学大道,下穿科学大道与成渝高速后止于规划圣朝路,其中科学大道已预留车行地通道。预测依据预测年限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中规定,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为:次干路宜为15年。根据项目建设设想,项目预测的基准年为项目建成通车的年份,预计为2023年,由此确定项目交通量预测年限为:2023年至2038年,预测特征年为2023年、2028年、2033年及2038年。预测依据(1)《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11年修订)图集与文本》;(2)《重庆市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评估及优化(2015-2030年)》;(3)《重庆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9—2035年)》;(4)《重庆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35年)》;(6)《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7)《重庆市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评估及优化(2015-2030年)》;(8)《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9)国家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预测范围根据对项目的影响程度,一般按行政区域分直接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根据对各地区经济和交通的影响程度以及区域内人流和车流集散的特点,结合各地区社会经济、交通运输状况和路网状况,本项目的直接影响区为西永组团,间接影响区为大学城等周边片区。交通量预测预测方法为了准确把握其发展规律或趋势,首先应深入研究该区域、尤其是项目直接影响区域内的社会、经济以及各种综合运输方式的运量、周转量、分担比重、历年交通量的增长和区域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变化趋势等因素,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发展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把握未来交通量的增长趋势,研究区域未来的交通生成与吸引、交通分布情况及客货流量和流向特点,考虑该项目为新建路网,其远景交通量由诱增交通量和转移交通量组成,采用弹性系数方法和四阶段法进行交通量发生吸引预测、交通分布预测、方式划分预测,最后运用基于GIS的交通规划软件TRANSCAD,进行交通量分配预测。图STYLEREF1\s4-SEQ图\*ARABIC\s12交通量预测方法示意图交通量预测原则科学的预测原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预测方法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及预测结果的客观和准确。交通量预测主要应遵循如下原则:(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交通量预测是一项实际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将预测理论和实践工作进行结合,灵活运用预测理论,是得出科学预测结果的基本保障。(2)系统化的思想城市交通系统作为交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既有其内在的运行机制又受外部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研究时要将包含在城市交通系统的客观环境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寻求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平衡,与整个交通系统与外部系统相协调的系统化预测思想。(3)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预测本身就是宏观的影响因素与微观的模型相结合。经济社会预测、人口预测、车辆拥有量预测是交通量预测的重要内容,在交通量预测中,必须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预测原则。(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性分析预测着眼于对事物质的判断,其正确与否主要依靠预测者的洞察能力,并借助经验和逻辑推理判断完成;而定量分析预测是在前者的基础上采用数学方法完成,重在“量”上。因此,既要充分应用科学的定量分析手段寻找交通需求发展的规律性,也要充分考虑未来发展中的偶然性(不确定性),充分利用政策、专家经验和领导决策等定性分析手段把握预测方向。(5)弹性原则未来社会的发展带有偶然性,因此,预测结果不能是唯一的、不变的,应充分考虑未来交通需求的多种可能性,预测结果应留有必要的弹性范围。(6)发展与控制相结合近年来,交通研究领域对交通需求管理的日益重视已经充分说明该原则的重要性。一方面,城市交通是大力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是解决目前国内外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在拟订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方向,协调发展城市各项基础设施,针对城市实际情况(如对城市公共交通内部的各种具体的公共交通工具的发展规模)进行必要、合理的引导、控制和管理,使人类社会、城市经济、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模型的建立(1)发生预测交通发生预测的目的是建立分区产生的交通量与分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特征等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推算规划年各分区所产生的交通量。