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语文1-3年级古诗_第1页
沪教版语文1-3年级古诗_第2页
沪教版语文1-3年级古诗_第3页
沪教版语文1-3年级古诗_第4页
沪教版语文1-3年级古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咏鹅

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词句注释

“鹅!鹅!鹅r

面向,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

《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鹅!鹅r

写出鹅的声响美,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

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

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

二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父。

词句注释

⑴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

贤士。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⑵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⑶言:回答,说。

⑷云深:指山上的云雾。处:行踪,所在°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

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

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

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

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三山村

山村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词句注释

①去:距离。

②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③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3]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

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

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四画

画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词句注释

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②惊:吃惊,害怕。

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

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画》为盛唐诗人王维所做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

的忧伤。全诗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无穷,历来为人传诵。

五静夜思

静夜思唐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词句注释

(1)静夜思:安静的夜晚产生的思绪。

⑵疑:好像。

⑶举头:抬头。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

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1]。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抬头望月

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

传诵

六风

风唐矫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词句注释

⑴解:知道,懂得。三秋:秋季,一说指晚秋,农历九月。

⑵二月:早春,农历二月,一说指春季。

⑶过:经过。

⑷斜(xia):倾斜,歪斜。⑵

可以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可以催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竹倾斜。

《风》是唐代诗人崎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通过抓住“叶”“花”“浪”“竹”四样自然界物象在风

力作用下的易变,间接地表现了“风”之种种形力、魅力与威力:它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

春二月的鲜花,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全诗四句两两

成偶,以“三”“二”“千”“万”数字对举排列来表现风的强大,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七所见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槌。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词句注释

1.所见:写诗人所看见的事物。

2.牧童:放牧牛羊的小孩。这里是指放牛的娃娃。

3.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噤亮。

4.林撼(yue):指道旁成阴的树林。撼,树荫。

5.意欲:想要。

6.鸣蝉:鸣叫的知了。

7.闭口:闭上嘴巴,不发出声音的意思。[2]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噤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

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所见》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写了作者偶然所见牧童骑牛唱歌想捕捉知

了的一件小事,通过对牧童的动作神态变化的描写,表现了牧童天真活泼机智灵活的性格和热爱大自

然情趣的特点。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全诗

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用语活泼

自由、浅显明了。

八梅花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词句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地。知:知道。

3.为(w6i):因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2]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

阵阵的香气。

《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

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1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亦是以梅

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正义的人。全诗语言

朴素,写得则非常平实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九草

草(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词语注释

⑴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⑵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发。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

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

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

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草》选取的是该诗前四小句。

十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词句注释

⑴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

⑵白日:太阳。依:依傍。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3)欲:想要。穷:尽,使达到极点。千里目:眼界宽阔。

⑷更:再。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

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

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十一杂诗(其二)

杂诗(其二)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你从故乡刚刚到京洛来,故乡的事你应了然于怀。

你来时我家的明窗之前,冬梅枝上的花儿是否开?

描写游子思念家人,向故乡来人询问家中情形的话。

十二春晓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欠欠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词句注释

⑴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

⑷"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1][2-3]

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

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写

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

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

得大自然的真趣。夜宿山寺

十三江上渔者

江上渔者宋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统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词句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

③爱:喜欢

④鲸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

⑤君:你。

⑥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⑦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2]

⑧风波:波浪。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鲸鱼的味道鲜美。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

颠簸,飘摇不定。

《江上渔者》是宋代诗人仲淹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的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

只知道品尝鳍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

辛。[1]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

的同情。

十四塞下曲(其二)

塞下曲(其二)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

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十五悯农二首(其二)

悯农(其二)唐坤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

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十六小池

小池宋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词句注释

⑴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

⑵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⑶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⑷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小池》是宋朝诗人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

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写小池之上有

一抹绿荫相护。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结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表现了诗人对大

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十七敕勒歌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词句注释

⑴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蒙一带。

⑵阴山:在今自治区北部。

⑶穹庐(qionglu):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⑷笼盖四野(yd):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

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⑸天苍苍:苍苍:青色。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6)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⑺见(xian):同“现”,显露。

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

绿的原野茫茫不尽。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民歌歌咏了北国

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两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

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

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三句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

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十八遗爱寺

遗爱寺唐白居易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欠处是泉声。

词句注释

⑴遗爱寺:寺名,位于庐山香炉峰下。

⑵弄:在手里玩。

⑶鸟语:鸟鸣声。[

手里玩赏着奇丽的彩石,面对着潺潺的溪水观赏。绕着寺旁那弯弯的小径,探寻着绚丽多姿的野山花。

百灵声声脆,婉转歌唱。泉水咚咚响,脉脉流淌。

《遗爱寺》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景抒情短诗,全诗动中有静,移

步换景,通过临溪弄石、绕寺寻花、聆听鸟鸣和流水声描绘出了遗爱寺的盎然生机,勾勒出遗爱寺优

美动人的风景,通过“弄”、“寻”、“行”等动作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十九凉州词

凉州词唐王瀚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词句注释

⑴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这里指华贵而精美的酒杯。

⑵欲:将要。

⑶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⑷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⑸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6)君:你。

⑺征战:打仗。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

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

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翰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

