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素材积累与运用_第1页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素材积累与运用_第2页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素材积累与运用_第3页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素材积累与运用_第4页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素材积累与运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新闻事件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叶昊鸣、田建川从昔日“叹零丁”,到今日“跨伶仃”,这是一个时代的见证。30日,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这是全球首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路线全长约24公里,深圳至中山的车程将从此前约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历时141天实现西人工岛合龙、8万吨沉管在海底一次性精准安装到位……迎着疾风、踏着巨浪,上万名建设者在珠江口连续奋斗7年。频发的台风、高盐高湿的环境、复杂的海底情况……这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这个海上奇迹有多强?数据最能体现——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深中大桥主跨达1666米,加上两边边跨,总跨达2826米;世界最高通航净空海中大桥:深中大桥主塔高270米,大桥桥面距离海平面高达91米,船舶通航净空达76.5米,未来可满足30万吨散货轮和3万标箱集装箱船的通航需求;世界最长的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双洞双向8车道,长约6.8公里,其中海底隧道沉管段长5035米,由32个重达8吨的管节和一个最终接头连接而成;世界首例水下高速公路枢纽互通—机场互通立交:深中通道东人工岛全岛陆域面积34.38万平方米,相当于48个国际标准足球场,岛上隧道工程包括长480米的堰筑段隧道、长855米的岛上主线隧道,以及实现交通转换的4条匝道隧道……这个跨海超级工程再次擦亮中国基建名片:研发出超高强主缆钢丝索股、革新外海超大尺度沉管管节浮运安装工艺……深中通道建设以来,已获得发明专利200余项、行业协会奖项数十项。4月,深中通道深中大桥获得了拥有桥梁界“诺贝尔奖”美誉、国际桥梁大会授予的“乔治·理查德森奖”。“这是对中国基建技术的又一次检验,这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基建实力的新窗口。”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深中通道岛隧设计总负责人徐国平说。作为环珠江口交通网络的关键一笔,深中通道背后的意义不仅是车程缩短,更代表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迈出重要一步,激发更多发展活力。作为一道天然屏障,珠江口曾让两岸城市拥有不同的发展特色——东岸,先进制造业实力雄厚,科技创新能力强大,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相对完整,但面临着发展空间受限、要素成本上升的问题。西岸,可利用可发展产业空间广阔,土地使用和租金成本相对较低,但亟需进行产业转型升级、“输血造血”。通车带来的便利,让“深圳总部+中山制造”“深圳研发+中山转化”等产业合作新模式成为现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新的‘交通脊梁’和‘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的关键一‘横’,深中通道自构思设计阶段便肩负着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更好连接、融合的重要使命。”广东省交通集团董事长邓小华说。一桥飞架,超级工程让“东西两岸”变为“大桥两端”,隔海相望的珠江两岸实现“海上”牵手,将助推大湾区迈向美好未来。深中通道正式通车,首小时车流量超过7000车次新华社30日15时,举世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深中通道运营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通车后一个小时的车流量超过7000车次。深中通道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是国家重大工程和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全长约24公里,北距虎门大桥约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约31公里,采用设计时速100公里的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深中通道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核心交通枢纽工程。作为环珠江口“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的关键一“横”,深中通道跨越伶仃洋,让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城市群实现了跨海直连。深圳、中山之间的车程由此前的约2小时缩短至约30分钟,两地携手进入“半小时经济生活圈”。深中通道全线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为每标准车次66元。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林飞鸣说,深中通道拥有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前沿技术,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生动写照,其建成通车将彻底改变珠江口整体路网格局,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深中通道历时7年建设,项目团队研发形成了15项世界首创的核心材料、关键技术和大国重器,创造了10项“世界之最”。“我们坚持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将创新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总工程师宋神友说,深中通道完成了多项技术创新,特别是在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设计施工领域形成了原创性成果,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为世界跨海通道工程建设贡献了中国方案。习近平致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建成开通的贺信值此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建成开通之际,我向你们表示热烈祝贺!向参与规划建设的全体同志致以诚挚问候!