通常采用回归分析法进行预测,其模型为:式中:Y——规划年分区交通发生(或吸引)预测值;X——规划年分区机动车拥有量值;——回归系数。模型标定方法采用最小二乘法,则式中:n——分区数。本次各交通小区的发生、吸引交通量预测,主要是结合《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及《重庆市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的相关成果,依据项目所在地区的规划和主城区综合交通大调查时确定的各类用地发生吸引率,采用土地利用类别生成率模型计算出各交通小区的发生、吸引交通量。出行分布是指交通分区之间的出行交换,任意两个交通分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与这两个分区各自的出行生成量和区间出行阻抗相关,出行分布的预测即对各交通区之间及各交通区内部的出行量进行预测。本项目的交通分布预测采用FRATAR模型,该方法认为两交通区之间未来的交通量不仅与两交通区的交通生成增长系数有关,而且还与整个项目影响区域的各交通区的交通生成系数有关。弗雷特法的计算公式如下:式中:Tij:未来交通区i区到j区的交通分布量;tij:现状交通区i区到j区的交通分布量;i:i区现状交通产生量和未来交通产生量之间的增长系数;j:j区现状交通吸引量和未来交通吸引量之间的增长系数。计算过程中仍需要作迭代计算,即用下式进行重新计算、,然后将、作为、代入上式进行第二轮计算,如此反复,直到、收敛于1左右。 式中:Gi:未来小区交通产生总量;Ai:未来小区交通吸引总量;、:由计算公式计算出的小区交通产生、吸引总量。利用上面的FRATAR模型推算出各区之间将来的交通分布情况。(2)方式划分出行方式划分主要是指研究片区何种交通工具作为出行手段。出行方式的不同直接关系到交通集散的人流和车流的数量,及出行路径的选择。由于本项目所在片区以商业及居住功能为主,故影响片区居住者出行选择方式的主要因素有:出行时间、相对出行费用、建设项目周边商业的规模以及各种交通工具的相对出行服务水平等。对该规划区域交通方式的划分,主要参考重庆市总体规划结合综合交通规划的相关指标,同时考虑该区域特殊的用地性质,结合未来车辆发展政策和未来城市交通可能的发展趋势,得到预测年限的出行方式结构。图STYLEREF1\s4-SEQ图\*ARABIC\s13交通方式划分预测表货车公共交通(含轨道)小汽车(含出租车)其他2023年18%31%20%31%2028年25%29%24%22%2038年27%24%28%21%(3)交通分配根据交通流特性分析,本项目的远景交通量由诱增交通量和转移交通量组成。诱增交通量是由于道路的新建或改建而诱发潜在的交通量发生。根据运输需求理论,当道路建成后,因其服务特性极大改善,给直接影响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活力,经济的新增长刺激隐性需求转变为现实需求,使得客货需求量增大。为准确把握未来各特征年份各路段诱增交通量,定量计算其具体数值,我们采用重力模型方法进行诱增交通量预测,其公式如下:现状区间交通出行量为零时:式中:——区发生交通量; ——区集中交通量; ——重力模型参数。本项目的建成将改善影响区,特别是直接影响区的交通条件,诱发潜在的交通需求;另外,由于本项目的建设将极大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而诱发交通需求,这种新增交通量用以往的历史趋势是难以描述的,因此考虑为诱增交通量,即将要产生诱增交通量。转移交通量:本项目的建成,将使片区与周边路网的联系更为便捷,从而通过周边通道的车辆将有一部分转移到本项目上。转移率法是通过分析路网内不同通道、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确定各条通道之间的运量转移比例。本研究结合重庆市城市规划路网的特征,来确定未来年交通量转移比例。出行者总是希望选择最合适(最短、最快、最方便、最舒适等)的路线出行,称之为最短路因数。鉴于区域内现状路网及交通状况的随机性,以静态多路径交通分配方法为基础,根据项目直接影响区内的路网、各相关道路的技术等级、区间里程、汽车平均车速、收费情况等计算出各个路径费用,将道路未来交通量分配到未来道路网上。各出行路线被选用的概率可用路径选择模型计算,计算模型:式中:——OD量在第k条路线上的分配率;——第k条出行路线的路径费用;t——各出行路线的平均出行费用;——分配参数,一般取3~3.5;m——有效出行路线条数。交通分配的关键在于费用模型的建立。跟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从车辆在路段上去的平均行使时间进行考虑,利用交通分配模型并结合TRANSCAD交通规划软件进行交通量的分配。交通量流量预测结果项目远景年交通量由该道路影响区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开发所诱增的趋势交通量和新建道路所吸引的交通量所组成。分析中,特别注重科学大道、成渝高速、高新大道、新宏大道、天赐路等主要路网及周围地块的开发对交通量的影响。图STYLEREF1\s4-SEQ图\*ARABIC\s14交通量预测结果道路路段道路宽度车道数道路等级基本通行能力(pcu/h)高峰小时流量(pcu/h)饱和度服务水平关田路36双6次干路408022440.55B根据上表可知,道路建设规模可满足交通需求。结论总体上看,近期交通流量增长速度较快,而远期渐趋缓慢。这一方面和地区开发关系较为密切,一般在近期随着地块的开发,流量增长较为迅速,远期地块发展趋向成熟,流量的增长速度也相对降低;另一方面是由于远期道路的交通负荷已趋于饱和,受通行能力的限制增加。综上,本项目的建设能较好满足交通发展的需要。道路工程技术标准结合交通论证结果与规划建设现状条件,高新区市政路网与成渝扩容立体交叉项目-关田路主要技术标准如下:图STYLEREF1\s5-SEQ图\*ARABIC\s11关田路技术标准内容规范值采用值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30、40、50km/h50km/h荷载标准城市-B级,人群荷载4.0KN/m2城市-B级,人群荷载4.0KN/m2BZZ-100标准车BZZ-100标准车标准路幅宽度双向6车道,36m路幅=6.5m(人行道)+11.5m(车行道)+11.5m(车行道)+6.5m(人行道)。