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高一上学期中考试期学科素养评价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高一上学期中考试期学科素养评价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高一上学期中考试期学科素养评价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高一上学期中考试期学科素养评价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高一上学期中考试期学科素养评价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中期学科素养评价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2年8月3日据美国科学新闻网站报道,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拍摄到车轮星系新图像(如图)。车轮星系距离地球约5亿光年,因有两个环状结构形似马车车轮而得名,外部的光环是不少新形成的恒星。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两个环状结构的发光天体属于()A.恒星B.行星C.卫星D.星云2.与车轮星系级别相同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可观测宇宙〖答案〗1.A2.C〖解析〗【1题详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恒星是自身能够发光的天体,例如太阳,A正确;而行星、卫星不能发光,BC错误;结合材料“因有两个环状结构形似马车车轮而得名,外部的光环是不少新形成的恒星”可知,该图中没有星云分布,D错误。故选A。【2题详析】根据材料“车轮星系距离地球约5亿光年,因有两个环状结构形似马车车轮而得名,外部的光环是不少新形成的恒星”可知,该天体系统具有较多恒星,故其应与银河系级别相同,C正确;地月系为行星系,太阳系为恒星系,可观测宇宙为总星系,与该星系条件不符,ABD错误。本题应选C。宜居带也叫适合居住带,太阳系宜居带就是太阳系中适宜任何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生存的一个范围。下图为太阳系宜居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太阳系宜居带的范围主要位于()A.木星和土星之间B.火星和木星之间C.地球和火星之间D.水星和地球之间4.确定图中阴影地带为理想宜居带的主要依据是()A.水分条件B.温度条件C.大气条件D.光照条件〖答案〗3.C4.B〖解析〗【3题详析】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由图可知,宜居带的范围主要位于太阳向外的第3颗行星与第4颗行星之间,即地球和火星之间,C正确,ABD错误,故选C。【4题详析】液态水的存在与温度有关,行星表面温度的高低主要与太阳辐射有关,宜居带存在液态水主要得益于行星距离太阳远近适中,适中的距离使得行星表面温度适宜,水以液态形式存在,A错误,B正确;行星质量和体积适中,其引力适宜,使大气聚集在其周围,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使水更容易以液态的形式保存下来,但液态水的存在主要与温度有关,C错误;光照的强弱会影响水的存在形式,但液态水的存在主要与温度有关,D错误。故选B。某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在研究地震波时发现,某地发生地震后,地球上总有监测不到地震波的区域,称阴影带。下图示意“地震波横波和纵波的阴影带”,图中角度以震中为圆心角0°。完成下面小题。5.关于地震波的阴影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W1和W2因传播速度增加而形成了阴影带B.W2因不能通过X界面以下物质而形成了阴影带C.W1因不能通过X界面以下物质而形成了阴影带D.W1因传播速度更快导致出现的阴影带范围更广6.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测()A.X界面以上为地壳B.X界面上下地球物质是均质的C.X界面以下为地幔D.X界面以下地球物质可能为液态〖答案〗5.C6.D〖解析〗【5题详析】由图可以看出,W1不能通过X界面以下物质,因而形成了阴影带,W2可以通过X界面以下物质,但传播速度发生变化,结合所学地震波知识可知,W1地震波是横波,W2地震波是纵波,X界面是古登堡界面,纵波W2通过古登堡界面后传播速度变慢而形成阴影带,AB错误,C正确;横波W1传播速度慢于纵波W2,D错误。故选C。【6题详析】由上题分析可知,X界面古登堡界面以上横波可通过,是固态,是地幔,A错误;以下横波不能通过,可能是液态(熔融态),是地核中的外核,X界面上下地球物质不均匀,BC错误,D正确。故选D。下图示意1961~2015年辽宁省夏季干旱站次比(描述干旱影响范围)与太阳黑子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图示时期辽宁省干旱天气多出现在太阳黑子数的()①极大值年②极小值年③极大值年的前后两年④极小值年的前后两年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8.研究太阳黑子与干旱的关系最终是为了()A.推演太阳活动规律B.预测极端天气现象C.探讨干旱天气多发原因D.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答案〗7.B8.D〖解析〗【7题详析】据图分析可知,在太阳恒子相对数值越高时,辽宁省的干旱站次比(干旱影响范围)则越大,由此可知,辽宁省干旱天气多出现在太阳黑子数的极大值年,①正确,②错误;同时据图可知,部分干旱站次比(干旱影响范围)高值位于太阳黑子极大值年的前后两年,③正确,④错误。由此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8题详析】由于太阳黑子与干旱的产生关系密切,故研究其关系主要是为了应对干旱灾害,从而提升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D正确;推演太阳活动规律不需研究与干旱的关系,A错误;旱灾只是极端天气现象的其中一种,研究太阳黑子与干旱的关系无法预测其他种类的极端天气,B错误;探讨干旱天气多发原因对于实际应对干旱作用不大,故不是最终目的,C错误。故选D。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10.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米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9.D10.C〖解析〗【9题详析】生物圈位于大气圈底部、全部水圈、岩石圈上层,结合图示A、B、C及大气圈的位置可判断A为生物圈,B为水圈,C为岩石圈。