深中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后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的又一超大型交通工程,攻克了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全体参与者用辛勤付出、坚强毅力,高质量完成了工程任务。这充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下一步,要管好用好深中通道,确保安全、顺畅、舒适、智慧运行,充分发挥交通开路先锋作用,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水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为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提供更好服务保障。习近平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车,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再添“关键一横”大桥巍峨,蜿蜒壮观,长虹卧波,潜龙出海。港珠澳大桥通车5年多之后,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到伶仃洋——6月30日下午3时,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珠江入海口,这片见证无数历史瞬间的海面,又一次见证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新跨越。随着中山、佛山、珠海、江门携手进入深圳1小时经济圈,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这三大珠三角都市圈的联结互动将更加密切。一个更开放、更协调、更畅通的国际化湾区正在崛起,融合发展将进一步提速。七年建设一朝“牵手”如果要细数深中通道的“举世瞩目”,必然绕不开珠江入海口的“得天独厚”。从地图上看,珠江入海口是一个“A字”形内湾。江河汇流汇聚出华南最为平坦肥沃的冲积平原,也奠定了哺育滋养经济繁荣蓬勃的沃土。如今,珠三角九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共同组成了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2023年,这片面积不到全国0.6%的土地,创造了近14万亿元的GDP,占全国经济总量的九分之一。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由珠江串珠成链,分布在珠江东西两岸,其中,澳门、珠海、中山、江门、佛山、肇庆分布在西岸,香港、深圳、东莞、惠州分布在东岸,广州位于东西岸汇合处。东岸城市聚集了更多的财富和人口,西岸城市的GDP总量不及深圳一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提高珠江西岸地区的发展水平,促进东西岸城市协同发展。长期以来,珠江口东西两岸陆路交通都必须向北从内湾顶端绕行。北部的虎门大桥,如今已经开通24年,日均车流最高曾超过了19万次,已是大桥最初设计日均通行量的两倍有余。早在20世纪90年代,高速路网规划时,就曾有过建设跨海通道直接联通深中两地的设想。直到2015年底,《广东省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方案一锤定音。路线起自广州至深圳沿江高速公路机场互通,向西跨越珠江口,在中山马鞍岛登陆,采用“东隧西桥”方案。历经7年建设、15000多名建设者施工,深中通道的通车,恰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发布五周年之际。如今,从世界最长的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穿梭上岛;通过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横跨伶仃洋,将深圳与中山原先2小时的路程,缩短至半小时。俯瞰万顷碧海,深中通道这座世纪跨海超级工程,正式成为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群的又一重要纽带,加速推动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中国方案再启“新篇”“拿下港珠澳大桥,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中国人不能造的桥。”6年前,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总工程师林鸣如是说。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部工程技术部副部长刘帅告诉记者,深中通道的建设过程中,已经在港珠澳大桥的基础上,做出了新的“大文章”。深中通道这座新的世纪工程。是如何在伶仃洋上落下“第一子”的?答案就隐藏在刘帅提到的“大文章”里:“我们为了让这块东西长625米,南北最宽465米,面积相当于19个标准足球场的人工岛屿平安落在海面,特别升级了港珠澳大桥时期的8锤联动技术,研发出世界最大12锤联动振动锤组,采用独创的‘大直径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仅用141天即完成人工岛主体结构施工,创造了‘一日四筒’的世界振沉纪录,实现了钢圆筒振沉正位率100%,再为外海成岛技术提供成熟的‘中国方案’。”深中隧道作为世界首例,也是目前全球最长最宽的双向八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其背后的难度和挑战,也是前所未有。据了解,深中隧道总用钢量超32万吨,是国家体育场“鸟巢”用钢量的3倍。其中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长约5公里,分为32个管节(26个标准管节、6个非标管节)和1个最终接头,标准管节长165米、宽46米、高10.6米,立起来就是一幢55层的大楼。对此,深中通道总工程师宋神友直言,为了将这32个“大家伙”沉入海底,首尾相接、严丝合缝,确保整个工程在100年的设计寿命中“滴水不漏”,联合攻关组,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对整个的设计和施工的相关构造和工艺进行研究,花了半年时间开展了12项的工艺实验,确保万无一失。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范传斌告诉记者,主跨1666米的深中大桥同样创造了离岸海中悬索桥跨径最大、通航净空最高等五项世界纪录。从桥面到水面最高达91米,约等于30层楼的高度,即使是装有3万个集装箱的超大船舶,也能轻松通过。“中国方案”助力“世界之最”,在克服一长串的世界级技术难题之后,“天堑变通途”的超级工程,让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群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迎来了新机遇,随着时空距离的缩短,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正在这里加速,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入融合发展将驶入更快“通道”。“关键一横”提速一流作为激活大湾区交通网络的“关键一横”,深中通道不仅连接着一张纵横交错的超级交通网,也连接着一个充满成就的未来产业发展集群。