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体育专业

建设方案

湖北体育职业学院

二。一二年七月

目录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学院介绍

(二)行业背景

(三)现状分析

(四)人才需求预测

二、专业建设目标

三、专业培养目标

四、专业建设内容

五、专业建设思路

六、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

(一)专业发展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解决方法

(三)专业资源保障

七、专业建设进度

(一)2012年已完成专业建设

(二)2012年下半年——2013年拟完成专业建设

八、预期绩效

九、建设经费预算

湖北体育职业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方案

社会体育专业是湖北体育职业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和

特色专业。根据学院总体规划,我院已确定该专业的近期建

设目标,拟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投入扶持专业建设,并积极

申报省级示范专业。学院制定的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方案主要

内容如下:

一、专业建设基础

(-)学院介绍

湖北体育职业学院,2010年由省政府批准,2011年5

月教育部审批备案,。学院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整合

省体校、省奥体中心和省体科所等资源办学。占地面积1546

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3000多万元。其

中主校区位于高新大道以北省体校内,占地面积546亩,建

筑面积12万多平方米。运动员教学区位于高新二路以南奥

体中心内,占地面积1000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网球

馆、武术馆、乒乓球羽毛球馆、游泳跳水现代五项训练馆、

体操训练馆、田径训练馆、教学、行政、科研、康复综合楼、

运动员公寓、食堂等场馆、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学院现有教师113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51人,占

45.1%;本科以上89人,占78.8%研究生33人,占29.2%;

双师型教师45人,占39.8%o

学院目前开设4个专业。运动训练专业、体育服务与管

理专业、社会体育专业、体育保健专业,2012年首次招生,

拟招生300人。

学院定位: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体育、面向社

会,为发挥新时期体育的健身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服

务。坚持以职业教育为主,大力培养社会所需的实用人才,

突出体育特色的发展方向。力争办成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高

职高专学院。

(二)行业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加快,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

民体质”到“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人们的价值理念、生

活方式、健身需求发生巨大变化,运动休闲和健身锻炼形成

一个巨大的“磁场”,成为体育发展的原动力和内生力。

截至2011年底湖北省录入社会体育指导员46019人,

居全国第四位。由此可见,湖北的群众体育基础优势明显,

为本专业的发展凝聚了充分的动能。

湖北省体育局立足新时期湖北体育发展的特点与任务,

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体育强省”为目标,

以落实“十二五”规划和强化目标责任制管理为抓手,大力创

新湖北省群众体育“体系+格局+考核”发展模式,全面构建

“大群众体育”格局。湖北“十二五”规划提出,城乡居民体育健

2

身意识和体育科学素养进一步增强,经常性参与人口达

50%;城乡基层公共体育设施明显增加,人均体育设施面积

达到1.8平方米;基层全民健身体育组织网络不断健全,全

省街道、乡镇覆盖率达100%,社区、行政村普遍建有全民

健身活动站点,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市、州普

遍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9万人以

上。以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体育中介

为主体的体育服务业较快发展,体育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体育产业增加值在服务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达到2%,体育产