设超高推荐平曲线半径≥200m(适用于50km/h,下同)—最大纵坡6%(极限值)4.7%最小竖曲线半径(凹)≥1050(推荐)700(限制)1400最小竖曲线半径(凸)≥1350(推荐)900(限制)1800停车视距≥20m≥20m地震设防标准基本烈度为6度基本烈度为6度设计原则(1)按照安全、经济、实用、美观等原则进行方案设计。(2)坚持道路建设有利于带动沿线地块开发和经济的原则。在满足道路交通功能的前提下,结合周边规划区域路网及土地开发的需要,尽可能为周边土地开发服务,以此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3)充分尊重规划所确定的路网在平面位置及高程上的关系,结合地形地质及场平条件,合理布置道路平纵线形,做到线形顺畅、行车安全舒适。(4)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及既有现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设置建(构)筑物。(5)在满足道路交通功能及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道路的景观功能和经济性。(6)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合理设置人行过街设施、公交停车站及无障碍设施,实现既与人方便又节省投资的目标。(7)注重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效率,保证在满足环保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方案比选本项目规划平面线形均为直线,线形简单,纵断面受现状综合管廊、现状科学大道及成渝高速影响,纵断面受限较大,故本次设计严格安按照规划平纵线形进行设计,对横断面布置比选。方案一:方案一为规划横断面:36m=4m(人行道)+2.5m(骑行道)+11.25m(车行道)+1m(隔离带)+11.25(车行道)+2.5m(骑行道)+4m(人行道)。图STYLEREF1\s5-SEQ图\*ARABIC\s12方案一标准横断面方案一:骑行道与机动车道共板,易发生交通事故且未考虑生物滞留带(绿化带),景观性较差。方案二:优化横断面:36m=3m(慢行系统)+3.5m(生物滞留带)+11.5m(车行道)+1m(隔离带)+11.5(车行道)+3.5m(生物滞留带)+3m(慢行系统)。图STYLEREF1\s5-SEQ图\*ARABIC\s13方案二标准横断面方案二:骑行道设置在人行道侧,安全性高,且设有生物滞留带,景观性强。综上述:推荐方案二。平面设计本次设计关田路起于科学大道,下穿科学大道与成渝高速后止于规划圣朝路,道路全长601m,全线为一直线。图STYLEREF1\s5-SEQ图\*ARABIC\s14平面设计图纵断面设计本次设计关田路起于科学大道,下穿科学大道与成渝高速后止于规划圣朝路,设计范围内道路全长601m。共设有四段纵坡,其中最大纵坡为4.7%,最小纵坡为1.5%。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R凹=1400m,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为R凸=1800m。图STYLEREF1\s5-SEQ图\*ARABIC\s15纵断面设计图标准横断面设计36m=3.5m(慢行系统)+3m(绿化带+生物滞留带)+11.5m(车行道)+1m(隔离带)+11.5(车行道)+3m(绿化带+生物滞留带)+3.5m(慢行系统)。图STYLEREF1\s5-SEQ图\*ARABIC\s1636m宽标准横断面设计超高加宽超高设计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064-200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要求,设计速度为40km/h的道路圆曲线半径不大于200m时需设置超高。本次设计道路全部为直线,无平曲线设计,故根据规范无超高设计。加宽设计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064-2007)、《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要求,在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在圆曲线内侧设置加宽。根据以上要求,本次设计无加宽设计。路基设计施工应遵循"动态设计、逆作法、信息法施工"原则。施工过程和施工结束后,加强对边坡的监测,做好对边坡和邻近构筑物的变形和位移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采取有效工程措施,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填方路基当填方高度H≤8m时,边坡为1:1.5;当填方高度8<H≤16m时,边坡为1:1.75;当填方高度H>16m时,边坡为1:2.0;边坡坡度变化时设置2m宽的护坡道。在路堤段自然横坡陡于1:5时,须对原地面开挖台阶,台阶坡度为向内4%的坡度,台阶宽度不小于2m。填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在坡脚设排水沟。挖方路基挖方边坡每级均为8m,岩质边坡坡比1:0.75,土质边坡及强风化岩质边坡坡比为1:1.5,每级边坡间留2.0m宽边坡平台。挖方边坡坡顶外2m设截水沟,顺地势排出路基范围。路基排水在路基两旁根据需要设置临时排水沟、挖方截水沟,防止路基被冲刷。临时排水管道、排水沟设置位置和管底高程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但应满足管道最小覆土0.7m的要求)。临时排水设施随着城市建设和管网系统的完善逐步取消。挖方路基边坡外地面坡度与挖方边坡同向时,边坡顶部设截水沟,填方路基边坡外地面坡度与填方边坡反向时,边坡底部设排水沟。当地块开发与道路同步实施时,排水沟和截水沟可根据实际情况取消。