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题详析】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不单独占有空间,是生命存在的主要场所,故可称之为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①③错误,②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生物总是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而且演化的过程是不可逆的。完成下面小题。11.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A.爬行动物B.哺乳动物C.无脊椎动物D.两栖动物12.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A.中生代和新生代B.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C.古生代和新生代D.古生代寒武纪和中生代末期〖答案〗11.C12.B〖解析〗【11题详析】寒武纪以来,动物由海生无脊椎动物,进化到鱼类(有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因此,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无脊椎动物,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题详析】由所学地球演化历史知识可知,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古生代末期,大部分海洋无脊椎动物灭绝;中生代末期,爬行动物中的恐龙灭绝。B正确,ACD错误,故选B。送别角是一处似象鼻山造型的岩礁,这里是新西兰南岛的最北端。下图为送别角地貌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塑造送别角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海浪侵蚀作用B.流水沉积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14.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送别角地貌可能演变为()A.海蚀拱桥、海积阶地B.海滩、滩涂C.海蚀崖、海蚀柱D.沙坝、沙嘴〖答案〗13.A14.C〖解析〗【13题详析】送别角位于新西兰沿海地区,该岩礁是海蚀拱桥,是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海蚀地貌,A正确;由图可知,该地不在河流入海口附近,流水沉积作用弱,且该地貌是海蚀地貌,B错误;新西兰沿海地区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没有冰川分布,风力侵蚀作用弱,且该地貌是海蚀地貌,CD错误。故选A。【14题详析】送别角所在的岩礁是海蚀拱桥,是海浪侵蚀地貌,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象鼻”与沿岸岩层相连处会断裂塌陷,使“象鼻”成为海蚀柱,沿岸成为海蚀崖,C正确;海积阶地、海滩、滩涂、沙坝、沙嘴等都属于海积地貌,ABD错误。故选C。下图为某大气成分浓度随高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该大气成分最可能为()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臭氧16.该大气成分()A.可以减少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B.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C.浓度越高,越有利于人体健康D.体积分数占比最小〖答案〗15.D16.A〖解析〗【15题详析】读图可知,该大气成分在20~25千米的高度处(平流层)浓度最高,应是臭氧,D符合题意;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应随高度升高而降低,与图中气体浓度的垂直变化不同,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6题详析】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大气成分是臭氧。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减少过量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A正确;臭氧也是温室气体,但在对流层浓度很低,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不强,B错误;臭氧在近地面的浓度升高,有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C错误;大气中成分复杂,臭氧的体积分数占比不是最小的,D错误。故选A。读某地地貌素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題。17.图中地貌的名称为()A.河口三角洲B.冲积扇C.沙丘D.冲积平原18.图中地貌一般位于()A.河流入海口B.河流转弯处C.河流出山口D.河流源头〖答案〗17.B18.C〖解析〗【17题详析】河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与图示地貌不符,A错误;该地貌是以出山口为顶点的扇状堆积体,是冲积扇,B正确;该地貌位于河流出山口,地貌特征与沙丘不符,C错误;该冲积扇规模较小,不符合冲积平原的地貌特征,D错误。故选B。【18题详析】该地貌是冲积扇,是流水堆积地貌。河流入海口附近常形成三角洲,A错误;河流转弯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凸岸处常形成河漫滩或者阶地,B错误;冲积扇一般分布于河流流速减慢的出山口附近,C正确;河流源头多侵蚀地貌,D错误。故选C。民航客机起飞和降落阶段处于对流层,在平流层都是巡航阶段,也是飞机平飞阶段。民航客机一般巡航在一万米左右高空。完成下面小题。19.下列关于对流层和平流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对流层顶部的高度是稳定的,时空变化小B.平流层的空气密度比对流层的空气密度小C.平流层顶部气温与对流层底部气温相差不大D.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显著,飞机根本无法飞行20.大气垂直分层中形成航空最佳飞行层的主要原因是该层()A.气温下高上低,大气稳定B.水汽含量多,但杂质少,水汽不易成云致雨C.存在多个电离层,有利于保持与地面的短波通信D.