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春期八年级期终巩固练习语文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1.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共4分)甲:阅读经典的过程就是与先贤对话、与智者神交的过程。品读隽永的经典著作,我们能领略历代大师的深刻哲思,为我们晦暗的思想注入光亮;倾听他们解读(A.人情世故B.世态炎凉),我们能获得人生的启迪和向美而生的力量。阅读,为我们打开一扇大门,吸引我们探寻世界。乙:你的话让我想起了我们学习的那些经典课文。在皎洁的月光下,我们和迅哥儿同看一台好戏;在黄土高原上,我们感受了一场不容束fù、不容闭塞的震撼人心的安塞腰鼓……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令人(A.拍手称快B.叹为观止)。(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束fù晦暗(2)给文中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2分)2.古诗文默写。(共8分)读古诗文,不仅要读语言,更要读意蕴。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1)“,”,我们读懂了深厚友情,江山难阻的情真意切;读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2)“,”我们读懂了诗人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无奈;读李白的《送友人》中的(3)“,”,我们读懂了李白借白云落日表达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读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的(4)“,”,我们读出了作者以大雁择停表现诗人自己心境的孤寂和志趣的高洁。3.在日常交往中,当有人向我们提问、建议或者质疑,采取恰当的方式做出回应,就是应对。做好应对的前提是聆听对方的话语,准确理解其意图,把握其观点态度。在此基础上,依据当时的话语情境,快速调动思维,迅速做出反应,就会做到随机应变,巧妙应对了。(4分)一个年轻的画家拜访德国著名的画家阿道夫·门采尔,向他诉苦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用一会儿工夫,可卖出去要整整一年。”如果你是门采尔,你会怎么应答年轻画家?4.综合性学习。(共8分)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作为地球的主人,要好好保护地球。为了倡导节约能源,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出色、更环保,校学生会将举行“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8分)材料一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变暖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材料二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它的倡导,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的担忧。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和约束某些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低碳生活”的提出,不仅告诉人们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可以怎么做。(1)任务一: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简要概括“低碳生活”是指什么。(2分)(2)任务二:宣传委员准备制作一期海报,请你帮助他设计两个栏目。(2分)(3)任务三:在“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上,大家推荐你做主持人。请写出你的开场白。(4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共16分)马背上的少年①少年想逃走,他为此做了很久的准备。②阳光照在红土地上。少年觉得自己的脸很烫,汗很快就淌下来。他用手胡乱地抹了一把,手上立刻黏糊糊、湿漉漉的,他觉得整个身体都被太阳烤得失去了知觉。③少年听到一声野马的嘶鸣。在那边树林中间的草地上,是野马的天堂。少年从小就爱马,每天都会从自己的家走到野马活动的区域。他第一次看到野马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他根本不知道,在离自己这么近的地方,竟然有如此多的野马。那些野马有黑色的、有棕色的,也有白色的,毛色光亮,身体高大而健硕。它们奔跑在草地上,它们驰骋在树林之间,或三五成群,或成双成对。少年抬头看看天,那时的太阳正在头顶上,明晃晃地照着。