路面设计路面设计以单轴双轮组100KN为标准轴载,用双圆荷载下的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进行分析计算,以设计弯沉、容许弯拉应力和容许剪应力进行计算,确定路面厚度,路面结构组合为:橡胶沥青混凝土TR-SMA-13C上面层厚4cm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0.3~0.6L/㎡)沥青混凝土AC-20C中面层厚5cm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0.3~0.6L/㎡)沥青混凝土AC-25C下面层厚8cm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厚0.8cm透层油(0.7~1.5L/㎡)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厚20cm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底基层20cm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底基层20cm为保证行车安全,道路纵坡大于5%下坡路段,在其表层进行间断性地加铺一层薄层抗滑层材料,厚度控制在5mm左右。道路附属设施缘石、花带石、路边石本次设计对路缘石采用机制C25砼,车行道路缘石规格为15×40×90cm;中央绿化带缘石规格为20×59×90cm;路边石采用机制C25砼,规格为12×20×90cm;植树圈采用机制C25砼,规格为10×20×120cm。路缘石及路边石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现象。两节间采用1:3水泥砂浆安装后勾缝宽0.5cm,安装路缘石、路边石在直道上应笔直,弯道上应圆顺,无折角,顶面应平整无错开,不得阻水。路缘石采用花岗岩,路边石采用C30混凝土预制。缘石路边石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现象。缘石、花带石、路边石两节间采用1:3水泥砂浆勾缝,宽0.5cm,安装路缘石、路边石在直道上应笔直,弯道上应圆顺,无折角,顶面应平整无错开,不得阻水。慢行系统铺装人行道铺装根据周边道路既有道路建设经验,结合道路建设生态环保要求,本次设计人行道路面结构具体如下:仿石材生态透水砖(30×30×6cm工字铺)(透水率>0.2mm/s);中、粗砂干硬性水泥砂浆厚2cm;C20透水混凝土厚18cm;级配碎石垫层厚10cm;400g/m2两布一膜土工防渗膜;骑行道铺装根据周边道路既有道路建设经验,结合道路建设生态环保要求,其具体如下:C25彩色透水混凝土5cm;C20透水混凝土厚15cm;级配碎石垫层厚16cm;400g/m2两布一膜土工防渗膜;碾压密实土路基。无障碍设计为方便残疾人出行,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本道路考虑了盲道和无障碍设计。人行道上须设置连续的盲道,人行盲道宽0.6m。人行道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置位置。指引残疾人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在行进盲道的起、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提示盲道。盲道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与人行道砖一致。盲道应连续设置,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盲道宜避开井盖铺设。除盲道外还应设置缘石坡道,人行道的各种路口必须设置缘石坡道,并应设在人行道的范围内,与人行横道相对应。人行道栏杆、坡顶防护网和防撞护栏本次设计对填方边坡高度≥2m且有行人活动处上设置人行道栏杆。人行道栏杆的形式、材质及布置方案等,可在今后结合景观设计综合考虑完善。对挖方高度≥4m且路段附近有行人活动处,设置防护网。为保证行车安全,本次设计对于高路堤路段(高度大于6m)和道路纵坡≥6%下坡段设置防撞护栏。填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在坡脚设排水沟;在路堑开挖前作好坡顶排水防渗工作,当挖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需在坡顶外设截水沟,并顺地势接入道路排水系统排出路基范围,截水沟处占地线距离坡顶线5m,截水沟紧贴占地线内侧设置;详见截排水沟大样图。三级及三级以上高挖方和高填方边坡在边坡马道上设置平台截水沟,具体实施方式详见边坡防护大样图。边坡防护设计为保证边坡稳定,对于填挖方边坡高度大于2m(含2m)的边坡采用蜂巢格式护坡进行边坡防护。综合管网工程设计范围本次综合管网方案设计范围为高新区关田路道路实施范围内的排水、消防、燃气、照明及海绵方案设计,所有管线均为新建。另关田路综合管廊由其他单位进行设计,根据相关资料,入廊管线为电力、通信及给水。设计依据设计规范及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T50293-2014《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标准》GB50373-2019《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重庆市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基础资料《重庆高新区水系统专项规划——排水专项规划》(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1.05)《重庆市梁滩河水质达标2018年综合治理工程洪水影响评价报告》(重庆揽呈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18年10月)《G85银昆高速、G93成渝地区环线高速重庆高新区至荣昌区(川渝界段改扩建工程第Ⅰ合同段-施工图设计》(中铁长江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6月)《科学大道一期(中柱立交至狮子口立交段)EPC项目-第二卷:狮子口立交至高龙大道(K30+940-K34+940)段(道路及综合管廊施工图设计)》(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2020年12月)《圣朝路道路工程方综合管网案设计》(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