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的能见度好〖答案〗19.B20.D〖解析〗【19题详析】对流层顶部的高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夏李高于冬季,低纬度地区高于高纬度地区,A错误;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越来越稀薄,因此平流层的空气密度比对流层的空气密度小,B正确;根据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温变化可知,平流层顶部气温约为0℃,对流层底部平均气温是15℃,两者气温差异较大,C错误;飞机的起飞和降落,都是在对流层中,D错误。故选B。【20题详析】大气垂直分层中形成航空最佳飞行层的是平流层。平流层气温下低上高(下冷上热),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A错误,D正确;大气中大部分水汽、固体杂质、干洁空气都在对流层,平流层中水汽含量少,B错误;电离层主要存在于高层大气中,C错误。故选D。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完成下面小题。2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①——以长波辐射为主B.②——阴天辐射能力比晴天强C.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D.④——多云的夜晚辐射能力减弱22.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A.②增强,③减弱B.②减弱,③增强C.③增强,④减弱D.②减弱,④增强〖答案〗21.C22.D〖解析〗【21题详析】由所学大气受热过程知识可知,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的能量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A错误;②是经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阴天云量多,大气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弱,B错误;③是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后形成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因此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C正确;④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后形成的大气逆辐射,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D错误。故选C。【22题详析】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即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白天气温较低,主要是因为云量较大,大气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弱,A错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弱,地面增温减弱,地面辐射③减弱,BC错误;夜晚气温较高,主要是因为云量较大,大气逆辐射④强,对地面保温作用强,D正确。故选D。下图是2020年12月7日某时刻我国南方部分区域气压分布图(百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3.图示时刻,昆明地区的风为()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24.该时刻重庆、武汉、广州、上海四地风力最大的是()A.重庆B.武汉C.广州D.上海25.关于大气的水平运动描述正确的是()A.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低压指向高压B.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速,不改变风向C.高空中的风向与等压线斜交D.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答案〗23.A24.C25.D〖解析〗【23题详析】据图可知,昆明东部气压较高,受气压梯度力为自东向西,加上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30º45º,因此,昆明地区风向为东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24题详析】该时刻重庆、武汉、广州、上海四地中,广州等压线最为密集,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25题详析】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A错误;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B错误;高空中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C错误;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D正确。故选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材料二:光伏电站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光伏电站设计与建设需综合考虑日照条件、土地和建筑条件、安装和运输条件等因素。(1)描述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征。(2)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____(按波长分)波段,其相对于常规能源的主要优点是____。(3)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4)新疆虽然纬度较高,但却是我国光伏电站建设的理想地之一。请简要说明新疆建设光伏电站的有利自然条件。〖答案〗(1)总体上分布不均匀;西北地区多,东南地区少;其中青藏高原最多,四川盆地最少。(2)可见光可再生;无污染(3)利用太阳辐射发电,缓解工厂能源短缺;空间站、卫星等航天设备可利用太阳辐射持续供电;太阳灶,通过聚光获取热量烹饪食物;太阳能温室,为植物生长提供热量。(4)新疆晴天多(降水少),可利用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多;新疆植被稀少、荒漠面积广,建设光伏电站占用耕地少。