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四明至清前中期第16课明朝至清朝前中期的统治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四明至清前中期第16课明朝至清朝前中期的统治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四明至清前中期第16课明朝至清朝前中期的统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明朝至清朝前中期的统治命题点1清代奏折制度的特点(2024·高考北京卷)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晓谕各省督抚,此类公事应当运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由此推断()A.奏折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B.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权C.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D.奏折须要经内阁中转呈送解析:选C。题干材料中乾隆帝强调日常公事运用正常题本文书,经内阁呈送即可;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即军国要务和紧急事务才可用奏折干脆传递给皇帝,故选C项。奏折制度最早出现于康熙年间,雍正年间已普遍运用,解除A项;奏折制度是皇帝加强对中心和地方限制的制度设计,解除B项;奏折由官员干脆呈送给皇帝,皇帝批阅后返回,中间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解除D项。命题点2乾隆帝时期的国家治理特点(2024·高考辽宁卷)1749年,乾隆皇帝谕曰:“蒙古、汉人,同属臣民,如有书写之处,应称‘蒙古’‘内地’,不得以‘蒙’‘汉’字面混行填写,已屡经降旨。今马灵阿奏折,犹以‘夷’‘汉’二字分别名色,可见伊等全未留心。”此谕意在()A.加强中心集权 B.维护国家一统C.调整民族关系 D.规范文书体例解析:选B。材料中乾隆皇帝的谕旨要求在文书中不得用“蒙古”“汉人”称呼蒙古族和汉族,而应称“蒙古”“内地”,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对蒙古族和汉族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此谕意在维护国家一统,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心与地方的关系,解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清朝统治者对蒙古族和汉族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而不是调整民族关系,解除C项;规范文书体例是对材料的误读,解除D项。命题点3康熙帝时期治国策略(2024·高考全国甲卷)康熙年间,多次令各地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取学行兼优之士。开设明史馆,召集文人编纂明史,还进行多部儒经传注的修纂,编成《康熙字典》。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承续华夏传统 B.提倡疑古辨伪C.弘扬程朱理学 D.保存历史文献解析:选A。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康熙年间留意吸纳山林隐逸、博学鸿儒,同时编修明史,修纂儒经传注,这些举措集中在文化领域,本意在于传承华夏文化传统,A项正确。疑古辨伪指的是对从前的学说存疑考辨,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B项;“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取学行兼优之士”等举措和弘扬程朱理学并不一样,解除C项;保存历史文献与举荐人才不符,而且清初实行“文字狱”,对古代文献多有删改禁毁,解除D项。命题点4清朝的边疆治理(2024·高考重庆卷)清军入关后即封禁东北。顺治十八年(1661)奉天府尹张尚贤上奏曰:合河东河之边海以观之,黄沙满目,一望荒芜,此外患之可虑者。独宁远等三地人民凑集,然仅有佐领一员,不知于地方如何料理。合河东河西之腹里以观之,有土无人,全无可恃,此内忧之甚者。此奏意在()A.说明东北自然环境恶劣B.呼吁东北边务亟待充溢C.强调东北地势易攻难守D.弹劾东北官员疏于管理解析:选B。由材料“合河东河之边海以观之,黄沙满目,一望荒芜,此外患之可虑者”“合河东河西之腹里以观之,有土无人,全无可恃,此内忧之甚者”可知,奉天府尹张尚贤在上任后看到奉天境内一片荒芜的景象,从内忧外患的角度向朝廷上奏希望加强东北边务,故选B项。材料并非强调东北地区自然环境恶劣,解除A项;材料强调奉天地区经济落后,一片荒芜,并未说明东北的军事地位,解除C项;奉天府尹张尚贤并未弹劾东北官员,解除D项。命题点5明朝中枢权力的变更(2024·广东统考模拟)明代内阁大臣长期以皇帝干脆任命为主。明神宗万历十九年(1591年),吏部尚书陆光祖上疏,主见今后阁臣人选悉由廷推。自此,由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推举人选、奏请皇帝点用成为入阁定制。这一变更使得()A.中心行政中枢发生转移B.决策效率出现迟滞问题C.部门斗争慢慢趋于和缓D.皇权受到确定程度制约解析:选D。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内阁大臣由皇帝干脆任命为主变为由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推举人选、奏请皇帝点用,使得皇权受到确定程度制约,D项正确。命题点6郑和下西洋的目的1936年,在云南玉溪县(今玉溪市)郑和十七世孙郑绍明家里发觉了《郑和家谱》,记载了郑和出访事迹:“和才负经纬,文通孔孟,特选皇廷……所至诸国名:占城国、爪哇国、暹罗国……于诸番国并海外,公干教化诸番王等无不祗顺(敬重)……又乃称和公之德而扬和公之行,可谓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者矣。”这表明郑和下西洋()A.以宣扬明朝国威为目的B.拓展海洋的政治愿望C.冲击传统对外贸易政策D.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解析:选A。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朝政府照旧固守传统的宗藩体制,郑和下西洋以宣扬明朝国威为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