0年07月)《白科大道道路工程综合管网方案设计》(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0年07月)《重庆高新区十四五城镇燃气规划》(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21年1月)《重庆高新区“十四五”电力专项规划》(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有限公司2021年12月)《重庆高新区通信专项规划(2020-2035年)》《重庆高新区水系统专项规划(2020-2035)给水专项规划》(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5月)设计原则(1)统筹规划,同步建设;(2)局部和整体相协调,技术和经济相结合,近期和远期相兼顾,临时和永久相统一;(3)管线布置采用先人行道后车行道;检查检修频繁的管道优先布置于人行道上;重力管道优先布置;(4)新建排水管线采用雨污分流制系统。(5)对能保留的管网尽量保留,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6)管线交叉竖向处理原则为:有压让无压、可弯曲让不可弯曲、支线让主线、小管让大管。(7)所有管线全部埋地敷设。排水工程设计排水规划关田路所在片区的路网规划已进行调整,此部分对应的排水专项规划未更新,暂无规划资料。排水现状及周边道路设计情况(1)排水现状设计起点附近科学大道有现状排水管线,雨水管径均为DN400,分别排入现状科学大道现状DN1200雨水管和DN600雨水管,污水管径为DN400~DN500,分别排入现状科学大道现状DN500雨水管和规划道路;管桩号K0+300附近成渝高速西侧有一300×500及400×700排水沟横穿设计道路;桩号K0+740附近有DN500现状雨水管、DN400现状污水管和现状厂区内部零星排水管。道路桩号K0+560北侧有一现状水系——建新支流B4,根据《重庆市梁滩河水质达标2018年综合治理工程洪水影响评价报告》,此处百年一遇洪水位为298.93m,河底高程296.90m。周边道路设计情况现状道路:科学大道、成渝高速、现状公路已开展设计道路:圣朝路。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设计年限本工程为已建区域永久性市政排水工程设计,排水系统规模均按远期规划进行设计。排水体制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网分别自成体系。设计规模雨水量计算按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和流域汇水面积计算,根据地块和道路设计的情况选用适当的暴雨重现期P和径流系数ψ。污水按城市综合污水量(城市综合用水量标准的90%)和规划人口进行计算,规划人口按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基本设计参数最大控制设计流速:雨水Vmax=8m/s,污水Vmax=6m/s;最小控制流速:污水管道:Vmin=0.6m/s;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污水按非满流设计其最大设计充满度按下表:污水管道最大设计充满度管径最大设计充满度350~4500.65500~9000.70≥10000.75最小管径与最小设计坡度:市政排水管最小管径控制在d400,最小设计坡度控制在i=0.003;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雨水系统雨水量计算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公式为:Q=ΦqFQ:雨水设计流量(L/s);q:设计暴雨强度(L/s·ha);Φ:建设用地按0.7取值,绿地按0.2取值,道路按0.9取值;F:汇流面积(ha)。其中暴雨强度q采用(渝建[2017]443号)重庆市沙坪坝区暴雨强度公式计算:暴雨重现期:道路排水系统P=5年,地通道排水系统P=50年,永久涵洞P=100年;设计降雨历时:t=t1+t2(min)其中,地面集水时间:一般路段t1=5(min),下穿道部分根据坡长及坡度计算t1=2~5min;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min)按计算确定。雨水管断面的计算雨水管断面计算公式为:A=Q/VA:过水断面面积(m2);Q:雨水设计流量(m3/s);V:雨水设计流速(m/s);n:粗糙系数,塑料管材管道:n=0.010,混凝土管:n=0.014;R:水力半径(m);i:水力坡度。雨水管道按满流进行计算。平面布置方案一:雨水管道沿道路双侧布置,北侧雨水管布置在人行道下,管中心距离路缘石5.4m,管径DN400~DN1400。南侧雨水管布置在人行道下,管中心距离路缘石1.2m,管径DN400~DN500。雨水共分2段排出,分别排入下游现状水系和规划雨水系统。关田路下穿成渝高速通道的雨水以顶管的施工方式排入现状真武支流。方案二:道路其他路段雨水管道布置同方案一。在道路桩号K0+560北侧设置雨水一体化泵站,将下穿道雨水以压力流方式提升至下游雨水管网系统排出。泵站流量为2078l/s,扬程为10m。方案一(约1125万元)方案二(约350万元)优点1、维护管理较简单。2、内涝风险较小。1、造价较低。2、泵站占地面积较方案一少,约250㎡。3、施工难度较小。缺点1、工作井较深(最深处为14m),施工难度较方案二大;2、新建顶管管道需占用退让红线5m;3、造价较方案二多。4、约820m管道超过道路实施范围外,存在征地问题。1、泵站维护费用较高,每年需约45万元。2、暴雨时有一定的内涝风险。3、约360m管道超过道路实施范围外,存在征地问题。综上所述,推荐方案二。纵断面设计雨水管管道坡向与道路坡向基本一致,确保在设计流量范围内雨水管道流速大于0.75m/s并小于8.0m/s,在常规路段保证雨水管道起点覆土深度不小于2.0m。建议本项目部分雨水部分排入现状水系——建新支流B4,需委托相关单位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污水系统污水量计算按照《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4.1.12-4.1.21及条文说明要求,污水系统设计中应确定旱季设计流量和雨季设计流量。