〖解析〗本大题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和光伏电站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太阳辐射的特征、太阳辐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析】本小题主要从分布均匀程度、集中分布区域、分布较少区域等角度进行分析。读图可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总体上分布不均匀;西北地区多,东南地区少;其中高值区在青藏高原,低值区在四川盆地。【小问2详析】按波长,可将太阳辐射分为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其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约占50%;与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相比,太阳能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小问3详析】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为植物生长提供光和热量,如太阳能温室,为植物生长提供热量。利用太阳辐射发电,为工业生产提供能源,可缓解能源短缺问题;利用太阳辐射发电,为空间站、卫星等航天设备持续供电;通过聚光获取热量,进而烹饪食物,如太阳灶。【小问4详析】材料提到,光伏电站设计与建设需综合考虑日照条件、土地和建筑条件、安装和运输条件等因素,其中属于自然条件的是日照条件、土地和建筑条件。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晴天多,降水少,可利用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多,太阳能资源丰富;新疆地区植被稀少,荒漠面积广大,可利用土地多,为太阳能资源的开发提供充足的土地,占用耕地较少。27.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①②③④四类地层出现的先后次序是____,请说明判断依据______。(2)简述②地层所属地质年代的地壳运动和成矿特点______。(3)推测③地层所属地质年代的气候特点______并说明判断理由______。〖答案〗(1)④③②①依据:三叶虫出现于古生代早期,原始鱼类出现于古生代中期,恐龙出现于中生代,被子植物大量出现于新生代。(2)地壳运动特点: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成矿特点:该时期形成了丰富的金属矿产,同时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3)气候特点:温暖湿润。判断理由:古生代中后期,陆地上出现了大片植物,特别是蕨类植物繁生,说明气候暖湿。〖解析〗本题目以地质剖面略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地层出现的先后次序、地质年代、地质年代的气候特点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析】图中①②③④四类地层都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是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图中①②③④分别含有被子植物化石、恐龙化石、原始鱼类化石、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出现于古生代早期,原始鱼类出现于古生代中期,恐龙出现于中生代,被子植物大量出现于新生代。图中①②③④四类地层出现的先后次序是④③②①。【小问2详析】②地层含有恐龙化石,是中生代,中生代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中生代形成了丰富的金属矿产,裸子植物繁盛,中生代同时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小问3详析】③地层含有原始鱼类化石,是古生代中后期,古生代中后期陆地上出现了大片植物,特别是蕨类植物繁生,植被茂盛说明气候暖湿。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一种非常独特的地貌类型,贵州省位于石灰岩广布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典型且分布广泛。贵州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平均气温22-25℃,冬季平均气温3-6℃,年降水量大于1100mm。下图示意贵州省境内某喀斯特峰丛山地。(1)描述图示地区的地貌景观特点。(2)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分布广泛,解释其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3)分析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答案〗(1)山峰数量多,成片分布,构成峰丛,山峰间分布着洼地;山峰呈锥状耸立,坡度大,相对高度小,植被覆盖率高;洼地地形坡度小,是耕地和聚落的主要分布区。(2)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广泛;气候夏季湿热,冬季温和,年降水量大。(3)地表水易渗漏,导致地表水缺乏,易发生旱灾;地表崎岖,不利于耕作;易发生水土流失,土壤瘠薄,不利于作物生长。〖解析〗本大题以贵州省的喀斯特地貌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喀斯特地貌特点、发育条件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析】地貌景观特点一般从主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空间排列方式及海拔状况,地貌类型等方面进行描述。由材料可知,图示景观为贵州境内某喀斯特峰丛山地,图中群峰竞秀,山峰数量多,成片分布,构成峰丛(峰林),山峰间分布着洼地;山峰呈锥状耸立,坡度大,相对高度小,植被覆盖率高;山峰间的洼地地形坡度较小,是耕地和聚落的主要分布区。【小问2详析】由所学喀斯特地貌知识可知,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塌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成喀斯特地貌的根本原因在于岩石的可溶性,这种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石灰岩中不溶性的碳酸钙在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因此湿热的气候更利于喀斯特地貌发育。