在广州市南沙区规自局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翟帅眼中,在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深中通道将成为推动南沙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把握深中通道即将通车的重大机遇,链接珠江口两岸核心资源,加强黄金内湾各主要城市的功能联系,南沙正在抓紧深化‘深中通道’片区(深中通道万顷沙支线15涌、18涌出入口附近)的规划设计。”据了解,深中通道片区作为南沙港后方产业腹地,未来将重点发展健康研发智造及高端医疗服务业,与深圳、中山等周边城市产业差异化发展,打造“广深产业融合示范区”。站在更大的视角,深中通道开通后,大湾区多了条东西走向的轴线,珠江两岸的广州和深圳,这两个并不接壤的“三万亿城市”将打破物理空间的壁障,在更广袤的维度上,共振向前。正如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所言,深中通道连接的是重大平台,是政策和制度优势扩散的“快速道”,将在高端人才要素流动和高品质生活供应链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提高超大城市空间发展的协调性,提升大湾区的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作用。长风浩荡,珠江奔涌。曾经的广深高速,见证了珠三角城市群的崛起,如今的深中通道,也将助力大湾区朝着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加速迈进。二、相关时评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央视快评“深中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后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的又一超大型交通工程,攻克了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全体参与者用辛勤付出、坚强毅力,高质量完成了工程任务。这充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连通广东深圳市和中山市的深中通道6月30日建成开通。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参与规划建设的全体同志致以诚挚问候。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充分肯定了深中通道建设取得的重要突破、全体参与者作出的重要贡献,对管好用好深中通道作出重要指示,并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寄予殷切期望。总书记在贺信中发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这一响亮号召,必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真抓实干、笃行不怠,在新征程上接续奋进,把一个个超级工程、大国工程、民心工程建造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添砖加瓦。深中通道开工建设七年多来,先后获得发明专利200余项,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屡获国际赞誉。这座跨江越海的交通工程在世界上首次大幅提升了大跨径整体钢箱梁悬索桥抗风性能;项目建设者针对制约悬索桥主缆耐久性的核心关键技术开展攻坚,取得重要成果;通过基于北斗测量的控制系统,实现了管节“毫米级”平面安装精度……正是通过埋头苦干,工程建设者不断研制出新材料、开发出新技术、探索出新工艺。深中通道的建成通车,再次有力表明,任何复杂的工程、伟大的事业,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只要我们始终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一定能够建好各类工程,攻克一个个难题,做好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深中通道建成通车,深圳至中山的车程从2小时缩短至30分钟,使两地进入“半小时生活交通圈”。隔珠江口相望的广东深圳、中山两市,要充分发挥交通开路先锋作用,演绎好新时代的“双城记”故事。要充分发挥两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各自比较优势,携手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强化营商环境、文化旅游、社会治理等各领域交流合作,推出更多便利两地市民出行往来的政策举措,营造“跨市无感”的生产生活环境。一桥飞架深中,一域融合加速。深中通道北距虎门大桥约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约31公里,是粤港澳大湾区新的“交通脊梁”和珠江口“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的关键一“横”,将进一步密切深圳与阳江、茂名、湛江等粤西地域的时空联系,加强与港澳的紧密流通,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关地区要抓住机遇,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要夯实基础设施“硬联通”基础,加快“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步伐,优化口岸功能和布局。要提升城市间规则机制“软联通”水平,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促进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要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粤港澳大湾区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关怀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拿出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断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奋力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历时七载深中通道通车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添新动能央广网特约评论员蔡悦历时7年建设的深中通道,将于6月30日下午正式通车试运营。作为当今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七年磨一剑,深中通道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设计,集中展现了人类智慧的结晶。它的正式开通,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互联再上新台阶,更彰显出我国在跨海集群工程领域的卓越实力。在交通互联层面,作为珠江口“黄金内湾”的“关键一横”,通道的通车直接将中山至深圳超过两小时的车程,缩短至半小时内,大大拉近珠江东西两岸的时空距离。交通互联的加速加深,会加快区域间要素流动,进一步推动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类要素的高效配置。