分流制污水管道应按旱季设计流量设计,并在雨季设计流量下按满流进行校核。①旱季污水流量计算:本设计污水量按城市综合污水量计算。城市综合污水量计算以城市综合用水量标准为基础,排污系数按90%考虑。参考重庆市三级管网标准,城市综合用水定额取值取420L/Cap.d,人口密度按25000人/平方公里计算。分流制污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公式:Qmax=Qave×KS×Kz(L/s)式中Qmax:设计污水流量(L/s)——最高日最高时污水秒流量。Qave:平均日平均时污水流量(L/s),根据综合污水量标准q计算Qave=q×流域计算人口数(人)/(24×3600)(L/s)q=城市综合供水量标准×90%(L/Cap.d)KS:雨水渗入量系数,取值1.05。Kz:总变化系数,按下表取值Kz总变化系数取值表污水平均日流量(L/s)5154070100200500≧1000总变化系数Kz2.72.42.12.01.91.81.61.5②分流制污水管道设计流量Q1及校核流量Q按照《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4.1.12-4.1.21及条文说明要求,本次设计污水干管雨季设计流量按照旱季设计流量的3倍进行计算。按旱季流量Q1进行计算(需满足0.6m/s最小流速),按雨季流量Q=3Q1以满流进行校核。③污水管道水力计算公式(非满流)Q=VA(L/s)水力计算按满宁公式:(m/s)A:过水断面面积(m2);Q:雨水设计流量(m3/s);V:雨水设计流速(m/s);n:粗糙系数,塑料管材管道:n=0.010;R:水力半径(m);i:水力坡度。平面布置污水管道布置北侧人行道下,管中心距离路缘石2.5m,管径DN400,污水最终排入下游规划污水系统中。现状管线处置拆除道路桩号K0+700至K0+750段的现状DN200污水管道。管材《重庆市高新区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导则》(2020.11)发布之后,本次设计选用如下管材。管径400mm≤d≤1600mm排水管道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热态缠绕结构壁B型管(克拉管),埋深小于6.0m,环刚度SN≥8000N/m2,埋深6.0~10m,环刚度SN≥12500N/m2;埋深大于10m,环刚度SN≥16000N/m2。高密度聚乙烯(HDPE)热态缠绕结构壁B型管(克拉管)制造及安装应符合《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第二部分: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GB/T19472.2-2017)的要求及各企业的产品标准及安装操作手册。管径d≥1650mm排水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管,其中埋深小于6.0m,采用国标Ⅱ级钢筋混凝土管,埋深6.0~10m采用国标Ⅲ级钢筋混凝土管。塑料管应符合《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使用年限不小于50年。塑料排水管道进场时,应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见证取样抽检,检测参数包括规格尺寸、环刚度、环柔度、冲击强度等项目。雨水口连接管采用国标Ⅱ级钢筋混凝土管,大于等于d1000的临时排水管采用国标Ⅲ级钢筋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产品必须符合《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要求。所选材料应为符合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相关标准、规范的合格产品,优先采用具有国家通用标准的管材。检查井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检查井。接入管管径<1000mm且埋深≤6m的检查井,采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检查井,建设标准须满足《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设计》《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检查井》DJBT50-121的相关要求,图集号为18S01,井身壁厚采用120mm;接入管管径≥1000mm采用整体混凝土现浇检查井。检查井统一采用球墨铸铁“五防”井盖及井座(防沉降、防盗、防噪音、防坠落、防位移)。按其承载能力,人行道上最低选用C250类型,车行道上最低选用D400类型。所选井盖、井座应符合国家标准《检查井盖》(GB/T23858-2009)和《铸铁检查井盖》(CJ/T511-2017)的要求,检查井井盖、盖座安装要求与路面平整。产品原材料应符合《球墨铸铁件》GB1348-2009的规定,且须达到QT500-7球墨铸铁牌号的要求,球化率须达到80%以上。井盖及支座装配结构尺寸应符合GB/T6414-2017的要求,其公差等级应不低于GB/T6414-2017的要求,其公差应不低于GB/T6414-2017中GT10的规定,车行道下检查井需要在井周进行补强处理。井盖面应与道路表面平顺。“五防”井盖及井座颜色宜为黑色。正面标识:“重庆高新区”和“雨水”,背面标识:厂家、电话、承载等级及生产日期。井盖图案及样式参考《重庆市高新区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导则》(2020.11)如下图所示。为避免在检查井盖损坏或缺失时发生行人坠落检查井的事故,排水系统检查井均应设防坠落网,防坠落网应牢固可靠,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100kg),并具备较大过水能力。采用涤纶工业丝、丙纶高强丝等材质,规格为0.8×0.8m方形,网绳直径6mm、边绳直径10mm,初始下垂100mm。宜与“五防”井盖配套购买。关于检查井通风,本次设计采用使用成品检查井盖上孔眼进行换气通风的做法,开孔不小于2个,孔眼直径不小于30mm,并建成后的使用养护过程中,加强排查,确保孔未被堵塞,通气顺畅。