由材料“贵州省位于石灰岩广布的云贵高原”可知,贵州省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广泛;贵州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湿热),冬季温和湿润,年降水量大,利于喀斯特地貌发育。【小问3详析】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主要从喀斯特地貌对土壤、水资源、耕地面积等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易渗漏,农业用水不足,易发生旱灾;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崎岖,不利于耕作;受季风影响,雨季降水量大,再加上地形崎呕,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壤发育条件差,土层较薄,不利于农作物生长。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左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地绿洲与附近沙漠地区气温日变化(晴朗天气条件下),下右图为当地绿洲与附近沙漠景观图。(1)表示绿洲地区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2)图示四个时刻,近地面风由沙漠吹向绿洲明显转为由绿洲吹向沙漠的时刻为_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3)分析绿洲与附近沙漠间白天的热力环流,对沙漠地区大气湿度和温度产生的影响。〖答案〗(1)①绿洲比热容大于沙漠,①曲线所示气温日变化较小。(2)6:006:00以前,沙漠地区气温低于绿洲地区,近地面风由沙漠吹向绿洲。6:00以后,沙漠地区气温高于绿洲地区,近地面风由绿洲吹向沙漠。(3)白天,通过热力环流可将绿洲植物蒸腾作用所产生的水汽输送到沙漠地区,增加其水汽含量,增加湿度。同时,通过热力环流,沙漠、绿洲间可进行热量的交换,降低沙漠地区的温度。〖解析〗本大题以我国西北地区某地绿洲与附近沙漠地区气温日变化图和当地绿洲与附近沙漠景观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热力性质差异、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及应用、绿洲风的形成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小问1详析】沙漠的比热容小于绿洲,升温和降温都快于绿洲。白天,沙漠气温高,气压低,绿洲气温低,气压高,近地面大气由绿洲向沙漠辐散;夜晚,沙漠气温低,气压高,绿洲气温高,气压低,近地面大气由沙漠向绿洲辐合。读图可知,虚线的气温日较差较大,实线的气温日较差较小,故虚线表示沙漠,实线表示绿洲。【小问2详析】由图看出沙漠气温比绿洲高的时间段是06:00--21:00。由于沙漠与绿洲的热量差异,在沙漠与绿洲之间,便形成了局地热力环流。白天该地近地面风由绿洲吹向沙漠,夜间该地近地面风由沙漠吹响绿洲。因此在6:00近地面风由沙漠吹向绿洲明显转为由绿洲吹向沙漠。【小问3详析】由于沙漠绿洲局地热力环流的存在,对周围气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绿洲和沙漠之间进行热量交换,可以降低温度;绿洲和沙漠之间进行水汽交换,可以增加湿度。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中期学科素养评价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2年8月3日据美国科学新闻网站报道,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拍摄到车轮星系新图像(如图)。车轮星系距离地球约5亿光年,因有两个环状结构形似马车车轮而得名,外部的光环是不少新形成的恒星。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两个环状结构的发光天体属于()A.恒星B.行星C.卫星D.星云2.与车轮星系级别相同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可观测宇宙〖答案〗1.A2.C〖解析〗【1题详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恒星是自身能够发光的天体,例如太阳,A正确;而行星、卫星不能发光,BC错误;结合材料“因有两个环状结构形似马车车轮而得名,外部的光环是不少新形成的恒星”可知,该图中没有星云分布,D错误。故选A。【2题详析】根据材料“车轮星系距离地球约5亿光年,因有两个环状结构形似马车车轮而得名,外部的光环是不少新形成的恒星”可知,该天体系统具有较多恒星,故其应与银河系级别相同,C正确;地月系为行星系,太阳系为恒星系,可观测宇宙为总星系,与该星系条件不符,ABD错误。本题应选C。宜居带也叫适合居住带,太阳系宜居带就是太阳系中适宜任何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生存的一个范围。下图为太阳系宜居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太阳系宜居带的范围主要位于()A.木星和土星之间B.火星和木星之间C.地球和火星之间D.水星和地球之间4.确定图中阴影地带为理想宜居带的主要依据是()A.水分条件B.温度条件C.大气条件D.光照条件〖答案〗3.C4.B〖解析〗【3题详析】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由图可知,宜居带的范围主要位于太阳向外的第3颗行星与第4颗行星之间,即地球和火星之间,C正确,ABD错误,故选C。【4题详析】液态水的存在与温度有关,行星表面温度的高低主要与太阳辐射有关,宜居带存在液态水主要得益于行星距离太阳远近适中,适中的距离使得行星表面温度适宜,水以液态形式存在,A错误,B正确;行星质量和体积适中,其引力适宜,使大气聚集在其周围,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使水更容易以液态的形式保存下来,但液态水的存在主要与温度有关,C错误;光照的强弱会影响水的存在形式,但液态水的存在主要与温度有关,D错误。故选B。某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在研究地震波时发现,某地发生地震后,地球上总有监测不到地震波的区域,称阴影带。下图示意“地震波横波和纵波的阴影带”,图中角度以震中为圆心角0°。完成下面小题。5.关于地震波的阴影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W1和W2因传播速度增加而形成了阴影带B.W2因不能通过X界面以下物质而形成了阴影带C.W1因不能通过X界面以下物质而形成了阴影带D.W1因传播速度更快导致出现的阴影带范围更广6.