业就业人数达到50万人。

(三)现状分析

1.学生情况

本专业学制为三年,2012年拟招生70人,五年后的拟

达到500人的招生规模,学生从入学到就业采用订单式的培

养方式,学生的主要来源是优秀运动员、各级体校优秀体育

后备人才、应届高中毕业生。

2.教学团队

本专业已形成了一个由26名专兼职教师组成的双师型

优秀教学团队。其中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10名,

占到42.3%;职称结构方面:研究员2名、副教授及副高职

3

称17名,占73%;助教6名,占23.1%;“双师型'教师16

名,占6L5%。团队成员中有专职教师25名,具有丰富实

践经验的外聘兼职教师1名。从整体来说,社会体育专业教

学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和专兼比例比较合理。

3.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本专业已与涵盖湖北省、武汉市两级社体中心所属的22

个单项体育协会,湖北省5个体育后勤基地,武汉体育中心,

红莲湖、梁子湖高尔夫俱乐部,孝感双峰山户外拓展基地,

神龙架滑雪场,荆门李宁工业园,黑豹体育场地工程有限公

司,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依莲体育健身等优质企业,共计

40家单位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初步构建了实习实训及就业

通道。

4.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设立社会体育专业之初,依托湖北省、武汉市两级

社体中心及所属单项体育协会,与省内优质体育企业合作,

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了解湖北社会体育、群众体育领

域内的行业人才需求。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了本专业的人

才培养方案。5月28日,邀请省内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

大学、湖北大学、湖北二师、武汉体育学院及省外湖南体育

职业学院、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4

的专家,对我院运动训练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审定,

制定出体现湖北地域特色、适应湖北体育市场需求的人才培

养方案。

(四)人才需求预测

“十一五”期间,湖北省新增全民健身路径5700多条、全

民健身活动中心40个、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42个,新增体

育设施面积1800万nf,人均体育场地设施由1.13rrf增加到

1.4m2;90%以上的城市街道、60%以上的农村乡镇建立了

文体站或体育站,社会体育指导员由1.2万人增加到2.5万

人。另外,体育用品业、竞赛表演业、体育旅游业、体育健

身休闲业发展迅猛,体育产业结构优化,规模不断扩大。

因而,湖北群众体育、社区体育、休闲体育对社会体育

指导人才的需求量巨大,全省仅我们一所开设社会体育专业

的高职院校。

本专业立足湖北市场需求,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致力

于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具备社会体育

指导职业资格的紧缺人才,将有效填补我省社会体育人才培

养的空白。

二、专业建设目标

社会体育专业将坚持以“适应人才需求为导向,提升就业

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深度结合本行业、健身俱乐部、群

5

众体育等部门的需求,实行产学合作,发挥行业办学优势,

共同培养,共同教学,努力把专业建出水平、建出特色、建

出效益、建出双赢,为社会培养适应大众体育、体育休闲、

体育产业与管理及体育服务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建立一

支专兼结合、有专业带头人、由“教学高手、技术能手”组成

的师资队伍;坚持并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

化专业培养方案和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将本专业打造成省

内一流、国内有重大影响的高职精品专业。

根据学院总体规划,拟在“十二五”期间学院大力投入扶

持本专业建设,并积极申报省级示范专业。本专业为专科层

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每年招生人数力争达到100人以上,

五年后本专业在校生人数达到500人。

三、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社会体育专

业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健身运动指导、运动处方制订

和体育竞赛组织的技能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较

强的实践创新能力,熟悉体育工作规律,能适应我国体育社

会化发展,在社会体育领域中能从事特种体育秘书、体育活

动的组织管理、俱乐部经营开发、健身咨询指导、围棋教学

与培训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四、专业建设内容

1.校企合作调研,灵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社会体育专

6

业设置论证阶段,与省、市社体中心、校外优质体育企业合

作,进行了大量充分、细致的人才需求调研,灵活多变的制

定人才培养方案,以达到企业人才需求满意度的最大化。

2.密切关注体育产业与经济的变化,建立定期开展对就

业目标企业进行调查研究的制度,每年派1/3的专业教师参

与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的职业岗位变化和人才需求情况,并

写出专题调研报告,以主动适应健身行业对高素质、高技能

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3.依托行业协会优势,深化校企合作,建设战略合作企

业群。利用省、市两级社体中心及所属22个协会为媒介,

深入开展与武汉体育中心,红莲湖、梁子湖高尔夫俱乐部,

孝感双峰山户外拓展基地,神龙架滑雪场,荆门李宁工业园,

黑豹体育场地工程有限公司,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依莲体

育健身等优质企业的合作,与战略合作企业联合申报科研课

题,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和专业教学培训共享资源库,共

同指导毕业生就业,合作企业参与课程考核和技能鉴定。

4.根据企业需要,在专业对口、保证专业基本培养规格

的前提下,积极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使其比例达到本专

业在校学生人数的40%以上。

5.制订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及专业教师职业能力认定

标准和办法。通过培养、聘请等多种途径,以专业带头人为

核心,以骨干教师为基础,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

7

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备“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

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

6.按照不同项目的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构建以技

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得

为目标的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5门“理论

实践一体化”的核心课程,其中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

精品课程3门;以核心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其它专业课程

建设。

7.健全院、系、教研室三级专业管理组织体系,保证人

员数量足够、结构合理,分工科学、职责明确,确保专业管

理的需求;进一步完善专业带头人制度,明确其具体工作职

责,由专业带头人负责课程安排、教材开发与建设、教研教

改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环节的落实等工作,提高专业教学质

量,推进专业建设;构建以健身指导能力为核心能力、产学

研紧密结合、突出职业技能训练为主体的、“一体两翼”的实践

教学体系,对同类专业或专业群进行指导和示范。8.将本专

业打造成湖北省健身项目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社会体育指

导员职业资格鉴定基地。

五、专业建设思路

根据湖北省体育局党组的要求和《湖北省体育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结合湖北群众体育、社区体育、休闲体育

对人才的需求及学院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本着为提高学生

8

科学文化素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提

供帮助的原则,依托省、市两级社体中心及体育单项协会资

源,按照下列思路进行专业建设:

1.坚持并继续完善以健身指导技能为核心能力、产学研

紧密结合、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线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

模式。在战略企业群的支持下,依托专业办产业,实现订单

式人才培养。

2.根据职业岗位知识、能力、态度要求,充分考虑学生

职业生涯的需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以岗位技能

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以基本

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能力训练和职业素养训练

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并将职业资格与行业技术认证考试

内容融入其中,保证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大力推进

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

学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毕业生在职业道德、专

业技能、职业素养、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等方面得到社会和

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3.打造一支由稳定的专任教师队伍和流动的、能胜任高

职教育专业教学的兼职教师队伍共同组成的数量足够、素质

优良、结构优化、专兼结合、相对稳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

专业教学团队。

4.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技能培养模式创新,建成一

9

个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在社

会体育专业领域能起示范和辐射作用的,能与全省高职院校

资源共享的省级重点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同时,完善校外实

践教学基地运行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功

能,使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课堂化,建立一个多层面的校外实

践教学基地。

5.健全专业管理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专业负责人制度,

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督,强化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