光线在树叶之间,在马与马之间,在树与草之间来回跳跃,形成了一道道斑驳、灿烂而又奇特的光景。④那一瞬间,少年的心立刻就灿烂起来。⑤少年又回头看看自己的家,不由得有些伤心。⑥这时,一辆越野车停在了离他十几米的土石路边。车上走下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人,用典型的澳大利亚口音的英语说:“你好!这里离加油站多远?”⑦中年人一边说,一边朝少年走来。少年用手指了指西边,说:“在那个路口的拐角处。我不知道究竟有多远。我猜,也许要走一天才能到那里。”⑧中年人脸上浮现出忧虑,沮丧地摇头:“哦,真糟糕,我的车要没有油了。”⑨少年问:“你要去哪里?”⑩中年人说:“我要往北穿过中部大片红土地游玩,边走边看。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⑪少年说:“我的家在这里。”⑫中年人说:“那你的爸爸妈妈呢?他们有车吧?他们有没有多余的汽油?”⑬少年说:“我们家没有汽车。”⑭中年人惊讶地说:“那你们不出去吗?不去购物买食品吗?”⑮少年说:“森林里会找到需要的食物,我们不需要出去。”⑯中年人仔细地看看少年的脸,说:“对对,我忘记了,你是土著,这是你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可是,外边的世界很大很精彩,你还这么小,难道你还要继续像你的祖父辈一样,在山洞里过完一辈子吗?你真的不想出去吗?”⑰中年人看着少年,一脸不解。⑱中年人说了再见,坐上车,又探出头对他说:“我要去看更美的世界了,年轻人。”然后,车“呼”一下开出很远。少年望着车渐渐消失,他觉得似乎失去了什么。他跑到树林中的野马中间,那匹枣红色的野马看到他,嗒嗒地走过来,用头蹭了蹭他的脸。少年将脸贴在枣红马的脸上,无声地流泪。⑲枣红马安静地任凭少年的泪水在它的脸上泛滥成灾。⑳几声清脆的鸟鸣划过天际,少年拍拍马,一跃而起,跳到了马背上。㉑枣红马一声长鸣,带着少年朝红土地奔驰。㉒少年的眼前浮现出很多画面:他从出生就一直居住的山洞,父母和他的一大群兄弟姐妹在山洞中生活起居,每天就像生长在这山林中的树木、野草和各种小动物一般,生活得很原始。少年记得有几次,有人来让他们去生活更方便一些的村庄住,他们说那里有学校,孩子们可以上学,有超市、加油站、医院等。少年听得津津有味,但是父母却一口拒绝了。父母说:“不去,这山林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世界,我们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生活,已经生活了几万年了,为什么要离开呢?”㉓少年望着父亲那张黑黝黝的脸、那一头卷在一起的乱糟糟的头发,又看看母亲,母亲的头发也打着卷儿,黏糊糊地披散在头上。少年很迷茫,少年就想一定要离开这个地方。㉔少年爱山林树木、野马与草原。㉕但是,少年对外边世界的向往,如野草一般在心头滋生、疯长。㉖枣红马奔驰在草原,又来到红土地上,一直向南而去。少年骑在马背上,思绪随着马蹄声飞得越来越远。㉗那天,少年很晚才回到山林,回到山洞里,他看到一家人已经横躺竖卧地在山洞里睡着了。少年却睡不着,他不知道中年人是否找到了加油站,他在想外边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那一夜,少年睁着双眼,一直到洞外射进丝丝缕缕的光。㉘天亮后,少年离开了山洞,离开了山林。㉙少年骑上枣红马,一路向南。枣红马奔驰了一程又一程,少年终于来到一条宽阔的马路上。他眼中的世界瞬间就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㉚少年历经磨难,彻底走出了山洞,来到了墨尔本,在这个他做梦也想象不到的色彩缤纷的城市里,开启了另一段生活旅程。㉛二十年后,那个马背上的少年在墨尔本活出了一片新天地,娶妻生子,住起了别墅。偶尔,与妻子、儿女讲起山林里的时光,他总是能听到一阵嗒嗒的马蹄声在耳边响起。㉜儿子说:“爸爸,你小时候的生活可真幸福啊!”㉝已经是中年的他一愣,问:“为什么?”㉞儿子说:“山林里多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树有鸟有草原,还有那么多野马,你为什么要跑出来呢?”㉟儿子满脸的羡慕。㊱他一愣,耳边再次响起嗒嗒的马蹄声,仿佛那匹枣红马正在向自己跑来。(作者:王若冰,有删改)5.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马背上的少年的心理在不断变化。请根据示例,将情节补充完整。(4分)①初看野马,他灿烂又有些伤心。②③④来到墨尔本,他兴奋而又愉悦。6.联系文章语境,按照括号中的提示作答。(任选一题作答)(4分)(1)几声清脆的鸟鸣划过天际,少年拍拍马,一跃而起,跳到了马背上。(从描写的角度揣摩少年的心理。)(2)他一愣,耳边再次响起嗒嗒的马蹄声,仿佛那匹枣红马正在向自己跑来。(请分析他为什么“愣”?)7.结合上下文,分析小说第㉒段在全文的作用。(4分)8.本文处处以充满象征性的符号来透视人类共有的生存状态。如草地、山林隐喻封闭自由的原始生活,外来中年男子隐喻城市文明。分析文本,联系现实,试分析“马背上的少年”这一形象的寓意。(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9—11题。(共12分)【文本一】花开背后的气象秘密①花开的时间、顺序是什么?花朵绽放受哪些气象因素的影响?气象专家给出了回答。②在春季,玉兰、梅花等“报春使者”往往先开花。