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测()A.X界面以上为地壳B.X界面上下地球物质是均质的C.X界面以下为地幔D.X界面以下地球物质可能为液态〖答案〗5.C6.D〖解析〗【5题详析】由图可以看出,W1不能通过X界面以下物质,因而形成了阴影带,W2可以通过X界面以下物质,但传播速度发生变化,结合所学地震波知识可知,W1地震波是横波,W2地震波是纵波,X界面是古登堡界面,纵波W2通过古登堡界面后传播速度变慢而形成阴影带,AB错误,C正确;横波W1传播速度慢于纵波W2,D错误。故选C。【6题详析】由上题分析可知,X界面古登堡界面以上横波可通过,是固态,是地幔,A错误;以下横波不能通过,可能是液态(熔融态),是地核中的外核,X界面上下地球物质不均匀,BC错误,D正确。故选D。下图示意1961~2015年辽宁省夏季干旱站次比(描述干旱影响范围)与太阳黑子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图示时期辽宁省干旱天气多出现在太阳黑子数的()①极大值年②极小值年③极大值年的前后两年④极小值年的前后两年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8.研究太阳黑子与干旱的关系最终是为了()A.推演太阳活动规律B.预测极端天气现象C.探讨干旱天气多发原因D.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答案〗7.B8.D〖解析〗【7题详析】据图分析可知,在太阳恒子相对数值越高时,辽宁省的干旱站次比(干旱影响范围)则越大,由此可知,辽宁省干旱天气多出现在太阳黑子数的极大值年,①正确,②错误;同时据图可知,部分干旱站次比(干旱影响范围)高值位于太阳黑子极大值年的前后两年,③正确,④错误。由此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8题详析】由于太阳黑子与干旱的产生关系密切,故研究其关系主要是为了应对干旱灾害,从而提升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D正确;推演太阳活动规律不需研究与干旱的关系,A错误;旱灾只是极端天气现象的其中一种,研究太阳黑子与干旱的关系无法预测其他种类的极端天气,B错误;探讨干旱天气多发原因对于实际应对干旱作用不大,故不是最终目的,C错误。故选D。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10.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米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9.D10.C〖解析〗【9题详析】生物圈位于大气圈底部、全部水圈、岩石圈上层,结合图示A、B、C及大气圈的位置可判断A为生物圈,B为水圈,C为岩石圈。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题详析】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不单独占有空间,是生命存在的主要场所,故可称之为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①③错误,②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生物总是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而且演化的过程是不可逆的。完成下面小题。11.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A.爬行动物B.哺乳动物C.无脊椎动物D.两栖动物12.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A.中生代和新生代B.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C.古生代和新生代D.古生代寒武纪和中生代末期〖答案〗11.C12.B〖解析〗【11题详析】寒武纪以来,动物由海生无脊椎动物,进化到鱼类(有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因此,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无脊椎动物,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题详析】由所学地球演化历史知识可知,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古生代末期,大部分海洋无脊椎动物灭绝;中生代末期,爬行动物中的恐龙灭绝。B正确,ACD错误,故选B。送别角是一处似象鼻山造型的岩礁,这里是新西兰南岛的最北端。下图为送别角地貌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塑造送别角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海浪侵蚀作用B.流水沉积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14.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送别角地貌可能演变为()A.海蚀拱桥、海积阶地B.海滩、滩涂C.海蚀崖、海蚀柱D.沙坝、沙嘴〖答案〗13.A14.C〖解析〗【13题详析】送别角位于新西兰沿海地区,该岩礁是海蚀拱桥,是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海蚀地貌,A正确;由图可知,该地不在河流入海口附近,流水沉积作用弱,且该地貌是海蚀地貌,B错误;新西兰沿海地区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没有冰川分布,风力侵蚀作用弱,且该地貌是海蚀地貌,CD错误。故选A。【14题详析】送别角所在的岩礁是海蚀拱桥,是海浪侵蚀地貌,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象鼻”与沿岸岩层相连处会断裂塌陷,使“象鼻”成为海蚀柱,沿岸成为海蚀崖,C正确;海积阶地、海滩、滩涂、沙坝、沙嘴等都属于海积地貌,ABD错误。故选C。下图为某大气成分浓度随高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该大气成分最可能为()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臭氧16.该大气成分()A.可以减少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B.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C.浓度越高,越有利于人体健康D.