专业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6.通过三年的建设,使学生文明、守纪、严谨、勤奋,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具备高技能人才的基

本素养;毕业生在职业素质、综合能力等方面能得到同行和

社会的高度认可。

六、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

(-)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申请部分经费,加快专业建设。购置设备,人员培

训、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需要大量经费,各项经费需要尽快

筹措。

2、根据企业实际需要,改变招生模式,提高生源质量。

3、校企合作关键点的把握,努力实现校企双赢。

4、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5.学院现有供实践教学用的室外训练场地和设施欠缺

10

且老化,需要购置和更新

(二)解决方法

1、争取获得中央财政专业建设扶持资金,加快社会体

育专业建设。

2、着力构建“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

中心”的课程体系,实施“多证书”教育。将职业资格证书,技

能等级培训与测试等训练项目纳入教学计划,将训练内容纳

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之中。

3、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获得知识更新,使每位教师

明了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4、加强学校与行业协会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

与合作,及时了解人才需求,强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更新人

才培养方案。

5、成立招生选材组:运动训练专业根据项目对学生身

体条件要求的不同,制定各自的报考条件,成立招生选材组,

主动走下去到学校选拔适合本项目发展要求的学生报考本

专业。

6、加大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使教师的教学内容、

方法和手段站在同行的前列。加强教学效果的评估与监控,

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7.在原有的实训基地基础上,进一步扩建校内实训基地,

优化实训环境,合理统筹安排,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保

11

证实训教学的效果。同时,学院拟新建校内健身俱乐部一个,

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和职业素养。因此,希望得到上级部门的特殊经费支持。

(三)专业资源保障

1.组织保障。社会体育专业现有书记办公室一个、主任

办公室一个、副主任办公室一个、教学办公室一个、涵盖省、

市级项目中心和校外优质企业等在内的15个实训基地以及

相关的配套保障,有力的保障了学生教学、实训工作的顺利

进行。

2.人员保障。学院按照“竞技体育做精,运动训练做强,

社会体育做大'的专业建设思路,引进优秀人才,补充教师队

伍,并对现有教师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培训;

3.经费保障。实验室、实训场馆的建设,投入了大量资

金,改建扩建相关配套实施,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提

供了经费保障。

4.质量控制。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先后制定了社会体

育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师资建设培养规划、校企合作共

建专业计划、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规

划等,有力的保障了专业的良性发展。

七、专业建设进度

(一)2012年已完成专业建设

1.人才培养方案修改及审定。2012年6月前,完成人

12

才培养方案的修改审定。5月28日,由省内的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及省外的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和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十余名专

家组成的人才培养方案审定小组,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给予了专业、细致的指导,并圆满完成了审定工作,确保了

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

2.实习实训及就业通道。2012年6月前,初步构建实习

实训及就业通道。截至2012年5月20日,本专业已与涵盖

湖北省、武汉市两级社体中心所属的22个单项体育协会,

湖北省5个体育后勤基地,武汉体育中心,红莲湖、梁子湖

高尔夫俱乐部,孝感双峰山户外拓展基地,神龙架滑雪场,

荆门李宁工业园,黑豹体育场地工程有限公司,中体倍力健

身俱乐部、依莲体育健身等优质企业,共计40家单位达成

了战略合作意向,初步构建了实习实训及就业通道。

3.校际合作。2012年6月前,开展一批校际合作。截止

2012年6月,社会体育专业已与武汉体育学院、江汉大学、

湖北二师、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等院校开辟了校际合作。

(二)2012年下半年——2013年拟完成专业建设

1.2012年9月前,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委

员会。

2.现代化教室建设。2012年9月前,完成教室的维修

13

改造,配备现代化教学仪器。

3.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培训。2012年6月,完成专业教

学团队建设规划;2012年9月前,完成教师的岗前培训。

教师每两周要参加一次教研活动,进行教学研究、经验交流;

教师每年至少有3至4周时间参与一线工作;兼职教师要定

期参加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参与各种形式的教学竞赛并给予

相应的奖励;鼓励教师加强校际间的教学经验交流。

4.认真学习国家关于高职教育的有关政策、法规;《湖北

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学习和引入教学前沿理论和

专业前沿技术;进行全员岗前培训和平时的教研活动,加强

教师教育理念学习。(灵活安排)

5.进一步完善促进精品课程建设的保障体系;认真做好

精品课程的规划工作;完善精品课程的领导工作机构,加强

领导的支持力度。

6.建立健全教学科研奖励与约束机制、保障机制;营造

开展教科研活动的良好氛围;积极组织教师参与科研项目立

项;根据一线训练队的实际情况加强与体科所的合作;聘请

行业专家和教育专家来给教师做学术报告,指导教科研工

作。

7.继续加强现有实训基地的规范管理,并对实训场所的

科学化管理与使用。

8.健全实训教学管理制度;编写或完善所有实验实训教

14

材或指导书;对实训指导教师进行培养培训;完善实训教学

质量的监控指标。

八、预期绩效

2013年、2014年预期绩效

1.争取中央财政经费支持及行业经费支持

3.培养一批具备社会体育职业资格的专业人才

4.本专业在校生规模达到300人

5.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