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第二首诗抓住边塞风光景

物的特点,抒写边关将士们夜闻笳声而触动的思乡之情。这两首诗意境开阔,语言华美,节奏明快,

富有浪漫气息。

二十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唐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词句注释

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白帝:今市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位于长江上游。

江陵:今省荆州市。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还:归;返回。

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一作“尽”。

轻舟已过:一作“须臾过却”。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清晨告别白云之间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达。

江两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着,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是白诗作中流传最

广的名篇之一。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

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

泻。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和奇想,

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二十一前出塞

前出塞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入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二十二江雪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词语注释

①绝:无,没有。

②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③人踪:人的脚印。

④孤:孤零零。

⑤蓑笠(su。11):蓑衣和斗笠。蓑: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用竹篌编成。

⑥独:独自。

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于永州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选择千山万

径,人鸟绝迹这种最能表现山野严寒的典型景物,描绘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接着勾画独钓寒

江的渔翁形象,借以表达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全诗构思独特,语言简洁凝

练,意蕴丰富。

二十三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必来。

词句注释

⑴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⑵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

八十。

⑶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衰(CU1):老年人须发稀疏变少。鬓

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此处应是减少的意思。全句意谓口音未变鬓发却已

疏落、减少。

⑷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⑸笑问:笑着询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

二十四绝句二首(其一)

绝句二首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词句注释

⑴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⑵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⑶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调清新,意境明丽,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

愉快心情

二十五游园不值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词句注释

⑴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

⑵应怜:概是感到心疼吧。应,表示猜测;怜,怜惜。屐(仃)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

叫屐齿。

⑶小扣:轻轻地敲门。柴扉(f©i):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2-3]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

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此诗先写诗人游园

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园中的

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写得十分曲折而有层次。尤其第三、四两句,既渲染了浓郁

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二十六清明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欠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词句注释

(1)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⑵纷纷:形容多。

⑶欲断瑰: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瑰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

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瑰散乱。

⑷借问:请问。

⑸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位于市淮区凤台山一带。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

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

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

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二十七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5不知转入此中来°

词句注释

⑴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⑵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尽:指花凋了。

⑶山寺:指大林寺。始:才;刚刚。

⑷长恨:常常惋惜。春归:春天回去了。觅:寻找。

⑸不知:岂料,想不到。转:反。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

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

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

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全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

活现;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趣味横生

二十八画鸡

画鸡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词语注释

①裁:裁剪)这里是制作的意思。

②将:助词,用在动词和来、去等表示趋向的补语之间。

③平生:平素,平常。

④轻:随便,轻易。

⑤言语:这里指啼鸣,喻指说话,发表意见。

(6)"—:--旦。

⑦千门万户:指众多的人家。

头上的红色冠子不用特别剪裁,雄鸡身披雪白的羽毛雄纠纠地走来。它平生不敢轻易鸣叫,它叫的时

候,千家万户的门都打开。

《画鸡》是明代诗人唐寅为自己的画作题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公鸡的威武,写出了

它的高洁。把鸡这种家禽的神态气质和报晓天性展现的淋漓尽致。它平时不多说话,但一说话大家都

响应,由此表达了诗人的思想和抱负

二十九七步诗

七步诗三国植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词句注释

箕(qi):豆茎,晒干后用作柴火烧。

釜(鱼):古代的一种锅

煎:煎熬,比喻迫害。[1]

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国诗人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箕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

用箕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

了封建统治集团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三十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词句注释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lun):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mei):一种野草。苔:苔葬植物。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问路。

应(ying):回应,答应,理睬。[2]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

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

《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

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

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

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全诗从形神两方面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垂钓小儿的形象,言辞流畅,

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三十一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唐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词句注释

⑴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

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⑵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是泛指江边的红叶类树,不必是枫。”渔火:通常解释,“鱼火”

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⑶姑: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⑷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

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

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

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三十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词句注释

⑴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⑵毕竟:到底。六月中:六月中旬。

⑶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同:相同。

⑷接天:像与天空相接。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

碧绿。

⑸映日:日红。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相连接,一片无边

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是南宋诗人万里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

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以“毕竟”二字领起,一气而下,既协调了平仄,又强调

了心在瞬间掠过的独特感受。然后顺理成章,具体描绘这使他为之倾倒与动情的特异风光,着力表现

在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之中那红得“别样”、娇艳迷人的荷花,将六月西湖那迥异于平时的绮丽景色,

写得十分传神。

三十三于易水送人

于易水送入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词句注释

⑴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点。《战国策•燕策三》: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⑶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这里指易水岸边。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⑶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

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冠:帽子。

(4)昔时:往日;从前。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没(m6):死,即“殁”

字。

⑸水:指易水之水。犹:仍然。

在此地离别了燕太子丹,壮士荆轲愤怒发已冲冠。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今天这易水还那样凄寒。

《于易水送人》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

借咏史以喻今。前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后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

人的感慨。全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三十四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唐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词句注释

“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

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的说法>不是实指。

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极言天高。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

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一作“半天”。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仿佛三千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

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紧扣题目中的“望”字,都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都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

帘垂空,以高度夸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

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

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

三十五山行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词句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为倾斜的意思。

车:轿子。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

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

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

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三十六鹿柴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