体积分数占比最小〖答案〗15.D16.A〖解析〗【15题详析】读图可知,该大气成分在20~25千米的高度处(平流层)浓度最高,应是臭氧,D符合题意;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应随高度升高而降低,与图中气体浓度的垂直变化不同,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6题详析】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大气成分是臭氧。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减少过量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A正确;臭氧也是温室气体,但在对流层浓度很低,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不强,B错误;臭氧在近地面的浓度升高,有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C错误;大气中成分复杂,臭氧的体积分数占比不是最小的,D错误。故选A。读某地地貌素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題。17.图中地貌的名称为()A.河口三角洲B.冲积扇C.沙丘D.冲积平原18.图中地貌一般位于()A.河流入海口B.河流转弯处C.河流出山口D.河流源头〖答案〗17.B18.C〖解析〗【17题详析】河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与图示地貌不符,A错误;该地貌是以出山口为顶点的扇状堆积体,是冲积扇,B正确;该地貌位于河流出山口,地貌特征与沙丘不符,C错误;该冲积扇规模较小,不符合冲积平原的地貌特征,D错误。故选B。【18题详析】该地貌是冲积扇,是流水堆积地貌。河流入海口附近常形成三角洲,A错误;河流转弯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凸岸处常形成河漫滩或者阶地,B错误;冲积扇一般分布于河流流速减慢的出山口附近,C正确;河流源头多侵蚀地貌,D错误。故选C。民航客机起飞和降落阶段处于对流层,在平流层都是巡航阶段,也是飞机平飞阶段。民航客机一般巡航在一万米左右高空。完成下面小题。19.下列关于对流层和平流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对流层顶部的高度是稳定的,时空变化小B.平流层的空气密度比对流层的空气密度小C.平流层顶部气温与对流层底部气温相差不大D.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显著,飞机根本无法飞行20.大气垂直分层中形成航空最佳飞行层的主要原因是该层()A.气温下高上低,大气稳定B.水汽含量多,但杂质少,水汽不易成云致雨C.存在多个电离层,有利于保持与地面的短波通信D.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的能见度好〖答案〗19.B20.D〖解析〗【19题详析】对流层顶部的高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夏李高于冬季,低纬度地区高于高纬度地区,A错误;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越来越稀薄,因此平流层的空气密度比对流层的空气密度小,B正确;根据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温变化可知,平流层顶部气温约为0℃,对流层底部平均气温是15℃,两者气温差异较大,C错误;飞机的起飞和降落,都是在对流层中,D错误。故选B。【20题详析】大气垂直分层中形成航空最佳飞行层的是平流层。平流层气温下低上高(下冷上热),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A错误,D正确;大气中大部分水汽、固体杂质、干洁空气都在对流层,平流层中水汽含量少,B错误;电离层主要存在于高层大气中,C错误。故选D。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完成下面小题。2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①——以长波辐射为主B.②——阴天辐射能力比晴天强C.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D.④——多云的夜晚辐射能力减弱22.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A.②增强,③减弱B.②减弱,③增强C.③增强,④减弱D.②减弱,④增强〖答案〗21.C22.D〖解析〗【21题详析】由所学大气受热过程知识可知,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的能量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A错误;②是经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阴天云量多,大气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弱,B错误;③是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后形成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因此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C正确;④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后形成的大气逆辐射,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D错误。故选C。【22题详析】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即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白天气温较低,主要是因为云量较大,大气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弱,A错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弱,地面增温减弱,地面辐射③减弱,BC错误;夜晚气温较高,主要是因为云量较大,大气逆辐射④强,对地面保温作用强,D正确。故选D。下图是2020年12月7日某时刻我国南方部分区域气压分布图(百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3.图示时刻,昆明地区的风为()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24.该时刻重庆、武汉、广州、上海四地风力最大的是()A.重庆B.武汉C.广州D.上海25.关于大气的水平运动描述正确的是()A.