珠江东岸与西岸之间的经济交流、人员往来将变得更加频繁和紧密,对大湾区的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人才流动等方面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为珠江东西两岸的深度融合提供有力支撑。在产业协同层面,深中通道的开通,也会推动大湾区城市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交通互联会深化产业协同,为珠江两岸协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譬如,深中合作区的规划,将探索“深圳总部+中山制造”“深圳链主+中山配套”“深圳研发+中山转化”等产业合作新模式,形成1小时产业协作圈。深圳、香港等地的高端人才、先进技术、产业要素等也将向中山市等珠江西岸城市流动,为这些城市的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提供更多人才、资源支持,进而实现产业链联动协同、互融互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持续带动大湾区经济的转型升级。深中通道的关键落子,将推动“大湾区1小时经济圈”加速度成型,进一步增强大湾区的核心竞争力和人才吸引力,让大湾区的经济辐射范围更广、区域融合程度更深,有效助力大湾区推进全球一流经济湾区、世界一流城市群建设。我们相信并期待,深中通道的正式开通,将为大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深中通道正式通车开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格局羊城晚报:杨帅一桥飞架,跨越伶仃。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车并试运营。可以预见的是,通车后,深中通道将极大缩短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时空距离,对珠江口两岸的区域交通和经济格局产生巨大影响。深中通道将与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等一起,共同组成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快速、多元、便捷地连接起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城市群,增进两岸人流、客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流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和深度融合。珠江口两岸是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密集、经济高度活跃的地区,然而,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直线距离虽近,但倒V字形的珠江口地形加之虎门大桥巨大的车流量,两岸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曾一度让人“望洋兴叹”。而现在,深中通道将深圳、中山两地的车程由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内、将珠海和江门至深圳的车程从2小时以上缩短至1小时内,极大便利了珠江口东西两岸居民的出行,有利于珠江口“黄金内湾”加快形成“一小时通勤圈”。长期以来,珠江口东西两岸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的问题,呈现出“东强西弱”的特点。东岸的深圳、东莞等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强,先进制造实力雄厚,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完整,人才优势显著,但面临着要素成本上升、发展空间受限的问题。西岸的中山正在轰轰烈烈地搞“工改”,再造产业新空间;江门、肇庆等地集中连片土地多,可用产业空间广阔,土地成本相对较低。可以说,东岸要空间,西岸要产业。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后,将增强深圳作为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金融高地对中山、江门、珠海、肇庆、云浮、茂名、阳江、湛江等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促进东西两岸产业转移和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深中通道不仅连接了深圳、中山两地,还通过万顷沙支线与广州南沙连接。深中通道通车后,广州南沙至中山城区的行车时间将缩短到15分钟以内,南沙至深圳的行车时间将缩短到20分钟以内。深中通道连接起深圳、中山、广州三地和珠江口东西两岸,而且通过与周边高速路网的进一步衔接,这一超级工程将显著加快城市融合和资源要素流动,由此辐射带动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的联动发展,推进大湾区城市群的深度融合。当前,广东正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为主轴,其他城市协同支撑的创新格局。以深中通道为桥,能高效串联起前海、南沙、横琴、河套“四大平台”,科技、人才、金融等要素在“两廊”之间的流动将更加高效、畅通,更能点燃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引擎。从“大江两岸”变为“大桥两端”,深中通道将加强东西岸城市的深度合作和“双向奔赴”,增进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和深度融合。相信这样一座兼具“硬联通”“软联通”和“心联通”的桥梁,一定会让粤港澳大湾区迸发出全新的活力。三、写作训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月30日15时,举世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作为当今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七年磨一剑,深中通道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集中展现了人类智慧的结晶。它的正式开通,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互联再上新台阶,更彰显出我国在跨海集群工程领域的卓越实力,是国家重大工程和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全长约24公里,北距虎门大桥约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约31公里,采用设计时速100公里的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思路点拨】本题为新材料作文,材料叙述了国家“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的相关情况,突出了大桥建设者用意志和信念攻坚克难的事实和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巨大成就。1.可以从“自力更生”的角度立意。深中通道建成通车,接通的是民心相融之路,书写的是中国崛起奋进之势,见证的是大国重器之伟力。