雨水口本工程雨水口采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平箅式雨水口,雨水箅子采用球墨铸铁QT500-7,具体应符合《球墨铸铁件》(GB1348-2009)的要求。道路竖曲线最低点及道路交叉口附近的雨水口,在实施时应调整至实际路面的最低点,局部的地方可增设雨水口,以保证有效收水,雨水口标高比路面低3~5cm,当道路纵向坡度大于2.0%时,为保证收水效果,雨水箅与路面的高差为5cm。海绵城市设计(1)规划概况本次设计道路无海绵城市相关规划。(2)设计原则①海绵城市设施的主要是以渗透、滞留、净化城市道路径流雨水为主要功能,满足规划中提出的总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②海绵城市设施的选择应与规划用地性质相协调,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充分结合道路红线内外绿化带进行设计。③海绵城市设施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设计道路及周边的土壤、地质特征。④位于泄流通道上的道路应满足洪涝水的顺坡排放至下游泄流通道,且道路不应存在低洼地点,若因地势受限应保证低洼处设计雨水塘等雨水调蓄设施。(3)设计目标本次设计道路无海绵城市相关规划,本次海绵城市设计参考《重庆市主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排水分区海绵城市规划深化)》,下表为该规划用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年径流污染去除率指标表:用地类型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去除率(%)居住用地绿地率<3030≤绿地率<3535≤绿地率50707580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绿地率<3030≤绿地率<3535≤绿地率50707580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绿地率≤1515<绿地率506570工业用地6550物流仓储用地6550道路路侧带宽度比<30%30%≤路侧带宽度比<40%40%≤路侧带宽度比50657075交通设施用地7050公用设施用地7050绿地与广场用地8050本次设计道路人行道总宽度为13m,道路路幅宽度36m,路侧带宽度比为36.1%,故本次设计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取值70%;年径流污染物去除率取50%。本次设计道路为新建道路,结合道路汇水区特征和设施的主要功能、经济性、适用性、景观效果等因素,海绵城市设计考虑选用生物滞留设施及透水砖铺装。海绵城市设计指标及成果表:面积分类面积S(m2)雨量径流系数单项措施径流控制率(%)对应设计降雨量(mm)径流总量控制量V(m3)总污染控制率(%)不受控面积不受控车行道1230630.9000.00自然受控面积绿化152990.158533.4511.010.7093人行道透水铺装588250.158533.41964.841.1775受控面积生物滞留带2900317521.9635.220.3021受控车行道859650.97521.91882.660.1755合计312155实际控制指标7550.4上位规划目标7050本次设计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去除率均满足规划要求。(4)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方式①优先选择耐淹、耐污等能力较强的本土植物。②LID设施内植物,应优先选择耐淹、耐污等能力较强的本土植物。③当植物根系有可能刺穿防渗层时,应设置保护层;保护层可采用热塑塑料,保护层厚度宜大于40mm。④栽植土壤生长基质要求,养分充足,肥力持久,呈中性、弱酸性。⑤苗木与建(构)筑物距离不小于2米、苗木与管线之间的间距要求为1.5米。⑥苗木采用苗圃熟货,须带土球,一般土球和树的胸径有关,一般土球大小是胸径的8倍左右,为保证大苗木的成活率,一般高大的苗木土球都在10倍左右。乔木为地径的6-8倍,厚度为土球直径2/3。地径越小取大值,越大取小值,比如20公分的树,可以要求挖到80直径,60厚。植被选择:本次设计灌木及地被四周坡面冲刷带栽植常绿的中华蚊母,中间按每12m间隔布置两组,一组为常绿旱伞草,一组为观花美人蕉,12m栽植水生鸢尾。生物滞留带中种植乔木时选用具有一定耐旱耐涝的植物,选择常绿观花的水晶蒲桃,全冠树形优美。植被及种植土层厚度视植物类型确定,当种植草本植物时≥400mm,灌木≥500mm,乔木≥1000mm,土壤透水性能力不宜小于10-5m/s时,为增加渗透性能,种植土掺入20%细砂;种植土一般为85%~88%粗砂,8%~12%细砂和15%左右腐殖土,为保证渗透系数要求可调整比例进行改良。(5)监测要求在本道路排水出口(接入下游管道或水体)处预留监测仪安装位置。给水管线(1)给水规划根据《重庆高新区水系统专项规划(2020-2035)给水专项规划》显示关田路暂未规划给水管道。(2)现状概况道路桩号K0+660至K0+750段处有1根DN110现状给水管横穿道路,道路桩号K0+700处有1根DN160现状给水管横穿道路。(3)管线设计给水管道布置在南侧人行道下,管中心距路缘石4.5m,管径为DN200。(4)管材及附件本次设计给水管管材选用K9级球墨铸铁管,公称压力PN均为1.6Mpa。管材、管件的工作温度≤40℃,介质温度≤40℃。工程所用的管道、管件密封圈、粘接剂等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并具有产品出厂合格证等有效证明文件。球墨铸铁给水管道的外观质量尺寸及接口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水及燃气管道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GB/T13295-2008)及《室外给水球墨铸铁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J11156-2008)的规定。(5)室外市政消火栓设计本工程市政消火栓设置间距应不大于120m;但在重要建筑和道路交叉口处为便于消防队员的使用,增设了消火栓。消火栓采用地下式消火栓。