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低压指向高压B.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速,不改变风向C.高空中的风向与等压线斜交D.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答案〗23.A24.C25.D〖解析〗【23题详析】据图可知,昆明东部气压较高,受气压梯度力为自东向西,加上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30º45º,因此,昆明地区风向为东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24题详析】该时刻重庆、武汉、广州、上海四地中,广州等压线最为密集,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25题详析】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A错误;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B错误;高空中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C错误;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D正确。故选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材料二:光伏电站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光伏电站设计与建设需综合考虑日照条件、土地和建筑条件、安装和运输条件等因素。(1)描述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征。(2)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____(按波长分)波段,其相对于常规能源的主要优点是____。(3)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4)新疆虽然纬度较高,但却是我国光伏电站建设的理想地之一。请简要说明新疆建设光伏电站的有利自然条件。〖答案〗(1)总体上分布不均匀;西北地区多,东南地区少;其中青藏高原最多,四川盆地最少。(2)可见光可再生;无污染(3)利用太阳辐射发电,缓解工厂能源短缺;空间站、卫星等航天设备可利用太阳辐射持续供电;太阳灶,通过聚光获取热量烹饪食物;太阳能温室,为植物生长提供热量。(4)新疆晴天多(降水少),可利用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多;新疆植被稀少、荒漠面积广,建设光伏电站占用耕地少。〖解析〗本大题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和光伏电站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太阳辐射的特征、太阳辐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析】本小题主要从分布均匀程度、集中分布区域、分布较少区域等角度进行分析。读图可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总体上分布不均匀;西北地区多,东南地区少;其中高值区在青藏高原,低值区在四川盆地。【小问2详析】按波长,可将太阳辐射分为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其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约占50%;与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相比,太阳能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小问3详析】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为植物生长提供光和热量,如太阳能温室,为植物生长提供热量。利用太阳辐射发电,为工业生产提供能源,可缓解能源短缺问题;利用太阳辐射发电,为空间站、卫星等航天设备持续供电;通过聚光获取热量,进而烹饪食物,如太阳灶。【小问4详析】材料提到,光伏电站设计与建设需综合考虑日照条件、土地和建筑条件、安装和运输条件等因素,其中属于自然条件的是日照条件、土地和建筑条件。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晴天多,降水少,可利用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多,太阳能资源丰富;新疆地区植被稀少,荒漠面积广大,可利用土地多,为太阳能资源的开发提供充足的土地,占用耕地较少。27.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①②③④四类地层出现的先后次序是____,请说明判断依据______。(2)简述②地层所属地质年代的地壳运动和成矿特点______。(3)推测③地层所属地质年代的气候特点______并说明判断理由______。〖答案〗(1)④③②①依据:三叶虫出现于古生代早期,原始鱼类出现于古生代中期,恐龙出现于中生代,被子植物大量出现于新生代。(2)地壳运动特点: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成矿特点:该时期形成了丰富的金属矿产,同时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3)气候特点:温暖湿润。判断理由:古生代中后期,陆地上出现了大片植物,特别是蕨类植物繁生,说明气候暖湿。〖解析〗本题目以地质剖面略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地层出现的先后次序、地质年代、地质年代的气候特点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析】图中①②③④四类地层都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是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图中①②③④分别含有被子植物化石、恐龙化石、原始鱼类化石、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出现于古生代早期,原始鱼类出现于古生代中期,恐龙出现于中生代,被子植物大量出现于新生代。图中①②③④四类地层出现的先后次序是④③②①。【小问2详析】②地层含有恐龙化石,是中生代,中生代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中生代形成了丰富的金属矿产,裸子植物繁盛,中生代同时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