天津市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李根解释,这是因为它们的三基点温度(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最适宜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与其他花不同,玉兰、梅花开花所需的有效积温(也就是一段时间内有效温度的总和)与其他花相比较低。同时玉兰、梅花为先开花后长叶,其他大多数花一般是先长叶后开花。所以,玉兰、梅花往往率先绽放,宣告着春天的到来。③不同的花由于其所属的植被科属不同,开花时间有先后。一般来说春季顺序为木棉花(木棉科)、梅花(蔷薇科)、玉兰花(木兰科)、桃花(蔷薇科)、海棠花(蔷薇科)、连翘(木犀科)、牡丹(芍药科)、紫藤花(豆科紫藤属)、月季花(蔷薇科)等。④花开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从研究情况看,开花物候期受环境气候与栽培条件影响,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是“温度”。⑤李根介绍,花开主要受有效积温、日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光照、降水等气象因素影响,其中花的有效积温在各类气象因素中对花开时间的影响最为显著。由于花的物候特征不同:不同类型花的有效积温起算日也会有所差别,在植物物候学上,一般将起算日到实际开花日的有效积温,作为花期的衡量指标。通常,往往气温越高,花开时间会越提前。以樱花为例,从花芽复苏到开花日,累积的气温越高,就越有利于樱花的开放。⑥樱花在开放后,花期的长短主要受花开期间气温、开花后期的降水和大风等气象因素影响。其中气温对于樱花花期的影响是最明显的,如果开花期间气温持续较高,会加速樱花开放和凋谢的过程,花期较短;如果开花期间遇上较低气温,反倒会成为樱花的“保鲜剂”,有利于延长花期。⑦在花期的不同阶段,遇到恶劣天气影响,对花开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在开花早期,如果出现明显降水和大风天气,对花期影响较小。但如果是在盛花期后期或落花期,出现较强降水和大风天气,可能会出现花朵一夜落光的情况。【文本二】①如何让“花经济”从“一时春”成为“四时春”?从产业发展而言,不仅要展示其“颜值”,更要挖掘其“产值”——将赏花经济开发为整合区域资源的有力抓手,助力上下游及周边产业乘势发展。例如种植芍药既可观赏也可入药,实现“一花双收”;黄桃花树可赏、果实可食;更不用提花形雪糕、点心以及农家乐等一系列周边经济的兴起所带来的二次消费。②除此之外,“花经济”的文化附加值亦值得挖掘——武汉大学的樱花名声远扬,离不开学校的学术底蕴与悠久历史;婺源的油菜花田掩映之间,白墙灰顶的徽派建筑别具一格……赏花之外,人们赏的更是其中蕴含的风土人情、历史名人、特色文化。以花为媒,以文化内涵为内核,从物质消费升级到精神品味,“花经济”便有了深耕厚植的基础,与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③赏花同质化、单一性、配套设施不完善等也可能成为制约“花经济”长期发展的原因。规避市场疲乏与花期单一,需做好花卉品种挑选、花期合理规划、创新花卉品种等一系列文章,对于园林景观进行不同季节的延展性创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拓展“花期”。同时,因不少花田在乡间田野,因此做好周边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服务质量,让“头回客”成为“回头客”,也会使“花经济”常开不败、年年常新。【文本三】①桂花为木犀科,木犀属常绿乔木或灌木,花梗较细弱,且花丝极短,花极芳香;果实
歪斜,一般为椭圆形,呈紫黑色;叶对生革质,呈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呈楔形或宽楔形。花期9~10月,果期翌年3月。②桂花适应于亚热带气候地区。其生长需要有温暖潮湿的气候,且对日照强度也有一定的要求。桂花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除碱性土和低洼地或过于粘重、排水不畅的土壤外,一般均可生长。③桂花终年常绿,枝繁叶茂。秋季开花,芳香四溢,可谓“独占三秋压群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桂花常与建筑物、山石相配,以丛生灌木型的植株植于亭台楼阁附近。在住宅四旁或窗前栽植桂花树,能收到“金风送香”的效果。④桂花中提取芳香油制桂花浸膏,可用于食品、化妆品,亦可酿酒。桂花味辛,可入药。秋季采花,春季采果,四季采根,分别晒干。花可散寒破结、化痰止咳;果可暖胃、平肝、散寒;根可祛风湿、散寒。⑤据文字记载,中国桂花树栽培历史达2500年以上。春秋战国时《山海经·南山经》中提及招摇之山多桂。自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桂花成为名贵的花卉与贡品,并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西京杂记》中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献名果异树奇花两千余种,其中有桂十株。唐代文人引种桂花十分普遍。柳宗元自湖南衡阳移桂花十余株栽植零陵。