(6)现状管线处置拆除道路桩号K0+670至K0+750段现状DN110给水管;拆除道路桩号K0+700处现状DN160给水管并进行同规格还建。电力管线电力管线已纳入关田路综合管廊中,不在本次设计范围。本次仅对道路实施范围内的现状电力管线进行相应处置,具体处置措施如下:拆除道路桩号K0+400至K0+460段沿道路敷设的15孔现状电力排管,拆除K0+460处现状横穿道路2孔排管,保留道路桩号K0+740处横穿道路的10KV架空电线,保留设计终点处现状10KV架空电线。通信管线通信管线已纳入关田路综合管廊中,不在本次设计范围。本次仅对道路实施范围内的现状通信管线进行相应处置,具体处置措施如下:拆除道路桩号K0+740处现状4孔通信排管并进行还建,还建规模为4孔。本次通信管线采用φ110PVC管和7孔PE梅花管,排管全线采用C30混凝土满包。人行道下管顶覆土不小于0.7m,车行道下管顶覆土不小于0.8m。燃气管线(1)燃气规划根据《重庆高新区十四五城镇燃气规划》,关田路燃气管道规格为D219。(2)现状概况除道路桩号K0+750处有现状DN108燃气管横穿道路外,其他路段无现状燃气管线。(3)管线设计燃气管线布置在南侧人行道下,距道路路缘石5.5m,规模为DN219。为方便道路两侧地块的接入,每隔一定距离(约200m)设置DN108过街管。本次燃气管道管材采用无缝钢管,人行道下管顶覆土不小于0.6m,车行道下管顶覆土不小于0.9m。在干管重要的分枝处设有切断阀门井。(4)现状管线处置保留道路桩号K0+750处现状DN108燃气管并增设盖板涵进行保护处理。照明工程(1)照度设计标准城市主干道,道路设计照度标准取为20lx,照度均匀度为0.4。(2)路灯的布置形式路灯双侧对称布置在人行道上,采用双头路灯,灯杆高度为10米,灯杆间距为30米,光源采用LED灯。(3)路灯照明的供电形式采用10KV电源,设置路灯专用变压器,箱变容量除满足本工程外,还可满足相邻道路的部分负荷。(4)路灯照明电缆的敷设:本工程范围内的路灯线全部埋地敷设,走廊设置在距路沿石0.5米处。路灯管线管孔数量为4孔,路灯使用2孔,广告使用1孔,预留1孔。(5)路灯的控制及管理在路灯末端安装可变功率整流器,在后半夜,自动降半功率运行。路灯开闭控制采用时钟和光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控制,并预留接口,后期纳入路灯管理处三遥控制。(6)路灯的安全接地道路照明线路采用TN-S接地形式,利用金属灯杆的基础钢筋作接地极,并沿电缆保护管通长敷设一根40×4镀锌扁钢,扁钢与基础钢筋应焊接,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如果实测大于4欧姆,则增加人工接地极。在各出线回路断路器安装漏电附件,确保安全用电。交通监控道路建成后应设置红绿灯控制。监控系统信号线路和监控动力线路都采用光缆,监控动力线与路灯管道共用走廊,监控系统信号线路与通信管孔同走廊,同沟不同井,在人行道下敷设,管孔各为一孔。所有交通控制线路全部下地埋设。管线综合管线综合原则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局部和整体相协调,技术和经济相结合,近期和远期相兼顾,临时和永久相统一。

管线遇地下人防及覆土软浅的地下通道应尽量避免交叉。

易弯曲的管线让不易弯曲的管线。

压力流管线让重力流管线。

小口径管线让大口径管线。

柔性结构管线让刚性结构管线。管线竖向布置(1)在管网综合方面,竖向设计布置管道时,按高程不同,从地面起算,从上到下一般先布置电力电缆沟,路灯管,电力电缆管道,通信管道,燃气主干管、支管,供水主干管、支管,雨水管、污水管。其竖向位置一般控制如下:管线名称覆土管线名称覆土电力电缆沟0天然气管道0.6~1.2电力电缆管道0.5~1.2给水管0.8~1.2路灯管0.5~0.7雨水1.8~2.2通信0.8~1.2污水1.8~2.5注:纳入管廊敷设的市政管线,不在此竖向控制范围。(2)在竖向穿越时管道建设优先次序为:污水管;雨水管;供水主干管;燃气主干管;通信主管;电力电缆管;各类支管。各类末端支管,管径小于DN100者,原则上采用DN100~DN150钢套管,竖向位置在路面面层下至0.7米的空间内。(3)各类管线过街时应尽量采用净厚度较小的管材,并采取技术措施,减小总构造厚度。其中:电力过街管:净厚≤350mm。通信过街管:净厚≤350mm。路灯、监控:净厚≤150mm。挡墙工程设计标准及原则1、设计标准:(1)挡墙安全等级:二级。(2)设计荷载:城-A级,人群荷载:4KN/m2。(3)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4)抗震设防烈度:6度(ag=0.05g),按7度构造设防,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5)本工程采用重庆市独立坐标系统,高程为1956年黄海高程。2、设计原则本次设计遵循“安全、经济、实用”的指导思想,应用工程地质类比法,综合经济性等因素确定设计方案。本次边坡的主要设计原则如下:(1)设计充分结合已有地质勘察资料,根据边坡的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的作用和风化程度,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边坡的安全可靠。(2)加强地质勘探和现场踏勘,深入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增强工程研判,增强边坡处理技术措施的针对性。(3)边坡采用信息化施工、动态设计。边坡动态设计时应充分结合边坡变形监测数据,及时根据边坡的变形情况调整工程措施。挡墙分段本次设计包括4段挡墙,具体布置见下表:表STYLEREF1\s7SEQ表\*ARABIC\s11挡墙设置分段表编号起止桩号位置挡墙类型长度(m)1#K0+385.771~K0+467.271左侧桩板式81.52#K0+382.342~K0+459.842右侧桩板式77.53#K0+460.000~K0+469.500左侧桩板式9.54#K0+454.340~K0+458.840右侧桩板式4.5桩板挡墙本次设计共46根桩,桩尺寸为1.5×2.0m的矩形人工挖孔桩,1#、2#和3#挡墙桩心间距4m,4#挡墙桩心间距3m。挡墙施工应严格遵循逆作法施工。(1)桩板挡墙施工顺序及要求桩板挡墙施工工序:(喷射混凝土)支护坡顶边坡→跳槽开挖桩板挡墙(护壁、成孔)→桩板挡墙的浇筑(钢筋笼制作及安装、混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