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2讲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海-气相互作用考点三海-气相互作用_第1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2讲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海-气相互作用考点三海-气相互作用_第2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2讲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海-气相互作用考点三海-气相互作用_第3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2讲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海-气相互作用考点三海-气相互作用_第4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2讲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海-气相互作用考点三海-气相互作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三海——气相互作用研析典题(2024·北京卷)暴雨引发的洪水携带泥沙进入湖泊后,沉积形成砂质纹层。某地湖泊中砂质纹层出现频次与厄尔尼诺事务频次正相关。推算的厄尔尼诺事务频次如图所示。读图完成(1)~(2)题。(1)由图可知(C)A.距今1200年左右该地气候较稳定B.距今3500年该地河流侵蚀作用强C.厄尔尼诺事务导致该地暴雨频发D.全球气温下降引发厄尔尼诺现象(2)该地最可能位于(D)A.印度洋沿岸 B.大西洋西岸C.亚欧大陆东部 D.南美洲西部【思路导引】信息获得学问调动厄尔尼诺现象是指东太平洋海水每隔数年就会异样升温的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沃克环流减弱,东太平洋下沉气流减弱或消逝,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干燥少雨变成多雨,引发洪涝灾难。西太平洋上升气流减弱或消逝,气候由温润多雨转变为干燥少雨,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1)距今1200年左右厄尔尼诺事务频次高,气候不稳定;距今3500年厄尔尼诺事务频次低,说明暴雨出现频率低,河流侵蚀作用弱;湖泊中砂质纹层出现频次与厄尔尼诺事务频次正相关,而砂质纹层是暴雨引发的洪水沉积形成的,因此是厄尔尼诺事务导致该地暴雨频发;全球气温下降与厄尔尼诺现象无明显相关性(2)该地受厄尔尼诺影响,暴雨增多,应位于东太平洋沿岸地区。厄尔尼诺现象主要影响太平洋沿岸地区;亚欧大陆东部位于太平洋西岸地区;南美洲西部位于太平洋东岸地区,因此该地最可能位于南美洲西部归纳导学1.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1)影响海——气间水热交换的因素(2)海——气相互作用与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2.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1)正常年份——沃克环流“沃克环流”由英国气象学家沃克先发觉的,是赤道海洋表面因水温的东西差异而产生的一种热力环流。它是指在正常状况下较干燥的空气在东太平洋较冷的洋面上下沉,然后沿赤道向西运动,成为赤道信风的一部分,当信风到达西太平洋时,受到较暖洋面的影响而上升再向东运行,如此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环流。(2)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名称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图示影响东南信风弱强沃克环流减弱或消逝增加洋流温煦海水从赤道向南流淌,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淌;赤道逆流增加当太平洋东部的秘鲁寒流过于强盛时,冷水沿赤道旁边海疆向西扩散到更远;赤道逆流减弱太平洋水温太平洋西岸降低,东岸增高太平洋西岸增高,东岸降低天气气候西岸的澳大利亚以及印度、非洲等地出现严峻旱灾,东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赤道中、东太平洋海疆,海面气压偏高,云量削减;在赤道西太平洋海疆,海面气压偏低,对流活动加强,云量增多,降水偏多生物太平洋东岸海区水温上升,养分物质削减,浮游生物和鱼类、鸟类死亡对点训练考向一海——气相互作用的原理及应用(2024·浙江1月选考)海——气间通过潜热(海水蒸发吸取的热量或水汽凝合释放的热量)、长波辐射等方式进行热量交换,并通过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调整不同纬度间的水热状况。下图为北半球夏季大气潜热释放对局地气温变更的贡献。据此完成9~10题。注:垂直方向为非等高比例9.关于大气潜热释放的纬度差异及其主要缘由的说法,正确的是(C)A.0°~10°潜热释放高度较高,气流辐散上升猛烈B.30°~40°潜热释放数量较少,信风干燥抑制蒸发C.50°~60°潜热释放高度较低,锋面气旋抬升受限D.80°~90°潜热释放数量最少,极地东风摇摆较小10.在海——气系统内部(B)A.大气降水,将能量干脆传递给了海洋表面B.大气辐射和运动,消耗从海洋获得的热量C.海面反射太阳辐射,增加了大气潜热释放D.海面水分蒸发凝合,促使海水产生了运动[解析]第9题,0°~10°气流辐合上升猛烈,而不是辐散,A错误;信风干燥有利于蒸发,B错误;50°~60°气温较低,锋面气旋抬升受限,因此潜热释放高度较低,C正确;极地东风风力强劲,极地东风摇摆较小利于蒸发,有利于潜热释放,D错误。故选C。第10题,大气通过风推动海水运动,将能量干脆传递给了海洋表面,降水主要是水分交换,A错误;大气辐射和运动须要能量,会消耗从海洋获得的热量,B正确;海面反射太阳辐射,使海水增温幅度削减,不利于蒸发,削减了大气潜热释放,C错误;大气运动促使海水产生了运动,而不是水分蒸发,D错误。故选B。考向二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影响(2024·湖北名校联考)赤道旁边太平洋东、西部海疆海水表层温度差异较大,其中海水表层温度较低区域称为东太冷舌、较高区称为西太暖池,太平洋海水表层温度变更能反映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波动。下图示意某年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分布。据此完成11~13题。11.导致西太暖池形成的大气环流是(C)A.极地东风带 B.副热带高压带C.东南信风带 D.赤道低气压带12.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图示海疆发生的变更是(B)A.东太冷舌海表水温上升B.赤道逆流减弱C.西太暖池海表水温降低D.北太平洋暖流减弱1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最可能出现的是(D)A.哥伦比亚高温干旱B.印度尼西亚农作物增产C.秘鲁渔场渔业丰收D.澳大利亚山火增多[解析]第11题,据图分析可知,赤道旁边太平洋东部海疆在东南信风吹拂下,形成自东向西流淌的表层洋流,洋流将温煦的表层海水聚集在太平洋西部海疆,形成西太平洋暖池,故导致西太暖池形成的大气环流是东南信风带,C正确;极地东风带并不在此纬度,A错误;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并不能带动海水运动,B、D错误。故选C。第12题,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旁边太平洋中东部海水表层温度大范围持续异样变冷的现象,因东南信风增加,南赤道暖流增加,故图示海疆赤道逆流减弱,东太冷舌海表水温降低,西太暖池海表水温上升,北太平洋暖流增加,B正确,A、C、D错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