白居易曾为杭州、苏州刺史,他将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带到苏州城中种植。唐宋以后,桂花已被广泛用于庭园中栽培观赏。(以上文本均选自网络,有删改)9.下列对三个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如果参考文本一第③段挑选、规划、种植花卉,可以在时间维度拓展“花期”。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中的“花”最有可能是处于开花早期的花朵。C.文本一和文本三的语言均具备生动性和准确性的特点,但两个文本分别属于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D.从产业发展来看,种植桂花兼具“颜值”及“产值”。10.文本一和文本二都写到了樱花,但写作目的并不相同。请你根据两个文本的文体特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4分)11.如果南阳市要增选市花,桂花可以入选吗?请根据链接材料,结合文本三及我市实际情况概括分析。(4分)【链接材料】某市增选市花标准:一是地域性,生物学特点和生长特性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温度等自然条件;二是观赏性,花朵美丽、花形漂亮,具有较高观赏价值;三是文化性,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能够体现城市文化特色,承载打造城市名片功能;四是历史性,栽培历史悠久,已形成良好景观,市民认可度高;五是经济性,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有一定的产业基础,繁殖、栽植简单,易于推广。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2——15题。(共10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是日,宿旦子冈[1]。甫[2]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3]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浣[4]井且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节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纪》【注释】[1]旦子冈:在今南京市江宁区附近。[2]甫:刚。[3]洵:确实。[4]浣:洗。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具答之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便扶向路,处处志之。14.画波浪线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是(2分)A.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B.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0吃饭有讲究(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 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 2025集体土地房屋转让合同
- Unit 2 My week PB Let's talk (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上册001
- 2025产品销售咨询服务合同(中介撮合客户)
- 2025合同模板车位租赁合同范本
- 10吃饭有讲究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001
- 个人汽车信贷合同范例
- 乡村道路改造雨季施工方案
- 重庆不锈钢支撑施工方案
- 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指南
- T-CACM 1560.6-2023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技术操作规范穴位贴敷
- 2024年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新课标Ⅱ卷数学试题(真题+答案)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4单元教材分析
- JTS-215-2018码头结构施工规范
- 2024年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山西省文化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出租房房东消防培训
- 2024年度-小学语文教师经验交流
- 加油站廉洁培训课件
- 认识比例尺人教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