深中通道建成通车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2.可以从“科技创新”角度立意。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深中通道的建造在设计理念、建造技术、施工组织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创下多项世界之最。深中通道建成通车,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3.可以从“民族自信”角度立意。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对提高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反映出几十年来我们从追赶世界到领先世界、超越世界的中国智慧,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思维交锋】国家“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有人说深中通道是国家意志、国家战略的又一力作,有人说深中通道彰显中国奋斗精神,有人说深中通道托起美好的愿景。对于深中通道正式通车你有怎样的思考?常规视角:①大国重器彰显强国形象;②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③勇创世界一流,彰显民族智慧;④自力更生走强国之路;⑤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核心视角:①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②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③掌握核心技术,保障国家安全;④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⑤自主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视角:①加强经济联系,促进民族融合;②打造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一体化;③超越世界,展现中国智慧;④坚定道路自信,走中国特色之路。【独抒己见】1.自力更生角度分析说理。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到如今的新时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在科学技术领域对中国实行封锁和打压的政策,他们的所作所为对我们的建设事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在科技领域被人“卡脖子”无疑会给我们带来诸多困难和不便,但仅仅是困难和不便吗?是否也有某种积极意义呢?自力更生,应有尽有世界上在沉管安装领域最好的一家荷兰公司向中国漫天要价,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一气之下带领团队自主攻关,解决多个世界难题,最终实现安装零失误。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有钱也买不来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研发、自己发展。其实,讹诈和封锁未必是坏事,它往往逼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回首往昔,从“两弹一星”工程打破超级大国的核讹诈和核垄断,到三峡工程实现“高峡出平湖”的百年梦想,中国人民正是靠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克服一穷二白困难,不断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厚植起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和根基。2.科技创新角度分析说理。国家要强,企业要赢,人民生活要好,那么有没有一种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呢?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那么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怎样才能再接再厉,保持持续发展的势头呢?以创新促飞跃深中通道这座新的世纪工程。是如何在伶仃洋上落下“第一子”的?答案就隐藏在刘帅提到的“大文章”里:“我们为了让这块东西长625米,南北最宽465米,面积相当于19个标准足球场的人工岛屿平安落在海面,特别升级了港珠澳大桥时期的8锤联动技术,研发出世界最大12锤联动振动锤组,采用独创的‘大直径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仅用141天即完成人工岛主体结构施工,创造了‘一日四筒’的世界振沉纪录,实现了钢圆筒振沉正位率100%,再为外海成岛技术提供成熟的‘中国方案’。”深中隧道作为世界首例,也是目前全球最长最宽的双向八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其背后的难度和挑战,也是前所未有。深中通道的建造标志着我国隧岛桥的设计施工管理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而这一切成就的取得,无不是自主创新的结果。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模仿和守旧是没有出路的。大清王朝拒绝改革,拒绝创新,闭关自守,结果被洋枪洋炮打开国门。殷鉴不远,历历在目。惟有坚持自主创新,惟有勇于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3.民族自信角度分析说理。深中通道建成、“复兴号”动车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大国重器纷纷亮相,这固然是科技创新的成果,可是深层原因又是什么呢?其他国家同样懂得科技创新的重要,唯独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功,深层原因是值得探讨的。厉害了,我的国!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深中通道建成通车,举世瞩目。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一个个非凡的超级工程,展现了中国新时代的新标志,引领崭新的强国时代。一大批全球领先的大国重器精彩亮相,旧中国前所未有,邻近国家望尘莫及,即便欧美也心存恐惧,唯恐被中国赶超。何以能够如此?原因很多,简言之,制度使然也。人心齐泰山移,我们的制度崇尚民主集中制,这种制度便于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旧时代和其他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所谓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道理正在这里。四、作文金句1.唯有敢于创新的国度,才是充满希望的热土;唯有敢于追梦的民族,才能创造光明的未来。2.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3.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